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救灾期间严重的睡眠不足导致了抵抗力的下降,也许是沿路奔波劳顿加上昨日淋了两场雨的缘故,当一行人到达河北的边界时赵聿梁发起了高烧。
期间,虽然他有喝了中药汤,但是效果甚微。
“殿下,要不要让在下先赶回宫去请御医来?”太子的一名贴身侍从问。
从这里骑马到京城半天便到了,所以侍从可以在天黑前赶回来。
太子却摇头。
他本就是一个对肉身之痛苦有很强忍受力之人,所以并没有将这等小病小痛放在眼里,况且他并不想让皇上和皇后知道他发烧之事。
从小到大,太子赵聿梁从不在父母面前邀宠和报忧,仿佛他从不需要父爱、母爱和怜悯似的。
侍从只好遵命。
于是一行人还是按原先的速度行进。
但当一行人到达京城的城郊时太子不仅头晕目眩,还出现了意识模糊和全身抽搐的现象。
显然,他已经烧得不轻。
再强撑就是自苦了。
于是赵聿梁下令让队伍停下歇息。
他的贴身侍从忙给他的额头敷上用冷水浸湿过的毛巾,又借用当地居民的灶子给他煲了一碗药汤。
喝过药汤后,赵聿梁感觉好些了,便下令全体人员继续前进。
一行人于太阳西斜时到达了京城。
敬庄皇后在收到太子的密信之后便命厨房那边做了几道太子爱吃的菜,准备今晚和太子共进晚餐。
算起来,她也将近两个月没有和太子一起用膳了。
而皇上那边,在得知太子已经回到午门的消息时表情却和往时无异,只淡淡地对张公公吩咐道:“让他先来见朕。”
随行的内阁大学士彭文滔和柳晏本想着太子在四川赈灾的表现如此出色,在当地的名声如此之高,眼下也算是凯旋而归,皇上应该会亲自出门来迎接的,就算皇上不亲自出迎,也应该派人来迎的,没想到现实的情景却是连个出迎的人影都没有。
他们越想越觉得纳闷和委屈,便不由自主地朝太子望去。
但见太子神色如常,步履轻快,似乎根本没把这种事情往心里去。
他们顿时释怀了几分。
反正总算是平安归来了,很快便可以与亲人们团聚了,那些形式的东西还是不要太过计较了。
进得宫门,太子便被告知皇上正在乾清宫等着他和那五名随行的官员。
太子便带着这五名官员径直去了乾清宫。
在他们朝皇上跪下行礼时皇上的目光定在了太子赵聿梁的身上。
或许是长时间暴晒于烈日之下的缘故,太子原先白皙的肤色如今变成了古铜色,人也瘦了一圈。
皇上突然有几分心疼,因此当太子行完礼时他说:“太子辛苦了。”说罢示意太子和那五名官员就坐。
待坐下,太子开始向皇上汇报工作。
皇上边听边点头。
待太子汇报完毕,其他官员也依次向皇上汇报。
皇上专心地听着。
等这几人都汇报完毕,皇上笑着说:“太子和诸位爱卿此次的表现皆很出色,尤其是太子,朕很为你而高兴。”
太子忙致谢。
表扬完毕,皇上说:“朕明日会在朝堂上重赏诸位。”
六人忙跪下谢恩。
皇上笑着伸手示意大家平身,道:“时候已不早,五位爱卿先回去吧。”又对太子说:“太子先留下,朕有话和你说。”。。
第三十六章 五内如焚()
张公公闻言脸色煞白,忙望向太子赵聿梁。见太子神色如常,张公公心里更慌。
他以为太子尚不知那首歌谣的事。
假如太子真的不曾知,那么眼下太子无疑已身陷险境之中。
张公公又不敢多言,只好不动声色地注意着眼前的局势。
皇上望了望太子,微笑道:“梁儿,我们好像已经整整六年没一起下棋了吧?”
赵聿梁便知连日所担忧之事终是难以避免,也微笑道:“嗯,有整整六年了。”
从小到大,皇上极少称呼他为“梁儿”,如今皇上忽然这么称呼他,他不得不谨慎。
虽然心里在防备着,但赵聿梁表面上却像无事人一般。
这般淡定,不愧是朕的儿子,皇上在心里道,嘴角微微上扬。
“梁儿,眼下你立了大功回来,朕很高兴,不如我们今日就好好地下一盘?”皇上问,目光前所未有的温柔。
赵聿梁微笑颌首,道:“好。”
皇上也是博弈高手。
不过他和太子一样,极少在公众场合博弈。
正因为这样,除了身边几个比较亲近的人之外,外头没有谁知道他们眼下的棋艺到了什么地步。
“那我们就到大燕台去下一盘吧。”皇上说。
赵聿梁面色微凝,随即展颜道:“好。”
皇上立即命人去大燕台布置现场,并安排了二十名乐师、二十名歌伶和二十名舞者前往助阵。
张公公脸色大变。
大燕台的造型如一座平地凸起的小山,如果在下面派重兵把守的话上面的人便插翅难逃了,他不由得为太子的安危暗捏一把汗。
赵聿梁给了林帧一个眼色,林帧得令,立即趁机悄悄地退了出去。
林帧按照太子进宫前的吩咐去找太子安插在皇宫中的凌公公,让凌公公立即去通知内阁首辅云一亭。
云一亭不仅对皇上忠贞,也一直是太子的拥戴者。
皇上平日里不太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但内阁首辅云一亭的建议还是肯听的。
凌公公得令后立即秘密派人去知会云一亭。
皇上和太子一前一后出了乾清宫,直往大燕台去。
这般走着时,赵聿梁感觉头更痛了、视线更模糊了,脚步也开始有些不稳。
但表面上看,太子除了脸色略显潮红之外并无其它不适的征象。
他将一切的不适都深藏在了他平静的外表之下。
只有林帧知道太子现在的身体状况,他一路揪心相随,准备随时扶太子一把。
或许是离得很近的缘故,林帧能感觉到太子的身体传来的热度,那热度要比一般人的烫。
太子能支撑着下完这盘棋吗?这样硬撑着会不会有事?林帧不禁为太子暗捏一把汗。
前面便是大燕台了。
太子赵聿梁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一年,十三岁的太子与皇上在大燕台举行了一场博弈,最后太子险胜。
那时,胜了的赵聿梁难免惴惴,生怕会惹皇上不高兴。
但是皇上却哈哈大笑,摸着他的头说:“太子小小年纪便已有这般高超的棋艺,朕深感自豪。”说罢还重赏了他一副新疆汉白玉棋。
转眼已经六年过去了,这六年里,父子两没有再下过一盘棋。
今日,当赵聿梁听说皇上要与他博弈时心情相当的复杂。
他知道,这一盘棋可不仅仅是父子间茶余饭后的消遣那么简单。
当一行人到达大燕台下时赵聿梁朝四周看了看,见这附近有锦衣卫来回巡逻,稍远的地方也不时有一队队的锦衣卫出没。
不消说,皇上今日特意在此地增加了锦衣卫。
赵聿梁的后背不禁升起一股寒意。
沿着那螺旋式的阶梯往上,不多久便到了大燕台的顶部,那是一个圆形的露天天台。
此时,一副绿檀木棋子已经摆放在了天台正中央的方形棋桌上,歌伶和乐师手拿乐器端坐在棋桌的西侧,在不远处,二十名盛装打扮的舞者静立着等待出场。
在天台的四周还围着一圈的锦衣卫。
这般盛况,倒有点像节日盛典了,太子赵聿梁在心里苦笑一声。
太子和皇上在棋盘的两边盘膝而坐。皇上执白子,太子执黑子,两人很快便进入了状态。
皇上行棋如他的人一样,气势昂扬、攻杀凌厉。而太子原本的棋风也十分之剽悍,但今日走的却是行云流水的路线,因此每一步都走得平平稳稳、不慌不忙。
如果不是太子的基础扎实,以他今日这么温和的走法不出十个回合就会被皇上杀得片甲不留的。
因此这一刚一柔、一强一弱的走法反而更见惊险。
全场的人皆屏息静气。
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所有人都在为太子担心。
乐师、歌伶和舞者也都不自觉地停下了表演,目不转睛地观看着这两人的博弈。
没有人敢说话,就连空气也像凝固了似的,有不少人的后背都被汗水湿透了。
“什么?他们去了大燕台下棋?”得知此消息的敬庄皇后瞬间脸色煞白。
“是的,他们已经开始了。”刘莹说,又说:“整个大燕台已被锦衣卫守得水泄不通”。
敬庄皇后扶着桌边缓缓坐下,手不住地发抖。
看来皇上总归是不肯放松对太子的防备。
不不,从眼下这情形来看,皇上已不仅仅是在防备。如果太子在这盘棋中展现实力的话,那么太子这次就凶多吉少了。
敬庄皇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她立即让人去请内阁首辅云一亭和礼部尚书宫泽哲过来,并同时派人到大燕台附近去守着,以便能第一时间得知上面发生的事。
而她自己实在呆不住了,遂由五位贴身宫女陪着去了距离大燕台很近的水云阁,从阁楼上的窗户往大燕台那边看。
由于大燕台的天台上围了一圈的锦衣卫,所以敬庄皇后看不见那对下棋的父子。
但她知道他们就在那上面,所以她的目光始终停留在那个地方。
尽管太阳已经西斜,但是皇宫中一丝风也没有,敬庄皇后的身后虽然有两名宫女不断地给她扇着扇子,但她的汗依然不住地往外流。
。。。。。。。。。。。。。。
亲们,更新来了。感谢爱走青云路打赏的币币,么么哒。呆会还有一章。
第三十七章 大燕台上(青云榜加更)()
工部尚书郑玉松在得知太子回宫的消息后也立即进宫来,不料走到太极门前时便被一名公公告知皇上和太子已经去了大燕台下棋。
郑玉松暗道一声“糟糕”,立即赶往大燕台。
当他赶到大燕台脚下时发现入口处站着数十名锦衣卫,再往上看,见阶梯和天台上也都站了好多锦衣卫。
皇上这般阵势不是明着对付太子是什么?郑玉松皱了皱眉,大步朝那些锦衣卫走去。
“我有事要面见陛下。”郑玉松道。
“陛下已有令在围棋没下完之前不见任何人。”为首的锦衣卫答道。
其他锦衣卫也随即集合成排,将郑玉松挡在了外面。
郑玉松怒道:“放肆。”又接着道:“此事事关重大,若被耽误,后果可不是我们担当得起的。”
锦衣卫没了办法,只好上大燕台去禀报皇上。
皇上听毕微微一笑,望了太子一眼,道:“看来工部尚书还是挺关心你的。”
太子此时已被高烧烧得头晕目眩,简直随时都能倒下,听到皇上这样说,勉强应道:“他也很关心陛下。”
皇上轻笑,盯着棋盘对来人说:“叫他先在下面等着吧,若是等不及就递折子上来。”
太子听毕依然神色如常,仿佛什么事也影响不到他似的。
郑玉松见皇上不肯见自己,便知后者是下了决心要把这局棋下完,心里不禁焦急万分。
他怕太子不小心入了皇上设的局。
这一局棋,太子是万万赢不得的。
郑玉松在大燕台下踱着步。他当然不甘心就此离去,他准备过一会儿再次求见。
那边,内阁首辅云一亭和礼部尚书宫泽哲也正急匆匆地往皇宫赶。
他们在午门处碰上了,两人于是一同进宫。
“现在他们估计已经下了一刻多钟了。”宫泽哲说。
“嗯,我估计陛下现在也不会允许我们到大燕台上去,不过在他们没有分出胜负前我们必须出面干扰。”云一亭边走边说,一脸的凝重。
两人在敬庄皇后派来的宫女的领路之下直接去了水云阁。
已经急得满身是汗的敬庄皇后得知他们到了的消息后如获救星,立即迎了出去。
敬庄皇后也顾不得自己的尊贵身份了,朝着他们扑通跪下道:“请两位救救太子。”
两人忙伸手扶起皇后。
“皇上和殿下终是父子,总归是会手下留几分情的,皇后娘娘别太担心。”云一亭安慰道。
敬庄皇后眼泪涟涟,欲言又止。
她没办法不担心。她的丈夫,即使她跟了他二十年,也依然不太摸得准他的心思。
想了想,云一亭又道:“依臣之见,陛下这一招极有可能是想试探一下殿下。”
“但愿是这样。”敬庄皇后边擦泪边瓮声瓮气答道。
宫泽哲也温声安慰道:“殿下为人能屈能伸,处事又稳重冷静,定然能想得清楚陛下这局棋之用意的,皇后莫急。”
“两位的意见是”敬庄皇后问。
“真正能救殿下的是殿下自己。”云一亭说,又接着说:“我们能做的只是阻止事态往坏的方向发展。”
所以云一亭决定等到这盘棋下到尾声时才出面干预。
云一亭现在还不想因为太子而得罪了皇上,但他也不希望太子有事。
宫泽哲也说:“臣也赞同云大人的意见。不过可能届时还需要皇后娘娘也出个面。”
皇后直点头道:“这是自然。”
只要能救太子,她现在什么都豁得出去。
两人便与皇后一起站在窗边密切地留意着大燕台上的动静。
下到中场时太子已经稳操胜券了,他知道自己怎么走就能赢,也知道自己怎么走就能输。
只是,他很清楚,这一盘棋就算他完全有本事赢但也要故意输掉,如果他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话。
他略一沉吟,把一子放在了可以给皇上有机可乘的位置。
皇上起初颇为惊讶,他本以为太子会乘胜追击的。他不知道太子这一步棋是有意还是无意而为。他望了望太子,见后者正神情专注地望着棋盘,脸上波澜不惊。
这实在不是太子这个年轻所应该有的神态。
望着眼前这个一脸平静的儿子,皇上竟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但是皇上很快便缓过神来了,他将手中的白子利落地放在了能堵住太子那一步棋的出口。
太子想了一下,在一个几乎被忽略了的角落忽放一子,形势又立即来了个大反转。
皇上再次惊叹。
不得不承认,太子在布局和谋略方面似乎比他略胜一筹。
但太子有时候又会走一两步糊涂棋,给皇上追杀和围剿的机会。也不知他是故意还是无意。
而当皇上想痛快追击时他又会忽然绝地反击,而且每次都能扭转局势,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招数之隐秘、布局之巧妙。
皇上扶额,他是越发摸不准这个儿子的心思了。
但皇上也是个死不服输之人,加上也善谋略,因此每次陷入危局时也都能巧妙化解。
于是,这一盘棋就下得惊险迭起、妙招纷呈。
临近尾声时,皇上渐居下风。
懂棋的围观者们都以为太子这局是赢定了。
皇上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十分的严肃,和复杂。
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和看不见的硝烟。
观棋者们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就在此时,一名锦衣卫来到皇上跟前禀报道:“陛下,内阁首辅云一亭、工部尚书郑玉松和礼部尚书宫泽哲求见。”
皇上冷声道:“朕不是早有令要下完这局棋再见人的么?”
那锦衣卫忙道:“小的也是这么跟他们讲的,但他们非要现在见您不可,他们已经跪在大燕台入口处将近两刻钟了。”
皇上不耐烦地挥手道:“那就让他们继续跪吧。”接着又对其他的锦衣卫说:“严守住大燕台的入口处,别让他们进来。”
太子并不做声,脸上也始终没有半点的表情。
博弈继续。
但还没过半刻钟,先前来禀报的那名锦衣卫又急匆匆地赶来了,对皇上说:“陛下,皇后娘娘也来了,也在入口处跪着,说她现在必须见您一面。”
皇上忽然笑了一声,只是那笑声有些古怪,让人分辨不出究竟是欢笑还是苦笑。
第三十八章 君臣父子()
“那就让她跪着吧。”拥有至高权力的君主冷声道。
但说完这句话时他的嘴角抖了抖,他忙转过头去。
太子的神情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不过由于他掩饰得好,外人并未察觉。
就在这名锦衣卫转身离开时又一名锦衣卫疾步跑了上来,对皇上禀道:“陛下,郭贤妃也来了,跟他们一起跪着。”随即又递上来一封信,说:“这是他们联名给陛下写的信。”
皇上伸手将信接过,见里面写道“请陛下手下留情。”
字迹是云一亭的。
皇上的右手握成了拳,冷冷地笑了一声。
太子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
皇上没有听到太子的叹息,他将那封信扔在了太子的面前。
太子想了一下才伸手去展信,阅毕闭了闭眼。
然后,太子忽然走出了并不利于自己的一子。
见此情形,众人目瞪口呆。
那名最后上来禀报的锦衣卫虽然不太懂棋道,但见众人这般神色,便已经明白了五六分,因此并没有马上下去回复,而是悄悄藏在了人群之中。
他想看完这局棋再下去回复。
从现在的情形看,应是尾声了。
皇上没有再给自己和太子过多思考的机会,立即猛烈进攻。
就在此时,又一名锦衣卫快步上来道:“陛下,皇后娘娘”
皇上伸手阻止他说下去。
太子忙问:“皇后娘娘怎么啦?”
“晕倒在了地上,已被人送回坤仪宫去了。”那名锦衣卫答道。
听到这消息,皇上和太子的神色皆变,但棋已下到尾声,两人只好按捺住,复将注意力转移回棋局上。
由于太子刚才那一步棋大利皇上的缘故,所以皇上接下来可谓是一路无阻。
最终,皇上胜出。
有人暗暗叹息,有人暗暗松了一口气。
原本充满硝烟的战场随即换上了海清河晏、万物祥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