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辽将抛下身上厚甲,一提长刀轻磕马鞍,果然冲到中间位置冰层才碎掉,他紧催战马,在河中挣扎一阵,竟然到了对岸的冰层上!
算算时间,如果一骑骑缓缓通过,恐怕得几个时辰。耶律休哥一咬牙:“咱们快速通过,半个时辰后对岸集合!”
严令之下,几个谨慎的偏将也不得不快马如飞,想借速度减少冰层踏碎的危险,快速游过河中间。
这条河,实际上是雁门山通向忻中平原的第一条小河,本就几百米宽,并不险要,两侧也无危峰峻岭。
可是,就在这短暂的冲刺瞬间,一个小山包后,忽然响起奇怪的哨音。
耶律休哥听“咯噔”之声,他再也不能沉稳慢行,惊呼道:“快过去,快散开!”
他的话说完,一个个人影忽然出现在小山包后,每人手执武器,正是那怪声响起之处。
军弩?竟然是军弩?
自己中了埋伏?
第一本能就是逃回雁门山——那里还有十万辽军,无论什么样的敌手,都不可能敢和十万人马碰撞。
他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那些军弩手五人一组,两人抬弩,两人拉弦,一人装箭,转眼间就射出上千弩箭,密如雨下,将转头欲逃的辽军钉倒一片。
“过河!”耶律休哥不得不下达了这个生死未卜的命令!
八百多辽军冲到河中间时,地面忽然震颤起来,随后对面的冰层忽然塌陷了下去,河泥翻滚,瞬间让已经踏到一半的马匹又摔进了冰水之中。
半塌未塌的冰层极滑,无论是辽军还是战马,都在水流中挣扎,被对岸上涌过来的黑衣大汉肆意射杀!
“休哥快走!快走!”几个偏将用身体掩护着耶律休哥,将他推上岸来,在十几个辽军将领的保护下向东侧平原突进!
远远的,他听到一声断喝:“不要追了!快点打扫战场,还要固守忻州城呢!”
###########
雁门关如期守了两个月,远超出了关注战局形势的各方势力的预期。对于这个结果,有人欢喜有人愁!
比如此时的李丛嘉,就一脸惊诧莫名:辽军居然战损了两万多精锐?
这和他的想像完全不同:对于从没有正面经历过大规模冷兵器战争的他,不能想像两万多人马是什么概念!
八千对十万,居然还干掉了两万强敌?
出乎意料的结果,让他的计划推进更顺利,信心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
而守在长安城的李守贞,则一脸愁云。
他现在如坐针毡,时刻关注着各方动静,生怕某一天早上,城外出现一支军队要自己投降!
自从在河中府造反以来,他利用各方恶斗之机,顺顺当当占据了关中六州之地,甚至将大唐故都长安据为己有。
虽然这里繁华不在,虽然这里废墟无数,但毕竟是曾经的都城,又处在东西交通要道上,依然称得上大城。
高耸的城墙上新砖处处可见,这是近两年来他李守贞不断加固的结果。北面还算雄伟的宫殿,就是他称王称帝的象征。
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他不止一次幻想过盛唐繁华,幻想过自己挥喝天下。可是,一件件事情逼来,让他焦头烂额,四顾不暇,哪儿还有真正的帝王心情?
尤其是近一年多,各方面的坏消息不断传来。首先就是南唐势微,后周渐渐强盛,而北方朔方、保大、彰武三镇节度使根本不听指挥,甚至还出兵袭扰他统辖的六州之地!
最让他担心的是西方的吐蕃、吐谷浑和党项人,竟然开始出言不逊,想让他下台!
北方辽人十万铁骑准备入主关中,让他夜不能睡,食不知味。手下“能征善战”的赵思绾、王景崇二人,都被他任命为节度使、忠义王候,派驻到北方,拦截可能南下的辽人!
一晃几个月了,辽人竟然没来,让他长出了口气,就在此时,坏消息铺天盖地!
(本章完)
第424章 卧龙村内寻卧龙()
最让李守贞寝食不安的消息就是吐蕃人送来的金刀和令牌。
松潘、若乐盖、卓尼等地十万吐蕃军枕戈待旦,随时可能从高原上冲下来,加入到对李守贞的围剿中来。这金刀和令牌的意味很明显。
如果接下来,那就意味着他李守贞要背叛祖先,成为后晋石敬塘一样的“儿皇帝”,如木偶一般任吐蕃人操控。反之,他就得秣马厉兵准备大战。
如果说吐蕃人的威胁利诱算是一道开胃小菜,随后而来的北方流民攻占了耀州(现在陕西省铜川市下辖区),在他眼皮底下举起了打倒李守贞的大旗。
就在他忍不可忍准备一举荡平这些跳梁小丑时,更恶劣的消息传来,辽人居然突破了雁门关,正兵分两路:一路包围了忻州,准备南下太原府;另一路取道岚州直扑石州,进取关中的意味明显。
他一身冷汗还没等落下,又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挨着最近的党项八部之外的黑头党项竟然直扑环州,并打出了尊奉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为王的旗号,一时间四方呼应,竟然有五万之众。虽然李彝殷并没有响应,但李彝殷的儿子李继迁却赶去了环州。
就在李守贞四面楚歌,眼看就要愁白了头时,一个文弱的书生出现在他的视线之中。
这个来了几天一直被他闭门不见的青年,竟然让他的侍卫给送来一封信。
看了这封信,他终于知道自己一直防备又依靠的南唐势力,也惦记上了关中这块宝地!
李煜?不就是那个以步兵迎战辽人铁骑的那个六皇子吗?他才多大一点儿?他准备入关中迎战各方异族?他能行吗?
算起来,自己当年在河中府四面被围,即将不支之时,恰恰是南唐出兵袭扰了当时的后汉政权,让当时的后汉枢密使郭威无暇西顾。否则,他李守贞有可能早就人头不保,成为一堆黄土了!
当年据说就是这个六皇子提议让自己暂时替大唐占据关中的?现在他让人来送信是何用意?
不管了,反正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已经有五方势力在关中争雄,也不在乎再多一股势力!更何况,这股势力算起来还是自己明正言顺的“东家”呢!
自己打出的旗号是“恢复大唐”,而南方的李景一直强调自己大唐正统。实在不行,自己就投靠过去,也算得一个开国功臣!
不行,南唐此时被后周国重兵压境,自己能不能保全都难说,还有能力管自己吗?如果自己明确表态投靠南唐,会不会在将来被后周国郭威清算?
犹豫不决中,他想到了自己的谋臣田壮。
当田壮一脸不甘走进殿堂时,李守贞的心已经凉到底了!
又一个坏消息接踵而来:晋、解等关中地区的周军都撤到了河中府外。简单说,一直围剿自己的大周国势力都退到潼关以东去了!
这意味着,大周国不想参与到关中地区的争夺战中!本想趁六方大战时混水摸鱼的李守贞,脸上的愁云一下子阴了下来。
“田卿家,对当前的形势你有何看法?”
“秉王爷,宜静不宜动,收缩兵力到京兆府(长安)附近,重兵保护河中府和长安之间的联系。六州之地,该放弃就放弃,以保存实力为主!这几年咱们的粮食还算充足,挺个三五年不成问题!十万子弟兵只要不失,无论谁想在关中立足,都得依靠咱们……”
李守贞脸色一喜:是啊,自己有近十万精壮汉子,虽然算不得精锐,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加上长安、河中府等地积存的粮食、布帛,他有信心在乱世中博得一身锦袍,王候之位不在话下!
正想着,田壮又道:“李大人,现在当务之急,是和各方势力取得联系,为友不为敌!比如南唐李煜的手下杨薇之,已经来了快十天了,您应该见一见……毕竟南唐还是天下有数的大势力!况且当年咱们借过人家的力,名义上还称过臣……”
李守贞虽然明白他说的是事实,但心里还是不爽:那算什么称臣,既不听宣,又不纳贡,甚至连封号都没有一个,他根本不是南唐的诸候!
挥挥手:“见见他吧?那个南唐李煜小儿究竟是何许人也?我们值得重视他吗?”
田壮脸色一正:“王爷对我有知遇之恩,有重用之德,臣下不得不如实相告,希望王爷不要发怒!”
“说!”李守贞想装出笑容,但心底的厌恶却增加了一分。
“那李煜虽然年纪轻轻,却出身不凡,更少年老成,有帝王之姿,胸怀天下,是一个……”
“够了!田壮,你是不是觉得他哪儿都好?那你还呆在这儿干什么,为什么不去投靠他?”不知道为什么,李守贞心中的怒气一下子顶在了嗓子眼,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田壮一下子哑然,半天才道:“我说的是实话!既然王爷不信,可见一见那个杨薇之,听听他的讲述!最起码,这也算得上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
李守贞也知道田壮一向对自己忠贞不渝,当年河中府无粮无援,被后汉“白家军”围攻一年多,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他都没有投降出卖自己,是自己最贴心最有谋算的直臣!
他强装笑颜:“不要放在心头,我最近火大了些!四面都不消停,王景崇已经快一个月没有消息了,想到这些,我就压不住火!相信你也知道……”
田壮暗自叹气:你这个王爷空有优势而无才能,又刚愎自用,手下能人跑了一大堆,还有的干脆占据某地不听指挥,这能怨谁呢?还是你自己无能啊!
他一挥手:“去叫那个杨薇之来!”
一身白衣如素如缟,青丝披肩,一朵耀眼的黄色花朵开放在斜肩处,看不真切是什么花,却透着一股别样的生机!
这人有古怪!这就是李守贞第一眼看到杨薇之的印象!
“李将军好!六殿下李煜让我代他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他说,李将军克服各种困难,为大唐守住了关中六州之地,功不可没,将来凌烟阁上或许有您一席之地!”
李守贞心中一喜,刚要接话,却听田壮断喝道:“胡说什么!王爷自守一方,何时成了伪唐之臣?”
(本章完)
第425章 大材小材都是才()
李守贞眼睛一转,马上明白自己差一点让杨薇之给绕进去!
他可从来没有接受过南唐的策封,也没说承认过关中土地是南唐的领土!甚至他还自诩李唐后代呢!
可是,这杨薇之上来就把他定位于大唐臣属,虽然是可以上凌烟阁的开国功臣之属,但毕竟是下属啊!
杨薇之也不介意田壮的态度,而是盯着李守贞的眼睛:“王爷,您心知肚明,现在四面楚歌,咱们没有时间再在此纠结于名份这东西!说实话,如果把您换成我,我立即向大唐称臣,将这块土地重新定位于大唐故土,相信吐蕃人、党项人,甚至辽人都要顾忌三分!”
李守贞终于反应过来了,他微微挪动身体,一指旁边的绣墩:“坐吧!早就听说杨先生是六殿下手下最得力的谋臣,今天一见,果然不同反响!”
几个文臣陆续到来,大家开始寒喧起来,渐渐把紧张严肃的气氛化淡。
杨薇之似乎没有感觉到气氛的变化,和田壮等人有一搭没一句的闲扯着。
他忽然皱眉:“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各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咱们何不各自赋诗一首,以壮春色?”
田壮心生警惕:杨薇之来的目的不问自明,就是想由南唐接收李守贞的势力对抗辽、周,重新将关中地区纳入大唐版图!
现在,杨薇之不舌战群儒说服李守贞,竟然要和大家玩什么诗词歌赋,是何用意?
他一拱手:“我生性钝讷,先来一首,免得好境界让你们都抢先了,我无诗可赋就麻烦了!”
听着田壮的诗词,杨薇之脸色有些微动,又听了数名李守贞手下幕僚的诗词,他的脸色有些青了!
不仅李守贞看出了不对,连侧身观察李守贞表情的田壮都感觉到了杨薇之的异常:他有些生气?为什么生气呢?
吟诗作对而已,何至于生气?
难道他因为做不出更好的诗词而愠怒?
杨薇之不等田壮发问,直接站起来拱手道:“春天的诗有很多,怀旧、写景、抒怀、送别等等。可以说,大能囊括天下,小能包含私情,无不所包,题材极广。但我听各位之诗,都是伤春悲秋之作。除了田大人的诗还算有些自强之意,其他人都沉湎于低沉之情,所以我很害怕!”
很害怕?
一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在看不起李守贞及手下之人——现在山雨欲来,长安城内外都弥漫着悲观情绪,难免在诗词中有所流露,一下子就让杨薇之看出来了!
一个青袍官员微微怒嗔:“听这意思,杨博士有名诗可提振士气?读来我听听!”
另一紫袍官员站在田壮下手,身份不低。他也怒道:“不要夸口!久闻南唐李煜小儿诗词一绝,想必你这手下也擅长这个吧?”
杨薇之也不管二人挖苦,轻轻转身,用手抚了一下那朵大黄花,开口大声道:“我本人无才,难有绝世之词。但六殿下英姿,特地为我北行写词一首以壮声色,我与各位共享!”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杨薇之的吟诵,让所有人面无血色。
不仅惊叹于这首词的豪迈和大气,更惊叹于其中的意味:什么叫“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分明就是在点明将来关中战事的情况啊!
以步骑迎战铁骑,他李煜亲自上过战场,大败过辽人,当然“轻胜马”,当然不怕!
“莫听穿林打叶声”看似写春雨之景,实际在点明他不会管周围的各种议论、各种杂音,一如继往地推进自己的理想!
最后点的那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分明就是有天下之志啊:什么时候才会回金陵城呢?整个关中平定,再无一丝波澜起伏,他才归去!
可是,如果让这样一位胸怀天下的英雄占了关中之地,还会归去吗?恐怕再归去时,已经是天下在握了吧?
李守贞没有手下众文臣分析得这般透彻,但他也隐隐觉得,杨薇之所诵的这首词,磅礴大气,有着雄壮之感,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田壮好半天没有说话,看着杨薇之一眼不眨。
二人对视良久,杨薇之终于打破了沉闷:“王爷,你是李姓,一定以兴盛大唐为己任。现在,您雄踞关中,却四面强敌,而六殿下李煜奉大唐皇帝之命来增援您,希望双方合作愉快!”
李守贞摇头:“增援?那李煜小儿才有几个人?他刚到岳州还没有半年呢吧?他哪儿来的兵马、粮草和金钱?再说关中势力众多,人员复杂,流民四起,田地荒芜。西有吐蕃、北有党项,东来辽军,唯有南方还算安稳!就算我同意李煜在关中落脚,他呆在哪儿?”
杨薇之微微一笑:“王爷不必担心!做为大唐同脉,我是来提醒一下王爷,天下将乱!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就如同隋末唐初之时,各方英豪四起,真正笑到最后的才是天下雄主!以我观之,各方势力中,最后争夺天下者,唯周与唐。伪周郭威无后,柴荣李重进二人争权夺利,空有中原腹地却难为明主;而大唐人杰地灵,久战必胜!”
李守贞笑笑:“就算如此,与现在时局何干?我想的就是守中这关中之地不让其丢失……”
田壮差一点骂出声来:你没志气也就算了,干嘛还说出来?
杨薇之心头鄙夷,但面上还是拱手施礼:“王爷有自知之明,远比一些好高骛远的草头王要强得多!王爷在关中有三四年了吧?应该知道关中豪强众多,周围异族环伺,绝不是舒服享受的地方!如果王爷不早做决断,恐怕太平王爷的日子难以为继啊!”
说到这儿,他一摆手阻止其他文臣的话,激声道:“王爷何不审时度势,将兵权交给六殿下,成为六殿下开国重臣?”
田壮刚要反驳,杨薇之怒道:“你们不为良臣!李王爷本可善终,但你们为了自身富贵却硬要把他架在此处,将来不是阶下囚,就是儿皇帝。青史留骂名,你们担得起吗?”
(本章完)
第426章 北上抗辽博美名()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李守贞脸白如纸,汗如浆下。
他是武人出身,戎马倥偬。后晋时被石敬塘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时继位,他出任河中节度使。可以说,他的能力当一镇节度使绰绰有余。但是,想成为真正帝王,掌控江山、平衡八方之时,他才知道,看上去的辉煌荣耀,根本就是镜中月水中花。
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在关中这片没有对手的地界里,居然弄得狼狈不堪,盗匪四起,民不聊生。虽然大臣们一片歌功颂德,但还是有田壮等心腹良言相谏,让他明白真实的情况如何难以收拾!
现在,外有强敌环伺,内又离心离德,他还有称王称帝、争霸天下的资格吗?现在他的内心煎熬着,如同被扔在沸水中的鱼儿一般拼命挣扎着,寻求着每一丝活命的机会。
坐在他左下手一直未出声的中年人,正是他儿子李崇训。说起来,李守贞在河中府造反,也和李崇训有着密切关系:
李崇训的夫人是曾任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的大女儿。此女一向有胆有识。李守贞在造反前,曾经有道士给此女算命,认为她有皇后之命(真实的历史上,此女在李守贞反叛灭门后,又嫁给了柴荣成为皇后)。
李守贞一想,儿子有皇帝命,不就意味着自己造反会成功吗?因此,当后汉内争外斗之时,他果断在河中府揭竿而起。
李崇训见李守贞盯着自己,马上站起身来:“父王,我没意见!”
儿子懦弱的性格让李守贞头疼不已!他拍拍脑门:“那个,那个……杨先生,我以兴唐为自己的余生使命,李煜是大唐之臣,你说让我投靠他……这不行!最多算是盟友,守望相助如何?”
田壮眼睛一亮,立即拦住还要劝诫的杨薇之,捋着胡须道:“杨先生,李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