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第一神仙-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找错地方发恼骚了,孙大哥,我可是道士,把话说的云里雾里可是我吃饭的家伙。”

    “嘿嘿,小仙长可不是那样的人,要不下午你不要闭关了,随我出去骑马溜一圈。”

    赵峥每天下午都会借口闭关修炼,不许任何人打扰,然后悄悄打开手机抄录书籍,这些天赵峥也觉得烦闷了想了想觉得今天过年,自己给自己放了个假,于是同意了孙河。

    “维新也一起去吧!”赵峥开口道。

    孙河见赵峥如此抬举游雄,也一并邀请:“游老弟会骑马吗?哥哥我今天教你。”

    ——

    三人一同到了一座山下,哪里一群工匠正在忙碌的开山挖煤矿,另外一处八名铁匠正在热火朝天的打造锅炉。

    “小仙长,这就是你要的那座山?”孙河挥舞着马鞭。

    “嗯,我答应师父,开春后要回去,所以让人加班加点的开矿,但人手还是有些有些不足。”

    这些事是游雄一手兼办的,他暗地里叹了一声,何止是时间不够,这资金也有些不足,这八名工匠可是自己跑到福建路请的一等一的好手,工钱不说,三倍起价,最关键是人家怕把命折在了广州,所以游雄每家足足抵押了八十贯,如果人死了,这八十贯工钱算是安葬费,赵峥给他一千两银子已经花的七七八八。

    “这大年初一还在开工,怕是开的工钱不低吧。”孙河看着眼前忙碌的人群,不由一阵感叹。

    “等过完年,我想调厢军和那些犯人过来,帮我开矿。”

    “这……”孙河迟疑了一下,这矿山已经算赵峥的私产了,那厢军可是朝廷的兵,这里面罪名可就大了。

    赵峥也知道这里面犯忌讳,但如果此时这联合氨的锅炉弄不了,那大量生产纯碱就别想了,玻璃和肥皂这两大敛财工具也就别想了:“将这煤矿六成卖给番禺县府,这样一来就算是朝廷的煤矿了,然后调厢军过来,算作杂役,工钱我照付,上下再打点一番,问题应该不大。还有那卖给番禺县府的六成煤矿可以折算成工钱付给那些厢军,然后生产的煤炭卖给我,也可用那六成的煤矿抵押。”

    孙河与游雄睁大眼睛,这眼花缭乱的一段操作,不仅把问题解决了,而且还花不了多少钱,那卖给官府的六成煤矿的钱不仅可以用来抵押工钱,连那煤炭钱也一并可抵了。更不用犯什么忌讳。

    “高!小仙长真是好手段!”

    “但那些厢军除了开煤,还有我是想他们帮助制造作坊。”

    孙河大手一挥:“这些不算事,只要有个明目确立。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只是小仙长,这作坊式拿来做什么的。”

    赵峥昂首挺胸:“我炼丹偶得一物,可以让农作物生长加快,产量更高。所以推而广之想要大量生产。”联合氨可以用来制作尿素,赵峥也没算哄骗他们。

    孙河睁大眼睛,大声说道:“此等利国利民何须这么弯弯拐拐,我不信谁还敢阻拦此事。”

    赵峥干咳一声:“这东西我会拿来卖。”

    ——

    春节刚过,赵峥就将厢军和那些犯人调去开矿山,最上又史弥远帮他顶着,下面又有赵广乐和孙河帮他映衬,广州有头有脸的官员已经托付赵广乐上下打点了一番,所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开煤矿倒是小事,倒是那作坊有些难度,就算赵峥现成图纸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但造那些锅炉的钢材却不达标,温度上不去许多反映不充分导致有许多杂质。还有的地方因为密封不到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脱硫脱碳的反应物不够等等一系列因素都严重制约的联合氨的生产。

    赵峥也知道这些技术的进步不能急于一时,但玻璃和肥皂不能制造严重影响他下一步的计划。

    除此之外赵峥需要大量的食盐,用作生产纯碱。

    靠着大海,盐倒是不缺,可自汉武之后,这盐铁一向为朝廷私营专利,谁若敢染指,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所以又得让找赵广乐以官府的名义晒海盐,然后卖给赵峥。反正借此机会官府又可以多收商税,这一年一度的吏部考核便得个好点的评教,赵广乐也乐得如此。

    不过赵峥的荷包也日渐枯萎,他已经写信去枣阳,让史嵩之把这三个月银矿的分成送来,眼下正是年节,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押送。只怕钱要拖到月末了。

    但元宵节还未到,一对浩浩汤汤的车队就进了广州城。

    来人正是变得有些消瘦,却越发精神的王员外,王福财。领着六十余的队伍,来到了赵峥府外。

    赵峥看到是王员外,眼睛一热,枣阳旧人,好似看到了师父大郎二郎他们,破口而出喊了一声:“王大叔。”

    王福财听见差点从马上掉了下来,连忙喊道:“使不得,使不得,小仙长这是在折我的寿。小仙长如不嫌弃,叫我一声阿福就行了。”

    “阿福……”赵峥念了念,这不是正是我对师父撒谎中那个忠仆吗?

    赵峥抚王福财起来:“赵峥乃是红尘中人,说什么折不折寿,以后就叫你阿福叔,你唤我三郎就行了。”看王福财风尘仆仆的,就知道他是年刚过就跑过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让他敢于出入这毒瘴之地,这情赵峥也得认了。

    王福财也不敢托大,但也实在想和赵峥亲近于是开口道:“要不我唤你三郎仙长?”

第二十二章 春典() 
王福财从赵峥向他借钱的信上,以及史嵩之口中得知赵峥现在哪里缺少工匠,二话不说将家里,族里的工匠、铁匠、木匠威逼利诱一股脑的全弄到广州来了。

    也是那日他从史嵩之口中得知是赵峥坚持要将银矿的两成利分给他,史家这才答应,否则以他一介商人的身份,在史家眼里哪有资格占有两成。

    从竹山县回到枣阳的时候,赵峥已经前往广州一个多月了。王福财一肚子感激的话没处说的时候,赵峥借钱的信便来了,王福财不顾家中女眷的反对二话不说亲自赶来广州。

    赵峥看着眼前将近三十人的工匠,铁匠,眼睛直冒金花,这下可真是帮了他大忙了。更不要说王福财运来的五千两银子。

    那还未建成的玻璃厂,赵峥将王员外借给他的三千五百两银子入股直接给了他两成的股份。王福财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无条件的信任赵峥。

    人和钱都到齐了,工期便大大加快了,到了二月中旬,锅炉作坊都已经完成了,只是这第一批制作出来的纯碱都不纯。再加上玻璃作坊受限于这个时代,有些技术难关突破不了,所以第一批烧出来的玻璃,表面既不是那么光滑,而且颜色浑浊,比赵峥在枣阳实验中练的都还差,不过这是大规模工业制作,质量下降在所难免。

    所以这些残次品在在赵峥的眼皮子的销毁,这玩意越多越不值钱,赵峥需要制作一批看得过去的玻璃去南海那些国家大肆掠夺一番,然后再去坑金国和蒙古。

    一直到三月开春的时候,玻璃作坊里才制作出一批稍稍看的过眼的玻璃,赵峥整日蹲在作坊,亲自进行技术改进,有些技术还是需要对外保密的。

    为此三月重要的事情赵峥都忘记了,两亩红薯和土豆,还有一亩混着胡萝卜辣椒包心菜收获大典,朝廷可是足够重视,京城特地派了钦差过来主持。

    赵峥此刻全然不知,还在想着如何进一步的改良技术。直到孙河来时还趴在锅炉旁边做记录,直到孙河说起此事,赵峥才恍然大悟,急忙拿起身旁一个木盒子随孙河去了。

    赵峥赶到时,广州大大小小的官员正在等着他开坛做法,进行春典。

    赵峥看着那个祭坛有些傻眼了,拉着一旁孙河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孙河也有些纳闷,一副理所当然的说道:“做法事啊。”

    赵峥拍了拍脑门,走上了祭台,大声说道:“农事关乎百姓生计,怎么问道于鬼神。天定胜天,何惧鬼神。”说完走下祭台。

    一票官员目瞪口呆,宫中来的内侍(也就是太监)见状过来与赵峥说话:“这位就是大智灵童吧。这红薯、土豆官家和史相公可是盯得很紧,就算灵童是得道之人,小心些,莫惹恼了神灵总是好的。”

    要赵峥去做法事还不如要杀了他,非是他不肯妥协,顺便上台胡扯几句。而是此时关乎以后科学的发展。如将他视为那些神神鬼鬼之人,他以后如何确信于人,对史嵩之充神棍,那是当时迫不得已,无奈之策。

    “此事我心有定计,贵人不用担心,赵峥不会鲁莽。”

    那内侍见状也是一阵气结,但又不敢发作,只好附和:“那就依灵童所言。”

    ——

    赵峥全然不惧得罪那内侍,等红薯、土豆还有那胡萝卜的亩产出来,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新的封赏不日就是下来,一个小小的内侍还是奈何不了他的。

    随着红薯一个个被掘出来,洗干净,称重,那些官员脸色也越发动容。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红薯,那些官员激动的握紧了双拳,中国一向对农耕之事极为看重,视为根本,他们此时的激动心情大抵是发自内心的,而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红薯在他们的政绩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报!红薯亩产三千四百二十斤。”赵峥听到这个数字微微颔首,比起后世的示范性地亩产万斤,或许地上许多,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径直就是神迹。

    孙河此时也按耐不住激动:“虽然在枣阳也见过一次,但还是觉得天佑大宋。小仙长您这是万世之功。”

    其他官员此刻也纷纷过来恭维赵峥,赵峥也不敢托大,互相道贺吹捧一番。

    “报!土豆亩产三千一百七十斤。”

    “报!胡萝卜计算下来亩产也有两千一百斤,小麦亩产七百一十二斤。”

    “咦!”所有人都盯着那报数的小史看,似乎有些不确认刚才所说的话,这红薯和地瓜,他们是闻名已久,但这胡萝卜又是什么东西,也如此高产。还有那小麦几乎是之前亩产记录的两倍,这又是怎么回事?

    众人将疑惑的目光看向了赵峥。

    “胡萝卜是我从胡商那里得到的,至于那小麦则是我培育过的。”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想赞颂赵峥一下,可赞颂的话刚才已经极尽所能说完了,一时还没有什么新词。

    “这些红薯运送一部分到临安外,其余的马上的拿来重新育种,然后栽种。”

    这时那内侍有些疑惑的问道:“灵童,这红薯可以再种,那且不是一年可以两熟!”

    刚才吹捧那时间,赵峥从赵广乐口中得知此人姓马,任中亮大夫,于是改口称道:“马中亮,红薯,土豆喜热,只要光照、温度充足即可。在广州一带,一年可以三熟。”

    众官员听了肃然一惊,这可是违背他们常识的地方,一年竟然可以收获三次。但赵峥在这方面的权威,他们并没有怀疑。

    “不仅如此,我还重新培育了水稻,产量是以前的两倍,用心栽种,亩产千斤不是问题,并且广州这里可以一年两熟。”

    官员听到这里已经有些麻木了,今天神奇的事情太多,让他们有些目不暇接。但赵峥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们热血沸腾起来。

    “诸位,广州环境独天独厚,物产丰富,绝不是世人认识的那样是毒瘴之地,只要大家用心经营,不出二十年,便要为大宋再造一个江南。”

    “再造一个江南!”赵峥的话似乎让他们有些魔怔,继而热血沸腾。

    再造河山,多么浪漫而壮阔的一句话!

    春典过后,赵峥找到马内侍,将手中那个木箱托他带给皇上和皇后,就当是上供的。

    “这时我练器时偶然所得,可以用来洗衣洗澡,比皂角好用多了,而且还有淡淡清香。”赵峥制作纯碱虽然不纯,但还是可以用它和石灰石做苛化反应,制造烧碱。肥皂的问题就解决了,有些杂质也无关紧要。

    “其中有块是给马中亮的。”箱子里总共六块香皂,之所以要给马内侍一块那是因为给皇上的东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万一有毒怎么办。所以倒不如大大方方给他一块。

    马内侍笑了笑,刚才的不快就是揭过:“灵童有心了。”

    当天夜里,宫中来的那名内侍没有去广州官员为他准备的盛大宴席,而是连夜回京。车尘滚滚,这个时代的开始初露峥嵘。

第二十三章 数学家() 
临安府,皇宫内。

    南宋的皇城是在原有的府衙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开创了中国历史独有的南宫北市的格局,皇宫在南,居民在北。

    中国一向讲究坐北朝南,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宫不是北宫朝南,比如长安,就是居于中央,统领四方,比如北京。

    搞的这么个四不像,两府给出的解释是,是为了表示朝廷收复北方的决心,所以皇宫面朝北方。这当然是个扯淡的解释,根本原因是原有的府衙就是这么建的,百官不想皇城扩建而已。

    南宋历任皇帝都想扩建改建都被两府给挡了下来,说是怕激起民怨,有损圣听。然而这又是一个扯淡的理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征个地,那会真正在乎几句民怨,而且南宋这些皇帝又不都是像传说中的唐太宗那样爱民如子,将百姓放在江山社稷之前,更何况李世民是不是有这样的情怀节操,鬼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皇宫周围大都是高官显贵的商铺、院子,临安城寸土寸金又是靠近皇城,那些商铺院子更是有市无价,所以便极力阻止皇帝扩建皇宫。

    所以南宋的皇宫在中国的历史就显得这么不伦不类,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皇帝也不能随便胡来。这也使得南宋的政局权相层出不穷,稍微弱势的皇帝便没有办法制约他们,南宋末期更是出现言相不言君的局面。

    南宋的皇宫称大内,虽然是历代最小的皇宫,显得有些寒碜,但南宋的第五位皇帝赵昀却并不觉得,比起自己以前住的破院子,这里大的许多,奢华的许多。

    赵昀是太祖的血脉,本来已经与皇室血缘十分疏远,自己父亲没有任何封爵,生活与平民无异,但在四年前自己突然被史弥远立为了皇帝。

    赵昀是个十分平庸的人,智商也在平均水准,但也明白史弥远为什么会选他当皇帝,之前一穷二白的他本就对权力没有什么欲望,所以即使自己当上皇帝,疏离了权力,被史弥远完全架空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对于自己来说,有更好的房子住,更好的饭菜吃就已经足够了,所以政务就完全不过问。善良,淳朴这些天性还没完全从他的血液里消失,他还没变成一个冷酷的天子。

    今日马德芳宣旨回来,说是那个叫那个叫赵峥的小道长送给了自己一件礼物,关于赵峥他听史弥远偶尔提起过,听说是位得道高人的弟子,虽然年幼,但智慧不容小觑。他与他师父为大宋带来了三样神奇的东西,一亩能产两千多斤的粮食,能解决万民的吃饭问题。

    赵昀小时候不是富家子弟,自然知道这东西的意义,心里对那队师徒不免敬重了几分,更何况他从小就对道学有些兴趣,于是对盒子里有封赵峥写给他的信。

    信上只有短短几行字:皇上注意身体健康,要经常记得用香皂洗手。

    上面的字是用铅笔写的,白话一般的写了上去,就像朋友在耳边提点。

    赵昀会心一笑:“有意思的小道士。”

    ——

    三月还未过完,赵峥在玻璃作坊与几位工匠暗无天日讨论技术的改进,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很大的声音。

    “赵峥,赵峥,我带给人来给你看看。”

    赵峥听到声音,好像在睡梦中被人突然泼了一瓢冷水,激灵一下就醒了。

    颜倾武,那女人来做什么?赵峥在心里将一个十岁的女孩下意识当做女人了,说明二人目前在心态上的对等。

    赵峥蓬头垢面的出来,看见颜倾武身后站着一位中年文士,白衣飘飘,有些不凡。

    还未等赵峥说话,那人就先站出来了:“在下李冶,字仁卿。听颜六姐说小道长你在算术一项上专研颇深,所以前来讨教一番。”

    赵峥也没多想,眼下他脱开身,有些歉意:“李大哥,我现在有事,正在关键处,你先去我府上,待我处理完后,再向你赔罪。”

    “什么事?搞得这么脏兮兮的。”说话间颜倾武不顾赵峥脏兮兮,对赵峥勾肩搭背的问了起来。

    李冶见颜倾武如此不顾男女之防,轻咳两声。

    颜倾武一个鄙视的眼神看着李冶:“老师,我才十一岁耶。”

    李冶看着自己这个学生不禁也有些头疼:“你虚岁已满十二,再过一年就可以嫁人了。再说你能不能下手轻点,我的后劲现在还疼。”

    颜倾武吐了吐舌头:“对不起了,老师,谁叫你那么胆小,不敢来广州。”

    赵峥听到这里,不禁有些冒冷汗,这疯丫头该不会是把他老师绑到这里来的吧?不过按照她的性格说不定真是。赵峥随口一问:“你不是将你老师绑来的吧!”

    颜倾武腼腆的笑了笑。

    “这孽徒!”赵峥和李冶心中几乎同时骂起。

    “上次你没有带钱,你是怎么回去的?”赵峥此时心中不禁有些纳闷。

    颜倾武得意的笑了笑:“当然都是借的喽,你放心,这次南下我已经双倍将钱还给人家了。放心,找的都是大户人家下的手。”

    赵峥听到“大户人家”时,已经知道颜倾武靠的是什么手段了。

    李冶也是第一次听说,不仅有些目瞪口呆:“六娘,你,你,你平日里胡闹也就是了,怎么能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不要仗着一身武力就为所欲为。”

    颜倾武此时知道祸从口出,恶狠狠瞪了瞪赵峥,意思是要你赵峥多嘴问这些。然后对你也装乖,眼泪也巴巴的流了下来,捞开背后的衣襟,露出一道道血痕。

    “上次徒儿因为回家过晚,被家父责罚,伤痕至今未消,要是徒儿再晚去那么几天,还不得被打死。你总不能让我乞讨回家吧,非常时期,我也只得出此下策了。”

    李冶看到颜倾武背上的伤痕也触目惊心:“怎能如此心狠。”

    赵峥看到,也觉得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