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中有几个左良玉的心腹幕僚,还有他的长子左梦庚亦在,其余一些左营大将也是在屋中等候,各人被火把脸烤的通红,有几个大将额头上烤的冒汗,却是根本不敢抬手擦拭。

    “马宝你来回奔波辛苦,下去吧!”

    左良玉思忖再三,先叫马宝出去,接着又向一个双手按在膝上,穿着一身铁甲的中年将领笑道:“刘将军,你立功的机会到了。”

    一听他说,这个姓刘的将领连忙起身,答道:“国能自反正以来,无时不想报效朝廷,以洗前罪。如果大人要在此时突袭献贼,国能愿为前驱,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这人便是赫赫有名的闯塌天刘国能,是和李自成及张献忠、罗汝才齐名的义军领袖人物之一,也是陕北延安人,和李自成等人都是大同乡,麾下有几千精锐,都是农民军中百战余生的悍卒,其中还不乏是当初从延绥和榆林等军镇哗变出来的边军劲卒,打了十年以上的仗,这些精锐全是百战余生,所以刘国能原本的几万兵马在他投降招安后散去不少,但核心最少有两千精锐留了下来,这也使得他很快被授给副将军职,拨到左良玉麾下任职。

    因为多年造反,所以刘国能对诸多义军领袖的打仗方法和作风都十分熟悉,也使得左良玉对他十分倚重,马宝从襄阳回来,禀报重要军情之后,左良玉也是第一时间将刘国能召过来,如果有所举措,当然也是派刘国能为左军的前锋。

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

    刘国能的表态叫左良玉十分满意,有这么一部精锐兵马加入麾下,而且熟知西营情形,无疑是加多了几分把握。

    他开始目视自己左右大将,令道:“各营都是提前做好准备,一旦下令,便立刻开拔。”

    左营将领,却不似刘国能那样好说话,当下一个副将便是叫苦道:“自从咱们到勋西这边,安定下来还不到半个月,再说要入山去大仗,恐怕将士们会有怨言。”

    若是普通士兵抱怨,不妨砍了,但这个副将是领精兵锐卒的,领的是左良玉的心肝宝贝起家的家底,左良玉当然不能不管,沉吟了一下,便道:“一会领二百石粮,再领一些猪、羊回去,犒劳一下弟兄们,再告诉他们,起行的盐菜和粮食都不会短亏了他们,别人再受委屈我能不管,能叫他们受委屈吗?打赢了这一仗,人人有赏银,有生擒西营将领或是斩下首级的,小兵升到千、把,将领我保举到副将以下,有首级的,小兵赏五两,贼营将领赏五十,有名的大将赏一百到一千两不等,告诉他们,我绝不会小气!”

    这一番话说下来,那个副将眉开眼笑,立刻答应下来。

    其余几个大将领的不是左营精锐,不敢漫天要价,但也是叫苦,因为说的多是实情,左良玉也是答应尽可能的补给他们。

    见如此情形,刘国能心中隐约不安,但他明白,左良玉是为了和张守仁争功,不使得剿灭或是打败流贼的风光被别人抢去,而且他心中也明白,西营实力其实不及左良玉,如果和勋阳巡抚并力做战,加上自己的部下,张献忠应该不是对手,除非是西营和闯营并曹操一起合作用兵,但这个可能性也并不大,所以怎么盘算,胜算还是在七成以上。

    行军打仗,有五成把握就可以干,况且是胜多败少?

    一念及此,刘国能的些许不安,也就烟消云散了。

    待和众将会议完毕后,左良玉又将刘国能留下来用饭,同时叫自己的儿子陪座,席间对刘国能也是极力夸赞,加以许诺。

    回到自己的驻地之后,刘国能立刻开始动员,他麾下两千战兵,其中一半是老营骁骑精锐,人人有马,多半还有棉甲,少量有铁甲,其余的一千人也多半是穿着胖袄,手中有长短兵器,也有少量马匹,再加上拉来的两千多夫子,凑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

    在此之前,他早就探明了张献忠驻营的山寨地点和大致方向,因为熟知农民军的哨探方法,刘国能对自己的军队保密工作做的实在不错,而西营那边,并没有因为刘国能的投降就对旧有的方法多加改革,还是用的旧有的一套,用山民和打粮小队加上游骑来做侦察工作,这样其实很容易暴露自己的大致方位。

    一支打粮小队,最多是离老营三到五天左右的距离,再远就绝无可能,将士可能学失,或是起异心逃走,离的太远了也无从节制,逃走了也追赶不及,根本毫无办法,所以一般打粮队是互相只有半天路程,距离老营两三天路程,出现意外也好临机决断。

    官兵不一定懂,刘国能却是十分清楚,张献忠的老营就在竹西一带,背倚汉水,前面是均州和房县,和罗汝才等联营相隔不远,看样子是想相机进入四川或是陕西。刘国能就带着自己的两千人马和自己的打粮队迅即出发,左军在勋西也比较困难,粮饷尚未补充完全,所以只能自己艰苦一些了。

    刘国能出发后一天,左营精兵在那个副将的带领下也是紧随在后,相隔很近。另外,左良玉派出两千人马放在勋西南的白羊山之后,要截断西营往汉水逃走的道路,又以数千人为奇兵,截断献忠老营和其余各营之间的联络,制造混乱。

    同时,再派飞骑,往驻在兴安的贺人龙和李国奇处去,请他们加强对汉水的巡防,不使西营有渡江逃窜的可能。

    至于西营一路向西,逃往四川也是不怕,邵捷春这个四川巡抚亲自坐镇,带着川军在要紧隘口防守,不怕败逃的西营能逃过去。

    最后关头,他叫幕僚写信给方孔昭,请这位巡抚大人派出自己麾下的精锐将士,沿房竹一线,征剿罗汝才和过天星两部贼寇,整个湖广是四部贼寇,张献忠实力最强,其次就是罗汝才和过天星,李自成听说又缩回大山里头,倒是不足为虑。

    诸事办妥,左良玉自己也是顶盔带甲,开始了骑马进入深山的艰苦征程。

    在这样的隆冬季节,穿着一身冰冷的铁甲,没有办法住华屋,对左良玉这样身份年纪的大将来说,实在是一桩苦差事。

    他也实在是叫张守仁给刺激到了啊……

    而且平贼首功,确实关系重大,左良玉也是无论如何,不能叫别人把这功劳给抢了。

    ……

    ……

    深山之中,密林已经落尽秋叶,将山道上落了厚厚一层树叶,寒风凛洌,到处都是早晨残留的寒霜,就在这恶劣的环境之中,李自成的老营将士也是正在进行行军中的休整。

    战马的鼻子不停的喷出白气,人呵气也是如此,不少将士,冻的虎口开裂,手上和脸上都是冻疮,但就算如此,所有的将士仍然都是身姿挺拔,在这密林和深山的深处,仍然不失军人风度仪表。

    李自成的马匹被扣在一边,自己则盘膝坐在一块山石上,天气很冷,他却仍然是一身深秋时的衣着,染蓝的蓝布箭衣,大毡帽,腰间佩剑,左手托着一块杂粮饼子,右手是咸菜,一口咸菜就一大口饼子,吃的十分香甜。

    “闯王,这是曹营的下书人,曹帅有信给你。”

    中军吴汝义带着一个满脸红光的矮壮汉子过来,到了李自成跟前,这汉子也是在发呆,堂堂闯王,也是曾经带过好几万人的大掌盘子,行军途中,就在这样的环境吃这个吃食?

    闯营现在虽然在走背字,但还是有几千核心在,再怎么首领也不能就这么着克扣自己的嘴边食吧?再说,这能省几个钱?

    这汉子在腹诽,李自成却是拿了书子就看。

    上一次曹操提醒过他,叫他小心张献忠,但李自成考虑到现在是合则几方都有利,分则大家都可能要吃亏的局面。

    如果大家合营,精兵数量就多了,对付左良玉或是贺人龙的把握就大一些。这两年来,李自成痛感自己的实力不够,也后悔当年意气之争得罪了张献忠,他下定决心,见到张献忠后自己态底低一些,俯就一些,八大王好面子,就给他面子便是,低一低头,死不了人。

    有了这个宗旨,几家合作,在竹、房一带打一个大仗,再给左良玉等湖广官兵一个教训的想法,已经是悄然形成了。

    李自成的见识已经在普通的义军领袖之上,也是在此时光芒四射的张献忠之上,只是他的力量还薄弱,远不能和当年在陕甘川一带活动时相比,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人将他的力量削弱的太厉害了,现在朝廷关注的重点已经不是他,而是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了。

    曹操这一封书子写的是紧急军情,张守仁率兵赶到,不过还要休整一段时间,杨嗣昌正在拼命调集粮饷给登州镇的官兵补充,根据张献忠留在襄阳和新野的探子回报,登州镇确实是强敌,战马多,机动力强,军纪井然,士气腾跃,是官兵中的劲旅,看样子比当年曹文诏带的几千关宁铁骑也不差。

    军情紧张,但也激起了八大王和曹操的斗志,各营的首脑决定,就是要打一个时间差!

    李自成将书子递给闻讯赶来的刘宗敏,对方也是穿着箭衣,一手杂粮饼子,另一手剥着蒜瓣,吃的也是香甜。

    刘宗敏看完,再传给李过,然后是田见秀等人。

    闯营大将,也因为这个突发的情况而紧急聚集起来。

    曹营的人知道人家要议事,自己也很机灵,已经和接待他的人躲到一边去了,任由闯营的人商量好了回书给他。

    “怎么办?打不打?”

    李自成用毛巾擦干净了嘴,不象刘宗敏几个吃的唾沫横飞,一嘴碎屑。

    原本他也就是李家寨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生活很苦,干个驿夫也不比人高贵,吃饭一样是半蹲着,吃的一样是粗鄙不堪。

    成了大军主帅后,开始也是享乐无度,现在渐渐约束住了自己,包括言行举止,光是吃饭的姿式和讲究,都是他在背人的地方练习过的。

    当成为领袖的人成千上万,真正能成功的才有几个?

    凡成功的,都是有其过人之处,李自成毫无疑问的在飞速成长着。

    “打。不打的话,咱们闯营在曹营和西营跟前抬不起头来。”

    “也是到打一仗的时候了,憋的太久了,弟兄们都眼红的很,这日子也过的太清苦了……”

    李自成自己粗衣恶食,军纪也严,现在留下来的都是老弟兄,就算是别人补给他的人马也训好了,他经常和人交心,聊天,谈以前的苦况,所以对人心抓的好,在商洛山过的极苦,一样熬下来,现在这时候曹营和西营在侧,人家吃香的喝辣的,闯营的人虽然不敢抱怨,眼红也是避免不了。

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骗

    “对敬轩还是要多加三分小心。”田见秀很沉稳,淡淡的道:“害人之心不要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人是和尚样的人,但不代表他蠢,否则的话,在闯营中哪来的这么高的位子?

    听着这话,闯营上下都是凛然,李自成断然道:“就照玉峰说的,咱们和敬轩一起干这一票,但也要防着点,曹哥心里有数,咱们和曹营的联络,不能断!”

    ……

    ……

    张守仁以强势之姿,悍然从山东一路狂飙到湖广,大军布至于襄阳西北一带,也就是正面对着均州和房县、竹县一带的广大地域。

    浮山军至,整个湖广震动,而他的大军一动,也是不知道被多少有心人看在眼中。

    每天大军调度,真的是地动山摇,威势震天,但自入湖广之后,浮山军的调度也是变的缓慢下来。

    这日至扎营点,跟随的百姓也不知道有多少,卖小吃的,做各式小买卖的,卖特产土产的,甚至是卖大姑娘小媳妇的都是一路跟了过来。

    浮山军有钱,驻屯几天之后,襄阳以北一带的百姓已经传的人尽皆知了。

    这些当兵的,月饷都是好几两一个月,吃住在营,穿的也是上头发下来,一身接一身的发,靴子也是一发几双,有不少还是光棍没有讨媳妇,也不知道存钱,所以只管散漫使去,出手之大方,哪里是湖广地方百姓曾见识过的?

    左镇或是河南兵,或是陕西兵,是一镇比一镇穷,穿的破烂流丢,比起百姓都不如,只有左镇中的精兵强将,够资格发饷或是抢着好东西的马军手头才有两个钱,但这些人又偏是习惯不给钱的,所以历来过兵,百姓是避之则吉,遇到的,女人**,家产被抢,房子遭过的大兵给烧了的事,实在是数不胜数,说不胜说。

    驻屯的兵要比过兵好一些,收敛一些,但鸡鸣狗盗和调戏妇女的事也避不可免。这一次客兵来驻,本地的百姓原是吃了一惊,心想必定要大倒其霉,已经有不少人家把女人送走……结果如何?却是叫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事情。

    客兵不仅吃东西给钱,待百姓还极有礼貌,叔婶不离口,山东人质朴憨厚讲礼行的风格被浮山兵们发挥的十分出色,时间很短,客兵的口碑就传了出去。

    现在连襄阳城都有做买卖的商行跑过来,从粮油米蛋到熏肉腊肉,再到布匹杂货,这些当兵的手中十分有钱,遇着欢喜的就是购买,生意着实好做。

    这一次调到一个镇子附近,大营立在镇边上,绵延往外好几里地,全部修了大营。

    立栅栏,放鹿角拒马,挖壕沟,四周挎着蓝子的百姓一边张罗买卖,一边就有好奇的问道:“军爷,怎么费这么多事立下营寨,看样子一时半会不走了?”

    “不走了,要住上一阵子。”

    “那敢情好,我们的生意就得靠军爷多照顾了。”

    “那老乡你一会收钱可得悠着点,甭心太黑。”

    “嘿嘿,军爷们有的是银子,照顾俺们一点也没啥。”

    “没啥?俺们一路放赈过来,自己的军粮都放的光光,喂马的杂粮都放光了,现在营里缺粮,不过好在有银子,俺们来打流贼图的啥,一路放粮图的啥,不都是为的你们百姓?结果倒好,前天买只鸡,生生把一只两斤半重的给俺算成三斤半,回来一较称,可把俺气坏了……”

    浮山军一路放赈的消息早传过来了,从洛阳到南阳再到襄阳,沿途近千里地,放赈受赈的百姓过百万人,这种事情可传的话,湖广这边的百姓特别是士绅早就知道了。

    在士绅眼中,也算是善行善举,在有心人眼中,算是武将不识大体,擅自邀买人心,颇有一些官员正在暗中准备着弹章,预备在战事不顺的时候,连同弹劾杨嗣昌的奏折一起送上去,而在百姓心中,在这个年月,哪怕是湖广都有灾害,日子也难过的时候,肯放赈,把自己军粮放给百姓的将军,还有什么可说的?

    一听这浮山军人抱怨的话,四周的百姓都是一起叫骂起来,把那个丢人的乡党骂的狗血淋头,最后反而是浮山这边把人劝慰住了,众军士都纷纷道,可能是那百姓自己较错了称,不一定是成心要欺编。

    这么有来有往的说话,天黑之前,大营是扎好了,然后三三两两的士兵走出来,开始不停的购买着四周百姓送来的土产。

    主要还是以吃的为主,猪蹄买了便啃,鸡最好是烧好现成的,三五人合买一只,一人撕一只大腿便是啃了开来,包子,肉馒头,也很受欢迎。

    看来浮山军中的军粮确实紧张,士兵们明显是受了饿的模样。

    “你这厮好生大胆,军中缺粮,督师已经再三再四的说,我浮山军最近可能出战,军粮要优先补齐,你一个小小的督粮判官,也敢收什么火耗?”

    “凭你是什么借口,哪怕你明天要出战,今天这一千石粮,就得吃三成的火耗,要么本官就下令不来送粮,随将军的意。”

    “你如此大胆,我,我要行军法!”

    “笑话,哈哈,真是天大的笑话,你虽是参将,我可是朝廷命官,正经的两榜进士出身,你敢行军法杀本官?你们登州镇要造反么?”

    军营门前不远,有一队车队靠了过来,这几天也是天天都有车队过来给登州镇送补给过来,但每天也是争吵不停。

    浮山这边有七千兵一万多匹马,每天耗费的军粮就得五百多石,结果襄阳每天的运力也就是补充千石不到,然后这些各州县的运粮官还克扣了一部份火耗,今天这个是随州来的督粮判官,年前走这么一趟原本就不大愿意,湖广各镇大军的粮饷其实是有朝廷的督饷侍郎在总理负责,每天从南直隶由江上送过来,粮食是充足的,但督师大人不知道在开什么玩笑,行牌票令各州县紧急运粮,限期赶到,这么苦的差事,还限期,送到粮食不打个七五扣或是七成扣下来,谁还愿意?

    就算是把官司打到督师跟前,这些文官也是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朝廷的事就是这样,说破大天去运粮就得扣火耗,这是规矩,是整个文官集团的规矩,杨嗣昌要是敢破这个规矩,立刻就是整个文官集团的叛徒,名声立刻就会臭到不能再臭,把人全得罪了,他自己一个人能把这么一大摊子事料理的干净明白?

    有倚仗的文官得意洋洋,张世强这个中军参将也只能捏着鼻子把粮车接收下来,然后转到仓储处那边分储起来。

    见到这样的情形,浮山的将士们当然开骂,一路上放赈把自己的军粮放的差不多了,结果湖广这边就是这么老牛拉破车的补给,什么时候才能完事,没有军粮,怎么开展对流贼的做战活动?

    这些将士,一边买卖东西,一边也是打听着附近有没有热闹集镇,有没有县城或是州府,他们放假好几天,可以从容的出外游玩,只要每天回营睡觉就可以了。

    “不操练了,走了几千里,放松一下。”

    “大伙儿也是累坏了,马匹也掉膘掉的厉害,再硬挺着,可是真坚持不下来。”

    “征虏也是知道大伙儿的辛苦,放大假,发赏银,人人有份,大伙儿可劲乐去吧。”

    众说纷纭,不过话倒是都差不多,果然是张守仁给这些登州兵放了大假,由着大家恢复长途行军的疲劳。

    军粮不足,将士疲惫,浮山营的这些情形,也是通过种种渠道,被一些有心人给送了出去。

    ……

    ……

    “军师,怎么样,趁这个机会,干了吧?”

    “左良玉那边倒是确实可以打……”寨子深处,只有张可旺和马元利,加上徐以显,潘独鏊等少数几个张献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