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意算是完美!小六,你最近可有什么上佳诗词?边塞虽苦也要自寻其乐啊!”

    在这个时代,狎妓、饮酒、游玩、诗画……这些才子文人寻乐的方式,在原本李煜的身上,此时正是最鼎盛时期,甚至得到了当时江南主流社会的认同。但是现在的李丛嘉,可不是历史上的李煜。在他心中,这些哼哼哈哈的诵词,不如一柄上好宝刀!

    当然,他也不愿意搅了李璟的兴致!

    “倒偶尔得了一首,却有些雄浑,不如父皇这首淡雅清新!”

    一面说着,他一面挥毫泼墨,写下了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赤壁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看着李丛嘉的词作,李璟半天无语。词中忧国忧民的情怀喷薄欲出,完全是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这就是自己六儿子的报国之志?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难怪他义无反顾带着几千人就敢北伐关中,难怪他面对数十万河东百姓敢于翻山越岭送粮……此子之志远胜太宗当年啊!

    李璟放下笔,坐在龙椅之上,斜视着香气未干的墨迹,轻声道:“看到白公公了吧?送给你的内容都看完了吗?”

    “听白公公说了几句,后来母后不喜就让他送府上了……”

    “北方的战局估且不论,没有一两个月恐难分胜负;倒是西北那里需要你时刻关注!对了,神臂弩已经试制成功,我亲自试过,果真如你所讲,此物真乃军国利器啊!有了此物,何愁天下不定?吾儿,你认为十年内大唐可以一统天下吗?”

    (本章完)

第624章 相思风雨润碧岑() 
看着李璟眼中燃起的熊熊之火,李丛嘉真不愿意敲碎他的梦,但是,如果李璟真的按照十年计划攻伐北方之事,一切都会混乱起来,自己统一天下的志向……

    李丛嘉在心底里衡量着,半天才道:“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退于会稽之上,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厚植国力。后来借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之会,一举伐吴,但吴国死而不僵,又用了十年才逼夫差自尽。隋唐两代帝王亲征高丽小国皆无功而还。直至高宗时期才灭其国。”

    李丛嘉躬着身子,轻声讲述着:“后周国是中原正统,亿万百姓,万里疆土,历五代而不灭。靠的不是明主,不是强军,而是生生不息的文明和百姓的认同。想灭掉后周这样根基深厚的国家,可不是打上一仗两仗就能做到的。”

    李丛嘉说得虽然委婉,但李璟是何许样人,一下子就听出了弦外之音:南唐虽然国力雄厚,但比起盛唐灭高丽、越国灭吴国,都相距甚远呢,想灭后周国根本不可能的!

    “小六子,你不要妄自菲薄。经此一役,后周国力衰退已成必然。契丹三五年内也无力南下,正是我大唐北伐的良机。南面的伪汉、西面的伪楚已灭,年后灭了吴越国,收降蜀地,整个长江以南再无对手。到时候你从关东下,举国北伐……”

    李丛嘉摇摇头:“收复大唐故土,天下士民所望,自不必说。但天下士民盼望的是收复,而不是因收复而带来的失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胜负之机,往往一线。以北方百年底蕴,尚武成风,纵然大唐有神兵利器相助,但无敢战之师,纵然诸葛复生,亦不敢言北伐必胜。不能必胜,贸然北进,民力浪费值得否?”

    李璟长叹一声:“南人不如北人善战,这点我知道,但如果说无敢战之师,却是胡言!你大哥手下的黑云都,曾经在杨吴时期北进,直到中原腹地,也无一师之敌!现在有十万精锐,加上南方敢战之士,三十万军队北上……”

    见李璟执著要北进,李丛嘉只能收回自己无用的劝说:“父皇,北伐不是不行,要找准时机。泽州一战,如果柴荣胜,则大唐必然要北伐,耗其国力,使其疲于奔命无心政事;如其败于辽军,辽人趁势下洛阳的话,不但不能北伐,还要与其修好,任其与契丹死磕!这也是为了耗尽其国力!只有民不聊生,北民才期盼王帅北定中原!”

    “噢,原来你也是这么想的!你大哥已经制定了北攻伪周的军事行动计划,我迟迟未给回音。而且北方天寒地冻,唐军不太适应。眼看着就要开春,等天气暖一暖……对了,你要的龙卫军已经由欧阳权带领到达了金陵城外,我让其驻扎在黑云都营寨外面!再等几日,神臂弓凑齐两千具再出发……”

    李丛嘉不再言语,听着李璟安排着自己离开长安的琐碎事情。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李丛嘉才恍惚觉得,他是一个让人心疼的父亲。

    孤家寡人,真正的孤独正在于此!一旦登上这个人人想坐的位置才会知道,那种独站高楼的孤寂,那种天下无人可信任的落寞,那种人前为君人后可怜的酸楚……

    孝子贤父秉灯夜谈,传出去多少佳话,让多少人羡慕不已!

    此时的燕王府内,李弘冀正沉稳地坐在窗前,听着手下将领窃窃私语,而独自望月沉思。

    他天天进宫请安,母后倒还亲热,而父皇则难得一见。

    快半个月时间了,他只见过李璟三次,有两次是在朝会上,一次是在招待李氏家族在京城的弟子宴席上。二弟李弘茂单独觐见了三次,六弟更是几乎长在宫中。至于三弟和五弟,不提也罢,根本就没怎么离开过金陵城!

    难道自己在北方拼死拼活,还不如那个契丹女人生的杂种?一向到连老三李弘祚都可以随意入宫,只有自己……

    听说小六子要离开了,这两天几乎没怎么出宫,就差一点住在皇城了!这种偏心的爱,让李弘冀心里很难受。他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不是钟氏亲生,但自己从小受母后父皇宠爱的镜头时常出现在梦中,又有许多老太监和宫娥反得和他讲述小时候淘气的情景,让他的怀疑一次次被推翻。

    如同毒蛇噬咬着内心,他在不停地煎熬着,直到李丛嘉两天后离开的消息传来。他知道,自己做为兄长需要给弟弟饯行。

    这个机会不能放过,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

    李丛嘉看着面前的元随,知道他是二哥李弘茂的人,正要和他说点什么,却见远方又冲来一人,看样子也是一个元随。

    “六殿下,燕王殿下有请!”一面说着,瘦高个子元随递上一个金边红底的请柬。

    从李丛嘉回到京城开始,一直没有私下见过大哥李弘冀,倒不是他刻意避开,而是因为李弘冀一向不参加兄弟聚会,甚至住在城外,这几日才搬进燕王府来。

    “我正要去拜访大哥,你先回去,我晚上准时拜访!”

    李丛嘉说完,转头对二哥李弘茂的元随道:“二哥那里我明天再去吧!”

    那个元随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再纠缠什么,转身钻进了西风之中。

    从下午开始,西风渐紧,彤云密布天际,雨滴一点点从北面开始向金陵府上空飘落。待到李丛嘉离开府邸赶往燕王府时,大片雪花已经铺满地面。尽管温度不低,雪花落地即化,但一丝丝冷意开始弥漫。

    冬天到了!

    一身淡紫色袍服的李丛嘉并没有感觉太凉,但身后的数个随从都缩起了脖子。远远的,转过主街路口,一面面旗牌林立,锣声敲响,显然有高官从皇城返回,请行人避让。

    李丛嘉一转马缰让开正路:他不想与这些莫名的臣子发生交集。毕竟自己在金陵呆的时间不会太长,甚至以后回来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这些臣子能帮他助他的可能太小!与其浪费时间与他们周旋,还不如多从将作监挖一些工匠人去荆州岳州。

    李丛嘉一行人让在路边,却不等于那官员没看到他。

    (本章完)

第625章 离别再谈显本心() 
大轿落地,四名轿夫簇拥着一个老者快步到了李丛嘉近前,几乎把腰弯到了地面:“六殿下,老臣有眼无珠,怎么敢让六殿下让路,请六殿下先行!”

    李丛嘉不认得他,但他身后的那个壮汉确有些面熟。

    细细一想,李丛嘉脸色一动:这不是二哥李弘茂手下的那个武林高手常昊吗?他怎么在这位老者身后?

    李丛嘉也不敢说自己不认得对方啊!拱手闲说几句,跳上马匹急速向燕王府而去。

    “殿下,常昊是二殿下的人……怎么会在刑部苏尚书那里……”身后的屠红娘低声道,“莫非苏尚书也投了过去……”

    与其他侍卫相比,屠红娘因为小师妹水丘竽涛的原因,与李丛嘉关系更近,有些话说起来一点顾忌都没有。这也与她江湖出身忌惮少、性格直爽有关系。

    李丛嘉没有说话,快催几步,没入到风雪之中。

    临近东城门的燕王府,独占一方古园,据说是杨吴时期当朝老臣檀少越的外宅,曾经风光一时的“燕园”,内有水道四通八达,数百株古树参天而密,奇石古物埋在地下,重修时挖出不少,更增加了此园的古味。

    门口两只巨大的狻猊子上面落了不少雪,露在外面的圆目透着凶悍,以它一惯好斗的性格矗立此处,预示着内宅之主性格的跋扈嚣张。

    燕王府门口并无人站立,却有着一口直悬的钟隐在黑暗之中。那垂下的铃铛绳子如一条蛇般,冷冷地注视着每一个通过门前的行人。

    “大哥的府邸真是独特,我看过数十个大宅,还是第一次见到门前放龙之五子的!”李丛嘉不是在夸奖李弘冀,只是在简单叙述着一个事实。

    狻猊主凶杀,通常筑在兵器的后手柄处,预示着刀兵为凶物。大哥偏偏把此物立在门外当作镇宅之物,显出与众不同。这可能是他个人爱好,更有一种可能,此宅不吉利,故用凶物镇压!

    李丛嘉让人通报,很快李弘冀带着一群人出门迎接,两个兄弟如同久日不见,拥抱叙着衷肠,好久才走进门去。

    “六弟,准备了一顿大餐,听说你晚上来,整个下午厨房都在忙碌……你嫂子都不在……凭那些粗手粗脚的丫环婆子,弄出来的东西恐怕入不了你的法眼。但这些东西都是军中将士的最爱,希望六弟不要太介意!”

    听着李弘冀提前打预防针,李丛嘉有一种感觉:今天晚上这顿饭会不会有一些惊喜?

    军中的健儿们爱吃什么?肉和酒而已!

    闲谈许久,一个军中壮汉快步走出,跪地大声道:“二位殿下,肉已经烤上,请入席!”

    转过中堂,看到一片耀眼的绿墙。细细看去,竟然是三十六颗绿色的玛瑙镶嵌而成,中间各种绿色宝石如星辰般闪烁,将整个影墙装饰得无比豪华。

    看李丛嘉目不转睛,李弘冀淡然一笑:“当年父皇把这个古宅赐给我,我就费了不少心思。这种小玩意府内还有很多,一会儿六弟给指点指点!说起来你还是十岁时来过一次……多少年了,兄弟忙碌在外,为国东奔西走,相见时候倒少了许多……”

    李丛嘉唏嘘着:可能是从父亲和母后那里遗传来的,每个李氏族人都极尽奢华,无论是吃穿用度还是宅院、出行,非一个“豪”字能道尽的!

    转过影墙,两排长案排列,已经有数十军将文臣两侧跪坐,见二人到来,立起站起来行礼。武将李丛嘉认得不多,只有欧阳权、钱重进、朱小胖子等少数几人。相反文臣中倒认得不少!

    看来大哥倒费了不少心,这些文臣中,既有明确站在皇叔李璟遂一面的,也有二哥李弘茂的追随者,更有一些如韩熙载、徐铉等没有明确政治倾向的老权贵。

    李丛嘉一一见礼,然后坐到了左侧第一位上,看着大哥走到主位坐好!

    主位不是正位,是偏右侧而坐。一般来讲,皇室成员请客座位有着明确忌讳,如果敢坐在正中位置就会引来朝臣弹劾了!

    除非是李璟遂这种被明确确定为皇位继承人的,才可能大摇大摆地坐在主位,面北背南。

    数十个炭火烧热的铁炉子被架在案前,带皮猪肉在炉子上滋滋作响,肉香飘散,就着热酒,文臣武将们拿着筷子夹起了刚刚买来的一应杂食,言笑不拘的吃了起来。虽然不是什么好酒,但一杯酒下肚,浑身上下的寒意便被驱散得无影无踪。而来自金陵各家的鸡碎鸡皮、肚肺腰肾等杂碎,以秘法卤熟了之后,热腾腾的也是香气扑鼻而来。

    李丛嘉挑起一块炭火,将最先放上炉架的一块猪肉翻过来,已经焦黄,滋滋的向下滴着油滴。案前的壮汉抄起快刀,将烤好的猪皮肉一片片的切开,整整齐齐的码在餐盘上,撒上了秘制的调料,稳稳地放在李丛嘉案前。

    这个时代,猪肉被世人视为浊肉,皇宫里面从来都不会端到天子的面前,宴席请客也很少能上席面,远远比不上羊肉。但说起香气和可口,还是猪肉、牛肉尚好。但此时是农耕时代,谁敢把牛杀了端来吃,会引来官司。虽然京城里也有不少牛肉在卖,但都是一些折了腿或者老牛肉,难以引起权贵们的兴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文臣武将们见今天气氛不错,心底里那点忌惮渐渐减少,开始胡扯起来。众人天南地北的风土人情见得甚多,就是只谈各地的特色美食,也比许多老饕要强。

    李丛嘉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但说起这个时代的美食,却真的比不上在座的诸位见多识广。看着李弘冀连蜀州最近才流行起来的冰火烧锅的制法,辽人的烤羊法,汴梁茶水和福州茶水的差别,都能一条条的说得通通透透。李丛嘉都不禁怀疑起方才李弘冀说他久不回京城,对美食全然不晓,到底有几分是事实。

    正在思考着,李弘冀终于抬起了头,转向李丛嘉:“六弟久不在京城,父皇想念得很,你一回来,父皇就忘记了我们,几乎天天召见你,却连一点时间都不肯给我……”

    (本章完)

第626章 江畔诛灭黑云都() 
李弘冀既有开玩笑的意思,更有一种深深的怨望在内:同样是子女,怎么老爹如此偏心呢?他不是没有成府的人,也不是忍不住一时之气,就是有一种不甘心。

    小六子是聪明能干,又屡立功勋,但自己也不差啊!尤其是现在北方有了巨大的空间,北伐中原的时机已经成熟,可是自己竟然连进宫的机会都没有,这种不甘让他不由自主地在语气中带了一点酸意。

    李丛嘉在京城时间太短,不知道李弘冀和父皇李璟之间究竟有什么矛盾,但他还是听得出大哥有些不满意自己被召见的次数太多!

    笑了笑,李丛嘉一口热酒把嘴里的肉顺了下去,轻声道:“昨天父皇问我,北方可有良机……”

    李丛嘉一句话,让所有还在交头接耳的臣子们瞬间坐直了身子,抻长了脖子。

    国事、家事都是天下事,帝王喜怒都会影响天下苍生的!李丛嘉的这个问题,其实在许多大臣心中都揣测了无数遍。

    究竟让不让大皇子继续带兵,要不要出兵北伐后周国?这些决断将影响他们的前途命运,甚至影响到几代人的荣华富贵!

    李弘冀心头一紧:自己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莫非父皇有了决断?

    李丛嘉偷偷打量了大哥紧张的表情,心头明白:大哥找自己来吃饭,不仅是饯行这么简单,更有着几层深意:其一是想从自己这里打探北方周国的情况,看有没有机会北伐中原;其二就是炫耀他自己在朝堂内外的权势,为顶替皇太弟李璟遂夺回他太子位置而表明态度;其三就是向皇帝李璟表明自己兄弟之间弟恭兄慈,没有勾心斗角的事情,更不会自相残杀!

    李丛嘉能来,何尝不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在他内心深处,对大哥的军事才能还是认可的!据说在寿州城即将被后周军攻破时,当时还没有军事指挥权的大哥直接将城墙指挥失误的副军指挥使一刀两断,率先冲入数百个登上城头的敌军当中!

    正是他的奋不顾身才击退了后周军的进攻,为顺利撤出寿州没有全军溃退奠定了基础。也正是那一战,确定了他真正的军事指挥权。

    如果大哥肯和自己配合平定天下,大唐中兴的梦想就不再是空谈。反之,如果大哥把精力放在与皇叔、二哥和自己的内耗上,南唐想不灭亡都得看天意!

    因此,他此次来就是要说服大哥以大局为重,以大唐复兴大业为重!

    看众人盯着自己,李丛嘉收起各种心思,向北方的皇宫方向一拱手:“父皇说后周国集兵北上,汴梁正是空虚,而且有可靠消息,河北一带的赵匡胤部已经越过太行杀到了上党地区……”

    所有人的呼吸都沉重起来:这么好的机会不一举夺下汴梁就太可惜了!辽军与后周在泽州一带对峙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分出胜负的,后周军如果敢一心二用,恐怕败局已定!

    就算柴荣大败耶律述律,待他转身回汴梁时,整个河北、河南已经易主了,空有洛阳等地,后周回天乏力了!

    李丛嘉看着众多文臣武将如狼一般闪着绿光的眼睛,心头暗暗叹息:南唐的这些人啊,对北方的实力知之甚少。一旦战局不利恐惧得不行,一旦胜了,又轻视极了,真是一群纸上谈兵的“赵括”啊!

    听着大家议论纷纷,李丛嘉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慢条斯语道:“我和父皇说,此时不宜北伐!”

    看着众人惊呆的样子,李丛嘉又道:“近来父皇不肯召见大哥,就是因为怕大哥提出北伐的想法来……整个北方的局势和实力,要远比咱们看到的、听到的更加……”

    一个老臣站起来,不服气道:“六皇子,你才多大?就算在北方呆了一年,也不如我们对北朝的了解多,净瞎给陛下出主意,耽误了好时机,你……”

    李丛嘉看又有人要站起来驳斥自己,他脸上明显不悦了:“今天是喝酒,所以我不想论尊卑,但基本的礼貌应该有吧?我的理由还没说完呢,你就插话,请问你的《礼》学狗肚子里去了?”

    那老臣脸色通红,差一点直接摔倒案子上:在酒桌上骂人很常见,但像李丛嘉这种直接开骂的还真没有!

    大家是斯文人,怎么会如此直接骂人?

    李丛嘉可不管他是否适应,直接道:“知道伪周国能动用多少军队吗?仅仅从洛阳向东,九十四州地,人口三千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