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到底-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板,只是一个小炭火炉子支着一口铜锅,里边熬着糖稀,再下面有几个抽屉用来放原料、工具、竹签和木炭。
  糖人张的摊子一支起来,就围满了观看的人,当然多是小孩儿。孩子们瞪得滴溜圆的大眼睛,对糖人张有说不出的佩服,每当一只“公鸡”或一个“猴子”在糖人张的手里像变戏法一样呈现时,孩子群里都会传出一阵阵喜悦的笑,糖人好看、好玩,玩完后还能吃,孩子们都喜欢,见着就走不动了。不是缠着大人要买,就是跑回家去要钱,实在没钱的也不肯离去,眼巴巴地盯着这些糖人。
  糖人张不失时机地吆喝上了:“山货换糖人了,黄花、木耳、山菇都可以换糖人……”
  眼巴巴直留口水的孩子们这才知道,原来这糖人可以不必用钱来买,而是用山货来换,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天大的喜讯,采山货可比找大人要钱容易的多了。
  
  
  


 第八十八章 仇人的人头

  发鸠山上遍地都是野菜野果等山货,城里人或许还想尝个鲜,可山里的孩子却觉着山货远远赶不上糖人对他们的诱惑。于是,郭家庄的孩子们飞也似回家提着篮子,兴冲冲地冲上了发鸠山。一筐筐、一篓篓的黄花、木耳、山菇被孩子们送进秋风破饭庄,换来了一张张奇怪的纸片,孩子们拿着纸片就可以和糖人张换糖人了。糖人张只认秋风破的纸片,其余的一概不认,就算给他钱他也不屑一顾。
  糖人张收了孩子们的纸片后,就会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糖人有各种形状,什么小鹿、金鱼、耗子、灯笼等,最惹孩子喜爱的是猴子。猴子做好后,要在猴背上敲一小洞倒入些糖稀,再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让糖浆慢慢地流出来,下面用一个小江米碗接着,用小江米勺舀碗里的糖稀吃,直到糖稀流完或冷却凝固时,则连糖人孙猴以及江米碗、勺一块吃掉。这套玩艺儿称为猴拉稀,最受孩子们欢迎。
  糖人张不仅能吹糖人还能画糖人。与吹糖人相比,画糖人要简单一些,先用油毡子在石板上轻轻蹭一下,一把很精致的小铜勺舀上少许糖稀,微微倾斜着糖稀就缓缓流出,紧接着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条糖线,随着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飞,一个个或人物或动物或花卉就出现在石板上,待得凉了定型,用糖稀在糖人身上点两个点,把竹签朝上一贴就拿起来了,然后往草把子上一插……
  后来,连郭家庄之外的孩子们也被吸引来了,发鸠山四周各处的山珍山货源源不断地被孩子送到了秋风破饭庄。
  刘志仁看着院里堆得向小山一样的山珍和野果,转身询问李陶:“李小郎,你干嘛要让糖人张弄这些东西来呢?”
  刘玄也看着李陶:“如果我没猜错,你是怕糖人张觉得自己是个废人,为了让他有活干,才这么做的吧?”
  李陶笑了笑:“知我者刘老夫子也!你说得一点都没错,不管是谁都希望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张老丈虽然年龄大了,可他也不愿别人当他是白吃饭的。我让他做事,是为了让他活得有尊严!”
  刘玄点点头:“此乃大善也!只是这些山珍野果将如何处理?”
  “这些山珍可以把它们晾干,到了冬天的时候,它们可都是上等菜肴!至于这些野果,用处就更大了!”
  “哦?你说这些野果也有用?”刘志仁奇怪道。
  “那当然了!”李陶指着地上的野果道:“这是酸枣,这是山楂,这是野樱桃。把野果和酒曲块一起捣碎,蒸熟,然后冷却,过滤之后发酵。数月后取出,滤掉残渣,隔水煮开,趁热灌封坛口,就可以酿出醇香协调,酒液柔和,口齿留香的琼浆玉液。有多少种野果,我就可以酿出多少种野果酒,远比城里酒肆饭庄的酒水强上百倍,堪称一绝。”
  听着李陶的话语,刘玄和刘志仁只有苦笑摇头的份。至少到现在,他们还没见过有什么事能难得住李陶。
  秋风破开业十几日后,一直消失不见的裴岳突然出现了。
  “岳伯!妥了?”李陶问道。
  “妥了!”
  “东西带回来了吗?”
  “带回来了!”
  “那好,今晚我们就去找董叔!”李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
  “谁呀!这么晚了!”
  当董飞睡眼惺忪打开门之后,突然愣住了。
  “董叔!我和岳伯来看您了!”李陶笑嘻嘻道。
  “李小郎君?快请进!”
  董飞忙不迭道。
  三人进到里屋,董飞拨亮了昏暗的油灯,亮光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董叔!我给你带来一样礼物!”说罢,李陶朝着裴岳点点头。
  裴岳将一个大口袋从肩头卸下。
  “李小郎君,来就来吧,还带什么……”董飞的话随着裴岳从口袋中取出的两样东西戛然而止。
  裴岳取出的是两个硝制人头,他将人头摆在了董飞面前。
  董飞望着两个人头,嘴唇微微抖动着,心里仿佛被个无形的大石压住,脑子一片空白。一开始他的眼里是憋着许多的泪水,可过了一会儿,他憋不住了,串串泪珠顺着脸上的刀疤流淌下来。他低着头,然而哭声没有减弱,他双手捂着脸,泪水从手指缝中流出来。他的哭声越来越大,哭声像山崩,似海啸,惊天动地,形成了一场特大的暴风雨,好像深在内心的火山即将要爆发似的。
  裴岳刚要去安慰董飞,却被李陶用眼色止住了。
  董飞面前正是醉翁和林夫子的人头,李陶非常能够理解董飞此刻的心情。这两个人让董飞家破人亡,让他亡命天涯,让他夜不能寐,让他食不得安,让他始终活在仇恨当中。就在他认为自己今生都无法血恨的时候,仇人的人头却被放在了自己面前,他怎能不激动呢?
  终于,董飞停止了哭泣。他起身朝着李陶深深一拜:“小主人,大仇得报,无以为谢!从今以后我就是小主人的奴仆了,无论有何差遣,我董飞绝无二话!”
  李陶赶紧将董飞扶起:“董叔,您太客气了!什么奴仆不奴仆的,您就是我的长辈!”
  “小主人!您若是不答应,我就跪死于此!”董飞执拗道。
  李陶求助般地看向裴岳,裴岳微微向他点了点头。
  李陶只好无奈道:“我应了你了,起来吧!董叔!”
  “哎!”董飞一脸喜色站起身来。
  三人重新人坐定后,李陶郑重其事地对董飞说道:“董叔,我有一种酿酒的法子,想请你帮我酿一些酒!您看行吗?”
  “小主人,您只管说来,只要法子管用,我就能酿出您想要的酒来!”董飞自信地拍着胸脯。
  “这法子我也只知道个大概,具体的还要你自个慢慢琢磨!您是内行,我想这应该难不住您!”
  
  
  


 第八十九章 霸王餐

  说罢,李陶便将蒸馏酒的大概过程告诉给了董飞。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李陶连说带比划,董飞好不容易才明白了蒸馏的原理。
  “小主人,这法子真的管用吗?”董飞觉得像在做梦一般,他从末听过如此酿酒的法子。
  “管用不管用我也不知道,只有试过了才知道!”李陶摇摇头道。
  “好的,我会尽快给小主人一个满意地结果!”
  董飞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挠头道:“别的还都好说,只是这个什么管……”
  李陶在一旁提醒道:“蒸馏管!”
  “哦!对!蒸馏管!这个蒸馏管不知该用什么材质,造起来恐怕有些麻烦!”
  董飞说得这个难题,其实李陶早就想过。后世的蒸馏管是用玻璃做的,可此时玻璃还没有出现,李陶想了很久也没想出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玻璃。
  就在这时,裴岳突然说道:“小主人,我有一个法子,不知可行与否?”
  “岳伯!你说来听听!”
  “我思虑着小主人您说的那个蒸馏管可以先用泥做成毛坯,然后烧制成陶瓷!”
  听了裴岳的话,李陶和董飞二人同时眼前一亮。
  李陶哈哈笑道:“岳伯!太好了,就是你这个法子了!”
  李陶没想到自己苦思冥想这么久也没想出结果的难题,竟然被裴岳这么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可真是帮了自己一个大忙。陶瓷做的蒸馏管除了不透明以外,其他方面的功能与玻璃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是这样,董叔,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会经常来看你的,有什么事到时我们再具体商量!”李陶向董飞交待道。
  “你放心吧!小主人!”
  “还有,这事要悄悄地去做,千万莫让外人知晓了!”
  “知道了,小主人,我晓得轻重!”
  ……
  转眼间一个月就过去了,李陶算了算账,一个月下来总共收入了二百三十八贯钱。除去各种支出,还净赚一百八十贯钱。李陶也不瞒众人,公布了入帐。之后,李陶给刘玄父子、白家父女、唐人张、每人发了十贯钱的当月工钱。剩下的钱除了留下三十贯钱作为日常支出之外,其余的一百贯钱就是当月收入了。
  唐人张死活都不肯要这十贯钱,李陶救了他的命,还许诺将来要给他养老送终,他如何能再要李陶的钱呢?
  李陶把唐人张拉到一边悄悄道:“张老丈,您若是不收,别人肯定也不会收!就算帮我的忙您也得收下。再说了,您可以先存着,等我将来娶媳妇时再给我也行呀!”
  李陶说的在情在理,唐人张只好收下!
  刘玄父子和白家父女并不在意李陶给他们多少工钱,他们跟着李陶并不是为了钱,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刘玄对李陶开玩笑道:“不是说每月三贯的工钱吗,这怎么就成十贯钱了?”
  “嫌多?那给我找七贯钱来!”李陶翻了一个白眼。
  ……
  “小主人,您尝尝,这是不是您所说的那种酒?”董飞满脸神秘地递过一杯酒。
  “成了?”李陶惊喜道。
  董飞点点头:“只是不知是不是小主人您所说的那种酒!”
  李陶接过酒杯仔细端祥:“不错,晶莹透明没有杂质。想必是蒸馏了好几遍吧?”
  “足足蒸馏了五遍,五十多斤杂酒才蒸出了一斤此酒!”
  李陶嘬了一口然后细品起来,良久才笑道:“不错,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什么?这才是第一步?”董飞疑惑道。
  “没错,这酒够烈,存放数年也不会酸败!但香味不足,还需要勾兑!”
  “勾兑?什么是勾兑?”董飞第一次听说酒还需要勾兑。
  “酒分为很多种类,特别是蒸馏出来的酒各有特色,但又都有所缺陷。用较为柔和的酒和口味较辛辣的酒合而为之,才能得到口味适中完美无缺的酒,这个过程就叫勾兑!”
  “我明白了!小主人,您说的这个法子我们酿酒之人称之为调香!”
  李陶笑道:“就是这个意思!勾兑出什么酒,调出什么香味,你是内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
  秋风破的名声越来越大,按理说李陶应该乐得合不拢嘴,可是李陶却高兴不起来,他又遇到麻烦了。
  或许是秋风破的人好说话,或许是秋风破的钱赚得太容易让人觉得眼红,到秋风破吃霸王餐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方法也是花样百出。
  有的是白吃,可到了结账时,要么就一句话“没钱”。要么是露出“谁敢收我钱”的架势。这种人往往是一些“混混”,李陶一般都息事宁人草草了事。有的时候会有一群人猛吃一顿后,在无人付饭钱的情况下,他们装着有急事的样子陆续往外走,全走光了就脱逃成功了,走不了则“硬闯”。更有甚者,有人乘人不备,往汤里丢只苍蝇、蟑螂,然后进行讹诈。这种人犹为可恨,下手一般都在快吃完之时。
  李陶怕吵闹影响生意,免去饭费不说,甚至还会赔些钱。本来李陶就想这么和稀泥下去了,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意识到了这样下去并不是长久之计。
  那一天,一群地痞混混白吃白喝之后,似乎觉得还不够惬意,其中一个混混竟然当众**起赵玉婷来。裴岳见状大怒,正欲出手,却被李陶拦下了。
  李陶知道,若是裴岳出马,收拾这几个混混自然不在话下。可若是因此当众露了武功,引起别人的怀疑,那就得不偿失了。
  正在此时,刘志仁冲了上去,与混混们打将起来。刘志仁毕竟是文人出身,哪是这些混混的对手,顿时被打得头破血流。混混见状怕担了官司,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然后悻悻离去。
  李陶心中明白,若再不想办法,以后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恐怕生意也没得做了。
  冥思苦想了很久,李陶终于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我怎么这么傻?既然老鼠太多,我何不养只猫呢?”
  
  
  


 第九十章 铁碗帮

  第二天一大早,裴岳就被李陶打发去了县城,直到傍晚时分,刘志仁才回到了秋风破。
  “岳伯,怎么样?都打听清楚了吗?”李陶迫不及待地问道。
  “都打听清楚了。”
  “快说来听听?”李陶催促道。
  “长子县的捕头姓郭,叫郭壮,今年三十三岁。长子县是大县,有百十个捕快,郭壮武艺高强,办事公道,颇受手下捕快的拥护。郭壮住在长子县郊的罗家庄,没有子嗣,家中除了娘子和瞎眼的老母亲,再没有别的亲人了。”
  “罗家庄?”刘玄嘴里咕哝着。
  “怎么?刘老夫子,你知道这个地方?”李陶奇怪地问道。
  “知道!罗家庄有我一位多年末见的故人!”
  “真是无巧不成书,刘老夫子,明天我就陪你去罗家庄拜访这位故人!”李陶望着刘玄。
  “恐怕李小郎君不是陪我去拜访故人,面是意在那位郭捕头吧!”
  李陶没有言语,只是点了点头。
  “李小郎君,明天我也一道去。”刘志仁在一旁插言道。
  ……
  郭家庄与罗家庄离得并不太远,李陶与刘玄父子晌午时分便到了罗家庄。
  刘玄的故人叫罗冒,是土生土长的长子县罗家庄人。罗冒虽然出身贫寒人家,却装了满肚子才华。刘玄在入仕前,时常与罗冒在一起游山玩水,弈棋钓鱼,饮酒吟诗。
  罗冒见了刘玄父子热情之极,毕竟这般对胃口的好友实在难得,哪能不欢喜。当下便吩咐娘子:“备些下酒好菜!”
  刘玄与罗冒聊得尽兴,可一旁的李陶却心急如焚,屡屡给刘玄使眼色,刘玄却视而不见。
  李陶百无聊赖之际,刘玄终于步入了正题:“罗兄,我向你打听个人!”
  “何人?”
  “长子县捕头郭壮。”
  “打听他做什么?”罗冒奇怪地问道。
  “没什么,我只是对这个郭壮比较好奇。”
  “郭壮原本并不是长子县人,说起来和我还算是亲戚。他在长子县可算是一位大名人了……”
  几年前,长子县境内出现了一个铁碗帮,领头的是个和尚,人称“铁罗汉”收了数十个徒弟,个个都跟他学会了一身本领,四处打家劫舍。县衙剿了几回,没占着半点便宜,县令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被人割了辫子作警告。
  铁罗汉隔三岔五就派人来长子县的富商们要钱要粮,富商们苦不堪言,有的就开始高价聘请武艺高强的保镖护院。罗冒的堂兄罗松龄是开镖局发的家,年轻时候凭着一身过硬的弹腿功夫,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气。后来,罗松龄年龄大了,回到罗家庄闭门不见客,在家专心练武教徒。
  罗松龄家中颇有钱,在罗家庄内家丁众多,铁碗帮虽然垂涎三尺,但却始终没对他下手。长子县的其他富商请他出山领头共同抵御铁碗帮,但都无一例外吃了闭门羹。众人都在背后骂罗松龄为富不仁,没有桑梓之情。
  这一日,罗家来了两个客人,一个面色黝黑的壮汉自报家门,是以“开碑手”著称的陈大侠。另一个年纪不大,穿得像个庄稼人。
  刚开始,罗松龄还以为此人是陈大侠的随从,没想到这小伙子一进门就跪下磕头,口称“师傅”。
  罗松龄认了半天,仍然一头雾水。
  陈大侠告诉罗松龄,这小伙子叫郭壮,是在路上遇见的,听说是罗松龄的徒弟,就给带了过来。
  见师傅记不起来自己了;郭壮急忙提醒:十五年前他跟罗松龄学过一个月的武功。
  这下罗松龄总算想起来了,十五年前他把镖局关了,想过几天清闲日子;回到时郭家庄想收几个徒弟传授一下自己的绝学。郭壮是一位老友介绍来的,罗松龄见他不像练武的料,但是欠了老友的人情,也只好勉强收下。
  没想到这个少年笨得出了奇,别人三天就学会的扎马,他愣是一个月都没学会。罗松龄实在忍无可忍,只好把郭壮撵出去了,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一直记着自己这个师傅。
  眼下自己家中有难,郭壮在这个时候过来真是难能可贵,可像郭壮这样的人能帮得上什么呢?
  罗松龄皱了皱眉头,叫人领着郭壮去看守后院。郭壮是个榆木脑袋,但也是个本分人,后院住的是娘子和女儿,有这样的人护院,比较让人放心。
  等屋里只剩陈大侠了,罗松龄拿出一封信递给陈大侠。
  陈大侠接过信,只见上面写着:下月初八,借钱两万贯。最下面画着个黑碗。
  陈大侠愤然道:“这帮贼子真是胆大包天,张嘴就是两万贯!罗镖头,您放心!以您的腿功,再加上我这一双铁掌,这几个小毛贼不在话下,一文钱都不会让他们拿走!”
  罗家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迎敌,郭壮却在后院门口像木桩一般站着。罗松龄的女儿足不出户,有什么事都是丫鬟菊儿进进出出。菊儿看郭壮傻得好玩。问他十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一句,经常被他那傻样逗得哈哈大笑。
  有一天,菊儿惊奇地发现郭壮的两只脚不一般大,左脚比右脚长出一大块来。这可真是稀罕事。菊儿回去告诉了小姐,连小姐都出来看了。没多大工夫,园里的丫鬟婆子们围过来一堆,把郭壮看得满脸通红,左脚急着往后缩。菊儿看他怪可怜的,连忙把大家劝走了。
  过了几天,她送给郭壮一双新鞋,当然也是一只大,一只小。郭壮把破烂不堪的旧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