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缇萦-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句话中,孔石风就知道淳于意的意思了,十分沉着地一点头说:“也好。你在洛阳要朋友吗?”

“当然要。”朱文说:“我要一个能容卫媪安心养病的地方,好让我脱身赶来。”

孔石风考虑了一会,从腰带上解下一个玉块,递给朱文:“你到洛阳万岁街万岁亭紧对面,访一位姓秦的老者,拿这块玉块给他看,他会帮你的忙。”

“多谢!顺利的话,十天以后在长安见。”

接着,朱文又向艾全致意,一方面感谢他这一路上对师父的照应;另一方面又托他在狱中费心。艾全很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第二天鸡鸣时分,朱文就骑了那匹黑马,出关到新安打尖、傍晚时分到了洛阳,径投东明亭,问明了卫媪的住处,在最后一所小院落,顾不得卸鞍便提了行囊匆匆赶去。

一进院门就遇见缇萦,四目相视,彼此都陡然一惊。缇萦所惊的是,做梦也未曾想到朱文会寻下来;而朱文则惊于不过半个多月未见,缇萦竟似换了个人,双眼失神,形容憔悴,平日最爱清洁的习惯,也不知哪里去了?只见她首如飞蓬,一套衫裙似乎穿上身就未曾脱下来洗涤过,真个不堪之至。

不必看到病榻上的卫媪,只见了她这副形象,朱文便已心酸。缇萦则不仅心酸,说得一声:“阿文,我好凄凉!”眼泪随即像决了河似的泛滥了。

朱文没有话可以安慰她,只拿着系在腰间的一块大手巾,递到她手里,说了句:“这不是哭的时候!让我先去看看阿媪——我在桃林见着了师父,阿媪的病我已经知道了。”

缇萦一面拭泪一面点头,有许多话要问,却不知先问哪一句的好;只带着朱文往台阶上走去,一打开门帘,里面的燕支急忙摇手,蹑手蹑脚迎了上来,低声说道:“刚睡觉!”

朱文望着躺在卧席上的卫媪,薄衾里裹着一把瘦骨,一头稀疏凌乱的白发下面,半边脸往上斜吊着,口眼都无法紧闭;眼下仍然微微抽搐——师父的诊断极准确,卫媪的疾病未脱险境,随时会发生变化。

于是朱文退了出来,先问得病的经过和这几天的情形;缇萦受了这一番打击,以及由于连日衣不解带的守视,神昏思乱,幸好还有燕支,能够从头到尾,说个大概。

等她说完,缇萦又断断续续地作了补充。身在客边,一无依靠,又着急卫媪的病,又惦念着老父的官司,说到伤心处,痛哭失声,愿求一死,来承当家门的种种不幸。

“你别这样!”燕支劝慰她说:“朱公子来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越是这样说,缇萦越哭得利害;伤心和委屈,唯有在朱文面前,才能痛痛快快地尽情一泻。

好不容易等她哭停了,朱文把路上早已盘算了多少遍的话说了出来:“我两面只能顾一面。把阿媪安顿好了,我马上还得赶到京里去。你们俩快快收拾,明天就搬。”

“搬到何处?”燕支问说。

“此刻还不知道,明天一早去找了朋友再说。”

“搬好以后呢?”缇萦怯怯地问道:“阿媪的病怎么办?”

“师父告诉我了,静一个月,略可行动了,回阳虚去。阿媪的病我也许治不好;不过让她拖些日子的本事我还有,等明天搬走,我会告诉你们如何照料看护,安心在这里等我,只要师父的大事安排好了,我立刻就赶回来。”

“我呢?”缇萦又问。

“你?你当然也留在这里!”

缇萦不响,低下头去,又是眼泪纷纷。

燕支知道她这些眼泪从何而来。什么叫患难相扶,什么叫知恩报德?不正就是这些地方要挺身自任吗?于是她庄容说道:“朱公子,我有个计较,不知可用否?明日迁移以后,朱公子尽管伴了缇姑到长安去;阿媪的病,由我来看护。请两位放心,我必尽心照料,专等你们办妥了大事来接我的班。”

这话对朱文来说,是在意料之中,而缇萦却大感意外,喜不自胜,顿时破涕为笑,亲热地喊了声。“燕支姊姊!”随即盈盈下拜:“你这一诺,重如泰山,我感激你一辈子。”

燕支慌忙避席,不敢受礼:“不敢当,不敢当!缇姑千万休如此说。朱公子的大德,我终生莫忘;难得有这么个机会,应该容我稍表寸心,我反倒要谢谢你。”

“都不必客气。”朱文挥一挥手对燕支说,“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出了难题,分力对付。目前亦唯有照你的安排。应如何看护,明天我自有详细交代。”

正说到这里,只听“噹”地一声,缇萦随即站起来说:“阿媪醒了,在唤人呢!”

“且慢!”朱文拉住她问,“阿媪可能说话?”

“不能。”缇萦摇摇头,“只能发出一个‘嗯’的声音,意思正反以声音长短为断,短者为正,长者为反。”

“好,我知道了。一切由我来说,你要摆出极高兴的样子,看我的眼色行事。懂我的用意不?”

“我懂。”

于是三个人一起走了回去,缇萦俯伏在卫媪身边,轻轻说道:“阿媪,阿文来了!”

显然的,卫媪虽然半身不遂,无法言语,但知觉依然相当灵敏,一听缇萦的话,眼中顿时显现了异样的光辉,努力侧转了头,要来看朱文,等看到时,眼中涌出豆大的两滴眼泪。

“阿媪!”朱文握着她的手说:“我来了!你放心,诸事大吉!我先替你诊一诊脉。”

诊了脉,看了瞳仁和舌苔,又诊察了麻木的那半身;朱文暗暗心惊,病象大为险恶,就在这两三天内,要有剧变。然而他表面上丝毫不敢有所泄露,只是极力安慰她,说病不要紧,只要能安心静养。接着又造了一篇谎话,说阳虚侯已经跟廷尉有过数度的晤谈,廷尉也知道仓公受屈,只因为齐国是大国,不能不做出慎重其事的样子,作为安抚,其实毫不要紧,只等鞫问完毕,便可无罪释放。

卫媪一面听,一面脸上就现出了喜色。但是她不能有进一步的表示,只“嗯、嗯”地胡乱发声,又打手边叫人的钟,又拉缇萦的手,是什么意思,大家都茫然莫辨。

卫媪有口难言,涨得满脸通红;这是对病人非常不宜的,朱文赶紧摇手让缇萦和燕支静下来,然后低下头去,问道:“阿媪,你要什么?你要谁,就看着谁;慢慢就可以晓得你的意思了!”

卫媪点点头,朝缇萦和燕支这个方向看,但竟不知看的是谁?朱文便叫缇萦先走过去,卫媪眼睛不动,再叫燕支走过去,她的视线跟着转了。

“阿媪!”燕支走来跪在她身边说,“你叫我?”

等燕支俯下身去,卫媪颤巍巍地伸起手来,从她头上拔下一支玉钗;向缇萦和朱文扬着,又向后指一指——那屋角上放着所有的行李。

这下缇萦明白了,“阿媪,”她问:“可是指二姊夫所送的东西?”

“嗯!”是短促的一声,表示弄对了。

于是,缇萦把那个皮囊取了来,交在卫媪手里,她便示意要朱文接了过去。这也正是他此行要办的大事之一;趁这机会,他把移居养病的计划,告诉了卫媪,又说须把缇萦带了到京城去,一等官司有了眉目,立即回来看她。

听着朱文的话,卫媪不断点头,脸上露出极其欣慰的神情;这证明他的一切安排,无不符合她的心意。

等他说完,卫媪伸出手来,拖着缇萦的手。要交到朱文手里。缇萦先不知她要干什么,随她去拖,等到发觉是这么回事,顿时脸泛红晕,很快地把手又缩了回去。卫媪便又来拖,缇萦只是不肯。

朱文当然也明白,却不便作何表示。燕支便又不能不说话:“缇姑!你须顾念病人劳累!”

缇萦心里好为难,不依卫媪,她一件心事未了养不好病;若依她时,实在有些不愿。就这踌躇的时候,燕支为卫媪分劳,硬拖了她的手,塞到朱文手里——朱文自然紧紧握着,但只握了缇萦一个拳头,她始终不肯把手伸开来。

卫媪笑了。嘴眼都是歪的,笑容可真难看;而在朱文依旧是感动的,“阿媪,”他说:“你请放心,我一定尽心照料缇萦,不负你的托付。一切都依她的意思。”

听了这话,卫媪不住摇头,表示大不以为然。然后又看着缇萦,是希望她有句话。是什么话?缇萦心里明白,但死也不肯开口。

幸亏又有个猜透人情的燕支,可作调人;她先向缇萦使个眼色,然后笑着对卫媪说道:“你老人家也是,不想想境姑脸皮子薄;心里千肯万肯,却怎么出得了口?”

卫媪听了这话,便转脸去看缇萦。她心里否认燕支的话,只无论如何不忍叫垂危的老人家失望,所以把头低了下去,同时慢慢抽回了自己的手。

卫媪这下可真的放心了,所有的大事都已有交代,恬然地闭上了眼。

“阿媪睡了。”燕支对朱文说:“我跟缇姑一直轮班守夜,你们两位请吧。到下半夜来换我的班。”

缇萦不肯离开,也不说理由,完全是赌气的样子。朱文了解她的心情,守着自己所作的诺言:“一切都依她的意思”,所以管自到隔室去睡下。一觉醒来,天色微明;悄悄起身到卫媪屋中一看,燕支就睡在卫媪身边,缇萦虽是坐着,双眼似睁非睁,身子摇来摇去,其实也在梦中。

于是,他进去把她扶着睡倒,手一碰上身,她忽地惊醒,双眸炯炯地望着他,一言不发。

“天快亮了,你睡吧!我来看守。”

缇萦未曾答话,卫媪和燕支却都因他的声音而惊醒。既然如此,朱文就先诊视卫媪的病,两指搭在脉上,凝神细察,既惊且喜。

“阿媪的脉,大有起色——这是颇为罕见的现象。”

不但好转,而且好得罕见,缇萦和燕支心中无限安慰,顿觉精神大振。

“是了!”燕支说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着向缇萦抿嘴笑了笑。

于是朱文又作了一遍仔细的“望”与“切”,然后排精竭虑地拟了三张药方,交给燕支,一张是常服的,另两张是备用的,遇到如何一种情况,服用哪一张方子,交代得不厌其详,直待燕支心领神会了才罢。

“我原来还怕阿媪连短途也不宜移动,此刻看来,决无妨碍。”朱文站起来说,“我现在就去找朋友,觅妥了地方,立刻就搬,你们在家准备吧!”

带了孔石风的玉块,朱文找到万岁街万岁亭——洛阳的建制,一街一亭,目标显著。找到那里一,果然姓秦;秦老者出来答话,看了信物,随即很殷勤地把朱文迎了进去。

彼此见过了礼,朱文直陈来意,要求代觅一处清净的地方,容卫媪养病。又说,侍奉的只有一个年轻女子;同时也表明了,这是件麻烦的事,因为卫媪的病可能会有变化,若或故世,请求代为殡葬,并且把那年轻女子送回长安。

“只就是这些事吗?”秦老者问。

“是的。”朱文顿首答道:“实在是迫不得已,作此不情之请。千祈老丈垂怜成全。”

“小事,小事,你来看。”

说着,他把朱文曲曲折折地领入一处院落,屋瓦三楹,另有厨房井台;靠西一道板门,打开来恰是万岁街一条小巷。

“此处如何?”

“好极了!”朱文感激异常,“请问赁金?”

“你不必管了。我自跟孔老弟算帐。”

江湖上就是如此,朱文也不再多说;唯有不断称谢,拜托照应。告辞回到东明亭,把情形一说,大家都觉得十分高兴;随即结算了宿钱,雇来三辆车子,移居到万岁街。秦老者亲自来照料了一会,又派了一名婢女来帮忙;诸事顺手,半天的工夫便都安顿好了。

朱文便又出门去雇一辆长行的安车。回到万岁亭才对缇萦说道:“明天一早就动身!”

原来心挂两头,日夜惦念着爹爹,真的要动身了,却又似有恋恋不舍之意:“这么匆促!”

“早去早回,大家安心。”

这话恰正说到卫媪和燕支的心里;其实也不算匆促,至少还有半天话别的工夫,这一下午,大家围在卫媪身边谈着别后的一切,彼此都为对方着想,一再叮咛保重,直到深夜方始归寝。

睡得不多一刻,缇萦便就醒了。心事如潮,再不能重寻好梦。一闭上眼,只见朱文的脸悬浮在空中,细细看去,似乎小别再见,开颜已改,多了些风尘忧郁之色,但眉间嘴角,却显得更坚毅、更深沉、更耐人寻味,并且更可信赖了。

想到卫媪那一番无言的深意,她顿觉脸上发热;此时心问口、口问心,到底是不是像燕支所说的,“口中不言,心里千肯万肯”?不是,她自己可以跟自己发誓,决没有什么“千肯万肯”的意思,然而她也无法对自己否认“不肯”。

那么到底该如何呢?她叹口气,自己恨自己优柔寡断,思前想后,每每空费心思,徒然自苦。最使她自己不解的是,她始终想不出朱文有什么不能为自己所容忍的缺点,但总觉得嫁了给他,于心不甘。这是什么道理呢?

也许是因为爹爹的缘故!他曾为爹爹所深恶痛绝,现在对他的想法虽已改变了,但是当初爹爹在她面前批评他的话,却是她永远不能忘记的。只怕要等这些话有一天能淡然置之了,那不甘之心才会消失。

就这样胡思乱想着,陡然发觉,窗外已露曙色;同时听见有响动的声音,等她起身开门出来,燕支亦正揉着倦眼,朱文则已穿戴整洁在料理行李了。

行李不多,最要紧的是那一囊珍宝,朱文叫缇萦贴身收藏——一路上,这就是她的唯一的任会,此外都归朱文负责。等车子一到,装好了一副寝具,一件箱笼;缇萦泪眼盈盈地辞别了卫媪,又重托了燕支,互道珍重,才依依不舍地上车而去。

朱文依旧骑着他的那匹马,带着小小一个行李卷,在前走着。一路走,一路在想,昨天所告诉卫媪的那套话,纯是为了安慰病人而编出来的;事实真相,一直没有机会跟缇萦说。如果她也把那些假话信以为真,则将来的失望会变成极沉重的打击,应该早早跟她说明白。

于是到了中午打尖的时候,他说:“长安的情形,你怕还不知道……”

“啊,怎么?”缇萦惊惶失措地,把一碗汤泼翻了。

一看她这样子,朱文心往下一沉,要他说出真相来,比什么都难,但要不说却又不可。一时愣在那里,好久作不得声。

话虽没有,那态度已明白显示,决非好兆,缇萦越发着急,不断地催问着:“你说嘛,长安怎么样?”

“你这种一片树叶子掉下来,就像要打破头的样子,我什么话都不敢说了。”

缇萦长长舒了口气,自己告诉自己,必须咬紧牙关,承当一切,便点点头很沉着地说:“你说好了,我不怕!”

事到如此,朱文觉得不妨趁此时机,索性叫她心里有个准备,便狠一狠心说:“世事莫测,什么不幸的结局都可以出现的”

于是朱文把晋谒阳虚侯,大失所望,以及延尉申屠嘉的刚愎偏执;还有刘端在延尉衙门关托的结果,都说了给缇萦听。

事情的不顺手,竟到了这样的地步!除去获得保证,父亲在狱中可以不受苦是一安慰以外,其他都是黑漆一团,看不出些儿光亮。照此说来,过去所费的心血,岂非全部虚掷在无用之地?

缇萦简直傻了!心里不断重复着,只是这么一句话:“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而朱文的难过,也是无可言喻的。他有些懊悔,早知这样,不如不说。这一路去,他要全神贯注在师父的官司上,于今怕不得不分神来安慰缇萦,为自己徒增麻烦,于大事有损无益,看是大大地失策了。

但居然出乎他想象的,缇萦反倒坚强了!痛苦忧伤到极处,逼出她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阿文!”她的声音也变得异常深沉了,“你说,爹爹的官司,最坏会落得怎样一个结果?罪不至于死吧!”

“死罪是不会有的。”

“只要没死罪,总有办法好想。”她霍地站了起来,“上车赶路吧!”

这样的态度,反倒把朱文搞得迷糊了。谢了借着打尖的那人家,提了干粮水壶出门。缇萦已在车子里坐好,闭着嘴。扬着脸、皱着眉,倒像是跟什么人生气似的。

他把水壶递给了她,她默默地接了过来,放在一边,依旧转脸望着空中。

“你能这样最好!”朱文低头说,“我的办法差不多想尽了。如果你有甚主意,不妨告诉我。”

“我正在想。”

朱文没有再说话,点点头去解下自己的马。

12

刚好是约定的十天,朱文与孔石风在长安柳市的“万民客舍”又见了面。缇萦是认识孔石风,与刘端还是初见,行过了礼,寒暄道谢。刘端已有准备,特为腾出一个小院落,供她居住。朱文则与孔石风共一屋。

稍稍安顿好了,刘端具餐款客,缇萦要求共席;随即。谈到别后的情形,孔石风说了淳于意到案后的情形,狱中有人照料,尽可放心。官司已问过两堂,日内可以定谳。

“这么快!”朱文问道:“此一迹象,是好是坏?”

“应该说是好迹象。”刘端答道:“但亦难言。”

朱文向缇萦看了一眼,她把一囊珠宝取了出来,放在他面前。

“刘公,一切重托了!”他把皮囊推到刘端面前。

“还不知道用得着,用不着?”

话风不妙,朱文和缇萦的脸上,顿时变了色。

孔石风看出端倪,急忙解释:“刘公的话有语病。廷尉衙门的朋友,决无推托之意,只是表示:若无功,不受禄。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论如何,那些朋友们有一分力、尽一分力。你们两位,尽可放心!”

话虽如此,怎么放心得下?刘端不忍坐视,当夜便又带了那一囊珍宝,设法绕道去访他所托的人;朱文和缇萦不睡等着,孔石风便陪着他们闲话。到了夜深浙浙沥沥下起雨来,越发令人烦闷,孔石风和朱文苦劝缇萦先去入睡,她却不过情,只得依从。

刚刚铺好寝具,正待解衣,隐约听得隔墙似是刘端的声音,便重新开了院门出去探望。

果然是刘端回来了,正与朱文和孔石风在谈话。三个男人不防她不速而至,一时来不及掩饰;缇萦从窗外望进去,明明白白看见朱文面有泪痕,刘端和孔石风低徊长叹,而一囊珍宝,似乎原封未动地放在朱文面前。

等她推开了门,三个人一起抬头,看见是她,面色无不惊惶。这一下越发证实了她心中的疑惑,只觉魂飞魄散,摇摇欲倒,赶紧扶住了门,从捉对儿厮杀的牙齿中迸出一句话来:“我爹爹怎么了?”

比较是孔石风来得机警沉着,“尚未定谳!”他大声答道:“不必惊惶。”

就亏“尚未定谳”四个字,缇萦才能支持得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