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顺皇朝-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刻,最闹腾的杨怀玉起哄了:“世人皆言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又言金榜题名大登科,这洞房花烛夜可谓是小登科!王子纯今日得皇上赐婚,离小登科之日也不远了!”

    杨文广哈哈大笑道:“听说王子纯可是投笔从戎的?金榜题名不了,那小登科亦是登科!”

    此刻气氛喜气洋洋一片,杨闹红面皮再厚,也只敢躲在王韶身后。可她嘴角荡漾的笑意,可是骗不得人的。

    恰在此时,一个家仆进来说道:“老爷,饭菜已经备好,是否入席?”

    杨文广豪气地说道:“今日双喜临门,一定要喝他个不醉不归!”

    众人都明白双喜临门是什么意思,一则是杨文广入枢密院,二则便是杨闹红与王韶总算是定下亲事了。这两人也算是姻缘天成,要不然王韶怎么会出现在奉圣州,又恰巧与杨闹红相遇?后面的剧情更是峰回路转,原以为各奔东西的两人,却不料因为一旨圣意,杨文广调任枢密院,真的是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

    宴席上,杨家一家大小都团团围坐。若是此刻讲究的人家,女眷是不得同桌的。但杨家乃是将门世家,可不管这个规矩。一家人其乐融融,王韶不知不觉间便融入了进去。

    杨家兄弟刻意劝酒,王韶推却不掉,一杯杯地往口中倒酒,竟喝了个酩酊大醉。杨文广也有点醉眼惺忪,看着醉倒在桌上的王韶说道:“此子酒品好,老夫果真没看走眼……”(。)

第五百一十六章:蛮力打不过计谋() 
杨家陷入了狂欢,陆承启却陷入了迷茫。就在不久前,飞马急报送来一则军情,完颜乌古乃居然败了!多么不可思议,女真人居然被契丹人打败了,而且还是惨败!

    在陆承启的印象里,契丹人完全不是女真人的对手,不然辽国怎么会被女真灭国?可现实却狠狠甩了他一巴掌,原来女真人没有那么强,契丹人也没有那么弱。不仅不弱,契丹人还是碾压女真人的存在。从军报可以看出,完颜乌古乃是中了萧虚烈的圈套,以至于惨败如此。

    “看来我是高估女真人了,看起来女真人也没有那么厉害嘛!”陆承启心中琢磨着,“是不是该减少一些对女真的援助了,怎么感觉他们有点烂泥扶不上墙?”

    “陛下,你怎么了?”看见陆承启连吃饭都吃得心不在焉,皇后周芷若心疼地问道。

    陆承启回过神来,放下了筷子:“没什么,就是这两日政事有些多……”

    “陛下勿要弄坏了身子,政务可以先放一放,用完膳再想不迟。”周芷若柔声劝道。

    陆承启突然问道:“梓童,你说契丹人是善是恶?”

    周芷若一愣,脱口而出道:“陛下怎么如此问?契丹人掳我百姓,杀我将士,与大顺不共戴天!”

    陆承启不得不佩服,连一个女子都知道,辽国与大顺乃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可笑朝中那群大臣,却有着避战的思想。要是如此忘乎所以,不懂居安思危,就算陆承启中兴了一代,日后还不是一样?“看来是要想办法把辽国灭了,不然游牧民族还是会入主中原的……”

    “那依梓童所见,朕该如何对辽国?”陆承启很想听听,周芷若是什么看法。

    周芷若愣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道:“陛下,后宫不得涉政,此乃祖制也。臣妾妄言,不合礼制。”

    陆承启笑道:“此间无人,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周芷若犹豫了一下,才缓缓地说道:“既然陛下要听,那臣妾就妄言了。契丹人性情凶狠,异于汉人。辽国毗邻大顺,犹如一头猛虎在旁潜卧。一旦边防空虚,契丹人便会趁虚而入。前事之鉴,后事之师。陛下亲政以来,整顿军备,则外患无忧,此乃万万百姓之幸事也。”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梓童的心里话吧,朕不想听满朝文武胡言乱语,怎么梓童也学了他们的语调?”

    周芷若低着头,说道:“臣妾若是实话实说,陛下可不得责怪?”

    “朕绝不责怪,梓童但说无妨。”

    “陛下,臣妾心里话,若能将契丹人斩尽杀绝,那是最好不过。可契丹人毕竟以武立国,难以征服。陛下不见,汉朝倾全国之力,驱逐匈奴,又能如何?其后鲜卑、乌桓、羯、羌、氐、突厥……这些草原人还是层出不穷。归根究底,我们汉人不懂得在草原上讨生活,如若不然,以汉人的人口,如何能比草原人差了?”

    陆承启闻言,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良久方道:“梓童一言,已然胜过满朝文武!”

    周芷若嗔道:“陛下莫要折杀臣妾,此言满朝文武,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只是以史为鉴,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征讨匈奴,固然大胜得归。可汉朝就此由盛转衰,不然怎么会被王莽篡汉?穷兵黩武,终归不是治国上策……”

    陆承启点了点头,周芷若的基调,大多来源于其父周延华。周延华其人,虽不擅言语,可比常人看得更远。周芷若受其影响,识得大局也算是有其父必有其女。估计元绶帝就是看重这个,才给他“调皮”的儿子找的好媳妇。要是儿子不行,起码还有皇后顶住。要是生出个孙子来,好好调教,也算是完成了社稷交接的重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先前的倒霉鬼陆承启“失足”,一缕幽魂已散。这个陆承启,不过是借了躯壳,灵魂却是来自后世。

    陆承启的看法,又有不同:“梓童所言,不无道理。可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大顺与辽国,注定是以一方灭国而告终,此乃两国基调。只是这个时日,不知要到何年何月罢了。朕亲政之时,颇有雄心,要将草原并于大顺版图之内。可听梓童这般一说,确实有些疏漏。汉人不懂放牧,不懂逐水草而居,确实是不易调节。若是没有万全把握,看来还是不能再图北上啊!”

    周芷若听后,拍了拍胸脯道:“陛下还有这等打算?谢天谢地,臣妾总归是做了件好事!”

    陆承启忧心忡忡地说道:“可北面的形势,不容乐观啊!适才有飞马急报,女真败给了萧虚烈。女真乃是朕一直暗中扶持的,梓童也清楚。这一败,不知何年何月方能恢复元气。少了一个掣肘,辽国腾出手来,灭掉耶律重元后,下一个便是大顺了……”

    周芷若总算明白,陆承启为何心不在焉了,原来是这样。明白了前因后果,周芷若劝道:“陛下无需着恼,女真人憨直,不及契丹人也在意料之中。臣妾掌管皇庄,从女真手中赚来的钱银,竟比辽国还多!如此憨直,如何是萧虚烈的对手?犹记前年,就是这厮领兵南犯,可恶得很!”

    陆承启知道,周芷若不过是偏见罢了。若是按狡猾程度,完颜乌古乃和萧虚烈都是两只老狐狸,老奸巨猾得很。只是萧虚烈所领兵马,比完颜乌古乃好得多。手上的牌都不同,敌方将领水平又是差不多,这不败才有假。

    “最近的形势不太妙,看来要赶紧扫荡完那些水寇蟊贼,整顿厢军了。不然的话,要是打起来,说不定要吃亏。兵力不足啊!”

    陆承启也想大举增兵,可这个年头,尚有许多人食不果腹,要六十个百姓养一个兵,如何能征兵百万?更何况,大顺的军制就是职业军人制度,不是前朝那种府兵制,边种地边打仗的。要自给自足,也很困难。

    心中有了计较,陆承启才稍稍安了心。一直以来,他都有种迫切感。别人不知道为什么,陆承启却是知道的。要是按照正史的轨道,再过得五六十年,北宋就该亡了。陆承启现在才十八,过得五六十年,要是命好的话,说不定还能见到那一日。谁想做亡国之君?看看李煜,看看宋徽宗,宋钦宗,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啊!想到这,陆承启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连拿着筷子的手都抖了一下。

    “陛下,你没事吧?”周芷若见陆承启似乎在担惊受怕,不明所以地问道。

    “朕没事,快吃吧,饭菜都凉了……”掩饰过去后,陆承启还是有点心惊胆战……(。)

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闹腾() 
一夜时光似水,陆承启却睡得不算安稳,毕竟有心事。一大早,他便自己醒了过来,在宫女的服侍下,更换了龙袍,准备上例朝了。

    与往常一样,用过早膳后,卯时便到了。在一片奏乐声中,陆承启缓缓越过列队站好的文武百官,登上了高高的龙椅。

    “参见陛下!”

    奏乐声一停,文武百官便唱喏道。

    “众卿免礼。”陆承启用缓慢,而中气十足的声音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罢。”

    他的话音刚落,便有一人出列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陆承启一看,原来是监察御史贺礼曾。“御史台消停了这么些时日,难道又要冒头了?”陆承启心中的念头一闪而过,淡淡地说道:“准奏!”

    那贺礼曾端着朝笏,躬身说道:“陛下,应天府传来消息,有士子打砸应天府衙门,已被应天府尹下令扣押在牢。”

    陆承启心中一惊,脸上不动声色地说道:“所为何事?”

    “回禀陛下,士子不满新政,曾联名上书应天府衙门。可应天府尹柯垨桧,不仅不受,反而斥责他们,不以读书为重。这些士子没有听从劝告,当夜翻墙而入,打砸应天府衙门……”

    陆承启冷眼地看着贺礼曾,心知肚明他到底是受了谁的蛊惑。从这件事看来,已经很明确了,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故意推动整件事的发展,以达到废除十品官制的目的。要不然贺礼曾,怎么会比监察司还快一步得到消息?而这幕后之人,肯定也是权高位重之人,到底是谁?陆承启暂时判断不出来,但只要顺藤摸瓜,抽丝剥茧,肯定能把这人揪出来。

    陆承启扫视了一眼下面神态各异的文武百官,缓缓地说道:“众卿对此事怎么看?”

    这时候,左谏议大夫云枫又跳出来了:“陛下,应天府尹柯垨桧尸位素餐,该贬谪边陲!”

    刑部侍郎罗韫出列说道:“云大夫此言差矣,此事非柯府尹之过。陛下早有明旨,任何人上书新政,皆一律不受。应天府士子,不看书报,只凭好恶便联名上书,此乃其罪一也。其罪二,身为士子,该安心备考秋闱,却蔽夜打砸衙门,何等恶劣?陛下,此事该严惩打砸衙门士子,便是削其功名,亦是情有可原!”

    到底是刑部的官员懂法,陆承启也没料到罗韫会出来说这话。其实他下过的口谕,连自个都忘了有多少了,前后矛盾的情况也出现过不少次。听得有人为自己打圆场,陆承启连忙说道:“罗侍郎此言在理,士子乃是读书人,这般有辱斯文,实乃大罪大恶也。罗侍郎,你给朕说说,按《大顺律》,此事该如此处置?”

    罗韫端着朝笏说道:“《大顺律》第二百五十八条,不顾官威,打砸衙门者,杖刑二十,牢刑三年,游街示众。”

    到底是专业人士,连在哪一条都说得清清楚楚。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量刑尚可,朕亦无话可说……”

    尚未说完,另一个监察御史皇甫亶出列说道:“陛下,此事决不可如此处置,如若不然,天下士子之心将不再归附矣!”

    陆承启皱眉道:“朕的新政,乃是从全局着想,若这些士子自顾自己,朕又何必要用他们为官?便是为官了,也不过是尸位素餐,不懂为民着想!”

    皇甫亶力谏道:“陛下此举,过于强硬。天下士子,已然怨词颇多。如果此事这般处置,天下士子岂能不离心离德?世间人云亦云之人多,远甚明了是非之人。陛下此举,是为不当也。”

    陆承启更是不屑,说道:“如此士子,朕要之何用?”

    这句话一出,满朝皆惊。说实话,满朝文武里面,又有哪个不是按部就班地办事,何曾有过自己的办事方法?在中国,特立独行之人,总是显得很出众。心理素质差一点,甚至受不了世俗的眼光。久而久之,世人都歪曲这种随大流的思想,把它当做中庸的一部分。中庸,又怎么会是平庸的思想呢?它讲究的是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要是连自己都否定了自己,还如何能成就大事?

    正是因为如此,陆承启极其厌恶这些混日子等死的官员,通过下旨给吏部,逐渐削掉这些尸位素餐的蛀米大虫。这般一来,精简机构,冗官的现象大为减少。兼之十品官制的颁布,先前混日子的官员也不得不用心办事,不然的话说不定哪天脑袋上的乌纱帽就没了。

    见满朝文武皆议论纷纷,陆承启缓缓地说道:“有法不依,方才是更大的祸患。此事便是这样处置了,莫要再议!”

    拍板定案后,满朝黯然。其实小皇帝的强势,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是侥幸心理作怪,想要再抗争一番罢了。即便不成,这些文官也还是有门路的,只要阳奉阴违,报忧不报喜便能达到目的。只是小皇帝有监察司在手,这天下大事,皆瞒不过他啊!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文官,还在琢磨着如何扳回局面,陆承启却淡淡地说道:“若无要事,便退朝吧。”

    发难不成的文官们,都沉默不语。陆承启等了好一会,才示意高镐。高镐也明白过来,扯着鸭公嗓道:“退朝!”

    文武百官沉声说道:“恭送陛下,陛下圣安……”

    陆承启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高镐和四个强壮内侍,还有奏乐的仙韶使、仙韶副使这些宫女簇拥着。直到陆承启出了大庆殿后,文武百官才踱着步子,往殿外走去。

    “云大夫,你说陛下为何这般朝纲独断?”右谏议大夫跟着云枫一起走,小声地问道。

    云枫叹息着说道:“陛下年少,如此也是正常。但愿他能及早醒悟吧,十品官制,非大顺之福!”

    钱宗方忧心忡忡地说道:“天下士子,已经闹腾如此,陛下真的是有恃无恐吗?”

    “陛下心中如何想,谁又能揣摩得到?我等尽人事,听天命吧……”云枫望着殿外的天穹,有些担忧地说道。(。)

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 
自古以来,最能揣摩上意的,莫过于三国时杨修了。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史书记载:“修好学,有俊才,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但是恃才放旷。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脩之几决,多有此类。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修。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

    以史为鉴,揣摩上意的,几乎都不得好下场。毕竟皇帝再不济,又哪能容得下一个处处掣肘自己的臣子?云枫口无遮拦,已被走在后面的许景淳听见了,于是文武百官盛传的,监察司有一个专门记录百官言行的小本本上,又要添上一笔“眼中无上”了。

    陆承启回到垂拱殿之后,越想越不对劲。怎么会有人比监察司更快得到消息?这般大的事情,监察司不可能不上报的。唯一的可能,便是传递消息的暗报尚在路上,而有人抢在监察司前面,在例朝上把此事说了出来。若是有人故意为之,那就是算准了时间,全盘布局了。如若不然,怎么可能比监察司的暗报系统更快?

    如果真有渠道比监察司暗报更快的话,陆承启说不得要狠狠整顿一番监察司了。现在看起来,并不是这样的,肯定是有人在蓄意破坏新政。“到底是谁,有何目的?”

    陆承启还没想到任何眉目,高镐就弓着身子进来了:“陛下,监察司司长许景淳求见。”

    “哦?朕刚刚想找他,他便来了?甚好,宣他觐见吧!”

    高镐弓身退出去后不一会,许景淳便进殿来,施礼道:“参见陛下!”

    陆承启不怒自威地说道:“许卿,今日例朝一事,为何监察司没有半点消息?”

    许景淳听了这话,连忙跪倒在地,说道:“臣失职,罪该万死!今早方从应天府那边传来暗报,臣打算例朝过后,便呈与陛下。不曾想,那监察御史已然得了消息,还是这般准确,臣怀疑……”

    陆承启插话道:“怀疑什么?”

    “……臣怀疑此事,乃是有人蓄谋已久!”

    陆承启冷笑一声,说道:“朕早已知晓,你既然有此怀疑,为何不去查?”

    许景淳听了此话,心中打鼓,嘴上颤声说道:“臣……一时间没想到,臣这便去查……”

    陆承启说道:“算了,幕后之人肯定有完全之道,否则怎会骤然生事?那些学子,朕已然处置过了,三年牢刑,应当算是重罚了。此事你暗中探查,不要打草惊蛇。此次幕后之人狡猾异常,朕怀疑是朝中某个大臣。你多些留意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看看是否有异常!”

    许景淳这才安心,连忙说道:“臣遵旨!”

    “此事宜早不宜迟,你速速去布置人手,朕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答复!”

    许景淳退下后,高镐又进来说道:“陛下,工部侍郎唐勋求见……”

    陆承启一听,登时整个人从龙椅上弹起来:“快宣!”

    高镐哪曾见过陆承启如此失态?吓了一跳,连忙弓身出去,对候在殿外的唐勋说道:“陛下宣工部侍郎唐勋觐见。”即便唐勋满身都是灰尘,高镐也不敢有半点怠慢。能让陆承启如此失态的,整个大顺还真的找不出几个人来。这说明了陆承启是真的很在乎军器监,在乎唐勋这个臣子。如此红人,便是有脑子的,都不敢有一丝为难。

    唐勋一拱手说道:“有劳高公公!”说罢,便踏步进入了垂拱殿之中。

    陆承启起身迎道:“唐卿,可是火炮已成?”火药技术原本诞生于中原,而火枪火炮却是被欧洲人发明的,一直以来都是陆承启心头上的一块心病。若是在正史上宋朝研制出火药,又哪里轮得到女真人、蒙古人占据中原?虽说哪个朝代灭亡,都是有致命的原因的,可北宋的灭亡,毫无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