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实的情况就是如此,随着西墨的急剧衰落,不但咸阳宫无视他们,就连咸阳的权贵们也待之如弃帚。就在他们绝望之际,公子宝鼎横空出世,咸阳崛起了一位新贵,这位新贵出自王族,背后有老秦人的支持,蜀系与他的关系日渐融洽,另外大秦两个巨商富贾也都是他的座上客。这位新贵要权有权,要钱有钱,势力不断增强,如果墨家能在他崛起之际及时攀附,即便不能重新崛起。维持生存绝对没有问题。

他们一直找不到与公子宝鼎建立关系的机会,巧合的是,秦王政出面让公子宝鼎拜韩非为师,而韩非与钜子蒲溪子是莫逆之交,于是就有了今天这场筵席。

宝鼎对墨家的兴趣还是很大,不时询问一些问题,从学术主张到组织系统,从“兼爱”之举到门徒生存,面面俱到。

随着墨家的神秘面纱层层揭开,一个事实也摆在了宝鼎面前。这个时代的诸子百家是“士”立身安命的本钱,任何一门学术若要得到推广,必须借助权力和财富,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名扬于世,更不能成为“强国”之策的理论基础。

法家显然是这方面的成功代表,因为法家在西秦得到了七代君王的鼎力支持,这是史无前例的事。其它学派就不行了,墨家算是其它学派的佼佼者,几百年来百折不挠顽强生存,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是,随着大秦的统一。随着始皇帝和法家大臣们下令罢黜诸子百家,焚烧诸子书籍,扼杀学术思想,墨家和其它学派也就一起灰飞烟灭了。

我有能力挽救这个灾难吗?

宝鼎这一刻对权力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最近一段时间他博弈于权力,对权力的认识愈发深刻,他已经意识到,如果自己在统一之前不能拥有足以改变历史的实力,那么他将失去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始皇帝在统一后的第十二年驾崩,第十三年便爆发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第十五年,大秦帝国就倾覆了。在统一后的这么短时间内去改变帝国奔腾的方向,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历史上,墨家最终被始皇帝直接摧毁,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现在自己帮助墨家重新崛起,等于把自己的命运和墨家的命运捆绑到一起,将来墨家被始皇帝摧毁,自己岂不要受到墨家的连累,被始皇帝一剑砍倒?

宝鼎随后沉默了,长时间沉默,陷入深思之中,以至于整个大堂鸦雀无声。韩非、蒲溪子和一众墨者们望着这位少年公子,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他那瘦弱的身躯里所蕴含的与他年纪根本不相符合的深沉和智慧。他是个罕见的天才,一方面血腥残暴,一方面却拥有非凡的睿智。

韩非察觉到事情远比自己想像的棘手,宝鼎的沉默和深思已经足以说明若要解决墨家的危机,仅靠解决财政上的拮据远远不够,它可能牵扯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即使是公子宝鼎也难以下手。

韩非提出告辞。蒲溪子和一众墨者恭敬相送。宝鼎客气了几句。便跟在韩非后面缓缓而行,但神思还是处在恍惚之中,这令墨家的人忐忑不安。



辒车平稳地行驶在大道上,马蹄的踏踏声清脆而富有节奏,一下下地敲击着深邃的黑夜。

宝鼎斜靠在车厢上,眉头深皱,心事重重。

“武烈侯,你在想什么?”韩非关心地问道。

“师傅,你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宝鼎苦笑道,“非常棘手的难题啊。”

韩非尴尬地笑笑,“墨家急需钱财,而你的后面有大秦两个巨商。乌氏和琴氏富可敌国,他们经营甚多。我原以为通过你的关系,给墨家一些机会,以便改善他们拮据的现状。”

宝鼎微微点头,疑惑地问道:“师傅是法家大师,为何与墨家钜子有莫逆之交?”

韩非笑了起来,“你知道我的师傅是谁吗?”

当然知道,赵人荀况,震烁千古的儒家宗师荀子。法家大师的师傅可以是儒家宗师,那自然可以解释韩非为什么与墨家钜子建立深厚友谊了。

“师傅,你要知道,大秦推崇的是‘法治’。是《商君书》,而今日大王更是推崇师傅的‘法、术、势’兼用之说,因为这与大王统一天下的抱负不谋而合。”宝鼎叹道,“这个时候,墨家的衰败是必然趋势,谁也无力阻止。大王之所以还让墨家存在,是因为墨家可以帮助他稳定人心,帮助他提高军队的攻防之术,一旦天下统一,墨家还有多少继续存在的理由?”

韩非略略皱眉,眼里露出一丝不解之色。“武烈侯,兴办学宫,修改官学,大力培养大秦士子可是你的奏议,大王也是极力赞同,如今正在和公卿大臣们商讨具体的实施之策。墨学乃天下显学,西墨更是墨家最大一个分支,它完整地继承和发展了墨学。学宫兴办之初,就是要靠法学和墨学来支撑,由此可知鼓角楼对官学变革的重要性。现在武烈侯突然说墨家必然衰败,甚至未来连存在的理由都没有,这是为何?”

“因为统一。”宝鼎言简意赅地说道。

“统一?”韩非愈发疑惑了,“我主张‘法术势’兼用以致帝王之功,墨家更是积极寻求统一以避免战火的荼毒,这和墨家的衰败有什么关系?”

“因为统一。”宝鼎加重了语气。

“统一不影响显学的发展。”韩非说道,“相反,统一会促进显学的大发展。”

宝鼎无奈摇头,“统一之后,书同文、车同轨,钱币、度量衡统统统一……”

韩非这才霍然惊悟,“显学也要统一?”

“显学不是统一,而是唯一。”宝鼎说道,“大秦以‘法’强国,以‘法’统天下,‘法’是唯一正确的可以强国统天下的显学,所以,未来大秦的官学就是法学。其实现在大秦就是法学一家独大,统一后更是如此。”

韩非沉默了,他总算知道墨家为什么在大秦举步维艰了,因为大秦不需要它,大王和公卿大臣们不需要它,它的存在现在只剩下一个意义,那就是给大秦这个虎狼之邦披上一件文化大氅,告诉天下人,我大秦勉强也算个礼仪之邦嘛。

“在师傅看来,是法家一家独大好,还是显学诸家并存。百家争鸣为好?”

“显学诸家败亡,法家又焉能独存?”韩非长叹,“此乃亡国之策啊。”

宝鼎微笑点头。韩非果然该死,这样的人即使统一前活下来了,统一后也难逃一死。韩非性情耿直,带着浓厚的书卷气,是个理想多于实际的人,这或许与他出身王族有关,一身养尊处优没有经过磨难,他不管是与醉心权力的李斯做对手,还是与品性卑劣的姚贾做对手,都没有抗衡之力。小人玩他,随便玩玩就把他玩死了。

如果统一后,把韩非送进权力中枢,那未来的帝国国策会不会发生偏移?

“师傅是不是很矛盾?既想保全韩国,又想天下一统,造福苍生。”

韩非苦笑,笑得很苦涩。他穷尽心力想强大韩国,但一个王国的强盛岂是一日之功?大秦自昭襄王到今上,历时七十余年方有今日之国力。齐国在差点倾覆之后,励精图治,齐王建和君王后母子齐心协力,才换来了三十多年的和平,而韩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根本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年复一年的战火耗尽了它的国力,败亡是早晚的事。

韩非看到了未来,沮丧失望,只好潜心研究,试图忘却这种痛苦,但命运还是把他推上了一条不归路。

到秦国来,等待他的命运只有一个,死亡。他不能背叛自己的家,不能背叛自己的国,所以他只能以身殉国。不管历史如何书写,如何评价,结果只有一个,他和他的王国一起死亡,这足以表明他的清白,他的忠诚。

“师傅是不是愿意把这番见解上奏大王?”宝鼎问道。

“只怕这会给你带来灾难。”韩非这时已经看清迷雾了,知道宝鼎为什么在鼓角楼陷入了深思。宝鼎身份特殊,以他之力支撑墨家不成问题,但墨家一旦复兴,必将给宝鼎带来难以估量的实力,这是秦王政最为忌惮的事,不出意外的话,墨家复兴之日也就是宝鼎败亡之刻。宝鼎不敢做,更不敢与秦王为敌。

放眼看看整个咸阳,为什么没有任何一家势力接纳鼓角楼?原因就在如此。墨家为什么自昭襄王之后急速衰落?原因也在如此。尤其是吕不韦为相期间,更是不遗余力打击墨家,其原因就是墨家反对以商富国,认为是亡国之论。墨家主张农耕生产,认为男耕女织才能保证生存需要,才是一个王国发展的基础。吕不韦毫不犹豫,重拳打击,结果把墨家打得奄奄一息。

墨家最初西进大秦,大秦接纳它的目的就是给自己披上一件文化衫,如今大秦法家兴盛,天下知名,墨家的使命基本上也就完结了,到此结束了。

宝鼎犹豫了很久,问了一句:“在师傅看来,墨家复兴,对大秦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韩非说道,“显学有争论才有发展,否则显学就会死去。墨家的很多学说其实对强国非常有帮助,关键要看君王如何正确理解并将其融入到国策之中。”韩非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我希望武烈侯还是伸以援手,毕竟此举不仅仅是救助墨家,也是救助可怜的天下苍生。”

宝鼎委决不下。他想趁此机会把墨家拉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又害怕引火烧身。

“武烈侯听说过墨家钜子孟胜的故事吗?”韩非忽然问道。

宝鼎摇头。

“楚国悼王时,墨家钜子孟胜与阳城君乃吻颈之交。悼王驾崩,阳城君与一帮公卿在丧礼上围杀吴起,误射王尸,结果身死国亡。孟胜带着一百八十三个弟子死守阳城君的封国,最后全部战死,以身相殉。”

“士为知己者死。”韩非悠悠一叹,“墨者皆义士,重信然诺,一言九鼎。此时墨家有难,公子仗义相助,日后墨家必定以死相报。”

宝鼎怦然心动,久久不语。



宝鼎回到蓼园,把唐仰、司马昌等人请到白楼,大概说了一下墨家和鼓角楼的事。

众皆默然。这件事利弊都有,但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墨家一旦复兴,门徒遍布王国,对宝鼎实力的发展显然有利。

曝布忽然冒了一句,“武安君与墨家钜子是车笠之交。”

宝鼎惊讶地望向曝布,“你听谁说的?”

“豹率说的。”曝布说道,“豹率说,墨者节俭,前任钜子雁稼子常年赤脚竹笠,自称贱人。雁稼子乃医道圣手,每次大军出征,必带弟子相随,治病救伤,因此与武安君结下深厚情谊。军中皆称二人为车笠之交。”

“蒲溪子是雁稼子的弟子?”宝鼎追问道。

曝布点点头,“听说,他的医术颇为高超,年轻时随侍于雁稼子左右,还给武安君治过病。”

“军中医匠大都来自于鼓角楼。”唐仰接着说了一句,“北部军的几位老医匠都是钜子的师弟,武技医术无一不精。”

“鼓角楼与老秦人的关系一向很好。”司马昌也说道,“前几年嫪毐(laoai)之乱把鼓角楼牵连进去了,导致不少墨家弟子死于非命,据说至今还有不少弟子门徒关在西浦大牢。”

宝鼎暗自吃惊,“既然墨家和我们老秦人关系不错,为什么他们不向老秦人求助?”

“怎么求助?”司马昌反问道,“向谁求助?现在我们白氏和司马氏虽然解禁了,但几位老将军全部被赶出了军队,实力更是不济,墨家钜子哪里开得了口?再说,墨家也要面子,要尊严,钜子无论如何拉不下这个脸。”

“钜子向你开口求助了?”曝布问道。

宝鼎摇摇头。今夜鼓角楼之宴,蒲溪子和几位墨者自始至终都是陈述墨家当前的困境,并没有开口求助,相反,韩非倒是开口了。

“墨家估计山穷水尽了,否则绝不会设宴相请。”司马昌叹道,“公子,你还是先给钜子救救急吧,免得将来豹率他们知道了,又要劈头盖脸地骂你。”

宝鼎抬头望向唐仰,“府里还有多少钱?”

“公子,你要打钜子的脸吗?”唐仰苦笑,“墨家追求自力更生,不受嗟来之食。今天他请你吃饭,明天你就送给他一千金,这不是打发乞丐吗?”

“公子,给钜子救急的办法很多,比如给立功的墨者加爵赏赐,比如帮助墨家出售大兵。”司马昌说道,“墨家不是没有财源,而是财源给断绝了,这才是他们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

宝鼎也是苦笑摇头。墨家的财源为什么断了?朝中无人。钜子宴请自己,无非是想靠上自己这颗大树,但自己能不能接受?这时候,韩非所说的故事忽然掠过宝鼎的脑海,与此同时,秦王政那张冷峻的面孔也忽然浮现眼前。

宝鼎咬咬牙,断然挥手,“把琴氏大匠和乌氏兄弟请来,即刻请到蓼园。”




第一卷 崛起 第141章 做大做强

琴唐、琴珪和乌原、乌重连夜赶到蓼园。

琴氏对宝鼎义助鼓角楼一事提出了质疑。

“墨家的‘兼爱’之举就是个无底洞。多少钱都填不满。”琴唐苦笑,“墨家在人们的眼里实力不俗,但咸阳为什么没有一家势力愿意接纳它,包括老秦人都对其敬而远之?抛开其它原因不说,我们就说‘钱’。墨家为了‘兼爱’抚养孤寡残疾,无偿治病救伤,还有一些其它义善之举,每年的用度太大了,耗费惊人。”

“墨家势力遍及大秦,从咸阳到关西,从陇西到巴蜀,从太原到南阳,凡大秦郡县,都能找到墨者的影子。凡墨者所到之处,必有‘兼爱’之举。单以治病救伤来说,一年需要多少草药?这些草药需要多少钱?无偿医病,无偿给药,碰到赤贫者还适当予以救助。公子,你随便算算,这需要多少钱?”

“公子现在是义助,仗义相助。但墨家的影响力太大,经他们的嘴稍做宣扬,公子的声名是有了,但公子可知道,这个声名是一道沉重的枷锁,足以让你身败名裂的枷锁。各地庶民在盛赞公子高义的同时,也肆无忌惮地吸取着公子的血汗,一旦吸尽了公子的血汗,敲骨吸髓了,再也吸不出来了,你的声名就变成了罪名,你的高义就变成了罪孽,你将成为千千万万庶民们唾弃的对象。”

宝鼎惊骇不已。琴唐这种说法宝鼎深有体会。在他的前世里,富豪们常常因为捐款少了,就成了千夫所指的为富不仁的恶棍,相反,那些真正为富不仁一个钱不捐的人反而没人骂。捐了款,挨了骂,声名毁了,连带事业都受到了打击,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只要不是白痴都会吸取教训。人的道德之所以沦丧,良心之所以泯灭,有时候不是历史记载上的“恶人”造成的,是记载“恶人”的人造成的,而这些人常常以英雄自居,受到世上的推崇和尊敬。历史也罢。社会也罢,正义和善良永远都有黑白两面,谁能在黑暗里看到白昼?

“我并不求名,仅仅是帮助一下墨家。”宝鼎给自己找理由。

“墨家这个无底洞就如洪水中的漩涡,只要卷进去了,就是灭顶之灾。”琴唐冷笑道,“你义助墨家,目的是什么?整个咸阳都知道。公子的对手太多了,只有他们把这个内幕捅出去,几个月之内,大秦人就知道公子成了墨家的后盾,于是谣言满天飞,你如何应对?好,你马上放弃义助之举,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你的声名毁了,大秦的庶民们不知道真相,他们以讹传讹,会把你活活淹死在唾沫里。”

宝鼎沉吟不语,望着琴唐那张激动的脸,良久才问了一句,“墨家一直得不到君王权贵的青睐。常常用之即弃,是不是就因为墨家的‘兼爱’之举?”

“这也是其中之一吧。”琴唐说道,“墨家起自庶民,历代钜子常常自称贱人,墨者生活节俭,吃的是藜藿(huo)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脚上永远是一双麻屦(ju),与农夫贫贱一般无二,所以庶民敬之如仙神,而权贵士卿们则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

宝鼎想想也是,像墨家这样大搞慈善之举,就是君王也吃不消。君王既然不愿意搞慈善,也不愿意毁弃声名,当然就对墨家敬而远之了。惹不起我还躲不起?

但问题真的这样严重?墨家的慈善义举当真遍及王国?如此大规模的慈善义举,在没有钱财的支撑下,墨家根本无力坚持。

宝鼎断定琴唐这话是危言耸听,太夸张了。墨家肯定有慈善义举,但规模小,影响力也有限。这是什么年代?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还去搞慈善?瞎扯淡嘛。

琴唐为什么危言耸听?很简单,琴氏就是卖大兵的巨商,大秦军队的武器除了由官营作坊制造以外,短缺部分基本上由琴氏包了。墨家大兵卖不出去,就是因为销路被楚系断绝,而楚系则把这块巨大的收益交给了琴氏。琴氏当然不会独揽,该送的送,该打点的打点。就算薄利多销了。

如今公子宝鼎要义助墨家,首先就是给墨家大兵一条销路,这直接损害了琴氏的利益,琴氏岂肯答应?

宝鼎站起来,背负双手,在屋内来回踱步。

众人的目光随着宝鼎的身影而移动,气氛显得十分压抑。

“公子,我们凑一笔钱,找个名义捐赠给墨家,你看如何?”乌原迟疑着问道。

宝鼎没有说话,继续沉思。利益之争残酷而血腥,古今中外都一样。这方面宝鼎在前世有大量的事实经验,单纯靠实力和感情去压制琴氏、乌氏,无济于事,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利益之争还得靠利益去化解,眼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利益做大,让这块肥肉足够三家吃饱。损害两家的利益去补缺另外一家,最终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事端。

宝鼎停下脚步,重新坐回席上,郑重说道:“我们先不要管墨家“兼爱”之举,我们先解决墨家当前的危机。也就是给他解决财源问题。”

琴唐看到宝鼎毫无放弃的意思,急不可耐又要说话。宝鼎急忙举手阻止,“大匠,你先听我说完,然后你再畅所欲言。”

琴唐悻悻闭上了嘴巴。

“我来打个比喻。我们把墨家当作一座宝山,我们是强盗。现在我们要打劫墨家。”宝鼎笑道,“这座宝山目前看上去很荒凉,请问诸位,如何才能找到藏宝之处?”

这话大家都听懂了,也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兴趣。

“墨家的大兵做得好,他们的工匠水平高。”琴唐率先说道。“另外,墨家还有一些独创的大兵,比如守城用的抛石车,大型弩车。还有就是墨家打造出来的武器,韧性非常好,异常锋利,虽然产量不高,但拿出来的都是珍宝,可见他们在锻造方面有独特秘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