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化淳道:“根据兵部的计划,三天后能到山。东,再五天能到辽东,休整两天能赶上四月一号的讨伐。”

    朱栩抱着茶杯,斟酌着,道:“告诉泰宁卫,赤金卫,熊廷弼,做进攻态势,严密监视,但没有朕的旨意,不得主动开战!”

    曹化淳还是不太明白朱栩对察哈尔的战略,并不多问,道“遵旨。”

第一千零六掌 送行() 
    景正二年,三月二十三。

    内阁的‘新政’计划基本拟定,地方上的总理大臣也都就位,正分批次的准备离京。

    皇宫,御花园。

    凉亭里,石桌四周坐着六个人,朱栩以及地方五大总理大臣。

    西方总理大臣傅昌宗,北方总理大臣周应秋,东方总理大臣杨景辰,南方总理大臣王从义,国中总理大臣余大成。

    “有什么想法,现在都说说,不要有顾忌,朕还不是那种听不进忠言的昏君吧?”朱栩端着茶杯,笑着说道。

    傅昌宗,周应秋都没有说话,两人很清楚,朱栩是想考校一下其他三人。

    杨景辰原是礼部侍郎,尚书衔致仕,自身履历是相当厚实,为人秉直,做事干脆,有力道,闻言便道:“回皇上,对于沿海的三省,臣做过一番调查,臣认为当前要务,一个是推动‘新政’前进,确保朝廷对地方政令通畅,二是固本培元,收复民心,王道与仁道并重……”

    这个杨景辰,朱栩并不了解,但从锦衣卫的调查来看,这个人确实是个人才。

    听了一阵,朱栩还算满意,转头看向王从义。

    王从义是南方总理大臣,辖制的省份最多,相对来说很是复杂,他无惧色,不卑不亢,躬身道:“皇上,南方多戾气,不服王化久已,臣以为,在南方当行霹雳手段,肃清吏治,令‘新政’深入人心,不得反复,只要‘新政’向前,臣相信,不管是应对灾情,还是重塑王化,都指日可待……”

    王从义为人刚烈,行事果断,做过山。东,陕。西巡抚,也是一个仕途丰富,从政经验丰富的人。

    这也是个有主意的人,朱栩暗自点头,又看向余大成。

    余大成这个人,有些‘滥竽充数’,从他的经历来看,这个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他知道他声望不足,一见朱栩的目光,连忙道:“皇上,臣认为,‘新政’的关键已在下不在上,皇上以及朝廷众志成城,已是滚滚大势不可改。现在唯有下面沸沸扬扬,混混沌沌,是以,臣认为,‘新政’不是从上而下,还是从下而上的问题,是上下相用,并重,不可一昧下压,还需地方上疏通……”

    这个‘上下并重’还是第一次有人提,朱栩脸上略带兴趣,端起茶杯,道“继续说。”

    余大成看着朱栩,有些紧张,道“臣打算对县以下动手,‘保甲法’可以变一变,将一村之权从一个村收集而出,或者合并成多个村,权力归一,这样能减少他们的阻力,也能让衙门将手伸进村中,之后,不管是丈量田亩,还是登记户口,都将相当轻松……这只是臣暂时的想法,回去之后会找多人商议,以完善,妥当,拟定奏本后上呈内阁,上奏皇上……”

    朱栩放下茶杯,嘴角含笑。

    余大成有些取巧,用的是就是内阁对付各地巡抚的办法,在巡抚头上加了一个总理大臣。不过,他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实际上也就是多了一个‘镇’的级别,能有效的收集村中之权,将官府的手强力伸进去。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宗权大王法,大明的‘新政’想要实现,必须要将皇权下县,打破宗权!

    “好,你回去之后商议一番,给朕写奏本,你这个想法很不错。”朱栩笑着赞许道。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庸才,只要肯做,总能给人惊喜。

    余大成见朱栩赞许,连忙站起来,激动的道:“臣遵旨,臣回去之后就写,一定在离京之前呈送皇上御览……”

    朱栩微微点头,环顾五人,道:“你们能对‘新政’有这样的态度,朕十分欣慰。朕将政务交给内阁,朕希望你们也能鼎力的支持内阁,凡事都能讨论,绝不能给外界一种我大明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党同伐异的错觉!你们,可明白朕的意思?”

    五人连忙起身,抬手道:“臣等明白。”

    朱栩压了压手,端起茶杯。

    内阁搞出这一招虽然出乎他的预料,但在眼前的特殊情况下,也确实不错,若是得当,他也能放心的给权。‘新政’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需要群策群力,集中大明所有力量去披荆斩棘,平艰克难。

    傅昌宗等人坐下,神色平静。

    眼前这位陛下,三番五次的重申要地方尊重内阁,不允许党争再现,显然不是嘴上说说,有意的在敲打。

    朱栩见五大总理大臣,接着就是与各地巡抚谈话。

    当天下午,内阁,朱栩班房小客厅。

    “坐。”朱栩一边煮茶,一边对着进来要行礼的方孔道。

    方孔抬起的手顿了下,躬着身道“是。”

    方孔心里多少有些忐忑,这还是他第一次被皇帝召见,来这个地方。他进来时就悄悄观察了一番,这里简朴异常,丝毫不见奢华,皇帝更是不见丝毫架子,正在亲自倒水,煮水煮茶。

    ‘外界传言皇帝节俭,看来是真的。’方孔心里暗道。宫外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他显然也是听到不少。

    “喝茶。”朱栩端了杯茶给方孔,笑着道。

    方孔慌忙接过,道:“谢皇上。”

    朱栩摆了摆手,道:“你是第一次来,以后会习惯,放松,没什么事情,朕就想了解一下江。苏的情况。”

    江。苏也就是南。京,南直隶,现在所辖的区域极大,包括后世的上。海,江。苏,安。徽等等,地域庞大,人口稠密,经济,文化,人文最是发达。大明一半以上的钱粮来自南直隶,一半以上的官员来自南直隶,可见其重要!

    方孔没敢喝茶,做了个样子就放下,躬着身,张口就道:“回皇上,臣已经基本理清南直隶的政事,过去的一些问题已处理结尾,目前来说,政通人和,诸事和顺。纵然有些不同声音,也不会对‘新政’有半丝影响。臣对田亩,税赋,人丁,商贩等数目都有一个估计,再给臣两到三年,应该就能彻底理清南直隶,将‘新政’的体制规划完成,之后丈量田亩,登记人口再有一年,也能有结果……”

    朱栩喝了口茶,静静的听着。方孔嘴里没有‘灾情’,南直隶确实是受影响最小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

    “过去,朝廷无力做的很多事情,臣等在南直隶已经着手在做,尤其是商业,巡抚衙门已经在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尽快对商业状况进行管理……”

    “神龙府,臣等秉持旨意,并没有干预,从目前情况来说,神龙府的金银,货物进出量庞大,港口的商船日减增多,盛况空前……”

    “今年的赋税预计会比去年高出三成以上,大部分是商税增加的,而且巡抚衙门预估,若是灾情缓解,未来两年还会有这样的增幅……”

    “田赋也有所增加,‘按亩纳粮’也在快速推进,臣相信用不了两年就能彻底落实,臣等预估,到时候钱粮赋税收入可翻一倍……”

    方孔一直在说,朱栩一直在听,没有什么表态。

    南直隶的问题也是大明的问题,那就是政务颓败,人浮于事,只要理清了政务,其他的都还好说,毕竟没有灾情笼罩在头顶。

    方孔还是很有想法的,也确实在做事情,朱栩没有什么不满意,微带赞许的道“恩,南直隶是我大明的钱粮仓库,朕也相信你,内阁的一些计划确实比较激进,你们有想法很正常,不意外。不过,你们应该能看到我国面临的形势,若是不激进一点,事情不说前进了,不倒退都算好的……政策,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有什么想法,写奏本给内阁,给朕,如果确实有现实困难,朕会酌情处理,但在明面上,你们不能再与内阁对抗,这不利于朝廷上下的团结,不利于内阁权威,也不利于‘新政’,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方孔是第一次与朱栩这么‘推心置腹’的话,心神微震,连忙起身道:“臣明白,臣知……”

    朱栩摆了摆手,道:“坐下,这里没外人,不要虚礼了。”

    方孔又有些僵硬的坐下,神情动了动,道:“臣明白皇上的意思,日后行事一定谨言慎行,不会再有损内阁威仪。”

    朱栩又给他倒了杯茶,道:“莫要误会朕的意思,该说的话要说,不要因噎废食,讳疾忌医,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朕一直都认为,国政坏之至此就在于内阁权威尽失,你应该能看得出来,朕一直在有意的重塑内阁权威,‘新政’需要内阁矢志推行,你们要多体谅,内阁辅臣不比你这个巡抚好做……”

    方孔有些受宠若惊,他曾想过很多次与朱栩会面的场景,威严状?冷酷状?平淡状?热情状?但是眼下这种局面,他没有想过,心里有些不适应。

    毕竟,他是见过神宗,光宗,熹宗三个皇帝的人,眼前这位,与他们迥然不同。

    朱栩放下茶杯,脸色如常,顿了片刻,道“对于政务,一定要站在高处去看,一举一动都要有规划,有细节,谋定后动,既要顾眼前也要考虑长远,一些硬骨头要软硬兼施,不能避,不能逃……”

    “报纸等要重视起来,舆论一定要掌握在朝廷手里,‘新政’是我大明现在最重要之事,要从上到下形成压倒之势,绝不容许任何人公然跳出来唱反调,尤其是官吏,不管大小……”

    “要注意内部的团结,巡抚衙门以及各属部门,府州县等,还有就是督政院,大理寺这些,都要注意关系,绝不能出现部门之间的对峙,尤其是高官,公然诋毁,毁谤,放狠话这些,一旦出现就要严惩,各部门各有职责,要互相理解,尊重……”

    方孔没有出声,安静的听着。这些都是皇帝‘面授机宜’,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前置’,若日后真出了事情,就是莫怪‘言之不预’了。

    朱栩没有多说,这些封疆大吏都自有一套手段,他只要‘划出重点’,相信就不会出大岔子。

第一千零七章 战争推迟() 
    第二日。

    西城门,朱栩与傅昌宗并肩而走,后面跟着曹化淳等人,外加总理大臣衙门卫队等等,规模庞大。

    初春,不冷不热,朱栩一身常服,背着手,道“舅舅,陕甘之地是朕的心病你是知道的,虽然近年随着移民,赈灾的力度加大,民情得到控制,但朕依旧不放心,近来贵。州,四,川,陕。西的民情有反复,未来几年会更炽,加上国库税收减少,要有心里准备……”

    傅昌宗是最了解朱栩的人,毕竟从十多年前就在给朱栩做事,这些年的政务,他参与的是最深,一些事情内阁不知道,他清楚。

    他慢了半步,应声道:“是。臣明白,臣会联络六省,统一制定一些策略,将六省当做一盘棋来处置,尽可能的稳住。以臣的观点来看,虽然地方情势比当初预计的要严重,但还没有到威胁社稷的地步,皇上可宽宽心。”

    经过这么多年的布置,这点自信朱栩还是有的,他还是叮嘱道“不要大意,不要给任何人机会。现在士林间对‘新政’还是争议不断,一些人的心思朕清楚的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争论,团结一致的做事,不断的做事,等事情成了,一切都是土鸡瓦狗……”

    傅昌宗神态轻松,道:“顽固之人何时都有,但纵观天下,还是明白的人多,朝野间大部分人对‘新政’还是信心满满,最多也就是政策之间有些不同意见,‘新政’大势已成,无人能阻,皇上还需保重龙体。”

    朱栩背着手,慢慢的走着,道“自古以来,凡是变革都会使得国家大幅度发展,进步,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等,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都于国有功,不尽人意的是结局凄惨。朕呢,自认为都比他们有优势,也更聪明一点,那就是军队牢牢掌控在手里,谁也翻不出浪花来。这一次的‘军改’,虽说内阁的目的是节流,但朕的意图是走精兵路线,裁减冗兵,重塑兵制。陕,甘,川,贵等六省,还会保持二十万大军,另外,这次平定察哈尔后,泰宁卫会进驻甘。肃镇……”

    傅昌宗面色微变,很显然,朱栩对陕甘等的三边之地还是不放心。

    “是,臣明白。”傅昌宗语气重了一分。

    朱栩轻轻点头,看着前面遥遥不尽的官道,道:“朕就送到这里,有什么事情就给朕写信。”

    “是。”傅昌宗神色肃然,站在朱栩面前抬着手。他很少有这样的表情,这就是在保证了。

    朱栩伸出手,使劲的握了握傅昌宗的拳头,道:“一路顺风。”

    傅昌宗感受着力道,慎重的点头道“臣告辞。”

    总理大臣衙门的卫队迅速上前,护送着毕自严,一路向西。

    朱栩背着手,感觉这迎面而来的一缕寒风,面带自信笑容的仰头看天。

    送走了傅昌宗,朱栩马不停蹄,接连召见其他巡抚,总督,挨个的谈话,诫勉,自然,态度各不相同,恩威并重,甜枣与大棒,他挥舞的得心应手。

    三月,二十六,微雨。

    朱栩终于将人都送完了,心里是松了口气,坐在乾清宫的软塌上,看着内阁,六部等送来的奏本。

    这些都是“新政”的具体政策,内阁,六部是半刻没停,借着这机会,将很多事情给落实下来,准备执行了。

    朱栩一本本的看着,神色平静,不时的拿起笔写几个字。

    “皇上,毕阁老,孙阁老求见。”曹化淳从外面走进来,上前低声道。

    “让他们进来吧。”朱栩随口道,放下手里的奏本,拿起另一本。

    “参见皇上。”毕,孙二人走进来,同时行礼道。

    朱栩抬起头,道“坐,什么事情?”

    毕自严与孙承宗在椅子上坐下,毕自严道:“皇上,‘新政’的框架已经基本没问题,各巡抚已经离京,内阁的一些计划可以展开了,臣来请旨。”

    朱栩随手接过一杯茶,道“嗯,朕放手给内阁,内阁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将计划呈送司礼监,朕看过会批示。”

    “是。”

    毕自严说完,就转向孙承宗。

    孙承宗抬手,道:“皇上,各地总兵,除去吕宋,旧港两省外,泰宁卫,赤金卫以及辽东的总兵,其他各省都会在五天内到京,‘军改’议程臣已经准备好,地点放在武成阁。”

    朱栩点头,道:“好,具体接待安排,由兵部亲自负责,这次‘军改’幅度很大,一定要与各地总兵谈好,达成一致,不能出现问题。兵者无小事,你与兵部要有充分的准备,该怎么谈,谁先谈,谁后谈,后续怎么运作,都要有详细的方案,不能大意一丝……”

    这些年军务一直是孙承宗在负责,他对军队的影响也无可比拟,听着朱栩的话,道:“是,臣等已经有计划,‘军改’也不是一蹴而就,臣等计划由易到难,并且是在察哈尔之战以后,调遣泰宁卫与赤金卫入关,在各地‘训练’,以震慑可能出现的威胁,确保万无一失,预计两年内能有序、彻底完成。”

    这个朱栩倒是没有异议,道:“可。对于其他的改革,也要征求意见,一些能让步的,大可痛快让步,不能让的,也要坚决不让,具体分寸你们要拿捏好,但有新的变化,要及时报朕知晓,决不能胡来!”

    “是。”孙承宗道,稍微一顿,又道:“皇上,征讨察哈尔定在四月一号,已经就在眼前了,不知是否如期进行?”

    朱栩放下茶杯,果断的道“‘军改’就在眼前,推迟吧,定在四月十五,等大元帅府组建完毕,由大元帅府亲自指挥。”

    孙承宗与毕自严都没有吃惊,之前朱栩就说过这样的话,只是没有说明推迟的时间。

    “臣明白了,臣回去之后就命兵部传令。”孙承宗道。

    朱栩微笑,道:“恩,多尔衮去山海关了?”

    孙承宗道“是,建奴的三万人已经到了山海关,正在下车休整,预计有两三天,就可以赶往沈。阳。”

    朱栩神色思忖,道:“告诉辽东,无需刻意监视,注意一下就行,两万步卒也交给多尔衮,熊廷弼坐镇沈。阳,不得外出,对察哈尔一战,不得干预。”

    孙承宗一怔,神色微凝,道:“皇上,多尔衮,真的不需要防备吗?”

    朱栩扔掉手里的奏本,笑很坦荡,道:“不需要,也不用。”

第一千零八章 一票否决权() 
    内阁分工很明确,毕自严负责政务,孙承宗负责军务。

    二位大人走后,内阁迅速的忙碌起来,太多的事情堆积,复杂难明,各位辅臣的‘幕僚’已经增加到了二十三人,依旧忙的不可开交,片刻难休。

    第二日,朱栩从乾清门出来,向着东华门走去,他身后跟着孙传庭。

    孙传庭一边走一边道:“皇上,朝鲜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去国号诏书,臣此去接过诏书,再宣读旨意,朝鲜自此就可一分为二。臣业以做好安排,朝鲜内部也没有什么反弹,应当问题不大,可以从容处置。”

    朱栩走在前面,道:“朕的心思你是懂的,做的稳妥,干净一点,不要给以后留麻烦。”

    在大明高层,朱栩想要吞并朝鲜的意图已经异常明显,甚至他的一隅战略构架也已经浮出水面。

    孙传庭会意,道:“是,臣明白,臣会做妥善安排,不会在史书上留下把柄。”

    朱栩倒是不在意史书,而是给内部留下冲突矛盾,慢慢走着,不急不缓的道:“与朝鲜要加强交流,朝鲜可以向大明移民,大明也可以向朝鲜移民,要相互融合,很多年前,朕就答应朝鲜,要给他们两百万人,补充他们的人口,现在是时候了,你与朝鲜谈的时候,讲究一下技巧,真实的想法暂时不要露出去,徐徐图之,朕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这些就是具体的吞并手段了,孙传庭思索着,回道:“是,在日后内阁施政中,朝鲜将会是列明的一个重点。”

    朱栩是奔着东华门的,算是送一送孙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