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兄怎的也打趣起我来。人家要看上的,也该是苏兄才对,我一无潘安之貌,二无陆机之才,当不起人家的看中啊。”
这是秦州一干士子纷纷起哄:“沈兄,你便虽苏兄去吧。万一人家看上你,到时候记得差人回来知会我等一声,今夜的酒宴也不吃了,专等沈兄的喜酒。”
哭笑不得的沈耘跟随苏昧走出文昌客栈,却不知身后的前堂里此时也是一阵议论纷纷。
“赵兄,我看这个苏兄有些问题。”
一名州学士子坐在赵文清旁边,笑嘻嘻地说道。
“哦?不知还有哪位仁兄觉得不对劲的?”赵文清也是个喜欢玩笑的人,这会儿憋着笑环视周围,见好几人都露出诡异的笑容,登时鼓掌。
“咱们这个沈兄,我看不用出门,便已经可以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了。就是不知这位是哪家小姐,居然这般大胆,直接找上门来。”
“沈兄说她学问不错,诸位可知道哪家小姐有这等本事?”
“哎呀,咱们都是从秦州来的,也不是东京本地人。不过,方才她说自己是眉州人氏,我忽然想起来一个人,也不知道对不对?”
“不用说了,那我也知道了。”
士子们哄笑着,纷纷数落沈耘的身在局中。
走出客栈的两人并未如先前一般,去城外踏青看姑娘。而是乘车一路向北,来到了位于内城东北角的艮岳。
艮岳说是岳,其实并没有五岳之巍峨。只是开封城内又这样一座山,南边又有流水,可以称之为坐镇河岳。再加上位置的缘故,因此得名。
此时正值初春,冰雪消融,艮岳上自然有一道绝美的风光,在白天便可以看的清楚,那便是艮岳行云。
人常言任天上云卷云舒,其实真正想要看到这样的情形,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艮岳行云却不一样,那是真正的可以看到云朵移动。
试想行云本是神仙中人的能耐,如今却看在凡人眼中,那当是多么豪迈的事情。
在沈耘眼中,苏昧是个非常奇怪的人。登山的过程中明明已经气喘吁吁,却连连拒绝者沈耘的帮助。只是走一段路,便要歇息一些时间。
到登上山顶的时候,苏昧一下子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不停喘气。还好跟在身后的仆役随身带着水囊,连续喝了好几口这才有些些许力气。
振奋精神的苏昧是神采飞扬的。
站在一块大石上,看着眼前缓缓飘动的云朵,连连念着李太白的神仙诗句,那骨子里的潇洒,是沈耘万分也不及的。待念完了,这才下了石头,看着沈耘说道:
“沈兄,你不陪我去看俏佳人,便要劳我带你来看山景。虽说这万岁山我也是第一次来,不过,沈耘你当欠我一顿美酒。”
沈耘笑了笑:“如此美景,此生看一会便觉得无憾。一顿酒只怕是不够的,怎么说,也应当要两顿。”
“我只见过赖账的,却从未见过主动凑利钱的。”沈耘的话惹得苏昧大笑起来。
第八十六章 来自范府的警示()
回到客栈被一群人调侃了一番,却压根没有一个人告诉沈耘,苏昧的真实身份。
就这样被蒙在鼓里,到状元楼痛痛快快喝过一场酒。次日一早,酒醒之后,落榜的士子们便准备回去了。
唐时顾况曾对白居易戏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到了大宋,再也没有一个什么居易来到汴梁,然后又有以为大儒对他说汴京米贵居大不易。但是这样也改变不了在这里无钱寸步难行的事实。
礼曹留下的银钱,也只够这些人回乡的路费。就算是沈耘想要将这些人留下来好好玩几天,也确实财力不济。
汴梁城外的码头,依旧热火朝天。沈耘与赵文清这些人背着一些路上的吃用,陪着要回乡的士子们来到这里。这时间的一切,开头与结局似乎都有明显的不同。初春的翠绿一直在河岸蔓延,浑然不似来时那般凄凉。而离开的人,却没有了来时的意气风发。
可以载客的商船不停地吆喝着,不多时一行人便找到了可以乘坐的船只。
“沈兄,便送到这里吧。”
离去的人以吕芳为首,站在岸前,拒绝了几人进一步相送。言辞之中,当然略微带着几分唏嘘。沈耘落魄的时候,他就来参加省试了,然而如今沈耘都高中了,他还要黯然离开。当真是世事难料啊。
点点头,沈耘自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吕兄,我等离家日久,往常书信不便,只能等到今日托诸位给家中捎个信了。地址我已经写在了信封上,万望吕兄能够带到。”
沈耘的动作,让站在远处的沈俨脸色一阵苍白。明明都是同族,沈耘却装作不曾看到自己一样。原本还带着几分侥幸的沈俨,此时心里也明白了沈耘的打算。听着吕芳斩钉截铁地答应,心里那股子失落,难以言表。
有沈耘带头,赵文清等三人也从怀中掏出书信交到吕芳手上。
寒暄了几句,沈耘才将吕芳拉到别处,从怀中掏出一个袋子:“吕兄,这是当日礼曹留下的钱财,如今吃穿花用,剩下的不多。我留下了一些供我四人住宿,其他的你拿着,权作川资。”
吕芳是没法拒绝的。本来如他们这些落第士子,官府根本不负责他们回乡的路费的。仁宗朝的时候,就算是殿试也有可能黜落许多士子,有些就受困无法回乡,在京城投水自尽。仁宗怜悯士子们的不易,这才诏令但凡通过省试的,基本上全都录用,这才让情况好转了不少。
然而这也仅仅是针对通过省试的。
如果连省试都没法通过,也没有资格收到官府的优待不是。
接过沉甸甸的布袋,吕芳点点头:“沈兄但请放心,吕某定然会让诸位仁兄安心回到家中。待到来年,我等再来。”
目送船只取下缆绳,离河岸越来越远,两边站着的人,相对无言,只是一个劲地招手。
为了方便接下来的事情,沈耘与赵文清曾明礼和周青云商议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搬到城里来住。也就几天的时间,房钱也用不了多少,自己几人还是可以承担的起的。
在文昌客栈掌柜恋恋不舍的眼神中,四人带着行礼来到内城。就近在礼部附近下榻之后,美美睡了一觉,沈耘这才与三人说明一声独自前往范府。
接受范纯粹的邀请已经有两天了。
只是两天来沈耘都有琐事缠身,加上范纯粹也并到休沐,因此迟迟未曾拜会。直到今日,沈耘已经打听清楚,这才施施然登门。
门子一听说沈耘的名字,便跑进去禀告,不过片刻时间,沈耘在门口便看到范纯粹亲自前来。见到沈耘,笑容满面地说道:“我可是等老弟你来,等的望穿秋水了。快请进来。”
扯着沈耘的手,范纯粹将他拉到二进院的客厅中,这才吩咐仆役:“吩咐厨娘今日做些好菜。对了,将官家今年赏赐的贡酒取些来,要绍兴的花雕。我记得有几坛二十年的陈酿,据说被称为状元红。沈老弟前来,自然要图个好彩头。”
范纯粹这样的热情让沈耘一阵不适应:“范兄,我看就无需这般客气了。”
“要的,要的。你当知道,我家中自二哥考中进士之后,我与三哥都是蒙荫入仕。虽然后来都赐了出身,但到底也是心里一根刺。沈老弟乃是我范纯粹的知交,你得中便如我得中一般,定然要好好庆贺一番。”
推辞不过,沈耘只能接受。
待范纯粹热火朝天地吩咐一番,这才回到主座上,笑着问沈耘:“过几日殿试,心里有几分把握?”
被问到这里,沈耘怔了怔。说真的,他还是真没有想过殿试的时候到底能如何。只是觉得过了省试从此便已经有了保证,反正到最后有官身就是了。不过范纯粹问起,自然也不能如此回答:“一甲我是不敢想了。不过力争在二甲。”
听到沈耘的回答,范纯粹点点头。
“今科的殿试,想来你也听到了风声,官家有心只考一道。所以题目自然是问策。而当今局势,新政如火如荼,你有想过,到底该如何作答么?”
范纯粹问的极为稳重,沈耘也不好隐瞒:“其实沈耘心里,并非准备些新政。”
“哦?”这倒是出乎范纯粹的意料:“要知道写新政的东西,终归在名次上会有些便利。”
沈耘摇了摇头:“普天之下,除了新政,还有许多可以说可以写可以做的事情。如今的新政,局势不明,一时阿谀奉承,纵然风光一时,却也会为将来埋下祸患。况且讨论新政的人也够多,考官恐怕也会看厌了的。”
这番话让范纯粹大笑起来。
“你说的对,其实若是官家亲自前来,只要你写的好,只怕能给你个状元。这些天新旧两党每日上疏少说也是几箩筐。两位宰相也相持不下,各自挑出一些送到官家案头。这吵来吵去,官家也有些难以决断。”
沈耘笑着接道:“偏生又不得不看,至少要好过两方的人手在朝堂上吵闹。想来官家定然已经非常头疼了。”
范纯粹笑着指着沈耘:“你倒是促狭,不过倒真是将这几日朝堂上的乱象说了个清楚。这么下去,难免朝局会产生动荡。二哥便是看到了这一点,极力反对王相公的举措,奈何却被外放。这朝堂,唉。”说着说着,范纯粹也担心起来。
沈耘沉默了一阵,忽然开口:“我想,这般凌厉的手段,只怕引起的反弹必然是空前的。范兄与其担心这个,还不如趁着未曾波及自身,想想到时候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这两日我也读了一本书,朝中局势大抵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哦?”范纯粹没想到沈耘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颇有兴趣地询问沈耘:“那你说,接下来我到底该如何去做?”
“自请外放,到边事宁定的地方。一旦朝中出现乱局,我等也可稳定边疆,让朝中诸公腾出手来收拾残局。”沈耘说这一句,斩钉截铁,根本没有任何犹豫。这样的决心让范纯粹一阵震动:“你倒是敢说,不过,说的确实有道理。带我想想,过些时日再做区处。”
沈耘并未追问,他知道这种事情却是需要时间考虑。
范纯粹说完了这句,这才看着沈耘,很是郑重地说道:“沈老弟,你要小心了,据我所知,先前和你产生过龃龉的那个吕和卿,今年并未参加科举。既然这样,那么他的哥哥吕惠卿,想必决计要充任殿试的考官。虽然不知道是初审还是终审,对你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沈耘心里一动:“殿中试卷糊名,料想他也没有这个胆子敢这么做吧。”
“初审定等地,终审定名次。怕只怕,他看过你的文章,知道你的文风,到时候故意做点手脚。文章的事情,终究是没有定论的。”
沈耘心中一凛。
还真别说,往年的考官也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最典型的就是欧阳修。这位曾经想要将苏轼点为甲等,所以记住了苏轼的文风。结果最后阴差阳错,让苏轼到了乙等。
苦笑一声,沈耘无奈地摊开手:“既然如此,那我也只能变换一回文风了。好在他等可以参考的文章也仅有我州试省试的考卷,其他的倒也未曾被他们发现。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范纯粹哈哈大笑起来:“你放心便是了。反正这次的考官也不是只有他一人。到时候如果他闹得太大,就算他是王相公的心腹,我等也有办法。甚至借此将他驱逐出朝堂,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万事小心,不要让他抓住把柄。毕竟依照往常的经验,闹到最后,也是两头不讨好。”
说完了这些糟心的事情,两人这才聊起进来京中发生的一些趣事。原本压抑的心情,顿时也好了不少。到了晌午,二人吃喝一番,沈耘这才回到客栈之中。
第八十七章 殿试题目有点难()
比之省试简单的程序而言,殿试自然要更加繁琐一些。
不同于省试的时候在贡院门口分号,殿试的名列,是需要士子主动前往吏部请号的。所谓的号,如同后世的准考证一般,是考生万万不可丢失的东西。
从范府回来的第三日,是吏部规定请号的时间。一大早天还黑着,四人便走出客栈,径直往吏部而来。到了门口,发现有许多士子都在等候。当众居然也有沈耘的不少熟人。
应谦一,岑士望,还有韩扬,这个一个个面孔在前,沈耘很是主动地与之打起招呼来。几人正在寒暄的时候,忽然间凑过来一人。几人正自纳闷地时候,却听这士子彬彬有礼地一拜:“敢问,可是秦州的沈耘沈兄当面?”
应谦一几人看着沈耘,而沈耘看着士子。
待他抬起头来,沈耘忽然想起,这长面孔应该是见过的。再仔细回想,顿时回礼:“我想起来了,当日我等与仁兄在礼部门口见过。”
“在下李之仪,当日礼曹与诸位同窗言语有些冒犯,某内心颇为不安。今日前来,却是向沈兄以及秦州的诸位仁兄致歉的。”提起楚州,赵文清几个心里就有些不痛快。当初那些家伙说话也太刻薄了,放榜之后自己等人居然忘了过去炫耀一番。
“当日我看到李兄与我等拱手致意,便知道李兄不是那等浅薄的人。”搀起李之仪,沈耘笑着说道:“何况我等也并未生气,之前所言,也都是事实,秦州文坛积弱多年,便找一块遮羞布来,也挡不住流言蜚语。”
“沈兄豁达。今日请号之后,不妨一道前往李某下榻之处,研讨学问。”
“只要李兄不嫌麻烦,我等便恭敬不如从命,前去叨扰一番。”征求了赵文清几人的同意,沈耘爽快地答应,同时还邀请应谦一几人:“应兄,请号之后可有事情,不若与我等一道,去李兄处畅谈文章。我等平素难得一见,今日相逢,正好又多了一位朋友,正该好好庆贺一番。”
“这是自然,李兄这般儒雅的人物,我等巴不得与之相交。”想也不想,应谦一和岑士望便答应下来。
一番寒暄,忽然叫到了应谦一的名字。
吏部是依照省试的名次唤名的,应谦一居然还在沈耘的前头,不得不说,这位大儒弟子确实有真才实学。这不,谦逊地朝几人拱拱手,便随小吏走进吏部衙门。小半刻时间,应谦一便嘴角含笑走出来。紧随其后的,是一位名叫叶祖洽的士子。
沈耘自然在第七位,待这位叶祖洽出来之后,小吏唤出的便是他的名字。与在场众人拱拱手,沈耘正正衣冠,这才阔步走进吏部。
跨进大门,往前是一块宽阔的前坪。青石铺就平整的路面,走过去便是吏部正堂。依照礼制,吏部尚书会坐在前堂,接受士子的礼拜,随后让士子自书姓名。随后将号帖裁成两半,一半交给士子,另一半由吏部收纳。
吏部尚书曾公亮是位七十一岁的老人家。
连续看过了六位士子,这会儿依旧精神抖擞。见沈耘进来躬身一拜,笑眯眯地用那和蔼地声音说道:“沈生请起,请号之后,万万收好。己亥日卯时且准时来吏部,我会带你等前往集英殿。届时验号入殿。这几日好生研读经籍,到时莫要抓瞎。”
说完之后,捋捋白须:“好啦,赶紧写了自己姓名,取了号帖回去。春日早间还有些凉,莫要冻坏了,到时候殿试失了礼仪,反为不美。”
沈耘闻言,心中对这位老人家越发感谢起来。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家,没有因为自己官职高就有什么架子。再想想这位三朝元老,一生经历也算得上传奇,沈耘心中对于成为这样一个人,越发充满了期待。
很是工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小吏将纸页裁开,交代沈耘将号帖收好,这才送她出门。
沈耘出来后,直到等周青云取了号帖,时间已经差不多辰时过了。摸摸干瘪的肚子,一行人笑着走到附近一家面馆,要了几碗热汤饼,就些窜水的白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饱了才有力气走路,当李之仪领着大家来到他的住处的时候,沈耘与赵文清几人忍不住大笑起来。这里不正好就是自己等人住宿的地方么。想来近几日彼此之间都有事情,并未碰见,所以直到今日,这才熟悉。
说出这桩趣事,李之仪也笑了起来。
“佛门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看来我与沈兄几位的缘分,先前未到,直至今日。既然沈兄几位也住在这里,不如再弄些吃喝,今日咱们畅谈到天明。”
这次询问的却是应谦一和岑士望两人。毕竟这里也就他两人住在别处。
二人相视一笑:“我等自是求之不得。早知道沈兄这里这般热闹,便早早赶过来才是正经,亏我二人还凑到一处相互作伴。”
研讨什么文章,自不必赘述。只是一番欢乐之后,转眼之间,便来到了曾尚书所说的己亥日。
一大早,差不多卯时初的时候,沈耘便起身收拾东西。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只要将笔墨带齐,其他的一概无需理会。只是临考前终究还是有些小小的紧张,所以睡不着起来瞎忙活。
赵文清几人也是一样的情况,在屋子里窸窸窣窣了一阵子,听到隔壁也有了声响,便挨个敲门将几人聚在一起,随即低声笑起来:“我以为只有我一人睡不着,不想几位仁兄也是如此。”说着说着,就连李之仪也走下楼来。
待再度确认一遍,号帖和笔墨这些全都准备妥当,五人一行便匆匆赶赴吏部。
三百人汇集到一处,也不过是卯时三刻不到。这次接待大家的只是吏部侍郎和郎中,几人带着这些人自左掖门进入,走左升龙道,在红墙碧瓦间穿过学士院,差不多走了半个时辰,这才到达此次殿试所在的集英殿。
到了这个时候,吏部侍郎和郎中三人才开始点验各个士子的名帖。
好在并没有哪个倒霉蛋将这么重要的东西给丢了。一番点验过后,天色也逐渐亮了。此时集英殿前有中官取来一张图纸,挂在殿前的树枝上。依照省试的名次,士子们逐个上前寻找自己的座位。
为了防止舞弊,座位都是混杂的。像沈耘虽然是省试第七名,作为却在左边第三列第六位。不论前后左右,都是不认识的士子。但是看到了自己的座位位置,却还依旧不能进殿。这时候百官的早朝尚未结束,连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