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金莲。。。。。。”
武松道:“这些我都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新情况?”
刘全道:“我们牢记都头的指令,虽然掌握了这些暗中煽动唆使的人,但不敢贸然抓人,以防激发民变。不过,我们找了一个可靠的兄弟,去找二管家套近乎,从二管家那里得知,这次乡民围困县衙,是张大户和大管家一起策划的。张大户原本就对徐大人来清河县驱逐衙门本土势力、打算推行变法改革十分不满,现在为了那个叫潘金莲的女子,更加对徐大人恨之入骨!”
一听这事居然还牵扯到潘金莲,武松道:“潘金莲是我带回衙门的,与知县大人何干?”
刘全道:“之前大管家来衙门要接回潘金莲,知县大人不肯,这使得张大户误以为徐知县是也看中了潘金莲的美色,要和他争夺这名女子,因此格外愤怒,决心要赶走知县徐大人,若徐大人不倒,这些围困衙门的乡民就不会散,而且,张大户还会指使下人们胁迫更多的乡民前来!”
武松不禁眉头一锁,道:“照这么说,除非徐知县离开清河县,否则不论他做什么,这些乡民都不会散走?”
刘全道:“只怕如此。张大户一直都是我们清河县的霸主,乡民们虽然受他盘剥,却没有谁不怕他。只要他不松口,这些乡民就绝对不敢散去!”
武松听到“张大户不松口,乡民就绝对不敢散去”,开始是一怒,但随即却突然觉得脑中一亮,想起了一句话来:“解铃还需系铃人!”
既然这些乡民是由张大户煽动胁迫而来,那么,要让乡民们尽快散去,恐怕还是得由张大户身上打开突破口。
刘全的话,无意间给了武松启发。他立即转身迈进大堂,发现徐恩居然又已在和张新等人探讨调集军队驱散镇压乡民的可行性,忙道:“大人,调集军队镇压乡民,只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断乎不可!要使这些围困衙门的乡民们散去,自有办法!”
徐恩一喜,问道:“武松,你是什么意思?”
武松在心中又盘算了一下,觉得自己的想法应该有道理,看了一眼张新等人,对徐恩道:“大人,借一步说话,容武松细禀!”
徐恩忙和武松来到衙门后堂。武松便道:“大人,我的人已经将情况调查清楚,这次乡民聚集示威,确实是张大户在幕后唆使胁迫!”
接着,他便把刘全等人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向徐恩说明。包括张大户误会徐恩要争夺潘金莲的事情,他也没有隐瞒。
他知道,徐恩并没有被潘金莲的美色所迷,甚至还未能见过潘金莲面纱下的真面目,还说将来要把潘金莲许配给他。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也表明,张大户以为徐恩也迷上了潘金莲纯粹是无稽之谈,他也就没有必要隐瞒徐恩。
果然,听说张大户居然误会自己要争夺潘金莲,徐恩更加恼怒,道:“这正是小人之心!本官上蒙朝廷和公相大人信任,岂会沉迷美色、贻误变法改革的大事?张大户这恶贼,本官已与他势不两立。武松,那你说说该怎么办?”
武松便将自己心中的谋划,向他和盘托出。
第一百二十一章 当机立断()
知悉乡民聚集闹事乃是张大户在幕后胁迫唆使,张大户居然要置自己于死地,徐恩怒不可遏。因此,武松的计划,很快便得到了他的认同。
事实上,此时衙门外乡民们的喧闹声越来越响,情况越来越紧急。徐恩也担心乡民失去理智,冲进衙门来,那他作为知县,只怕也会有危险。
因此,他一咬牙,对武松道:“武松,你确实是有勇有谋!就按你说的办!”
武松和徐恩计议已定,回到衙门正堂。
徐恩毕竟还是个颇为能干的地方官员,要不然蔡京也不会把变法改革这么重大的事情交给他来办。此时他拿定了主意,便又恢复了知县的沉稳,对张新等一干衙吏们道:“钦差大臣已经快到清河,不可怠慢。既然县衙被这些刁民围困,钦差大臣进不来,本官只好先出城去迎接钦差大臣,由武松陪同。眼下这一切,只由钦差大臣做主。如果乡民们执意反对变法、一定要本官离开清河,那本官就向钦差大臣请命辞职就是!”
张新等人也都是徐恩清洗衙门污吏后提拔起来的。如果徐恩真的辞职走人,那么他们只怕也得卷铺盖。因此,一听徐恩要去向钦差大臣请命辞职,忙纷纷劝道:“大人万万不可!大人乃是朝廷命官,到清河县任职是担负当今皇帝和公相蔡京大人的重托,岂可因这些刁民的无知而心生去意?”
徐恩道:“你等放心,本县自然也舍不得就此离开清河,相信钦差大臣自有明察,大家先不要过分担心。我和武松走后,你们便小心留守县衙,务必牢记本官命令,不可有任何激化矛盾的过激言行。对于乡民,只能以好言抚慰为主,一切等本官迎接钦差大臣到来,再给乡民们一个合适的交代!”
说罢,徐恩便和武松动身。
然,此时整个清河县衙门已经被乡民团团围困,水泄不通,徐恩要和武松离开衙门出城,谈何容易!
一旦乡民发现徐恩露面,场面只怕立即就会失控!
好在武松此前追捕疑犯,已经多次目睹马奎、赵尔等高手飞檐走壁,在清河县城的屋檐上行走如飞,这给了他启发。他虽然不是武林高手,还不会轻功,徐恩更是一介书生、养尊处优的县太爷,但,手脚并用,小心翼翼,自然也可以从屋顶上悄悄地冲出重围。
武松带着徐恩,悄悄地爬上县衙屋顶,一边努力隐藏着身子以免被人看到,一边迅速地从屋顶上向外爬行。
他们到了屋顶之上,居高临下望去,只见清河县的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全都被乡民挤满。全城此时聚集的乡民,只怕不下四五万人之众!
这就算是在武松穿越前的那个民众把示威游行看成是天然权利的时代,也算得上是一次规模巨大的游行事件了!
徐恩忍不住低声对武松道:“武松,还是你说得对。若是本官贸然调集军队来试图驱散乡民,这数万乡民,又岂是区区几百土军能够驱散镇压的?一旦这数万刁民都哗变,后果当真不堪设想!”
武松道:“大人说得是。区区几百土军,绝不可能镇压住这数万乡民,只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徐恩道:“不错,但愿张家堡的张府奴才们此时都来了清河县,堡内空虚,几百土军能够拿得下来!”
武松道:“兵贵神速,事不宜迟,大人,我们快走!”
好在此时聚集游行的乡民虽多,但大家情绪激动,很少有人抬头注意屋顶,武松和徐恩在屋顶上向外潜行,倒也顺利。
两人渐渐远离乡民聚集的街道,来到了土军军营。县城里发生了数万乡民围困衙门的大事,军营里虽然依旧平静,但明显加强了戒备。
武松想到,这些土军主要都是本地乡民子弟,不是正规部队,徐恩本质上又是个读书人,虽然身兼县慰,但未必善于统军。那么,在数万乡民围困县衙的情况下,这些土军是否还会听从身兼县慰的知县徐恩的调遣?
如果发生土军不听调遣指挥的情形,那他和徐恩的计划便难以实行了。
因此,在进军营前,武松便警觉地问徐恩:“大人,这些土军,都能服从您的指挥么?”
徐恩逃出县衙,脱离数万乡民的围困,来到了自己兼任县慰亲自掌管的军营,总算舒了口气,信心提振了很多,道:“这个倒可放心。营中军官,大多已经被我调换了,量他们也不敢不听本官指挥!”
武松护着徐恩,大步走进军营。值守士兵见是知县大人亲自到来,倒也不敢怠慢,立即放行。
徐恩带着武松,走进营房,便下令全营军官速来相见。
大小军官们陆续前来。武松冷眼旁观,发现有些军官来得迅速,有些军官来得较慢。来得迅速的那些军官,明显对徐恩更为恭敬,大约都是徐恩建任县慰后提拔调换的亲信。但那些来得较慢的军官,却只是行礼如仪。
徐恩虽然是读书人出身,但毕竟担任知县,兼任县慰这一武职也已经有些时日,因此,走进军营之后,倒也颇有几分军人作风。眼下情况紧急,他也不啰嗦,立即下令军官们集合士兵,随他和武松出城。
“大人,可否告知此时紧急集合士兵出城,所为何事?”一个最后赶到的军官,看上去是个都尉,大声问道。
徐恩道:“本官自有计较!你们先把军队紧急集合起来,随本官出城就是!”
那都尉却道:“大人,此时城内数万乡民聚集,围困县衙,情况紧急,卑职以为土军暂时不宜出城。否则城内守备空虚,一旦情况有变,后果。。。。。。啊!”
他本来想说“后果不堪设想”,却突然发出了“啊”的一声惨叫,倒在地下。
武松顺手便把刀从他身上抽出,刀口上鲜血淋漓。武松也不擦拭,就用这带血的刀一指其余军官,喝道:“胆敢不从知县大人命令者,这厮的下场就是榜样!”
第一百二十二章 贫富悬殊()
当那都尉态度倨傲地与徐恩辩驳时,武松便一步跨过去,一刀就砍倒了他。
在穿越前,武松只是个都市小职员。但也曾经从影视剧里看到,从前的人为了整顿军队,紧急关头,往往不惜当机立断、杀人立威。
还记得曾经读过孙子兵法的故事,从前孙子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也不惜当场杀了吴王的爱妃。
现在,他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
这样做似乎过于残忍,但武松来不及去想更多。他只是很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这些军官抗命不从,不服从徐恩的指挥,那么,他和徐恩商定的计划就无法实现。
称霸清河、压榨百姓的张大户将全面胜利,不仅徐恩、武松乃至潘金莲、哥哥武大郎等人的命运可能会遇到波折,更多的清河百姓将继续受到欺压。
杀了人,武松的内心十分紧张,甚至可以说是恐惧。
但比他更恐惧的,是其余的这些军官。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新任的衙门都头,居然如此“残暴”。
武松看出了这些人眼里流露出的恐惧。从而,他努力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外表上仍然显得威风凛凛,以镇住这些军官。
再也没有哪个军官还敢唧唧歪歪了。徐恩一声令下,他们立即把所有土军紧急集合,全副武装,跟随徐恩和武松冲出清河县城。
武松和徐恩带着这支几百人的地方军队,直奔张家堡。
张大户突然煽动和胁迫数万乡民围困衙门,武松和徐恩便设法从被围困的衙门里出来,带领军队反过来去捣张大户的老巢。
这种围魏救赵的策略,就是他和徐恩定下的计划。
钦差大臣即将到来。要让数万乡民迅速退却,别无他法,症结就在张大户身上。只有制服了张大户,才能让这数万乡民尽快散走,恢复青河县城的正常秩序,让钦差大臣顺利进城。
队伍出了清河县城。途中,经过几个村庄,但见断壁残垣、萧条破败。村庄里空空如也,似乎乡民们都已经进城围困衙门去了。
徐恩骑在马上,见此状况,忍不住恨得咬牙,对武松道:“这些真是刁民。本官过去每次路过这些村庄,都可怜乡民倍受张大户之类土豪劣绅欺压盘剥,生活贫困艰难,这也正是本官矢志要在清河县加快推行变法的原因。谁料到,这些刁民居然会和张大户沆瀣一气,胆敢围困衙门!待这次事件平息,本官定要将这些刁民一个个严惩不贷!”
武松骑马与徐恩并行,闻言忙道:“大人不可作如此想。依武松看,这些乡民未必个个都是要去围困县衙的,也许他们只是去看热闹,就是那些参与围困县衙的乡民,也不过是被张大户蛊惑、胁迫,未必本质就坏。这次的事,帐只能算在张大户这厮的头上,首恶必究,倒不必对这些乡民百姓大动肝火,否则有失大人勤政爱民之心!”
徐恩点头道:“你说的也是。武松,这次真是多亏有你!”
武松道:“谢谢大人过奖。大人不仅对武松有知遇之恩,而且勤政奉公,一心为民,堪称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好官。武松为大人效力,原本就是分内之事!”
此时徐恩得脱围困,又掌控了军队,信心恢复,对武松道:“想不到你如此果敢,还颇有执行军法、统帅军队之才。这次事件平息之后,本官就打算向上级奏请,干脆由你来接任县慰一职,如何?”
县慰与知县、县丞、主簿并列为县里的四大主要官员。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真正的“县领导”了。武松如果由都头转任县慰,那相当于是又一次被破格提拔。
虽然这还没有实现,但这确实体现了徐恩对武松的倚重和信任。
就武松本人来说,未来如果能尽快当上县慰,成为县里的主要领导之一,当然就更有能力救助潘金莲、保护哥哥。
武松向徐恩致谢,道:“大人,武松若能担任县慰,一定会继续竭尽全力地支持变法改革,听从大人差遣!”
徐恩大喜,道:“我们就这样一言为定!”
两人说着,张家堡依然在望。
武松才穿越过来不久,到清河县城来也时日不多,一直忙碌,还从来没有进过张家堡。那天晚上,他和徐恩夜谈,曾经在知县府邸的楼上,远远眺望过张家堡,当时便震惊于张家堡的庞大。
此时,张家堡大白天呈现在他的眼前,使得他不能不再次发生惊叹:这个城堡实在庞大,哪里像一个私家庄园,简直就是第二个青河县城!
冷静一想,这也不足为奇。依稀记得前世所读的《水浒传》中,原本就写到,当时的大土豪,动辄就拥有十分庞大的像城堡一样的庄园。比如说,武松后来去投奔的柴进,就拥有一个巨大的城堡式庄园。
张家堡也是一个城堡式庄园,深沟高垒,看上去十分雄武,固若金汤。
这与途中看到的那些破败不堪的村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穷人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张大户却如同是这里的土皇帝,所居住的城堡简直就是一个土皇帝的宫殿!
武松暗想:怪不得!北宋的土地兼并已经这么严重,贫富差距已经这么悬殊,又怎么不会有很深的社会矛盾?又怎么能够怪前世书中所写的梁山好汉们会打家劫舍、反上梁山?
他和徐恩率领着几百土军,直逼张家堡大门。张家堡城墙上守门的奴才远远望见,立即便把堡门给紧闭起来,又把门前的吊桥吊起,同时大声喝问:“你们是什么人?敢到张家堡门口来耀武扬威,活得不耐烦了么?”
徐恩一挥手。手下的一名军官便迎上前去,对着张家堡城墙上的奴才护卫喊道:“我们是清河县土军,由知县徐大人亲自统率,前来张家堡,要见张大户!你们快快开门!”
但,张家奴才护卫丝毫不为所动,大声道:“张家堡岂是随便什么人说进就进的!就算是徐知县来了,要见我们家大户老爷,也得容我们先去禀报,请大户老爷同意。至于你们这些军队,一个都不准放进来!”
第一百二十三章 私人武装()
那名军官大怒,喝道:“大胆奴才!你他奶奶的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再不开门,我们就强行攻打进来,到时把这里夷为平地,叫你这王八蛋不得好死!”
“哈哈哈!”那张府奴才狂笑,“好大的口气!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张家堡!”
说着,他把手一招。
顿时,连武松都吃了一惊。只见张家堡的城楼上,出现一大队弓箭手和刀斧手,刀在手,弓在弦。数百支利箭指着城堡外的土军,一旦发起攻击,这些土军必然死伤惨重!
这些张府的护院,身上都穿着整齐的服装,比起城楼下的土军,看上去更加气派威武!
武松真是没有想到,一个县里的地主,居然能拥有这么庞大的私人武装。不是说在封建时代,皇帝最忌讳老百姓私藏武器、担心有人造反么?这张大户怎么敢如此明目张胆?
那喊话的军官见张家堡城楼上突然涌现出这么多弓箭手和刀斧手,也吓了一大跳。
但此时顶头上司、知县徐恩就在身后,他可不能显得过于怯懦,便努力镇定下来,叫道:“好个张家堡!我看就是一个土匪窝!光天化日之下,张大户他娘的居然敢私养军队,这他奶奶的不是想造反吗?张大户他奶奶的不想活了吗?他奶。。。。。。”
他还想说,突听得“嗖”的一声,一支利箭向他飞来。吓得他连忙后退,一屁股坐倒在地,脸色顿时煞白。
张家堡城楼上顿时发出一阵哄笑。那张府奴才这一箭并没有想射死这名喊话的军官,只不过是想吓唬他而已,见这军官如此狼狈,笑骂道:“再敢对我们大户老爷不敬,就射掉你他娘的裤裆里的小玩意儿!”
“哈哈哈哈!”城楼上又是一阵哄笑。
那喊话的军官还想装着不怕,但张开口,却再也喊不出话来。毕竟,他们都只是土军,平时欺压吓唬一般的老百姓固然威风得很,却从来没有真刀真枪地上过战场,胆量甚是有限。
见此情状,徐恩只好又问武松:“武松,你看怎么办?”
这种局面,也完全出乎武松的意料。他的本意,是和徐恩带领军队,直捣张家堡,抓住张大户。只要抓住张大户,自然可以迫使他停止煽动胁迫那些围困县衙的乡民。
这一计,对于解除县衙之围,原本是围魏救赵、釜底抽薪的妙招。量那张大户虽然是清河县的土豪霸主,但毕竟也只是个地主而已,应该还不敢公然与知县率领的军队作对,否则就是造反了。
谁知道,张大户居然嚣张到这种地步!不仅私养比官兵还强大的武装,而且敢公然违抗知县的命令,把知县率领的土军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这完全可以算是造反。但,张家堡如此坚固,张家的私人武装比官兵还要强大,徐恩又奈他何?
武松想了想,对徐恩道:“大人,从这里去州府调兵,来回不知要多长时间?”
徐恩一惊,道:“到州府调兵?你真想强行攻打张家堡?”
武松道:“不错。张大户这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