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恩破格赏拔武松,大规模清洗清河县衙吏,一心推行变法改革,敢于和长期操控清河县政局的本土势力博弈,这都体现了果断稳重的一面。

    但,武松也屡次看到徐恩偶尔会呈现出憔悴苍老。比如之前那次蔡京密使夜入知县府向徐恩转达蔡京指示之后,武松就曾看到徐恩一度显得十分疲惫。这说明,徐恩也有十分软弱无奈的一面,特别是在蔡京面前。

    眼下,面对数万乡民围困县衙、钦差大臣即将到来的紧急局面,可不是徐恩软弱无奈的时候。武松当即喝令:“来人,先把黄历这厮押下去!”

    门外两个捕快进来,便要把黄历押走。黄历大喝:“谁敢!武松,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都头,职位还在我之下,哪来的权力敢叫人押我?”

    两个捕快闻言,便不敢再动手。武松只好又对徐恩道:“知县大人,黄历身为主簿,却勾结他姐夫,暗中煽动乡民围困衙门,理应先押起来,等候上级审问发落!而且,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赶快让围困衙门的这些乡民们解散,迎接钦差大臣到来,没有必要再听这厮的啰嗦!”

    徐恩一听,回过神来,喝道:“把黄历这厮给我押下去!”

    黄历大喊大叫,但还是被押下去了。

    现场被武松同时拖回来的,还有那个暗中放话煽动的家伙。他下巴脱臼,口里只能呜呜呜的,口水已经把胸口衣服都浸湿了,十分恶心。

    武松忍着恶心,双手托着他的下巴,将他下巴归位,对徐恩道:“大人,这厮暗中煽动乡民冲击衙门,意图造反,罪大恶极,建议先打五十大板再说!”

    徐恩会意,立即喝道:“好!来人,先给这厮打五十大板!”

    两个衙役立即拿着板子,走上前来。那家伙脸色顿时煞白。他身板瘦弱,这五十大板打下来,疼也会把他疼死。连忙跪倒匍匐在地,磕头如捣蒜,哀恳道:“知县老爷饶命!知县老爷饶命!”

    武松冷哼道:“要老爷饶命也不难。你先把你为什么要煽动乡民冲击衙门老实招来!”

    那家伙眼见得堂堂的县衙第四把手、清河县一霸黄历,也已经被关押起来,知道这知县和都头武松不是好惹的,只想竹筒倒豆子把一切都交代,都不用武松多问,道:“小人名叫张十八,是张大户家的奴才。小人糊涂,全是二管家交代,要小人混在今天围困衙门的乡民之中,见机行事,煽动乡民们闹事。还有十几个人和小人一起,现今都混在乡民之中!小人识得的,有没头蛇、地瓜鼠、金剥皮、李金莲、两头蚯蚓。。。。。。”

第一百一十八章 舆论引导() 
张十八一口气,就报出七八个人的绰号来,其中有几个便是武松已经识得的。这证实了今日这场突如其来的数万乡民围困衙门集会示威的事件,确实是张大户在暗中策划部署。

    踩在钦差大臣即将到来、清河变法即将铺开前夕这个时间节点,神不知鬼不觉地煽动起数万不明真相的乡民围困衙门,打了徐恩一个措手不及。

    徐恩心中懊悔不已,意识到自己还是太大意了。

    他来到清河县后,为了推行变法,先是设法兼任了县慰一职,又周密调查,一举清洗了衙门里那些为虎作伥的贪官污吏,牢牢把衙门掌控在自己手中,自以为步步为营、稳打稳扎。

    但,张大户之前不动声色,却突然搞出这么大一个动静来,顿时让徐恩陷入被动。

    徐恩又懊悔,又羞恼,喝道:“武松,赶快去把这些混在乡民之中暗中煽动的人都给我抓起来!若任由这些家伙在背后挑唆,后果不堪设想!”

    武松心道:作为知县,徐恩本人清正廉洁,一心变法,算得上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好官。看他之前清洗衙门的雷霆手法,也算得上有手腕。但,他应对这种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的经验,还是匮乏了些。

    武松虽然在穿越前只是个小职员,也没有站在官府立场处理大规模群众示威的经验,但由于穿越前那个时代,世界各国发生大规模群众示威的现象司空见惯。因此,面对这种局面,武松在心理上便比徐恩镇定得多。

    他立即劝阻徐恩,道:“大人,这个时候,只怕还不宜随便抓人。衙门外的乡民太多,我们如果派人到人群中去抓捕,一旦被这些乡民误会,以为官府要镇压他们,那么只怕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数万人冲动起来,后果才真是不堪设想!”

    徐恩冷静一想,知道武松说的有理。他更加庆幸自己破格赏拔了武松。武松有勇有谋,果然是难得的人才,便问道:“那依你之见,现在该怎么办?”

    武松仔细回想自己穿越前看过的一些新闻,记得那时各地大规模群体性集会游行事件其实层出不穷,有的地方能够成功平息化解,但有的地方却由于处理不当,激化矛盾,往往酿成严重的官民冲突。

    一旦官民冲突激化,后果便容易失控。所以,处理这类事情,既必须抓住时机、及时反应,又必须小心谨慎、妥善行事。

    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个县衙小吏,武松认得,正是当日徐恩新提拔起来的孔目张新,显然是想在徐恩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站出来建议道:“老爷,小人有一建议!”

    徐恩一喜,道:“你快说!”

    张新道:“小人以为,这些无知刁民居然胆敢围困衙门,实在可恶!大人如今身兼县慰,有权调动军队。不如就立即调兵,前来镇压,胆敢反抗者就地正法,快刀斩乱麻,才能赶在钦差大臣到来前。。。。。。”

    “你放屁!”不容徐恩答话,武松便怒喝道,“这些乡民围困衙门,虽然不该,但毕竟都是因为被张大户这厮幕后煽动胁迫所致,他们本身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也不是真心要谋反,怎么可以用军队来镇压?难道你想让钦差大臣看到清河县衙门口血流成河尸横遍地?如果官逼民反、真的把这些乡民逼上了造反之路,那又该怎么办?”

    张新脸上一红,强辩道:“那难道就听任这些刁民把衙门围困?钦差大臣来了,连衙门都进不了,又该怎么办?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养兵,本来就是要用来维护太平的,大人身兼县慰,难道还调动不得军队?”

    武松怒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没错,但要看这兵是用在什么地方。这兵只能用来镇压真正的坏人,绝不能用来对付百姓!否则,老百姓被逼上绝路,那就会真正造反了,知县大人将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会正中张大户那厮下怀!”

    作为这个时代的地方官员,徐恩也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付不听话的百姓,动用军队镇压是这个时代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听了武松的分析,他冷静下来,道:“武松说得有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军队镇压!”

    张新见自己的建议被否决,面子上挂不住,脸色通红地对武松道:“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武松又仔细思考起来。他记起来了,穿越前看新闻,有的地方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之后,政府总是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途径,及时发布新闻信息,以驳斥谣言、引导舆论,防止更多民众被误导煽动。

    他有了一些主意,对徐恩道:“大人,现在看来,这些乡民围困衙门,喊出的口号是反对变法。其实,变法改革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乡民们如此反对,虽然是张大户这厮幕后煽动胁迫的结果,但显然也是由于他们对变法缺乏真正的了解,误会了变法的原意。所以,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赶快加强对乡民们的宣传,搞好信息公开,让他们了解变法的真正内容和意义,消除他们对变法的误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的情绪平伏下来!”

    武松的这番话里,夹杂了许多现代词汇,但徐恩还是听懂了。徐恩虽然有软弱无奈的一面,但毕竟还是个能干的地方官员,立即意识到武松说的有理,当即赞同。

    不过,这个时代,既没有报纸电视,更没有广播网络,如何对数万乡民紧急开展宣传引导呢?

    还是武松想出来的办法:被围困在衙门中的衙吏幕僚们立即行动起来,用纸张、布匹等,把拟要在清河县推行的一些变法举措如盐钞法、方田法等,简明扼要地写在上面,说明它们的具体做法、利弊之处。然后,迅速派人把这些纸张、布匹悬挂到衙门外,乃至公开抛洒到示威的乡民之中,形同分发传单。

    乡民们看了这些布匹、纸张上所写的东西,了解到变法的真正内容和做法,自然能够判断出变法其实对自己有利,不再反对变法。如果他们不再反对变法改革,自然就会从衙门口散去。

    在武松的建议下,徐恩同时在县衙门口张贴了一张大布告,宣布今天围困衙门的乡民,只要能自行散去,知县大人将从宽发落,既往不咎。

第一百一十九章 钦差快来() 
衙吏们紧急行动起来,去张贴、散发那些写有变法举措的布匹、纸张。武松又一脚踩在张十八的身上,喝道:“徐知县在清河县推动变法改革,乃是奉了朝廷的命令。你幕后煽动乡民游行反对变法,还试图煽动他们冲击衙门,这是造反的大罪,该诛九族!”

    “哎呀!小人哪敢造反哪!”张十八一听,连忙哀嚎道:“小人都是被张大户、黄主簿,还有大管家、二管家他们逼迫的呀!”

    武松喝道:“那你现在是继续听他们的话,还是听知县老爷的话?”

    张十八忙道:“自然是听知县老爷的话!还听您武都头的话!”

    这家伙,分明是见风使舵。武松知道他再也不敢耍什么花样,便又吩咐人把他带到衙门口去,让他现身说法,揭露张大户暗中煽动乡民造反的险恶用心。

    徐恩还是感到忧心,道:“这样,就能让这些乡民们都自觉第散去么?”

    武松道:“这些做法,有利于驳斥谣言,引导舆论,让乡民们冷静下来,不要轻易被人挑唆利用。不过,由于有人在幕后煽动胁迫,光这样还不行。我已经叫示威游行的乡民们推举代表,前来和大人面谈。大人等会先做通这些代表的工作,再让他们去劝说乡民,应该就能进一步奏效了!如果那时候还有人要煽动闹事,我们再动手抓捕,乡民们便不会再过激反对!”

    徐恩喜道:“好!快叫那些代表进来,本县亲自和他们谈!”

    然,当武松去了解围困县衙的乡民们是否已经推举出和知县大人面谈的代表,才知道,在张府奴才暗中煽动、唆使、胁迫下,乡民的情绪又躁动起来,根本就不愿意推举代表出来和知县面谈。

    “不能推举代表,因为少数代表很容易就被知县老爷收买胁迫!”“知县老爷这是想敷衍我们!”“变法是知县老爷亲自策划的,知县老爷应该亲自出来给我们大家一个交代!”“坚决反对在清河县推行变法!”“变法就是要断绝我们的活路,我们誓死不从!”

    还有的人在为黄历喊冤:“黄主簿其实是反对变法的,武松冤枉黄主簿!”“必须马上释放黄主簿!否则,我们就冲进县衙去!”

    有的乡民更干脆喊出了他们这次被煽动来集会示威、围困县衙的真正目的:“我们要求徐知县离开清河县!”“不错,徐知县来清河县就是为了推动变法。他不走,变法就迟早会推行!”“清河百姓不欢迎徐恩,请徐恩赶快滚蛋!”“徐恩不走,我们不走!”

    武松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他是知道的,徐恩虽然是大奸臣蔡京的门生,但本人清廉奉公,关爱百姓,推行变法改革也纯粹是为国为民,实在是这个时代非常难得的好官了。但,这样的好官,现在却被清河县的百姓们要求驱逐。

    武松只好回到衙门正堂,把情况报告给正焦急等待的徐恩。

    徐恩一听,既恼怒羞愤,又倍感焦虑,道:“原来。。。。。。原来这些人真的都是些刁民!本官一心奉公,推行变法改革虽说是尊重当今皇上和公相大人的旨令,却也是为了清河百姓。可他们居然要本官离开清河县,这简直是颠倒黑白,可恶之极!”

    张新在一旁,趁机道:“大人明察,我原说对付这些胆大妄为的刁民,绝对不能客气,完全可以调动军队来镇压!武都头的办法,根本就行不通,只会助长刁民的气焰!”

    武松来清河县还不久,和衙门里的这些衙门差吏们许多还没有深交。有些衙吏们便纷纷符合张新的话,认为应该赶快调集军队前来镇压。

    徐恩有些动心了。这些乡民围困衙门反对变法也还罢了,现在居然敢公开提出来要赶他徐恩走,这让他羞怒攻心。

    武松忙道:“知县大人,这些乡民完全是被背后之人煽动唆使,并非是真的要赶大人出清河县,大人完全不必介怀。大人一心为公,关爱百姓,公道自在人心,清河县父老乡亲终归会明白的。如果现在冒然调集军队来镇压乡民,势必酿成严重的官民冲突,那才真正幕后指示者的下怀!”

    徐恩道:“那你说,我们现在还能怎么办?”

    张新道:“是啊,现在该怎么办?既不能调集军队镇压,又不能去抓那些在暗中煽动唆使之人,难道就听任这些刁民继续围困衙门?难道,到时候让钦差大臣也进不了衙门?”

    武松在脑中急剧思考对策,一时没有答话。就在这时,一个衙役气喘吁吁地跑来,叫着:“知县大人,知县大人!”

    武松见这衙役满头大汗,过去却没有在衙门里见到过他,便喝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知县老爷正在考虑大事,你急叫什么?”

    那衙役道:“小人。。。。。。小人是城外驿站里当差,有紧急情况要报告知县大人!”

    此时数万乡民围困衙门,高呼要徐恩走人,这情况已经够紧急了。听到这衙役说又有紧急情况,徐恩忙喝问:“什么紧急情况?快说!”

    那衙役道:“小人接到文书通告,说朝廷派遣的钦差大臣陈禾陈大人,明天一早就会到清河县!”

    钦差大臣要来清河县,此时对徐恩和武松等人而言已经不是什么新消息。但是,钦差大臣明天早上就会到,这就显得更紧急了。

    徐恩怒斥那衙役道:“你是什么时候接到通告的?为什么现在才来报告?”

    那衙役忙跪下磕头道:“小人是才接到的消息,接到消息后就马上回城来报告,不想城里突然挤进了这么多人,小人好不容易才挤进衙门,报告太迟,请知县老爷恕罪!”

    武松问道:“那通告上可有说明,钦差大人突然来清河县,是为的什么?”

    那衙役这才想起把通告从怀里掏出来,呈给徐恩审看,口里已说出通告上的内容,道:“钦差大臣这次来清河县,一是考察地方治理状况,二是考察变法改革。若地方官员治理不善,钦差大人有权就地革职,可先斩后奏!”

第一百二十章 要抢金莲() 
徐恩一看那通告文书,面色更加难看,把通告顺手递给了武松。

    武松一看那通告,果然如同衙役所报,皇帝这次突然派遣御史大夫、殿内侍御史陈禾,担任钦差大臣,巡视地方,就是为了考察地方吏治和变法改革。

    钦差大臣手握尚方宝剑。来到清河县,如果看到数万乡民围困衙门、反对变法、要驱逐徐恩,可想而知,必然会认为变法改革在地方上根本得不到百姓支持,徐恩治理无方。这样的话,不仅清河县的变法会胎死腹中,徐恩也势必被从严问责。

    武松此时对这个陈禾还缺乏了解,因此尚不知道,陈禾在朝廷上,原本就与童贯、蔡京等人不相投。

    陈禾曾经公开向皇帝尚书揭发童贯玩弄权势,祸国殃民,皇帝虽然没有因此处罚童贯,却也认为陈禾敢于进言,是个忠直之臣。

    与此同时,陈禾也与礼部贡院检点官、左司谏陈瓘关系莫逆,而陈瓘也是此时北宋朝廷上少有的正直之臣,在后世看来,甚至可与岳飞、文天祥等相提并论。

    陈瓘曾经坚决拒绝与蔡卞为友,又在朝廷上公开揭发蔡京结党营私、误国误民,是蔡家兄弟的眼中钉。作为他的好友,陈禾自然也对蔡京结党隐私痛恨不已。

    因此,作为钦差大臣,陈禾对作为蔡京门生的清河知县徐恩,绝对不会客气。

    一旦他以数万乡民围困衙门、导致钦差不能进城为由,认定徐恩怠慢钦差,而且治理无方,欺压百姓,那么,罢了徐恩的知县还是小事,借此机会除掉徐恩,以削弱蔡京的势力,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宋太祖曾有命令,不杀文官。但,手握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真要置一名文官于死地,有的是办法。

    这,也正是张大户会选择在陈禾到来前夕,煽动胁迫乡民集会示威围困衙门的原因。

    张大户的这一招,毒辣,精准,致命!

    武松虽然还不了解朝廷上这些政治斗争的内幕,但看到徐恩的脸色,便知道大事不妙,情况对徐恩来说很不利。

    徐恩如果被罢官,武松也将在清河县呆不下去,那么,潘金莲也势必还是会落入张大户手中,前世书中所写潘金莲不从张大户、被张大户逼迫嫁给武松、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下性格扭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为了追求爱情而毒杀亲夫、武松为给哥哥报仇而杀掉潘金莲和西门庆,等等,这一切可能重演!

    就算不是为了潘金莲,不是为了改变自己和哥哥的命运,冲着徐恩是这个时代难得的清官,对武松有知遇之恩,推行的变法改革又是利国利民,武松也必然要和他祸福与共。

    然而,此时,面对被张大户煽动起来的数万乡民围困衙门,一向冷静沉着的徐恩固然束手无措,武松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彻底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武都头!”就在这时,老捕快刘全赶来,在大堂门外悄悄呼唤武松。

    没有知县允许,他不敢冒然冲进大堂来找武松。武松连忙出去,问道:“有什么情况?”

    刘全道:“我和兄弟们按照都头的部署,分头调查了解,这次乡民突然聚集,确实是有人在暗中唆使胁迫。这些暗中唆使胁迫乡民的人,有金剥皮、地瓜鼠、没头蛇、李金莲。。。。。。”

    武松道:“这些我都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新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