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屈髦被直接装进厨车,一路示众到东市,最后斩首。丞相夫人也没幸免,被拉到长安八大街之一的华阳街斩首。还有李广利的妻子亦被收监。
贰师降匈篇()
我认为:刘屈髦之死,不但符合他自身命运发展的特点,且符合阶级斗争残酷无情的自然规律。当初刘屈髦一听说太子刘据发兵闹事,二话不说,拔腿就跑,连丞相印都不要。由此事可看出:刘屈髦是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心理素质一点都不过硬的人。
如将刘屈髦和他的前任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能力,还是政治资本和声望,刘屈髦都是倒数第一。刘彻的时代,哪个丞相能力比他差过?可哪个又比他好过过?
一个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人,注定是被命运抛弃的人。这只是其一。还有刘屈髦应知道:太子之位,不止李广利和他两个人在胡思乱想。事实上还有一个想得比他们更疯狂的人,此人就是刘彻的儿子、燕王刘旦!
现在对李广利来说,谁是告密者的幕后主谋,意义已经不大。他最关心的是:自己一家老小全被捕了,如此时回去,该怎么收拾残局?
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问题是:我李广利也不怎么在河边走,搞阴谋立太子,这应是第一次吧?才一次,就要被搞得这么惨,老天也太不厚道了吧?
我想,李广利肯定无数次发过以上的牢骚。而正在李广利绝望透顶之时,突然有人给他指出了一条通往死亡的康庄大道!
替李广利指引方向的,是他的秘书胡亚夫。据说此人曾犯奸作科,混不下去后就逃到军中混江湖来了。所谓大混混属下必有小混混,胡亚夫跟着李广利混日子,对他来说,应是没错的。
当胡亚夫看着领导愁眉不展,不知何去何从时,他决定挺身而出,替上司“排忧解难”他对李广利说了一番话,意思大约是“将军不如向前挺进,追杀匈奴人,建立功勋,也好将功补过。否则现在回国,就是同去受罪,又有什么用呢”
李广利的记忆不由被拉回到遥远的西域。当年征伐西域时,自家兄弟却在****后宫,莫名其妙被牵连进去。然而因征西域有功,被刘彻免罪。如此次征伐匈奴有功,刘彻会不会像从前那样他将功赎罪呢?对李广利来说,这真是一个无限希望的假想。既苍天不能让他见好就收,那就只好再次拼命了。事实上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李广利最该坚持的做人底线。况且战场局势也于李广利相当有利。他刚刚打赢两场小战,可以乘胜追击,直捣匈奴老巢…
此时,吃了两次败战的卫律北逃汇报。狐鹿姑单于也不知李广利底细,命全军北撤,守在郅居水之北。既敌人方向明确,那还犹豫什么呢?李广利立即作战方案,选出两万精锐骑兵,命令强渡郅居水!
这简直太疯狂了。两万人就想捣人家的老巢,你以为你是霍去病呀?话说回来,李广利也知道自己不是霍去病,也不想去找抽。但形势逼人,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玩下去!
果然是穿鞋的怕光脚的、蛮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现在李广利这两万骑兵就像是不要命似的,硬是渡过了郅居水。
而狐鹿姑单于也准备了两万骑兵,准备和李广利对砍。此次匈奴方的将领主要有两个人:左贤王、左大将。砍了一天,双方均损失惨重。但正所谓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更惨的不是汉军,而是匈奴人。匈奴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左大将被砍死了!
形势对李广利来说,那真是大大的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李广利开始遐想:打好了这黑暗一战,春天应该就在前方了吧?
然而这时,有人开始发牢骚了。发牢骚的人,是李广利的长史与决眭都尉。两人一致认为:李广利从来是不爱玩命的。此次他一反常态赌红了眼,完全是被刘彻逼的。他要赌也就算了,但不能将他们这帮部下也都当筹码扔上赌桌吧?你李广利有家小,难道我们就没有家小吗?你的个人利益,将我们这几万人当人体肉盾,那实在太不厚道了!
更麻烦的还在后面。这两人不仅是嘴上发发牢骚,而是准备动真家伙,劫持李广利班师回朝!
然而他们还没行动,李广利已提前一步动手了。长史被斩首。接着,李广利马上下了一道命令:撤军!
为什么要撤军?很简单,李广利知道自己撑不住了。之所以撑不住,是因长安斗争的内幕消息封不住了,没人再愿替他抛头颅、洒热血了。
李广利不正常的军事行动,引起了狐鹿姑单于的注意。他派人去打探消息后得知:李广利在军中威望已彻底崩盘,汉军军心已经动摇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狐鹿姑单于马上就亲率五万骑兵追击汉军。
果然,当李广利大军刚撤退至燕然山时,就被匈奴骑兵追上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双方提刀上马,冲上去就狂砍。从白天一直砍到黄昏,损失相当,大家也累了,停战休息。
可事实上,匈奴人一刻也没歇息。趁着黑夜,他们在汉军营门口狂挖壕沟,数达数尺。挖完后,匈奴骑兵突然从背部向李广利发起进攻。李广利大败之下,只好没命的逃路…
跑着跑着,突然李广利就绝望了。因前有大坑、后有追兵。这下子真的是玩完了。无奈,李广利只好使出最后一招——投降!
而当李广利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刘彻一点也不客气,诛杀李广利全族!
我想无论是李广利或是刘彻,谁也不想看到今天这样的结果。曾经,造就李广利,刘彻倾尽血本,而李广利也拼尽了吃奶的力气,他多么渴望建功立业,打出大汉雄威。可现在,他还是辜负了大汉、辜负了刘彻、辜负了自己!
对刘彻来说,李广利成了他人生巨大的阴影之一。要知道:他与匈奴奋战一生,从没像今天输得如此之惨。尽管李广利不是汉朝第一个投降的将军,但到目前为止,却是最大的一个投降将军!
如将李广利跟之前投降的李陵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李陵投降一事,根本就不算个啥。当年李陵凭五千步兵,辗转大漠,抵挡数万匈奴人屡次攻击,怎么说也算尽力了。且后来刘彻也充分认识到,如自己足够重视李陵,李陵同志也不会投降匈奴…
如说李陵投降匈奴,刘彻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那李广利投降,刘彻要不要负一定责任呢?我认为:这个责任,刘彻当然是要负的。因他不应将李广利的退路都给堵死了李广利无路可走,奋战邀功不得,只能投降…
刘彻熟读兵书无数,他应知道欲擒故纵。如再忍忍,不去扣李广利的家属,召李广利回朝议事,或者李广利还会傻傻的回来送死。可刘彻一个招呼不打、一个口音也不传,就等着看李广利做生死挣扎的表演。你说:到底谁更缺德呢?
狐鹿姑单于接受了李广利的投降,真恨不得仰天开怀大笑。怎会让他不笑呢?想当年:霍去病逼得浑邪王走投无路,率数万匈奴人投降了汉朝。此事成了匈奴人心中永远的痛。如今真是风水轮流转,该轮到大汉天子捂着被子喊痛了!
于是为巩固这百年间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狐鹿姑决定大发糖衣炮弹,笼络李广利:将女儿嫁与李广利,并封赏无数,享受高级别待遇…
然而,李广利得宠,马上就有人眼红了:大汉奸卫律!
卫律眼红李广利,是因李广利抢了他的风头。要知道卫律在匈奴奋斗多年,好不容易换来如今的地位,李广利却只一夜之间就超过了他。所以他很郁闷。还有:李广利之前在夫羊句山上,将他追着满山坡的跑,这笔帐怎么算?
怎么算?当然要好好算!于是,卫律静静地…
9月,原沛郡城父县令公孙勇与其门客胡倩等人谋反,被邻近的淮阳太守田广明探知,发兵镇压。公孙勇着绣衣、乘驷马车逃往淮阳郡圉县,最后被圉县守尉魏不害等人杀掉。事后,魏不害被封为当涂侯、苏昌封蒲侯、江德封潦阳侯。
中华史学之父、《史记》的司马迁约于本年去世,享年约56岁据王国维《太史公年谱》
而这一年,刘彻已67岁。真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孤独寂寞的老人。人生迟暮,心智疲惫?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巨大空虚感向他扑来。或许,现在他该反省反省了!
刘彻也的确是到了该反思自我的时候了。事实上他也在反思了。他反思的第一件错事是:为何将太子刘据逼上了绝路?
我们知道:自汉朝开国以来,围绕太子之位,从没少过流血争斗。曾经的刘如意、刘荣之死,都已充分证明:当别人要抢你嘴里肥肉的时候,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奋而反击,反正都是死!
到底是谁纵容了别人夺太子口里之食?当然是刘彻自己!刘彻冷落卫皇后,宠上别的女人和孩子。就难怪那些见肉就扑的势利狗联想翩翩,前仆后继。而作为以斗争起家的他来说,是不应该忽视这么一个现实的:在巨大诱惑面前,永远少不了阴谋!
我认为:刘彻是在等一个或一群恰当的人出面替刘据说几句话。这帮人就是朝中贵人。因只要他们开口求情,他这个皇帝才好有台阶下。但刘彻整整等了一年,长安政客们选择了集体失语,没人敢替刘据说句公道话,连封申辩书都没有。满朝文武,竟找不出一个高喊拨乱反正,准备英雄献身的牛人吗?
就在刘彻彷徨无语间,就在长安还在漫漫无际的黑夜中惶恐不安之时,某人给刘彻上了一封书信。伴随着此书信,一颗政治新星亦在长安的天空中迅速升起!这颗即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名唤车千秋。据说祖上姓田,是战国田齐的后裔。
两千多年前,当整个长安都畏惧于巫蛊,当整个天下都害怕刘彻喜怒无常而闷声不语、明哲保身时,那个渺小的车千秋张狂开口,贪婪的卷起了一场登堂入室的人生革命!
之所以说车千秋渺小,是因他一无好家族、二无好职位、三无特殊才能。他职务卑微,不过是一高寝郎,即汉高祖祭庙的禁卫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替死人站岗。当然车千秋也是有自己优势的,那就是:上天赐给他一幅壮美厚道的长相、及一颗充满智慧的心…
或许在车秋千自己看来,牛逼的祖先、光荣的过往,都已化为尘泥。在这个烂若星空的时代里,要想冒头成名,似胆魄比别的更。于是他选择了给刘彻上书,替太子刘据申冤!
我认为:在车千秋给刘彻上书之前,他肯定无数次昂望过苍茫的天空,无数次地彷徨沉思。突然一股由天外而来的力量,注入了他的身体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异样的光明大道!当然,上书仅仅显示胆魄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足够智慧。于是为防止给个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车千秋编辑了一个善良的梦。
轮台罪己篇()
车千秋给刘彻的上书是这样写的:我在梦中梦见一白发老翁,叫我给您传达这么一句话“儿子擅自调用父亲的军队,罪责不过是讨一顿鞭打。太子因失误杀人,却以命抵罪,有必要搞得那么严重吗”
据说,刘彻看了车千秋的上书后,突然顿悟。他马上将车千秋召来。当看见车千秋长得高大英俊,欢喜之情、感慨之态便全溢于脸上。接着刘彻叹息着说了一句话,大约意思就是“我和太子之间的感情,别人是很难说清的。你却独具慧口,委婉地点到了事情的本质。这肯定是高庙的列祖列宗托你来点拨我的,您应该担当我的辅政大臣”果然,刘彻立即就将车千秋提拔为主管诸侯和少数民族事务、秩二千石、九卿之一的大鸿胪。
车千秋升官了,当然得有人垫脚。刘彻为表达对太子的忏悔,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在长安横门外的渭桥上将曾经一直跟太子过不去的苏文活活烧死、诛灭江充全族,甚至连当初派兵围剿太子于泉鸠里的北地郡太守,也被全族诛灭。
第二件事就是在湖县筑起了一座思子宫。湖县,就是刘据自杀的地方。所谓思子宫,就是怀念儿子之意。刘彻以忏悔的诚意和行动仿佛要告诉全天下:我不是一个老眼昏花的君王,也不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父亲。我和天下芸芸众生一般,在我的身体深处,也装着一座善良柔软的心房。
我错了。忏悔了。愿死灵、愿生者,愿沉默不语而又胸怀坦荡的苍天,宽恕我这个天下最孤独寂寞的老人吧…
征和4年BC891月,刘彻突然宣布:他要前往东莱郡,亲自驾船出海。消息一传出,天下哗然。
首先着急的是长安城里那帮政府高级打工仔。这帮人纷纷上书,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气,一致劝阻刘彻东行。他们阻止刘彻出门旅游,不是因他年迈,也不是怕烧钱。而是因这么多年来,刘彻烧钱,伙同一帮方士巡游天下,却只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寻找神仙…
中国历史上,皇帝寻仙,刘彻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很早之前,他就已经迷恋神仙,追求方术了。刘彻那些糜烂往事,过去长安那帮高官是不想多说的。现在他们不得不多说两句了。没办法,寻仙是要烧钱的。过去有钱烧就算了。可现在国库亏空,已快空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了!疯狂的迷信,在残酷无情的事实面前,长安那帮高官突然发现:他们有义务、有责任、更有必要,将刘彻从更深的梦中将他唤醒!
但刘彻还是执迷不悟。寻仙计划仍然照常进行!
然而,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当刘彻到达东莱郡,正准备驾船出海时,天气突然恶转,海上刮起风浪。于是刘彻只好等。十几天后,天气还是无法好转,刘彻只好返程…
3月,刘彻在齐郡的巨定县行耕礼。之后返回泰山郡,修封禅之地。26日,在明堂祭祀。29日,在石闾山行禅礼,接见群臣。谁也没想到,刘彻突然醒悟了!
封禅之传统,自秦始皇开了风气,每自诩有大功德于天下的皇帝总渴望登上泰山,膜拜苍天。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取消泰山封,此风才由此罢休…冥冥之中,刘彻感觉到: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登泰山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已跑得太远、也跑得太累。他渴望消停。折腾了几十年,也必须消停消停…
于是,68岁的汉武大帝刘彻以无比虔诚的姿势,用谢罪般的口吻,对他的百官们说了一句他们已经很久很久的话“朕即位以来,做了不少荒唐疯狂的事,拖累了天下,后悔莫及。从此之后,凡是伤害人民的法令,一律废除。凡是浪费国库钱财的工程,一律停止”终于认错了。终于顿悟成佛了…
刘彻这番话,核心思想是大反思、大忏悔。其反思,具体可总结为两点:1他终于认识到任用酷吏天下之政策的失败;2他五十年如一日的烧钱无度,疯狂追寻神仙,却连个影子都见不到。终于清醒的认识到:所谓神仙,是多么的不靠谱!
刘彻此话一出,汉朝那些高级打工仔无不舒出一口沉重的闷气。多年以来,他们习惯了刘彻的铁腕强势,习惯了他一言既出,雷劈不回的领导作风。现在突然发现:这个刚铁般伟男人的内心深处,亦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事实也证明:这个忏悔不是漂亮的口。刘彻随即听从大鸿胪田千秋之劝,罢掉忽悠他说世上有神仙的方士。并多次在场合对群臣表示:自己曾经是多么的傻瓜,被这些寄生虫活活欺骗,这世上哪有什么鬼神仙啊!
6月,刘彻返回甘泉宫。25日,提拔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车千秋创造了大汉朝的一个传奇纪录:凭着卑微的身份和低廉的成本,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攀到人生的最顶峰。此盖汉朝立国以来,第一人是也!
车千秋以个人的传奇经历告诉全天下:做人,可以无特殊技能,但一定要厚道;抓住机遇、掌握分寸、主动进攻,这是成功者都应具有的积极精神!
我认为:忏悔,从来不是人类应遵守的道德游戏规律。然而忏悔精神却是人类个体,甚至是国家民族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历史也再一次证明:肯忏悔的跪者,永远比站着的狡辩者高贵!所以刘彻仍是高贵的。在他人格力量貌似滑坡的最后,他晚年的这一忏悔动作,犹如雄鹰回冲,在历史的天空里划下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6月,刘彻更是下诏,向全天下认错!此认错书名震千古,影响深广!史称“轮台罪己诏”此诏的出台,是因当年,搜粟都尉桑弘羊、丞相刘屈髦等人曾联合给皇帝上书说:西域渠犁国轮台之东有五千余顷的良田,建议皇帝派军队前往轮台屯田开垦。并在张掖、酒泉等郡设置斥候。这样便可威震西域,成为细君公主、乌孙王的坚强后盾…
而刘彻就此建议,批驳不准!此诏写得很长,有兴趣看原文者可去翻《汉书西域传》。总结此诏,如下:首先,汉朝不允许对外战争,但同时也要鼓励民间多养战马,郡国勿忘武备。其次,大力发展生产力。封建时代的生产力之根本在于农业。最后,与民休息,天下同乐…
罪己诏发布后,刘彻马上提拔一叫赵过的人为搜粟都尉。实行代田法,并改善农具,使国家经济逐步恢复…
五十年大跑、大战、大汗、大血、大伤。经历漫漫搏斗,刘彻,汉朝历史上这只最强悍的雄鹰,终于从天空回归大地…在这片广阔无限的土地上,舔着受伤的翅膀的雄鹰突然发现:安详的大地、牧童的笛声、袅袅的炊烟,比起风起云涌的天空,更富有浪漫的诗意…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向以秦皇汉武并称。而汉武大帝末期也与秦始皇末期一样,因连年的征战与徭役,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口多。那时的政府没有失业保障金,社会第三产业也不怎么行。于是这些地方失业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出了一个收入可观的产业:盗贼!因规棋较大,就成了盗贼集团。
中国古代盗贼之生存规律极其反常。社会越安定,他们的生存空间越小,产业规模也就越小。如逢上乱世,生存空间就会迅速膨胀,其事业也会一日千里,蒸蒸日上。秦末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全国穷苦人民都跟着他俩做了盗贼,这就是历史明证!
从某种角度上说,汉武大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