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第一神仙-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子,你走大运了。”赵峥冲着那个举手的小子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

    “游雄……字维新。”

    事实上不到两年,游雄也觉得那天自己举手仿佛冥冥之中的天意,他本来对赵峥也不信任,一个孩子能做出什么事?但那天所以人都没举手,让他觉得那个孩子有些可怜,毕竟自他来后,自己能吃上几顿饱饭了,也能住上干净的房子了。

    所以他决定帮他,所以他举手了。

    “游雄,二十三岁,福建泉州人,嘉定十七年举人,因妻子与人**,不忿将其二人打死,被处以流刑。”赵峥翻看王都头给自己的资料,轻声念出来了。

    “敢问小仙长,这孢子是什么东西?”

    “敢问小仙长,这用硝酸银测试盐度又是何理?”

    不出三日,游雄就被赵峥折服了,在他看来赵峥涉猎之广令人咋舌,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无所不括。

    而他还只是一个孩子,莫非真的有生而知之的人?

    ——

    枣阳白元道观,黄道长拿着赵峥的信读给大郎和二郎听,哥俩面色时而忧愁时而欢喜,赵峥在信上说今年年底是回不来了。这样一来,道观里再也没有人敢偷偷带他们出去玩,尽管赵峥年纪比他们小,但懂的好多东西,说话也风趣,最主要的是不怕师父,而师父也不怎么责罚他。

    师父有些偏心,一想到这里,哥俩在心里有瘪了瘪嘴,心里使小性子,盘算着一会开饭不给师父师父盛饭了。

    赵峥也在信上说了,明年开春的时候就会回来,到时候会给他们带许多好玩的玩具,并且这次连同信寄过来的,还有最新一期的龙珠。

    黄道长看着两位徒儿的时喜时忧表情也觉得好笑,他将最新的龙珠收了起来,规定他们要认识多少字才会给,哥俩听了一声嚎叫跑出去了。

    大郎没了一副小当家的样子,二郎也没了往日的阴沉,都露出一副孩童性情,黄道长很是开心,而这一切都是赵峥来后才发生的。

    对于自己徒儿的古怪,黄道长自然是一清二楚,但赵峥心地善良,虽有大智但不会不折手段,所以黄道长也是听之任之。

    黄道长再次拿出赵峥给自己的信,读了又读,笑骂了一句傻孩子,然后想着给怎么给赵峥回信。

    白云道观一切安好,赵峥走后的一个月,枣阳已迎来了第一场雪,但从山脚到白云道观的道路拓宽却没有停下脚步,已经接近完工,黄道长知道山脚下村名生活有些困苦,所以又涨了工钱,还不时的在每日的饭菜加些肉食。

    道观的围墙也修好了,在原来的基础上足足打了一圈,里面也正在翻新,还有就是进来的香火钱重的不像话,尤其是枣阳的王员外,上次一次性往功德箱捐了一千两白银,这让黄道长很是担忧,怕是王员外另有图谋,这钱退也退不掉,他也敢用,所幸就封存起来。

    最近来道观的梁上君子也越来越多,但好在有李德,贼人尽数被拿下送往了官府,史知军也因此派了将近五十人驻扎在了道观周围。

    但史知军的手段却有些让黄道长害怕,抓住的贼人一律以军法从事,就地正法。面对种种忧虑,黄道长也一并在写给赵峥的信上说了。

    年节将至,三郎近来可好?

    ——

    枣阳大雪纷飞,番禹这里却是艳阳高照,只穿一件单衣即可。

    赵广乐在赵峥府邸与他交谈,两个月的交流,赵广乐自然知道眼前这孩子非比寻常,连史相公都对他推崇备至,当然有过人之处。

    今日是赵峥请他来府上做客,特地想感谢他为自己地契一事忙前忙后,是广州城东北方向的一坐煤矿山,是无主之地,为了避免以后麻烦,赵峥特意让赵广乐给自己办了一张地契。

    “不知小仙长要那处荒山做什么?这几日我也听到一些风声,得知小仙长请了不少工匠,如果是为了开辟道场,我到有几处好地方任小仙长选择,不必去哪荒芜之地。”赵广乐不知赵峥抽了什么风,特意花了五十贯从官府手里买走那片荒山。

    赵峥看着赵广乐一脸不解,知道煤矿一事不可能隐瞒下去,觉得此事应该开诚布公:“不瞒赵知县,那处是一座煤山,我需要用此物炼器。”煤炭在南宋已经十分普及,用作取暖用。

    说着赵峥让游雄将一个包装精美的小匣子送过来:“此物是我炼器时偶然所得,救送与县尊。”

    赵峥将小匣子打开,里面是一枚铜钱大小的珠子。那东西正是玻璃,是自己和那两名铁匠捣鼓出来的,但鉴于技术的限制,玻璃有些浑浊,表面也不是很光滑,但物以稀为贵,对于这个时代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宝物。

    制造玻璃需要纯碱,虽然可以用食盐直接提炼,但成本太大,对器物的腐蚀也严重,且纯碱不纯。赵峥一直想用后世的大名鼎鼎的侯氏制碱法制造,但无奈侯氏制碱法的原料需要食盐与联合氨。而这联合氨则需要大量的煤炭生产。在枣阳,赵峥没有这些条件,并且也只能小规模的炼制,成品的不过几个珠子。

    赵广乐看到匣子里的珠子,眼睛瞪得与这珠子一般大小,但很快镇定下来,虽然初入官场,但这点养气功夫还是有的。

    “如此贵重的东西,赵某愧不敢受。”在赵广乐看来那珠子,质地光滑,且清澈透明,拿到市场上少说也是上百贯。

    赵峥看到赵广乐神情不禁想笑,这笑容在赵广乐眼中则有了意味深长的味道。

    “赵县尊只管收好,朋友相送,仙尊莫要推脱。”话说道这个份上,赵广乐只能收下,煤矿一事不过是小事,没有什么风险。

    “敢问小仙长,此物何名?”

    “额,琉璃珠。唤玻璃珠亦可。”

    “赵县尊,请随我走一道,官家让我主管屯田一事,这屯好的田如今已有着陆。”

    赵广乐有些意外:“小仙长客气,尽管呼我表字即可。敢问这田在何方?赵某来此地已快两个月,可没有听闻小仙长……”

    (新书期间,小青在这里求几张推荐,还望各位看官不要吝啬。)

第二十章 年节百态() 
亩产六百斤,这可是小麦和水稻的亩产两倍有余。赵广乐如何不兴奋,他虽出身于大族,但属于旁支,家境也并不十分富裕,农忙之时,偶尔还要下田帮助父亲,所以亩产六百斤他知道意味着什么。

    “至诚兄,十日后,这海田可以再收割一次!”赵峥听到亩产六百斤也很兴奋,虽然只有后世的亩产的一半,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意义仍然十分巨大。

    “什么,还可以再收割一次?”赵广乐十分震惊,要是还能再收割一次,亩产一千斤以上,那可真得能惊动两府了。

    “嗯,不仅如此,一片海田大概可以五到六次。亩产应该在两千斤以上。”

    下面的厢军和犯人听到赵峥如此回到,胸口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一样,尽管赵峥之前对他们提起过这事,但是他们都以为是为了让他们多出力而哄骗他们的,而此时赵峥如此郑重的告诉知县,显然是不是哄骗他们的,中华上下几千年,农耕社会对于粮食的热忱那是发自骨髓的。尽管他们是待罪之身,但紫菜的意义他们是无比的清楚。

    或许,儿孙可以不受饥寒之苦。

    “天佑大宋,天佑万民。”人群中不知谁喊出了这句话,然后迅速的被效仿,进而成为沸鼎之势。

    率先喊出这句口号的是一位白发老人,赵峥迅速注意到了。

    ——

    “什么?二十年了。”当赵峥听到王都头说那老人被流放到这里二十年了,不由的大惊失色,二十年流放还不死,看他面色红润,恐怕也没吃多少苦头。

    王都头一副难言之隐,不过在他看来赵峥之前收了他百贯财资,所以他也料定赵峥不会拿他怎么样:“那人乃是先皇在世时的一名言官,被认定是韩相公的党羽被流放到这里,但那人家境丰厚,孝敬了各路主管官员不少,据说门生故吏仍在朝堂上的也不少,所以上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让他做粗重的活。小的来的时候已经是这种状况了,其中的曲直,我也不是很清楚。那人想必也给大人……”

    赵峥皱了皱眉,王都头以往贪赃枉法他可以既往不咎,他初来咋到,也不打算混官场,想着只要王都头肯办事,贪点无所谓,但他讨厌这种自作聪明,将他看作一类人。

    “王都头,那些花该说不该说,不应该我教你吧!”说完负手而去。

    孙河在远远的地方看着,王都头觉得有目光盯着他,放眼望去,看见孙河眼中那倒严寒,如坠冰窖。

    次日,王都头被贬为副都头,略施小罚。

    ——

    绍定元年,赵峥在南宋迎来了第一个除夕,在广州赵峥也没什么熟悉的人,孙河也未成娶亲,所以二人决定一起过除夕。

    广州的冬天的气温也有十来度,穿上两件单衣也不觉得冷。

    赵峥进孙河府上时,里面已经热闹非凡,孙河将从枣阳带来的二十名军汉也一起叫道府上过年,都是军中泽袍,彼此也都熟络,又都是一群单身汉,所以聚在一起话题也不少。

    赵峥看着孙河与那些军汉无主次之分的互相戏谑打闹,突然觉得这广州的冬天真的很温暖。

    夜里赵峥破例与孙河他们喝了酒,酒的浓度不高,但依旧把赵峥醉的有些晕乎乎的,引的孙河他们一阵哄笑。

    赵峥也跟着笑了起来,只是夜里,醉意让人看不出他的落寞,他有些想师父大郎二郎了。也想那个供他念书的叔叔了。

    府外大富人家的爆竹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府内大家欢声笑语度过了绍定元年。

    而城外厢军和流放犯人今年也没有因为饥饿死过一人,港口外只剩一艘商船了,玻璃的量产还远远未到,于是赵峥将另一艘商船还给了史家。

    剩下的那艘留作捕鱼用,捕鱼所获的收成五成作为雇佣他们的工钱,交给了番禺县府,余下三成则算在了赵峥名下,最后两成则直接分给了那些厢军和流放犯人,在加上紫菜的收成,他们居然也能过一个像样的年了。

    ——

    第二日是大年初一,自然少不了拜年应酬的,尤其是官场上更显麻烦,孙河吃完午饭便出门一一拜访。赵峥则舒舒服服的睡了一个午觉,然后去流放犯人的营地走一趟。

    赵峥并没有把自己算作官场中人,事实上也没人把他当作官场中人。皇帝给他的那个差遣,是让他好好管理那两亩红薯和土豆,而赵峥捣鼓出来的紫菜事实上算是不务正业。

    但这不务正业做出的成绩可被赵广乐赵知县当作头等功绩,奏疏里对紫菜的意义并言及了紫菜对大脖子病疗效,同时也选了几斤上好的紫菜上贡,反正番禺这聊不拉屎的地方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业只有那么几件,不极力吹捧紫菜,赵广乐拿什么交差。

    至于史相公和史嵩之那里,赵峥则以个人名义送去了几斤,借此想推广一下紫菜。

    赵峥来到流放犯人的营地,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在看守,今天是大年初一,大部分都回家过年,留下来看守的自然是在军中受挤压的那些。再说现在这里生活这么好,每天至少能有饱饭吃,鬼才会逃跑。

    那些守门的士兵见赵峥过来了,纷纷围过来说些喜庆的话,这可是发自内心的,眼前这位小仙长,别的不说,至少这心善杠杠的,那商船可是他自家的,愣是将一半收成给了官府,自己弟兄也得分一杯羹,破天荒的分得了三百钱,鱼干十斤,鲜鱼二十斤,紫菜两斤。这年破天荒的过的有些滋润。

    赵峥见士兵围了上来,示意身后的游熊每人给发了个红包,不多,每个包十二文,但是这份心意,却让这些士兵动容了。有的眼角还有些湿润,这位小仙长居然还记得他们这些守门的。

    那些流放犯人见到赵峥也纷纷道了万福,自从赵峥到了之后,这些犯人里就再也没出现过饿死的情况了,营地变得干干净净,神奇的事那些上吐下泻的怪病也再也没有发生过了,而过年这几天鱼是敞开肚子吃,无限供应。人群中不知谁叫了一身:“小仙长还未吃饭吧,不如留下来一起吃。”

    话声刚落,人群中出奇的安静,人们纷纷寻找那道声音的来源,说话的人也知道自己话说错了,闭口不言。小仙长万金之躯,哪能和他们这些犯人一起吃,多不吉利!

    “谁啊?站出来。”游雄大声喝道。

    这时人群中有个人战战巍巍的站了出来,中年男人,一看就是本分胆小的庄稼汉。扑通一身跪倒在地,声音也带着哭腔:“草民嘴笨,但万不敢这等没有良心,诅咒小仙长,实在是性急,这两天伙食开的这么好,草民像是在做梦一样,还以为在家里,招呼客人,所以没头没脑的说了那句话……”

    说到这里,人群哄笑,零星的有人为那人求情。

    赵峥哑然,一直没说话,直到有人求情,才吐出两个字:“好哇!”

    人群突然安静了,仿佛自己听错了。

    “维新,劳烦给我准备碗筷,我正好有点饿了,就来尝尝鱼羹的味道。”赵峥温言说到。

    “啊?”游雄这时回过神来,“说劳烦二字,小仙长折煞我了。”尽管在赵峥身边快两多月了,但游雄真的很不习惯赵峥每次都是劳烦、请、或者谢谢之类的话。他也想赵峥提起过这事,但赵峥每次都说自己是出家之人,那些世俗的尊卑他可从来都不曾放在心上。

    游雄也无可奈何,每次都小心的应对,赵峥虽然是这种态度,只能说他礼贤下士,自己可不能这么不知好歹。然而他不知道,赵峥每次在与他说这些话后,他腰杆变得硬朗许多了。

    那些流放犯人此时也眼热的看着赵峥对游雄一番客气,纷纷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不站出来,游雄现在可算是赵峥的亲信,昼夜跟随在赵峥身边,营地上的事更是没来做过。据营地里帮赵峥办过事情的铁匠大黑说,游雄甚至在小仙长的院子有自己独立的一间房间。游雄虽然仍是待罪之身,但在广州城所有的人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游雄没有离开广州,就当营地里从来就没有游雄这个人。

    营地的厨子听说赵峥要吃鱼羹,表示要亲手为赵峥再做一份,赵峥却只说和大家一个锅里吃就行了。

    不是赵峥作秀,收买人心,而是自己实在不习惯让人单独给自己开小灶,那样就真成了作秀。二是自己本来就不饿,刚从府中吃饭过来,单纯的只是想试一试营地里伙食到底怎么样。

    厨子无奈,只好给赵峥找个干净的碗筷,洗了又洗,快把上面的瓷搽没了才觉得干净,然后再给赵峥乘鱼汤。

    果然在赵峥尝了两口后,觉得味道的确不怎么样,也就没有再喝了,和善的笑了笑:“果然没有我家好吃。”

    人群也附和笑了起来。

    “大家新年快乐!”赵峥给人群拜了拜年便准备达到回府。

    路上,游雄对赵峥在哪里吃饭还有些怨言:“小仙长不必做到这一步,要是吃坏了身体那草民可就万死莫辞了。”

    赵峥哈哈一笑,不准备解释,而是说了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前些日子,我给史相公写信了。你的赦免诏书很快就会下来了,这是我送给你的新年礼物,维新。”

    游雄愣在原地,突然朝天怒吼:“皇恩浩荡!”

第二十一章 玻璃作坊() 
赵峥听到游雄的吼声,感到诧异,应为声音里传递的根本不是喜悦和高兴,而是愤怒和扭曲。

    “怎么了?维新,不高兴?”赵峥温和而又稚嫩的声音传来。

    游雄从刚才情绪回复过来,连忙请罪,害怕赵峥误会:“高兴!高兴……小仙长,你能为我做这些事情,在下很高兴……”

    赵峥好奇的看着言不由衷,意犹未尽的游雄,突然说到:“维新有什么想法尽管可以和我来说,我为你脱罪,是因为有一件事需要麻烦你去做。”

    “什么事?维新万死莫辞。”

    赵峥指了指大海:“我弄来一条商船,可不是为了打渔,我需要你去顺海而下,去做海贸。”

    游雄没有丝毫犹豫:“什么时候?”

    “开春!东西我还没做好!维新,你现在可以告诉刚才是为什么?”

    “嗯……”

    赵峥看着游雄拼命忍耐的表情,突然灵光一闪:“可是因为……你觉得你自己活的如同蝼蚁一般,生死富贵皆不由你。你是读圣贤书的,这世道、这遭遇肯定不是你想要的。”

    游雄如遭重击,言不由衷:“没,没有,维新不是那些腐儒书呆子。”

    赵峥呵呵一笑:“就是因为你不是,我才会选择你去南洋。”

    “维新,这世道就是按你们儒家所说的去做的,如果不是这世道错了,那就是你们儒家错了。”

    “圣贤之言且可言错?这一切都是奸妄当朝,天子身旁小人作祟。”说刚落,游雄便知道自己说错话,那史相公可是小仙长的后台,自己怎可如此莽撞。

    赵峥摆了摆手,制作他的胡思乱想:“至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盛世几何?乱世几何?”

    游雄被赵峥问的话一堵,但仍旧不肯认输:“皆因儒法才结束了春秋战国百年乱战的局面?”

    “那三代之治,夏商周因何而盛?五胡乱华,事过之乱又是为何?”

    “那也不是因为道家。”游雄嘀咕了一句,随即又觉得不妥道歉:“小仙长,我不是那个意思。”

    “当然不是因为道家,我只是希望维新你自己去寻找答案,不要将目光只局限在圣贤书上。”赵峥挠了挠头,他不是非要将这个世界改造的天翻地覆,而是看到游雄如此纠结,有些话不吐不快,但随着谈话的深入,马上就要面对这个世界的根基了,赵峥立马收住,现在还不是谈论那些的时候。

    ——

    回到府上的时候,孙河已经等在那里了,看见赵峥就是一顿恼骚。

    “我这等武夫看来是不适合当官,那些当官的说话云里雾里,绕的人心烦!爷索性不去陪那些,大不了不升官。反正能当上这个官也是祖坟冒青烟了,不亏!”

    “那你找错地方发恼骚了,孙大哥,我可是道士,把话说的云里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