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军爷,这两位是我家的左右邻居孟奎和孙大海。俺请他们做个中人。”老柳言道。

    老孟老孙都是急忙躬身施礼。

    刘福贵、邹怀恩急忙回个军礼。

    “两位爷真是年轻英武,日后必定有好的前程,老柳,你可是有福了。”老孟很是会说话。

    老柳笑的见牙不见眼,今天老柳是真个高兴。

    “三位,这是一百两银子,此是我等给柳家两姐妹的聘金,麻烦两位邻里给做个中人,见证一番,我等兄弟今日也就算同柳家定亲了。”刘福贵拱手道。

    “好说,好说,老孟,也就你识得几个字,给出个见证。”老孙道。

    “成。”老孟笑眯眯的答应道,看他的样子对于老孙的奉承很是得意,他粗识大字,平日里村里写信都是找他,虽说如今各村办学堂,许多的小子丫头比他识字多,不过老孟威望在那,很多事不是会认字就行了,有时做个中人没有威望压不住场面。

    老柳唤柳芸将她们的笔墨拿来。

    老孟写了一个婚书,言道董家洼柳家同破虏军百总刘福贵、什长邹怀恩定亲,收下聘礼纹银百两,双方定下日期,不日成亲。中人老孟、老孙画押,接着当事双方老柳和刘福贵、邹怀恩画押,就是成了。

    “恭喜三位,以后三位就是翁婿了。”老孟老孙拱手笑道。

    “同喜同喜。这是小小心意。”刘福贵奉上两个一两银子,这是规矩,当然钱数就看翁主心意了。

    “多谢,多谢两位军爷。”老孟、老孙受宠若惊的接过,真是大惊喜,什么时候中人收过如此多银钱,许多时候不过是几斗米粮而已。

    老柳则是高兴的说不出话来了,这般心事总算是了了,他总算是对老柳家祖宗有个交代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章 都是大舅哥

    张环有近一年没有回到家中,在海上经历了太多的疾风暴雨和风平浪静,面前总是各色的海水有些让人生厌了,对于家的思念日甚,有时候做梦都梦到吃着老妈做的饭菜,和妹妹弟弟笑闹着,最后醉倒好好睡了一觉。

    今日得偿所愿,霍去病号和其他几十艘的盖伦战舰已经在石岛等待修缮,舰队统领李虎大人告之,各船水手可以轮班上岸休整,家就在石岛的可以放三天的假回去探亲。

    一时间军兵们欢声雷动,有家的当然高兴的是可以一家团圆,家不在石岛或是没有成家的也可以上岸吃喝玩乐、放松发泄一番,怎能不欣喜若狂。

    张环如今可是霍去病号的船长了,破虏军水师舰只不断下水,原来的老水手们都已经升职,升职的资历不是看年纪,而是看服役年限和远航的时间职务。

    这两项一比较,作为服役四年几番下南洋出征东瀛的张环可谓资历足够了。

    再说他二十出头的年纪,如今在破虏军水师中二十出头出任船长的不在少数,蓝三已经是巡海船的船长,于强也已经是鄱阳湖号的船长了,不过这般年纪就成为三百五十吨盖伦战舰的船长还是极为罕见的。

    作为船长,他要同大副、水手长、甲长等合计船上的饮水、辎重、兵甲等折损更换的问题,还有船只修缮的问题,所以,等事情安排妥当,他才让大副在船上当值。而他则是下船返家。开始了他好不容易等到的假期。

    走在石岛的街头。给他的感觉就是石岛终于像个城镇了,原来空旷的大街两侧竖立起新的屋舍,人们也入住其中,到处有孩子的欢笑和人们的喧嚣。

    张环来到昔日的渔村,只见全部的房子都翻建过了,砖红色的新房让人看了满眼的舒畅。

    张环来到自家门前,只见妹妹张梅正在院里洗衣服,一年没见。张梅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瓜子脸、柳叶眉,皮肤白皙,出落的十分的美貌。

    张环没有出声,只是看着妹妹在洗衣板上刷刷的洗着衣物,动作爽利,一看就是经常做家务活的。

    此时,堂屋的门开了,只见弟弟张安冲了出来,他上身只穿了一个小褂。急冲冲向大门走来。

    “小安,上哪去。”张梅喊道。

    “姐。我去找后面的小伟玩会去,反正今日也不开学。”张安边走边说。

    “尽快回来啊,别只晓得疯玩。”张梅叮嘱道。

    “唉。。。,大哥。”张安先是一惊,接着向张环跑来,一家伙冲入张环的怀里。“姐姐,大哥回来啦。”

    张环用双手叉起张安旋转了几个圈,让张安笑个不停,这是哥俩昔日常作的游戏。

    “大哥,你可回来啦。”张梅看到张环,不禁流下两行珠泪,“都快一年了,也没个消息,到石岛水师营打探,军将们每次都说是军务繁忙,母亲都担心死了。这月来私下里哭了好几回了。”

    张梅的琼鼻皱着埋怨道。

    “小梅,别哭,哥哥如今是船长了,确是军务繁忙,军兵有假,我们也没假,这番回来,只有三天的假期,没法子啊。”张环上前替妹妹擦了擦泪水。

    张梅不好意思的急忙用手背擦着泪水。

    “儿子哟,大儿啊,你可回来啦。”门口一声哭喊,张环回头一看,只见老妈扔掉了手里的物件,满脸泪水的疾步向张环扑来。

    张环急忙迎上去,扶住老妈。

    张吴氏哽咽的抱着张环,泪水是不断流下。

    张安看到母亲姐姐哭了,他也敞开小嗓门哭了起来。

    张环这个手忙脚乱,安抚这个,安抚那个,当母女平静下来已经是一盏茶后的事情了。这还是张环询问父亲行踪,转移老妈的注意力的结果。

    “你爹月前随船出海了,去哪里我也不知道,水师营的上官不让他们告诉家中,你爹最多不过是四五月回来一趟,有时一两个月回来一次,哪像你个泼猴,一年也没个音信。”张吴氏使劲捶了张环两下,很是怨念。

    张环夸张的吸了两口气,“娘,别打了,真疼啊。我这也是没法子,上司说到哪我们就得去哪里,半年前我等返回石岛,上司不让军兵下船,装运好军兵后就去了天津卫。我哪敢下船啊,那是不要命了,镇抚晓得了,那是要脑袋的。”

    “唉,”张吴氏无奈的叹口气,“家里如今就剩我们娘三,什么时候能团圆呢。”

    张环心中晓得,日后恐怕舰队会更加忙碌,他哪敢搭话,急忙岔开话头,问晚上吃什么,“娘,儿子可是想老妈的手艺想的紧,晚上我可得大吃一顿。”

    “哎呀,娘也不晓得你回来,娘得赶紧上市场里买些肉去。”听到儿子的话,张吴氏即刻精神抖擞。

    “什么市场。”张环纳闷道。

    “就是过去的集市,不过如今是天天有,石岛赵猛赵大人如今让所有卖菜买米卖肉卖杂货的都到一个大房子里,这番可是让他们高兴坏了,他们天天可以卖,而且还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只是让他们拾到的干净些,如果不干净那可是要罚银钱的。”张吴氏边说边拾到起一个布袋,就要出门。

    “娘,我也一起去。”张梅道。

    于是母女二人兴高采烈的出门采买。

    张安则是缠着张环让他讲海上的新鲜事,早把找其他小子们玩耍的事忘了。

    晚上,张吴氏做了一桌子的好菜慰劳自家的大儿,张梅、张安也跟着大吃一顿。

    “环儿,娘跟你说个事。”吃完晚饭,张吴氏将张梅张安打发出去后,正容道。

    “什么事,娘。”张环心中一跳,什么时候见到老妈如此表情。

    “环儿啊,你也不小了,也该成家立业了,你爹半年前同蓝家将你同蓝慧的婚事定了下来。”张吴氏笑道。

    “呃,这个,”张环一时手足无措,这个消息实在是让他有些慌乱,没有准备呀。

    “哎呀,都是破虏军的船长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张吴氏又好气又好笑到,儿子此番回来很有个当家作主的味道,与以往大不相同,只是这会儿谈到婚事,昔日那个大儿又回来了。“怎么,看不中。”

    “不是,”张环对于蓝慧可是没什么不满意的,长的很是好看又很能干,同张家的关系也近,时不时的跑来和张梅做个伴。甚至蓝三有时开玩笑还说将妹妹嫁给他,“娘,我就是没想到。”

    张吴氏笑眯眯的看着大儿子的囧样,心情大好。

    “你蓝婶也看中咱家张梅了,这不,打算到时一起给蓝三和梅儿一起办了。”两方这是亲上加亲,反正孩子们也走的近,没什么不合适的。

    “妹妹应了吗。”张环问道。

    “蓝三从小就在咱家玩,都熟识了,你妹妹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再说,这婚姻大事还是你爹娘说了算。”张吴氏在家事上是主事的。

    第二天,张环为家里有点漏水的偏房换瓦,这都是老爷们该干的活计,张家的两个男人都出海,因此拖到现在。

    张环正在房上忙碌,只听得有人喊他的名字。张环抬头一看,只见蓝三笑呵呵的站在张家门前的道傍。

    “我说张环,很能干嘛,刚回家就换瓦,怎的,这就打算成家立业了。”蓝三那是话里有话。

    “呃,俺家里就我一个男人我不干谁干。”张环昨日听老妈说了婚事已定,今日见到蓝三,这说话有点底气不足。

    “老张,以后可就是我的妹夫了,见到大舅哥就得敬着点。”蓝三端起大舅哥的架子,很是显摆。

    “我说蓝三,咱们几兄弟,我还是老大,就是成了亲,你还是老二。”一向张环、蓝三、于强几个混小子张环就是老大领头的,就连当年投军,也是张环待得头,张环说什么也不能让蓝三坐在自家头上去。

    “哎呦,张环你还嘴硬,小心我让蓝慧不理你。”蓝三好不容易抖抖威风,哪肯轻言放弃。

    “就你,试试,呃,”张环心中一动,不对啊,“我说,蓝三,你小子说你是我大舅哥,我才是你大舅哥,你还想不想娶我妹妹了。”张环心中大骂,几句话就让蓝三拿住了,忘了这混蛋也是要娶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了。

    “什么,我当然想娶。”蓝三脱口而出,不过马上意识到失言了,“咳咳,张环,我这不还没跟我爹娘说呢吗。我这不寻思着这两天让我娘上门提一提。”此时蓝三的调门可是降下来了,他现下底气不足了。

    张环一听不对啊,“蓝三,咱两家已经定下婚事了,你不晓得。”

    什么,蓝三当时脑袋一昏,定下来,我怎么不晓得,没人同我讲啊,嗯,不对,方才他出门时,老妈问他去哪,他说是去张家,老妈说有几句话说,他心急看看张环另外就是张梅,就说等会回来再说,原来老妈要说的是这个,蓝三脸上风云变幻,愣在当场。

    “哥,你瞎说什么呀。”堂屋里张梅再也听不下去了,羞死人了,这么大声,让别人听到了怎么办,于是张梅羞红了脸出来喊道。

    蓝三也是满脸通红败退而逃,他要回去好好问问。

    只有张环站在房上看着蓝三的狼狈样嘿嘿傻笑。(未完待续。)

    ps:  感谢无色激情588的打赏、感谢龙哥亲临100的打赏,感谢订阅打赏推荐的朋友们,周末愉快。

    今天手指有伤,但是还是坚持码字,一天两更雷打不动,坚持完本的诺言。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耻下问

    登州的春夏日头还是很毒辣的,此时登州城南门外人头传动,登莱巡抚衙门、登莱道、巡海道、登莱都司、水师营等各处官吏汗湿衣衫翘首以待,向西南遥望。

    今日是登莱巡抚孙元化上任的日子,快马前日已经禀报,孙大人将于今日上午抵达登州,作为登莱如今的掌控者孙元化上任,各处衙门的官员当然是全体出迎。

    此处要说心情最为郁闷的就是王廷式了,短短的数月间,从谷底到山峰,又从山峰跌下谷底,王廷式的心情能好受才怪。

    冬日里因筹划勤王有功,王廷式被天子和内阁任命为登莱巡抚,这是重设登莱巡抚后的第一任巡抚,不过短短数月,朝廷又任命孙元化为登莱巡抚,至于王廷式嘛却是回京转任。

    至于因由嘛就是所谓的孙元化知兵,登莱要与辽东配合,夹击建奴,作为登莱巡抚不同其他巡抚,知兵与否是考量的重要一条。

    而王廷式则从未掌兵,乃是真真正正的文臣,只是这点就让他丢了差事,而孙元化得到了蓟辽总督孙承宗、新任兵部梁廷栋的大力推荐,从而一年数升,从辽东到山东按察副使,接着升任登莱巡抚,可见天子对其的厚望。

    王廷式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如今像个受气的小媳妇般的在此迎候孙巡抚,毕竟登莱乃是重镇尤其是紧要的军镇,诸多庶务不交代清楚无法交结,因此王廷式只能憋屈的候着吧。

    远方的官道尘头大起,数百名骑兵身着铁甲、披甲。威风凛凛的向登州南城开来。

    来到近前。骑兵分为两队雁翅排开。让出中路,只见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孙等旗帜依次排开,孙元化身着三品文臣官服,在一众亲卫幕僚的簇拥下排众而出。

    “见过抚台大人。”自王廷式以下一众官员齐齐躬身施礼。

    “各位同僚不必多礼。”五十来岁的孙元化身材高大,一表人才,乍一看就像四十许人,此时他笑眯眯的同一众官员见礼。

    王廷式笑着引领一众官员上前与孙元化一一见面、引介,这也是交接的一部分。

    孙元化满面春风一一攀谈两句。待得寒暄完毕,半个时辰的功夫已经过去。

    王廷式作为此时的东道引领孙元化前往管驿歇息,晚上将会在登莱最大的酒楼丰汇楼为孙元化摆酒接风。在此之前,孙元化当然得洗漱一番,整理一下仪容。

    不过,就待王廷式告辞之时,孙元化却是挽留于他。

    “王大人此番运筹帷幄派遣万余将士宿卫京师,可谓立下大功,此番到京,朝廷定会给王大人一个交代。本官在此先恭祝大人得偿所愿了。”孙元化待侍从奉上香茗后拱手道。

    “孙大人过誉了。”王廷式笑着拱手回礼。

    他并没有因为自家被孙元化取代而表现出不忿或是丧气,他不是因罪被谴谪的罪臣。恰恰相反,他有功于社稷。

    是他王廷式筹措了万余登莱援军勤王,登莱军也是争气,在京畿接连胜迹,大涨了他的脸面,如今去职不过是因为所谓的不知兵而已。此番上京也许能有另一番际遇也未可知。

    “孙大人在辽镇参赞军机,与建奴交锋数次不落下风,本官也是十分钦佩。”花花轿子人人抬嘛,这是官场常态,孙元化与他并没有恩怨,谁知以后是否还有交结,还是和缓为上。

    他倒是想看看孙元化这般急迫的留住他有何目的。

    “不瞒王大人,此番梁兵部力主本官巡抚登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孙元化苦笑一声。

    梁廷栋同他私下谈过,天启以来历任兵部尚书都没有好下场,唯一的例外就是刚刚下台的申用懋了,当然不是哪个人都有一个曾经是首辅的老爹。

    何况当年申用懋就是临危受命,在上一任尚书王洽因全无知晓建奴破关而入诏狱后被临时启用的,说白了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天子对于他没有期待太多,只要能对付过去这个艰难时候就让他去职,继续做他的公子哥去。

    而梁廷栋则是顶着能吏的名号入了天子的法眼,崇祯对于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扭转大明内外的不利局面。

    因此,梁廷栋大力举荐向来精明干练的丘禾嘉和孙元化分别出任辽东巡抚和登莱巡抚,希望他们从西从南两翼夹击建奴,收复辽东海盖复金这四个位置紧要的南四卫,作为牵制建奴的前沿,让建奴不能轻易离巢入关,同时平息东江的乱事。

    至于以往兵部所言的收复辽东在梁兵部看来就是一个笑话,如今能够牵制建奴就是成功了。

    孙元化当然晓得梁成栋极力举荐他和丘禾嘉的目的,梁廷栋虽说贵为大明兵部尚书,不过如果辽东和登莱不发力,他也只能坐困愁城,而大明官吏推过揽功的功夫实属一流,他当然害怕被这般猪属下联手卖了,最后落得同王洽一般身死诏狱的凄惨下场。

    所以他极力举荐了这两个他看中的干员出任辽东、登莱这两个最为紧要的职位,说白了就是为了他自己的前程和性命着想。

    天见可怜,此番梁大人可是一分的银子也没收,完全是为国着想了。孙元化当然晓得梁廷栋的意思,能够当上大明巡抚这般重臣的就没有傻子,否则的话早就不晓得在那里闲居喝风呢。

    登莱巡抚的位置是烫手,但是,向来自傲的孙元化视之为际遇,深信他能扭转乾坤,再难能难过辽东吗。

    何况梁大人应允他从辽饷中抽调一部将登莱的军饷加到一年八十万两银子,这能极大的加强登莱军的兵甲和士气,一旦收复南四卫,钳制建奴有功,他孙元化将来凭此入主文渊阁登台拜相也未可知。

    没有自信决不可能职掌一方,但是孙元化也不是顽固不化死要面子之辈,能够从王廷式口中得到登莱的详情,对于他来讲是助力颇大。为此,他不在乎所谓的脸面,这才急吼吼的挽留王廷式,想不耻下问。

    “孙大人何出此言。”王廷式立时眼睛放光,他对于能够听到朝廷的内幕当然是求之不得,对于在野的许多官员来讲有关朝廷天子的内闻太过缺乏了。这是个致命的缺憾。

    “此番本官前来登莱上任,天子和梁兵部望我能平复东江乱局,”王廷式听闻点点头,不出他的意外,“再者能够配合辽东收回登莱旧地复州、盖州、海州、金州等四处,复建南四卫,以牵制建奴,使之不可西顾。”

    说完孙元化才发现王廷式目瞪口呆的看着他,状极惊诧,作为朝廷三品大员王廷式当下这模样是大**份了。

    孙元化正诧异之时,只见王廷式随手喝了一大口茶,登时被热茶烫的喷了出来,十分的狼狈。

    孙元化哑然,这位王大人不是得了失心疯了吧。

    “咳咳,孙大人休怪,咳咳,”王廷式撕心裂肺般的咳唆了几声。

    其实他心中这个庆幸啊,尼玛,幸亏把他去职了,要是还是在登莱巡抚任上,收复南四卫这道旨意是要他的命啊,就是将登莱全部的军力顶上,能够收复金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