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旗主王爷们这么看重谁能统兵出征的原因。

    毕竟得不到大把的好处,会影响自家在旗中的威信,你说的再好,不如统兵出征,一次统兵出征归来后,收获满满的军兵对旗主王爷的拥戴爆棚啊。

    豪格、岳托、济尔哈朗等人对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个羡慕嫉妒恨啊,满满的嫉妒。

    豪格自持皇子的身份更是将不悦摆在脸上,他不断的看向父皇,心里不甘啊。

    凭什么他身为万岁爷的长子不能成为远征的主帅,他前些时日可是同旗中的固山额真、甲勒额真、牛录额真可是夸下了海口,他豪格肯定能率领大军出发,让正蓝旗的奴才们好生的欢呼欢庆。

    为了出征这个事他还特意向父皇请求,虽说父皇只是说自由安排,但是在豪格看来这事**不离十了。

    但是今天皇太极的安排根本没他什么事,豪格的正蓝旗只能是随着出征打酱油了。

    豪格此时怨念深重,他打定主意一会儿找父皇好好商议一番。

    此时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阿巴泰跪拜谢恩,“臣下必不负万岁爷的重托,必会破关败敌,从大明满载而归。”

    四人自信满满,如今八旗战力不用说,就是这两年操练出来的汉八旗也算是强兵,单独遇上明军也能战而胜之,何况还有蒙人轻骑,早两月已经向他们发出召集令,命令他们在大军行进的途中相会和。

    凭这样的军力就是大明军举国前来,他们也有信心一战而胜。

    “你等不可轻敌,大明军寡人不多讲了,但是你等要想着最坏的可能,那就是明国朝廷和赵烈部讲和一同与我清军决战。”

    皇太极警告的看向阿济格等人,说实话,今次出征,泰半的军兵伐明,一旦失利对清军影响太大,因为他派出了如今大清最能战的阿济格,但是他还是担心几人对明军过于轻视而吃了大亏,因为将老成持重的阿巴泰派去。

    不过,在这个时候皇太极还是要给他们提个醒,听闻皇太极提到赵烈部,几人心中都是一紧,再狂妄的人也不敢对赵烈轻视。

    “阿巴泰,你是辞去的诸人中最年长的,你要时刻提醒他们不要冒进。”

    皇太极盯着阿巴泰,

    “必要时可乾纲独断。”

    皇太极这是给了老好人阿巴泰一个杀手锏。

    “臣弟敢不从命。”阿巴泰颇有受宠若惊的意思,他因为是庶出,自幼就明白他的劣势,因此从不相争,他没想到此番皇太极会给他如此重任,用女真人的俗话讲就是那个勒马缰绳的。

    阿巴泰跪倒拜谢。

    皇太极虚扶一下,阿巴泰叩谢后这才起身。

    “同时,为了防备赵烈的登莱军从辽南进犯,寡人命豪格和岳托统领大军进驻金州。”

    皇太极接下来继续命道。

    豪格和岳托上前躬身拜领,他们的声音可是没有那么高亢有力了,中规中矩罢了。

    皇太极看出他们的不爽,但是皇太极没有理会他们,

    “济尔哈朗留守盛京,在后随时同两路人马保持联络,随时支援两方。”

    皇太极说出了他最后的一个命令。

    济尔哈朗无悲无喜的上前叩拜领命。

    “寡人本次决意八旗旗丁二丁抽一,汉八旗四万随军出征。”皇太极最后说道。

    众人一听就明白此番大清是倾巢出动了,女真八旗成丁也就是不到十万,除了一些伤残多病不能上阵的,也就是不到八万人了,此番二丁抽一,也就是有近四万旗丁入关伐明。

    而汉军旗全部六万余人,泰半都要出征,大清确实是倾尽所有攻伐大明了。

    他们也都是明白,无论是这么多的甲兵出征,还是这两年整训出来的汉八旗大半派出,皇上这都是为了防备赵烈的登莱军再次北上突袭。

    但是,这些王爷大臣们,还是认为凭着十万余强悍的军力,大清军一定会得胜而归的,即使赵烈全军来袭,大清军也会战而胜之,毕竟赵烈也就是拒城而守,绝不敢出城于大军野战。

    如果赵烈当真如此做了,清军可是求之不得,必会聚而歼之,斩下他的人头返回辽东,献到御前。

    御前朝会结束后,皇太极将岳托和豪格留了下来。

    “你们二人方才的勉强模样,寡人都已看到了,你等要晓得赵烈不是只有同阿济格所部决战一条路走,他完全可以从辽南登陆袭扰大清,只要他大败我军,围困盛京,就可以迫使阿济格大军回援,同样能解除大明的麻烦。”

    皇太极别有深意的看着两人。

    “这不可能,赵烈没有这么蠢,如果从辽南向北,登莱军大部是步军,我大清可全面动员留守的旗丁,这可是数万铁骑,登莱军在旷野上遇到我军铁骑甲兵只能自寻死路,就是断其粮道也能困死他们。”

    豪格一口否定,他认为这是父皇为了不让他出征找的借口。

    岳托没有多言,有了豪格这个愣头青将他想说的都说完了,他就不需要多言了。

    “这是极为可能的。”

    皇太极面色一冷,他真不是虚言,

    “济尔哈朗从南明那里得到的消息,在登莱赵烈有万余骑兵,你们想想,他还有济州和那个什么劳什子的虾夷地,就是弄出数万铁骑,你等也不要稀奇。”

    “皇上,济尔哈朗打探到的是真的。”

    此番是岳托吃惊道,这消息也够惊人的。

    “绝无错漏,登莱确实有万余骑兵。”皇太极肯定道。

    两人立时沉默,其他人也许做不到,但是,赵烈,真是难讲。

    “你二人统领一万骑兵在金州北数十里安营,而金州交给一万五千汉军保守,他们如今的战力守城是绰绰有余,你等不要只注意金州,要多派出人手注意复州等处,一旦赵烈的登莱军在那里登陆,你等也好即刻率领铁骑回援。”

    皇太极心里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啊,但是不可不防。

    豪格和岳托急忙领命,赵烈可是有着庞大的舰队,只要赵烈有这么些骑兵,他的舰队就一定能将其运载过来。

    三人将东线的事宜讨论完毕后,皇太极借口让豪格同多日没见的宫中的弟妹们见见,打发走了岳托。

    岳托心中明镜似的这父子肯定有什么话要私下谈谈,但是这是他们父子的权利,他一个外人还不识趣的告退。

    “怎么还是想不通吗。”皇太极看着还在置气面色阴沉的豪格冷冷问道。

    “父皇,此番是最大的一次伐明,如果我不能统领正蓝旗入关,下面的旗丁对儿臣定会怨声载道,儿臣在正蓝旗还有何威势。”

    豪格扑通跪下叩首,他还是想做最后的努力,否则他真是不甘心。

    “哼哼,你就没想过国中无主。”皇太极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却是问了他这个问题。

    “有父皇在此,怎么能说国中无主,”皇太极的瞬移让豪格有些懵懂。

    “唉,你啊,”皇太极一指豪格叹道,他身有重病的谣言传播已久,但是豪格看来没有因此对皇位有什么觊觎,甚为纯良,极为可贵,但是又体现了豪格对大事的嗅觉太差,可说不是太好的人君之选啊。

    “你过来,”皇太极命道。

    豪格急忙走道皇太极身前,皇太极低声的同豪格耳语了一阵,豪格面色不断变化,心里惊诧万分,他没有想到,如今父皇的身体已经到了如此的地步。

    “儿臣知罪,儿臣再不提入关之事,谨遵父皇谕令。”豪格跪地叩首。(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五章 祭旗伐明

    伊泰阿同几个护卫正在整理着兵甲,短小锋利的顺刀入鞘。

    后背大砍刀入鞘,重箭用油脂好好擦拭好了放入箭袋,所有的物件准备齐全,伊泰阿坐下吃起早饭来,白面饼子和咸菜条子,这些都是抗饿的东西,午饭天知道在哪里吃呢。

    阿林如今也是一个十三岁的半大小子了,他长得比一般孩子高大些,完全继承了伊泰阿的基因,很是精壮。

    阿林也在大口的吃着东西,用他的话讲,一会儿要骑马送阿玛出征,不吃饱怎么能行。

    王惠轻手轻脚的走进来,将一袋特别做的硬面饼子送过来,

    “夫君,你的胃不好,行军打仗饭不应时,饿了的时候吃点饼子垫吧一下。”

    王惠的声音柔柔的。

    伊泰阿眼中微微湿热,这个汉家女子从来对他嘘寒问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不对,她的哥哥死的那三天,她是不见他的,这是她的坚持,表达了对哥哥被他杀死的不满,伊泰阿也不强迫她,伊泰阿心里早就后悔了。

    “拖津起来了吗。”伊泰阿问起了只有三岁的王惠生的小儿子。

    “没有,他没有起来,他还睡的很香的,我这就叫起他。”

    按照女真人的传统,全家人都要送别家人出征的,就是拖津是个三岁的孩子也不例外。

    就在这时,鬓发有些散乱的殊兰在格佛荷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老爷多吃点,路上不定什么时候吃饭呢。”殊兰打着哈气说道,一副没有睡醒的意思。

    伊泰阿嗯了一声,继续吃饭,他今天要出征,他这个夫人昨晚还是出去打马吊,是,殊兰自小见惯了家人出征,但是自家的老爷出征能同别人一样吗。

    伊泰阿对殊兰如今真是无话可说,他闷声的吃饭。

    伊泰阿吃饱了后,端着王惠早已泡好的热茶顺顺食。

    房门一响,胖乎乎的拖津蹬着小短腿跑进来抱住了伊泰阿的腿阿玛阿玛的叫着,实在是让伊泰阿疼爱不已。

    伊泰阿哈哈笑着抱起拖津,好好亲了一口。

    拖津一边擦着脸蛋,一边对着殊兰怯生生的叫了声,“额娘。”

    殊兰板着脸哼了一声,拖津胆怯的向后缩了缩,他对这个名义上的额娘怕的很。

    伊泰阿哼了一声,“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们好好相处,如果这个时候还在家里给老爷扯后腿,别怪老爷我回来不客气了。”

    伊泰阿这话摆明是对殊兰说的,殊兰眉毛一立就要发飙,她虽说是个女子却是个火爆性子。

    格佛荷拉了她一把,殊兰想了想,又憋回去了,毕竟是出征的日子,她就是粗陋些,也知道这个日子不能给出征的人添堵。

    此时伊泰阿的老娘讷敏走了进来,短短三年,讷敏的头发全部花白了,走起路来有些蹒跚。

    “额娘,你就不用出来了。这天头还是有点冷的。”伊泰阿上前几步扶住讷敏。

    “躺不住,你和巴彦阿都要出征了,额娘心里惦记啊。”

    讷敏说话有些颤抖,她如今一听出征心里就是突突的跳,额鲁的死让她坐下了病。

    伊泰阿安慰了讷敏几句,他是抽中的,而巴彦阿如今是镶白旗甲勒额真布拉的红人,布拉出征,巴彦阿当然跑不了。

    巴彦阿如今也是一个领崔了,而他伊泰阿还是个老领崔。

    说来他还能坐在领崔的位置上都得感谢弟弟,他的牛录额真阿吉之所以没有撤了他就是看在布拉的面子上,有时候他想起来也是好笑,他什么时候得靠弟弟才能活得好些了。

    说起这个就得佩服阿玛的远见啊,伊泰安郑重的给额鲁的牌位上了一炷香。

    他心中许愿阿玛在天之灵能保佑他全身而退,至于什么立下大功之流,他早就抛之脑后了,如今家里钱粮还能支持,他就没想着有太多的收获,一个过了气的牛录额真之子还有什么其他的奢求不成,他只求能平安归来保全妻子。

    上香完毕,伊泰阿在阿林的侍候下全身披甲,拿起长枪步出堂屋,会同几个护卫出了院门。

    阿林和几个护卫牵来了十几匹战马,伊泰阿翻身上马,他回头向讷敏、殊兰、王惠、拖津告别。

    一行人来到了打谷场,只见几十名旗丁身穿各式的铁甲,还有些余丁是自愿出征打草谷的。

    伊泰阿点了一遍名字,看看没有缺人,他呼喝一声,当先催马前行,后面是欢声笑语的旗丁们,每一次攻伐大明京畿地区对女真人来说都像是过年一样要啥有啥,每人心里都想着抢一把能花销几年的了。

    路上他们遇到了大批兴高采烈的各期旗丁,他们都是精神抖擞的全甲行进,期望这又是一次大收获的旅程。

    齐布琛也在同家人告别,他的阿玛额娘将他送出家门。

    如今牛录额真齐布琛大人不是当年那个小小的辅兵齐布琛了,他的宅院是三进三重的院落,家里养着辅兵六七人,还有汉奴十来人,侍候着家小和近千亩地。

    齐布琛家因为齐布琛的升职早就摆脱了破落户的模样,无他,齐布琛随着牛录额真那尔布立下了大功,在大凌河之战中抓获了大批明人军将,这个功劳足以让那尔布升任甲勒额真,而齐布琛顺理成章的升任牛录额真。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道理什么时候都是通行的,齐布琛娶了那尔布的一个庶出的女儿塔娜,也是那尔布的女婿了,有那尔布帮衬,他这个牛录额真可是货真价实的实权人物。

    只要有差事,就有来钱的道道,这几年齐布琛家像是吹气球般的膨胀起来了。

    不过齐布琛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辈,他当年收了大伯的恩惠,对大伯家极为的关照,将达哈苏的弟弟调回来做了他的护卫,还将达哈苏的小弟弟收了当了辅兵,让一家人都能当差吃粮。

    同时给达哈苏的寡妻送去了一些米粮,让其安心度日,在齐布琛的家族中,齐布琛不但是个大人物了,还有知恩图报的好名声。

    齐布琛此时将自家的长子五岁的阿吉嘎举了起来,转了几圈,阿吉嘎咯咯的笑着。

    齐布琛又将次子两岁的图布举了举,放了下来。

    他向阿玛和额娘施礼告别,最后同塔娜告别,叮嘱她代为照顾老人孩子。

    “老爷出去不要太拼命,安全回来为好。”

    塔娜同齐布琛的感情甚笃,极为担心他的安危。

    “哈哈哈,咱们家里都是老爷我上阵拼来的,塔娜放心,尼堪们的战力太差,伤不了老爷。”

    齐布琛已经忘记了铁山失魂落魄的时候,忘了他的表哥达哈苏是如何惨死的,那些都是很模糊的记忆了,离着如今的牛录额真大人有点远。

    齐布琛同全家一一告别后,催马奔向抢掠的大好行程。

    无数这个想法的女真人从自己的村落出发想着官道汇集,在那里等着汇入西征的大清军。

    皇太极此时带着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武英郡王阿济格、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贝勒岳托、阿巴泰等人在天坛祭拜,祈望列祖列宗能保佑此番伐明大胜而归。

    最后在家庙祭拜了祖先后,出征前的祭祀活动全部结束。

    第二日一早,全部的大清女真皇族贵族以及大臣们来到了盛京北校场。

    当他们赶到时,校场内数万军兵齐整的列阵,他们绝大部分是汉八旗,这是经过两年的操练正式成军的汉八旗。

    当大清高层骑马飞驰进入校场时,场内的汉八旗军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几万人得喊声震动天地,自有一番气势。

    皇太极压抑着心中的激动,这是他想方设法同各个王爷斗争,力排众议建立的汉八旗,在这数万人身上他花去了几十万两银子,这都是辛苦从地里收来的钱粮以及从明国劫掠的钱粮。

    可以说,没有这辛苦筹备的汉八旗,他宁可失去大明这个钱袋子也不想扣关大明,因为他预感如果同赵烈所部大战会让八旗损失惨重。

    但是如今有了这操练了两年的汉八旗精兵做炮灰,入关大明就有了十足的把握。

    看着面前兵甲齐全、齐整列队、气势逼人的汉八旗,皇太极甚为自傲。

    他骑马从铺满校场无边无沿的汉八旗前面小跑着经过时,所有的汉八旗军兵在他路过时都是跪拜见礼,颇为的整齐划一,汉八旗军阵中万岁声不绝于耳。

    皇太极虽说久经历练,也在这片万岁中有些熏熏然了,男子汉大丈夫到了让天下人俯首的地位夫复何求。

    皇太极就在这个四处响彻万岁声的校场中点检了成军的汉八旗精兵。

    豪格、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人也是第一次见到汉八旗如此的威势,颇有些惊诧,一向软弱的尼堪也有这么威风的时候吗。

    只有多铎对此不屑一顾,“尼堪就会这些无用的花架子,王爷我统领本骑骑军一个冲击,这些尼堪就得溃散。”(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六章 血犹未冷

    刘富贵在十余名的护卫的随扈下回到了石岛的家中,如今他也定居在石岛城内了。

    作为手里掌控着六千战兵的指挥使一到休假的时候在返回离着石岛较远的岳父老柳头家就不合适了,一旦有紧急军情他这个主将不在是致命的,到时候砍头都弥补不来的罪过。

    因此他和邹怀恩一商议决定在石岛建房定居,两家就是邻居,相隔不过五十步,都是自家在石岛官署选的所谓的宅基地自家建造的。

    两家都是两进两重的院落,并没有建造两层的楼房,这是军情司的要求,防止有人在院墙外就可以窥伺院内楼上的情况,所有的军将的住宅都不允许是楼房,只能是平房。

    说实话,很多军将还是很向往二层楼房的,同几个军中好友一起在顶层喝酒聊天,那是怎么一个惬意了得,如今破虏军的军将们境遇大好,多少也有了自家的小追求。

    刘富贵倒是没有什么喝酒的概念,但是在闷热的夏天顶层确实是凉快太多了,聊聊天乘乘凉也是人生一乐。

    但是就连赵烈大人也遵守了这个军规,偌大的赵府没有一个二层楼,其他军将莫敢不从,除非不要自家的前程了。

    刘富贵一入院门,就看到柳茵正带着两岁的儿子在院中玩耍,而女儿刘茵拿着一个梨子啃着。

    看到刘富贵进来,刘茵不为所动,还是优哉游哉的啃着梨子,在她眼里吃食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要让位,即使是老爹的到来也是。

    儿子刘远则是张开小手跑了过来,刘富贵一把抱起就将其抛上了天,这是父子俩的老游戏了,刘远笑的嘎嘎的不停。

    柳茵则是笑着看着父子俩亲热,如今已经是指挥使大人夫人的柳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