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宫燕-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敬庄皇后得知此消息后顾不上吃饭便急急赶来见皇上。

    其它事情都还好说,但涉及到太子的安危的事她就很难淡定了。

    进得乾清宫,敬庄皇后朝着皇上扑通一声跪下道:“陛下,太子乃国储,他的人身安全牵系重大,您看可否换一个人去?”

    皇上正在批阅奏折,加上担忧着四川的灾情,心情本就不太好,如今听得皇后这么说,眉头便皱了起来。

    敬庄皇后见状忙解释道:“地震现场毕竟十分危险,况且还可能有余震,臣妾是怕万一……”她还没说完就已眼泪汪汪。

    见她一幅梨花带雨的样子,皇上顿有几分心软,但那个决定毕竟是与会人员一致通过的,且太子本人也同意了,所以自然是不好反悔的。何况他也有意趁此机会锻炼一下太子。他放下笔,伸手扶起敬庄皇后,温声道:“朕知你非常担心太子的安危,但这次与他同去的这几位官员都是朕最信赖且有能力保护太子之人,所以,除非是他们不想要自己的脑袋了,否则是断不敢拿太子的安危当儿戏的。”

    见皇后依然一脸的担忧,皇上又说:“再说了,太子既是未来的国君,本就应多到民间去体察民情的。”

    “这道理臣妾也懂,可太子这次去的毕竟是地震现场。”敬庄皇后依然眼泪涟涟。

    大自然的摧毁力如此之大……敬庄皇后不敢想下去。

    皇上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用比先前还温和的声音说:“沛王十五岁时就随朕征战北疆了,那两年里他完全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期间吃过的苦、受过的伤多不胜数。正因为这样,他在北疆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比朕还要高。你总不会希望人们说太子在百姓中的威望还不及沛王吧?”

    既然皇上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敬庄皇后不敢再坚持,只好强忍着满心的不安朝皇上点头。

    见皇后点头,皇上笑了,拍着皇后的肩膀说:“古人曰:地宜宁不宜动,如今地动则表示人间阴阳失调、君主德行有亏,所以朕会将这次地震当成是上天对朕的警告。朕除了对灾民开仓赈济、免租税和发抚恤金之外还会穿素服、避正殿,到皇极门那边去理政半个月,以求上天宽恕,不再给百姓增加灾祸。”

    敬庄皇后听毕,顿觉羞愧得无地自容,忙向皇上跪下请罪。

    皇上一把将她拉起,搂住她的纤腰说:“朕不怪你。太子也是朕的儿子,朕和你一样不希望他有事。”说罢朝着敬庄皇后的侧脸亲了一口。

    敬庄皇后红着脸依偎在他的怀里,没再说什么。

    当年,还有另外一个人爱她爱得死去活来,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他——现在的曣国君王,是因为她当时就看得出来——这个人胸怀天下、格局高远,是能成大事的,而且这个人对她的爱同样深沉,且爱得比那个人理智。

    二十多年过去了,她依然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想到这里,敬庄皇后抬眼望向他,望着他虽然已有岁月痕迹但依然俊朗的脸,轻声道:“我们的孩子,他那么聪明、稳重,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皇上俯头望着她美丽而深情的眼睛,道:“嗯。”伸手托起她的下巴,朝着她的红唇缓缓地亲了下去。

    从皇上那里回来,敬庄皇后还是忍不住派人给太子送去几盒点心和药物。她知道太子明天一早便得出发了,而现在已是深夜,她虽然很想去见见他,但最终还是因不忍打扰他的休息而作罢。

    吏部尚书冯宏和大理寺卿白泽葵在离开皇宫后便心照不宣、一前一后地来到城南西郊桂香酒馆二楼的一个包厢。

    包厢里面,吏部左侍郎方文东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三人就坐,边喝酒边小声地聊了起来。

    “我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吏部的事情就劳你多费心了。”吏部尚书冯宏对方文东说。

    “大人不必客气,这是在下应该做的。”方文东笑着说,亲自给他再将酒杯斟满。

    “半年过去了,步寻那个案子没有人再提起了吧?”冯宏问大理寺卿白泽葵。

    白泽葵低声道:“没有。”

    半年前,步寻因与冯宏、方文东、白泽葵的政见不同而生嫌隙,遭他们联名诽谤,被贬往凉州当知府。

    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步寻竟然在去往凉州的途中被暗杀了。

    他们的初衷只是因为步寻‘不类己’,碍手碍脚,因此不想他留在京城而已,但并没有想过要了他的命。所以当步寻全家被杀的消息传到京城时他们又惊又怕,因为很显然,别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嫌疑人便是他们。

    皇上在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宣他们几个进宫去查问。

    他们矢口否认,话说得掷地有声。

    皇上便派专人来调查此事。

    无奈这队人调查了整整两个月都没有结果,最后皇上只得下令将此案立档搁置。

    但冯宏、方文东和白泽葵知道,只要这事一日没查出真相,他们就还是摆脱不了嫌疑人的身份。

    不过因为步寻此人耿直有余,圆融欠缺,所以在京城为官时也确实得罪了不少高官。在这些高官的纷纷诋毁之下,皇上对他的印象也不是很好。

    正因为如此,皇上对这件事情也不太上心。

    所以这三人后来也慢慢地放心了下来。

    他们知道,因为此事缺乏证据,真相恐怕是很难查得出来的了。而曣国没了区区一个步寻根本不算什么,何况事情发生后也没见任何人出来为步寻喊冤。所以日子一长,人们便很少再提起此事了。

    “没人再提起最好。”冯宏说。

    他们几人当初为了达到将步寻贬离京城的目的伪造了不少数据,那些数据是不能被外人查出的,否则,他们就算没有牵涉暗杀步寻的案件也难逃诽谤罪的处罚。

    “话说,会是谁要了他的命呢?”方文东皱眉。

    另外两人对视了一眼,摇了摇头。

    他们也不知道。

    步寻在京城得罪过的人还是不少的。

    但是竟然会狠心到要杀步寻全家的,他们还真一个都想不出来。

    步寻为官清廉,那就想办法让皇上将他贬离京城便是,至于要了他的命么?

    “会不会是为了私事?”方文东忽然眼睛一亮道。

    冯宏和白泽葵的眼睛也随之一亮。

    对哦,他们先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呢?

    “但愿是私事。”白泽葵说。

    那样他们就更不必担心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了。

    三人微笑着举杯碰了碰,饮尽那杯酒后一同起身离开。

    已是夜深了。

第十八章 刮摩淬励() 
回到东宫,林帧立即凑上前来问赵聿梁:“殿下,需不需要派些人暗中保护您?”

    从京城到四川路远迢迢,且沿途多险地,加上随同太子去的这些官员中又有因政见不同而相互疏远的两派,所以林帧始终不太放心。

    然而要从东宫十率中派人护送太子去显然会引起皇上的猜疑,所以若要另外派人保护太子的话就只能暗中来。

    除了东宫十率之外,赵聿梁在外面秘密养着三千精兵。

    这三千人个个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因此一人可顶三人。

    赵聿梁将这三千人分为六队,分布在京城的东、西、南、北的郊区和城中心,以东营、西营、南营、北营、城营一、城营二为代号,由林帧统管,他做幕后指挥。

    这三千人只听命于太子和林帧两人。

    太子很清楚,虽然东宫十率皆听命于他,但是他们的档案都得上交一份给皇上,所以皇上对他们也是有控制权的。正因为这样,太子不能暗着操纵这批人。

    但这就使得太子处于了被动的状态。

    为备不时之需,太子从十七岁那年开始秘密招收精兵。

    赵聿梁在回来的路上时心里已有打算,此刻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答道:“从城营一中派出十人装扮成商人沿路跟随,但不要跟得太近,且要分成两小队。”顿了顿,他又说:“由武续和周通做队长。”

    这再好不过了。

    林帧听毕立即笑着说:“是。”

    赵聿梁又肃颜道:“由于那边的灾情严重,所以我暂时也无法预知归期,我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你要把东宫给我管好。”

    “是。”

    “若有招新之类的,无论其岗位如何低微普通,都要派人去查过对方身世方可决定是否录用。此事尤得慎重。”

    林帧忙说:“殿下放心,小的一定会严格把关的。”

    “丑话说在前头,若我回来时发现有不妥之事,无论事情的轻重,你都得担最大的责任。”

    听着赵聿梁越变严肃的语气,林帧吓得冷汗直冒,忙跪下道:“小的明白,小的谨遵殿下嘱咐。”

    赵聿梁望了他一眼,起身到一侧的柜子里拿出一袋银两抛给林帧,道:“给你父母买点吃穿用品吧。”

    林帧叩谢。

    赵聿梁摆手道:“去吧。”

    “那殿下也早点歇下。”

    “嗯。”

    待得林帧离开,赵聿梁命贴身宫女去将他放在柜子里的那副玉棋取来。

    只要回到家里,赵聿梁最大的兴趣便是看书和下棋,尤其是下棋。只要眼前有一副棋,赵聿梁便能忘记周围的一切,全然投入其中。

    下棋时,那棋盘就如同他的江山,棋子是他的兵马,也是他的智谋之介质。如此,他把每一盘棋视作打一场仗,想象出另一个更强大的自己来做敌手,不断地和那个想象出来的敌手拼谋略、格局、眼光、魄力、耐力和洞察力。因此,对于才十九岁的他来说,即便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在他的心里,他已经打过数千上万场仗了。

    他常常想:一个人的心得有多大、眼光得有多高,能力得有多强,才能坐拥无限江山,并造福于它?

    高宏之人,才能造福于人。

    这是他在日复一日的博弈中领悟到的。

    宫女们见他投入在了博弈当中,便悄悄地到外厅去候着。

    赵聿梁下棋时是不太喜欢有人在他身边的。

    下了两盘棋,赵聿梁方觉尽兴,于是起身去沐浴更衣。

    三更时分,林帧已按赵聿梁的安排备好了骏马、行装和三名武功高强的贴身侍卫。

    寅时中(凌晨四点左右),赵聿梁一身劲装健步出了东宫。

    林帧和几位宫女在后面相送。

    穿上劲装的赵聿梁比往常多了几分英悍之气。

    出于安全考虑,赵聿梁在劲装里面还穿了一件防弹罩甲。

    当赵聿梁到达乾清宫时天尚未亮,但皇上已经起来了,正在吃着早餐。

    赵聿梁忙上前行礼。

    “昨夜里朕又接连收到了两封来自四川的灾情告急信。”皇上边说边示意张公公去将那两封信拿过来。

    张公公赶忙照办。

    赵聿梁展信一看——内容皆是讲受灾情况的。从数据来看,灾情十分之严重。赵聿梁的心情也随之一凝。

    郭茂、冯宏、白泽葵、彭文滔和柳晏就在此时陆续进来。

    赵聿梁已无心多做寒暄,立即带着这五位官员及那两万士兵往四川急赶。

    百姓得知太子来的消息后纷纷来到他需经的路段跪着等待。

    看到他来了,百姓们百感交集,哭声震天。

    赵聿梁虽然不太喜欢在人前表露感情,但看到此情此景竟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他用无比稳重的语气安慰大家,并鼓励大家振作起来勇敢面对,说完之后他留下几位官员来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带着其他官员继续往灾区现场去。

    前面便是灾区现场了。

    赵聿梁放眼望去。

    但见眼前这个曾经欣欣向荣、五谷丰登、民居遍地的地方已被大片的断壁残垣所替代,场面形同废墟,惨不忍睹。

    在这片废墟上,有人拿着铁锹、铲子等东西不断地挖掘着。

    显然,他们是在营救被埋在地下的人。

    赵聿梁立即安排人前去帮忙,并将地方官叫至跟前来了解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死亡人数两千八百余人,伤者四千四百余人,下落不明者约五百余人。”地方官员小心翼翼地做着汇报。

    听得这数据,赵聿梁的嘴角抖了抖,他问:“还有食物发放给灾民吗?”

    地方官答道:“没有了,从昨晚开始我们吃的都是临县的人送过来的。”

    赵聿梁当即命人将运送来的食物发放给灾民们,又对地方官吩咐道:“为防瘟疫,你出个通知,让百姓这段时间千万别喝生水,伤口也要用沾了开水的布来擦洗。”

    地方官忙点头应“是。”

    “等他们补充了食物之后迅速带他们转移到安全一点的地方去。挖掘营救的工作就由本宫派来的人做吧。”

    太子的这番话给了地方官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地方官忙跪下叩谢。

    太子伸手将之扶起,继续嘱咐道:“另外,马上派人到附近去收集情况,看看有没有异常,若有的话立即报知本宫。”

    地方官忙领命行事。

    赵聿梁走向那些断壁残垣。

    与他同来的那几名官员也赶忙跟上。

    赵聿梁却不要他们全跟来,他让你们“分头行动,仔细聆听地下的动静,若听到有人呼救,立即通知营救人员”。

    他们马上照办。

    赵聿梁又问随行的一名地方官员:“保宁、顺庆那边的情况你们知道吗?”

    “知道,据说那两个地方的灾情同样严重。”这名地方官员恭敬答道。

    赵聿梁说:“那本宫明日天一亮便得赶往保宁去了,你现在速派人去统计一下遵义地区最新的死伤人数过来。”

    “是。”

    。。。。。。。。。。。。。。。。

    亲们,今天的更新。感谢冷雪轻飞打赏的平安符,么么哒!

第十九章 见缝插针() 
午后,刚午休起来的皇贵妃贺氏由贴身宫女青莲扶着来到梳妆台前。

    青莲拿起梳妆台上的桃木梳子轻声问:“贵妃娘娘想梳牡丹头、倾髻还是凌云髻?”

    她知道皇贵妃特别喜欢这三种发型。

    皇贵妃看了看梳妆台上放着的那朵粉色绢花,道:“倾髻吧。”

    青莲于是手脚麻利地帮她将长长的秀发分成数缕,以丝绳盘束,再用簪子贯住。不一会儿,一个端庄而不失柔媚的倾髻便挽好了。

    “贵妃娘娘的头型好,发质也好,挽什么发髻都那么好看。”青莲边帮她插着发饰边由衷道。

    见皇贵妃笑而不语,青莲又道:“是真的,帮您梳头是一种享受。”

    皇贵妃缓缓道:“你这嘴巴啊,快比得上瑾王的了。”

    青莲听了不由得脸上一红,忙说:“奴婢笨嘴笨舌的,哪敢与瑾王相比。”

    皇贵妃微笑,待得青莲帮她将那朵粉色的绢花别在了倾髻的左侧,遂换上利落的语气道:“去看看皇上、皇后在做什么。”

    青莲立即着人去看。

    少倾,派去的人进禀道:“贵妃娘娘,皇上现在乾清宫那边批阅奏折,皇后到太行寺上香去了。”

    皇贵妃眼光一闪,问:“皇后什么时候出的门?”

    “辰时末。”

    从皇宫到太行寺来回得三个多时辰,还不算上山和烧香祈福的时间,所以皇后今日估计不到太阳落山后都赶不回来了。

    皇贵妃想了想,对青莲说:“你速到瑾王府去,让瑾王马上来我这里一趟。”

    青莲是皇贵妃最信得过的宫女,所以每当皇贵妃有话要传给瑾王时都只让青莲去。

    “是。”青莲得了命令后立即前往瑾王府。

    瑾王赵聿珣此时正在庭院南侧那宽阔的空地上舞剑。

    周锦在一旁看着。

    玉龙剑在赵聿珣的手中忽软忽硬,忽弯忽直,时而如白蛇吐信,时而如游龙旋升,配上他一身的白衣更有种气贯长虹、飘飘若仙之感。

    周锦看得目瞪口呆,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青莲到来时赵聿珣正好练完了一套,此时正在缓缓地收功。

    周锦将视线从他的身上收回,往四周看了看。这一看之下便看到了正往这里来的青莲。

    见是她,周锦便知应是皇贵妃那边有事找瑾王,忙起身朝她走去。

    青莲遂将皇贵妃的意思转达给了周锦。

    周锦点了点头,转身去跟赵聿珣说。

    赵聿珣正想坐下来喝水,听得周锦的话后便说:“嗯,我换套衣服便去。”说罢便将剑交给了周锦,大步流星地往房间的方向去。

    周锦拿着他的剑紧跟而去。

    “三殿下,你想要穿哪套衣服去?”周锦边走边问。

    周锦不太摸得准皇贵妃此时叫赵聿珣进宫是为公事还是私事,所以不知该让赵聿珣穿常服还是冕服。

    “穿冕服吧。”赵聿珣说。

    反正即便是谈私事,穿冕服去也无甚大碍,但若谈的是公事而自己却穿了常服去那可就大不妥了。

    周锦点头,进得房间便立即着人去取赵聿珣的冕服来。

    当赵聿珣到达皇贵妃的住所时后者正在泡茶,姿势优雅,面容平静。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使得她全身似笼罩在一团柔和的白光之中,如皎皎白月般温婉静美。

    赵聿珣的眼睛便定在了她的身上。

    房间里弥漫着茶香,是带着清甜味道的。

    但赵聿珣没有注意到,他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他母亲的身上。

    “珣儿,来,喝杯娘亲给你泡的花茶。”皇贵妃笑着朝他打招呼。

    赵聿珣这才缓过神来,快步上前去接过她递过来的茶杯。

    他在她的对面坐下,用杯盖轻轻拨开浮在上面的那层菊花、玫瑰、枸杞、罗汉果、酸枣仁、薰衣草和绿茶叶,轻轻地啜了一口。

    但觉入口微涩,进而变甘、变香,滋味妙不可言。

    赵聿珣精神也为之一震,望向皇贵妃由衷道:“母亲这花茶可真是泡出大境界来了。”

    皇贵妃笑道:“这道茶消暑、安神、促眠,很适合在酷暑天喝,你若喜欢,那就多喝几杯。”

    “喜欢,喜欢。”赵聿珣忙说。

    皇贵妃被他说话的样子给逗乐了,立即着手又泡了一壶。

    待得赵聿珣喝了三杯花茶,皇贵妃望着他正色道:“珣儿,自太子去了四川后,陛下也忙碌了许多,又逢四川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