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探拱手称是,速速躬身退了下去。袁术站起身,背手望着眼前的巨大的地图屏风,手中玉玦重重扣在“舒城”二字之上,轻笑喃道:“江东猛虎之子凭你多猛,还不是我袁某人的帐下之臣!”
卯时既至,孙策从韩当与朱治麾下拣选出擅长弓箭的精兵一千,轻骑快马赶赴舒城。
看到身侧御马疾驰的周瑜,孙策不禁有些担心:“公瑾,你的身子不妨事罢?剧毒方解,又一夜未眠,若是抗不住就告诉我。”
“到底是要娶妻的人了,当真比先前体贴。我的身子不打紧,你记得吗,小时候咱们去爬山,三两日不眠不休,在山里来回走也不觉得累话说回来,伯符,我倒是有些担心你。还未开始打仗,你就得罪了乔将军的两名裨将,若是他们从中作梗,不好好配合,吃亏的岂不是我们?”
孙策重重一哼:“那两个酒囊饭袋,原本也指望不上。有你在,至少顶他十个裨将。我本不想为袁术卖命,可他又说,若能打下庐江,便许我做庐江太守,姑且再信他一次罢。若无太守之位,便无法招兵买马,无法为父报仇,亦无法娶莹儿为妻。”
身后程普与黄盖策马紧随,周瑜压低嗓音笑道:“伯符,你留下朱将军率军一千,与乔将军一同出兵便罢,竟然还偷偷嘱咐他看着大乔姑娘的车马,这些事若让身后这些老将们知道,不知该如何笑话你呢。”
“你以为我让朱治留下,只是为了护着莹儿吗?“孙策一挑眉,一脸贼笑,”对了,公瑾,我先前拜托你的事,你可都准备好了?”
周瑜执鞭拱手,玩笑道:“区区小事,请少将军放心。”
两三丈外,程普看着孙策与周瑜嬉笑攀谈,神色愈发难看,他偏头对身侧的黄盖道:“黄公覆,我们去打庐江,带着个外人,怕是不妥吧。”
“外人?”见程普盯着周瑜的背影,黄盖吹须笑道,“只怕在少将军看来,公瑾不是外人是亲人,你莫要因为他年少就看轻于他,公瑾在江左极有名望,定然不是空穴来风。”
“沽名钓誉罢了,你看他细胳膊细腿细皮嫩肉的,哪里像是会打仗的样子?”
“呵”,黄盖微一撇嘴,“你这一把年纪了,竟还嫉妒人家公瑾生得好看?会不会打仗,看看不就知道了?”
六安城外驻地处,乔蕤一夜无眠,眼见启明星出于东方,他太息一声,立在帐门处翘首而望。
他十五岁入行伍,至今已追随袁术二十余载,从一个默默无名的牵马小卒,到帐下第一大将,袁术的脾气秉性,他早已了如指掌。此番将兵,名义上是从旁协助,实际则是监视,袁术忌惮孙策,更甚于当年忌惮孙坚。
若非担忧袁术作梗,能得孙策为婿,乔蕤只觉大慰平生。可现下若答允孙策所求,定会将自己与孙策推向万劫不复,乔蕤心下烦闷,深深吸气,却因晨起微凉不住咳喘起来。
大乔不知何时走入帐中,看到父亲咳嗽,她赶忙捡拾起木架上的披风,上前垫脚为父亲披上。
乔蕤边咳边问:“莹儿怎么来了?”
大乔笑着摊开小手:“父亲今日要出征了,我和婉儿准备了镇咳的草药荷包,父亲莫忘带上。”
家中无子,大乔还未满十六岁,却比别人家的姑娘懂事许多。乔蕤总觉得亏欠于她,今时今日尤甚。
可眼下受制于人,一不留神便会惹祸上身。乔蕤踟蹰半晌,开口对大乔道:“莹儿,你听爹的,最近不要去与孙伯符见面了。”
一颗心仿若从九天云霄跌落深渊,大乔手上的荷包赫然坠地,缓缓落入了尘埃里。
第42章 舒城之战(一)()
清晨第一缕日光穿破苍穹,角声满天,孙策率千名将士列阵于舒城外,他身着龙鳞金甲,下跨大宛驹,手握十二锋银枪,器宇轩昂,威风八面。在他身后半丈处,周瑜儒裳纶巾,外披玉麟肩甲,骑着高头白马相随。
飞鸟重檐的箭楼上,年逾古稀的陆康亦是全副武装,可他身边竟无一名守军,只有方足十岁的陆逊,在侧相扶。这一老一少孤零零立在城头,实在令见者心酸。可他二人迎风玉立,未有半分怯懦之意。
孙策仰望城楼,高声喊道:“陆太守,别来无恙!日前承蒙你照顾,还未来得及言谢,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陆康朗声笑道:“是啊,没想到昨日以礼相待的座上宾不辞而别,今朝竟带着两万大军围我舒城,如此大礼,陆某实在受之不起啊!”
陆康之言乃是讥讽孙策以怨报德,孙策早已料到他会如是说,抬手指天道:“我乃朝廷亲封怀义校尉,体恤陆太守老迈,特来接替庐江太守之位。孙某无意伤害陆家分毫,亦不会苛待城中百姓,请你快开城门,免得兵戎相见,祸及无辜!”
陆康冷笑道:“呵!接替我的太守之位?朝廷的符节何在?任命的文书何在?若有,陆某人立刻大开城门相迎,绝不含糊!怕只怕你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助纣为虐,竟成了袁术那老贼的帐下走狗!”
孙策借朝廷名义,正是顾惜陆康的颜面,谁知他分毫不留情面,言辞如此难听。列阵中,韩当与程普黄盖皆愤愤,孙策却不急不恼,笑道:“陆太守,你口口声声忠于汉室,却不护汉民,即便要舒城生灵涂炭,也不肯放弃太守之位,只怕是贪恋权势,而非为了尽忠罢?”
陆康闻言,放声而笑。陆逊年轻气盛,再按捺不住,劈头盖脸骂道:“孙伯符!你莫要血口喷人!我祖父为人如何,城中百姓自有公论!明明是你觊觎我庐江一郡,兴起兵祸,现下反倒要骂我祖父贪慕权势,真是强词夺理!”
孙策抬手扬鞭,指着陆逊道:“小毛孩儿,现下世道这么乱,庐江一郡,危若累卵,就靠你们老朽幼童,能守得住城吗?即便不是我孙伯符,也会有旁人来攻,你们”
孙策话未说完,便听陆逊高声啐道:“亏我还仰慕你吴郡孙郎之名,说到底,不过与山匪流氓无异!”
眼见这般对骂下去,于事无益,周瑜拱手一揖:“舒城是周某祖籍,陆太守是周某万分敬重的尊长,而伯符则是我自幼相交的挚友。昨日叨扰是因我意外遇袭,绝无刻意设计,今日之事亦是情非得已。伯符受人之托,若是空手而还,定会惹得袁将军派出更多军队前来攻打庐江,待那时,陆氏一门的命运、舒城百姓的安危又当如何?请陆太守三思啊!”语罢,周瑜深深一揖,良久未起。
陆逊见陆康沉默半晌,不禁有些疑惑道:“祖父”
陆康仰天一叹,笑道:“公瑾,你是个好孩子,老夫明白。想当年,你父亲出任洛阳令,便是老夫在先皇面前举荐。那时你比逊儿还小”,陆康眸中尽是慈爱的光芒,抚了抚陆逊的小脑袋,随后话锋一转:“可是你不懂!老夫终究与你们不同!即便先皇驾崩,陆某亦时刻不敢忘恩!老朽已七十有余,若是丢了庐江郡,为奸人所得,将来我奔赴黄泉,有何颜面再见先皇!来人!拿我的汉节来!”
话音方落,一士兵小跑上前,将汉节奉上。陆康双手接过,高高擎起,沉气大喝道:“孙伯符!我陆某人在城在,人亡城破!你要进舒城,便从老夫的尸首上踩过!”
听了陆康这一席话,孙策气得直笑:“我说你这老头你要用汉制,我便沿你汉制;你愿擎汉节,我亦不阻拦,为何定要你死我活啊?”
看到陆康高擎汉节的手微微颤抖,陆逊扶住他的手肘,喃道:“祖父”
周瑜明白,陆康已劝无可劝,他调转马头,沉声对孙策道:“伯符,我们回去罢”
孙策仍不死心,高声喊道:“难道我身在袁氏帐下,便一定会苛待百姓吗?”
陆康将手中汉节交予陆逊,拾起脚边大弓,以年迈之躯弯弓搭箭,箭锋直落大宛驹足下,惊得大宛驹扬蹄嘶鸣,咴叫不住。
与此同时,藏在城垛后的数百弓箭手一齐现身,挽弓如满月,箭矢对准了城下的孙策和周瑜。
“唉!”孙策长叹一声,不得不调转马头,与周瑜一道策马向阵中赶去。
陆逊目送远去的孙策和周瑜,问陆康道:“祖父,我总觉得孙伯符并没有袁狗贼那般不堪,周郎亦是人中之龙,难道真要杀掉他们吗?多可惜啊!”
陆康未答话,只是凝望着他二人远去的身影,苦涩一笑,起身走入了箭楼之中。两名弓箭手立刻补上缺位,将弓矢对准了城外平原上队列严整的军队。
战鼓声再度响起,声如雷鸣,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
天明时分,乔蕤部一万八千大军自六安出发,浩浩荡荡向舒城驶去。
大小乔亦随军而行。见大乔不时掀帘观望,小乔眨眼问道:“姐姐是不是担心前线战事,才这般急躁?”
大乔愁眉不展:“婉儿,我思来想去,打庐江这事,真是出力不讨好”
“可不是嘛!那陆太守在江南颇有名望,又年过七十,就算赢了,世人也会说我们胜之不武。孙伯符可真是够倒霉的,方入行伍就遇到这种事,无论进退都不对,这可怎么办啊。”
大乔低垂眼眸,半晌未语。于她而言,孙策只要平安就好,可他身负杀父之仇,又有鸿鹄之志,必会全力而战,想到这里,大乔喉间涩涩,问小乔道:“婉儿,昨夜编的那些藤盔,都送去韩将军那里了罢?”
小乔心疼地揉搓着大乔通红的手指,嘴上却不住打趣:“姐姐放心,已全部交予韩将军了。而且我专门交代过,姐姐编的那一顶,可是给孙伯符的。”
第43章 舒城之战(二)()
寿春城大营中军帐内,袁术连夜查看密函。曹操三十万大军屯兵彭城,派去联络吕布的信使亦没有消息,袁术时常梦见曹军突至,惊悸万分,无法安睡,索性爬起身来,试图从密函中找出些许令人宽心的消息。
各地发来的密函可谓汗牛充栋,堆满了整张木案。袁术嫌麻烦,喊来张勋为其甄选。
张勋强忍着瞌睡,小心翼翼翻阅着,看到紧要的便递与闭目冥神的袁术:“主公,请看。”
袁术睁开双目一看,瞬间醒了盹儿:“该死的曹阿瞒要暗访武平?此事当真?”
张勋思量回道:“曹贼爱好私访,尤其爱访亲友之宅,为不暴露身份,常着常服,不携护卫。日前我曾听闻,他有一养子名曹真,本姓秦,其父秦伯南居于武平。此人平素生活十分简朴,最近却突然买了一头牛宰杀了,故而末将揣测,必是因为曹操将要到访。”
袁术大喜过望,霍然站起:“好!曹阿瞒既然离开了徐州,便一时三刻不会攻来。这等天赐良机,绝不可放过!我这就派刺客快马加鞭赶往武平,务必要将曹操的首级带回来!曹操一死,曹军必四分五裂,我便可趁机拿下徐州和豫州,长驱直入!洛阳,不,天下便是我袁某人的了!”
张勋赶忙拍马:“主公当真英明神武,必将威镇寰宇、一统天下!另外”
话未说完,袁术便已仰天大笑出门而去。张勋无奈地放下手中密函,只见其上书:孙策近侧之铁面谋士,经查明,乃洛阳令周异之子周公瑾是也。
舒城外,大雾忽至,四下弥漫,天地间一片混沌。孙策与周瑜静静立在阵前,许久未动。韩当走上前来,将藤盔递与孙策。孙策瞥了一眼,不解道:“这是什么?”
韩当笑得极其神秘:“龙骨藤编成的,比金盔轻,戴在头上,刀枪无伤,箭矢不入”
孙策接过藤盔,上下打量,疑窦满面:“这也太难看了罢?真能刀枪不入吗?”
“这可是大乔姑娘的妙计。吴地藤蔓少,故而少将军不晓得。庐江地僻,山上藤条横生。传说百越之地的南蛮便以此制作盔甲,号为藤甲军”,一侧的黄盖出言解释道。
孙策来回翻看几次,递向周瑜:“绿呼呼的不好看,公瑾,你戴罢。”
周瑜手持大弓,一瞬不瞬地盯着城头:“我不上阵前,用不着。伯符,还是你戴罢。”
韩当见孙策不情不愿,蹙眉道:“小乔姑娘专门吩咐,这一顶是少将军你的,说是大乔姑娘编了一夜的功夫,才”
因为太过担忧孙策安危,大乔一夜未眠,找来随军女眷与护营士兵若干,连夜赶制藤盔。此盔以附近山上常见的硬骨藤的茎制作,轻便多缝,纵横交错坚如磐石,不仅箭矢无法穿透,刀锋亦难以割破。
听说是大乔亲手编的,孙策立即护在怀中,强忍嘴角笑意,佯装想起了什么,岔话道:“对了,韩将军,我吩咐你的事,可安排好了?”
韩当拱手道:“请少将军放心!”
雾气渐渐由空濛淡薄转作浓稠弥天,绝佳战机正在此时。孙策俊脸肃然,轻一挥手,一赤膊壮汉即刻登上高台,铆足全身气力,大力击鼓。
守城士兵们看不见进攻之兵,却听得鼓声震天,杀声四起,以为乔蕤的两万大军已列阵城外,赶忙严阵以待,却难掩心中惊惶。
说时迟那时快,浓雾中“嗖嗖”射来一排飞箭,几名弓箭手未见敌人,便应声倒地。
指挥弓箭手的将领见此,强摄心神,根据落箭角度判断,认定弓箭手已到达城下,于是高喊道:“敌人已到城下,快扔擂石!”
士兵们搬出十几块一人高的巨石,大力抛落,擂石顺着城墙滚落浓雾中,却没有任何呻吟回应,唯有几声木板碎裂似的闷响。守城将士心中诧异尤甚,裹挟着丝缕恐惧,愈演愈烈。
昨夜彻夜未眠的何止大小乔,孙策与周瑜亦秉烛夜谈,商议攻城之事。周瑜将手中的羽扇点在羊皮地图上,轻道:“伯符你看,舒城西靠大别山,东临巢湖,城北门正对一处低地。这个季节,西风被大别山阻挡,晨起气温陡升,最适宜形成浓雾,堆积在北城门处,三五丈外,人畜不辨。”
孙策笑道:“昨日逃离舒城时,我亦留意到这一点,可谓天时地利。”
周瑜点头道:“攻城最怕从天而降的擂石,故而我等须先借着浓雾从城下向城头放箭,让守军以为攻城部队已达城下,诱敌将擂石抛出。待到那时,我等再行攻城,便可以擂石做掩护,减少伤亡。”
“可若是如此,第一批弓箭手便会被擂石击中了啊。”
周瑜胸有成竹道:“你可还记得,先前小乔姑娘在巢湖边遇袭时,我们得了四个会射箭的机关箱吗?”
孙策恍然大悟,拊掌道:“真是妙计!”
于是孙策命韩当连夜赶去居巢老宅,将那四个机关箱运来,趁夜黑风高埋在脚下,以薄土做伪装,这才有了方才浓雾中的万箭齐发。
待石阵落定,孙策亲率八百将士冲锋。士兵们皆背负弓箭,腰挎短刀,抬着云梯大步跑上,以巨石为屏障。守城军这才明白上当,即刻向城下放箭,可上有藤盔抵挡下有巨石相护,孙策部将竟毫发无损。
孙策银戟一挥,示意众人登城,他正欲身先士卒,却被程普黄盖从两侧夹住。程普双目圆瞪,吼道:“少将军莫要逞英雄,仔细伤着!这些杂兵,交给我们这些老朽即可!”
前头部队骁勇难当,架起云梯,攀爬登城。守军毫不示弱,合力以长竿将云梯挑翻。
水雾渐渐淡了,周瑜见此,翻身策马,弯弓搭箭射向那些试图挑翻云梯的守军士兵。
情势紧急,程普与黄盖亦策马射箭,掩护攀梯而上的士兵。孙策箭法不精,生怕射中自己人,急得抓耳挠腮,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间,一支箭矢迎面射来,孙策偏身一闪,但见城头一众弓箭手正拉弓对准自己。
孙策灵机一动,立即驰马在军阵中穿梭,高喊道:“吴郡孙郎在此!”他身着赤红披风万分醒目,此刻更是成了众矢之的。一时间泼天箭雨飞落,惊得程普黄盖即刻策马回援。
孙策将银枪舞得密不透风,无奈飞箭若流星,臂膀仍被擦伤。忽然,一旁飞来数支箭矢,将射向孙策的箭矢悉数击落。
孙策回眸笑道:“还是公瑾厉害!”
周瑜无心玩笑,即刻抽出箭矢,继续拉弓。
城门楼处,韩当率十余兵士登城,与守城军近身厮杀。泼天箭雨终于停下,程普策马上前,一把将孙策从马背上拽下:“少将军太胡闹了!哪有这么打仗的!”
黄盖见周瑜周身多处擦伤,不由数落道:“你们两个要不要命?啊?才打个庐江城就豁出命去,亏你们还是旁人眼中的人中龙凤,真是”
话音未落,只听远处一阵喧哗,几十名布衣男子闪现城下,他们用手中的锄头和扁担抡向攻城的士兵,还伺机要将云梯推翻。
孙策不由万分惊诧:“那些是什么人?”
一名将官快步跑来:“禀告少将军,舒城的百姓听闻大军围城,特意回来帮陆太守,属下不知该如何处置啊。”
周瑜心生不忍,偏头道:“伯符”
孙策未想到事情竟会如此,吩咐程普道:“传令下去,不要杀害百姓,若阻拦攻城,驱赶到一旁即可。”
孙策话音未落,却见百余百姓自东西两侧涌来,其间不乏老弱妇孺,他们与攻城士兵互相拉扯,即使以刀斧吓之,亦不退缩。
孙策不禁目瞪口呆,眼见攻城的士兵们要被人流团团围住,孙策下令道:“撤!撤退!”
令官即刻鸣金示意,众兵士速速撤回。可韩当已杀至城楼,被守城士兵趁乱按在城垣上,劈刀砍下,眼见要身首异处。孙策等人皆相距数十丈,心急万分却无法搭救。
撤离的兵士中有两人格外显眼,一人身高近十尺,另一人则只到他腰间,见此情形,小个子大喝一声:“阿泰!”
那高个即刻回身,托起小个子,向上奋力一扔,小个子蹿出数丈,飞出袖中刀柄,重重击在了守城士兵眉心处。
韩当趁此机会,一把推开守城兵,撑起身子飞身跃下城墙,与其他士兵一道撤退而去。
此战虽败,孙策嘴角却泛起了一丝轻笑:“有意思黄将军,吩咐下去,清点伤亡,扎营城北。待乔将军率部赶到后,再做打算。另外,把方才搭救韩当的两名士兵叫来。”
第44章 进退失据(一)()
舒城之北有山名曰紫蓬,因仙雾出峰,紫气东来而得名。攻城罢,孙策率军于此山南麓扎营,与舒城相距约十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