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此时不是他德川家光和德川家一门的事情了,而是围绕着德川家数千家臣的事情。

    因此酒井忠世不能因为他德川家光还不成熟还不低头而继续沉默下去。

    “难道我德川家百年来从清河杀到全国的勇气都是消散了吗,赵烈的一句恫吓就让我们不敢出动平叛的大军了吗。”

    德川家光瞪着血红的眼睛一一逼视着诸位老中,井伊直孝等人不敢对视,他们相续低头避开了德川家光的目光。

    这事他们没法回答,强硬的赞同大将军是太容易了,但是强硬对待赵烈的结果是什么,他们太清楚了,几番大战下来幕府军水步军全部大败亏输,这就是实力的差距。

    但是如果反驳德川家光,他们已经看出大将军已经被屈辱和愤怒刺激的有些失常了,此时不是反对的好时候。

    “大将军,此时我等体会先家康大将军是如何隐忍不动,待敌人之可乘的。”

    酒井忠世没有避开,而且是强硬的回答。

    这让井伊直孝、土井利胜、掘田正盛都是吃惊的看着他,心道,这个老酒井今日是得了失心疯了,一再同大将军过不去,先低下头,过后再劝解能死啊。

    德川家光被刺激的咔的一声抽出了太刀,他抢前几步,但是他控制了自己,毕竟酒井忠世提出的是决定他继承位置的他最为敬重的祖父,再有酒井忠世乃是普代大名中最为忠心耿耿的,要不是年纪太大,今日幕府的大佬就是他了。

    德川家光挥动着太刀拂袖转身而去。

    此时,井伊直孝等人纷纷劝解酒井忠世,都是说他说的话太过鲁莽了啊,对大将军的话还是要委婉的劝解等等。

    酒井忠世闭目一言不发,他心中早就心存死志,几次同明人的商议都是他代表幕府前去的,同明人的两次密约都是他去签署的,他知道消息传出后他的名声会遗臭万年。

    甚至他的子嗣也会因为这个受到极大的牵连,不但前程成疑,也是羞于见人。

    那么改变这个情况只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他想了很久了,因此这次出使明国是他最后一次背锅。

    晚上回到府上,酒井忠世吩咐下人沐浴更衣,一切收拾妥当后,他亲自研墨执笔写了两个斗大的字,然后拔出了肋差剖腹自裁。

    没错,他就是用这个方式表明他做的一切都是迫不得已,是为了德川家的存续,这些事他是极为不愿意做的,但是不敌明人,只能隐忍屈服,等待日后有好的机会。

    但是,他不会因为这些不得已而忍辱偷生,为将军和德川家将事情办完后,他只能自裁谢罪。

    德川家光这晚根本就没有睡着,被接连的坏消息打击他能睡着才怪了,子时过后,他陷入半梦半醒之中。

    小姓猛烈的叩门将其惊醒,小姓报给他一个噩耗,老中酒井忠世大人在家中自裁身亡,同时了留下了遗书。

    当这封遗书被摆在德川家光面前时,上面是沾满鲜血的两个大字,隐忍。

    德川家光痛哭流涕,他真是苦逼够了,这几年来他的日子太难熬了,今日不过是发泄一番,结果一个老臣就来个死谏,仿佛他是个荒淫无度之主。

    天亮后各个家臣听到消息后,也是不禁嘘吁。

    德川家光任命土井利胜亲自负责酒井忠世的丧事,一定要给这个老臣以身后的荣哀。

    就在这个时候,从九州传来军情急报,征讨北九州岛原城天主教徒叛乱的板仓重昌率领近万大军攻城,被叛军大败,板仓重昌也被铁炮击中身亡。

    这个消息让德川家光大吃一惊,怎么可能。

    因为这次叛乱的天主教徒不过数万,去掉老弱妇孺,叛军不过一万多人,而且大部分的兵器极为的简陋。

    而德川家光派去的大阪城代板仓重昌则带领着两万军势,虽说战力最强的德川家常备只有两千多,但是京都大阪一带的近畿地区各个大名的军兵一万余,加上北九州的一些大名的军兵共计两万出头,如何这般轻易的就被这些懦弱的天主教徒击败的。

    说来天主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神甫带入倭国近百年,在两国教宗和神甫的努力下在倭国各地逐渐扩散开来,刚开始时很多的大名都信奉这个天主教,这样就带动着下面的藩国的臣民也大批信奉天主教。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仙台藩的藩主伊达政宗,他极为的推崇天主教,甚至派过家臣出访西班牙等地。

    就是大魔王织田信长也对天主教极为的优容,允许天主教会在本州传教。

    但是在丰臣秀吉时期,丰臣秀吉有感于教派发展太快,信奉天主教的倭国百姓将倭国传统的佛教甚至护佑武士的八幡神都弃之不顾,简直是有毁掉倭国********国体根基的危险。

    同时由于国内一统,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兵甲火铳火炮的依赖不再,因此丰臣秀吉发布了全国的禁教令。

    从此后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都先后发布了禁教令,驱逐信教的日本民众,如果还是顽固的信奉,幕府甚至残酷的用火刑烧死。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历经数十年,这个天主教的神甫全部被驱离,甚至被处死,剩余的分布各处的教徒还是在坚持信奉,像是幽灵般久久不散。

    尤其是在北九州和西部九州地区,教徒和被流放的浪人武士纠结到一起,他们心怀对幕府的不满,在暗地里传教散布对幕府仇恨的言论。

    而这一地区的数个藩主也信奉天主教,对教徒或明或暗的资助帮扶,使得这一地区的天主教徒诡异的壮大起来。

    这彻底的激怒了德川家光,他转封、减封几个小藩主,甚至处死了岛原城一带信奉天主教的藩主,将亲信派来当此地的领主,但是残酷的镇压么有摧毁教众的意志,反倒激起更大的反抗。

    终于在数月前,教众利用领主在大荒年不减田赋弄的天怒人怨的机会揭竿而起,他们推举过去领主的养子天草四郎为首领,万余人攻入了岛原城,将领主处死,抢夺了武库,占据全城,在城中升起了十字旗帜,希望建立独立的天主教的藩国。

    德川家光当时虽说极为的气愤,但是他还是认为剿灭这个叛乱不费吹灰之力,因此任命大坂城代板仓重昌为总大将,调集了两万余的大军前往镇压,没想到他接到的是败亡损失数千军兵的消息,这让德川家光五内俱焚,这些日子太特么不顺了,一个是接着一个。

    此时的德川家光还没有认识到后世对他痛失国土的另一个批判又出现了,那就是痛失了三大岛的九州岛,从此后,九州岛再也没有回归倭国。

    虾夷地的失去在后世的倭国人看来,毕竟和人只是占据了南部一少部分,最后被公认雄才大略的赵烈率军夺取,德川家光有责任,但是不算太大。

    但是九州的失去让后世的倭人痛彻心扉,提起德川家光没有不破口大骂的,战败赔款也就罢了,连九州岛都在他的任上失去,德川家光是一个崽卖爷田的败家子的形象根深蒂固。

    此时这个败家子全无察觉,他立即决定任命老中松平信纲为总大将,准备船只跨海剿灭叛乱。

    但是,剩余不多的水军向他禀报,破虏军的战船已经在隔绝了北九州,摆明了就是不让幕府派军平叛。

    一时间,德川家光有吐血的冲动,这个赵烈真是德川家的死敌,什么时候都是阴魂不散。

    但是想起酒井忠世的死谏,德川家噶按捺住愤怒决定隐忍。

    当然隐忍不意味着全无举措,坐看叛乱蔓延,他同大佬老中们商议后作出了决断,派人乘船出海绕道前往西南九州的萨摩藩。(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三章 济州备战

    林庆业接到王上的命令是统领五千火铳手、步弓手以及长枪手前往仁川港集结,等待明军前来汇合,最后的目的地是倭国,也就是说这只朝鲜军要同明人一同征伐倭国。

    身为一个弱国屈指可数的几个能建奴甲兵对阵一番的将领,林庆业这辈子有几个念想,一个就是能歼灭北部的蛮狄,恢复朝鲜的名望,他一想起丁卯胡乱时朝鲜被迫屈膝投降的事情就是奇耻大辱。

    当然,对倭国这个占领蹂躏了大半朝鲜国土并且焚毁了王国的死敌,林庆业也总想有一天与其一较长短,击败倭国武士恢复朝鲜的荣光是朝鲜武人的夙愿。

    当然依朝鲜可怜的军力根本没有攻伐倭国的希望,北面的蛮狄不断的入侵,几年就来一遭,抢掠银钱和丁口,朝鲜自身难保,何谈攻伐倭国,林庆业估摸他这辈子没啥希望。

    不过幸亏朝鲜还有大明这个宗主国,大明要攻伐倭国,朝鲜也终于有了搭顺风船的机会。

    此番他林庆业能被大王任命为这支军兵的节制使,是王上对他的看重,也是他林庆业的荣耀,他这支军兵定会为大王击败倭寇,一洗百年屈辱。

    当然林庆业也是心中腹诽,都是火铳手和步弓手,长枪手和刀盾手,骑军呢,这样的军兵列阵同倭寇野战是不成的,他询问的结果就是明人只要求了这些增援,林庆业一头雾水。

    五千余人在仁川港登上明人巨舰,随着庞大的明人舰队来到了济州岛后,林庆业被告知,他们这支队伍要去攻伐建奴而不是远征倭国。

    这个倒没什么,建奴也是朝鲜的死敌,更是朝鲜啊最现实的威胁,如果说对朝鲜的威胁的话,如今建奴的威胁比倭寇大多了。

    问题是,这些朝鲜军兵被要求都要学会骑马,这也可以,但是提供给朝鲜军兵都是济州马,而明军的骑兵的坐骑都是高大的石岛马,这是什么意思呢。

    “本将问一下马总镇,我朝鲜军为何乘坐的都是矮小的济州马,而这些军兵都是石岛马。”

    趁着总镇马全福来到这里时候,林庆业上前质问,语气大大的不善。

    林庆业此人敢于打硬仗,也善于操练朝鲜军兵,按说早就应当是北地边军的一方节制使大帅,到前些时候还是掌控三千人的偏将,就是因为他这个臭脾气,要不是朝鲜北部蛮狄入侵频繁,需要他这样善战的将领把守当炮灰,他林庆业早不知道被玩死多少回了,到了这里他这个脾气还是不改啊。

    黄茂林对朝鲜军兵这些手下败将本来就不大看得上眼,此时看到这个朝鲜军将这么炸毛,心中不忿,就待发作。

    马全福拦阻了他,平日里脾气暴躁的马全福此时却是笑眯眯的,没法子,赵烈大人严令,同朝鲜军兵相处好,只要能将他们哄上战场同建奴死拼就是胜利。

    因此马全福这个态度就好上不少,他是不敢忤逆赵大人的意思行事。

    “林大人,你有所不知啊,这些战马动辄百两银子,我军没有那么多战马,这些石岛马都是给战兵准备的,只要是火铳手都是济州马。”

    “不是马总镇看不上我朝鲜军,故意不给配足了吧。”

    林庆业那是心里想啥嘴上突突啥,就是一个招人烦的命了,一般人就是心里这么想,嘴上也不能直接说出来,他这张臭嘴也是没治了。

    马全福心里这个腻歪,特么的这个瘦高个的朝鲜人真是个万人厌啊,主公怎么找了这么个刺头。

    “这样吧,林节制使同我到那边的军营走一遭,眼见为实嘛。”

    林庆业点头同意,这人直行,说什么都不带谦让的,你让我去,我就去看看,什么我去不大好这话他是不会说的。

    马全福心里叹气但是还的协调着办理,没法子,李禄没有从小琉球返回,他就得协调全岛的破虏军以及外军。

    如今大战在即,赵烈已经开始将所有的精兵强将全部调回。

    北华如今有近万的新备军守卫,数万的乡兵协助,已经没什么不放心的了,如今倭国幕府忙着四面救火,根本没有外顾的能力。

    于是马全福和黄茂林以及两万余人的北华军主力来到了济州岛,汇集济州镇五千战兵以及三千朝鲜兵、四千和人军兵一同备战。

    当马全福带着林庆业来到李玄带领的朝鲜军兵所在的军营时,朝鲜军兵正在列队操练。

    三千余朝鲜军兵火铳手四段击,他们射击完毕后前排的军兵迅疾的撤向后方,后面的军兵立即补充到位开火,四排军兵快速准确的完成射击退后重整的行程。

    给林庆业的印象就是流畅没有停滞,火铳手全部发射完毕后长枪手的方阵涌了上来,后面的长枪手们强壮有力,他们组成了移动的枪林,森森然的轰轰的齐整的向前踏步前行,三千人的军势比普通万人的朝鲜军兵的气势还要足。

    林庆业本就以能练兵知名,一打眼就看出这支军兵极为的雄壮,操练这样的精兵那是要极为严苛的整训的,哎,不愧是大明的精锐啊。

    林庆业看看眼前移动的齐整方阵,对当时脆败于建奴手中也就是释怀了。

    “属下朝鲜军指挥使李玄拜见马总镇。”李玄上前抚胸向马全福行军礼。

    “本镇就是带着朝鲜国来的节制使林大人到处看看,不用拘礼。”马全福回了一礼。

    什么什么,朝鲜军,就是济州的朝鲜军兵,对于大明占据了济州,朝鲜王的解释是占用,他当然没有脸面说他已经将济州割让出去了。

    林庆业等人虽说颇有微词,但是王上准了,还是对朝鲜有大恩的宗主国大明所为也就是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听闻他刚才看到称赞的雄壮的军兵是济州朝鲜兵,林庆业可是惊诧万分,什么时候朝鲜军兵如此操练有素孔武有力了。

    “你是朝鲜军将,你的军兵都是朝鲜军兵吗。”林庆业不管这个一叠声的问道。

    “本将正是济州朝鲜军的指挥使李玄,麾下全部都是朝鲜军兵。”

    李玄傲然道,来的朝鲜的军兵他去看过,看到那些登岸时乱蓬蓬的干瘦的朝鲜军兵,他真是看不大上眼,仿佛又看到了昔日朝鲜边军的影子,当然他同李氏有深仇,只会幸灾乐祸罢了,还是那些无用的鼠辈。

    “李指挥这些军兵一看就是精兵,看来李大人也是练兵的好手啊。”

    林庆业眼中放光的看着那些已经操练完毕如松肃立的朝鲜军兵。

    “这都是各个明人总镇大人们教导有方,本将不敢居功。”

    李玄向着马全福微微躬身,他是为了这支朝鲜军费劲了心思,但是绝不敢大刺刺的居功,毕竟明人总镇马全福就在一旁呢。

    “不用谦逊,你练得好就是练得好,李玄你的功劳赵大人不止一次提及,好好干吧,前程无量。”

    马全福一摆手道。

    听了马全福的话李玄的骨头都轻了几分,他可是看出了赵烈将来真是有问鼎中原的可能,无他,就是依仗着破虏军这支强军,而他李玄是不是算是简在帝心呢。

    林庆业则是对这些静立如松的精壮朝鲜军兵百看不厌,他心里想的是,看来我朝鲜也能练出这样的强兵啊,不让明人专美啊,那么回去朝鲜后是不是。。。。

    李玄对林庆业的心思心知肚明,他心中腹诽,就是朝鲜君臣的样子也能练出强军,平日里对武人打压,到了战乱时才想起来晚了,在那里谁有强军谁就是王上和文人大臣的眼中钉,能得善终就是烧高香了,手握强军,那就是自寻死路。

    在这里看到朝鲜军兵的备马也是济州马后,林庆业心里舒坦了点,这么精壮的军兵也是骑乘济州马,他心里平衡不少。

    下一站,他们赶到了另一处大营,林庆业惊讶的发现,这里的军兵都是倭人,这是什么情况,怎么倭人军兵能为明人效力呢,这两方不是死敌吗。

    当得知,这些军兵都是在虾夷地留下的倭人青壮时才释然。

    只见这些倭人军兵正在练习骑马,这个时候大战就要爆发,没有时间按部就班的进行,但见所有的军兵都被绳索绑在济州马上,行不行的成不成的在马背上混吧,这个方法学成很快,但是就一样太折磨人。

    林庆业观察这些倭人确实是能忍耐,他们很多人的大腿内侧和手上被磨得鲜血淋漓,但是还在咬牙坚持不退。

    至此,林庆业没啥可抱怨的,既然其他两军都是济州马,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回去后,林庆业是任劳任怨的整训朝鲜兵,谁敢偷懒,不用明人军将发话,林庆业第一个就不放过,令五千余人的朝鲜军军容整肃起来,火铳手的操练极为的熟练,马术也是同倭人军兵一样绑在马背上来,以图尽快掌握,好在不需要上阵搏杀,就是骑乘罢了。

    月余后,济州所有军兵整训完毕,只等号令。(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四章 倾国而出

    盛京大清的王宫内,女真贵族上层齐聚一堂,可说是这两年最为齐整的一趟了,无他,大清的万岁爷皇太极要为他们排排坐分果果。

    如今心宽体胖的皇太极威严的步入龙案后,他看向下面的一种女真王爷、贝勒、贝子、大臣们。

    “此次召集你等朝会,就是商议讨伐明国之事。”皇太极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

    所有的臣下都是摒心静气的听着,因为皇上的下句话就关系到各自旗属的喜怒哀乐了。

    “寡人思量多时决定命武英郡王阿济格、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睿亲王多铎、贝勒阿巴泰统领大军攻伐大明。”

    皇太极此言一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都是露出了笑容,而其他一些王爷贝勒则是失望起来。

    其实只要是大的征战比如说伐明,所有的八旗女真精兵都会抽调,但是谁是主将很关键了,他所在旗的固山额真就是收拢缴获的丁口和钱粮的。

    八旗的缴获向来是上交一少部分,多半被八旗军兵私下藏匿,因为这事上两番伐明回来后已经惩处了一些牛录等甲兵,但是这个行为屡禁不止,没法子,八旗军兵出生入死为的啥,为的就是能劫掠一些钱财补贴家中不是。

    所以负责清点缴获的固山额真手对自家的甲兵松一松,自家的甲兵当然赚的是盆满钵满,相对于将主自家甲兵,其他八旗的军兵就没有那么好命了,他们所有的缴获大部分都要被分走。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旗主王爷们这么看重谁能统兵出征的原因。

    毕竟得不到大把的好处,会影响自家在旗中的威信,你说的再好,不如统兵出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