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如今的董卓极为多疑,此次朝会依旧按照每次馆里,不但自己在朝服里面裹了重甲,而且陈兵夹道,从长安城东大营到未央宫的十余里道路两侧遍布士兵守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除此之外,还有随行五百人护送,左步兵右骑兵,屯卫周匝,并州兵与凉州兵皆有,连徐荣也被董卓带来了,与吕布等众将扞卫前后。

    清晨的阳光下,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一路百姓看到董卓出行,无不退避不已,唯恐冲撞了董卓被灭族抄家。

    队伍从长安城东正门的清明门而入,沿着香室大街,至北宫,转章台,过执金吾衙署,抵达未央宫北门外。

    按制,外兵不得进宫,到了北宫门前,董卓便将徐荣等护卫兵马留在外面,自己带着吕布等少数随从入宫。

    ……

    未央宫中,十一岁的天子刘协有些不安,从身边侍中王盖今日异常的举止和神情上,他敏锐的察觉到似乎要发生大事了。

    前宫尚书台中,尚书令王允正在像往常一样阅览朝臣和州郡奏章,仿佛一切如常,但从他微微颤抖的双手,就能看出他此时心中极不平静。

    尚书仆射士孙瑞仿佛在闭目遐思,但心中同样不平静,如前番伍孚刺杀董卓的谋划一样,王允依旧在幕后。

    前番失败之后,郑泰出逃,荀攸与何颙被捉,而王允却丝毫没事。

    而此番交给吕布的讨董诏书,仍然不是王允写的,而是王允让他士孙瑞亲自执笔,如果出了差错,王允或许依旧能躲过大难,但他士孙瑞必然是全族尽灭的下场。士孙瑞不怕死,但连累了家人,他心中却是难安。

    至于其他尚书,根本不知道今日将要发生什么大事。

    ……

    董卓乘坐马车,带着吕布等二十多个护卫进了未央宫,不想刚进了北门,拉车的马便有些不安的嘶叫着,停了下来。

    随行的吕布面色不由微变,下意识的握紧了腰间长剑。

    董卓看到马无故受惊,颇信谶兆的他皱起眉头,眼里闪过阴影,摆了摆手,停下马车,哼道:“今日不利,且回。”

    吕布心中登时大急,浑身冒起了冷汗,眼珠一转,忙道:“义父,此处已是皇宫,又有何不利之处,宫中自有司徒,父亲身边更有孩儿护卫,何处不可去的。”

    董卓想了想也是,有骁勇的吕布为护卫,自己信任和重用的司徒王允执掌中台,皇宫内还有不少亲信的护卫,如果有什么不妙,他们必然早已知会自己。

    “也罢,且行吧。”董卓挥了挥手,马车继续前进,穿过宫门门洞。

    此时吕布非但没有放松下来,反而更加紧张了。

    因为董卓在皇宫内眼线很多,皇宫的护卫也不能信任,所以王允与吕布昨夜就将守卫北宫门的护卫全部换了,由另一个投靠吕布的并州人骑都尉李肃带领,吕布手下亲信的秦谊、陈卫、李黑等十余个勇士跟随,正埋伏在北宫门内的两侧掖门,如今已不过十余步,董卓就会进入埋伏,但只要稍有差池,就会功亏一篑,吕布岂能不紧张。

    嗒!嗒!轱辘!轱辘!

    马车行驶的声音在宫门内回荡着,距离宫门内已不过五步,三步……

    咯吱!背后的宫门突然关闭。

    董卓不由一惊,还没回头,就看到前面冲来十多人,个个手持长戟戈矛,为首的正是骑都尉李肃,曾经为董卓说服吕布归附的功臣。

    董卓立时察觉不对,面色大变,厉喝道:“李肃,汝等因何在此!”

    李肃面色狰狞,二话不说,持戟便直刺董卓,与此同时,秦谊、陈卫、李黑等勇士也冲上前来,以长戟叉董卓乘坐的大车和拉车的几匹马。

    马匹受惊,痛嘶蹦跳,牵拉的马车左右颠簸摇摆。

    与此同时,李肃一戟刺中董卓,但董卓朝服内有重甲,长戟刺不入,只划伤了董卓的手臂,但那股力道却将董卓整个人捅下了马车。

    董卓肥胖的身体一下子滚落马车,面色大骇,仓皇大呼:“吕布何在?”

    吕布看着滚落在地的董卓,神色阴沉而狰狞,他没有携带方天画戟,本要拔剑,又看到身边一个护卫手中长矛,当即从他手中夺过长矛,两步冲到正要爬起的董卓面前,手中长矛贯胸直刺而入!

    他的力道何其之大,董卓身怀重甲也没用,直接被刺了通透。

    吕布脸上青筋毕露,虎目圆睁,死死的握着长矛,将董卓钉在地上,喘着气,咬牙道:“奉诏!讨贼臣!”

    他久在董卓麾下,知道董卓的霸道和厉害,心中不无恐惧。

    董卓胸膛被长矛贯穿,痛彻心扉,哧呼哧呼的喘着气,嘴里鲜血不断涌出,同样死死的盯着吕布,眼里透射出凶悍和狠厉:“庸狗!敢如是邪!”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俾睨天下,竟然会栽在这里,连苦心经营的郿坞也回不去,事已至此,他哪还不知道,不止吕布,更有亲信的王允,也背叛了他,否则怎会有诏书,又怎会在此埋伏。

    董卓只觉得浑身的力气仿佛被抽空了一般,意识在慢慢消散,将死的这一瞬间,他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念头,嘴里发出微弱的声音:“若文远……何至于此,叔颍误我……”

    说罢,头颅一歪,曾经纵横关凉、肆意废立、执掌天下权柄、大败关东诸侯的枭雄和暴徒就此而亡,死不瞑目。

    吕布看到董卓瞳孔消散,长出了口气,心中恐惧稍稍退去,松开手中长矛,拔出腰间长剑,一剑砍了董卓的人头,丢给李肃。

    董卓身后有护卫想要上前营救,皆被斩杀。

第四百章 董卓伏诛(四)() 
轰隆隆!

    北宫门再次被打开。

    吕布取出怀中诏书和赦令,带着李肃等人大步而出,到了宫门外,扫过惊呆了的董卓手下士兵,高举诏书,厉声道:“奉诏诛贼臣董卓,余者皆不问!”

    那些士兵看到李肃手中提着的人头,正是方才刚进入宫门的董卓,无不大骇,心中惶恐,又看到吕布高举的诏书和赦令,随着一个人高喊万岁,余下的立时跟着争先恐后齐呼万岁。

    徐荣看着董卓的人头,眼里露出复杂的神色,又看到诏书,不敢怠慢,也跟着应和起来。

    不远处的人群中,同样有一个人神色复杂,正是张辽。

    张辽看到董卓被杀,而手下的士兵看到赦令,转眼就高呼万岁,根本没有人想着为董卓报仇,不由暗叹,看来董卓的残暴已经尽失人心,连嫡系尚且如此,何况他人。

    他早已听说过,董卓如今的残暴已经不至于对敌人和士人百姓了,连手下诸将稍有言语蹉跌,也是当场就杀,如此怎能不失人心。

    他知道吕布被王允策反,有与董卓侍妾私通的因素在内,但这多半并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毕竟妾的地位很低,常有买送的,即便被发现,也未必有性命之忧。而且吕布虽然贪权,但也怕死,他被策反的真正原因还是董卓太残暴了,以致于手下人人自危,吕布也不例外,他私通之事,换作其他人,未必会有性命之忧,但换作董卓,吕布心中便没底了,加上高官厚禄诱惑,才会铤而走险。

    董卓被杀的消息,转眼就传到了宫内,尚书台中,司徒、尚书令王允正在批文的手中之笔掉落,浑身止不住颤抖起来,眼里露出激动的神色。

    尚书仆射士孙瑞长舒了口气,看向王允。

    殿后,天子刘协听到董卓伏诛的消息,再看侍中王盖兴奋的神情,止不住站了起来,神情有如释重负,又有几分复杂。

    说来如果没有董卓,他很可能永远做不了天子,更可能早被何太后杀害,从这一点来看,董卓对他是有恩的。但随着他年龄渐长,随着董卓的一步步变化,刘协不知从何时开始,无时不刻心怀恐惧,董卓随时可能篡位,他随时都可能被董卓杀掉。

    但如今,一切都不会了。

    刘协终是长舒了口气。

    董卓伏诛的消息如狂风一般席卷了整个长安城!如同惊雷一般炸响了长安城!

    横行一世的董卓死了!

    董暴徒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长安内外,朝野上下,无论是朝臣、士人还是百姓,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

    董卓何人也?

    当朝太师,大权在握,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兵马无数,连败关东诸侯,令天下侧目,如今正当盛时,他怎么会死?!

    但当董卓的头颅和尸体展示在长安大街上时,整个长安顿时轰动了!疯狂起来!

    笼罩在长安城上空的阴云顿时一消而散。

    满城的百姓涌上大街,唱着跳着恣意的舞动着,发泄着心中的快意。

    长安城中幸存的富豪、官员、士人纷纷买酒买肉,互相庆贺,一些妇女也纷纷卖掉首饰,买酒买肉做大餐,各条街市拥挤得水泄不通,酒肉被一抢而空。

    董卓喜欢火烧活人,而他的尸体也没有逃过那一劫,被拖到市中示众,看守尸体的官吏作了一个大灯捻,放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燃,尸体前被挤得水泄不通,无数百姓看得拍手叫好。

    而朝臣和士人之中,有上百个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聚集在董卓尸体前,大哭大叫,为被董卓灭了满门的袁氏哭泣,又为董卓的死大笑。

    人群之中,张辽拉着同样做了伪装的李儒和田仪默默的看着这一幕。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开后,李儒在府中痛哭,田仪则要前去尸体前哭拜,被张辽提前阻止,好生劝了一番,安排了他们的家人,然后带着他们伪装后,在这里向董卓的尸体做最后的告别。

    看到李儒和田仪落泪,知道他二人都曾受董卓大恩,张辽拍了拍二人肩膀,轻叹道:“李兄,田兄,节哀,看到了吧,董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一人死而天下人狂欢,众叛亲离,他害的人太多,也是不冤。”

    李儒和田仪不语,二人默默的向董卓尸体微微鞠了一躬,张辽叹了口气,也陪着鞠了一躬,三人趁着长安大街上一片混乱之时,悄然离开了这里,出了长安城。

    长安城外,渭水之畔,张辽拉着李儒和田仪的手,道:“李兄,田兄,我们就此暂别,我已安排人送你们去河东,那里有重兵把守,很是安稳,且安心的呆一段时日。”

    李儒和田仪朝张辽长作一礼,田仪道:“文远不随我们一道离开长安麽?”

    张辽摇摇头,看向西面:“董公已死,郿坞迟早也要被攻破,我还要去救个人。”

    “小白白!”李儒立时知道了张辽要救的是谁。

    张辽点了点头:“无论如何,她是无辜的,更曾几番在董公面前救我,我岂能不救,还有其他家眷,能救总要救。”

    田仪没有说话,朝张辽长拜一拜,然后转身上了马车,回头看着张辽同样西去的背影,百感交集。

    他们虽然不知道张辽怎么在郿坞逃过一劫的,但知道必然很凶险,而今张辽却能不弃前嫌,前去郿坞救董公的家眷,足见他是个义气之人,他们没有认错人,虽然历经生死波折,但张辽没有变,还是那个重情义的张辽。

    ……

    长安城,未央宫中,诛杀了董卓,一直隐藏在幕后策划的王允终于站到了前前,未央宫前殿,百官朝会上,吕布眉飞色舞的叙说着诛杀董卓的前因后果,他的官职爵位还要靠王允,怎能不力挺他?当即将王允的苦辛谋划说得精彩绝伦。

    除此之外,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人也叙说了王允此前隐忍谋划刺杀董卓以正朝纲之事。

    朝臣之中多有袁氏的门生故吏,他们感激王允为袁氏报仇,隐隐以他为首,向天子进言,请王允录尚书事,天子同意。

    录尚书事,便是总领尚书台之事,看似与此前的尚书令职责类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尚书令官秩毕竟太低,而且名义上还属于少府管辖,属于内廷职务,更要完全听命于天子,而录尚书事却是外朝重臣对尚书台事务的总领,相当于帮天子管起所有的文书事务,包括批阅奏折,行使原属天子的权力。前汉的霍光、东汉的窦武、何进都是官拜大将军、录尚书事,录尚书事往往意味着一个权臣的诞生。

    王允录尚书事,可谓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完全掌控了朝政,从某一种程度上讲是替代了董卓。

    不过朝臣对于王允这个士人还是极为认可的,不同于对董卓那个凉州武人的排斥。

    王允录尚书事后,立时将皇甫嵩、马日磾等朝臣放出大狱,以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命他率兵去攻打郿坞,诛杀董卓三族。

    与此同时,又表奏吕布诛杀董卓的大功,以之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封温侯。

    这相当于一下子给了吕布四个重赏。

    第一,奋威将军,与皇甫嵩的征西将军职位相当,高于董卓麾下所有中郎将。

    第二,假节,就是加赐代表天子的符节,对于违犯军法的将领,有先斩后奏的大权,这一点却比皇甫嵩的征西将军权力大了。

    第三,仪同三司。“三司”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三公”是普天下士人做官的最高目标。吕布如今虽然诛杀董卓,但没有经学素养,除非像董卓那样,否则根本做不了三公。王允便赐他仪同三司,就是享受三公级待遇,并有自征长史、主簿等属吏的权力。

    第四,封温侯。两汉以来,列侯是非宗室朝臣得封的最高爵位,列侯有县侯、乡侯、亭侯三级,其中以县侯最高,而温侯便是河内郡温县之侯,属于县侯,是最高级别的列侯,也是董卓曾经封给王允的爵位,如今被王允让给了吕布。

    夜晚,司徒府中,王盖不解的看着父亲,问道:“父亲,吕布终究不过一个轻侠,纵然诛杀董卓,也不过是为了名利而已,若非父亲谋划,岂能如此,却为何给他如此之厚的重赏?”

    王允看了一眼长子,对他的格局不由暗叹,摇头道:“董卓虽死,但我等并不能高枕无忧,右扶风、弘农诸县、河东郡、长安城,到处都是董卓的旧部,我等不通军事,而吕布的并州兵素来与董卓的凉州兵不合,如今正要倚仗吕布,以并州制凉州,威慑郡县,又岂能不以高官厚禄笼络之?何况为父既有许诺,也不能食言。”

    王盖听出父亲言辞中多有失望之意,不由脸色微红,从振兴家族的兴奋中冷静了下来,敬佩的看着父亲,道:“下一步该当如何?”

    王允毫不犹豫的道:“先诛杀董卓三族,以收人心,正视听,而后派可信之人掌控左冯翊与右扶风,再派使者抚慰关东,请关东出兵,迎接天子回雒阳,中兴汉室!”

第四百零一章 郿坞救人() 
郿县,董卓的老巢郿坞之中,左将军董旻卧在榻上,神情萎靡,他中了赵云一箭,虽没有伤及腑脏要害,但贯胸而过,足以令他旬月难以下榻。

    年已九旬的池阳君坐在一旁,看到小儿子这番惨样,忍不住叹了口气:“三儿,汝不比汝兄,本就不能上战场,偏偏要去逞强,才落得这番下场,也是教训。”

    董旻听了母亲的话,眼里露出不满之色,哼道:“都是二兄对张辽纵然太甚,否则此贼安敢如此大胆,噬主犯上。”

    池阳君忍不住又叹了口气:“老身虽然老眼昏花,但却不糊涂,张文远那孩子还是很不错的,他救好了小白白的哑病,仲颍也多少次夸他为左膀右臂,如今他也被逼反了,总是汝兄弟作孽太多,外面如何老身不知道,但这府里的护卫和下人就被不知汝兄打杀了多少,老身这般年纪了,不图什么富贵,只希望一家安安稳稳,老身不知其他,只知道昔日的梁冀、王莽,从来都没有落个好下场,而今却只怕汝兄哪日有个差池,我董氏满门遭劫哪,他人不说,阿白还太小,不该被牵连。”

    董旻大为不悦的道:“母亲何出此言?兄长执掌天下兵马,谁敢害他。”

    池阳君哼了一声:“仲颍如此威风,为何每日出入都是铁甲裹身,护卫严密,难道不是担惊受怕吗?”

    董旻被母亲说的无言,当即转了话,哼道:“还有阿白,是兄长宠溺太甚,不过一个丫头,居然敢为了一个逆贼和死人与我这叔祖冷脸,真是不知所谓!母亲也袒护她,却不要忘了,她到底是外人,只有璜儿才是我董家嫡孙,璜儿与张辽不对,便不能留张辽,否则他日必是大祸!”

    听董旻提到孙子,池阳君又是一声常常叹息:“想当初璜儿何等乖巧,仲颍对他也视若亲生,只因这权势,他却去偷他叔叔的姬妾,这是他应该做的吗?为了此事,仲颍可是伤心的很,那两个女人和孩子都被杀了,哎!”

    董旻神情一僵,提起这事,他对董璜也颇有怨言,起先他还怀疑有人诬陷董璜,但那两个孩童生下后,分明就是董璜小时候的模样,让他这个维护董璜的叔父大是无颜。而董卓自然更是发怒,趁着一次醉酒之时,将那两个侍妾和孩子全部砍杀。

    “三儿好生休息吧,老身要去看阿白,也不知为何,这两日眼皮子总跳……”

    池阳君在两个婢女的搀扶下起身,还没出屋,外面就有一人慌忙进来,道:“将军,将军,大事不好了!长安传来消息,太师被贼人杀害了!”

    哐啷!池阳君手中拐杖掉落在地。

    “什么!吾兄被害?!”董旻一下子从榻上跃起来,又痛的跌落在榻上,他却顾不得疼痛,只感到如闻晴天霹雳,盯着那人,嘶声道:“从何处得来的消息?若敢传谣,定将汝斩杀!”

    那人慌忙道:“是长安太师手下将士来报,还说皇甫嵩已经带兵前来,要捉拿董氏满门,要我们快逃。”

    “皇甫嵩!”董旻一口血喷出,慌忙道:“快!快传令各处将士严守郿坞,关闭大门。”

    “喏!”那人应了一声,慌忙出去。

    董旻在榻上再也呆不住了,朝扶着母亲的两个婢女喝道:“还不快扶我出去?”

    “三儿,快走吧。”池阳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仿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快带着大家回凉州。”

    董旻大声道:“母亲糊涂!兄长建造郿坞时,防御便与长安城一般无二,只要我们谨守,他们攻打数年也难以攻破,何况兄长先前已经联结马腾韩遂,他们已经入了关中,而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