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大人,自然是贾诩。

    樊稠听见后,急忙让士兵将贾诩带进来。

    大厅外,缓缓地脚步声传来。贾诩一步一步进入大厅中,他身穿一袭藏青色长袍,头戴长冠,身材高大,长着一副宽厚平凡的国字脸,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颌下有着三缕长须,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

    放在人堆中,贾诩绝对不出众。

    然而,他那一双微眯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令人不可轻视。贾诩缓缓走进大厅中,立刻吸引樊稠、张济和李蒙的注意力。

    樊稠是西凉人,知道贾诩是一个胸有韬略的人,急忙问道:“贾先生,你来得正好,我们三人仔细的商议一番,觉得难以抵挡朝廷大军,想要解散军队,回到各自的乡里隐姓埋名,从此不问世事,贾先生觉得如何?”

第491章() 
贾诩大步走入大厅中,朝樊稠、李蒙和张济分别行了一礼,然后在大厅中坐下。他听见樊稠发问,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和声问道:“敢问将军,您若是站在王允的位置上,是否会眼睁睁的看着将军隐居山林,而不管不顾呢?”

    樊稠立刻回答道:“当然不会,若是我,肯定会斩尽杀绝!”话刚刚说出口,樊稠便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贾诩听见后,淡然一笑。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所有的风闻传到贾诩耳中,他立刻就能分析出消息的真假,并且以此推断樊稠、李蒙和张济等人很可能会不战而逃。因为投降也已经不可能,王允并不接受西凉军的投降,所以摆在西凉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其一是奋起抵抗,其二是弃军逃跑。

    樊稠三人畏惧吕布,便只有逃跑。

    贾诩推断出樊稠、李蒙和张济的心思,便立刻赶来郡守府,拜见三人。

    说出的一席话,便点醒了樊稠。

    贾诩见李蒙不以为然,并没有因为他的话就改变主意,依旧准备逃跑,想了想,又说道:“太师身死,王允和吕布掌握大权,正商议把西领军一网打尽,全部杀死。若是三位将军抛弃士兵逃跑,主动放弃兵权,到时候一个亭长就能带人抓住将军。这样的情况,三位将军想要隐居不出,谈何容易?”

    “与其逃窜,不如领兵往长安而去,在沿途收拢逃窜的西凉兵,最后攻打长安,为太师报仇。西凉军攻打长安,如果能够成功,三位将军便位极人臣,执掌天下,若是无法击败王允和吕布,再领兵逃窜也不迟埃”

    贾诩将心中的想法缓缓道来,目光又扫了眼张济和李蒙。

    此时,李蒙开始动摇了。

    贾诩的话,正中李蒙下怀,反正都要逃窜,还不如拼命搏一把。若是侥幸能击败吕布和王允,他便有机会位极人臣,执掌天下,这样的诱惑让李蒙心中蠢蠢欲动,藏在深处的野心便不可遏止的滋长起来。

    至于张济,直接转变了态度。一开始,张济就是领兵和吕布交战的,只是架不住李蒙和樊稠轮番劝说,便答应下来。

    如今,贾诩给出了最好的选择,让三人都准备拼一把。

    樊稠心中一动,拱手道:“若无先生,我等三人抛弃士兵,去乡里隐居后,肯定都要被抓起来杀死,多谢先生救命之恩。”

    他听见贾诩一句话就点破关键,心中佩服不已。诚如贾诩所言,王允一定要杀死他们,便不会让他们隐居山林,因为三人是西凉军的首领,有樊稠、张济和李蒙在,始终都会有威胁,王允可以放过西凉军的士兵,但绝不会放过他们。

    张济看向贾诩,拱手说道:“先生大才,我等三人欲拜先生为军师,请先生答应。”张济的话,立刻得到樊稠和李蒙的认同。

    樊稠拱手道:“请先生担任军师。”

    李蒙也跟着说道:“请先生应允,担任军师”

    贾诩并不想冒头,因为这不符合他韬光养晦的策略。他故作沉吟,停顿了片刻,摇头说道:“诩微末之士,难登大雅之堂,诩愿意为三位将军出谋划策,制定方略,但军师一职请三位将军留给有识之士,请三位将军见谅。”

    樊稠非常不甘心,再次劝说道:“先生是西凉名士,声名赫赫,先生若不担任,谁敢担任,请先生答应。”

    贾诩依旧摇头,说道:“樊将军,非是诩不愿意,而是不能啊!诩愿意作为参军为三位将军出谋划策,至于军师一职,请樊将军留给有才之士。”

    所谓参军,是参谋军事,类似于幕僚。

    贾诩作为三人的谋士,便把他自己隐藏起来,不为人知。

    贾诩很清楚他若是作为西凉军的军师,势必成为王允和吕布重点‘关照’的目标,所以不管樊稠、张济和李蒙怎么劝说,他都没有答应。

    贾诩死不答应,樊稠等人也没有办法。毕竟他们兵进长安,需要贾诩出谋划策,贾诩能够作为参军,替他们三人参谋军事还算差强人意。樊稠、李蒙和张济相视一望,微不可查的点点头,然后樊稠说道:“好,就依先生之言,望先生竭尽全力,助我等攻下长安,到时候荣华富贵,必定少不了先生。”

    贾诩拱手答应下来,宽厚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事实上,他主动来劝说三人出兵攻打长安,也是为了自保。

    所以,贾诩才会在关键时刻赶到郡守府,将三人劝服。对于贾诩来说,他的武艺比不上樊稠、李蒙,更是难以企及张济,但是他心中有万千韬略,脑中有无数计谋,只需要动动脑子,便能摆平眼前的三个武将。

    “踏!踏-”

    大厅外,传来急促凌乱的脚步声。

    “报!”

    焦急并且带着一丝惊愕的喊声在大厅外响起,郡守府上的西凉兵面带急色,脸上露出惊愕的神情跑进大厅中,砰的一声跪下,朝樊稠三人行了一礼。樊稠见士兵神情焦急,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情,急忙问道:“府外发生什么事情,竟如此慌张?”

    士兵支支吾吾的说道:“外,外,外面来,来,来了一个”

    几个字,好半响都没说清楚。

    张济出声说道:“缓口气,想清楚后,再仔细道来。”

    士兵点点头,深吸口气,平复了内心激动地情绪,沉声说道:“府外来了一个中年人,自称是李儒,是董太师的女婿,他说要见一见三位将军。”

    “嘶!嘶!”

    樊稠、李蒙和张济听了后,猛地倒抽一口凉气。

    三人相视一望,脸上露出惊愕的神情。

    董卓死后,李儒和他的妻儿便消失了踪影,没有被王允的士兵找到,没想到却在西凉出现了,这让三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儒是董卓的女婿,现在董家一家老小死得干干净净,而且董卓的另一个女婿牛辅也死了,董家就剩下李儒一根独苗。按理说,董卓的基业就该让李儒来继承,现在李儒回来了,就意味着樊稠、张济和李蒙要以李儒为尊。

    但是,三人习惯了大权在握的日子,都不愿意再被人呼来喝去的指使,心中不情愿将手中的权利交给李儒。

    贾诩坐在厅中,眉头微蹙。

    李儒突然返回西凉,也打了贾诩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贾诩思虑片刻后,便露出了笑容。他心思何其厉害,转念一想,便想明白李儒所为何来?因为摆在西凉军眼前的路只有两条,战斗或者是逃跑。李儒返回西凉,前来拜会樊稠等人,绝不是让西凉军逃跑的,肯定要整军再战。

    蓦地,贾诩又想到一个念头。

    他微眯着眼睛,深邃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或许,李儒所谋划的并不只是让大军攻打长安这么简单,而是另有所图。

    好戏上场咯!

    贾诩心中笑了笑,等着樊稠三人的决定。

    听见李儒回来,三人都站起身,站在一起低声商议。不多时,三人便让士兵带路,去大门口迎接李儒。见此,贾诩也站起身,去迎接李儒。对于董卓的第一谋士,贾诩是有所耳闻,也和李儒打过交道,有所了解。

    对于李儒的才华,贾诩也颇为欣赏,但他却不赞同李儒的做法。在贾诩看来,不论是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把自己的安全放在首位。

    先是自保,才能施展才华。

    李儒为董卓的基业,付出了太多,不值!

    郡守府门口,樊稠、张济和李蒙看见李儒后,同时拱手拜道:“末将樊稠(张济、李蒙),拜见李大人。”三人身后,贾诩也躬身向李儒拜了一拜。李儒赶忙扶起几人,说了几句客套话,一行人便往大厅中行去。

    大厅中,李儒并没有坐在主位上,而是坐在贾诩对面。

    樊稠三人看见这一幕,心中安定下来。

    不过,樊稠还是抱拳说道:“李大人是太师女婿,有道是一个女婿半个儿,如今董太师被灭族,家小都被杀死,无人继承太师的基业。李大人返回西凉后,正好可以继承大业,统帅西凉军,讨伐王允。”

    李蒙和张济也出声附和,脸上露出笑容。

    李儒目光扫了言三人,却见三人言笑晏晏,眼中的神色却并非如此。

    他心中冷笑,脸上却毫无表情,说道:“樊将军言重了,儒不过是一介书生,哪里懂得治军治国的道理。若是让李儒出点计谋,儒勉强能够胜任,若是让儒领兵,肯定是一团糟,难堪大任。西凉军有三位将军统帅,足以支撑西凉军的大局,此乃西凉军之幸。”

    樊稠三人听后,都轻轻的出了口气。

    李儒目光掠过樊稠、李蒙和张济的面颊,又继续说道:“儒返回西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请三位将军发兵攻打长安,为岳父报仇。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想法,等诛杀吕布和往后,为岳父报仇后,儒便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贾诩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樊稠三人闻言,连连点头。

    他们听从贾诩的建议,本就准备攻打长安,现在听见李儒的话,立刻答应下来。再说了,李儒作为董卓的第一谋士,相当厉害,李儒的本领他们都是知晓的,有李儒在一旁帮助,攻打长安的把握又能增加几分。

    这时候,李儒的目光看向贾诩,眼中露出一抹诧色。

    先前,因为贾诩站在樊稠等人身后,又低着头,李儒没有注意到。

    现在看见贾诩后,李儒立刻想到王灿的命令,招揽贾诩,收为己用。李儒压下心中的想法,笑说道:“儒本以为三位将军缺少谋士,没想到文和先生竟然为三位将军出谋划策。三位将军有文和先生,攻下长安如探囊取物啊!”

    贾诩见李儒抬举他,嘴角微微抽搐。

    李儒如此说,是把他推出来,为众人所知啊!

    贾诩心中心思转动,旋即说道:“三位将军,李大人才智出众,现在返回军中,正好由李大人担任军师一职,三位将军意下如何?”

    一句话,贾诩又将李儒推到前台上。

    而贾诩本人,依旧隐藏在暗处,不会被人知晓。

第492章() 
张济听了贾诩的话,眼睛一亮,拱手道:“请李大人担任军师。”

    李蒙也反应过来,拱手道:“请李大人大担任军师。”

    樊稠没有说话,却死死的盯着李儒,目光灼灼,等候李儒的回答。那神情,那眼神,好似是李儒必须答应下来。

    李儒听后,也不推辞,拱手道:“三位将军相邀,敢不从命。”

    说完,李儒看向贾诩,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贾诩见此,心中咯噔一下。

    他心思一转,便知道踩到李儒的套子里面去了。李儒主动返回西凉军,正需要一个突破口作为切入点,才能融入西凉军里面。贾诩这样一说,让李儒顺理成章的成为西凉军的军师,有了一定的权利,并且能影响樊稠三人的决定。

    樊稠、张济和李蒙见李儒答应下来,都非常高兴。

    董卓还在的时候,李儒地位比他们高,现在却成为他们的下属,很有成就感。

    贾诩见李儒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沉寂的心变得活跃起来,笑眯眯的问道:“李大人,当日长安大乱,王允和吕布率领着士兵大开杀戒,凡是和太师有联系的亲族都被杀死,不知李大人如何摆脱吕布和王允,最终返回西凉。”

    李儒听了后,大骂贾诩胡搅蛮缠。

    这句话,直接戳中李儒心中的软肋。

    当日王允和吕布杀死董卓,史阿带人潜入府中,将李儒和妻儿劫走。

    虽然李儒被史阿劫持,可史阿却又救下他和妻儿的性命,如此一来,让李儒心中很纠结。一方面是被史阿强行劫持,非常不爽;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史阿的救命之恩,让李儒心生感激,两者结合在一起,心情很复杂,难以言明。

    贾诩看着李儒,眼睛微眯成一条线。

    那神情,好似说:小样,更我斗,还嫩了点。

    贾诩静坐着,没有继续追问。

    然而,樊稠、张济和李蒙却来了兴趣,尤其是对于李儒如何逃长安非常感兴趣,其实也是三人心生疑惑,想要知道李儒是怎么逃走的。

    李蒙盯着李儒,问道:“李先生,说说,你是如何逃走的?”

    这时候,李蒙对李儒的称呼发生了改变。

    刚见面的时候,称呼李儒为‘李大人’,现在李儒担任西凉军的军师,李蒙便称作‘李先生’,这样的转变虽然是在细微之间,却体现出李儒身份的变化,已经成为樊稠三人的下属,屈居人下,不再是权倾一时的李儒了。

    李儒暗恨贾诩多事,心中却不停地考虑着怎么解释。

    他思虑一番,决定将事情推到英雄楼上。

    李儒看向李蒙,笑说道:“当时吕布和王允在皇宫杀死太师,株连和太师有关系的人,消息迅速传出来,被英雄楼的游侠儿史阿得到。他得到消息后,派人保护我藏匿在英雄楼里面,才躲过王允和吕布的追杀。等过了几天,吕布和王允放松警惕,在史阿的帮助下,我便离开长安,返回西凉。”

    说完,李儒也松了口气。

    他的目光瞥了贾诩一眼,暗道王灿给的任务有点困难。

    他和贾诩刚碰面,就针锋相对,想要说服贾诩,让贾诩投奔王灿,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况且以贾诩的心智,不管是投奔谁,都会仔细的斟酌一番,若是他认为没有前途的人,绝对不可能投奔。

    换句话说,若是贾诩不认同王灿,则不可能投奔王灿。

    樊稠听了后,仔细思索一番,又问道:“史阿和先生素不相识,为何救下先生?”

    李儒暗道不解释清楚,肯定不可能消除樊稠三人的戒心。他突然间在长安消失,又突然从西凉冒出来,不解释清楚,终究是一个问题。

    李儒笑了笑,说道:“史阿有求于我,自然愿意派人救援。锦上添花虽好,终究比不得雪中送炭和救命大恩。史阿派人救下李儒,却也希望李儒能帮助他进入官场,入仕为官。说起来,这也是当年王越的习惯,王越是官迷,门下的弟子也是官迷,都想着入仕为官。”

    樊稠三人点点头,相信了李儒的话。

    贾诩仔细的思索一下,觉得难以找出李儒的破绽。

    蓦地,贾诩问道:“李大人,既然史阿有求于大人,能否请李大人和史阿联系,等西凉军攻打长安的时候,里应外合,攻破长安。”

    李儒闻言,阴鸷的目光盯着贾诩,眼眸中闪过一丝怒意。

    小肚鸡肠!死缠烂打!

    这两个成语,便是李儒给贾诩的评价。他对贾诩揪着他死死不放,非常不满,心中充满了怨气,恨不得痛扁贾诩一顿。

    李儒眼珠子一动,冷声说道:“若贾先生愿意作为使节前往长安,倒也可以和史阿联系上,到时候里应外合,攻破长安。只是,贾先生曾经在太师麾下做官,不少朝廷官员都认识贾先生,不知贾先生前往长安后,会不会被王允抓起来杀了。”

    贾诩闻言,嘴角微微抽搐。

    樊稠见贾诩和李儒针锋相对,脸上露出欢喜的笑容。

    贾诩和李儒,都是胸有韬略的牛人,不轻易服人。这两人相互牵制着,对于樊稠三人来说,倒也算得上一个好消息,可以从中得利。

    樊稠面带笑容,说道:“两位先生不要继续争论了,大家都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怎么攻打长安?兵者大事,不可不慎重对待,我们起兵攻打长安,虽说打不赢就可以撤退逃跑,但也要争取拿下长安,掌控朝纲。”

    樊稠说话,李儒和贾诩都不约而同的放弃了争斗。

    几个人,商量着进兵的策略。

    成都,州牧府。

    书房中,依旧是王灿、郭嘉、程昱和荀攸四个人。

    王灿目光掠过程昱三人,说道:“李儒的家眷已经抵达成都,被安顿下来,李儒也孤身前往西凉,准备说服西凉军反攻长安。”

    顿了顿,王灿又说道:“李儒有手段,能隐忍,肯定能煽动西凉军攻打长安,一旦西凉军反攻,长安势必会乱成一团。因此,我们必须要及早作出准备,随时都能北上长安,我决定率领军队北上,屯兵汉中,静待变化。”

    程昱抚须说道:“主公言之有理,此事宜早不宜迟,早作打算为好。”

    荀攸问道:“主公准备带哪些人前往汉中?”

    王灿思虑一番,说道:“此去长安,多以骑兵为主,要灵活机动,又能发起突袭,而且并不需要和大军交战,因此我准备让赵云率领破军营北上,再有典韦、严颜和黄忠一起北上。除此之外,再有吕蒙率领的狼牙兵,便足以应对局面。”

    荀攸想了想,又说道:“益州幅员辽阔,兵源充足,但真正派得上战场的士兵只有汉中训练出来的几万士兵。除此之外,其他收拢的士兵稀松平常,需要重新训练才能编入军队。由于军中事情很多,攸必须要留在成都训练士兵,而仲德公需要留在成都主持政务,便只有奉孝随主公前往汉中,北上长安。”

    王灿笑说道:“有奉孝出谋划策,再有王越传递消息,足够了。况且李儒被我们控制住,有他在外面谋划,不会有任何事情的。”

    郭嘉呵呵一笑,并没有说话。

    程昱叹口气,说道:“法正、徐庶、石韬等人的谋略倒也不错,张任、陈到的武艺也颇为不凡,可惜这些人都太年轻了,不是刚刚加冠,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