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顺皇朝-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告老还乡了。当今圣上雄心壮志,岂是你这等书生能明白的?”

    说罢,也离开了国子监,余下王子傅若有所思的愣在那里。

    陆承启余怒未消,心道:“这就是所谓的最高学府吗?头脑僵硬,食古不化,误人子弟!那些国子监出来的,又有几人能做成大事?罢了,看来那件事,还是要尽早实施了。”

    想到这,陆承启说道:“去太师府。”

    王彦宸等侍卫原本见陆承启气在头上,不敢乱说话,这时候更不敢拂逆,乖乖的带路。

    杨太师自从辞了官职之后,在家中读书写字,好不悠闲自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了勾心斗角,杨太师竟然焕发了第二春,连精神都好了不少。

    听闻陆承启私服而来,杨太师也不敢怠慢,迎着鹅毛大雪,出来觐见。陆承启握着杨太师的手,说道:“老师近来可好?”

    杨太师感叹道:“没有了尔虞我诈,老朽舒心不少啊!”

    两人来到厅堂之中,陆承启把国子监的见闻一说,杨太师沉吟半晌,说道:“陛下所虑,老朽以为,是否小题大做?”

    陆承启严肃地说道:“绝非小题大做,乃是正国本之道也。朕认为,人要想成为人才,不仅仅要对四书五经熟烂于心,更要强健体魄,才能才思敏捷,更兼要学算学,物理,自然之学,才能成为一个对朝廷,对百姓有用的人才。”

    杨太师皱了皱眉,说道:“算学老朽知道,这物理,自然之学又是何物?”

    陆承启说道:“物理,即事物之理。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为何而存在,存在的意义,研究透彻之后,便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自然之学,就是对两种或多种事物间产生反应的研究,或者称之为化学更为贴切。这两种学问,旁人称之为奇技淫巧,但朕认为,却是一种进步。太师,试想一下,千年之前,有何人懂得烧瓷?现在烧瓷已经进入你我日常,这不是奇技淫巧吗?”

    杨太师明白了陆承启的苦心,说道:“陛下远虑,实乃老朽不及也。”

    陆承启恳切地说道:“老师,朕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你能重视这些奇技淫巧,朕把它们称之为科学之道。朕欲成立一所综合学府,谓之大学,想让你老发挥余热,担任校长。”

    杨太师早已经听闻狄青担任皇家军校校长一职,心中一动,嘴上却推辞道:“陛下,老朽并不懂所谓科学之道啊?”

第三十六章:规划大学() 
陆承启闻言,笑了笑,说道:“科学之道,先秦便已有。诸子百家中,以墨家,公输班最为突出。朕的意思,太师可懂?”

    杨太师乃是人精一个,越老越成精,哪里看不出来陆承启是想打压儒术?自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曾经风头一时无二。可独尊儒术的后果,大家有眼所见。东汉末年,世家林立,世家控制了绝大多数人的思想,禁锢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待得晋朝,也一般无二,使得胡人入侵,汉家子民饱受苦难。

    大顺朝建立之后,也一般重文抑武,不到百年,看似稳固的江山却内忧外患。究根结底,都是思想禁锢的缘故。要知道,儒术讲究的是贵族教育,与孔老夫子口中的“有教无类”相去甚远。后果便是大顺朝子民,文盲率高达九成!这种愚民政策,或许能行得通一时,可等到异族马刀及身,才悔之晚矣。后世清朝,不就是如此么?

    可陆承启看得清楚,杨太师看不清楚啊!他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如此大刀阔斧,是不是会引起天下动荡?这天下士子的心,原本都是向着朝廷的,如若这般罢黜儒术,恐怕……”

    陆承启笑眯眯地等杨太师说完,才道:“太师也是在朝中理过朝政的,可知道大顺朝现在到了什么地步了吗?”

    杨太师微微一叹,说道:“老朽怎么会不知道,官员相轧,朋党林立,乌烟瘴气。老朽每每想起此事,皆感冷汗浃背。好在陛下力挽狂澜,肃清官场风气,不然老朽怕大顺江山,毁于我手啊!”

    陆承启正色道:“太师言重了,我中华民族从来不缺浩然正气,总是会有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朕也不想一下子动摇儒术的地位,但独尊儒术的后果太过于严重,朕每每思之,皆感寒芒在背。朕思来想去,还是认为,不能如此下去。是以,朕想通过大学,宣扬诸子百家,用科学之道造福百姓。朕也明白,单靠一所大学,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朕可以发动天下乡绅,富商,捐立蒙学,提升百姓识字几率。若财政有余,朕毫不吝啬,拨款修建学堂。朕的宏愿,是想让所有大顺子民,人人有学上,人人有书读,人人明事理!”

    杨太师听后,觉得有一两分可行,仍有疑虑:“陛下所言,过于庞大,老朽不敢苟同。只是这大学乃陛下倡导,岂不是说陛下看重这些奇技淫巧,天下士子的心,会不会就此而寒?”

    陆承启说道:“朕不打算招收这些被四书五经洗了脑的士子,他们也不适合学这些。朕打算只招对科学之道有兴趣的,哪怕没读过书,不识字的,朕也愿意招收。对外则宣称,大学不适合学习儒术,只适合学习奇技淫巧,如此一来,那些独尊儒术的士子,便会贬低大学,也就不会闹什么事情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道,任重道远。朕可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了,你我俱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杨太师被陆承启这个“异想天开”的做法震惊了,但好像上了陆承启的贼船,也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加上他本来就雄心未已,只好硬着头皮说道:“陛下重托,老朽岂能不效死命?只是老朽实在不通科学之道,无可奈何!”

    陆承启笑道:“老师只负责教那些不识字的学生识字既可,大学里面,大多数都是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无需老师引导。说不得,朕也会前去授课,老师不必多虑。”

    杨太师这才说道:“那老朽只能从命了。”

    陆承启笑道:“老师,朕已经命人秘密在郊外施工了,大学建成,不过一个月时间。老师务必做好准备,到时候即刻上任。”

    两人再寒暄一番,敲定生源问题,陆承启便告辞而去。看到天色尚早,陆承启说道:“彦宸,去皇家军校。”

    王彦宸不解地说道:“公子,这大冷天的,为啥要去看那群大老粗啊?”

    陆承启用折扇敲了敲他的脑袋,说道:“叫你去就去,废什么话?”

    王彦宸跟得陆承启多了,知道这个皇上没什么架子,心情好的时候,还能和他们开开玩笑,自然也没有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笑嘻嘻地让一名侍卫在前面带路,王彦宸才笑道:“公子,我也是边军出身,知道他们的秉性,现在这个时候,他们肯定是窝在被窝里面,起不来的!”

    陆承启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说道:“要是天下军人都像你这般,恐怕大顺朝早就完蛋了。”

    王彦宸缩了缩脑袋,说到这个份上,他是不敢乱说话的了。不多时,众人踏着雪,来到了皇家军校。还未得到通报,陆承启已经在门外听得震天般的喊杀声,心道:“狄青果然是狄青,治军甚严,连这般下雪天也一样训练!”

    待得哨岗验过令牌无误,才得以放行。陆承启轻车熟路,径直来到训练场上,只见大雪纷飞中,百多名军官正在训练长枪刺杀。

    陆承启静静地在雪中驻足观看,过得一盏茶时间,训练才堪堪停了下来。狄青宣布解散后,筋疲力竭的军官们都各自回营,狄青才上前参拜。

    陆承启笑道:“狄卿治军之严,世所罕见啊!”

    狄青正色道:“还是陛下教训得好,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老臣认为,一支精兵,军官是军魂。如果军官都不以身作则,底下士兵哪一个肯服?”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朕从这百多名军官身上,看到了百万军队的模样。狄卿,可知为何?”

    狄青思索了一番,摇了摇头。陆承启叹道:“这些军官,就像一枚种子,在一支部队里面扎下根后,就会使得更多的士兵像他这般。老兵带新兵,如此滚雪球,岂不是越来越多?只不过,新兵终归是新兵,哪怕有着铁血纪律,也比不上一名老兵啊!”

    狄青也说道:“是这个道理,没想到陛下对练兵如此精通!”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朕只是纸上谈兵,如同赵括。狄卿是上过战场的,朕希望你不要吝啬经验,要把自己看做一枚种子,将为将之道传授给他们,朕也就欣慰了。”

    狄青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重用老臣,老臣定不负君望!”

    陆承启从怀中掏出一本他自己根据记忆中的戚家军练兵方法编撰的《步兵操典》,本来他早就想和狄青讨论的了,只是他顾虑狄青的面子。但转念一想,他是皇帝耶,还怕一个老将不成?

    狄青仔仔细细地把这本《步兵操典》翻看一遍,欲言又止。陆承启说道:“狄卿,有甚么意见,不妨提出来,你我君臣一同参详。”

第三十七章:遇刺() 
狄青仔细查看了一番,说道:“陛下,这步兵操典里面所提方法,老臣闻所未闻。不过,里面提出的军队信仰,军人荣誉,强调纪律等方面,老臣深表赞同。只是训练方式上,老臣没有实践过,不敢妄下结论。请陛下给老臣多一些时间,老臣仔细琢磨一番,才决定是否按此操典进行操练。”

    陆承启笑道:“狄卿果然谨慎,朕甚感欣慰。这步兵操典原是朕一时心血来潮,可能脱离了实际。有个伟人说得好啊,实践出真知,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永远都只是理论。狄卿能如此谨慎练兵,朕也就放心了。皇家军校交予你手,必将发扬光大!”

    狄青笑道:“陛下过誉了,老臣不过做了本分之事。”

    而此时,军校军营里面,响起了一首激昂雄壮的歌曲,陆承启竖起耳朵仔细一听,正是他教给那些军官的那首《中华军魂》:“如果祖国遭受了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还。滚滚黄河滔滔长江,给我生命给我力量。就让鲜血染红,最美的花,洒在我的胸膛上!龙旗飘飘,军鼓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中华军魂!……”

    原来是几个人开始唱,后面渐渐的,整个军营都是嘹亮的军歌。狄青感慨道:“陛下果然大才,还会写曲谱歌。这首军歌,哪怕是老臣这般年纪,都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提起丈八长矛,策马征战沙场!”

    陆承启心道:“这首中国军魂,本来就是极其热血的,虽然改了几个字,但意思更加贴切。之前看《亮剑》,每当这首歌响起,都要跟着唱一遍。那时候,李云龙的形象,恐怕自己也有意识在模仿吧,后面还差点去当了兵。如果不是考上了大学,恐怕自己已经去了军营,也不会来到这个时空了……”

    陆承启陷入了回忆之中,良久才回过神来,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朕的军队,没有这种勇气,是打不赢那些夷蛮的。我们战马稀缺,唯有靠铁的纪律,团结在一起,抗下夷蛮的骑兵攻击,才能进行反击。”

    狄青点了点头,说道:“夷蛮军队,唯战马冲击犀利,我军往往一接触,便溃不成军。老臣苦无良策,为之奈何。今听陛下一语,果然切中要害,老臣潘然醒悟。两军相争,勇者胜。不管刀剑多锋利,战马多迅捷,解决战斗的还是靠士卒。唯有铁的纪律,才能铸成铁的军魂。”

    陆承启说道:“不错,我朝马政初调,尚未见成效。不过,朕倒是有信心,在十年内,荡平夷蛮。”

    狄青吓了一跳,说道:“陛下,辽国国土不下我朝,贸然出击,恐怕适得其反啊!”

    陆承启笑道:“朕知道狄卿所虑,不过野战耳。诚然,我朝军队野战及不上辽国,但只要有一器物,辽国铁骑,也不过土鸡瓦狗耳。”

    狄青不信,陆承启与他定下赌约,陆承启开玩笑道:“狄卿可要保重自己身体了,不然朕担心,即便朕赢了,你也躺在棺材里面,不肯认账,朕找谁说理去?”

    君臣相视大笑,浑不以生死为惧,高谈阔论。两人相谈甚欢,直到夜色初上,陆承启才意犹未尽,在王彦宸的催促下,出了皇家军校。

    往长安城赶的时候,陆承启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百姓的夜晚生活,只见郊外几乎家家闭门掌灯,而长安城里却是灯火通明。

    陆承启知道,这是城市效应。大顺朝本来就夜生活极其丰富,若无宵禁,则更是通宵达旦,叫卖声络绎不绝。

    堪堪走近城门的时候,一声娇喝传来:“昏君,受死吧!”

    黑漆漆的夜里,只见一柄如同一泓清泉般的长剑从暗地里飞快地刺出,陆承启虽惊不乱,也顾不得什么皇帝威仪,就地一滚,堪堪避过袭来的那一剑。

    就在陆承启避过险情的那一刹那,王彦宸在战场上经过生死锻炼的神经,终于反应了过来,抽出腰刀,挡住了那名身材娇小的刺客,口中大叫:“有刺客,护驾!”。

    陆承启虽然知道,当皇帝是天下第一危险的职业,可在这几日人人敬仰之下,自己有些飘飘然了,连危险都忘却。好在平日里有所锻炼,才避开刺客的那凌厉一剑。

    陆承启带出来的侍卫不多,只有八个而已。三个人抽出腰刀,与刺客拼斗起来。剩下的五个把陆承启团团围住,缓缓地护着他往城里面撤退。其中一个侍卫,掏出了一只竹哨,鼓足气息,吹得陆承启耳膜都快穿了。这是御前侍卫求援的哨声,附近听闻哨音的军队,都要集结过来救援。

    不多时,两里外的城门里响起一声梆子,陆承启知道,这是守城禁军集合的声音。而那名刺客好像也知道,恨恨地望了一眼陆承启远去的方向,几招精妙的剑法逼退了王彦宸他们,寻了空隙,居然施展开陆承启从未见过的轻功,瞬息间逃得无影无踪。

    王彦宸见刺客已退,松了一口气,整个人差点脱力跌坐在地上,说道:“娘也,这小娘皮也太厉害了,老子宁愿打十个辽狗,也不愿对上她一个!”

    陆承启也看得出来,刺客是一个女子。但没想到那女子这般厉害,王彦宸也算是武艺高强的人物了,没想到集合三名侍卫围攻一个,也没能将人留下来,反而人人都受了不少伤。

    特别是那女子最后那眼神,似乎要置陆承启于死地的凶狠模样,让陆承启一阵心惊胆战。迷迷糊糊觉得那眼神似乎在哪里见过,但总想不起来。

    闻讯赶来的守城禁军,也吓出一身冷汗。万幸陆承启没事,不然他们个个要脑袋落地。守城官还想就此宵禁,也是陆承启下旨不准外传,才没有落实下来。

    陆承启不敢再逗留,怕刺客没有走远,连忙进了长安城,回到了皇宫中。让御医帮受伤的侍卫裹了伤口,赐了一些金银财物。王彦宸在包扎手臂上的伤口的时候,余惊未定,说道:“皇上,那小娘皮实在是太厉害了,依我看,就算是许大哥也不一定打得过她。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皇上,您还是少出去吧,我怕到时候我护你不住,我就成千古罪人了!”

    陆承启沉吟了一会,奇怪地说道:“朕记不得,何时与人结过怨啊?”

    就在这时候,一个小太监的声音传来:“皇后驾到……”

    话音未落,一个香味扑鼻的娇躯扑入陆承启的怀中,关切地说道:“皇上,听闻您遇刺了,没伤着哪里吧?”

第三十八章:韩伯珂案() 
看着怀中的可人儿,陆承启心中腾起一阵柔情,把周芷若扶正之后,陆承启才笑道:“都是侍卫们拼死护驾,才保住了朕的性命。有劳梓童挂心了,朕内心有愧。”

    周芷若气呼呼的地说道:“刺客如何知道皇上的行踪?如无内鬼,必定是侍卫们保护功夫做得不到家,才让刺客有机可乘!”

    陆承启知道,周芷若是恼怒自己被刺,才想着找人发泄。他知道,他的行踪走漏,可能就是自己大意的缘故。加上他在蹴鞠场抛头露面,有心人早就得知他的容貌,想要知道他的行踪,并不困难。

    陆承启柔声地说道:“好了,梓童,这次真的不能怪别人,都是朕自己不好,泄漏了行踪,才让贼子有机可乘。”

    周芷若也知道,陆承启喜爱看蹴鞠,几乎长安城内无人不识陆承启。就算没人泄露行踪,刺客也一样能得知。她极其后怕地说道:“皇上,臣妾知道您喜爱蹴鞠,但能不能先保护好龙体?臣妾一天到晚担惊受怕,若您出点什么事情,这可叫臣妾怎么办啊!”

    陆承启好言安慰了一番,把周芷若哄好,送回仁明殿之后,陆承启眼中爆出一阵精光:“传旨监察司,若明日正午前还不得知刺客身份,休怪朕对他许景淳不客气!”

    也难怪陆承启生气,不计钱银,不计人力地鼓搞起一个情报组织,居然连有人对自己不利都不知道,这只能说是一种悲哀。

    监察司接到圣旨之后,许景淳也吓得冷汗淋漓,连夜调遣人手,深入探查,终于查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当陆承启接到报告的时候,满腔怒火化成了满腹憋屈。原来,罪魁祸首另有其人,而那人早已经被绳之于法,而他只不过是当了替罪羊罢了。

    这就要从他的便宜老爸说起了。先皇年间,边军将领韩伯珂,因卷入太师与当时宰相瞿世绩的权力斗争中,被人揭发喝兵血,经御史台弹劾,先皇下旨抄家,断了瞿世绩一臂。此次政治斗争,以杨太师全胜告终,终于夺得了宰相之位。

    而瞿世绩的下场,也被流放到琼州,做一个小小的县令,上任第二年便郁郁而终。

    最惨的是韩伯珂,他本来是边军中少有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为人正直不阿,深受边军爱戴。他率领的五万边军,曾于幽州城下,大败辽国十万兵马,使得辽国铁骑,很长时间不敢越境打草谷。

    辽国曾有民谣:“宁惹阎王,不惹韩伯。”可见韩伯珂多么厉害。

    而当时的宰相瞿世绩,正是他一手提拔韩伯珂作为幽州游击的。这两人一文一武,把持了内外朝政,政治也算清明。但杨太师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