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谋天下-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倒是没想到,自己在官场当中厮混了一辈子,竟还不如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看的清楚,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

    说起来这也怪不得衷贞吉,所谓财帛动人心,身在官场,升迁调动自然会牵动所有人的心弦,就连衷贞吉这样的人,也不例外。

    若是没有即将入阁的大前提下,说不定他早就已经下定决心,怎会如此犹豫……

    倒是朱常洛摇了摇头,道。

    “总宪大人,父皇是个看重情谊的人,可这并不代表父皇是非不分,至于国家大事,更是不会朝令夕改,这一点总宪大人不必担心!”

    他自然知道衷贞吉在担心些什么,虽则如今的文臣大趋势下都是支持朱常洛进位东宫,可说到底,单拎出一个人来去跟朱翊钧这么一位驭极多年的皇帝梗着脖子讲道理的,真是没几个。

    出头的椽子先烂,像衷贞吉这样身居高位,在官场当中打滚多年的人,更是不会为了所谓的大义而头脑发热。

    再搞不清楚皇帝的意思之前,他是断不会贸然行动的,更何况如今他即将入阁,入阁之后会是个什么分量,还要看皇帝的意思,自然更是不敢顶风而为。

    朱常洛的这两句话,便是给他的一颗定心丸。

    皇帝看重情谊,所以将郑氏接了出来,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是非不分,坤宁宫的那场大火,是皇帝心头拔不去的一根刺,而且朱常洛的话中透露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

    储位并没有异动!

    按理来说,早在去年年节之前,皇帝便已经下旨,待辽东事定,即立皇长子为太子。

    如今朝鲜战场大胜,辽东再无祸端,也该到了皇帝兑现承诺的时候了,但是奇怪的是,宫中却没有一点消息,这也是朝中流言纷纷的最大原因,尤其是当郑氏复位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似乎更加坐实了朱常洛储位不稳的消息。

    但是朱常洛现在却镇定的告诉他,皇帝不会朝令夕改,也就是说,皇帝心中并无易储之意。

    衷贞吉不知道朱常洛从哪来的这股自信,但是他却知道,既然朱常洛敢说出来,就不是无的放矢!

    对于他这种朝堂大佬级别的人物来说,唯一顾忌的就是站队的问题,只要圣心仍旧默定的是朱常洛,他可用的手段就多了。

    “殿下放心,老夫即刻就移文浙江巡抚刘元霖大人,请他务必将此獠抓获,绝不姑息!”

    决心一定,往日那个杀伐果断,铁面无情的左都御史衷贞吉便再度回到了朝堂之上,斩钉截铁的道。

    理论上来说,各地巡抚,巡按,乃至是总督,都是属于都察院的派出官吏,大多数的本官都是都察院御史,就如衷贞吉所说的刘元霖,正式的官名便是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此事正是属于他的正管。

    而刘元霖这个人,朱常洛也听说过,衷贞吉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人物,去岁刚刚转调浙江,为人清正廉洁,任事公明,有他出马,想来衷贞吉是真的下定决心,要将此事一查到底了!

    “总宪大人尽忠职守,敢作敢为,本王佩服!”

    朱常洛拱了拱手,含笑说道。

    衷贞吉却只是苦笑,概因这场斗争即便是他赢了,恐怕也只能保住现有的地位,最多不过捞些好名声,对自己来说没什么大用,可是要是输了的话,可是彻彻底底的开罪了沈一贯,而得罪了一个内阁次辅,恐怕以后的日子,也就不怎么好过了。

    不过朱常洛瞧见衷贞吉这番神色,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变化,起身告辞之后,好似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转身淡淡的道。

    “总宪大人,这世上有些事情,看似已成定局,可本王却更喜欢另一句话,叫……事在人为!”

第四百九十一章:衷贞吉的决心() 
事在人为!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让衷贞吉的眼中猛地闪过一道凛然之色。

    虽然朱常洛没有明说,但是到了这等层次,有些事情又何必明说?

    毫无疑问,他们这一次的敌人不仅仅是宫中的郑氏,还有朝堂上的温纯甚至是沈一贯,郑氏还好说,若是朱常洛所言属实的话,皇帝既然打算让朱常洛正位东宫,那即便是顾念旧情将郑氏接出了宫中,也必然不会容许郑氏的再度收拢势力。

    这无关于私情,是一个皇帝为自己的继承人所需要做的必须准备,如果皇帝不这么做,只能说明他心中对于储位人选还有摇摆。

    所以实际上衷贞吉犹豫的重点在于沈一贯的身上,和当朝次辅结成死敌,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不过朱常洛的这句话,显然是在暗示些什么……

    和当朝次辅作对的确压力很大,但是若是这个次辅,当不成次辅了呢?

    望着朱常洛远去的身影,衷贞吉神色复杂,长久之后才叹了口气,转过身,却再度变回了那个威严刚正的左都御史。

    “来人,去请刑部的赵尚书过来!”

    …………

    接下来的数日之间,朱常洛就安安稳稳的在王府当中读书,对于京中盛行的流言全然置之不理。

    不过朱常洛是安分下来,但是朝堂上却吵翻了天,左都御史衷贞吉以都察院的名义正式移文刑部,大理寺,并且上奏皇帝要求重新调查陆庆一案。

    据说这个动议在内阁当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波,次辅建极殿大学士沈一贯,文华殿大学士朱庚竭力反对,认为此案刑部早有公论,不必多此一举。

    而相对应的是,武英殿大学士沈鲤却是依旧故我,站出来直言徐有为之事背后必定有人指使,话里话外将词锋直接对准了次辅沈一贯。

    最后还是首辅王锡爵最终拍板,决定重新启动调查陆庆一案,以此票拟呈奏皇帝。

    “殿下今日的课业不错,文章大有长进,老夫也算不负进卿兄的托付!”

    老先生方从哲满意的点了点头,将眼神从手中的文章上转到了朱常洛的身上,虽然他和朱常洛并无师徒之名,但是却有师徒之实,自然也就亲近了几分。

    不得不说,这个小弟子着实是让他十分满意,尤其是对于朝政的把握和眼光,很多时候让他这么在朝中呆了多年的老师都有些叹服。

    “多谢先生夸奖!”

    朱常洛拱了拱手,笑嘻嘻的道。

    对于方从哲这个先生,他也是十分尊敬的,无他,老先生虽然博学多才,但是却并不迂腐,四书五经是要读的,但是老先生教课,更注重他对于各种事情的处理能力和大局观的培养。

    否则的话,换一个天天让他写八股文的老师,朱常洛早就拂袖而去了。

    何况如今京中的种种流言,对朱常洛并不算有利,而老先生这几天却是一反常态,几乎天天都到王府来,督促朱常洛的课业。

    不得不说是一种爱护,也是一种态度,无论情势有多么不利,方老先生都是和朱常洛站在同一条船上的。

    “嗯,今天的课业就到此结束吧!”

    方从哲放下手中的书卷,满意的笑了笑,旋即便开口道。

    “陛下的批答下来了,殿下可知晓?”

    朱常洛当然知道,方从哲是在说陆庆一案重新调查一事,事实上,就在内阁形成票拟的第二天,皇帝便已经朱批准奏,并下诏命左都御史衷贞吉会同刑部侍郎吕坤,大理寺卿董裕,共同调查此案。

    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要知道,上一次的调查当中,皇帝摒除了都察院,命刑部和大理寺主审,但是这一次却明显是以都察院为主。

    要知道,往常三司会审,应当是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共同主审,但是这一次,刑部方面,皇帝却指派刑部侍郎吕坤出面,吕坤和董裕两人的官位都不及衷贞吉,毫无疑问的,这一次的主审重任也就落在了都察院。

    更重要的是,吕坤有一个好友,名为郭正域,如今任礼部右侍郎,而郭正域是沈鲤的得意门生,故而吕坤也算是沈鲤一线的人,而沈鲤和沈一贯不和,这是出了名的,这一次的重审,也和沈鲤力主脱不开关系。

    很显然,皇帝对于这件案子原本的结果,也是保持怀疑态度的。

    轻轻点了点头,朱常洛道。

    “意料之中,温纯和沈一贯这件事情做的本就不地道,朝局斗争也就罢了,拿国家大事做筹码就过分了,陛下想要清查此案也是该的,不过这次总宪大人怕是下了狠心了,本王听说,昨日都察院已经和刑部联名,移文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令其半月之内务必将郑青山抓捕归案!”

    衷贞吉如此坚决强硬的态度,让朱常洛也有些意外。

    提刑按察使司掌振扬风纪,澄清吏治,审核刑狱,兼具司法和监察两大职责,算是都察院和刑部在省一级的下属部门,但是实际上,因为都察院的主要属官是分巡各地的御史,所以提刑按察使司大多数时候,受刑部的管理更多。

    而这一次,衷贞吉非是以左都御史的身份下令,而是以都察院和刑部的名义移文提刑按察使司,态度十分明确,这是朝廷中央部门对于下属部门的正式公文命令,必须立刻执行,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更何况,朱常洛知道,衷贞吉的行动绝不仅仅是这个,浙江巡抚刘元霖,现在应该也已经动身赶往长芦盐场,提刑按察使司加上浙江巡抚,若是郑青山还能跑的掉,那朝廷的面子也就不用要了。

    方从哲点点头,这一点他也知道,不过他今天要说的,很显然并不是这个,皱着眉头,方从哲开口道。

    “老夫没料错的话,总宪大人此举和殿下脱不开关系吧?”

    时至今日,以朱常洛的身份,他的行踪自然有无数人关注,更何况朱常洛前往都察院拜访衷贞吉也并没有可以遮掩,方从哲知道很正常。

    朱常洛也不避讳,轻轻点了点头。

    “殿下鲁莽了……”

    方从哲望着朱常洛淡定的神色,终是忍不住叹了口气,道。

第四百九十二章:沈一贯的反击() 
说实话,方从哲并不反对朱常洛去找衷贞吉,如今的局面,也只有衷贞吉这样位高权重的大佬出手,才有可能破局,而且方从哲不得不说,朱常洛的眼光看得很准。

    整个朝堂上下,也唯有衷贞吉有这个底气和理由,能够重启此案的调查。

    让方从哲感到可惜的是,朱常洛始终是少年意气,有些鲁莽了,他要见衷贞吉,完全可以找个机会,私下里去沟通,收到的效果是同样的。

    但是现在,朝堂上下都知道朱常洛去都察院和左都御史详谈了许久,自然,不愿意让陆庆一案重新调查的人,对这一点也清清楚楚。

    因此而随之而来的,恐怕是让朱常洛的处境更加艰难。

    叹了口气,方从哲轻声开口道。

    “殿下,今天清晨,礼部侍郎余继登上本,言朝鲜大战之后,国库空虚,银两不足,题请殿下大婚之仪,一切从简,此事殿下可知?”

    礼部侍郎余继登,浙党的中坚力量之一,年前的时候,礼部尚书刘楚先因故被贬回乡,冠带闲住,朝廷并没有任命新的礼部尚书,而是由礼部侍郎余继登暂时代尚书署理部务,不出意外的话,过些日子,等到吏部铨选的时候,就会正式任命余继登为礼部尚书。

    他的奏本,分量不可谓不重!

    而且这份奏本所代表的政治意义,非同凡响,可以视为浙党对于朱常洛的一个警告。

    余继登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大婚仪式从简,可不简简单单的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要知道,朱常洛可不是普通的皇子,他是皇帝亲口定下的太子人选,冠婚一成,便是册封典礼,如今朱常洛已经行过了冠礼,只要再行过大婚,紧接着便是册封太子。

    如此贵重的身份,大婚竟要一切从简?难不成堂堂的大明,国库竟然空虚到连一个大婚都撑不起了不成!

    更何况册封典礼的仪式和靡费更是比大婚只多不少,大婚若是一切从简,那册封大礼呢?储位乃是国本,岂可如此儿戏!

    倒是朱常洛淡定得很,道。

    “知道,余侍郎说的其实也有道理,朝鲜之役,花费的确是十分巨大,本王大婚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事实上,朱常洛比任何人看的都清楚,余继登的这个奏疏,上的很有技巧,让人挑不出毛病来,无论朱常洛此时此刻的声望如何高,始终不过是一个亲王而已,往常国库空虚的时候,亲王的冠婚典礼节俭一些,不是没有先例,任谁也不能说他余继登错。

    他上这个奏疏的真正目的,或者说沈一贯让他上这个奏疏的目的,其实有两个,其一,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试探皇帝的态度,朱常洛的大婚,大张旗鼓或是低调行事,理论上来说都是可以的,到底该如何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意思。

    如今皇帝对于朱常洛的态度,着实有些晦暗不明,按理来说,若是普通的皇子,群臣这么轮番上阵,弹劾了将近半个月之久,皇帝怎么也该做个样子,命朱常洛闭门思过,来堵住朝臣的口。

    但是皇帝没有,直到现在,所有弹劾的奏疏送进去,皇帝都是留中不发。

    而若是皇帝想要力挺朱常洛,其实也简单,只要下一道诏命便是,毕竟朱常洛是未来的太子,只要皇帝挑明了他对于朱常洛依旧重视,大部分朝臣恐怕也就安分了。

    但是留中不发,这种态度就让人捉摸不透了。

    余继登的这个奏疏,实际上就是在让皇帝表态,皇帝若是对朱常洛心存不满,自然会准奏,而皇帝若是没有不满,自然会驳回这道奏疏。

    而且更妙的是,这道奏疏皇帝不能留中不发,因为留中不发就代表着事情暂时搁置,到时候余继登就有了理由,将大婚一事拖延下去。

    这种效果,跟皇帝准奏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换句话说,只要皇帝心中没有易储之意,那么他就肯定会驳回这道奏疏,到时候明眼人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至于第二个目的,其实就是警告了,如今朝野之上,正在为辽东一事对朱常洛议论纷纷,而如今余继登旧事重提,虽然没有直指朱常洛在辽东的过错,但是软刀子割肉更疼。

    这道奏疏的潜在意思就是对朝野上下的大臣们说,瞧瞧吧,若不是这位殿下胡闹,赶去什么叶赫城,平倭之战何至于打的这么快,国库何至于空虚到连一个皇子大婚都要一切从简。

    这是沈一贯对于朱常洛联合衷贞吉,做出的最强硬的反击!

    “可是殿下,大婚也就罢了,册封……”

    不过方从哲就没有朱常洛这么淡定了,脸色微微有些着急道。

    要知道,单单这么一封奏疏,绝不至于让方从哲如此着急,真正让他着急的是另一个消息。

    余继登的奏疏送入内阁之后,诸位阁臣的意见再起分歧,首辅王锡爵坚持此事不可,皇子大婚乃是国家体面,何况朱常洛乃是未来太子,不可轻忽,这一点取得了阁臣的一致认同,毕竟皇长子正位东宫,是文臣集团长久以来的大政方针,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就算是有人在底下搞小动作,也不能摆到台面上来。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不那么和谐了,大学士沈鲤觉得,余继登此言完全是在胡闹,国库纵使是空虚,也不至于连皇长子大婚都要拮据。

    而沈一贯则不这么认为,他提出平倭之战的靡费的确甚大,这个时候大肆铺张只会让朝廷更加不堪重负,但是皇长子大婚之礼亦不可轻忽,故而他提出暂缓大婚,等到明岁国库充裕一些,再行大婚之礼。

    理所当然的是,这一点遭到了王锡爵和沈鲤的一致反对,但是这一次沈一贯也十分坚持,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大学士朱庚也和沈一贯保持一致,如此一来,这件事情便有些胶着。

    京城当中从来都是藏不住消息的,几位内阁大臣如此激烈的争执,自然是风一般的传遍了京城,也传到了朱常洛和方从哲的耳中。

    事已至此,沈一贯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大婚一旦延后,册封之礼也必然会延后……

    ps:今天就这么多了,加更留到明天~

第四百九十三章:供词() 
不得不说,沈一贯的这一招来的甚是凌厉,三言两语之间,便拿捏到了朱常洛的要害,不论如何,朱常洛如今不过是皇子,而不是太子,沈一贯这是在告诉他,如今的朱常洛,还没有插手朝局斗争的资格。

    作为如今文臣集团名副其实的二号话事人,堂堂的内阁次辅,他有这个底气!

    而且事实上,如今的朝堂局势和前些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朱常洛正位东宫,一直是浙党的政治目的,但是到了最后,这个大桃子却被王锡爵和方从哲给摘走了。

    浙党这么多年的辛苦几乎白费,加上朱常洛对沈一贯素来不怎么感冒,便让浙党的许多官员对于朱常洛的态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一次的内阁斗争之中,朱庚旗帜鲜明的站到沈一贯的身边,便是最好的证明。

    要知道,同为浙党的大佬,沈一贯和朱庚平日里的政治态度也未必完全一致,而他们两个站到了一起,只能说明浙党对于朱常洛的态度也不怎么好……

    这种种原因之下,方从哲觉得,朱常洛这个时候应当适当的放低姿态,毕竟册封才是大事,余继登如今把持礼部,他要是想在这件事情上捣乱,容易的很,尤其是在皇帝态度不明的情况下。

    倒是朱常洛淡定的很,对于方从哲的建议不置可否,每日里仍旧继续读书,仿若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不知不觉间,时候已经悄然来到了夏天,但是朝局却仍旧晦暗不明,对于余继登的奏疏,内阁争执不下,最终只得进宫请皇帝最终裁决。

    皇帝的态度很明确,奏疏驳回,命礼部照常准备大婚事宜,算是一锤定音,为事情画上了句号。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奏疏批复之后,紧接着皇帝便诏命内阁,言道礼部侍郎余继登忠心体国,赏银百两。

    这两道处置一下,顿时让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比较靠谱的有两种,一种是皇帝为了顾及皇家体面,驳回了余继登的奏疏,但是心中对寿王殿下不满,故而又赏了余继登。

    而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