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极美好的时代,如果国家统一该有多好!
越想越激动,他振臂而呼:“壮士雄魂韧如松,成功旅途漫西行。浔阳楼上思古今,许身为国荡涤清!”
(本章完)
第356章 纵论岳朗引陈贶()
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
昨天晚上开始,游人络绎不绝:白衣秀才、纨扇美女、雄武壮汉、智老遗叟、乡野大贤……
人群三三两两,倚在半山坡、险峰下、古洞内、树叉顶。或议论着即将的日出,或欣赏淡淡夜景,评论着南唐国运和天下大势!
李丛嘉夜半起身,未及天明,已经快马到了半山腰,随着骑行艰难,他只好被前仆后拥着向山顶而来!
此时,银雪轻舞,清冽干净的西北风阵阵飘来,并不稠密,却有一点潮润的感觉。漫天的淡淡绿意被轻雪覆盖,显得有些青幽。古松枝头,积雪一簇簇一团团,让本就云遮雾绕的庐山显得更加神秘多姿。
虽然无心欣赏风光,但奇峰怪石、古松胜景不断映入眼帘,让李丛嘉心潮澎湃。就在他即将到达五老峰处,一轮太阳忽然从东方磅礴喷出,红光瞬间染遍万山,“其道大光”!
众人驻足观看,惊赞声不绝于耳!
白雪越下越大,漫天飞卷。
太阳的光芒持续不长,雪雾漫天便看不真切了!
李丛嘉看着周娥皇走得有些艰难,示意别人抬着她。周娥皇轻抚小腹:“不必,走一走还是有好处的!更何况此次文人荟萃,正是为朗、岳两州招揽人才之时,我岂可骄奢……”
旁边的水丘竽涛撇撇嘴,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冯四娘不会武功,因此满面红润,极想坐轿,却因周娥皇不肯,她也只能忍着。
看到李丛嘉轻轻为周娥皇披上银白裘衣,她羡慕叹道:“真是一副感人的画面啊!要是我家破军也在的话,一定不忍心让我这个弱女子走上山的!我又没你们夫妻豪情满怀,坐着轿子上去,岂不更爽!”
马碧岑已经与她熟稔许多,开着玩笑:“那就把娥皇的轿子借你坐如何?你家破军不会生气的!”
众侍女、女护卫笑了起来:大家都知道冯四娘和李丛嘉的感情纠葛,也不介意这种玩笑!
李丛嘉见她们嬉戏,心情也放松不少:“不知道刘将军、吴叔叔他们一行人在岳州情况如何了?洞庭水军虽然投靠大唐,但毕竟楚军懈怠太久,能有多少战斗力很难说啊!”
想到遥远的岳州事情,李丛嘉又变得心事重重:吴璋、刘破军带着一百禁军骑马先行,恐怕此时已经到了岳州吧?那些楚地大族、现任的刺史等等,会不会听从命令?有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正思考着,一块山石立在路边高处,上面用红颜色写了两句诗,分外鲜明:“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
李丛嘉盯着诗句看了好久,众人也伫步观之,大声赞扬起来。
冯四娘笑道:“此诗大善,充满着富贵之气!写诗之人定然是豪门出身,才华横溢!庐山国学,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众人点头:两句诗充满着闲淡的生活气息,表现的是一种对于功名的渴望,更多的是一种自傲,显示出主人极高的才华和对自己未来的远大抱负!
李丛嘉摇头:“不知道是何人所题?此诗大好,却不合时令!这是国学所在,又是隐在深山,如此浮躁之心,岂能潜心治学,不如入世修行更妙!”
旁边闪出一行游人,赫然都是秀才功名,一人躬身道:“六殿下好眼力,此是书洞内的才子江为所写。此人大才,精于诗道,久有报国之志,六殿下此来,定能求得大贤!”
李丛嘉笑眯眯道:“各位定然是此山学子,不知道洞主大人可在?”
庐山国学(宋朝改为白鹿书院),是李丛嘉停步于九江的重要原因。
唐肃宗时期,大才子李渤在此山五老峰下一处洞穴苦学,他兄弟二人养了一头聪明漂亮的白鹿,经常出入其间,久之此洞被称作白鹿洞。
李渤后来担任江州刺史期间,又对这里作了修建,栽植了不少花木,增建了一些亭榭,白鹿洞俨然已成一处名胜,四方文人学子纷纷前来聚会研读。
南唐开国以来,烈祖十分重视此地,在白鹿洞建起了庐山国学,派遣国子助教前来庐山国学,主持工作。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以主教授。
李丛嘉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真正李煜的人生轨迹,原本的李煜也正在此地求学呢!
和一干秀才闲谈着,李丛嘉一行渐渐向庐山国学进发。
沿途的旅者渐多,大家被拦在路两侧,非验明身份者根本不让靠近李丛嘉。
转过一处深水清潭,李丛嘉忽然看到一个中年人正坐在潭中间位置取水煮茶,他轻声笑笑:“这位一定就是大才陈贶,听说此人一首诗只换几片茶叶,倒算得上是个隐士,和陶公有一比啊!”
潭中间之人听到了李丛嘉的话,转过脸来:“六殿下,不要误会,你所说的是嗜茶如命的是彭生,而我是陈贶。乱世求得安身地,盛唐重来借天梯!能有贤明达此意,风雪潭底现龙旗!”
二人对视着,似乎在考验着对方的耐力。
好久,忽然潭中溅起几片水花,两寸多长的白鱼跃起,径直跳进了陈贶煮茶的沸水之中,浮跳几下,没了声息!
所有人都一愣:这是何意?
李丛嘉抚掌大乐:“有缘份啊!清茶本为图清心,白鱼入瓮化白银。跳出深潭为哪般,辅佐真龙入凡尘!”
说完,他大步向前,盯着山谷中的密树草堂,心中充满豪情:自己此来的目的,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许多有志于天下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绝不是因为江州刺史要在此为自己饯行那么简单!
陈贶从后面赶了上来,落在李丛嘉身后几步远,轻轻将一杯清茶递了过来:“六殿下请饮茶!本来我隐在山林中,无意天下,可是赵普那个混蛋,竟然赢了我一局棋!愿赌服输,只好入得凡尘一趟,为六殿下殚精竭虑了!”
“噢,和赵普有关?”李丛嘉转过头去,“他现在忙什么呢?”
陈贶左右看了看,那些秀才马上明白,都跑到前面去了。
“六殿下,赵普说,他已经接到密旨去了朗州!至于其他人,都被他安排在了关键位置上!”
李丛嘉愣了愣,忽然明白“其他人”都是谁了!
就在他还要细问之时,山谷中响起一片喧哗,随之“哄”的一阵大笑!
(本章完)
第357章 天下不可缺匠才()
李丛嘉快行几步进了山谷,人山人海围着草庐、方亭,数缕琴音悠悠响起,清幽中带着一点高雅,如高山流水,中间却多了一点世俗之气!
走得近了,听得一个女声曼妙:“问情却,香荑玉脂迷人醉,花间一壶酒,饮罢方知味……”
李丛嘉皱眉:这是书院,怎么会有这么庸俗的陈辞烂调?现在的洞主李善道在干什么?难道他管理如此之松?
人群散开,李丛嘉走到近前,一位沉思老者正坐在最里端的高椅上,身着大唐官服,内衬半截棉袍显得有些破旧,两侧数百人排成前后五排,席地而坐,细看,每人座下都有一小蒲团!
中间位置,一美女轻舒慢卷,吟唱间透出一股媚俗之气!
弹琴之人,有十七八岁年纪,姿容绝美,出尘脱俗,却被身上的大红夹袄破坏了整体的观感!
两侧学子中,不少人伸长了脖子听得入迷,而前排的数十人,却一言不发,闭目凝思,似乎在神游天外!
周围众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少人还带着孩子,显然这些都是游玩之人!
书院位置,一座方木门厅,上面的牌子有些老旧,红底金字:庐山国学。后面的草堂数量不少,曲径通幽,虽然是初冬,却绿意仍存,尤其是松树,梢头雪意颤压,显得干净遒劲!
李丛嘉正要开口,却见那女子已经喝完,轻轻转身:“小女子不才,唱了一首自创诗词,诸位见笑!我只是抛石引路。诸位学子、天下大才,今天六殿下途经庐山赶赴岳州,明刺史设宴饯行,大家岂能无诗相乐?”
从前排座上站起一青年男子,眉宇间有些轻浮:“在下宋州江为,愿意为六殿下赋诗一首表明心志!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掌声一片。李丛嘉心中有些别扭,却又不好多言。此诗才华极盛,但江为对官场的热衷,却让他有些不舒服。
正在犹豫间,身后的陈贶低声道:“千金买马骨!”
李丛嘉心头一抖:是啊!此人文学极盛,虽然品性如何不好判断,但用人之道在于自己啊!何况他主动投靠,如果自己还不表现得求贤若渴、周公吐哺,天下如何能归心?
想到这儿,他一步跨前:“江兄大才!小王李煜,有意请江兄去楚地助我,为百姓谋点利益,保一方富裕安康!不知道江兄可愿意否?”
江为脸色通红,有些扭捏:“能为六殿下出谋划策,是我的荣幸,不过听说明年春天金陵春闱,我想一试高下……如果不第,再去岳州如何?”
李丛嘉立即命人拿来笔墨,当即写了一封推荐信给礼部,言词中肯,将江为所作诗歌附上,大力推荐!
一封信罢,周围议论声起!
这是什么心胸?
求你帮我,你不帮却要去京城当官,明显是嫌六殿下这里发展空间不足啊!这种人,或者是绝世大才,鲲鹏扶摇起,总是恨天低;或者是沽名钓誉,待价而沽!
可是李丛嘉却直接推荐给朝堂,没有一点犹豫:要么李丛嘉心胸如大海一般开阔,要么就是他真心为国家着想,为国举才!
可是没有人猜得出李丛嘉的心理:你不愿意跟着我,我还不愿意要你呢!恃才傲物,能俯下身子为百姓做实事吗?如果眼高手低,到时候一遇不顺心的事情,还不得叛国投敌?
李丛嘉猜测得真不错,在真实的历史上,江为就是因为在金陵多次谋官不成,意图投宋时被杀的!
江为退后,他的师长陈贶惋惜地看了他一眼,想说点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李丛嘉一拱手:“多谢明府君为我在此设宴。今天纯粹是私下交流,不论官职尊卑,只论长幼才华!我出一万贯钱,分成十份,奖赏给今天最有才华的人!”
瞬间文人们沸腾起来:大家都是读书人,日常根本不劳作,全靠家里接济。一千贯钱可是巨款啊!足以支撑自己几年吃喝用度不愁了!
最主要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然大家都是有才华的人,谁愿意甘居人后呢!
人群沸腾,数十个青衣女子马上在宽阔的林前摆上了流水席,足足能容纳千人!吃喝的东西样数不多,但数量足够:酒、茶、清水,糕点、蒸鱼、猪肉……
李丛嘉身侧的食物精美,却让他都给分到了其他席面上——他不是来吃的,而是要让自己认可的人才自愿跟随自己西行!
看着站、坐的各式人等,未等李丛嘉说话,明刺史站了起来:“各位,六殿下被封为武陵王,镇守两州之地,那里地广人稀,有广大发展空间!六殿下又极具才华,经常创造奇迹。我想六殿下今日上山来,用意刚才已经表明,有愿意同往的,可直抒胸臆!如果没想好……”
李丛嘉接过话:“各位大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大唐沉沦百年,异族雄踞北地,豪强割占四方,唐人的骄傲、唐人的志向,都渐渐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中了!每想至此,我都痛苦异常!”
说着,他唱起了《兴唐军歌》,一时间大家跟着唱了起来,气愤一下子从宴会的欢庆气氛变成庄重肃穆的战斗豪情!
坐在主位的老者皱眉好久,渐渐舒展开来。
他轻轻站了起来:“六殿下,老朽李善道,已经垂垂老矣,身体又不好,愿意守得此洞,为大唐兴旺发达培养人才!不过殿下放心,你只要相中山上之人,愿意追随你去,我绝对没意见!”
李善道的话让所有人明白:李丛嘉的选择范围不仅是学生,也囊括了各位在此教授学生的名士!
看着满座无声,坐在李善道下手的第一人站了起来:“老夫何昼,年纪也不算小了。虽然有志于天下,却因妻儿之故,囿守田园,各位可不要学我啊!老夫倒有一番话相劝六殿下!”
他转身看着高高的五老峰,轻轻顿了顿:“六殿下,不要怪老夫说话太直啊!”
未等李丛嘉反应过来,他一番话掷地有声,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本章完)
第358章 绝杀计宋氏兄弟()
何昼的话充满着火药味:“六殿下,当今大唐,吾皇陛下春秋正盛,又早立皇太弟为太子,可谓政通人和。六殿下西行楚地,官吏应由朝堂委派,为何自行选人用人?大皇子屯兵北疆,二皇子征伐楚地,不知道六皇子又要在何处兴起刀戈?”
何昼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普通百姓的疑惑:皇帝正当壮年,太子也定了,你们三个皇子四处带兵征讨,甚至李弘冀还拥兵威逼太子之位,难道想造反不成?
李丛嘉有些尴尬:他想过各种可能,想到过这些名士有可能不给面子,但却没想到,有人把整个南唐最隐晦的难题给直接端了出来!
皇太弟李景遂肯定不想等中宗李景百年后再继位,大皇子李弘冀早就明确表示要争夺帝位,现在已经磨刀霍霍;二皇子李弘茂虽然没有明说,却在用行动一次次挑战着那个敏感的位置!
至于六皇子李煜,表现得太妖孽,深得民心支持,更是在长江、太湖等地,弄出了紫金龙脉入体的传闻。失踪三年,不仅未减丝毫神秘,更是增加了许多可能性!现在,他又坐拥两万团练军的军权和两州之地,未来岂能不争夺皇位?
所以,何昼的话,把所有人的疑问点了出来:你李丛嘉征召大家随你去岳、朗二州,究竟想干什么!
何昼说完这些话,眼神闪烁,紧张中有着一丝释然!
李丛嘉轻轻站起来,看着高高的五老峰,忽然仰天大笑:“各位,抬头看一看这座山峰,奇峰霞举,孤标峰出。这些山峰,源自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的五老之名。”
说到这儿,他微微向四周拱手:“大唐盛世,如同五老授天书,需要齐心协力,绝非一人一时可以成功!当今圣帝、父皇陛下,殚精竭虑,华发早生,却难以穷尽天下之理,管好万众之民,更无暇开疆拓土,赢得万世芳泽!今有大兄、二兄外战强敌,内有皇叔辅佑,才有了中兴之兆!”
周围都是明白人,听到此处,隐隐已经有人明白李丛嘉要表达的意思,他们暗自撇嘴:老生长谈,没有一点新意,更无法解释拥兵自重的事实!
李丛嘉又道:“当今天下,北有强周虎视眈眈,更有辽国无耻帮腔,二者狼狈为奸,侵我大唐土地,掠夺大唐子民,父皇忧虑,为人子者,岂能不替父皇分忧?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难道还有比大皇子更适合的人选领重兵在外而不被猜忌?”
说到这儿,他一指远方的潭州(长沙)方向:“马楚灭亡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兄弟相残,手足互杀,结果让外人占了便宜!为此,父皇一再替换北方战将、兵卒,大兄不听调动了吗?二皇兄手下雄师纵横楚地,却因为父皇决定而交给连镐将军,他可曾有怨言?”
说到这儿,李丛嘉微微向金陵城一揖:“父皇信任,百姓信任,我出镇岳、朗二州,将为百姓幸福和大唐兴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我郑重承诺,绝不叛唐,父皇但有所指,必将前仆后继!至于何博士的担心,我会铭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大唐的天下,绝不是某姓某人的天下,而是大唐百姓的天下!”
人群中忽然传来突兀的鼓掌声,一个声音带着笑意:“说得好!尤其是最后一句,说得最好!”
李丛嘉转过身来,站起的先生正是毛炳。他四十多岁,博士官服,怀抱着一个酒瓮,眼神烁烁,盯着李丛嘉。
“毛先生有何教我?”
毛炳轻声道:“大唐之所以盛于世,在于大唐初年贞观之治时留下了良好的底子。以天下百姓福祉为利,故抑大族兼并,重民生发展。后代帝王广拓领土,外强而中干,导致关中三秦之地无军而安贼领三镇精锐叛军于外,安史之乱由此而发!”
毛炳举起酒瓮,大饮一口酒:“所以谁当皇帝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谁把百姓放在心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的疯言被身侧一矮壮汉子瞬间截住,赫然是彭生:“在下彭会,刚才听说殿下对我饮茶典故也知道,让我惭愧啊!”
彭会比毛炳年龄略小一些,青衣长衫,一身秀才打扮,未着官服,但他实际上是庐山国学的博士,算得上官员。
彭会看了一眼还要说话的毛炳:“毛兄是酒中鬼,和李太白的酒中仙不可相提并论!所以六殿下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心直口快,遇有不平事就要拔刀而起,莽夫一个!”
李丛嘉笑笑:“话说得虽然有些过份,但道理却是对的!大唐的兴盛,是因为有一批仁人志士和英明的君主一起开创了贞观、神龙、开元盛世。可以说,有名君而无名臣,一事无成;有名臣而无名君,空自叹息!君臣相宜,家国兴旺!”
李丛嘉转身:“我去岳、朗二州,是造福二州百姓,为大唐守卫西方,故需能人志士帮助!大家放心,众位的征召,必然要经过朝廷认可的!还有……”
就在李丛嘉准备继续说话之时,人群中一个粗壮的汉子怒道;“说了半天,你还不是只重视那些穿长衫的,咱们空有力气者,白来一趟……”
显然,他是一个武者,见李丛嘉与文人相谈甚欢,冷落了其他人等,立即不满起来。
李丛嘉也不搭理他,对着周围环揖一周:“朗、岳二州,人广地稀,又临洞庭湖,农业条件极好,西接蜀郡,北临江陵,南有长沙,东有鄂州!水陆交通方便,地杰人灵,完全可以成为一处繁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