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操时,从后方传来消息,偷袭徐州的曹操大将于禁攻陷下邳,曹仁大破曹豹,攻占郯城,斩杀无数,徐州已完全落入曹操之手。吕布大惊之下急忙回军,却被救援曹操的于禁伏击于亢父要道,兵马折损惨重。曹操果断出击,又大败吕布,吕布兵马折损过半,不得不退出任城,又被曹仁夺了徐州,无处可去,只能向北遁入鲁国。

    任城混战中,于毒见吕布失利,便转而联合一直按兵不动的刘备,趁着曹操与吕布鏖战之时,挟天子向南,去投荆州刘表。待曹操回过神来,天子已经离开任城,曹操只能先战吕布,并安抚徐州。

    在这两个月间,张辽在河东悄然做壁上观,关东情势的变化让他也没想到,不过对他而言都是有利的,当然,他也在关键时候推波助澜,便如刘备、于毒挟天子投荆州刘表,要经过豫州,若是没有张辽暗许,他们又怎能安然通过?

    或许刘备认为张辽对天子仍有忌惮,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动兵刀,但事实上张辽只是觉得该收拾荆州了,刘表久居荆州,与张辽已是貌合神离,虽然张辽布子赵武,但还不够。如今天子与刘备、于毒要去荆州,正合张辽之意,他需要荆州动起来。

    只有动起来,才会有更多机会。

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征曹() 
看到张辽阅罢情报,蔡缨明眸如水,嫣然问道:“哥哥远赴西域,又出兵北疆,就是为了让关东放松警惕,自相混战麽?”

    张辽很注重培养身边的几个女子,因势利导,尤其是董白和蔡缨,董白出落得亭亭玉立,却喜欢武艺,他就让董白跟随貂蝉习武,而蔡缨则像她姊姊蔡琰一样,敏而好学,不亏是历史上能教导出羊祜那般重臣的奇女子,张辽便将平日里很多文书交由她抄写,俨然要带出一个像上官婉儿那样的女秘书来。

    因此听到蔡缨询问,张辽也不对她隐瞒,笑道:“西域北疆,皆是迫在眉睫之事,调兵征战乃应时之举,并非刻意为之……当然,也不无一石双鸟之意,关东朝廷是两头老狐狸一匹狼,外加一头初生犊,我也想看看在失去威胁的情况下他们会怎样内斗,只是没想到孝直、元直会在暗中添了把火,如此也好,奉先失却徐州,也省的我他日做恶人了。”

    张辽对徐庶和法正的心思看的很明白,事实上如果对待吕布也是破费思量的事,法正和徐庶正好为他解决了一个顾虑。

    蔡缨抿嘴轻笑:“徐法两人倒是为哥哥分忧了,也不枉哥哥看重。”

    张辽开玩笑道:“孝直、元直,皆顶尖之才,他日必须为重臣,不知小缨儿能看中哪个?”

    蔡缨轻咬樱唇,仰头看着张辽,眼里满是崇拜和柔情:“论才能,天下谁又能比得上文远哥哥。”

    “咳咳……哈哈哈!过了啊!过了!”张辽呛了口茶,看着蔡缨认真的可人样,不由开怀大笑。

    实际上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没有两世为人的眼界和见识,他至少在谋略方面是不如法正和徐庶这些大才的,更不用说什么天下无双了。

    当然,对于一个主公而言,眼界和格局是要重于谋略的,张辽到了如今的地位,他往往只需要指一个方向或定一个政令,然后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便可,具体的事务,手下这些专业大才会比他做得更好。

    不过张辽也有些感慨,曹操算是雄才大略了,之所以被吕布搞的灰头土脸,终究还是因为太过轻视吕布,不过即便如此,若是没有法正和徐庶设计,吕布也绝不是曹操对手,说不定早在懵懂中丢了徐州,只会被曹操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唯一没料到的就是法正和徐庶的搅和。

    曹操此番谋吕布也可以说是中了他的阳谋,或许曹操心里也清楚,他是不得不谋吕布,在如今的大势下,张辽远赴西域是曹操唯一的机会,不谋必死,谋则有一线机会。如果不抓住这一线机会,等张辽回到河东后,以关东那般勾心斗角各自为政,败亡是必然的。

    如果能给曹操一线机会,让曹操兼并吕布,夺取徐州,那么曹操很快就能掌控关东大局,可惜张辽不给他这个机会。

    原本张辽内心对曹操还是有几分佩服的,所以当初在荥阳他捉放曹,后来召曹操入朝,都是倾向于合作的多。但越到这个地位,张辽越发现,在角逐天下的过程中,不容有仁慈之心,一念之差,害的不止是自己,还有追随自己的无数朋友和下属。

    如果说之前他还需要用曹操、吕布、刘备这些人物在关东搅风搅水的话,如今他一统关凉,重开河西走廊,平定北疆,所辖地方也经过数年修养,兵精粮足,大势已成,不需要放养这些诸侯了,发兵关东、平定天下的时机已经成熟!

    张辽眼神微垂,手指敲了敲案台,吩咐道:“传令君与诸军师到议政堂。”

    ……

    寒风呼啸,枯木瑟瑟,豫州西界,黄尘古道上,一支人马逶迤而行,被保护在正中的正是天子车驾。

    刘协裘衣臃肿,坐在车上,看着前方,神情木然,眼神空洞。他这个天子从中平六年登基,便一直流离,从雒阳到长安,从长安到河东,从河东到雒阳,从雒阳又到任城,从任城又到前面的荆州,没有一刻的安宁。

    不对,是曾有过一段安宁时光,那是在河东的时候。

    刘协自然算是聪慧明君,但此时,强烈的悔恨却如同毒蚁一般咬噬着他的五脏六腑,令他几乎不能呼吸,恨不能一下子跳下车去一了百了!自从到任城之后,他没有一日不沉浸在悔恨之中,恨自己为何要听信董承的谗言去谋害张辽,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现在回想起来,比之董卓的凶横霸道,李郭汜的凶残无上,张辽实在算是忠义无双了,在张辽辅政期间,他这个天子算是最自在了,不但没有危机感,而且还经常下乡入县,没有任何约束。

    当时刘协之所以听从董承之言谋害大将军张辽,是因为他感到朝臣对张辽的尊崇过于他,认为张辽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才决定对付张辽,选择了对朝廷“忠贞”的曹操。但到了兖州才知道,曹操哪是什么忠贞之臣?其骨子里的凶横霸道绝不在董卓之下!他在任城每日都是心惊胆颤,比之当初张辽在时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他费劲心思拉拢过来的于毒也没有任何忠心可言,想要重用的舅父表兄又皆是平庸之才,早在乱战中化作黄土……

    机关算尽,反落得如此下场,如今前景难明,到了荆州又会如何?一切实在难以预料。刘协心中又怎能不悔恨愤懑,甚至对已经死去一年多的董承也心生怨恨。因为他已经察觉,谋算张辽带来的祸患远远不止如此,真正让刘协心中恐惧且无奈的是朝臣对他的离心。

    事实也是如此,自从天子刘协谋算大将军张辽之后,朝廷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将军张辽当初对刘协的尽心辅佐人尽皆知,便是政敌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刘协却反过来对付张辽,让杨彪那些本来忠于大汉的朝臣都不禁心寒,何况其他朝臣乃至名士大儒。

    汉室在刘协谋害大将军张辽之后,已经失去了最后一点人心和气数,这也正是李儒当初设“覆天计”的狠辣之处,是真正的覆天。若刘协当初信任张辽不出手,那覆天计就形同虚设,可惜刘协出手了,葬送了大汉的气数。

    在刘协车驾旁护卫的是刘备的亲卫统领陈到,断后的是于毒,队伍前方则是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一行人俱是面带疲色。

    看着天边夕阳,刘备以马鞭直指前方,面上微微露出喜色:“前面就是南阳了,荆州在望,想必刘景升不远了。”

    关羽眯着眼睛道:“却不知刘景升是否欢迎车驾与我等?”

    刘备神情自若:“刘景升乃汉室宗亲,岂能不奉天子?”

    张飞在一旁哼道:“大哥悉心辅佐天子,却不知他日会不会落个与四弟同样的下场!”

    刘备眉头皱起:“三弟休得胡言!”

    关羽沉默不语,事实上他和张飞都知道,在天子谋害四弟张辽的过程中,身为兄长的刘备虽然没有推波助澜,但却没有帮四弟一把,自那以后三人之间虽然情义依旧很深,但关张二人总觉得与刘备之间似乎多了道隔膜,他们又将这种怒恨转嫁到了罪魁祸首刘协头上,以至于素来忠君的关羽对天子都很是不满。

    三兄弟正各怀心思,突然前面探子来报:荆州牧刘表前来迎驾,又有新野张绣随同。

    刘备三人抬头望去,只见视野尽头烟尘腾起,一支人马遥遥而来。

    建安四年冬,天子车驾入荆州,拜刘表为太傅、领荆州牧、录尚书事,刘备为司徒、领骠骑将军、豫州牧、录尚书事,于毒为车骑将军、领兖州牧,张绣为卫将军。又拜孙权为吴侯、领前将军、扬州牧,拜刘璋为左将军,领益州牧。

    建安五年春,晋公张辽发动左中右三军,南下征讨曹操。张辽亲自出征,坐镇中军,以镇北将军高顺为中路,率精锐重步兵、重骑兵各一万,自河内出兵,自官渡而南,徐晃为左路,张为右路,共计八万兵马南下兖州。

    刚刚打败了吕布,正舔舐伤口的曹操不禁大惊,却只能仓促应战。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七百三十三章 陈留内外() 
陈留,后世大宋皇朝的都城汴梁,曾经曹操的起家之地,此时却成为了张辽攻伐曹操的首战之地。

    建安五年三月,万物复苏,春风拂面,草木发绿,陈留城外却是战马长嘶,乌云压城,旌旗招展,数万铁甲齐聚,杀气凛冽,直冲云霄。

    城外一片高地上搭建着帅帐,四周甲兵重重护卫,帐前望梯、战鼓、号角、令旗手一应俱全。帅帐之中,张辽与一众谋士正在沙盘前完善战术。

    事实上出兵之前,张辽就与贾诩、李儒、郭嘉、沮授、荀攸几个军师将军拟定了全盘作战计划,出征时五大军师也各有分工,贾诩坐镇河东后方,继续安定西域和北疆,郭嘉在左路协助徐晃,荀攸在右路协助张郃,李儒和沮授跟随张辽在中军,分别总揽情报和军务。

    除此之外,张辽将诸葛亮、郭淮、法正、司马懿、徐庶、鲁肃等一众小辈参军全部带上,分置在三军之中,除了参谋外还能协助打理军务,是个极好的磨砺机会。

    如今一众小辈就是在根据左右两路和敌方传来的消息完善战术细节,推演的热火朝天,弥补着每一个细节,往往出有奇计,令张辽也不由眼睛一亮。

    帐中除了张辽和一众谋士参军外,还有一人,河内太守桥瑁。

    桥瑁本是烈性子,但经历了十年前的酸枣生死后,性格反而变得豁达,担任河内太守以来,对张辽的施政方针无不遵从,治理有方,百姓富足,府库充盈。此番大战,中路军从河内出发,桥瑁召集河内民壮,调动牛马车船,运输粮草和军资,百姓青壮从者如云,出力甚多。

    桥瑁已经年近六旬,看到几个娃娃参军在沙盘前争得激烈,忍不住大笑道:“汝等何须如此争执,晋公用兵如神,自掌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曹孟德虽通兵法,然在晋公面前不过土鸡瓦狗尔,汝等又何须如此费心?”

    一众小辈参军听了倒也不恼,反而无不失笑,他们都是善于察人的,知道这乔老使君平日里颇是大智若愚,唯对晋公是信心十足以致盲目信从,常令人哭笑不得。

    还是徐庶开口解释道:“桥使君有所不知,晋公在靖远武堂有一句教言:两军作战,若我方据绝对优势,则战败只有一例,是为轻敌。军中将校,凡因轻敌而战败者,杖百,革除军职,永不叙用。是以轻敌乃吾军第一大忌。”

    “永不叙用?”桥瑁一怔:“无论职务高低乎?”

    徐庶肃然点头:“无论职务高低。”

    桥瑁不由看向张辽,沉吟道:“主公,如此惩处是否过重?若有大将犯此过失,革除军职,永不叙用,恐……国之损失也!”

    张辽缓缓道:“为将者一念轻敌,则不知有多少忠魂埋骨疆场,多少老弱妇孺失去依靠,须以重处,以警诸军。”

    桥瑁沉思片刻,不由抚须笑:“主公之言令瑁茅塞顿开,大将不姑息,小卒无轻忽,吾今日方知主公战无不胜之要也!”

    众小辈参军又忍不住暗笑,觉得这乔老使君在帐中也是乐趣,不过他们却不知道桥瑁当年也是个暴脾气的主,诸侯讨伐董卓是他第一个伪造三公诏书传檄诸郡,只是后来经历了刘岱戕害一事,劫后余生,性子就变了许多。

    面对桥瑁的赞誉,张辽也是无奈的笑了笑,这老爷子对他似乎有一种迷之自信,让他也无语的很。

    不过此时他心中想的却是历史上袁绍曹操官渡之战,袁绍十数万大军,兵力占据压倒性优势,气势汹汹,最终还是失败了,虽说有不少意外因素,但足以证明曹操不是那么容易对付,他可不想重蹈袁绍覆辙,所以这一次平定曹操,他几乎是调动了一切可用兵力,带上了一切可调之将,以雷霆之势四面夹击,不给曹操丝毫机会。

    这时,高顺进帐禀报:“主公,一应到位,诸军待命,请主公下令。”

    张辽起身,虎步来到帐外,遥望不远处的城池,声音沉定有力:“擂鼓!进攻!”

    ……

    陈留城,太守府中。

    哗!

    曹操一把将桌上地形图甩落地面,素来威严的脸上带着几分悲怆:“河内、青州、豫州、扬州,方战罢吕布匹夫,便有十万精锐,四面围攻,张文远不予吾喘息之机也!此天之亡吾乎?”

    他的神情中又显出几分颓然,对手下众谋士挥了挥手:“也罢,吾败势已定,汝等皆去投了张辽罢。”

    程昱厉声道:“明公何出此言?我等既随明公,便是福祸共担,生死不负!望明公勿复此言!”

    董昭、任峻等人跟着纷纷大声道:

    “愿随主公,福祸共担!”

    “福祸共担,生死与共!”

    董昭又大声道:“张辽兵马虽壮,然主公亦行精兵之策,不差张辽,可战也!”

    “好!好!吾心甚慰。”曹操颓然的脸上展露出喜悦之色,看向程昱、董诏等谋士:“诸君可有破敌妙策?”

    众谋士皆是神情凝重,一语不发,唯有程昱开口道:“明公,张辽势大,而明公不过疲兵三万,野战必然失利,为今之计唯有守御城池,一面坚壁清野,让张辽无粮可用,一面派遣使者,一赴江东,要孙权出兵江北,二往荆州,上表天子,陈明利害,请天子下诏调解,或令刘表、刘备出兵相助,或能抵御张辽。”

    “便依仲德之计。”曹操铿的拔出腰间长剑,神情慷慨激昂:“败不过一死,胜则天下在握,大展抱负!操,愿与诸君共战张辽!”

    下面众人齐声应和:“共战张辽!共战张辽!”

    很快,众人离去忙碌,曹操只留下了长子曹昂。

    父子俩单独面对时,曹操方才面上的慷慨激昂之色褪去,也没有了忧虑,唯余平静。

    “父亲。”曹昂面色凝重:“我等果可御文远叔父乎?”

    “不能。”曹操面色平静,语气却是肯定:“文远天纵奇才,远非本初、公路之流可比,作战骁勇,麾下猛将众多,又善用谋,行精兵之策,兵力相当之时吾尚且没有胜算,何况此战四倍于我,焉有胜算。”

    “那父亲何不罢兵,降……”曹昂话说了一半,就被曹操挥手打断:“吾仿张辽练兵之法年余,兵将战力远胜从前,无论胜负,总要一试。”

    说罢,曹操慨然叹了口气,又吩咐道:“子脩,汝且立时赶赴鄄城,看护汝祖父、众母与兄妹,吾知文远,素重情义,本不用担忧眷属,然汝旧日与他有从师之谊,若汝在侧,纵然吾败,他必然悉心照顾汝母弟,使吾无后顾之忧也。”

    “父亲!”曹昂跪在曹操身前,泪落如雨。

    曹操抚了抚曹昂肩膀,脸色露出笑容:“无需担忧,纵然兵败,汝文远叔当不致害吾。”

    就在此时,父子二人听到了城外传来的震天鼓声、号角声。

    曹操面色一凝,挥手喝道:“且去!速去!”

    “父亲保重!”曹昂拜了三拜,起身含泪离去。

    曹操整理了甲胄,取了宝剑,大步出了府邸,吩咐守卫在外的乐进:“文谦,随我登城督战!”

第七百三十四章 强势碾压() 
隆隆战鼓声中,匆匆登城的曹操、程昱与指挥战斗的夏侯渊、于禁、乐进等几员大将肃立陈留城头,遥望城外缓缓逼近的攻城大军。

    看着城外整齐的军阵,曹操面色凝重,青筋毕露的手用力握紧了腰间长剑。

    他是知兵之人,一眼就看出了两军的差距。张辽的练兵之法他早就学过,并且用到了自己军中,本以为经过两年训练差距已经不大,但如今到了两军对阵之时,他才发现两军的差距仍是天壤之别,不只是装备,还有军队的精气神,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冲天的杀气,他的军队是远远比不上的。

    曹操目光斜视左右,发现麾下守城将士果然个个神情紧张,更有几个簌簌发抖的,连几个将领也是面色苍白,神情紧绷,显然皆为张辽的军势所慑。

    “哈哈哈。”曹操眼珠一转,突然大笑两声,惊得城上将士吓了一跳。

    一旁程昱当即开口问道:“明公何故发笑?”

    曹操摇了摇头,笑道:“吾笑张辽不智耳,劳师万里远征塞外,又马不停蹄来攻吾河南,虽有强兵,不过疲惫之师强弩之末也,只要众将谨守城池,他一鼓不下,二鼓不得,三鼓必衰也!骄兵必败,破之易也!”

    董昭大声应和道:“明公此言是也!骏马尚不堪千里之途,何况披甲之人遥行万里,体力必不支,实不足惧也!”

    城上众将士听曹操和程董二军师这么一说,惶恐的情绪登时大为缓解。

    这时程昱又道:“战事已起,明公请下城。”

    曹操看着遥遥逼近的大军,拔剑高声道:“吾当与诸将共斩不义之师!”

    夏侯渊跟着大吼:“共斩不义之师!”

    众将士登时士气大振。

    ……

    城下,随着张辽中军鼓声有节奏响起,数万人跟着齐声大吼:

    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