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童甘罗-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片刻,嬴政便转入主题:“眼下大秦得韩赵二十九城,魏国西北两境,大秦兵强马壮,蒙骜将军可有想法?”

    此话嬴政虽是对蒙骜所说,但嬴政不时瞄向甘罗几眼,却是想让甘罗有所想法。

    甘茂之死,嬴政当然知道。

    蒙骜回到:“我正欲向大王请命,我军将士新败韩军,士气正盛,而秦赵关系转好,眼下正是率军伐魏大好时机。”

    嬴政大喜:“孤王静候佳音,将军必凯旋而归。”

    甘罗终于没忍住。

    甘罗上前一步;“甘罗原与大将军同往伐魏,请大王应允!”

    蒙骜也是知道甘茂惨死于魏国,甘罗意欲复仇。

    蒙骜对甘罗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继而转身对嬴政说到:“甘罗聪明绝顶,若有他相助,臣必有把握。”

    “既然神童愿往,孤王怎忍拒绝,孤在咸阳,静候两位凯歌。”

    甘罗没有看到,嬴政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

    相国府内。

    “相国大人,今天嬴政召见甘罗和蒙骜,商量伐魏的事情。”线人回报。

    吕不韦双眉微蹙:“蒙骜乃大秦砥柱,战功赫赫,若伐魏成功,到时候只怕声望过大,于我不利。”

    “不仅如此,甘罗还请命随军伐魏。”线人说到。

    “甘茂死于魏国,甘罗此举也是为了复仇而已,没有什么奇怪。”吕不韦显得并不关心。

    线人又说到:“不过,蒙骜一直跟相国大人不和,对嬴政忠心不二,如果甘罗跟他们走的过近,只怕。。。”

    吕不韦反应过来,心中一紧。

    确实,蒙骜乃是嬴政的心腹,也是文武百官唯一有点实力可以和他作对的人。

    如果嬴政成功拉拢甘罗,甘罗蒙骜二人联手,对吕不韦来说,确实十分棘手。

    吕不韦右手一挥:“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吕不韦眉间紧蹙,目光冰冷,似乎在计划一件毒辣的阴谋。

    五日过后,大军开动。

    嬴政率文武百官,替蒙骜甘罗二人,祝酒践行。

    “两位爱卿一智一勇,一文一武,大军必所向披靡。”嬴政对两人祝酒,一脸兴奋。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甘罗的“璧”,就是他举世无双的智计,和他能和吕不韦抗衡的能力。

    吕不韦埋头饮酒,内心的毒计正在酝酿。。。

第十三章:信陵无忌() 
公元前257年,秦国大举进攻赵国,包围邯郸。【 】

    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大破秦军。

    秦军虽退,魏国也因此损失惨重,魏王大怒,魏无忌惧怕重罚,随带领众多门客,久居邯郸,十余年不敢返魏。

    未时三刻,魏府门前一人行色匆匆,神情焦急。

    “烦请通报信君侯,魏王使者求见。”使者上气不接下气,艰难地说到。

    门客听到“魏王使者”几个字,当即将那人轰出,厉声道:“君侯不会见你的,你赶快滚!。”

    使者不依不挠,大声叫喊:“君侯难道不顾兄弟情义了吗?!”

    (ps:魏无忌乃是魏昭王少子,现任魏王安釐王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魏无忌此时正在与众门客饮酒作乐,忽闻门外叫喊,大好的心情陡然全无。

    “什么人在外喧哗!”魏无忌怒道。

    门客回答:“乃是魏王使者,说要求见君侯。”

    “不见不见。”魏无忌被人扫了兴致,一口地不耐烦。

    门客薛灿起身劝到:“近段时间,秦国大举伐魏,那使者估计是因此事而来,君侯何不见见。”

    魏无忌怒拍桌子:“见了又有何用,难道我还敢回大梁去吗?!”

    薛灿鞠躬请求,再次劝解:“君侯可问明使者来意,再决定不迟,那人在外如此喊叫,必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

    大好的心情没了,魏无忌也正想向门外那人发发火,便叫那人进入府中。

    那使者刚一走进厅堂,魏无忌便大发雷霆。

    “在我信陵君府外大声喧哗,你是不想活了吗?!”

    那人即刻跪地,声音已略带哭腔。

    “秦军大举伐魏,我魏国已连失七城,眼下氏篸、有诡也已朝不保夕,若是此二城被攻破,大梁危矣!万请君侯返魏领兵拒秦呐!”

    使者奋力磕头,额间已是鲜血淋淋。

    魏无忌哼了一声,一脸不屑:“昔日魏王广告天下,取我人头者赏金千两,还说我敢踏入魏国境地,必叫我死无全尸,现在倒怎么求起我来了。”

    使者并不答话,仍是奋力磕头。

    魏无忌怒道:“来人,给我把他轰出去!”

    门客正欲将使者轰出去,薛灿却再次站出来阻止。

    薛灿正色说到:“君侯之所以在赵国备受敬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如今秦国大举伐魏,魏国危急之至,若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将您先祖宗庙夷为平地,君侯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魏无忌脸色大变,他虽对魏王极为愤怒,可毕竟是兄弟手足,若是真如薛灿所说,宗庙受辱,自己岂不是成了无家无国,颜面全无之人。

    薛灿这番话,真如当头棒喝,总算是将魏无忌警醒。

    日夜兼程,三日过后,魏无忌已赶回大梁。

    魏王与魏无忌两兄弟十余年未见,毕竟有手足之情,两人相见的一刹那,不禁相对落泪。

    “王弟愿回大梁,王兄真是感激不尽。”魏王说到。

    “王兄不计前嫌,实乃臣弟福分,只是眼下战况紧急,顾不得久叙兄弟情义,还请王兄速速派我前去前线,解此燃眉之急。”魏无忌说到。

    魏王取出兵符,两眼婆娑:“兵符在此,请王弟拿去,魏国安危将全系于王弟一人身上呐!”

    魏无忌取得兵符,来不及歇息一刻,当即奔赴前线,帅军全力抗秦。

    魏军屡败屡战,魏国已连失七城,士气低落,而秦军正在猛烈进攻氏篸、有诡二城,这是大梁最后一道屏障,形势已万分紧急。

    士兵见魏无忌前来统帅大军,士气振奋,摩拳擦掌,誓与秦国决一死战。

    魏无忌召见众将,研习地形,对比兵力。

    偏将王安说到:“铁罗关易守难攻,我军可据此险要,若能死守一月,秦军深入腹地,时日一久,后勤供给必然不足,定不战自退。”

    偏将冯南当即反对:“北面方圆百里毫无关隘据守,若秦军绕道而行,断我军后路,不出十日,我军必败。”

    王安说到:“可派兵埋伏于密林之中,守株待兔,打他个措手不及。”

    魏无忌摇了摇头,并不认可:“我军兵力所剩无几,若是分兵埋伏,少了,又起不了什么作用,多了,又无法坚守关隘。况且眼下正值酷暑,密林一旦升起瘴气,秦军若敢进入密林,不必交战,也要死伤大半。”

    一番商讨过后,均一致认为秦军虽强,但连续交战两月之久,已是强弩之末,若死守铁罗关,可立于不败之地。

    秦军统帅大帐内,蒙骜、蒙武两父子与甘罗正在紧张地商议进军路线。

    蒙武说到:“我军前方三十里,乃是铁罗关,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北面方圆百里,并无关隘可供据守,我军长驱直入,正好可以绕过铁罗关。”

    甘罗说到:“北面方圆百里虽无关隘,却是茫茫密林,若是遭魏军埋伏,我军必损失惨重。”

    一番商讨过后,蒙骜说到:“我们可以派大军于戌时开始佯攻铁罗关,吸引魏军注意力,我再亲率两千精锐,趁着夜色急行军越过密林,绕过关隘之后奇袭平遥城,此城乃是魏军屯粮所在,若得手,必大败魏军。”

    咸阳,相国府内。

    吕不韦正在惬意非凡地饮酒,丝毫没有在乎蒙骜和甘罗已是连胜数战,凯歌高奏。

    堂内进来一人:“启禀大人,线人回报,蒙骜大军已至铁罗关。”

    “魏无忌是不是从赵国回来了?”吕不韦问到。

    “魏无忌于数日前从赵国返魏,现在正在帅领魏军据守铁罗关。”那人答到。

    吕不韦晃动着酒杯,自言自语:“如此甚好,甚好。”

    酒杯里,映出的是吕不韦深寒的目光。。。。。

第十四章:虚虚实实() 
翌日傍晚,戌时三刻,天色渐渐昏暗。

    秦军大举进攻铁罗关,尘烟四起,喊杀声、战鼓声振聋发聩。

    然而这只是秦军掩人耳目的佯攻之计而已,十里之外,蒙骜已亲率两千精兵,趁着夜色开始急行军,准备穿过密林,奇袭平遥城。

    铁罗关外已是尸横遍地,秦军虽是佯攻,但是为了让敌人相信,蒙武也是投入了大把的兵力,就等着父亲的两千精兵奇袭成功。

    蒙骜的部队,经过四个时辰的急行军,终于在寅时,抵达平遥城外。

    平遥城不似铁罗关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此城平日并无驻军,工事不牢,只是战事一起,临时作为屯粮所在,前方又有铁罗关护卫,驻军应该不多。

    蒙骜见平遥已近在咫尺,即刻亲率部队发起冲锋,天亮之前,定可拿下平遥城。

    铁罗关内,士兵急报:“报。。。。。。平遥城遭到敌军偷袭,数目不明。”

    魏无忌并没有惊讶,更不是慌张,反倒是一脸平静,似乎早已料到。

    昨日深夜,秦军之内,不知何人从关外来一箭,箭上绑了一封书信。

    魏兵见此,迅即交到魏无忌手中。

    打开帛书,信上仅有十字:蒙骜率两千精兵奇袭平遥。

    魏无忌前几日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然而北面密林白天瘴气密布,兵士难行,晚上虽易埋伏,但是若秦兵不走此道,强攻铁罗关,分兵埋伏岂不是顾此失彼。

    况且秦军一定不会大举行进密林,因为那样非常容易暴露目标,而且会明显拖延行军速度。

    虽是如此,但信上所言,魏无忌也不敢不信,两千士兵,说多不多,但若由蒙骜亲率精兵,奇袭平遥,的确绰绰有余。

    魏无忌保险起见,向平遥城加派三千士兵,并下令平遥军士,早作准备。

    眼下士兵报告,果真秦军奇袭平遥。

    魏无忌嘴角一扬,便是几声大笑:“蒙骜这老家伙,做梦也想不到是死在自己人手里。”

    魏无忌当即传令:“大军即刻退出铁罗关。”

    铁罗关外的蒙武甘罗二人,见魏军舍弃铁罗关全军撤退,料想蒙骜已经得手,魏军定是驰援平遥城而去。

    蒙武下令:“全军突击,一鼓作气,直扑平遥!”

    可是,平遥城外,一代勇将蒙骜,已是一军尽化,虫沙猿鹤。

    秦军追至铁罗关后二十里,两侧山郦滚石齐落,万箭齐发,转眼间,秦军已死伤无数。

    士兵急报:“报。。。。。。前方部队遭魏军埋伏,死伤惨重!”

    士兵急报:“报。。。。。。蒙骜将军战死平遥,两千士兵全军覆灭!”

    士兵急报:“报。。。。。。前方部队全线阵亡,魏军全军反击,离此仅有五里!”

    蒙武泪如泉涌,悲痛欲绝:“父亲!”

    登时口吐鲜血,昏迷不醒。

    蒙骜战死,蒙武昏迷,指挥大军的重任,竟落在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的肩上!

    甘罗心里从未感到如此的恐惧,前些时日的接连胜利,让他天真的以为,胜利就在眼前,可是此刻的情形,将他的幻想,击得粉碎!

    甘罗身为军师,他知道,自己必须得赶快冷静下来,否则,数万大军将尽数覆灭。

    “全军撤退,全速撤往裘川城!”甘罗下令。

    及至晌午,秦军总算是撤回了裘川,然而部队已经死伤过半。

    偏将满脸血污,一身铠甲已是破烂不堪,气喘吁吁地说到:“军师,眼下虽暂时安全,可魏军势必穷追不舍,我军士气低落,死伤惨重,恐怕已无力再战。”

    甘罗虽然这一年来看过几本兵书,但是这是他第一次随军出征,毫无经验,结果就遇到这么棘手的情况,蒙骜战死,蒙武昏迷,叫他一个人如何处理。

    甘罗愁眉不展,心乱如麻:“我是什么狗屁军师,什么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神童,我真他吗的没用!”

    “军师,请速速决定应对之策啊!”几名偏将异口同声,满脸地焦急神色。

    形势已是万分紧急,火烧眉毛,容不得甘罗多耽误片刻!

    “眼下我军已无力再战,这可如何是好?!”甘罗的内心,并不比偏将们轻松。

    甘罗满头大汗,焦急地来回走动,连双手,都紧张地微微发抖。

    绞尽脑汁,终于,灵光一现。

    甘罗的脑海了出现了三个字:“空城计!”

    此计乃是诸葛亮的绝妙之计,甘罗看过《三国演义》,当然知道。

    然而此计险而又险,甘罗知道,此计不成,自己便是尸骨无存。

    可是眼下的形势,甘罗还有别的选择吗?

    不敢丝毫犹豫,甘罗即刻下令:“全军继续撤退,直至退回大秦境内,离开之前焚烧全城房屋,留下两名兵士,随我登上城楼。”

    魏无忌率军追至裘川城外,只见城门大开,门外并无一兵一卒。

    甘罗在城楼之上,镇定自若,深邃地望着城下的魏军。左右各一名士兵,手执大秦军旗,立于微风之中。汗水一滴滴地从额头留下来,划过双眼,很疼,然而甘罗不敢擦汗,只能强忍,不敢暴露自己的紧张与恐惧,他只能继续装作气定神闲的样子。

    魏无忌拉住缰绳,右手一抬,示意全军原地待命。

    魏无忌仔细地看着城楼上的甘罗,一个小孩子,一脸从容,嘴里哼哼唧唧,不知在说些什么。

    “将军,秦军已溃不成军,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机会啊!”一名偏将急不可待地说到。

    魏无忌大声问到:“你可知城楼上的小孩是谁?!”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将军怕他作甚?!”偏将唾了一口,不服气地答到。

    魏无忌摇了摇头,甘罗出使赵国的时候,魏无忌也在邯郸,他是知道甘罗的厉害的。魏无忌不免想到:“之前秦军冒进铁罗关,追击魏军,结果吃了大亏,若是现在自己冒然率军进城,中了埋伏,岂不犯了同样的错误。”

    魏无忌无奈地说到:“神童甘罗,绝顶聪明,敢如此悠然自得地立于城楼之上,城门大开,城内必是早已设好埋伏,我等冒进岂不自投罗网?!不得不怕啊。”

    甘罗见魏无忌与偏将你一句我一句,然而始终不敢前进一步,内心稍宽,

    须臾,左右兵士报告:“军师,城内火势渐大,可以走了。”

    甘罗点了点头,示意两名兵士下去。

    甘罗大笑几声,对魏无忌招了招手:“无胆鼠辈,何不敢来?!”,随即转身下楼。

    这个极富挑衅的动作,极富鄙夷的话语,若主将血气方刚,或是有勇无谋,势必会率军径直杀来,然而魏无忌不是,他是个谨慎老成的将军,反倒是停滞不前。

    过了一会儿,城内黑烟四起,随风而来的,便是一阵阵焦臭味。

    兵士前去查看,须臾回报:“将军,城内已是大火一片,不见一人!”

    魏无忌终于反应过来,然而为时已晚。

第十五章:请罚() 
几日过后,大军总算撤回秦国境内。

    七万大军,战死近三万,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甘罗身为军师,自知责任重大,不免内心自责万分。

    愁眉苦脸,连连哀叹,心中哀怨:“我是什么狗屁军师,大仇未报,还害死了两个好朋友的爷爷,死伤了这数万大秦勇士,我真是太没用了。”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对这个十多岁就拜相随军出征担任军师的小毛孩,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毕竟还是个小孩啊,大王怎么能这么轻易地就委以重任呢?!”

    “此次伐魏,我大秦国力大损,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

    甘罗自知罪孽深重,难逃重责,跪于地上,主动请罚:“大军溃败,蒙将军战死,于我有脱不了的责任,请大王重罚!”

    嬴政叹了口气,无奈地答到:“胜败乃兵家常事,爱卿不必过分自责,快起来吧。”

    虽然甘罗身为军师,的确有脱不了的责任,但是蒙骜大将军久经沙场,又是主将,有此大败,想来责任的确主在蒙骜,而那信陵君魏无忌也是通晓兵法的名将,此败虽惨,但并不是绝无可能。

    众臣见大王都不打算重罚甘罗,而甘罗又跟吕不韦关系密切,也不敢提出异议。

    甘罗正欲起身,一人却站了出来。

    “大王,此战蒙骜将军战死,大军更是死伤过半,甘罗身为军师,如若不重罚之,何以服众,请大王三思!”

    众人万万没有想到,此人竟是吕不韦!

    甘罗悬着的心本来已经放下,但此话一出,真的是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甘罗一脸惊讶地看了眼吕不韦,内心愤懑:“大王都没打算重罚我,他吗的你说这话什么意思!”

    吕不韦似乎一心要除掉甘罗,接着对嬴政说到:“有此大败实因甘罗妄自尊大,请大王将其处死,以息民愤!”

    众臣见吕不韦开了口,一个个也跟着要让嬴政重罚甘罗。

    嬴政的内心,是高兴的,他处心积虑的安排,就是为了现在这一幕。

    他虽未亲眼所见,但如今吕不韦对甘罗咄咄相逼,想要置于死地,他隐隐感觉得出,秦军的大败恐怕与吕不韦也脱不了干系。

    无证无据,嬴政当然不能拿吕不韦怎么办,当然,他的目的也不是在此。

    甘罗自知有罪,吕不韦虽咄咄相逼,众臣纷纷指责,他也只能埋头不语,无可狡辩。

    此时愿意维护,能够维护甘罗的,也只能是嬴政了。

    “仲父说的也不无道理,这样吧,念甘罗往日大功的份上,留其性命,即日起贬为庶民。”嬴政说到。

    吕不韦不肯作罢,正欲开口,门外太监突然禀报:“蒙武将军觐见。”

    蒙武得知蒙骜战死时,急怒攻心,身体抱恙,本不需早朝,可后来不放心,便赶了过来,一起来的,还有蒙恬蒙毅两兄弟。

    蒙武脸色苍白,身体乏力,走路也是蒙恬蒙毅扶着的。

    他咳嗽两声,略显困难地说到:“大王不可,甘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