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7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灿点头颔首,他倒是有些佩服刘熙,虽然宠溺儿子但能够狠下心来,很不简单。

    刘熙转身就离开了。

    在刘熙转身离开后,刘宣蹭的就站起身,只是他刚站起身,却是因为膝盖跪地时间太长,酸软发力,直接就摔倒在地上。

    他要再站起身时,刘熙已经消失在营帐中。

    刘宣好半响后,才站起身,只是他刚走到营帐门口,就被士兵联手拦下。

    王灿说道:“本官已经答应了琅琊王,就肯定会履行约定的,你想要离开军营,肯定是不可能。从今天开始,你就乖乖在军营中做一个普通士兵。”

    “我不”

    刘宣摇头就回答。

    王灿说道:“这一切,却是由不得你。来人,请太史慈来议事。”

    “喏!”

    门口的士兵,得了王灿的吩咐,当即就去通知。

    不一会儿的功夫,太史慈来到军营中,见到了王灿,抱拳道:“主公!”

    王灿听到太史慈的话,摇了摇头,他数次纠正太史慈,说两人以兄弟称呼即可。偏偏,太史慈始终都不愿意改变,每次都已主公称呼。

    次数多了,王灿也不愿意去纠正,他摆手指刘宣,说道:“兄长,这是刘宣,琅琊王唯一的儿子,如今,琅琊王把他交给了我,让我来操练。你把人带下去,好好的操练。该怎么操练,就怎么操练,不搞特殊。如果他不听话,该收拾就收拾。琅琊王说了,只要是不死人,一切都可以,他不管的。”

    太史慈一听,顿时笑了起来,道:“卑职明白!”

    “来人!”

    太史慈吩咐一声。

    在太史慈下令后,有士兵进入,抱拳行礼。

    太史慈吩咐道:“把人给带下去,带到军营中,分配到刘力所在的一伍,告诉刘力,给我好好的操练这小子,不准许给任何优待,但不能缺胳膊短腿儿丢了性命。”

    “喏!”

    士兵得令,拉拽着刘宣就往外走。

    刘宣大声哀嚎,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刘宣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在士兵的面前,没有半点抵抗力,直接就被拖走。

    太史慈道:“主公怎么突然答应了琅琊王,要替他教导儿子呢?”

    王灿笑说道:“琅琊王和我做了一个交易,让我替他纠正儿子,让他的儿子能从纨绔子弟,变成一个懂得百姓疾苦的人。与此同时,他上书给天子,奏明我的功劳,然后请天子任命我为徐州刺史。”

    太史慈听到后,颇有些惊讶,没想到刘熙会提出这样的条件。

    王灿道:“这个刘熙,很有见识。我不曾说要担任徐州刺史,但是,他一眼就看出了我的意图,提出愿意为我谋取徐州刺史这一官职。”

    太史慈道:“如果能成,自是最好。”

    王灿道:“关于刘宣这小子的事情,兄长多费心。这样的纨绔子弟,要扭转过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太史慈道:“我明白的,主公放心便是。”

第1731章 宣纸() 
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距离九月,已经越来越近。这个时候,王灿没有急着发兵,因为军队还在休整,也在招募士兵。

    琅琊国的一切,愈发稳固。

    王灿在军中,日子倒是颇为轻松,练练武看看书,时间就这么匆匆流逝。

    刘宣在军中的操练,也渐渐上了正规。

    对于刘宣,王灿也曾关注过。

    这小子初入军营时,颇为傲娇,也不团结士兵,也不和其他人搞好关系,更是嫌弃军中的士兵,导致被孤立。

    甚至于,还得被军中的士兵收拾。

    说是收拾,可刘宣连收拾他的人是谁,那都不知道。原因很简单,对方收拾他,那都是等天黑后睡着了出手,他根本就不知道。毕竟白天训练后,人疲惫无比,一到了晚上,刘宣躺在榻上就睡了,挨了打也像是死猪一样。

    受到教训的刘宣,才渐渐有了改变。

    那身体中的纨绔思想,就像是渣滓一样,一点点被军队锤锻出来。

    到最后,刘宣也习惯了军中的操练。

    能吃苦!

    能吃饭!

    这是如今的刘宣。

    他的思想,也渐渐发生变化。

    不再是昔日的纨绔。

    这样的刘宣,在休假的时候,一回到琅琊王府,刘熙看到儿子黑了壮了,心中却是欢喜,更是痛哭流涕,大喊祖宗庇佑。

    刘熙不求刘宣大富大贵,不求刘宣能有建立多大的功勋。

    他所求的,只是刘宣能知荣辱知疾苦。

    这是他最简单的要求。

    刘宣的变化,对刘熙来说,那是极为关键的,甚至是他牵肠挂肚的。但对于王灿来说,却不值一提,因为王灿不可能日日关注刘宣。

    这一日,军营中。

    中军大帐。

    糜竺来到了营帐中,脸上洋溢着欢喜神情,禀报道:“主公,刚才糜家的匠作坊传来消息。成了,纸造出来了。”

    此前,王灿就把造纸的工艺流程,给了糜竺,让糜家的工匠研制。

    如今,终于成了。

    王灿道:“成品呢?”

    糜竺手深入衣袖,取出了一沓白皙且厚实,表面光滑洁润的纸张,递到了王灿的面前,道:“主公,这就是送上来的成品。这样以竹子制作出来的纸张,实在是太好了。有了这样的竹纸,天下读书人有福了。而主公麾下,便有了稳定的财源。”

    王灿摩挲着,颔首道:“的确是不错,有了这样的竹纸,足以改变无数人的生活。不过这竹纸还是略显不足,你要再度督促工匠,努力改进,使得制造的竹纸更好。”

    “喏!”

    糜竺拱手应下。

    顿了顿,糜竺道:“这竹纸已经制造出来,只是不知道,该命名为什么纸呢?最早的纸张有蔡伦纸,如今有左伯纸,所以如今的竹纸,还是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名字。”

    王灿笑道:“就命名为宣纸吧,宣,广而告之,宣纸便是希望这纸张,能够早日风行于天下,让无数的读书人,都能够用得起。”

    “主公英明!”

    糜竺点头赞许。

    王灿继续道:“宣纸制造出来后,定价不能如左伯纸那么贵。左伯纸不容易生产,但我们的宣纸,不论是原材料的竹子,亦或是整个制作工艺,都是相当便宜的。所以宣纸的贩卖,价格不能高了。”

    糜竺道:“主公放心,卑职明白的。”

    王灿道:“你清楚就好!”

    糜竺话锋一转,道:“主公,还有一则消息,卑职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王灿道:“但说无妨!”

    糜竺回答道:“卑职得知,琅琊国稳定后,有青州大儒郑玄,到了琅琊国境内隐居。如果主公能和郑玄搭上关系,对主公必定是有大好处的。”

    郑玄?

    王灿的眼眸眯了起来。

    这可是真正的大儒。

    郑玄可谓是汉末以来的经学集大成者,天下间的士子,在郑玄的面前,那都是得俯首帖耳的。就算是蔡邕、孔融之流,那都远远不足郑玄。

    可以说,有了郑玄的存在,汉末的经学,才有了短暂的大一统。

    所有人独尊郑玄的经学。

    王灿清楚郑玄的影响力。但也清楚,要说服郑玄出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郑玄一直是隐士。

    他宁愿隐居起来著书立说,也不愿意出仕为官。

    王灿问道:“如今,郑玄在何处隐居?”

    糜竺回答道:“回禀主公,郑玄隐居的地点,在开阳县城外西北面十五里。”

    王灿道:“既然知道了,自当前往拜访。就算无法请郑玄出仕,也必须要让郑玄常住开阳县。有郑玄在,琅琊国名声传出,能吸引无数的士子。”

    糜竺道:“主公英明!”

    顿了顿,糜竺道:“卑职替主公准备好了礼物,主公带着礼物,直接去拜访就行。”

    王灿问道:“是些什么礼物?”

    糜竺道:“卑职准备了些腊肉,一些粮食,以及少部分的钱财。”

    王灿摇了摇头,道:“不必如此,撤掉腊肉、粮食和钱财,带上一摞宣纸即可。”

    “啊!”

    糜竺惊呼一声。

    他有些惊讶,说道:“主公,虽说宣纸刚制造出来,的确稀有。但仅送宣纸,是否太过于单薄了,毕竟对方是郑玄,是天下闻名的大儒。”

    王灿道:“单是宣纸,已经足够,对郑玄这样的大儒来说。他视钱财如粪土,不出仕不求官,给他钱财等,没有意义。至于供给物资,后续定时给予便是。”

    糜竺道:“主公英明!”

    当即,糜竺便离开中军大帐,让人拿来了一摞宣纸。

    王灿带上了宣纸,便离开了军营,往郑玄居住的地方去。

    这一路,王灿策马赶路。

    他速度快,时间不长,便来到了郑玄隐居的山谷。

    这一处地方,背山靠水,地势平坦,风景宜人。郑玄居住的地点,便是在一处山脚下,后面是山林,前面则是浩荡的胡泊,可谓是风景秀丽。

    如今抵近九月,秋高气爽。

    天气失去了六七月的炎热,变得凉爽起来。

    置身于山水之间,更是让人欢喜。

    王灿也是赞叹,郑玄倒是会挑选时间,这是一个不错的地点。当王灿靠近后,能清晰的看到,房屋附近有人耕种,这些耕种的人,并不是传统的农夫,而是一眼看去,颇有书卷气的儒士。

    这是读书人在耕种。

    王灿心思一转,明白这些人,极可能是郑玄的弟子。

    毕竟大儒郑玄的门人,也都隐居的。

    王灿走了不远,就来到宅子外面,他上前叩响了房门。不多时,房门打开,一个青年打开了房门,询问道:“阁下找谁?”

    王灿说道:“烦请通报康成公,王灿前来拜访。”

    郑玄,自康成。

    王灿来拜访郑玄,降低了姿态,以康成公称呼郑玄,这是对郑玄的尊敬。

    “烦请稍等!”

    青年听到王灿的名字,也是略显惊讶,连忙转身入内。

    青年回到院子中,来到书房,见到了正在使用刻刀,一点点修剪竹简的郑玄。如今的郑玄,是刚满六十的人,发须皆白,但精气神极好。他自己修剪竹简,然后准备在竹简上著述文章。

    “老师!”

    青年来到郑玄的面前,躬身行礼。

    郑玄道:“公祐,可有什么事?”

    青年名叫孙乾,字公祐,是北海国人,和郑玄出自同郡。他早早,就追随在郑玄身边,也是郑玄膝下很倚重的弟子。

    孙乾回答道:“回禀老师,王灿在府外求见。”

    “请!”

    郑玄点头吩咐。

    以郑玄的秉性,他是不愿意出仕的,但是,郑玄却清楚,他寄居在开阳县境内,以躲避战火,就避不开这些虚名,躲不掉王灿。

    毕竟王灿是琅琊国实际的掌控者。

    孙乾去通知,不一会儿的功夫,孙乾带着王灿进入。王灿看到了郑玄,面带笑容,拱手道:“晚辈王灿,见过康成公。”

    郑玄起身回礼,道:“王大人折煞老朽了,王大人,快快请坐。”

    虽说郑玄不出仕,但未必是不懂人情世故。他活了大半辈子,这大半截身子都已经入土的人,很清楚不能得罪了王灿。

    王灿吩咐道:“来人!”

    当即,就有随行的士兵进入,把一摞宣纸带进来,搁在了郑玄的案桌上。宣纸虽说已经裁剪,但以丝绸包裹的,所以看不出样子。

    郑玄先入为主的,就认为这是俗礼,直接道:“王大人,老夫一介隐士,吃穿可以自耕自足,不需要什么钱财贵重物品。王大人的好意,老夫心领了。”

    王灿笑道:“康成公,你且打开来看了再说。”

    郑玄闻言,依言就打开了丝绸。

    在丝绸结打开后,郑玄忽然就瞪大了眼睛,脸上尽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纸!

    这是一摞纸!

    郑玄作为经常撰写文章的人,也用过纸,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打草稿。因为他所遇到的纸,那都是难以保存,且容易浸透墨汁的,颜色也不好看。

    眼前的一摞纸,雪白无比,尤其手摸上去,质地醇厚,丝滑却不单薄,尤其白皙莹润,摸起来非常的舒服。

    这纸张不错!

    郑玄是识货的人,心中立刻就有了判定。

    他抬头看向王灿,那深邃的眸子中,忽然就有了浓浓的好奇。

第1732章 说服郑玄() 
郑玄看向王灿,问道:“王大人,这是?”

    王灿道:“这是我发明出来的新纸,名为宣纸。此物如今,也是刚制造出来。接下来,会大批量的生产,然后贩卖至天下各地。”

    “好纸,好纸啊!”

    郑玄的脸上,流露出赞许神情。

    宣纸对王灿来说,是赚取钱财的。但对郑玄来说,却大不一样,是能承载他学问的,能让他更方便的传道授业。

    郑玄苍老的面颊上,露出了笑容,道:“王大人的宣纸,老朽收下了,多谢大人。”

    王灿道:“康成公言重了,此后宣纸大批量的生产,我会安排人,定时给康成公送来。康成公传授学问,广泛的教导弟子,我自当支持。”

    郑玄并非迂腐不化的人,更何况,他也需要宣纸,便说道:“多谢王大人。”

    王灿道:“说起来,我也有求于康成公。”

    郑玄问道:“何事?”

    王灿开门见山道:“康成公著书立说,传授门徒。但依我看,这样做虽说可行,终究,还是有些吃力不讨好,既没有做好传授门徒的事情,也无法真正的著书立说。”

    郑玄眉头上扬。

    作为一个阅历丰富的老人了,他听到王灿说有求于人,却又不先说求他做什么,而是从另外的事情说起,他就知道这是话术。

    显然,这是王灿故意为之。

    不过郑玄也不在意。

    他倒是想要看看,王灿到底能玩儿出什么花样来。

    郑玄问道:“照王大人这么说,那老夫该怎么办呢?”

    “建立书院!”

    王灿毫不犹豫的开口。

    这也是王灿此行的目的,希望说服郑玄在琅琊国建立书院。只要郑玄成立了书院,就等于被绑在了琅琊国,这是王灿希望的结果。

    郑玄心思一转,道:“老夫建立书院,恐怕忙得不可开交,那还有什么心思著书立说,哪还有什么心思传道授业。如今的日子宁静舒适,倒是颇为不错。”

    王灿道:“康成公缪矣!”

    郑玄道:“为什么?”

    王灿回答道:“第一,书院的建立,不需要康成公操心,所有一应事情,由本官安排人规划修建,从头到来,不需要康成公操心任何事情。”

    “第二,书院的正常运转,涉及到钱财等等,也由我安排人来打理。”

    “康成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传道授业。”

    “就是著书立说。”

    “除此外,再不需要做任何的事情。”

    王灿侃侃而谈,道:“事实上,因为有了书院后,能对书院的士子做一个统一的规划。除此外,康成公可以从门下弟子中挑选学问有成的人,让他们带你传授学问。”

    “单单是康成公一人,要传授无数人的学问太难。”

    “一人之力,终究不足。”

    “可是康成公挑选聪颖之士,传授学问后,由这些聪颖的人,再来传授更多稍微普通一些的士子学子,就可以传授更多的人。”

    王灿脸上挂着笑容,道:“其实除此外,书院中还可以建立一座藏书阁。所有珍贵的竹简,用宣纸誊抄然后藏在藏书阁中,供人阅览。除此外,本官也会安排人,让人搜集珍贵的古籍,以便于收录在藏书阁中,供人学习。”

    郑玄闻言,那浑浊的眸子中,闪过一道精光。

    王灿最后的一句话,令郑玄砰然心动。

    对于古籍,郑玄喜欢。

    因为许多学问传承下来,书籍洒落各地,以至于许多学问失去了传承。如果能以官府的力量,搜集更多的孤本,然后誊抄在宣纸上,那是一大功绩。

    竹简藏书,毕竟一卷竹简上,曾承载的字太少了。

    可宣纸则不同。

    宣纸薄,能承载无数的文字。

    这是两者的区别。

    如果以宣纸修订成书籍,那么能收藏无数的内容。就算是数千言,上万言,那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将会无比的轻松。

    郑玄心中思忖间,道:“王大人提及书院,老夫倒是砰然心动。但是,你刚才提及请求。不知道,王大人的请求是什么?”

    王灿笑道:“在下的请求,便是希望康成公,担任书院的院长。有康成公在,料想书院一定会红红火火,成为文风圣地。”

    郑玄道:“你的请求,老夫答应了。”

    事实上,郑玄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因为王灿提出的请求,实实在在的,是有利于郑玄的,是能够帮助郑玄弘扬学问的。

    这样的事情,郑玄欣然应允。

    王灿站起身,看向郑玄,道:“在下替万千士子,向康成公道谢了。”

    郑玄同样起身,道:“老夫替万千士子,向王大人道谢了。”

    两人各自向对方道谢。

    王灿道谢,是因为郑玄留在了琅琊国,所以琅琊国的万千士子,有了福气。甚至于,王灿也因此而受益。

    郑玄道谢,则是单纯替士子道谢,并没有更多的心思。

    这是两人的区别。

    王灿正色道:“书院的事情,我立刻就会安排人进行,请康成公放心。除此外,关于从康成公的门下,挑选士子出来,作为执教的人,只能请康成公费心。亦或者,康成公邀请一些名士,来到书院中执教,那便是最好不过了。”

    郑玄道:“王大人放心,老夫自会处理好的。”

    王灿便说道:“在下还有事情要处理,便不多逗留了。康成公保重,在下告辞。”

    “慢走不送!”

    郑玄回了一声,目送王灿离开。

    王灿来得快,也去得快,在王灿离开后,坐在下方的孙乾,目光看向郑玄,正色道:“老师,王灿着实是年轻。如今的情况下,您真要作书院的院长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