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李元昊的叔叔嵬名山遇。

嵬名山遇是李元昊时期著名的战将,掌管着西夏右厢兵马。在西夏有着极高的威望。

可惜当时大宋被李元昊打怕了,竟不敢收留嵬名山遇,否则留嵬名山遇为西蕃屏翰,以其手足制其心腹,不断策反西夏各部的话,很可能让西夏陷入分裂,哪里还有这么多年的宋夏战争?

这回细封英哥不选他处,直奔环州而来,如今在西夏,杨逸的风头已经盖过了章楶,要投奔自然是投奔有名望、有实力的人。

杨逸得知细封英哥率部来投后,亲自迎到清平关,不受他们献上的羊马等物,还赠以粮食,对那些投奔路上受伤者,立即招来郎中救治,十分礼遇。

同时将此事迅速上报朝廷,请求朝廷给细封英哥赐官;杨逸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他就是要把细封英哥树立成一个典型,告诉那些在西夏不得志的人,别犹豫不决了,来吧!来我大宋吧!

我大宋热茶美食等着,高官厚禄候着,只要你们来,绝不亏待你们。

细封英哥这一千多人马,老弱妇孺占去半数,但杨逸还是不着痕迹地做了些防备,将他们安置在了环州南面的合道镇附近。

这里四面环山,水草不错,很适合放牧,同时人烟较为稀少,细封英哥就算有什么异动,一时也不可能对环州造成太大的威胁。

小心些还是很必要的,在没有彻底摸清细封英哥底细之前,得防着他诈降,这种事情在西北早以屡见不鲜。

朝廷的封赏也很快下来了,细封英哥被授以金吾卫将军(虚衔)。

大宋本身有蕃兵这一兵种,主要为陕西、河东地区的羌人熟户设置,以前蕃兵没有固定的编制,至神宗时才统一采用指挥、都的编制。

细封英哥带来的人马被编成一指挥,由他任指挥使,这便是他的实职了。

这官爵一封下来,杨逸很快将细封英哥找来,商量策反横山羌人事宜。

上山落草还得纳个投名状呢!

你细封英哥既然投奔了大宋,好处也得了不少,总得为大宋做点事不是?

第二卷 第234章 遥远的呼罗珊

乌浒河(阿姆河)、药杀河(锡尔河)一南一北向西流入咸海,两河夹着的便是河中地区,大唐鼎盛时势力曾经延伸到这里过,现在河中地区是桃花石汗国的地盘,而桃花石汗国事实上又成了塞尔柱帝国的附属国。

已经很久没有来自中原的商人到达这里了,在河中府撒马尔罕,李湘弦他们从中原带来的丝绸和茶叶,受到了当地人热烈的追捧。

李湘弦少少地卖了一些,又继续向西南方向的呼罗珊进发。

乌浒河下游是小小的花刺子模,李湘弦她们是从乌许河中游横渡,过河后再向西南前行不久,便算进入呼罗珊了!而现在呼罗珊是塞尔柱帝国的领土。

塞尔柱帝国的统治者叫苏丹,苏丹一词意为摄政王,也有东方之王和西方之王的意思。首都在巴格达。

曾经强大无比的阿拔斯王朝,也就是在怛罗斯打败高仙芝的黑衣大食,现在基本已经被塞尔柱帝国取代。

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还住在巴格达,但他现在只是一个神符的象征,军政都掌握在苏丹(摄政王)手里。

塞尔柱帝国从药杀河下游的一个小部族,发展成为一个兴盛的大帝国,时间还不算长,算来也就是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开始。

现在它也有逐渐走向衰败的迹象了!

四年前,上一任苏丹马利克沙死后,他的几位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争战不休,强大的塞尔柱帝国如今四分五裂,烽烟遍地。

在进入呼罗珊之前,最得力手下黄勇劝过李湘弦一回,因为听说呼罗珊现在战事正酣。

马利克沙的第三子桑贾尔受封于呼罗珊地区,他的哥哥尼扎德正在攻打桑贾尔。

呼罗珊本是塞尔柱帝国从南面的伽色尼帝国手里夺来的,现在伽色尼帝国想趁塞尔柱内乱,重新夺回富饶的呼罗珊,因此也出兵攻打桑贾尔,现在桑贾尔两面受敌,形势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进入呼罗珊,实在太危险了。

但数万里征程已经走到了这里,李湘弦又怎么甘心放弃?

从西宁出发时,他们共有近百人,现在只剩下四十多人,李湘弦咬咬牙,继续向西南挺进。

这天离呼罗珊地区的大城木鹿城大概还有几十里,隐隐便听到山那边传来阵阵杀伐声。

李湘弦驰马冲上山坡望去,只见山下辽阔的草原间,数千大军正在拼杀,一方青衣黑甲,撑着新月旗,手持大马士革弯刀,骑着高大的阿拉伯马,打得异常凶狠;可惜他们人数太少,被另一方围困在内,正左冲右突,锋利无比的大马士革弯刀疯狂地挥舞着,烟尘滚滚中不断有人落马。

而另一方黄衣银甲,包着头巾,打着蓝底雄鹰旗,人数多了好几倍,同样是手持锋利的弯刀,正在对中间打着新月旗的人马围剿逼杀,外围的人以长弓向里漫射,杀戮的场面让阳光都显得黯淡了下去。

从战场形势看来,中间的打着新月旗的人马拼得虽然凶狠,但人数太少,落败只是迟早的问题。

李湘弦不敢多看,纵马回来引着商队往山上的树林躲避。

她这些手下虽然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但就几十人,还不够人家塞牙缝。

太阳渐渐沉下去,大地间仿佛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黑纱,山下的战斗早已结束,草地上只余下成片的人尸马尸,横七竖八地交错着,浓浓的血腥味未曾散去,一些受伤未死的战马不时发出几声凄厉的悲鸣,让山下显得更加悲凉。

李湘弦带着商队匆匆往木鹿城方向赶,这种战争的场面,她们一路西来已经见多了,一向是能躲就躲,一般遇到大规模的战争时,双方谁也没心思管她们这种商人;倒是一路上与马匪或是那些贪婪的小部落的拼杀,让她们折损了半过人马。

行出十来里,穿过一片疏落的树林后,来到一条干枯的河床;走在前面的李湘弦突然看到草丛中有轻微的响动,她向王勇使个眼色,两人悄悄拔刀出鞘,一左一右逼过去。

草丛中突然坐起一个人来,嘴里喊着李湘弦她们听不懂的语言,此人二十岁上下,高高的鼻梁,脸上线条明朗,长相很英俊。

他腰间有刀伤,右脚上还插着一支箭;浑身血迹斑斑,很显然是刚才从战场中逃出来的。

李湘弦让那个从撒马而罕雇来的向导上来询问,谁知那向导才问两句,脸色立即大变,向李弦结结巴巴地解释道:“他……说他是桑贾尔,从花刺子模反回途中,遭到伽色尼马穆德的人马伏击,马穆德的人马乘胜攻打木鹿城去了,你们若是能帮……助他,迅速返回尼沙普尔城,他一定有重谢。”

听到桑贾尔这个名字,李湘弦也愕然不已,塞尔柱帝国上一任苏丹马利克沙的第三子桑贾尔,授封于呼罗珊。这些事情她从桃花石国出发时就以打听清楚。

桑贾尔,呼罗珊总督!

李湘弦很快回过神来,对黄勇喊着:“立即帮他取箭裹伤,留几人看守驼队,其他人随我一同,快马护送桑贾尔总督前往尼沙普尔城。”

朝廷的封赏下来了,实职暂时没有多大变化,杨逸封了个资政殿大学士衔,种朴封金吾卫大将军衔,各级将校和士卒都有赏赐,但总体而言,将领的虚衔封赏不低,但赏金与绢物等比较少,甚至可以说有些寒酸。

这个杨逸能理解,经此大战,加上赶修永泰陵,朝廷现在不好过,正勒紧裤带撑着。与辽国的和谈也还没有眉目,雁门关外的武州还僵持着呢!

但他能理解,不等于所有士卒都理解,这次环州付出最多,伤亡也最大,战功也最为卓著,奖赏与他们原来的期望值相差较大,军中难免多有抱怨之词。

为此杨逸不得不去军营一再安抚,凭他的威望,算是暂时把士卒安抚下来了;但这并不能真正消除士卒心中的抱怨,只是看在杨逸面上没有闹事而已。

这种抱怨的情绪埋在心中,对今后的作战是极为不利的。

直到一个小道消息在环州军中悄悄流传开来,士卒们才真的开怀了。

据说杨知州某日与种将军喝酒时,淡着朝廷赏赐太少的问题,杨知州觉得有愧于大家,于是答应今后与夏军作战时,允许士卒私下抢掠一两回,以补偿大家。

这个消息如今在军中已传得人人皆知,不过未经杨知州本人证实,有不少人还有疑虑。

后来刘老虎吼了一句:杨知州啥时候让咱们吃亏过?

就这一句,大家都笑了!一时皆大欢喜。

环州各处寨堡在几万夏军降卒的努力下,重建的工作进展神速,城外大营中剩余的百姓已不到千人,大部分都搬回新的家园去了。

归德堡外的白马川,清江似练,水波涟涟,岸边遍地的小野菊正开得闹;一只白狐飞一般从树林里窜出来,仓皇地奔逃着,大尾巴跑得笔直,原来它身后追着一只威武的白狼。

突然,一支劲箭疾射而至,正中白狐右眼,白狐随即倒地,挣扎几下便没了声息。

穆兰花收起长弓,得意地瞟了杨逸一眼,双腿一夹桃花马,便向白狐奔去,然而未等她到达,那白狼已经叼起中箭的狐狸往杨逸这边跑来。

清娘坐在杨逸前面,一双眸子笑得象弯弯的月牙儿!

“杨大哥,快抱人家下去嘛!”

杨逸刚刚把她抱落马下,白狼立即献宝似的,把那只狐狸叼给清娘;穆兰花策马奔了回来,踏翻了一路小野菊,气哼哼地说道:“可恶的大尾巴狼,竟敢抢我的猎物!这个算我的。”

清娘挡到白狼前面,嘻嘻地笑道:“穆姐姐,这狐狸本来就是小白追出来的,眼看它就追上了,你才放箭,要说抢也是你抢我家小白的才对。”

杨逸伸伸懒腰说道:“清娘说得不错,这狐狸该算我们的,好了,时间到,现在数数,看看谁的猎物多。”

一数之下,穆兰花那边少了两只,她只得气鼓鼓的把猎物带到溪边开膛剖腹去了。

杨逸箭法差强人意,原先一箭射歪五尺,被穆兰花嘲笑了一番,于是双方打起赌来,一时辰内,谁猎到的猎物少,谁负责“做饭”。

穆兰花箭法好,自以为必胜,结果却让她很郁闷,非常郁闷!

她奔驰射猎了半天;杨逸和清娘如闲庭信步,于河边采花戏水,最后猎物却比她多两只,只不过杨逸用不是弓箭,而是小白罢了。

清娘那双月牙儿依旧弯着,拉着杨逸的手悄悄说道:“杨大哥,我看穆姐姐是气你把马大哥派去西域呢,嘻嘻!穆姐姐一定是害相思病了!”

杨逸歪着头,很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清娘言之有理,这季节是挺容易患相思病的,正所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呀!杨大哥你最坏啦!最坏!最坏!偷看人家写的词儿”

清娘羞得脸蛋红扑扑的,不依地摇着杨逸的袖子,她这词本就满带相思意,这相思是为了谁还用多说吗?

这下取笑花木兰不成,反而被杨逸拿她来打趣,清娘一时哪堪这份窘迫。

杨逸哈哈大笑,一把抱起她轻盈的身子,向开满小野菊的山坡上跑走,笑声撒了一路。

第二卷 第235章 旋抹红妆看使君

宋辽之间的和谈没有丝毫进展,双方还在僵持之中,正各自舔着伤口。

这段时间,大宋朝堂也异常平静,没有清算,没有波澜,平静得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其中有两件看似无关的事,却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

其一,海州报来祥瑞,八月初一有紫气东来,海上忽现一金龙,吞云吐雨,须臾而隐。

其二,岳阳报来祥瑞,八月初八,洞庭湖中金光大作,隐隐有仙乐和唱,山林间百兽齐伏,莫敢动弹。

这两件事被录在朝廷的邸报上,发往全国各地的衙门。

杨逸也看到了,他先是不以为然,很快却皱眉深思起来,这种事在后世根本不值一笑,但在这个时代,却有不同寻常的定义。

君不见,天上划过颗明亮的星星,就能让宰相下台。

而且翻开欧阳修他们注的《新唐书》则天皇后本记,你就会看到史书有一大堆这样的记录:

九月丁卯,杨州地生毛。

七月丁卯,翼州雌鸡化为雄。

六月丁亥,得异石于汜水,大赦。

己未,朗州雌鸡化为雄。

当时正是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准备登基为帝的时候,各地便纷纷出现这些异象,连母鸡都变成公鸡了。

这或许是地方官员为了迎合武则天的心思搞出来的,或许这本就是武则天一手导演的戏码。

莫以为这很可笑,一点不可笑!

若是这些东西没有用,武则天那样的人会去玩这些把戏吗?

正因为这些所谓的异象,在朝堂、在民间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她才会弄出什么雌鸡化为雄的把戏。在这时代,这些东西比后世掌握cctv,掌握舆论导向还利害。

时下人们认为,所有的天象、气候、山川、地理的变化,都和政治密不可分。

天不下雨,人们不会去想冷气流与暖气流没有碰撞,而是会想,是不是皇帝又和妃子们在床上碰撞太多了。

地震了,不是地壳运动,是皇帝或宰相在床上运动太多了!

反正就是你们这些当政的没干好事。

反之亦然,出现了祥瑞,人们也必然会联想到那座皇城去。

八月初一是刘皇后产子的日子,而海州即现金龙,这……

杨逸不由得想起韩碧儿那只狡猾的狐狸精来。

风起清萍之末,或许,一场政治风暴又在悄悄酝酿了!

大宋的政治风暴还只在酝酿之中,西夏的政治风暴却已经席卷朝野,一年中接连大败,使得梁太后的威信扫地,浓浓的危机感迫使她不得不做出激烈的反应。

原来的历史上,也是经历大败之后,党项贵族与辽国暗通款曲,辽国派使者到西夏,用一杯毒酒把梁太后毒死了。

现在历史似乎有了一些改变,这回梁太后是先下手为强,大力提拔心腹手下和娘家人的同时,对党项各部的清洗也如暴风骤雨般开始了。

兴州城外难民无数,哀鸿遍野,城中同样是哭声震天,一座座高门宅第被抄家灭族,其中最惨的是嵬名部、细封部、往利部的皇亲贵戚。

巨大的风雷之下,没被抄家的也是心惊胆战,寝食难安。

兔死狐悲之下,叛逃大宋的党项贵族一下子曾多起来,杨逸看了细作送回的一份份情报,笑得畅快无比:梁太后,干得不错!不过还得加把劲才行啊!

想当初一代女皇武则天,可是把李唐宗室差点干光了,才保住手中的权力嘀,如此成功的例子在前面摆着,你当以史为鉴啊!

“细封英哥怎么回事?形势这般有利,他去了好几天竟然还没点收获。”杨逸突然敲着桌子说道。

坐在对面的萧忆放下手上的文牍笑道:“大人不必心急,横山一带的羌人较为自立,受兴州这场清洗的影响较小,细封英哥想说服他们前来归附,只怕也不是一时能成的。”

杨逸摇了摇头说道:“萧先生所言虽然说种了一点,但也不尽然,横山诸羌虽未受兴州这场风暴波及,但他们投机的本性很浓,就像一蓬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西夏接连大败,元气大伤,而我大宋应付辽夏两面夹攻,还能反败为胜。按说横山诸羌此时当不难说服才是。”

听了杨逸的话,萧忆开始低头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接口道:“大人言之有理,僚下想来,横山诸羌一时不肯归附,主要还是各羌人头领担心归附后,无法保证自己手中的权力;神宗年间,对蕃兵实行统一编制管理,这虽然有利于朝廷的治理,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羌人首领的利益。他们甚至担心朝廷会进一步将他们的部族打散安置,使他们失去头人的特权,这也是有可能的。”

萧忆的话可谓是直指核心,杨逸非常认同,只是这种国策关系重大,不是他一个人能修改的;而且羌人归附后自治度太高,也不利于同化他们。大宋一旦虚弱时,他们又必将背叛。

萧忆见杨逸又苦思对策,忍不住劝道:“大人,凡事欲速则不达,咱们过于热忱,横山诸羌所提条件就会越高;即便赢得他们迅速归附,也不利于今后长治久安。

再者,横山是西夏一道不容放弃的心里屏障,若是此时大人诱使大量横山羌人来投,梁太后未必不会困兽犹斗,强行起兵来讨,如此一来,很可能再次掀起宋、辽、夏大战,于我大宋殊为不利。”

杨逸听了频频颔首,心里再次感谢老丈夫,给自己这么一个老成持重的幕僚。

既然不能急,他也就放开心怀,老婆孩子热炕头,老子先过几天清闲日子再说。

有精盐和边贸的带着,环州市井间比以前繁华了不少,来往的商旅熙熙攘攘;另一方面,苏轼和杨逸这两大名人齐聚环州,使得许多文人士子纷纷慕名而来。

以苏、杨俩人现在的声望,不管得到谁的一声赞赏,都足以让这些士子受用不尽。

若是才学被俩人看上,加以推荐,那么更加是前途无量。

苏、杨二人分属不同阵营,慕名而来的文人士子也泾渭分明,聚到环州后,因观点不同时常会热烈的辩论。这种辩论在环州市井酒楼中随处可见。双方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引来许多百姓围观。

黄四娘的小馆子座落在西门不远处,馆子对面是一条清澈的溪流,溪边有青石板砌的埠头,可供附近的百姓平时汲水洗衣。

溪边几株枫树已半红,风景依稀如画。

黄四娘的馆子近一个月生意极为兴隆,倒不是馆子所处的环境优美的原因,据说以前她这馆子生意清淡,都快开不下去了!

赶巧前些天杨知州和苏学士从城外垂钓回来,进她馆子来歇会儿脚,见此间生意如此清淡;杨知州便笑道:“苏学士,你家做的东坡肉那可是一绝,何不传与这位店家,一来嘛,可解人之难,二来嘛,今后我也好有个解馋的地方。”

苏学士欣然答应了下来,从此苏四娘这馆子便多了一道名菜。

此事一传开,不得了!每天客人络绎不绝,那些来环州游学的书生听说后,更是趋之若鹜。

这不,今天馆子里又来了好些书生,为什么新法旧法的,争论正得劲呢!

黄四娘好不容易得些空闲,正在门前剥葱儿,隔壁那李家小娘子提着衣物出来,黄四娘笑吟吟地问道:“六娘又去城外洗衣裳呀?”

那位小娘子一张俏丽的脸儿顿时红了,羞涩地和黄四娘打了个招呼,便匆匆出城而去。

坐在门边的一个书生不禁好奇地说道:“咦!我就奇怪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