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金手指-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队在窗口打饭,怎么又发生变化了!

    “不要用奇怪的眼神去看,以后你就会习以为常了!”

    说话间甄乾也派到了队伍的后面,周围的人好像没有谦让的意思,“谷主,回来了?”

    “谷主,马场的大青马生了一批小公駒,毛色纯白长大后一定是一匹神驹!”

    “谷主,我家那小子这次期末考试得了全优,你说他长大后会不会考上秀才!”

    “……”

    “谷主,我家闺女过几天出嫁,到时来家里喝杯喜酒!”

    甄乾笑吟吟的一一点头作答,很快队伍缓缓的向前推进到窗口,“谷主,今天吃什么?”

    “嗯!来一份咸菜烧肉和一个狮子头,其他的你看着办!”

    “好嘞!”窗口里厨师模样的男子红光满面,笑呵呵的给甄乾打了一大碗菜堆的跟小山似的,“谷主,尝尝我今天新烧的糖醋藕,味道不错!”

    “你是不是想出谷当主厨,给我打这么多的菜是不是想贿赂我啊!”

    “谷主,瞧你说的,不过我还真想出去见识一下,就我这手艺不会比御厨差吧!”

    “好啊!有想法是好事,既然你想当御厨,我就给你一个机会,不过你的手艺必须毫无保留的传给三个徒弟,我就推荐你出谷!”

    男子一听立即又在甄乾菜盆里加了几枚鸽子蛋,“谷主,这可是你说的,我带的五个徒弟再过一个月就出师了,到时考核后你可要说话算数!”

    甄乾瞪了男子一眼,“你见过我说话不算数过吗?”

    男子抬起油腻腻的手掌想和甄乾击掌,听甄乾一说憨憨的笑了起来,“我就想出去看看,自己的手艺到底学会了谷主的几成,随便回老家抖一抖,可没想在外面待一辈子,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可舍不得这里的好日子……”。

    “你知道就好!好好干,等你的徒弟出师后再去找王伯,他会安排你出谷的事情,到了外面记住谷中的规矩,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王友不知道甄乾和这个胖厨师说些什么,什么御厨、王府,难道甄乾还认识皇宫里的人?

    “大郎,外面聚仙楼的厨师是不是都是从山谷里出去的?”

    甄乾神秘道:“你说呢?”

    王友发现谷中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到这里突然发现眼前的甄乾变得更加神秘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把山谷隐藏起来,难道是怕人发现自己的秘密?

    “这里的饭菜味道和聚仙楼差不多,不过精细程度要差一点,这样的人也能当御厨?”

    “你的嘴也吃刁了”,甄乾笑骂道:“你懂什么,这里每天要供应上千人的饭菜,要是都像聚仙楼做的精细,这里的厨师还不活活的累死,能做到现在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上千人!”王友吓了一跳,这可不是小数目,想想也对,上千人的饭菜还能做到如此可口着实不易了。

    随着王友对山谷的深入了解,就算一个普通人也看出了山谷和外界的不同,山谷中没有奴隶,用甄乾的话说:只有职业的不同、没有身份的不同,虽然甄乾很早就答应在适当的时间给王友放良,但奴隶身份一直像一座大山死死地压着王友喘不过来气,就算以后放良又能怎么样,以前还不是奴隶身份,就像自己亲人做贼,别人看自己也像贼一样,不是一二句话一张放良文书就能消除的。

    但废除了奴隶制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没有了良贱之分,每一个人身份都平等相处,这是一种在精神上的解脱,比放良文书的意义不知道大了多少倍,难怪山谷中的每一个人看到甄乾时候眼里都闪烁着崇敬和敬佩的目光。

    不仅如此山谷里将士农工商等级都废除了,每一个的职业都应该得到尊敬,职业的高低不代表身份的高低,做到这一点需要多大的气魄啊!

    王友心里涌起了巨大的波澜,眼前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完全颠覆认知的世界,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到山谷里的每一个决策都和外界格格不入,这里虽然还是大唐,却和大唐相距十万八千里。

    这一方小天地给王友来带了太多的惊喜,不知道还有多少惊喜在等待着自己……。

    两人吃过午饭,甄乾带着王友走上了服务中心四楼,在一间宽敞的房间中二十多人围坐在一张超大型的圆桌四周,为着什么事情争得面红耳赤,声音很远就能听见!

    “你说什么,府兵制不好、募兵制好!那你说说府兵制到底什么地方好,募兵制又什么地方好,谷主说过没有意义的争吵就是浪费时间,既然你提出来,就摆事实说道理,不要一口一个不好,让其他人都听听你的高论!”

    “好!既然你们都不服气,那我就给你们说说,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义务兵役制度,府兵们平时在家务农,有空闲就训练下,到了要打仗或者服役的时候就自己带上武器粮食赶到集合地点去参加战争;募兵制则是一种职业军人制度,由政府或者一些势力公开招收平民入伍,以军人为职业,长期训练,并发给军饷、军械装备……,我没有说错吧!”

    (本章完)

第174章 狼穴(十七)() 
甄乾和王友走了进来,房间里立即变得安静起来:“谷主……!”

    “主人……!”

    “你们继续……,今天我带一个人来听听你们的论题讨论,把我当成一个听众就可以了!”

    两人找了两张空椅子坐了下来,甄乾低头对王友小声道:“这里是学术讨论堂,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谷中的一些重大决策也会拿到这里进行辩论,今天的议题是府兵制和募兵制”。

    这时就看见大嗓门的男子手里抓着很多纸张,显然看见甄乾有些激动,先向甄乾鞠了一个躬,手里的纸紧张的哗哗直抖,多了很长时间才稍微镇定下来。

    “首先我说说府兵制和募兵制的不同,府兵制是兵农合一;募兵制是职业军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府兵制是兵将分离;募兵制是兵将间有隶属关系,这些也不用多讲,第三点武器食物的来源,府兵需要自备武器粮食;而募兵是有国家供给武器和粮食,第四点影响也不同,府兵制有利于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控制,而募兵制容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下面我就从这四点来分析府兵制和募兵制的优缺点……”。

    “府兵制开始于魏晋时期,结束于开元末期,府兵制之所以会崩溃的原因在于均田制的破坏,同时加上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田地荒废逃兵也随之增多,再者府兵的地位下降,官员贵族宗室将府兵当成自家的私兵,盖房修墙护院,让府兵深以为耻,这才是府兵制消亡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募兵呢?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武器衣食,免征赋役,这固然减轻了百姓的兵役负担,有利于专心农业生产,朝廷也建立了一直强有力的军队,这看起来不错,但是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队上下级关系紧密,兵只知将领而不知朝廷,必然会导致尾大不掉的现象出现,难道这些不是募兵制的弊端吗?”

    一个瘦高个子站了起来,双手摁着圆桌道:“十六郎,我还以为你能拿出什么新颖的论点论据呢?你刚才说的这些……这里人都知道,那么我现在问你……府兵制的崩溃能解决吗?募兵制的弊端有办法吗?不要说一些没用的大道理,这里讲的是事实和论据,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不要在这里高谈阔论……”。

    王友小声道:“大郎,他们之间是不是有矛盾?”

    “这里是讨论堂,只有对错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两人私下里关系很好,不过在这里可没有什么私交。你没看见他们双方明显是两派,一个是支持府兵制,一个是支持募兵制,这也是讨论堂建立的真正原因!”

    王友这才看出圆桌周围的人明显分成了东西两个对立面,一方以胖子十六郎为主,另一方以瘦高子为主,两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一付红眼斗鸡的形象,就差卷起袖子上演全武行了,看的王友心里直乐。

    正在这时甄乾抬起手道:“今天我带来一个人,他叫王友,不妨听听他支持那一方?”

    “啊……!”王友长大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这不是赶鸭子上架让自己出丑吗?

    “下面我们欢迎王友发表自己的观点!”

    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过王友感觉这些掌声和打脸没多大的区别,一咬牙站了起来,暗自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在这些人面前出丑,否则自己以后就没法抬头了。

    “刚才我也听了一会双方的观点,下面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府兵制是刚开始实行时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再也无需依附强大的权势讨生活,而是通过朝廷分配的土地就能自给自足。可是随着战争不断,问题逐渐暴露。战争来了,老百姓家里的男丁都得出去打仗。他们从未接受过任何的训练,上战场无异于去送死。不仅如此,打仗时还要自备粮草和兵器。这对于本就贫寒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面对在外打仗的人不断来信要粮的信,在家的妇孺就算自己不吃也要砸锅卖铁不能让在外打仗的男人们饿着送死。”

    “募兵制是朝廷向广大百姓征集士兵的一种方式,征集的士兵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被入取选用。朝廷需要给每一个士兵发放武器、粮饷和军饷,重要的是战功卓著者还能受爵封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百姓的积极性且军人的素质较高。据说选兵的要求很高,应征入伍的人必须能在穿着三层衣甲、头戴铜盔、手持兵器、肩背军粮的情况下二个时辰跑六七十里,以上可以看出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区别。”

    王友看了一眼胖子道:“刚才十六郎详细的列举了许多府兵制和募兵制的优缺点,这些都是现实中存在的,所以刚才这位……”,王友指了指瘦高个不知道如何称呼。

    瘦高个报以一个微笑,“叫我十八郎好了!”

    “刚才十八郎说的解决办法不是没有,但要首先了解府兵制崩溃的原因,那就是均田制为什么的破坏,有没有办法恢复,如果没有这么办?”

    胖子不悦道:“刚才我不是已经说了吗?均田制的破坏是因为官僚贵族和宗室对土地的占用,难道你认为他们手中的土地会拿出来重新分配给无地的百姓吗?”

    “当然不会!”

    胖子得理不饶人道:“既然如此,府兵制瓦解是必然的,那么募兵制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但是你如何解决将领掌控军队尾大不掉的现象?”

    “我不是这个意思”,王友的冷汗都下来了,从来没见过如此咄咄逼人的场面。

    “那你是赞成府兵制了?”

    “我既不赞成府兵制,也不赞成募兵制”,王友突然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周围人的一片哗然。

    “这么说来你是中间派了,既然如此,你说说朝廷的兵源从何而来,难道从天上掉下来神兵天将吗?”

    会场上一阵哄然大笑起来,搞的王友差点掀桌子骂娘,“听我把话说完好不好!”

    (本章完)

第175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会场上立即一片肃然,等着王友再抛出什么奇怪的观点,就连甄乾也饶有兴致的看着王友,“有什么想法就说,这里可以畅所欲言!”

    王友咬咬牙道:“府兵制当初建立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不要忘记,那就是内重外轻,不管是采用府兵制还是募兵制,只要军队掌控在朝廷手里就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问题,至于均田制的破坏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就算是没有官僚贵族和宗室的侵占土地,难道府兵制就不会崩溃吗?”

    “呃,那我们听听王郎的高论!”

    王友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状态,“我常听大郎说过,天下的财物和土地在一个时期内都是一个定数,也就是说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面积并没有扩大,各位试想一下一户的人口经过了几十年的增长,是不是增加了几倍,而一户的土地并没有增加,他们用什么来养活自己,所以我认为府兵制的崩溃是时间上的问题,官僚贵族和宗室不过是加快了这个演变的进程而已!”

    会场上陷入了一片寂静,对于一个新观点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发现自己的观点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住了,王友脸上闪过得意的笑容,“其实每一个制度不存在好与坏,制度设计不可能会考虑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变化,所以说不可能有任何完美无缺的制度……”。

    “等一下,王郎!你是不是把话题扯远了?”

    “好……我言归正传,均田制和府兵制密不可分,要想均田制长久下去,除了抑制土地兼并以外,还有另外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限制人口的数量,另一条扩大耕种土地的面积,我的话说完了。”

    甄乾诧异的看着王友,古人的思维真的不简单,竟然能想到计划生育上,这可是二十世纪之后才提出的观点……。

    会场中/出现了一片混乱,对于王友的新观点产生了激烈的讨论,立即产生了第三方观点,不是府兵制和募兵制谁好谁坏,而是如何改变的问题?

    瘦高个子和胖子立即站了起来达成了一致的看法,“既然有了第三种观点,我们不妨将这个问题留在下一次会议上讨论,每一个人回去后重新思考府兵制和募兵制得失和修改的建议,希望王友下一次能参加我们的讨论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新奇的观点。我们下面进入新的议题,讨论一下公廨钱和公廨田的利弊……”。

    甄乾拍拍王友的肩膀,小声道:“你可以经常来这里和他们讨论一下时政,这里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谷中的运行制度,而且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希望下一次见到你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决策者……”。

    和其他人不一样,毕竟跟随自己八年之久,再加上近一年的刻意影响,王友的思维在悄悄的发生变化,甄乾希望能将王友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右臂,这也是自己准备将王友留在谷中的原因,希望他不要让自己失望!

    甄乾独自一人返回了服务中心,找到了王群,“王伯,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甄乾从王群手里接过一张名单,“大郎来的正巧,我准备让人去找你,你要的护卫我已经安排好了,这是人员名单……,不过了解倭国的人手在谷中很难找,恐怕要让大郎失望了!”

    想在谷中找到了解倭国的唐人,无异于大海捞针,甄乾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既然找不到就算了,你让甄九、甄十、还有扬州的甄黄留意一下,也许他们能找到了解倭国的唐人,我明天一早就离开山谷,谷中的事情就摆脱王伯了!”

    “大郎说的是哪里话,老汉晚年还能跟大郎做件大事虽死无憾咦,只是大郎此去倭国千难万险一定要小心完全,事不可违千万不要强求,实在不行可以到山谷暂避一时,天下之大难道安禄山的魔爪还能伸到天边不成!”

    甄乾心里有点意动,自己真不想这时候去倭国,不过既然避不可免就只能迎头而上了,这也许就是命运弄人。

    除了自己,甄乾不想告诉其他人安禄山准备起兵叛乱的事情,到时整个北方将陷入一片战火,躲在山谷中真的就安全了吗?随着对大唐的了解深入,安禄山的叛乱绝不像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叛乱准备的时间要比发动的时间长的多,整个河北好像都睁眼瞎似的,这正常吗?

    粮草、武器、兵源……,对!就是兵源!

    甄乾一下子明白过来,安禄山的叛乱还有最有一块短板没有补上,那就是兵源!

    自己为什么从前没有想到呢?

    “我明白了!王伯,我知道安禄山一直在等什么了?”

    “大郎你说什么……,安禄山和兵源有什么关系”,刚才还在谈论去倭国的事情,怎么就说到兵源上了,这思维也太跳突了吧!

    “没什么,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你说万一有人造反,这些流民会不会参加叛军?”

    “如果我是流民的话,谁给我吃饭我就跟随,反正都是死,不过是早死晚死而已,万一成功了一辈子就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王群感慨道:“大郎,你是担心这些流民会造反?其实根本不要担心,他们聚在一起根本打不过那些边军……”。

    王群说的没错,流民不可怕,终其一朝唐军的战斗力都没有出现明代卫所军队大倒退的现象,唐朝也不是亡在起义军黄巢手中,而是被军阀朱温篡唐,但是流民加入安禄山的军队呢?

    土地兼并造成无数的流民,现在安禄山叛乱的条件都具备了,还在等什么呢?

    也许在等一个造反的机会,而杨国忠当政正好就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安禄山天宝十载被封为东平郡王,已经是一个人臣能得到的最高爵位,剩下的也只能入朝为相了,可是安禄山会入朝吗?安禄山已经封无可封,唐玄宗也认识到这一点,安禄山自然也知道,接下来要不安禄山起兵造反黄袍加身,要不被唐玄宗按加一个罪名处死,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了,安史之乱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发生的。

    (本章完)

第176章 返乡祭祖() 
宣阳坊杨国忠的府宅门口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送礼的马车将整条街塞得水泄不通,新年将至各地上京官员前来送礼的络绎不绝,不管心里愿不愿意,对于这位朝中当红的宰相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送礼也许没有任何的好处,但要是不送的话,坏处会立即降临到头顶。

    就在昨天一名官员因送礼太轻被门卫扔了出去,结果没到晚上就遭到了御史的弹劾,听说罢官的旨意还没下,这名官员又东拼西凑再次送上一份重礼,这才躲过了一劫。

    送给皇帝的朝贡可以轻一点没关系,但送给杨国忠的贺礼一分都不能少,没有钱可以去京城钱柜借,返回地方后再用官库里的钱弥补。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也用不着自己出钱,还能在杨国忠的心里留一个好影响,何乐不为呢?

    送礼的官员都知道这几天杨国忠非常的繁忙,数钱数到手抽筋,自然没时间接待自己这些小人物,把礼物送上便该做什么做什么。

    杨国忠坐在书房中,手里拿着一张长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