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白易张大少爷仍是我行我素的吃着花生,并没有参与第三联对对子的行列中,
过了片刻在无人对出下联,小环公布道:“此联有四位公子对出,分别是:西陵东方家的东方关东方公子,苏州江家的江哲江公子,楠家三少爷楠竹钰楠公子,和闽水旺闽公子。”
……
“梅花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苏九儿姑娘设置的第二关便是咏梅,诗词不限,诸位公子可尽情发挥。”是女小环读完第一关通关的名单后便宣布了第二关的开始。
“梅花是十大名花之首,苏九儿是醉花楼的花魁,她这是用梅花暗喻自己吗?”张白易小声嘀咕说道,
“好小子,你文采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了,看来那个许夫子倒有几分本事,竟把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调教的有点读书人的样子了。”楠竹钰一条胳膊勾在张大少爷的脖子道,
张白易无语看了楠竹钰一眼,
“你看我作甚,赶紧想啊!”楠竹钰催促道,
“想?想什么?”张白易一头的雾水,
“还能想什么,当然是想诗词过第二关,然后把苏九儿灌醉,然后抱得美人归,然后……”楠竹钰说着自己邪恶的淫笑了起来,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一名青年公子起身吟道,“在下陈更,西陵人氏,这首《白梅》献丑了,”
此诗虽说不上上的佳作却别有一番意味,
此诗的意思是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陈更写出了梅花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
陈更咏完后便坐回了座位,
陈更刚坐下,东方关便起身吟道,“《南乡子》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东方关此诗将苏九儿暗语梅花,东方关诗中写到冰寒大地,长夜无眠,东方关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睡不成了。后一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苏九儿,苏九儿也定怜念起他来了。东方关有些自作多情了。
“好,好诗,”东方关的家奴不适时宜的为自己的主子叫好,
诗虽然是好诗,但“我念梅花花念我”却引起了公愤,凭什么说苏九儿念着你,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江哲此时起身咏出了一首《早梅》
“好,”
“此诗虽然没有梅字却写出了梅花的早,好诗,”
一众书生拍起了苏州江哲的马屁,
江哲则宠辱不惊并未表现出欣喜若狂,吟完之后便静静的坐了回去,
“我有一首,”楠竹钰此时起身道,“《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此诗的意思是: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又哪怕那雪压冰欺!玉笛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为春天正在主宰着人间。
楠竹钰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
后面又写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
“好诗,”
“此人是谁,怎的有如此文采,”
“此人是西陵楠家的三公子楠竹钰,”
“难怪有如此才学,原来是楠家的人”
“楠公子真是好才学,我等佩服”
“哪里,哪里,侥幸,侥幸而已。”楠竹钰一脸得意的谦虚道,
张白易也惊讶的看着楠竹钰,
“看什么,不是告诉过你,本公子擅长诗词,好歹我也是楠家的人。”楠竹钰骚包的说道。
楠竹钰坐下后,
一名矮胖书生起身道:“在下邓松元,此一首《咏梅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早梅》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邓松元吟完后又一名书生起身引道,
“《临江仙探梅》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
……
醉花楼不愧是烟花之地,风客骚人多会于此,一个书生吟完诗作刚坐下便又一书生起身吟诵诗作,
此时醉花楼里听不到莺语燕尔,欢笑之声,有的只是才子的吟诵诗词之声,
“《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众才子吟诵近一柱香的时间,终于最后一位书生吟完后,醉花楼安静了下来,
苏九儿在二楼透过纱窗发现张白易在座位上吃零嘴,喝茶,并未吟出一首诗来,莫非张白易只会对对,不会吟诗!
苏九儿狡黠一笑说道:“张白易张公子在第一关大放异彩,第二关咏梅张公子胸中也一定有让我等大开眼界的诗作了,为何不吟出来让我等拜读一下佳作!”
第十三章 花魁苏九儿 (七)()
“噗—”
还来,张大少爷喷了一口茶,
本少爷什么时候说胸中有诗作了,你这不明显想要给本少爷难堪吗?
“哪里,哪里,九儿姑娘抬爱了,白易只是一介商贾之子,哪里会什么吟诗作对。”张白易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脑子却飞快运转,回想前世关于梅花的诗句,
“不会吟诗作对?你这是在侮辱我等,”
“你快快吟来,休要敷衍我等”
张白易的话语引起了众怒,
张白易如此回答,苏九儿也是得意的一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哼~敢在本姑娘的争魁会上睡觉,知道本姑娘的厉害了吧,
苏九儿得意的看着张白易如何出糗,
张白易此时此景想到自己可能无法再回到未来,脑中灵光一闪想起元代王庭筠的一首咏梅绝句,
“有了”张大少爷叫了一声,
下面众书生顿时安静了不少,
“我有一首《咏梅绝句》,诸位听好,”张白易清了清嗓子吟道,“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诗句虽短,却意境非凡,
此诗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居处的清幽境界。
“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竹”和“诗”正好暗语自己与前世的家人,
但诗中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
“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而张白易也只能在梦中与自己的家人相见,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
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就如同张白易穿越而来如同身在梦境一般。
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中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
当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更能体现出张白易此时的心情。
“张白易看起来是个花花公子的模样,莫非他也有相见却不能见到的人,”苏九儿在二楼雅间细细品味张白易的这首《咏梅绝句》,“此诗言情是极佳的作品,但要划分在咏梅的作品里却也只能算的上好的作品,”
但众人哪能有张白易这样的遭遇,更不能体会到张白易此诗的心情,
众人只觉此诗虽好,却并未咏出梅的品质,
“张白易不过如此,也只是个商贾之子而已,”
“刚才只是碰巧会对对而已,作诗最能见真本事了,这不一下就露馅了,哈哈哈”
一众书生再次发泄对张白易的嫉妒,
“我这里还有两首咏梅的词作,”张大少爷被他们说的也来了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卜算子咏梅》其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诗的意思是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张白易吟出此诗也是拿梅花暗喻自己,
张白易吟出第一首众人久久不能言语,完全被诗的意境所吸引,众人虽然品出了张白易的意味,但却被诗中梅花的气质深深吸引,此诗是绝佳的咏梅诗作,
“《卜算子咏梅》其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词中的梅花首先是梅花本身,表现了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时又不拘于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征无畏者。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景象。
第二首咏梅的意思是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第二首咏梅张大少爷以梅暗语苏九儿,自己比作山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希望通过这首词传达苏九儿与之冰释前嫌不要再为难自己,
张大少爷此时还以为这一世的自己做过对不起苏九儿的事情,却完全没想到以苏九儿的高傲又怎会看得上这一世不学无术的自己。
张白易吟完这两首词,众人都震惊的看着张大少爷久久不能言语,
次两首词意境之美,完全可以是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了,
张白易仅仅片刻功夫便作出可以流传千古的诗句怎能不让众人震惊,就连堂堂大学士也未必能有如此文才,
此时众人对张白易都不敢小觑,仅凭这两首词就完全可以拜当朝任意一个大学士为师,
现在的张白易还只是一个商贾之子吗?还真是没读古书的白丁吗?
“好”
不知谁率先叫了一声,紧接着一片的喝彩之声,
“好词”
“此词作可流芳千古啊,”
“好词,好文采,”
“张公子真乃我辈之楷模,我辈学习之典范。”
佳人爱才子,才子更是以学问高的人为尊,你学文高就应该受到尊重,这是圣人门徒都应遵守的儒家之礼,
“张白易?有意思,”二楼雅间苏九儿念着张白易的名字,“有机会我倒是真想会会这个商贾之子。”
苏九儿设置的第二关以张白易的三首诗词结尾宣告结束,
“李伯阳《道德经》里讲:“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庄“虚静观复法”是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秋夜试茶》中诗云: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茶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有诗云: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独品茶兼品士。次第三关就是品茶,”侍女小环很合事宜的宣布了第三关的开始,
茶基本分类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种茶。
品茶,就是品评茶味;饮茶。一般来说,这是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
品茶即比茶道,茶道也为人道也。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静也。茶艺是茶道的载体,茶道是风雅艺术。
第十四章 花魁苏九儿 (八)()
二楼苏九儿的房间内放置着精致的檀木茶几,茶几上放着可爱的紫砂茶碗,其中的一只茶碗独处偶边,碗内冒出袅袅的烟,另外几只乖巧的拥着一紫砂壶。
品茶是一种精神和艺术的享受,它让我们忘却人间的烦扰,感受一丝轻松愉悦,浅啜细品,苦涩与清香映射出人生沉浮,那种清浅浓淡的茶香,使我们悠然自乐,就像一句话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不一会小环亲自捧着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下到一楼,为在坐的众位公子每人倒了一杯七分满的茶,俗话说七分满三分情,
诸多不会品茶的公子都是一饮而尽,并未品出茶之味道,
江哲与东方关显然是懂茶之人,先看了看杯中的茶色,然后把茶杯端起放在鼻端闻了一下,
“橙黄透明的茶水中,透着芬芳的气味,可以看得出这是非常上乘的茶叶泡制出来的。”江哲开口说道,
“而且是用嫩芽焙制的上等茶。”东方关看了一眼江哲补充道,
二人轻轻抿一口茶水,
“甘甜中透着清香,非常的爽口。此茶可以肯定是雀舌无疑也可以称为白毛尖。”江哲给出的自己的判断。
“对,此茶闻起来气味清新,应该是去年新茶,但雀舌茶不论是陈旧还是清新的茶叶,泡出来的茶叶,总是芬芳无比,十分爽口。”东方关肯定了江哲的判断,
众人都是你看我我看你,完全没有喝出茶的味道,更不要说是什么茶了。
在众才子眼中,江哲东方关二人无疑是茶道高手,
“雀舌茶,因其形状像极了鸟儿的舌头,故取名雀舌。雀舌茶小巧精致,片片芬芳,散开了摆在桌上,就像一道佳肴一般,”楠竹钰品了一口茶继续说道:“雀舌茶,它的茶叶非常小巧精致,纤细如条,而且茶身上会有丝丝白毫,此雀舌为新茶,越嫩的芽叶,越不经泡,芽叶不以耐泡著称,而以鲜,爽称道,以早为贵。一泡入口,二泡入味,三泡之后,基本可弃,二道味最佳。”
楠竹钰又抿了一口道:“此茶清新可口,味道极佳,定是二泡之茶。”
“楠公子真是此道高手,仅喝两口便可道出此茶一道制作的过程。”二楼雅间苏九儿优美的声音传入众人耳中。
楠竹钰则佩服的看了一下张大少爷,自己刚才所说都是张白易看茶一眼说出来的评价,自己刚才还将信将疑,没想到竟然说的这么准确。原来喝茶也有那么多的讲究,
众人则更是崇拜的看着楠竹钰,
“不知张白易张公子觉得此茶如何?”苏九儿忽然转移话题对象,
“噗…”
张白易刚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还未品出什么味道,便被苏九儿的话惊得给喷了出来。
这苏九儿看来是要拿本少爷开涮到底啊,
苏九儿说出话看到张大少爷的反应后便后悔了,这大少爷定是误会自己了,
其实这次张大少爷误会苏九儿了,前两次的确有刁难的成分,但每次张大少爷都给出不一样的惊讶,这次苏九儿确实是想听听张白易的评价,并没有为难的意思,可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此茶很好,”张大少爷擦了擦嘴上的水渍说道。
众人静静的看着张大少爷等待张大少爷的下文,
张大少爷也是静静的看着众人,
“没啦?”
“没啦!”张大少爷一摊手道,
“切~还以为是个懂茶高手呢,原来跟我等一样是个只会喝水的人。”
就在苏九儿有些失望的时候,张大少爷的声音在下面响起:“江兄与东方公子所说此茶为雀舌不全对,此茶为金坛雀舌,形如雀舌而得名,属扁形炒青绿茶。成品条索匀整,状如雀舌,干茶色泽绿润,扁平挺直;冲泡后香气清高,色泽绿润,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成朵明亮。内含成份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较高。”
“金坛雀舌主产于金坛方麓茶场。茶区主要分布于金坛西部方山、东麓的丘陵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苍松翠竹连绵,森林覆盖率达不及百分之三十,水库塘坝密布,山清水秀,景色秀丽。茶园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茶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