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金手指-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礼的官员都知道这几天杨国忠非常的繁忙,数钱数到手抽筋,自然没时间接待自己这些小人物,把礼物送上便该做什么做什么。

    杨国忠坐在书房中,手里拿着一张长长的礼单,目光中充满了恨意!

    杨国忠原名叫杨钊,蒲州永乐人,张易之之甥,杨贵妃族兄。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好赌,受到亲族的鄙视,三十岁时前往西川从军。从事屯田工作,成绩优异,虽受节度使张宥厌恶,仍被授为新都县尉。任期满后,杨国忠更加贫困,只得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后又担任扶风县尉。

    天宝四年,杨国忠的从妹杨玉环被册为贵妃,她的三位姐姐也日益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宰相李林甫不睦,便让鲜于仲通前往长安,欲结交杨家,以为援助。鲜于仲通却推荐杨国忠,章仇兼琼见杨国忠身材高大,又有口才,便征辟其为推官,让他到长安进贡,并馈赠价值百万的蜀地财货。

    到长安后,杨钊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玄宗,玄宗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

    从此,杨钊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如今身兼四十余职,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是杨国忠今天看见长长的礼单,脸上却始终没有一丝的笑容,原因是今天入宫看见杨玉环手里那块琉璃宝镜。

    身为朝中首辅,州县新年朝贡的礼物中竟然有如此祥瑞,而自己却一无所知,这让杨国忠脸上无光。

    “该死的封万年!”

    杨国忠愤恨的将手中的礼单扔在地上,“不识抬举!”

    这时妻子裴柔走进书房,从地上捡起礼单,目光贪婪的在礼单上扫了一眼,刚才听下人说杨国忠从宫中回来后就气冲冲的进了书房,奴婢生怕这时候触了霉头急忙通知裴柔。

    “郎君因何发怒,可是有人在圣上面前弹劾郎君?”

    关中七大家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兰陵萧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七大家族和关东的七宗五姓之间冲突不断,说白了就是权力再分配的纷争。七宗五姓在武则天当政酷吏时期遭到了疯狂的打压和排挤,关中七大家族趁机崛起,挤占了七宗五姓在朝中的话语权,现在七宗五姓只能苟延残喘势力日渐衰微。

    就在前不久,范阳卢氏在朝中的代言人御史卢琳、博陵崔涣突然发难,弹劾杨国忠掌权乱政、收受官员贿赂、闭塞圣听……,加上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明显是受到了安禄山的指使,好在李隆基最后表态,将两人贬为州县刺史,事情才得以了解。

    “气死我了!”

    历史上杨氏一门尚二公主、二郡主,杨昢娶玄宗女万春公主;杨锜娶玄宗女太华公主,又娶万春公主;杨暄娶宗室女延和郡主;杨鉴娶宗室女承荣郡主,可谓深得眷宠。

    “郎君不要气坏了身子,有什么事情不妨说给奴家听听!”

    杨国忠刚想张口,就见虢国夫人杨玉瑶怒气冲冲的走了进来,丝毫没有忌讳劈头盖脸道:“杨郎还是不是当朝首辅,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还好意思说自己是首辅之臣!”

    杨国忠的脸色变得铁青,一旁的裴柔早知道自己的丈夫和杨玉瑶之间暧昧不清,两家都住在宣阳坊中,就连后院都连在一起,杨玉瑶出入两家如若无人之境,甚至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现在还当着自己的脸挖苦嘲笑杨国忠,这样裴柔脸面往哪里搁。

    “虢国夫人,你把话说清楚,什么叫杨郎当不得首辅之臣!”

    杨玉瑶摇晃着丰腴的身体,头上的珠花步摇乱晃,身上的衣着华美鲜亮,挂满了美玉明珠,十足的一个暴发户的装扮。

    关于杨玉瑶和李隆基的绯闻早就在长安城中传得铺天盖地,不仅在家中圈养了许多的面首,而且和自己的丈夫杨国忠关系暧昧,私生活已经不能用不检点来形容了,每次看见长相俊美的大臣都要往闺房中拉,这些事情成为了长安城中茶余饭后的谈资。

    “杨夫人还不知道吧!刚才贵妃娘娘招姐妹入宫观赏祥瑞,可知此祥瑞从何得来,这么大的事情杨郎竟然没听到一点风声,你说还有人把杨郎放在眼里吗?”

    杨玉瑶把事情说了一遍,杨玉环得到琉璃宝镜后自然要到处炫耀,首先想到的就是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杨国忠,结果几人看见琉璃宝镜眼中的精光直冒,恨不得一把抢过来占为己有,自然不好和杨玉环分享宝物,虢国夫人便开始数落杨国忠,气的杨国忠牙根直痒。

    裴柔听到琉璃宝镜一时竟然忘记了和杨玉瑶计较,扭头道:“天底下竟然还有可以照出人影的琉璃宝镜,这件事情必须要查清楚,不然天下之人如何知晓杨郎!”

    杨国忠前二天看见李隆基的旨意,还以为是准备把李璀调入京城前的人事变动,至于突然冒出来的甄乾当时忙于其他的事情也没有去多想,可能是李隆基一时兴起在元日封赏恩荫某个大臣的子嗣,这种事情对于封赏过烂的晚年李隆基早就不稀奇了,而且这件事情影响不到自己的地位,自然不会上心。

    可是出了琉璃宝镜的事情之后,找宫中的人一打听才知道,竟然州县有人朝贡献上了祥瑞琉璃宝镜,让杨玉环欣喜若狂才加封甄乾为鹿泉县县男,进奉有功的鹿泉县官员也都升迁一级,回家再翻开礼单一看,封万年和鹿泉县上三佐也就送来了黄金百两,如何不让杨国忠气急败坏。

    “哼!还想升官……做梦!”

    杨国忠心里已经决定敲打一下不识像的封万年和甄乾,虽然自己不敢违背李隆基的旨意,但具体如何操作却有很大的说法。

    比如甄乾封鹿泉县县男的事情可以先拖上一段时间,再比如给甄乾授实职,说在河北道里选一个县令位子,但河北道太大了,县城不仅有上县、中县和下县之分,还有远近苦寒之分,像营州、平州、檀州一带的县城怎么能和河北南道的县城相比,整天吃风沙不说,时不时还有胡人侵扰打个秋风,连生命保障都没有,这样鸟不生蛋的地方谁去谁死!

    当然对付封万年也可以采用相似的办法,先把他恒州长史的位子悬着,封万年不到恒州上任,事情总要人做,其他官员自然会分担长史的职责,倒时封万年再上任就必然会因为权力交接的问题产生矛盾,那时杨国忠再出手也不迟。

    “这件事情就不要虢国夫人操心了,我自有办法处理!”

    杨玉瑶今天来可不是想整治谁的,心里想着如何能给自己也弄一个琉璃宝镜,“杨郎要整治谁我可不管,我想要和贵妃娘娘一模一样的琉璃宝镜,这件事情你看着办!”

    杨玉瑶的嚣张蛮狠在长安城中可是出了名的,每次外出游玩车马华盖前呼后拥,平时看见什么好东西从来不加以掩饰,要是杨国忠推三阻四的话,杨玉瑶会在李隆基身边吹枕头风,“我听说琉璃宝镜天底下只有这一块,恐怕虢国夫人实难如愿!”

    “我不管,天底下哪有什么独一无二的东西,既然有一就有二,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反正要帮我也找一个一模一样的琉璃宝镜,否则你看着办吧!”

    杨玉瑶丢下一句狠话,也不管裴柔脸色气得发青,竟然当着自己的面训斥杨国忠,到底谁才是这家的女主人!

    “你到底是不是男人!”裴柔终于忍不住了,当着杨玉瑶的面裴柔不好说什么,可是杨玉瑶前脚出门,裴柔后脚就跳了起来。

    不要看杨国忠在杨玉瑶面前低三下四像一条哈巴狗似的,等到杨玉瑶一走,杨国忠心里的火再也压制不住,“臭婆娘……你懂什么!杨家的富贵是怎么来的,你在这里吼什么,有本事你冲着杨玉瑶吼啊!”

    “好啊!你以为你们之间的丑事我不知道,老娘和你拼了!”

    说着裴柔扑了过去,对着杨国忠又抓又咬,杨国忠惨叫一声夺门而逃,身后的裴柔破口大骂:“你个死人,有本事你不要回来……!”

    (本章完)

第177章 打探倭国() 
“大郎,这件衣服真的能在海里救人?”

    王天行是王群的大儿子,开始叫大狗,后来舞刀弄枪自己把名字改成了王铁鞭,甄乾感觉这个名字太俗气,就改成了王天行。这次王群把儿子塞进护卫队中,还真把甄乾吓了一跳,主要还是王群希望儿子能跟甄乾外出历练一下,就成为了这次甄乾去倭国十二名护卫的头,和父亲王群瘦弱的身体相反,王天行身材孔武有力,一身武艺深得王伦的真传,骑马射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最大的优势在于大不了甄乾几岁。

    “让你在学堂里好好学习,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连木头浮在水里的原理都弄不清楚,以后我怎么放心让你一个外出!”

    倭国之行甄乾没有少做好充足的功课,自己可没指望这群倭国野人能提供多大的帮助,能驾船到唐朝真是老天爷没睁眼,真到了海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和护卫,唐版的救生衣就是保护措施之一,虽然这种保护更大的心里安慰,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大郎,我听说人要是掉进大海里,就算抱着一根木头也没用,穿这件救生衣难道就能躲过一劫?”

    “天行,我问你,如果没有穿救生衣你在水里能坚持多久?”

    “最多一个时辰吧!”

    “这就是了!穿救生衣和不穿救生衣的差别就在这里,穿救生衣可以坚持三四个时辰,在这段时间里生存的机率是不是要大许多?”

    “好像说的有点道理!”王天行嘿嘿的笑了起来。

    看着王天行的憨样甄乾彻底的无语了,跟唐人讲科学知识跟对牛弹琴差不多,浮力、压力、重力……等等,也就是甄乾能说说没人跳起来反对,换一个人早被吐一脸口水了。

    所以甄乾决定科学要从娃娃抓起,你说地球是方的他们也不会认为地球是扁的,先灌输然后再慢慢解释其中的道理,要想一下子改变唐人的观点根本就是缘木求鱼白费口舌,还能把自己活活的气死。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被历代文人士大夫曲解为:“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让他们做事就行了,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统治者奉为圭臬。正是这句话,孔老夫子更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但是,这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可是实际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文人士大夫掌握了话语权,就等于控制了言论,当然不会想让广大的百姓和自己分一杯羹,不是还有一句话吗?越有知识越反/动,当底层百姓不再浑浑噩噩的时候,就会站起来宣扬自己的权力,那时候牧民就是一句空话,当然不希望有人和自己做对!

    甄乾第三天匆匆返回仙台村,带上小梅返回鹿泉县,和藤原刷雄一起前往真定甄氏老宅。

    结果这下捅了大篓子,见甄乾带小梅回家,把自己丢在仙台村,哭的稀里哗啦跟孟姜女有的一拼,足足花了半个时辰,又是哄又是骗,发誓赌咒下次一定把小竹也带上。

    其实小竹哭的原因根本不是甄乾带不带自己回真定的问题,而是想和甄乾长时间相处在一起,现在两人的想法和当初完全不一样,一开始甄乾想让两人给自己生个一男半女,可两人认为自己身份太低不乐意,生下来是婢生子,背后骂奸生子,现在两人放良了,做了甄乾的妾,生下来虽然是庶出,但地位完全和以前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两人开始着急起来。

    可这种事情有时候是急不来的,就算求神拜佛也没用,只能加紧努力了。

    不然怎么说女人心海底针,琢磨不透呢?

    距离元日还有三天,从鹿泉县到真定不过百余里,快马加鞭也就是一天的时间,甄乾并不想提前回去,磨磨蹭蹭赶在三十之前到达真定,住上一晚元日祭祖上香之后就准备返回鹿泉县。

    这并不说明甄乾对甄府就没有感情,恰恰相反自己对甄氏有着一种血浓于水的深切感情,作为甄氏后世子孙谁不想亲眼看一下祖先的过去,正是因为如此,甄乾感到压在自己肩上的紧迫感一天天沉重起来。

    这是一种埋藏在心底的情感,也是一份厚重的责任,既然自己来了,就不可能让悲剧继续重演!

    藤原刷雄和甄乾挤在一辆马车里,对于甄乾不紧不慢的态度也是无可奈何,返乡祭祖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件大事,想催甄乾也不好意思开口。

    “甄郎,你手下的护卫不错!”

    “你带来的那些武士也不错!”

    藤原刷雄开始还以为甄乾只是一个小地主,也就是文才好一点,可是看见王天行和十一名护卫之后便立即傻眼了。

    十二名护卫都是二十来岁精壮干练的壮汉,一身崭新的全身铁盔不说,腰间带的、手里抓的、背上跨的武器寒光闪闪,就是胯下的战马每匹至少价值五六十贯,来去如风进退自如训练有素护卫在马车的四周。

    再看藤原刷雄身边的十几名倭国武士,除了手中的唐刀能拿出手,身上穿的不过是普通的皮甲,而且十几个人就一匹战马,要不是甄乾准备了几辆马车,这些武士准备从鹿泉县走到真定。

    和甄乾的护卫一比,藤原刷雄发现自己的武士土的掉渣,更重要的是自己低估了甄乾的实力,就这十二名护卫绝对不是一般豪强可以拥有的。

    藤原刷雄既羡慕又感到惊讶,越和甄乾接触发现对方越不简单,甚至感觉对方深藏不露,这或许就是唐人说的世家底蕴和内敛吧!

    (本章完)

第178章 蝗灾() 
甄乾心里虽然瞧不起倭人,尤其对他们前屈后恭的行为不耻,但就事论事而言,藤原刷雄手下的十几名武士的素质和忠心让甄乾惊叹,不论藤原刷雄下达什么样的命令,从来没看见那一个武士有半点怨言,好像不这样做反而不对似的。

    “藤原君手下这些武士也算是精锐了吧!”

    “那是自然!”说到手下的武士藤原刷雄一脸的傲气,“这些都是藤原家奴,从小选拔出来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下培养,对藤原家族绝对的忠诚,就是现在让他们马上去死也不会说半句怨言!”

    “这样的武士藤原家有多少?”

    甄乾知道倭国武士大多数都是一根筋,也不知道是怎么训练出来的,有事没事就喜欢玩切腹自杀,临死前脸上还带着笑容,恐怖至极不说,还怡然自得,好像这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武士,都是一群没脑子的蠢货。

    藤原刷雄神情黯淡下来,“不瞒甄郎,这样的武士在藤原家族中不过三四百人,要是能有上千人,何至于藤原家族被人挤压的喘不来气!”

    甄乾能感觉到藤原家族在倭国的地位很高,但也正是高处不胜寒,刚刚经历了“藤原广嗣之乱”的动荡,藤原式家一支元气大伤,而南家和北家则非常幸运,几乎未受到波及,但为了躲避国内的注意视线藤原清河带领着遣唐使来唐朝,其中不乏有避祸的味道,藤原刷雄很少和甄乾当面谈起倭国的事情,很多事情甄乾都是根据后世的道听途说推测而来,毕竟自己对倭国的历史知之甚少。

    在旁敲侧问之下,甄乾还是知道了一些倭国现在的现状。

    倭国现在的京城在平城京(后世的奈良),后世称之为奈良时代,此期间历代天皇注重农耕,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社会经济得到大为发展,此时的奈良朝受到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倭国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此时的倭国社会俨然处于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但此时对后世的积弊也在形成,班田制难以形成,天皇专职国家的经济发生动摇,中央集权体制因内讧逐渐削弱。

    如今倭国正处于孝谦女帝统治之下,本人具有藤原氏血统,拜为表兄藤原仲麻吕大纳言,兼紫微中台的长官:紫微令中卫大将,和左大臣橘诸兄、右大臣藤原丰成关系紧张,也正是这个原因藤原清河为了缓和矛盾出使大唐。

    最让藤原刷雄沾沾自喜的是新建立的平城京,模仿隋唐时代的京城长安,东西长约六公里,南北约四公里。大内与平城宫位于北侧中央,朱雀大路由北向南将京城分为两边,东侧被称为左京,西侧被称为右京,又有数条东西及南北向的大路将城内分为八十四坊,每坊十六坪,其中平城宫占四坊,寺院、东西市、陵墓又占十坊左右。建立时,由各地迁入的人口约二十万人之多,就如身在长安一样。

    这次遣唐使急着返回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了依赖“三宝之威灵”,祈求天下太平,国家富饶繁盛,圣武天皇修建东大寺和大佛。于天宝二年开始兴建,兴建东大寺和巨大铜佛像的过程中,花费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动用了举国的财力,又号召民众自愿出力支持。天宝十一年大佛殿建成,翌年四月,由朝廷主持举行盛大的大佛开眼供养法会,而遣唐使正好返回。

    这个时期儒学在倭国广泛传播,奉行“政在养民”的思想,把富国安民的基点,放在农村的安稳和农民们摆脱贫困上,“农者天下之本”的思想,始终成为统治者治政的首要大事。认为帝王应该崇尚俭约,则民心不乱,国可兴盛。

    对于各级官吏的选拔、政绩良劣都十分注意。官吏的录用考试模仿唐朝,也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等六科。生源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学校的学生。大学寮是中央学校,国学是地方学校,它们既是培养官僚的教育机构,又是倭国儒学的传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