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
无论百姓是否听明白,李丛嘉都挑出了一百多个看着精明的文人、里长及宿老等,一同登上山寺。
整个庙宇显得高大宏伟,分为前后左右四殿,尤其是后面,僧舍极多,有上百个和尚,惊疑地站在两侧,目瞪口呆。
李丛嘉一点也不给这些人辩驳的机会,更不想等他们鼓动百姓来阻挡,他一挥手,身侧四五个暗影卫直接掠进了两侧的殿堂。
与这些会点武术的僧侣比,他手下的高手简直是天上的神仙,来无影去无踪。
他的忽然动手,让整个庙宇内人声鼎沸。许多和尚冲了出来。有的人还没有睡醒,有的干脆半裸衣衫。
这可是大白天,怎么会有和尚还在睡觉?这个时辰他们不应该在礼佛吗?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啊!
李丛嘉心头一动,不会是一个贼窝吧?
想到这儿,他也不管自己判断对错与否,大手一挥:“唐军听令,立即将所有和尚叫出来,挨个房间看一看!如果有些不妥的地方……别怪我大开杀戒,替佛祖老人家清理门户!”
(本章完)
第447章 金银财帛动贼心()
他阴森的语气透着杀意,让那个弘法禅师立即脸色大变,他一伸手想拦住李丛嘉前进的脚步,却被李丛嘉推开:“佛祖无私,但不代表你们这些和尚都无私!万一你们藏污纳垢,会将佛祖的美名玷污!如果你们是真心为百姓好,就让我们看一看……有这一千多顷上好田地,为什么周围村镇还有大批百姓逃荒?”
弘法禅师被李丛嘉打开胳膊,眼看着他大步向里面而去。他脸色变了几次,忽然转身,头也不回地向庙外而去。
李丛嘉的心里根本没把这个弘法禅师当回事,因此也没心思关注他的去向,带着手下人很快就冲进了第二重庙宇。
暗处忽然闪出一个人影,微微一躬身,手上一个红色肚兜:“殿下,这是一个淫窝啊!我在僧榻上发现此物,似乎有一股幽香在地下……”
“给我翻查,一个都不许落下!对了,周围可有失踪的人口?”
他身后缓慢前进的上百个百姓,其中有一个老者,两鬓微白,长须中夹杂着几丝银缕。他听到李丛嘉问话,一翻眼珠,忽然狂叫一声:“我知道!六殿下,这里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金银窝!”
金银窝?为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老者眼睛变得血红起来:“前年老夫有一个侄女来我家探亲,归去一个月未到家,后来我托江湖朋友打探,他们说肯定被掳进了金银窝!”
说到这儿,老者咬碎银牙,一把从怀中掏出一把钢刀:“那些武林朋友只知道那是一个淫窝,大大小小的盗匪山贼经常聚在此处玩乐,许多附近州县女娃遭了毒手!我为此报了官,结果那县官把我一顿数落,说我偏听偏信,简直是胡闹!”
就在老者还要诉苦之时,他身后忽然一阵乱响,地面上灰尘四起,扬起一片方砖,随后一根长箭射向李丛嘉:“小子,敢坏我们好事,锦屏六虎索你命来!”
那箭雨陡然出现,让李丛嘉有些措手不及,但是他反应不慢,身侧的数个暗影卫高手更是身形如燕,几个起落间,已经将那箭雨击落,只有一个年轻的书生躲得慢了点,被射穿右腿,在地上惨嚎着!
暗影卫飞出一人,将那六个从地下跃起的黑衣盗匪拦下,刀光剑影中,不时传来撕裂衣帛的声音,很快就有两个盗匪被横刀挑飞,撞在远处的红漆大柱之上!
就在李丛嘉准备让百姓退出之时,外面一声声狂啸:“快跑,快跑,那个昏庸的六殿下在烧庙呢!”
果然火光四起,烟尘乱窜间,无数的声音乱叫,更有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吓得四散奔逃!
李丛嘉脸都气青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一个看似威严的庙宇,竟然如此凶险!不仅有盗匪在此设窝点,还抢掠妇女,最主要的,居然如此胆大,在众目睽睽之下敢刺杀并污蔑他!
“给我杀光,不,不……捉活的,我要把他们点天灯!”李丛嘉真是气得不轻,一挺长枪,猛然一声长啸,挑碎一片窗户,飞射出大殿,长枪如虹,将一个正放火的家伙钉在了院墙上!
上百个周围的富绅、里长和书生,此时哪儿还不知道自己一行人进了贼窝。四散奔逃中,不少人竟然跑错了方向,冲进了大殿最后一重之中!
那里,正有四个暗影卫挺着长枪短刀,与一百多个紫衣大汉对峙着,而那些大汉身后,女人的哭声、叫声不绝于耳!
紫衣大汉看到几十个百姓,怔了一下,不由自主向后退了几步!
暗影卫之一的屠红娘脸色一动,她放声大笑:“对面的山贼,放下武器,饶你们不死!如若不然,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忌日!”
对面的大汉听着她的江湖话,一个个提刀在手,怒目而视:“居然是江湖上的朋友,怎么当了狗?”
屠红娘被他们骂得火起,却强压怒气:“想好再说!这山虽高,周围却一马平川,你们没有马匹能逃到哪儿去?再说百姓知道你们的劣迹,江湖上还能混吗?”
紫衣大汉对视着,脸色渐渐青了:他们深知屠红娘的话有道理。在江湖上混,讲的是一个“义”字!如果强掳妇女,又杀人越货,恐怕比真正的悍匪还不如,与侠字更无半点瓜葛,定会被江湖人耻笑和追杀!
就在他们犹豫之时,山腰处,火光渐渐亮起,半倚山峰的庙群竟然有被烧透之势。这些紫衣人傻眼了:这大山陡峭,而且是一个孤峰,如果山腰着火,他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冲不过去啊!
待到时间一久,山下官军聚集,就算大火熄了,还有他们的活路吗?
想到这儿,带头的紫衣壮汉一挥手,这些人再无一丝迟疑,每个人都选择了一个方向,急速向山下突围!
随着他们散开,身后女人尖叫声显了出来,居然是最大的佛像之后。
屠红娘一挥手,这几个暗影卫分出两人,衔住那些紫衣大汉追了下去,一会儿间就听到数声惨叫!
剩下的人随着屠红娘逼近佛像,几人合力将佛影移开,一个隐藏的空间展现在众人面前。
里面是一处通道,十分宽阔,几间密室里,几个女人半倚半卧,脸色苍白,红衣似血,见到众人,竟然惊诧得说不出话来!
再往下,已经有些空了——原本数十间石室,只有三五个有人!
循着声音,屠红娘带着一个暗影卫追了下去。而她的丈夫鹿柴,则把其他妇人放出,任她们倾诉着这暗无天日的生活!
百姓怒了,从山上到山下,在火光中,数千人开始提锄拖镐,追着那些逃出寺庙准备遁入山林的盗匪。
更有聪明者,十人一组,在唐军的带领下,向周围开始布防,生怕跑掉一个成为隐患。
李丛嘉提着长枪,看着众多百姓提水灭火,然后看着一个个妇人被救出,看着一筐筐白米、黄米被从地窖中抢了出来!
就算百姓拼命灭火,仍然有粮食的焦糊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让所有人的心都抽搐起来!
就在大火渐渐熄灭之时,远方忽然一骑战马狂奔而至,未等近前,马上骑士狂叫一声:“六殿下,六殿下,潼关失守了!”
(本章完)
第448章 壶口抒怀天下志()
潼关失守?这怎么可能?
李丛嘉从晋州城撤出来才几天啊!就算辽军马不停蹄,连夜攻城,恐怕潼关被攻击也不足半个月吧?
半个月都没挺到?不应该啊!
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北临黄河,南踞秦岭山腰,是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的地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也就是说,如果潼关死守的话,辽军不用说半个月,半年也甭想进入关中!尤其是辽人想渡黄河攻潼关,更没有可能!
可是这处险关,居然在半个月时间里易手,这怎么可能?
骑士飞身落马,一脸汗水,他从背后拽下一个包裹,从中抽出一封火漆密信。
李丛嘉拽出密信,上面全是数字——这种阿拉伯数字密语,只有兴唐学院才会使用,而且根据不同分工,各有微妙。
看了几行,李丛嘉就知道,这是自己夫人周娥皇手下所用,属于最隐秘的一种,会的不超过十人。
也就是说,传信之人是周娥皇亲自训练的死士之一,轻易绝不会暴露和传讯!
李丛嘉没有看内容,而是盯着那个骑士:“你是哪儿位?谁让你送信的?”
骑士脸色一紧:“六殿下你不相信我?我还有暗语呢,是大夫人亲自告诉我的!”
说着,他口诵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
李丛嘉一咧嘴:这首诗是他和周娥皇定的暗语啊!她怎么跑到潼关去了?不在岳州城老老实实保胎,怎么哪儿危险往哪儿钻呢!
一挥手将那个骑士叫到人静处,四五个暗影卫远远看着,却没有近前来听!
骑士俯下身子,轻轻讲述。
随着他的娓娓道来,李丛嘉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周娥皇因为保胎没有跟随李丛嘉北上,她在岳州呆了半个月,感觉实在没意思,就带了几个老宫女,悄然顺江而下,通过鄂州赶到了襄阳。
由于前拥后呼,很快引起了沿途盗匪的注意,竟然在商州(现在商南县)附近拦截了车队,准备抢劫一番。
可是,周娥皇的身边,岂能没有强者守护。再说,光是随行的五百蛮军、林家军,就非等闲。
林仁肇在福州没有来,但林家仍然有二虎在此:林仁同,林仁啸。
这二位有万夫不挡之勇,又有谋略,他们凭着双枪,冲上山寨,生俘了大当家“一掌天”王袍。
王袍,说起来还是关中大姓王氏的旁支,因为战乱家族没落,他随父亲流落在商州附近小村子。因为好勇斗狠,渐渐成为一方土霸王,后打退了山匪,抢了这块宝地占山为王。
他劫杀周娥皇未成,被林家二虎打得死去活来,“心甘情愿”成为第三把交椅。
林家二虎称呼周娥皇为弟妹,却不点明她的身份。王袍虽然猜疑,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会是李丛嘉的第一夫人。
潼关守关之将李诞正是河中节度使李守乡的儿子,他与王袍关系不错——这是王袍打家劫舍用钱财喂出来的!
王袍在周娥皇授意之下,向潼关守将李诞送信,说自己准备弃匪从军,帮助李守乡固守潼关,死磕辽军,尽汉人本份!
李诞正愁人马不够,二人一拍即合,两千多人迅速向潼关方向而去。
打着李守乡的旗号,谁还敢阻挡这两千人呢!
于是,周娥皇顺顺利利到了长安城下,她去城中“游玩”了半个多月,这两千多人呆在百里外等了半个月,然后转道华州,向潼关而来。
未到潼关,周娥皇又去了河中府。此时辽军已经兵临黄河,直逼河中府。
她未敢造次,派手下人进了城,查探了许多情报,然后又派人将整个河中、华阴、虢州、解州等地了解得十分透彻。
就在她准备借机再去北面看看之时,辽军绕过河中府直扑潼关的消息传来。李诞急了,催促之下,周娥皇不得不加快速度向潼关而去!
说来也巧,一行人刚进入潼关,辽军就出现在了黄河东岸。
这是一个叫风陵的地方,说大不大,只是一个镇子,说小也不小,足有三千多人!
这个地方的百姓,向来只作两种生意:客栈和摆渡!
从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山区,各种小河沟很多,都通着黄河,大船早就被潼关守将划过了对岸。想过黄河,只能从小河沟中把那些躲藏起来的小船找到,让他们送辽人过河!
可是这些摆渡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空留一镇老弱病残。
做为统帅,辽国北府宰相肖斡讨过乌古、室韦,与国内大大小小部落有过上百次交战。虽然他对攻打坚城要塞很头疼,却对这种过河铺路小有心得!
没人摆渡算什么?有兵就行了呗!
没有船不要紧,有山有林就可以了!
不到三天时间,整个风陵镇面对黄河的方向上,数百条木头绑成的木排拴连在一起,大批辽军在上面演练。
耶律休哥盯着连在一起的木排,不断劝他小心对面的李诞放火!
可是,窝在潼关之中的李诞根本没有任何出来作战的想法,他任凭辽军在黄河上划来划去,绝口不提出击烧船。
这一下子,不仅整个潼关内的上万守军着急,连周娥皇都着急了!
如果一把火烧了对面的木排,辽人得冬天黄河封冻才能过河,他李诞死守黄河的功绩可大了去,封王都有可能啊!
众人劝说之下,李诞才不情不愿地命令人出关烧船!
谁想到,他不出关还好,这一出关烧船,竟然连丢了十二道关隘,差一点将自己小命丢了!
(本章完)
第449章 丹州四虎阻前路()
李丛嘉看着信上的寥寥数语,却感受到了其中的惊心动魄。
李诞真是一个纨绔子弟,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他的手下,文有杨图,武有魏同,二者兼是高门大族旁系出身,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深知兵法战略。辽军一过绛州,杨图就让人疏散了黄河岸边的渡船。
而魏同,立即将潼关十三处险隘的兵力进行了重新调整,尤其是这些险隘的将领,更是精中选精,优中选优。比如第一处关隘,就是从黄河攀塬而上之处,这里是痛击渡河辽军的第一处隘口!
自古以来,几乎无人渡黄河攻击潼关,就是因为这高几十米的塬壁十分陡峭,易塌易滑,又无处借力,几乎不可能攻上去!而第二处隘口,则是从塬上斜冲潼关的陡崖。这里居高临下,只需石头砸都能守住!而最主要的天险潼关,更是建在两山之间,高塬之侧,扼黄板路向渭水河道行进之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杨图、魏同二人明白,潼关之险,根本不可能被辽军攻破,最大的风险应该在内部:两万多守军来自四面八方,只有一万人算是李守乡的铁杆部下,剩下的都是被李诞空口许诺“骗”来的,其中就包括周娥皇跟随的那个商州悍匪“一掌天”王袍。
这些人的忠诚度如何,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可靠啊!
于是,这些人被尽量安排在不重要的地方,而关键之处都安排上了自己最信得过的将领!
可以说,杨图、魏同二人的安排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李诞却有两个毛病:耳根子软、信老婆话!
在几个别有用心的人用钱财开路的情况下,他老婆吹起了耳旁风,很快,李诞改变了主意:黄河岸边的小船先不用着急疏散,因为河东的生意不能受影响!
杨图气不过,和李诞的大舅哥吵了一架,被李诞假借押运粮草之名扔去了华州。
而对十一处隘口的临阵换将,让武臣出身的魏同大动肝火,一封信告到了河中节度使李守乡处。李守乡出于对魏同的信任,派人将李诞大骂了一通。
结果李诞不思悔改,竟然找个理由,将魏同扔到了潼关最后一处险隘当守关之将。
看着他胡作非为,连大字不识一个的“山大王”王袍都察觉到了不妥,他直言直语,气得李诞吹胡子瞪眼。可是,李诞还真不敢动他:
随着王袍一起来的有三股势力,足有三千五百人,其中有一千人十分精锐——这是林家二虎率领的唐军。
诡计多端的李诞手下,又找出一个合适的理由,让王袍带着所有手下,去黄河岸边烧船。
周娥皇听到这个消息,知道李诞身边恐怕被辽军探子完全渗透了,尤其是他的那个大舅哥,绝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奸细!
她一怒之下,让人血洗了李府,除了李诞和几个外出的将领,其他人都被杀了个精光。
冲出潼关的周娥皇,未等放火烧船,辽军已经大举渡河,并在奸细引领下抢占了塬壁口的险隘之处。
前后夹击之下,周娥皇带着王袍、林家二虎和几个山大王,顺着黄河向东冲过黄板路,直奔灵宝县而去。
辽军过黄河直逼潼关,李诞终于发觉,自己身边竟然连一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了!他想到了魏同,想到了杨图,但此时悔之晚矣。
辽军冲击第二处隘口,被守关之将打退。
整个潼关,隘口有十一处,加上潼关主城,共十二个险地。这第二处,凭两山之险,唯有几十人行进的大路一条。其他小路,都被乱石堆死。
辽军直面上百米高的关隘,连立百架攻城梯,都被轻松推倒,除了数十个探头过早被射中的军卒,竟然没有其他损伤。
反观辽军,足有上千人死于非命,受伤者不计其数。一时间,不仅前锋耶律休哥眼睛发绿,连老相爷、统军大帅肖斡都一愁莫展。
就在这种情况下,忽然一天早上,第二处隘口失守了!
周娥皇从败军口中得知,是第三处隘口的守关之将,假冒李诞之命增援,袭杀了第一关之将,引辽人入隘。
第四处、第五处都是这样丢失的,辽人根本没费什么力气,竟然占据了潼关天险前面的五大连城!
可以说,形势到了此时,并没有严峻到一发不可收拾地步!只要李诞稳定军心,调回魏同、杨图其中一人,都可以击败辽军,最不济也能守住剩下的险隘。
可是这位刚愎自用的李家少爷,深感悔恨,竟然意想天开,准备夜袭关口夺回丢失的重要之地。
这个主意馊得不能再馊:占据地利,居然想以弱兵抢回其他被强敌占领的关隘,岂不是丢了西瓜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