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城一战,确立了武烈侯中原统率的地位,现在的护军府事实上总揆中原军政,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对他都不敢忤逆。

宝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忙得团团转,中护军曝布逐渐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帮他分担了很多。今天的军议就是由曝布主持,在这之前也是由他负责协助公子腾拟制攻打魏国的计策。

中原诸军统率公子腾,蓝田大军的桓齮、司马锌,南部军的杨端和和王贲,河西军的蒙武,汉中军的冯毋择,南阳和南郡太守章邯、魏起等军政大员全部到了。

南部军统率杨端和由宝鼎邀请而来。此前宝鼎已经向秦王政表明了自己攻打魏国的决心,并恳请秦王政让南部军加入攻魏大战。秦王政虽然没有下定决心攻打魏国,但同意南部军加入中原战场。

杨端和是南阳宛人,其祖上为楚将,镇戍宛城。武安君攻占南阳后,杨氏降楚,并与穰侯魏冉联姻。说起来他和南郡郡守魏起还是表兄弟。杨端和年近四十,文武双全,一度出任南阳太守、河东太守。前几年在桓齮帐下效力,是桓齮的裨将军。现为南部军统率兼领河内郡守,是楚系外戚在军中唯一的领军人物了。

一帮军政大员在帐内寒暄一番后纷纷坐定。宝鼎高踞上座,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件事,“齐国使者已经过了函谷关,马上就要抵达咸阳了。”

帐内顿时安静下来。齐国与秦国连横结盟几十年了,两国使者跑得很勤快,但此刻齐国使者赶赴咸阳,其动机就复杂了。中原形势对关东诸国来说都不好,齐国显然也不想和西秦直接对峙,它还是需要魏国这个屏障做为东西方的缓冲。

“临淄可能要阻止我们攻魏。”曝布接着宝鼎的话说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齐国也想插手中原,与我们共分魏国。目前楚国被我们打得不敢动弹,赵国自顾不暇,能够救援魏国的只有齐国。现在齐国是想保住魏国与我们对峙,还是想趁火打劫与我们平分魏国?”曝布看看帐内众人,笑着说道,“护军府认为,齐国还是想保住魏国。齐国有了魏国这个屏障,向北可以支援赵国,向南可以与楚连横,它还可以合纵东方诸国的力量与我们抗衡。”

曝布转身面对高悬一侧的地图,“诸位请看,如果魏国灭亡,中土就是秦赵齐楚四国鼎立,但赵国在我们的连续攻击下摇摇欲坠,就算燕国与其结盟全力相助,也未必可以抵御我们一轮又一轮的攻击。我们拿下中原后,对河北的夹击更具优势,假以时日我们攻克了邯郸,灭亡了赵国,那中土就是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我大秦的实力远远超过齐楚两国,一家独大,那时候齐国的形势就异常困难了。”

“我们可以预测到未来的中土大势,齐国也是一样。假设我们是齐国,此刻该采取何种对策?无疑,保住魏国这道屏障,给赵楚以强有力支持,是它最佳对策。”曝布说道,“由此推测,齐国随时会出兵支援魏国,留给我们攻打魏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曝布详细分析了中土和中原局势,反复强调当前是最佳攻击时机,极力鼓动将率们下定决心拿下魏国。

“协调”是护军府的主要职责,而协调的关键就是把中原的全部力量合理使用以实现最大利益。曝布这番话的目的就在如此。

公子腾紧接曝布之后,详细解说统帅部拟制的攻击之策。目的明确了,实现目的的手段明确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目前可以投到中原战场上的兵力有十万蓝田大军,有七万南部军,有三万河西军,另外南阳、南郡、汉中郡和护军府的兵力加在一起有六万,再加上我们接收的三万韩军,总兵力是二十八万。”

“根据我们对魏国太子假、太傅范磐和魏国几位统军将率的审讯,可以确定魏国目前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公子腾说道,“另据斥候探查,魏国最近大量征召士伍,扩充军队,全力备战。这样看起来魏国的总兵力可能超过我们的预测,但其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绝对没有十万,所以我们在兵力上有一定的优势。”

“魏国势弱,必定死守城池。”公子腾手指地图上的大梁,“大梁城的坚固天下闻名,如果魏国以十万大军死守城池,我们攻克大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帐内的气氛稍稍有些凝重。几位老将军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当年的邯郸大战。邯郸大战前后打了两年多,秦军倾力而战,赵人则老幼妇孺齐上阵,拼死坚守,最终他们等来了合纵军,击败了秦军。大梁的坚固比肩于邯郸,魏人的强悍和顽强同样可以与赵人一比高下。秦军曾一次次攻打魏国,但一次次无功而返,包括战无不克的武安君都没能打到大梁城下。

今日秦军是否有信心拿下魏国?没有。韩国和魏国没有可比性,打韩国可以说轻而易举,但打魏国就完全没有底气了,这不仅仅是因为赵齐楚等国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救援魏国,更重要的是魏国自身的实力不容小觑。从实力上来说,魏国的确没有鼎盛时期强大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现在魏国没有实力与秦国在野外决战,不过以魏国现在的实力据城死守,秦国还真是一筹莫展。

一旦秦军陷在大梁城下,极有可能重蹈邯郸大战的覆辙。长久的攻城大战必然耗尽秦军武力,但两败俱伤之局变为现实之时,合纵军只要轻轻一击,秦军便轰然倒塌。

秦军假若不想陷入攻城大战,那就必须把魏军消灭在大梁城外。

“我们的计策是,三路攻击,想方设法在大梁城外歼灭魏军。”公子腾说道,“在北路,我们先以偏师佯攻河北,上将军将指挥北部军越过太行山,逼近井陉,威胁邯郸,拖住赵军主力,阻止赵军救援魏国。当赵军主力被吸引到河北战场之后,南部军主力则沿朝歌向东攻击,由白马口渡河南下杀进魏国腹地,拿下濮阳和陶,断绝齐国救援魏国之路。”

“中路则从荥阳方向攻打长城,以吸引魏军兵力。”

“我们把主力集中在南路。待北路和中路战况激烈之时,南路大军则直杀大梁,包围大梁。”公子腾说道,“护军府的骑军将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骑军连夜奔袭大梁,断绝魏军回援大梁之路。”

“南路军包围大梁之后,北路军以主力赶赴大梁会合,中路军则突破长城,与南北两路大军同攻大梁。”

公子腾说完之后,帐内马上响起一片议论之声。将率们最为担心的还是攻城大战,此策并不能避免攻城大战,而魏国为了固守待援,极有可能放弃大河和长城防御,全部龟缩于大梁,如果战局发展到那一步,秦军必定进退两难。

宝鼎笑而不语。他之所以决心攻打魏国,正是因为他知道如何攻克大梁。历史上王贲引黄河、大沟之水倒灌大梁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墙倒塌,一座坚固大城不战而破。现在距离黄河汛期不到两个月,宝鼎有些着急,担心错过了时机,所以他必须说服这些统率,让大家都纷纷上奏,一起请战,不怕咸阳不答应。

帐内的议论声越来越大,众人都在质疑公子腾,假如大梁打不下,齐国援军又紧逼而至,秦军如何应对?

宝鼎站了起来,双手下压,示意安静一下。

“我有办法攻克大梁。”宝鼎笑着说道,“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大梁城。”

帐内霎时鸦雀无声,众人齐齐望着宝鼎,目露匪夷所思之色。

“大王和你们一样,都在担心打不下大梁怎么办。”宝鼎继续说道,“我现在需要你们说服大王。半个月后,我们发动攻击,所以,我请大家相信我一次,与我齐心协力,拿下魏国。”

宝鼎不再说话,重新坐了回去。

公子腾犹豫了半天,问道:“武烈侯有何计策?”

“到了大梁城就知道了。”宝鼎淡淡地说道,“我现在要做一些准备,你们也要做好与齐军作战的准备。”

与齐军作战?一帮统率们暗自吃惊,难道武烈侯的目标已经转到了齐国?




第一卷 崛起 第238章 叔侄

各军将率心事重重地离开了统帅部行辕,关系亲近的正好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聚一聚,探讨一下时局,合计一下这个奏章应该怎么写。

护军府和统帅部既然已经做出了攻打魏国的决策,武烈侯又把话直接挑明了,做下属的不管属于哪个派系,这时候都要予以配合,否则等于直接得罪武烈侯。以武烈侯目前如日中天的地位,恐怕就是秦王和咸阳中枢都要礼让三分,毕竟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时代,谁有实力,谁就拥有权势和财富。武烈侯以一己之力击败合纵军,灭亡韩国,这个功勋灿烂夺目,即便是几位战绩卓著的老将军也被这道光芒所掩盖,就算心里不服气这时候也不得不暂避锋芒。

公子腾同样忐忑不安。军议结束,把一帮将率送出行辕后,马上找到了武烈侯。

武烈侯不愿住在城内,一直待在行辕处理军政大事。

新郑攻克,韩王被俘,王宫落入秦军之手,按道理武烈侯完全可以住在王宫内,但他毫不犹豫地封锁了王宫,并命令除戍军以外的军队全部驻扎城外,严禁烧杀掳掠,违令者斩。这一命令让军中将率大为不满。这个时代打仗,胜利者一方肯定要大肆掳掠,将率们便乘此机会中饱私囊,尤其这是秦军第一次攻克他国都城,其中财富之多令人垂涎三尺。

武烈侯有他自己的想法。王宫里的很多东西要送咸阳,秦王肯定是第一个要讨好的对象,最珍贵的东西都要送给秦王。另外中枢官员也要分一点,秦王在赏赐军队的同时,也会赏赐朝中的文武大臣,总不能让秦王自己掏腰包。此仗最大的功臣是普通士伍,但他们获得的赏赐肯定最少,所以武烈侯把战利品集中起来,统一分配,确保普通士伍也能拿到自己该得的一份。

武烈侯在军中的声望因此大振。普通士伍要求很低,上官对他们好,他们会牢牢记住,以死相报。至于将率们的不满也因为武烈侯的慷慨而烟消云散。武烈侯出手太大方了,大方得让将率们拿到赏赐之后都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一仗赢得太轻松了,武烈侯一把大火解决所有问题,然后大家跟在后面升爵发财,这种好事当真是千年不遇啊。

武烈侯敞开来撒钱,威信声望都有了,是不是他的财富就没了?不是,武烈侯不声不响地就把韩国最大的财富拿到了手,他拿到了铁山,拿到了冶铁等各行业的官作坊和作坊里的工匠。韩国所有的官作坊都被蓼园巨贾以最低价格买了下来。

武烈侯把金蛋慷慨相送,却把下金蛋的金鸡抱进了自己的蓼园。武烈侯身边的人对自己的主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跟着这样的主子想不发财都难啊,什么叫数钱数得手发软?现在就是。

公子腾走进武烈侯军帐的时侯,武烈侯正在和琴唐、乌原、卓文商议事情。韩国灭亡,蓼园一系的巨贾随即蜂拥而至,帮助武烈侯疯狂敛财。

琴唐等人看到公子腾来了,知道他有事要与武烈侯商谈,急忙避到偏帐。

“叔父快坐。”宝鼎起身相迎。在私下场合,他一直称呼公子腾为叔父,始终保持着谦恭的态度,这让公子腾高兴之余也愈发看重宝鼎,倾力相助。

这一仗打赢了,最大的功劳虽然实际上是宝鼎的,但名义上却归于公子腾这位中原大军统率。从咸阳传来消息,咸阳宫已经在讨论公子腾的爵位了,不是第十六等大上造爵就是第十七等驷车庶长爵。之所以要讨论,就是因为咸阳中枢有意要压制宗室,这令宝鼎非常不高兴,他愈发急切的想打下魏国,打下赵国,然后,他就要对咸阳发难了。

宝鼎在公子腾面前并不隐瞒他对咸阳的不满,而这正是公子腾担心的地方,他担心宝鼎年轻气盛,为了积累更多的功勋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公子腾坐到宝鼎的对面,略略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今天的军议很能说明问题。”

“大家都没有攻克大梁的信心。”宝鼎笑道,“在中原战场上,秦军攻打魏国的次数最多,但没有一次攻到大梁城下。我记得当初武安君也就杀到梁囿(you,魏国王室园林)后便不得不撤退。”

“现在中原形势对我有利,包围大梁不过是举手之劳,但若想攻克大梁……”公子腾两眼望着宝鼎,迟疑稍许说道,“我兵力不足,久攻不下,元气大伤,我在中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叔父不相信我?”宝鼎淡然笑道。

“我想知道你有何对策。”公子腾说道,“否则我寝食难安。”

宝鼎笑了起来,“叔父,水火无情啊。”

水火无情?公子腾愣了一下,马上想到宝鼎在方城一把大火烧毁了合纵军,旋即又想到武安君当年水淹楚国的鄢(yan)城,难道他要仿效武安君,在大梁用水败敌?但哪来的水?

大梁座落于鸿沟之上,鸿沟的水到了大梁一分为二,城东叫大沟,城西叫梁沟,然后在城南再次会合,南下与颍水相交。大梁城就是一座被人工沟渠所包围的城池。水是有,但如何抬高水位淹没大梁城?

“水淹大梁?”公子腾皱眉问道,“水又从何而来?”

“大河。”宝鼎把案几上的地图铺开,手指大河。大河的水从广武流出,经鸿沟而下,过魏长城,直达大梁。

公子腾还有没有想明白。即便引大河水,但大河的水位也是有限。

“再过一个多月,大河汛期就到了。”宝鼎笑道,“看我们的运气如何。假如北方大雨连绵,大河水位暴涨,那么我们只要堵塞大沟和梁沟,鸿沟的水必定咆哮而下直冲大梁城。”

公子腾豁然省悟,对宝鼎更是佩服不已。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大河汛期即将来临?

“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发动攻击。”宝鼎说道,“到了大梁后,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大沟和梁沟要筑拦河大坝,沟渠的堤坝要加高加固,确保大水冲过来以后可以倒灌城池,浸泡城墙。大梁的城墙内夯泥土,外砌石砖,攻击之初,要派将士们昼夜不停地攻击,把城墙跟下的石砖全部撬下来,确保大水可以更快地浸透泥土。泥土一旦湿软,城墙必定倒塌,如此大梁轻松可下。”

公子腾心跳骤快,眉飞色舞,一脸狂喜,“武烈侯,好计,好计啊。”

“现在要保密,你知,我知,一旦泄露,魏人提前防范,此计就不灵了。”宝鼎笑道,“当务之急是准备攻城大兵,准备挖掘地道和撬拆石砖的工具,另外还要准备筑坝固堤的材料。到了大梁后,我们再公布攻城之策。”

“武烈侯,你估计我们多长时间才能拿下大梁城?”

宝鼎笑笑,“我也无法确定,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也有可能啊。”

“如果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那我们就要准备应对赵齐楚三国的救援大军了。”

宝鼎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假若齐国出兵救援,历史轨迹的改变就非常大,再想回到原有的历史节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叔父看来,齐国出兵的可能有多大?”宝鼎问道。

“至少有七成以上的可能。”公子腾不假思索地说道,“现在赵国自顾不暇,韩国灭亡,魏国遭到重创,楚国更是损失惨重无力再战,齐国感受到威胁,这才匆忙派出使者赶赴咸阳,试图阻止我们攻打魏国。魏国是齐国的屏障,魏国一灭,齐国和我们直接对峙,双方早晚要打仗。这时候我们对齐国的要求置若罔闻,乘胜攻击魏国,不仅是不给齐国面子,更等于直接告诉齐国,我们迟早要一决胜负。这种情况下齐国还有选择吗?它只有与秦国撕破脸了。齐国大军一出,燕国也不会再犹豫了,肯定出兵河北,与赵国联手抗秦。”

宝鼎脸上的笑容渐渐消散,目露忧色。

“燕国出兵,李牧在河北战场上足以与上将军抗衡,这样我太原方向的军队将被其全部牵制,动弹不得。”公子腾说道,“现在楚国是无力再攻了,但无力再攻不代表它不在边境制造紧张气氛,假若楚国有意帮助齐国救魏,必定有所行动,那时我们就不得不派出一支军队屯驻边境以为防范。”

公子腾手抚长须,眉头皱得更紧了,“大家对攻魏信心不足,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四十多年前,齐国差点亡国,从此休养生息,蓄积实力。四十多年那就是两代人啊,所以现在齐国国力之强可想而知,即使没有超越秦国,但也不会差得太多。”

停了一下,公子腾又说道,“四十多年来中土各国彼此打了多少仗?尤其赵魏两国因为财赋上的窘迫,期间屡屡向齐国举债,齐国有求必应,可见它的富裕程度。听说齐国赊贷的条件很苛刻,赵魏两国为此常常与齐国发生争执。假如赵魏两国把齐国的欠债都还了,齐国的财富恐怕已经超过了我大秦。”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君王后一边让齐国休养生息,一边主张以商富国,不遗余力的要重振齐国昔日雄风。齐国商贾遍布天下,而临淄等大城更是聚集了中土各国的商贾。苏秦当年游说齐宣王的时侯说,临淄人多,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如今经过四十年休养,临淄的繁华恐怕早就超过了它的鼎盛之期。”

“齐国的富裕天下皆知。”宝鼎说道,“但齐国的军队四十年没有打仗了,武力肯定没有秦国强。”

“两军交战,将士们的武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攻防策略,是国力。打仗打得就是国力。”公子腾看到宝鼎有些轻敌,当即郑重说道,“当年孙武攻楚,以六万大军远征作战,最后攻克楚都。还有吴起,当年他仅仅带着五万精锐便击败我大秦五十万军队,夺走了西河大片土地。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单纯以武力来衡量两军的实力显然不可取。”

宝鼎恭敬受教。叔侄二人谈了一会儿,觉得攻魏一战必须速战速决,要打齐国一个措手不及。只要拿下大梁,灭了魏国,齐军士气必然低落,双方再打,士气此消彼长,胜负结果就难说了。

公子腾忽然叹了口气,“这一仗我们先败合纵军,然后灭韩,假如再灭魏,占据了中原,其功勋之大可想而知。可惜的是,宗室中除了你我,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分享到这份功劳了。当年在武安君麾下,宗室中有你父亲,有公子豹和我,朝堂上也还有泾阳君和高陵君,但如今……”他再度长叹,“宗室凋零了,一代不如一代。估计我和公子豹死了之后,朝堂上也就剩下你一个了。”

宝鼎神情骤然冷肃,两眼露出凛冽寒光,“这不是宗室一代不如一代,而是有人恶意打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