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耀等州,逼降定难军、朔方军。
入冬之前,如果拿不下长安,辽军恐怕就得考虑退出关中,去河东聚粮熬过漫漫冬季,或者攻破数量众多的县、州、堡、屯,从关陇豪绅手中抢到足够过冬的粮食。
这种情况,是肖斡最不愿意看到的:一旦这样做,等于将辽军完全置于关陇豪强对立面上,想在关中立稳脚跟难入登天了!
#########
辽人的困惑李丛嘉明白,他时常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辽军统帅,有什么办法解决粮草问题?
答案无外乎三种:一是自己屯田种地,但辽人本就不擅长农业生产,再加上抢掠多年,怎么可能安下心来屯田?二是攻破长安城,建立稳固的关中政权,向百姓征收粮赋,一劳永逸,但长安城铜墙铁壁,李守贞又以擅长守城著名,想短时间内成功也不太容易;第三就是从周围县、州大族手中抢粮。这一点看似容易,却失去了在关陇之地站稳脚跟的根基,相当于饮鸩止渴。
他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辽人的危机,却有办法加重这种危机,让辽人越来越难受,直到他们流尽最后一点血,陨落在关中大地之上。
抱着这一目的,他加快了在北方的行动步伐,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悄悄做着准备。
第一,整顿军队。从鄜州、丹州、坊州军队中抽出一万人,加上自己剩下的六千多人,组成了新的军队。这些军队,不再屯田,而是进行高强度训练。李丛嘉决心到明天开春,让他们成为职业化的军人。
这些人,将是他在关中立足的本钱,不容忽视。从丹州得来的金钱迅速转化成马匹、兵器、盔甲,全部投入到这些生力军的武装上来。
第二,发展生产,积蓄民力。因为辽人在长安附近的疯抢,许多百姓逃亡到耀州,又辗转北上,在坊州立足。李丛嘉收拢这些人,迅速分田分粮分种子,抢种粮食、蔬菜和其他易熟作物,确保秋、冬不饿死人。
同时,他开始发展矿山、冶炼、毛皮加工等工商业,让自己所辖几州百姓渐渐富裕起来,最起码让他们看到希望。
第三,着手接纳耀州农民军。做为离长安城非常近的州、县,这里的农民军势力很强大,战斗力剽悍,不仅战败过李守贞,近两个月也与辽人死磕了多场。不过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轻易不会投靠任何势力。
李丛嘉很早以前就派出手下谋臣杨薇之去说服农民军的首领,但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这些农民军不愿意得罪任何一方势力,却也不肯相信任何官府行为。
此时的李丛嘉,正在凝眉思考,外面冲进来一人,大叫道:“六殿下,六殿下,你看看谁来了?”
李丛嘉抬头看着冲进来的人:“苗兄不要如此急躁,你的伤还没有好,跑得这么快干吗?”
苗天煜一脸兴奋:“老大派兄弟们增援来了,还带了五千多人呢!最主要的,周王妃来了!”
李丛嘉快走几步冲出府外,门前站着数十人,都是熟悉的面孔,让他顿时心情大好。
他一下子扑过去,抱紧其中一人。
所有人见李丛嘉向周娥皇方向冲去,都哈哈一笑:小夫妻分别日久,喜悦难以自拔吗!
可是,看到李丛嘉绕过伸出双手的周娥皇,一下子把杨薇之拥住,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包括李守瞳手下的将领们。
苗天煜哈哈一乐:“各位请府中休息,我让人安排晚宴!六殿下早就念叨各位了,不想今天才到!周王妃,身体好吗?”
“不好,李煜这个没良心的,怎么不关心我,还有我们的孩子?”周娥皇幽怨的眼神几乎要把李丛嘉融化。
一时间众人哄堂大笑!
(本章完)
第480章 富平混战耀州乱()
目前,李丛嘉将他手下的兴唐军分成五个军:在襄阳、岳州、江陵一带的为第一军、第二军,共有三万左右兵力,固守六州之地,算是他的大后方,南连唐地,西接蜀中,东扼长江,并且向西随时可以通过武关增援进入关中。
武关险峻,是荆襄之地进入关中的南大门,李守贞派了三万多人严防死守。从洛阳出发、借道南阳的三万后周军队,就在武关附近被李守贞部严词拒绝,双方还在交涉。
当初李丛嘉曾经想通过借道武关进入关中,但是根本没有可能。他不得不翻越伏牛岭渡过洛水绕道慈州,从壶口渡口西渡黄河,整整绕道千里才进入关中。
李丛嘉的第三军,现在则在关中。这支军队从蜀中借道而来,过大散关后在陈仓一带阻截吐蕃人。他们由庞龙带领,以原来的南平军为主力组建,吸纳了蜀中豪杰之士,目前有二万多人。这支兴唐军虽然实力不够强大,但师出有名,得到了凤翔一带军民认可,是最快融入关中的南唐军队。
李丛嘉的第四军,就是李守瞳部。他们有五万多人,以伏牛山盗匪为根基,收拢了虢州、陕州、解州一些地方豪强势力,加上潼关等地溃败的李守乡部,算得上兵强马壮。但是,他们处在后周势力包围之中,缺少根基,最近正准备北上绛州、晋州,依托李丛嘉已经占领的慈、隰两州,向北开拓汾州、石州等地,将李丛嘉的势力范围近一步扩大。
而李丛嘉现在带领的,正是第五军,算得上深入虎穴,与辽人血战过多场,攻城拔寨,在整个关中打出了名气,让各方侧目,也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敌视。
不过李丛嘉可管不了这么多。想雄踞关中,各方势力都是敌人,要么归顺自己,要么就滚出关中。否则自己只能刀枪相向,没有别的办法。用中原比较有名的话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周娥皇等人的到来,让缺少人才、捉襟见肘的李丛嘉一下子宽裕起来。鄜州节度使府内,左侧坐着北方五州之地他新收的手下,包括朱融、朱瞻、李建义、李潮、拓跋蒙等人,而右侧,则坐着他自己原来的兄弟和手下,足有三十多个。
呼延朔刚刚从延州归来,正站在中间汇报情况。
延州属于彰武节度使管辖,手下有一千精锐骑军和步军,本来是钳制定难军李氏的。但关中大乱之后,延州城大肆扩张,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要不是延州本来地贫人少,恐怕还会更多。
因此,彰武节度使、延州刺史邵逸剑根本不把劝降的呼延朔放在眼中,甚至大放厥词,指责李丛嘉是叛臣贼子,逆天行事,早晚必亡。气不过的呼延朔与他顶撞了起来,差一点被砍了脑袋。
幸好在场的定难军使者李彝劝解,才将呼延朔放回。
李丛嘉听着呼延朔气愤不已的汇报,心头疑窦大生。
这个邵逸剑并不是一个忠心之人啊!他接任节度使不过一年多时间,他哪儿来的胆量和自己叫板?难道他被定难军李氏收在旗下了?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延州和定难军离得极近,又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邵逸剑的小妾就是定难军节度使的女儿,从这个角度说,算他是定难军势力范围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问题麻烦了:定难军也有志于争夺关中?
这可不是好消息!远比自己想像中要麻烦!最开始自己怀疑他们投降辽人,让开北方天然的屏障,引狼入室。现在看来,恐怕自己小瞧了这些党项人中的精英!
定难军李氏野心不小啊!
赵普坐在右侧最上方的位置,他轻轻点头:“其实整个关中,虽然李守贞占据了南面,但整个北面还是伪周天下。这些节度使嘴里不说,但心底里都不认可李守贞。现在看来,伪周内乱,让这些枭雄们看到了天下大乱的前兆,都有点蠢蠢欲动啊!”
是啊,他们又想到了唐末群雄割据的时代。有兵有粮就有权!因此,没有谁会主动放弃手中的兵权!想劝降延州,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杨薇之坐在赵普下手,他点头道:“不仅是这些节度使,就连耀州的农民起义军,都不肯归顺任何一方势力。在他们眼中,谁都不可信,只有自己握着刀才最可靠!关中之乱,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平定的!”
李丛嘉环视一圈:“朱刺史,你有何高见?”
朱融一脸尴尬:他现在暂时还兼任着鄜州刺史,只是没有了兵权,纯粹管民生事情。他认为这是一个过渡,待到李丛嘉稳定了鄜州,一定会将他贬为百姓。
不过此时听李丛嘉询问,他还不得不出谋划策:“六殿下,其实以我之见,咱们不如观望一下!辽人野心勃勃却又缺粮,李守贞意图不明,定难军没有明显敌意……不如等等看看,究竟天下大势如何?如果六殿下一定要选一方进攻,我建议是耀州!”
“我赞同朱刺史的建议!六殿下,我愿意为先锋,为您拔下耀州!”说话的是李建义,他自从鸣月峰一战后,对李丛嘉算得上死心踏地。
“各位,大家不要把目光只放在这北方几州之地,要放眼关中,甚至整个北方战局!辽人入关,后续补给不足,辽人马匹损失也不小!他们一定会从雁门再增兵,主要是马匹。这些马匹估计最晚在秋季经晋州入潼关……”
赵普的话刚一说完,许多人开始反对:理由不同,但都点明了关键所在——路途太远,马匹又是北方各势力急需,不抢光才怪呢!
李丛嘉皱眉犹豫着,盯着远方的柱子,听着众人争论,思绪却一点点发散开去,延伸向了北方草原。
辽国那个自称雄才大略的耶律述律,此时干什么呢?他把十万辽人送入关中,下一步要干什么?
一点点的风动,都将引起四方的云起云落。比如此时的塞外,风吹草低,忽然间狂风舞动,整个草原上空似乎弥漫着沉重的压抑,让所有大势力都畏寒而缩。
(本章完)
第481章 诛杀内鬼兴唐军()
夏季的草原,正是一年最肥美的季节,牛羊遍地,如朵朵鲜花盛开,把无垠的绿毯点缀得色彩斑斓。挥着套马杆的牧人唱着情歌,追逐着远去的羊群,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着自己的爱意。
夜晚星空璀璨,篝火燃起,一个个部落洋溢着热情,奶酒香中夹杂着晚风的清香。
一个大汉骑着战马奔驰而来,从中午到日落,又到夜幕降临,他已经停留过四个部落,奔行几百里,在黎明到来前的最后时刻,他终于冲进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帐篷群里。
被惊醒的军队迅速吹响了嘹亮的号角,一队队辽军迅速将他包围,寒箭冷嗖嗖地指着他,稍有异动,就会万箭穿心。提枪挎刀的侍卫队从营帐中间处冲出来,将他绳捆索绑押进了中间的金顶牛皮大帐内。
已经穿好衣服的辽国皇帝耶律述律一脸愁苦,他昨天贪玩了些,在几个小娘的肚皮上忙碌了半夜,刚刚睡卧不久,就被叫醒,脸上阴郁的乌云一点点聚积,说不准哪儿个雷响,就会降下泼天大雨。
“你说有紧急军情报告,说吧!”
“尊敬的北方大地唯一的帝王,苍天最厚爱的子民,我尊敬的大汗,辽人伟大的皇……”一连串极为肉麻的吹捧,足足浪费了这个壮汉积累了半夜的情绪,才算把这些讴歌颂完。
耶律述律脸色终于变得好看点了,他一摆手:“这些吹捧之事就不要再继续了,说正事吧!你从南方归来,想必极为辛苦,待到汇报完军情,就早点领了赏赐休息吧!”
壮汉终于听到了这句话,他忙不迭地从怀中掏出一卷有些发旧的帛:“耶律柳烟公主让我向陛下告知,咱们在关中打了一个大胜仗!”
耶律述律的脸色一喜:“烟儿又有好消息?什么样的胜仗值得她亲自报信?难道比取潼关、破河中府还要大的功劳?怎么不见肖老相爷军报呢?”
壮汉是耶律述律的女儿——派驻到太原府的耶律柳烟手下偏将,叫萧晖。此人算是半个契丹人,其父是汉人,其母是契丹贵族。
他长在草原,自幼就跟随耶律柳烟学习汉人文化,兼具草原雄浑之力,又有汉人小巧灵巧之意,深得耶律柳烟信任。
他被派回来送信,说明这个大胜仗应该不小!耶律述律把愤懑和不满抛到九霄云外,接过那有些发旧的帛纸,轻轻抖开,上面没有什么字迹,却画了几枝箭头。
耶律述律皱眉:自己这个女儿,什么都好,就是太不爽利,和汉人学得诡计多端,连自己这个当父亲的都看不透她的想法!他一挥手,叫过身后的侍女:
“去把大巫师叫来,让他破译一下!”
大巫师是草原的“神”,每有重大行动都要由他向苍天祭祀,祈祷平安顺利。他同时还兼任着草原上的医师角色,许多草原人难以处理的伤、病都要交给他处理。
可以说,这位大巫师在草原的角色,有时候比耶律述律这个辽国皇帝更重要!
大巫师也在行军大营之中,他很快赶到,向耶律述律行礼后坐在右下首:“柳烟这孩子,还如以前那样谨慎,真是难得的好孩子!来,我看看她又给草原带来了什么福音?”
帛纸上被巫师涂了一种草药,很快显出淡绿色的字迹,是用契丹文字写成的,足有几百字。
大巫师看了半天,又递给了耶律述律。二人看后,对视无语。
整个金帐之中,已经有各部落的族长数十人,加上辽国南院、北院将军、大王足有百人,众人十分好奇,耶律柳烟所谓的“大胜仗”是什么呢?
“诸位,柳烟公主在坊州附近,用千余契丹勇士,拼掉了伪唐国六殿下李煜的千余精锐,差一点杀了李煜本人!这个胜利不容易啊!”大巫师说到这儿,他有些说不下去了!
虽然这算一个胜利,但只能勉强算个小胜:千人对千人而已,什么时候辽人连这种胜利都要炫耀一番了!
北院宰相耶律刚算是耶律述律的叔辈,他皱眉半天,瓮声瓮气道:“公主殿下不会就说这点事吧?要是这样拼下去,草原十万人怎么也拼不没伪唐伪周几百万军队的!”
他一说完,下面的辽将开始议论纷纷,大家明显有些不乐意,话音渐大。
耶律述律看着座下乱糟糟的将领和文臣,他也不制止,转头看向了左侧第一位低头的文人:“钟先生,你以为如何?”
那青衣文士抬起头,冷眉冷眼间透着一股肃杀,他环视一周,几乎所有被他看过的人都闭上嘴,少数几个竟然打起了哆嗦。
“陛下,这里虽然不是金殿,但也算是议事场所,这种乱糟糟的情况不应该出现啊!”
一句话,不仅让自诩为英明帝王的耶律述律脸色难看,就连耶律刚都有些挂不住脸了!契丹人虽然立国,但毕竟是游牧民族为主,学习汉族文化时间还短,君君臣臣那套玩意还没有融到骨子里,在讨论事情时大打出手的事情还时常可见,像今天这种放声议论的事情更是经常发生。
而这个叫钟敌复的汉人,帮助耶律述律制定了许多完善的朝堂规矩,更为此进言诛杀了上百名辽国大臣,手段之狠让所有辽人既痛恨又害怕。
现在他又提及此事,难道他还要杀人不成?
钟敌复见辽臣再无一人说话,他微有得意,站起来跪倒地面,行着三叩九拜大礼,把君臣之仪做得十足,然后轻声道:“启秉陛下,柳烟公主劳苦功高,应该重赏!至于他所说的大功,我以为更要重重奖励!”
“钟爱卿,你为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重伤李煜小儿算是大胜利?”
“李煜小儿战功赫赫,我不必多说。仅看他的年龄,就是大敌。最主要的,他深入关中搅局,分明就是要雄踞关内,以此为跳板,揽江山于怀。如果让他得逞,恐怕又会是一个盛唐。到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大辽国,恐怕……”
所有人不寒而栗:一个强大的敌人伏在身侧,时时磨刀霍霍,谁夜晚能睡好觉呢?
(本章完)
第482章 困兽犹斗耀州城()
“钟敌复,你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李煜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就算有惊天之能,也不过兵三万,将五十,大辽勇士动动手指,就能轻松灭杀……”
耶律刚的话未等说完,钟敌复一甩袖子,怒喝道:“汝不如女子,与汝无话!”
耶律刚脸瞬间通红。他本人虽然不太精通汉学,但钟敌复的话却还是能理解。他刚要发怒,却听钟敌复道:
“陛下,现在关中三大势力,我大辽天军居首,看似李守贞部第二,事实上是伪周国军队实力较强。但这两部,都不是我担心的,只有伪唐李煜部,才是我们大辽雄踞关中的死敌!”
“钟敌先生果然大才,烟儿和你的见解完全一致。她也认为,将来阻碍我们争霸关中的,一定是伪唐的这个李煜!为此,她设计了两次刺杀。一为试探,一为全力以赴。可惜得很,李煜小儿命太硬,被六皇子耶律府击成重伤。要不是府儿迂腐,李煜小儿难逃一死!”
耶律述律坐在正中间的金龙椅上,接过身侧侍女的茶水,轻咽一口,然后打了一个呵欠:“刺杀失败,李煜一定会加倍小心,再想故计重施,恐怕不能了!烟儿的意思,派出三万辽军北上,克耀州,下坊州,以堂堂正正之兵剿杀李煜,最起码不能让他在关中站稳脚跟!”
耶律述律的话斩钉截铁,却听下面群臣中忽然响起一声反对:“老臣不同意!陛下,千军万马行动,不可因人而妄动!现在当务之急,是取下长安城,定下关中之基。李煜小儿虽厉害,但各方势力云集,他就算有三头六臂,一年半载也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相反,如果我们因为剿灭他而耽误了取长安城,一旦冬至,无粮无衣,十万大军不占自溃!”
说话的是现任南院枢密丞萧绍。此人负责南征关中的良草、马秣事宜,因此他关注的角度完全不同,提出的建议更是一针见血。
所有大臣都沉默了:大家明知道萧绍说的对,却因为辽帝耶律述律定下了方向而不敢反对!
看场面沉闷,耶律述律哈哈一笑:“各位王爷、族长,咱们是商量国家大事,不是部落争端,谁说得对听谁的,不用顾忌,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许多老成的大臣还是三缄其口,但一些年轻臣子则跳了出来,从各个角度论证先取长安城的重要性:粮草补给问题、李守贞手下实力弱、取长安后可定蓝关,阻滞南唐、后周从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