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逸喝完才发现,对如今的西域他同样不甚了解,汉人的势力自怛逻斯之战后,向东一退再退,如今连河西走廊都掌握在西夏手里,想到这些,一种耻辱感不觉间漫上心头。

西域!西域!

杨逸正心潮起伏间,李兰已连连磕头哭求道:“大人,我们教众如今根本无意与朝廷作对,迫于朝廷禁令,才不得不隐匿行踪;娘子她一直想让神教重回光明,重新容于世俗,如佛道两家一样,一心导人向善。大人啊!求求你,救救我家娘子吧,我家娘子本打算找回光明神的经典后,就将圣女之位传予她人,然后安心侍奉大人左右的。如今娘子她一去一年,未见返回,民女多方奔走,意欲再组商队前去寻找娘子,奈何力不从心;民女求告无门,只能来找大人您,大人,看在我家娘子对大人一片深情的分上,您就派人去西域找找她、救救她吧!”

李兰伏地磕头不止,悲声恸哭,杨逸说道:“你先起来,此事我自不会不管,你容我想想办法。”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娘子她果然没看错人!”李兰激动得又连磕了几个响头才起身。

杨逸皱眉深思,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以前自己把目光局限在宋辽夏三国,是不是太短浅了?

若是不出意外,只要不断地浅攻蚕食,西夏国力在遭受一次次的重大打击后,即便不能很快亡其国,几年内让其退出河西走廊应该是不难的。

一旦大宋能占领河走廊,打通了这条丝绸之路,对大宋的经济民生发展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而随之而来的,大宋面对的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西域,这符合大宋的利益吗?

第二卷 第232章 比翼双飞

在棋局中,与高手对弈若你只看到眼前的三两步,那这棋也不用下了。

杨逸虽然对目前的西域不甚了解,却知道一点,历史上耶律大石被迫西逃时,凭一支不到两万人的军队,在西域乃至河中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西辽帝国。

这至少说明一点,眼下西域各个政权也渐渐进入了衰微的时期,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这是向西扩展势力的绝佳时机。

只要不出意外,新党长期控制大宋朝政已成定局。相对于保守的旧党,新党具有开拓性强的特质;从王安石时期的熙河开边算起,新党执政期几乎没有放弃过向外扩张,一直努力地拓展着大宋的生存空间。

绍圣元年,大宋官方记录在册的有1912。9211万户,4256。6243万人。

随着免役法、统一赋税,一系列改良新法的实施,大宋的民力极大地释放了出来,百姓不用再负担沉重的劳役,赋税也轻了许多,更可以放心去拓荒、去营生了,不用再担心因家里地多、钱多而被抓去服劳役了。

这不但极大地促进了大宋的民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宋人口的快速增长,到今年最新记录的数字,整个大宋已经增加到2015。2140万户,4691。4992万人。

短短两年时间,增加了四百多万人。这还只是官方的记录,考虑到隐匿的部分,大宋的人口增加数量应该远远高于官方统计。

按这个速度发展上下,大宋的生存空间就必然受到巨大的挑战,人口增加了,土地没增加,无地的百姓就越来越多,工商行业消化不了这么多无业人口,那就只能成为流民,在大宋形成一波接着一波的农民起义。

更何况开拓西域,光一条丝绸之路,就能给大宋带来无尽的财源。相对于其他各朝,大宋是商业最发达的一个朝代,若是能打通丝绸之路,会给大宋带怎样的机遇,很难想象。

沉思了一番后,杨逸对李兰说道:“你先在环州安顿下来,我会尽快组建一个商队前往西域,你若是不放心,到时可以一同前往。”

李兰惊喜交集地问道:“真的吗?是真的吗?你真的愿派人去找我家娘子吗?”

“去吧!告诉你们教中之人,让他们安分点,我若是听说谁掺和地方上的叛乱,到时别怪我不看湘弦的情面,你们教中事,等湘弦回来,我会慢慢给你们设法!”

“多谢大人!大人恩德,我等绝不相忘。”

“去吧!”

由于李兰的身份问题,杨逸不想将她留于后衙。她退出去后,杨逸立即给刘皇后和韩碧儿各写了一封信,着人急送东京。

杨逸出签押房时,还想着心事。

“唬!”

突然传来一声叫声,还真吓了他一跳。

清娘如愿以偿吓了他一跳,不禁咯咯地笑起来,杨逸“大怒”,抓住她就往那小屁股蛋“啪啪”两下。

“别以为只有鬼能吓死人了,你这丫头知不知道,便是仙女也能吓死人的!”

“嘻嘻……哈……大哥胆子一向那么大,人家从来没能吓住你过,嘻嘻……回……呵呵……

杨逸见她笑得喘不过气来,满眼是泪的,心里也觉得高兴,牵起她的手往后衙走去。

走着走着,清娘不笑了,依在他身边噘着小嘴儿问道:“杨大哥,今天是中秋节,你怎么才回来呀?人家都等你好久好久了!”

清娘连着用了两个“好久”,让杨逸心里有些愧疚,抚了抚她的小脑袋说道:“这回是杨大哥不对,下次一定不这样了,清娘就原谅杨大哥一回吧!”

清娘反而有些不好意了,露出甜美的笑容说道:“其实人家只是乱说啦,杨大哥为了百姓能早些回家,奔波劳累,都怪清娘不懂事,对了,杨大哥你坐着,我帮你捏一下筋骨,解解乏。”

杨逸被她按到太师椅里,没等她跑背后去,杨逸就将她揽到怀里,满带宠溺地笑道:“大哥不累,就不用劳驾易安居士了,说吧,今天想要什么?想去哪儿玩,大哥通通满足你的愿望。”

“真的吗?”清娘突然跳了起来,璀若星辰的眸子扑闪两下,又变得小心翼翼地问道:“杨大哥真的什么愿望都满足人家吗?”

杨逸看她小意的模样,哈哈大笑道:“说吧,想干嘛?全答应你了,当然,得杨大哥能办到才行。”

“杨大哥你一定能办到的!”清娘不再犹豫,拉着他的手求道:“人家想乘那种……!就是那种滑翔翼到天上飞翔一回,杨大哥,你可是说好了什么都答应人家的,你这回可不许耍赖哦!”

清娘可怜兮兮地望着他,小嘴不知不觉又噘了起来,之前她就求过杨逸好几回,杨逸皆以不安全为由,拒绝了她,这回能不能实现这个愿望,她心里可没底。

“杨大哥,你说话不算话,你快答应嘛!你快答应嘛!”

“哈哈哈……!今日杨大哥就带你飞一回,走!”

“噢……清娘顿时欢呼雀跃,丝毫没有了平日那婉丽如诗的恬静,一把跳上来,揽住他的脖子晃来晃去,就像只快乐的小黄鹂。

杨逸干脆又将她轻盈的身子抛到肩头,朗笑着往外走。唤上马汉卿和那些护卫带上几个几滑翔翼。

其中一个加大了许多,这是杨逸专门为了带清娘滑翔准备的,清娘早已央求过他好几次,杨逸明白,别说这个时代,就算到了后世,在天空飞翔对于普通人来说,乃是无比吸引人的事。

更何况,只要是清娘的愿望,他都会尽量去满足的,之前没有准备好,不得以才拒绝她而已。

一队人马出城后向西面的高山飞驰,还没到地点,清娘已经激动得手脚不知该往哪儿放了,嘴里尽说些没营养的话,杨逸更觉得好笑。

到了山下,杨逸将她往背上一放,便与众人一同上山。

马汉卿他们拿着折叠起来滑翔翼,脸上也尽是兴奋之情,看来,飞天并不光对清娘有吸引力啊。

到了山顶,秋风正紧,雁雁南飞,苍穹高远辽阔,这种天气,再适合玩滑翔翼不过。

滑翔翼组装好后,杨逸又仔细检查了两遍,确认没问题后,又用布条将清娘绑在自己身上。

“清娘,你先闭着眼睛好了,等我叫你张开时再张开,明白?”

“嗯嗯,人家都听杨大哥的啦!”清娘乖得没法说,看上去这会儿说什么她都答应了。

然而在杨逸带着她纵身跃出悬崖时,少女却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叫,感情这丫头好奇心重,忍不住睁开了眼睛,幸好杨逸前世专门训练过操作滑翔翼,非常娴熟。

“清娘别怕,杨大哥说过,上天入地都带着你,你忘了吗?看,没事了,咱们飞起来了!”

在杨逸安抚下,少女很快安静了下来,当然,主要是躺地杨逸那宽实的背上,很让人安心。

杨逸不断地移动着身体的重心,将操纵杆后拉,不断地加速,或右推操纵杆左转,或左推操纵杆右转,在天空上划出一条条优美的弧线。

这个时候,清娘彻底忘记了恐惧,高声地欢呼着、畅笑着,如一只飞上天空的画眉鸟……

明净的天空白云朵朵,那是天使的云裳;阵阵秋风掠过,啸啸如歌。杨逸带着清娘飞过山峰,飞过河流,飞过田野、飞过村庄……

往下望去,山岭逶迤,林木有青有黄,斑驳陆离,如同一张彩色的巨毯披在大地上,美不胜收;南流而来的白马川是山间的一条玉带,反射着点点金光,环州城墙上有不少人,看上去就像蝼蚁一般,笔直的街道,灰青的瓦脊……

“杨大哥,快看快看,那是咱们家,还有!还有!嘻嘻……哈……看见小白在叫呢!”

“什么咱们家,那叫易安居,哈哈哈!”

“好吧!好吧!杨大哥快飞慈幼局去,快飞嘛!嘻嘻……

清娘抱着杨逸的脖子,兴奋得不得了,这时马汉卿他们也相继追了上来,十个滑翔翼如同一排大雁,划过环州城上空。

无数的百姓涌上街头,指指点点,不过倒没人吓着,毕竟蒙云谷那一战百姓们虽然没亲见,但谁没听说过?

“清娘,咱们怎么忘了带些礼物上来,这会儿当成神仙的礼物散给百姓那多好玩啊!”

“我看呀,杨逸哥你是扔炸弹扔惯了,还是不要啦!嘻嘻……飞!快飞!”

不光是清娘兴奋,连马汉卿他们也是大呼小叫的,在天空中象一群飞狼!

大伙迎着风,不时欢呼着加速回旋,飞过环州城,飞向湛绿如蓝的天边,最后变成天边的几片浮云……

这一天玩得异常痛快,清娘叫得声音都快哑了!几年了,杨逸第一次看到她如此忘形,脸上尽是美丽的霞彩。

重新回到家时,她还难抑激动的情绪,象只缠人的小黄鹂,在杨逸身前身后转来转去,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十三娘她们已经先回来了,茗儿见俩人欢笑着的走进家来,立即嘟着小嘴道:“姑爷,下次婢子也要去!”

“没问题,只要你不怕就好!”杨逸捏捏茗儿的香腮,笑着应了一句。然后跑着十三娘身边说道:“娘子,辛苦了!”

谁知十三娘突然露出一副刁蛮的俏模样,说道:“官人,奴奴明天也要去!”

杨逸望着她微微鼓起的小腹,大惊失色!

“娘子你可别来真!就您这身子,飞不得!飞不得!娘亲他们知道了非扒了我的皮不可!”

“嘻嘻,不去也行,官你你答应我一件事就行!”

杨逸立即举手保证:“别说一件,十件也行,娘子请说!”

十三娘笑得象只狐狸似的,眸光盈盈一横说道:“官人,李湘弦……

“呀!”杨逸惊呼一声,郑重其事地抢声道,“娘子,我决定,即日起任命你为环州情报局局长……

“官人休要耍赖……嘻……

第二卷 第233章 西夏乱局

西夏使者在辽国上京哭诉的时候,辽国使者在大宋东京同样想抱头大哭。

之前形势对辽国有利的时候,辽使萧望咄咄逼人,坚持要大宋割让三关十县,现在好了!

西夏被打成了半残,辽国没占到什么便宜不说,反而被河东军占了武州。

另一方面,在辽国西京道兵马全力攻打雁门关时,阻卜部的长辖底瞧准机会,一举攻破辽国西南路招讨司治所丰州,声势更为之大壮,如今总兵力已经超过两万,已经成了辽国剿之难灭的心腹大患。

大宋将辽使萧望晾了几天,终于派出一个礼部郎中吕敬,去都亭驿与萧望接触;吕敬开口便是停赐辽国岁币,双方互相放还俘虏,并以目前实际控制区重新划定国界,两国罢兵,从此互不侵犯。

萧望实在难以接受这种角色互换的心里落差,一听肺都快气炸了,什么以目前实际控制区重新划定国界?感情是铁了心不还我辽国武州了。

萧望撸起袖子正准备和吕敬一争到底,结果吕敬象是晚上在小妾身上耗费了太多精力,说完大宋的和谈条件,就打起瞌睡来!

任萧望如何叫嚷,都未能把他从周公那儿拉回来。气得萧望把桌子拍得呯呯响。

等到萧望闹够了,吕敬才悠悠醒来,打着哈欠说道:“我大宋的和谈条件不会打半点折扣,贵使若是做不了主,可以先请示一下贵国皇帝,我大宋静候佳音,告辞。”

见吕敬这种态度,萧望不甘心地威胁道:“宋国如此藐视我大辽,当我大辽是好欺负的吗?我主已集结五十万大军,宋国若还是这种态度,我主定会挥军南来,直下东京!”

吕敬冷冷一笑,答道:“贵使无须虚言恫吓,贵国有五十万大军,我朝有百万王师,贵使既然这么说,那咱们两国不妨分出最终胜负再谈,告辞!”

嚣张!太嚣张了!

望着吕敬远去的背影,萧望怒气难歇,他浑然忘记了,之前他逼大宋割让三关十县时有多嚣张!

无法可想的萧望,只能先请示国内,否则根本谈不了。

大宋不急,朝廷正咬紧牙关,尽量调拔钱粮,加紧修缮武州北面的长城;大宋这次是差点把国库打光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久秋税就能收上来,咬咬牙也就能撑过去了。

提到骆驼,中秋过后不久,一支由近两百头骆驼组成的商队,浩浩荡荡地从东京出发了;商队带的商品最要是比较轻便的丝绸和茶叶,这些商品在东京采购花不了多少钱,但若是能运到西域,绝对能赚大钱。

杨逸让刘清菁给商队一份中旨及相应的国书,这些国书虽然没有经由朝堂,但盖有玺印,必要时商队可以拿出来,以大宋使者的身份与西域各国打交道。

河西走廊未曾被西夏隔断之前,黄头回纥、西州回鹘、黑汗国都曾遣使向大宋进贡过。

象黑汗国过去遣使来朝时,国书上称大宋皇帝为“东方日出处大世界汉家阿舅大官家”,这是因为前唐曾将公主下嫁过黑汗王,至今黑汗国为了交好中原王朝,对大宋皇帝依然以外甥自居。

有大宋的国书在,商队到了西域,应该还是可以得到许多便利的。

商队到京兆府时,马汉卿带着两百人马又加入了进来。这两百人马是杨逸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半数是环州最精锐的特战队员。

杨逸给他们任务不轻,让他们对西域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地形、物产、各国各部的矛盾和交往等等,尽量摸清楚,记录造册带回来,寻找李湘弦倒成了次要的任务。

正所谓远交近攻,向西域发展外交探路同时,对西夏的渗透破坏更不会有丝毫松懈。

现在宋、辽、夏都很累,需要时间来喘口气,大规模的战争短期内是打不起来了。

但为了抑制西夏恢复的速度,西北各路的细作、硬探更是成倍的进入西夏,光是泾原路和环州,合计人数就已接近一千。

这些人如水滴渗入沙地一般,除了斥探消息,一有机会就策反、破坏,制造矛盾,煽动西夏民众。

灵州府,这个西夏最富饶的地方,前些天苗授一万人马在这里来回蹂躏,虽然只是短短两三天,但放眼望去,处处是焚毁的村庄,倒塌的残檐,无家可归的难民哭声遍地,扶老携幼,纷纷涌向灵州城。

短短一年多来,西夏屡屡兴兵,却又都是以惨败告终,兵力损失达到惊人的十五万,粮草物资不可计数。

长辖底刚刚从北面肆虐过来,苗授、王愍他们又从西南杀入,这些人的破坏力都是惊人的,西夏本身国小民穷,如何受得了?

这会儿连梁太后都差点要喝粥度日了,哪里有能力救济百姓?

杨志和阮二郎他们,也混在成千上万的难民中,和他们一样,混杂其中的细作还有很多,这些汹涌的难民潮对他们来说,就像肥沃的土壤,只要稍稍浇灌一下,就能开出一朵朵妖艳的花来。

在他们不断地鼓动下,饥肠辘辘、而又得不到救助的百姓,情绪很快被点燃起来,对食物的渴求、对生存的企望、对官府的不满,在灵州城迅速演变成一场暴乱。

西夏是全民皆兵制度,这些逃难的百姓可不是手无寸铁;数万难民引弓持刀,冲入城中官仓,勋贵、官僚、商铺、富户家中,抢夺粮食财物。

杨志、阮二郎他们这些细作,则趁城中暴乱,四处放火,让场面更加不可收拾,整个灵州城里浓烟滚滚,火势弥漫,搏斗声、刀斧声、哭喊声、惨叫声,就像正在进行一场惨烈的战争。

消息一传到都城兴庆府,梁太后立即下令戒严,将所有涌入兴庆府的难民驱赶出城,生怕兴庆府也出现灵州那样的暴乱。

被驱赶出城的百姓,这下连个遮风挡雨的屋檐都没有了,官府虽然尽力安抚,开了许多粥铺,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官府自身也缺乏粮食啊!

那粥稀得捞不起几粒米来,无数的难民依然忍饥挨饿,在生死边沿挣扎,眼看一场暴乱又在酝酿着,随时可能暴发……

西夏朝堂之上,每日愁云惨淡,暗流汹涌,梁太后自身更是焦头烂额,算上几年前败给章楶那次,梁太后“御驾亲征”换来的都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如今她是威信扫地,党项各部对她的不满和怨恨,已经到了顶点。只不过李乾顺现在还小了些,否则那些大头领们,恐怕已经联合起来逼梁太后还政了。

梁太后也深切地意识到,危机正在向她步步紧逼而来;趁着战后赏功问罪的机会,她大力培植心腹之臣和梁家;

梁格方、梁定山等人都被她提到了高位,再度把持朝政;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这两个心腹则主掌军事;而对嵬名氏、细封氏、往利氏这几个一心想收回皇权的部族,梁太后再次狠下心肠大加清洗。包括大首领嵬名咩布、阿骨录、细封乞买等人都在清洗之列。

梁太后一系列的清洗在西夏激起了不少反抗,细封乞买的儿子细封英哥率本部一千多人马,干脆叛逃大宋。

其实几十年来,在权力斗争中失势的西夏将领,叛逃大宋早已屡见不鲜。

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李元昊的叔叔嵬名山遇。

嵬名山遇是李元昊时期著名的战将,掌管着西夏右厢兵马。在西夏有着极高的威望。

可惜当时大宋被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