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战兵和备军配上战马,这就可以轻身上路,同建奴决一死战。”

    赵烈一指京畿和山东,

    “到时利用建奴分兵两路入寇大明,五根手指不能并拢之时,歼灭其入寇的大军,接着攻入辽东,直捣黄龙,一举荡平建奴这个大患。”

    “大人此番增援辽东,是否就是为了牵扯建奴兵力,让其只能在辽东南留下重兵,而不能全力伐明,有利于我军聚而歼之。”顾五岳一下就看出了赵烈亲自增援旅顺的目的。

    “正是如此,万不可让建奴形成合力,否则我军就是获胜,也是惨胜,十年生聚毁于一旦,拿什么进军中原和江南。”

    赵烈点头赞许。

    “在此之前,今年要一劳永逸解决倭寇,然后,我要你等安置好北华这个大后方,尽力为登莱提供兵员和米粮,虽说破虏军在大明征战,根基却在北华,诸位身上担子沉重啊。”

    赵烈对北华可是期望极高,如果这里能给他提供万余精兵,加上这片土地上丰收的钱粮,就是对破虏军的极大助力。

    “大人放心,臣等定效死命。”三人第一次以臣下的身份轰然应诺。(未完待续。)

    ps:  感谢deng0346ss、无自来、不灭情火、黎家大少爷宝贵月票支持,感谢三环少主、不灭情火、燕长弓100打赏,感谢会稽山人007、尊大地的打赏,其他老朋友不一一叙述了,感谢订阅打赏推荐的朋友们

第四百六十四章 北华议事会

    鲁铭德在老孟和二子的陪同下来都华都东南的北华忠烈祠,此番他是作为北华议事会的一员被邀请到花都参加北华议事会成立仪式的。

    对于这个议事会,鲁铭德不甚明了,只是知道第一次议事会所有的村长作为代表来此聚会,日后的议事会要先成立县议事会,然后山南县议事会选举出八名代表和其他县的代表以及华都和方茂的代表共同组成议事会。

    当然日后开始议事会慢慢由村民选举产生村代表,现下仓促就是指定的了。

    至于议事会的权限,好像是可以商议税赋的调整,包括商税和田亩赋税,如果议事会不同意,政务厅不可随意上调税赋。

    此外还有什么,鲁铭德就是一脑子浆糊了,在县里就没记全,鲁铭德是打定主意,到了华都再好好寻人问问。

    虽说不甚明了,但是鲁铭德心中不慌,他曾经也是指挥两千人的都司,没什么可怕的,当然对于什么可以商议税款什么的,他就是一笑了之了,什么时候上方定下的税款可以商议了,简直是笑谈,也就是个官样文章罢了。

    昨天下午来到华都,已经两年没来的鲁铭德也被华都的繁华震了一下,雕梁画栋精致的全木质宅院开始出现,街上早先还是空旷的两侧如今商铺挤得满满当当,到处是来往的人群,如果不是身在其中,鲁铭德说什么也不会相信这就是两年前还略显冷清空旷的华都。

    晚上沐浴更衣休息后,今日一早,他和儿子、老孟穿戴整齐向着华都的忠烈祠进发。

    华都的忠烈祠在华都东南,在背山面水的一块缓坡上,这也是为了防止水患而如此选址的。

    如今正直夏末,此处郁郁葱葱。各种颜色的野花妆点着大地。

    忠烈祠的正门是一个木制的大牌楼,上面书写着几个大字,中华英烈。

    门前二十名全甲的破虏军军兵肃容挺立,显得极为庄严肃穆。

    也许是因为各地的议事会议事汇集于此,到这里祭拜亲人的人不少,很多都是带着家眷前来的。很多女眷出来时都是满眼的红肿,有些人三步一回头的依依不舍得离去。

    这一切让鲁铭德也是心中酸楚,就要看到老部下了。

    进得大门,前方是一个巨大的花坛,五颜六色的鲜花吸引着大群的蜜蜂穿梭着,让人肃穆的心情放松一下,接着就是山脚下的正殿。

    这里是由十几个房间组成的,里面的墙壁上有破虏军在方茂登莱,在华北同阿努伊人作战。在华南、西南同倭人阿努伊人联军作战的彩绘,里面的奋勇作战的破虏军和负隅顽抗的倭人阿努伊人栩栩如生。

    在正殿有一个大大的供案,后面是勇武的破虏军水步军的雕像,前方有供案以及一个大大的香炉,里面经年香烟缭绕,是不允许熄灭的。

    鲁铭德一行三人恭敬地上了柱香,祷告了一番,然后出殿奔向后身。

    沿着慢坡修的象是梯田似的泾渭分明。每一个阶梯上都安葬着破虏军阵亡将士。

    鲁铭德等人踏上了四级台阶后向右走了二十步,来到一个大理石墓碑前。上面写着义民胡铨的名字,墓碑上写到崇祯五年,于烧杀抢掠的阿努伊人作战,杀死数名敌兵,英勇战没。

    鲁铭德三人手脚麻利的摆上三牲祭品以及时令瓜果,鲁铭德亲手在前面摆上了一个小香炉。

    鲁铭德点上三支香。虔诚的祭拜,然后,老孟也是奉上香烛,祭拜当年的好伙伴。

    儿子最后点上香烛跪在墓碑前,

    “老胡。如今我让二子改姓胡,继承你的姓氏,作为你的后人,你也算是有后了。儿子给你干爹磕个头。”

    鲁铭德吩咐道。

    二子听话的跪地磕头,他最初也不愿意,但是老爹说服了他,没有老胡,老爹就不在了,家就塌了。

    “老胡,老孟因军功赏了二十亩田地,你的被赏了五十亩,但是我没要,老爷我花钱买了五十亩地给二子,以后就是胡家的,望你在天上保佑二子,重振胡家吧。”

    鲁铭德眼中含泪最后看看老部下的墓碑,带着两人向忠烈祠外走去。

    第二天,鲁铭德来到政务厅官署前的小广场集合,他发现大批的破虏军军兵出动了,将广场团团围拢,难道是有大人物要来,鲁铭德心里画魂。

    如今到这里的都是老区的村长作为议事会成员,而新区的如华南和华西都是明年后年的事情了,但是,这八个县,也有几百村长前来,将小广场占据大半。

    辰时末,所有的议事们都点卯完毕,无一缺席,开玩笑,这种大事谁敢缺席。

    接着,号角齐鸣,几个全身披挂亮银色盔甲的军将在万基、顾五岳、白士第陪同下一同来到前台。

    万基恭敬的请一位高大的军将坐下,然后自己手里拿着铁皮筒子的扩音器,

    “诸位议事们,今天是北华议事会成立的日子,这是一个大日子,兴许诸位今天感觉不出什么,但是,今日你们日后会牢牢记住。现下,请北华大统领,赵烈赵将军为大家讲话。”

    万基带头鼓掌,立时下面热烈的掌声响起,久久不绝。

    虽说在北华的宣传中,赵烈的名号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很多石岛的老人都见过他,但是在北华数年,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赵将军,这让他们在一次想起如今的好生活都是在赵烈赵大人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出,送到北华,生活才一步步变好的。

    此时下面的掌声经久不息,很多人将手掌都拍红了,鲁铭德也是其中一位,虽说他最初的时候不是太理解这个。

    他从一个手握大权的都司成为一个流民,最后成为一个村长,心里的憋屈就不用提了,如果不是破虏军,他还是逍遥的在皮岛做个高阶军将,岂不是极为快哉。

    结果到了北华成为一个刨地的老农,虽说是个村长,不过就是个甲长之流,心中的怨气大了去了,关键是自家的孩子也失去了上进的机会。

    但是他听闻毛文龙被杀,皮岛动乱不止时,他简直是庆幸已极,他在皮岛的经历告诉他,如果毛文龙暴亡,下面的各个军头会为了大位将人脑打成狗脑,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果然,后续的人吃人,军户逃亡到辽东,陈继盛等人接连被杀,种种事情传来,皮岛简直是没有最乱,只有更乱,鲁铭德这个庆幸,此时他感到离开那个烂泥滩,来到北华真是个幸运之极的事情。

    此时他的心情完全翻转过来,如今又一次见到赵烈大人,他是衷心感谢,热烈的鼓掌欢迎,如今鼓掌已经成为北华欢迎的必备礼仪了。

    赵烈起身接过铁筒子扩音器,不禁汗一个,真是有够简陋,这里就是议事会的开端,够简陋的啊。

    “各位议事们,你等都是开拓北华的老人了,更是开拓北华的功臣。”

    说罢,赵烈郑重的拱拱手,下面众人急忙拱手还礼,一时纷乱,

    “虽说破虏军给了你们到达这片黑黝黝的土地的机会,但是没有各位的辛勤耕种,这里不会成为数百万亩良田的大粮仓,”

    赵烈高声喊着,仗着大嗓门,他的声音传遍了广场,众人此时静静的听着,这话他们太愿意听了,这是赵大人夸奖他们有没有。

    赵烈这些话就像是公司年终开会时一般,功绩无论大小你的拿出来抖一抖,鼓舞人心士气有没有,否则都是丧气的话,谁特么还卖力干了,都想跳槽了吧。

    这话当然受欢迎了,谁被表扬称赞心里不美啊。

    “但是这不是主要的功绩,你等主要的功绩是我汉人的旗帜插在这片无主的大地上,为汉人开疆拓土,带给这片土地汉人的文字和规矩,也带给你们的后人田亩和无限的前程,从此,这里叫北华,北方的中华。”

    赵烈的话阴阳顿挫的回响在广场上,他的话将众人刺激的热血沸腾,热烈的掌声又一次响起,此番真正是经久不息,远远的传播开来。

    如果赵烈不说,他们很多人真是想不到这点,是啊,他们为汉人开疆拓土了啊,这是过去的帝王的功绩,而如今他们的子弟驻守四方,他们在田亩上耕种,这里从此以后属于汉人,汉人的旗帜飘扬,汉人的文字习俗同行啊。

    “赵烈大人万岁。”鲁铭德在后面大声的喊着,他身边的人也是随着喊着,谁让他们来到此处耕耘的,谁派军伍保护的,谁发给田亩种子口粮的,不是万家生佛赵大人是谁。

    这个喊声越传越广,最后整个广场无论是议事还是军兵都齐声高喊,赵大人万岁,声音远远传出,而从华都的其他地方也传来了赵大人万岁的呼应的喊声,一时间声震全城。

    赵烈自豪的站在高台上接受着千人的欢呼,这是他应得的,他挽救了数十万辽民和登莱人的命运,给了他们平和富足的生活,他有资格接受这样的欢呼,也是他来到这个时代最大的资本。(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五章 北华中原一体

    赵烈用手势压了压广场上人们的呼声,他环视着整个小广场,

    “你等如今在北华安居乐业,北华也算太平安康,但是如果以为日后就是天下太平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赵烈的喊话一结束,小广场上的人都是停止了呼喊,他们屏息静气的听赵大人的训话,毕竟如今安生的生活可是没多久啊,难道还有什么说法不成。

    “北华是明人建立的,但是北华的一切都是从登莱得来的,想想运载你们的海船、发给你们的饷银以及口粮、种子,军兵身穿的兵甲以及大炮,没有从登莱方面资助的银两,北华不可能建立起来。”

    赵烈看着大多数人还是懵懵懂懂,确实,大多数是辽民出身的本地人来说,这些都是了解的不多,

    “你等想想,如果登莱被建奴攻破,北华的外援断绝,北华需要的牲畜、铁器甚至还有女子,还能进来吗。这是近处,如果建奴占据了大明,建造了巨舰,就能长驱而入此处,辽东的惨剧就要重演。”

    看到许多人都是将信将疑,虽说他们也知道明军先后在辽西大败亏输,大明的重要消息北华政务厅都是及时告知的,但是建奴威胁到北华,这个不太可能吧,毕竟建奴不喜水性,这谁都知道的。

    “也许你们一些人以为建奴不通水性,也没有水师,但是如果建奴占据大明,他们会象当年蒙元一样威逼利诱汉人造船掌控水师跨海来攻的,因为这里有几百万亩良田以及几十万的明人,这么肥沃的土地建奴是不会放弃的。”

    赵烈倒也不是虚言,康熙时举国建造海船,水师几乎从无到有的建立起来。就是为了夺取台湾,如今北华济州的田亩丁口远远在台湾之上,满清更是不会放过。

    而广阔的中原大地会为其提供充足的钱粮和人手组建水师,对于中原来讲,水师的建立关键看天子的意志,只要他想。就能建立起来。

    此时众人大半是信了,因为蒙元的例子在哪里摆着呢,蒙人不识水性,但是他们的水师甚至远征倭国,大多数的水师军兵都是汉人组成的。

    “因此,大明是否能抵挡住建奴的攻击才是紧要处,我北华如今不能袖手旁观,本将听闻,很多百姓如今只是关心自家的小日子。其他漠不关心,甚至对北华出兵倭国都有怨言,这是安逸的太久了,忘了辽东的教训,当你们不修兵戈时,就是敌人来临的时候,如果辽镇有精锐精兵护佑,建奴还能一举攻陷辽沈。占据辽东,你等还用背井离乡吗。”

    赵烈看着如今鸦雀无声听着的众人。他手臂有力的一挥,

    “绝不能等到敌人的刀枪砍在刺在我等身上时才想起反抗,那就象辽东一般太晚了,须得未雨绸缪,在敌人强大以前就要剿灭他,你等说对不对。”

    众人都是大喊对。对赵烈的话进行呼应。

    “嗯,相通了就好,你等回去后要通晓村民,大明的生死,是不是落入建奴之手。干系我北华能不能继续过上好日子,万不可轻忽。”

    赵烈最后说道。

    “你等有些人可能还是将信将疑,不过你等想想,如今大明只剩下山海锦州苦苦支撑,如果山海有失,大明休矣,如果有多处关隘还能多从抵挡,只有一个关隘,早晚有一天会被攻克,辽沈如何,如此坚城尚不能保全,何况就是一个山海关,你们都是辽东军户出身,感同身受,想来会晓得大明如今是风雨飘摇中,如果我军不支援大明,如果建奴占据了大明,就会有千万丁口,根本不是我北华能撼动的。到时就是建奴来攻打我北华了。”

    万基的话进一步加剧了这些人的恐慌,两位大人说的应该没错吧,这可是他们天天供奉的两位德高望重的大人所言,立时底下响起乱蓬蓬的议论声。

    赵烈和万基相视一眼,微微一笑,成了,今天只要在他们心里打入这个楔子,加上日后的宣扬,北华的百姓都会鼓动起来。

    毕竟这些都是经历了战乱的辽人和登莱人,他们对战乱极度的恐惧,只要危及他们幸福的小日子,他们会同建奴的血拼到底的。

    之所以有今天的讲话,那是因为万基和顾五岳都讲到如今北华有些太安逸了,很多百姓都低头只顾自家的小日子,对出兵济州和倭国心有怨言,赵烈觉得是极为不好的苗头,可能腐蚀军心士气,须得尽早压制。

    接下来万基白士第说明了议事会的章程,比如日后商议商税农税是否上扬,同时制定修改法令,还有是否向外出兵等等。

    当然这要有个过程,三年后首先要由村民选举各村议事,组成各县的议事会,再从中选举北华议事会议事,最后组成议事会,最后在五年后,开始正式施行。

    这种安排,赵烈是为了不耽搁如今的出兵等安排,如果同建奴决战有了结果,议事会即使有了一定权限,对破虏军的出兵等事宜也没有了大的掣肘。

    万基和白士第的话让这些村长们一愣一愣的,说实话谁当了议事,就有了很多有形无形的权力,这个他们晓得了,但是这些不是以往都由大人们把控吗,如何此番可以由他们做主。

    比如这个税赋,从来都是朝廷拍脑袋就定下来了,此番却是议事会裁定,怎么说也不靠谱,不会是说说而已吧,如果是自己决定,谁还能允许涨税赋,自己给自己加税,不可能的事。

    也许就是大人们说着玩呢,因此他们大多数不是太在意,但是他们在意体面,能从乡下村子到花都任议事,这是多体面的事情,说出去家里的气势都不同,此外是不是给家里的儿孙能带来不同呢。

    当然有些人也开始打着小盘算,如果成了议事,是不是就有了官衣,是不是在村里就可以一言九鼎了。

    “大人,这里可是有些人心里有些小心思,恐怕将来鱼肉乡里的都有。”看着下面忙乱的景象,顾五岳小声道。

    “呵呵,人之常情,谁都想得到一些什么,但是不可越界,昨晚同你讲的成立监察部要尽快,从即日起就开始私访下面的官吏议事的私评,如有罪证可即刻锁拿。”赵烈看着忙碌纷乱的场景也是低声道。

    “大人这个法子好,看抓住几个敢藐视大人将令的,处置后看看谁人还敢再犯。”顾五岳军情司出身,手段也偏于狠辣。

    “这个不可说,朱元璋杀了多少贪官污吏,结果呢,杀了一批还有一批,没个头啊。”

    其实他很想说,后世多时杀了判了多少,但是中外还是无法解决这个贪腐问题,如今更是如此,人的贪念真是无穷尽的。

    顾五岳也是暗自心惊,看来监察部会是个无穷尽的差事,很是麻烦啊。

    大会结束后,顾五岳被人等候了半天,说什么也要请他吃饭,按说,对于普通议事的宴请,顾五岳是不愿意去的,但是这个人的面子是必须得给,这是因为来人是鲁铭德,顾五岳一直对鲁铭德有些汗颜,毕竟当初在铁山,鲁铭德可是被顾五岳利用,变相成了叛徒。

    而鲁铭德一气之下再也不同顾五岳联络,虽说都在北华,但是再无联系。

    今日这位仁兄宴请顾五岳,顾五岳只能给这个面子。

    酒席上,鲁铭德一再向顾五岳表示感谢,如果不是顾五岳,他鲁铭德一家就会陷在皮岛那个烂泥塘里,可能今日尸骨已寒,没什么好下场。

    此时鲁铭德当然对顾五岳极为感激,席上老孟和鲁铭德的儿子也向顾五岳敬酒致谢,让顾五岳心情大畅。

    毕竟利用鲁铭德拿下铁山,对于破虏军是个减少伤亡损失的好事,是铁山大捷的保证,但是对于顾五岳也是有些不堪,当然,若是别人也就是无所谓,毕竟顾五岳也给了鲁铭德很多贿赂,但是顾五岳不同,他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如今鲁铭德一家低头认错,可是让他涨了颜面,同时说明他没有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