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工大唐-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在唐朝推广机械晒盐的话,效率会提高很多,老百姓吃盐就不是问题了。李隆基大是开心,道:“至于盐税的问题,真要到了那么一天,朕免了又何尝不可呢?”

“谢皇上!”不征收盐税是仁政,不仅陈晚荣激动,就是叶天衡他们也是激动难已,齐声致谢。

李隆基点点头,接着看下去,问道:“陈晚荣,漂白液真如你说所可以让老百姓少生病?”

现代社会的自来水厂就在用漂白液处理自来水,这一点怀疑也没有。

陈晚荣解释道:“皇上,这

。皇上请想,长安有很多水渠,为长安供水。可是面漂浮着枯枝败叶,甚至有猪牛羊鸡的尸身,这些东西腐烂了,会造成水源不洁,人要是喝了,能不生病么?俗话说地好‘病从口入’,不正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么?”

李隆基不同意陈晚荣的说法:“为了保证水渠的水洁净,朝廷可是有律法,凡污染水源者,要受到惩处。再说了,朝廷派有吏员守护。”

陈晚荣反问一句:“皇上,即使如此,就能保证没有鸡呀鸭呀猪呀牛地死在水渠里?枯枝败叶,这些都是现成的,走在沟渠旁,随时都能看见。”

李隆基无言以答,愣了愣,这才问道:“这的确是个问题。照你这么说,就是朕吃地水也不见得就很洁净了?”

皇宫用水也是从沟渠得来。

这事谁说得清楚?陈晚荣住口不言。玉真公主摇头,一副恶心之状:“你这人真恶心,说这些倒胃口的话。”

李隆基却道:“玉真,别乱说。这是问题,应该想办法解决。用漂白液就能解决么?”

陈晚荣如实回答:“皇上,漂白液确实可以用来处理水源,可以让老百姓喝到干净的水。不过,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是污染不能解决的话,也于事无补。”

李隆基打量着陈晚荣,一笑道:“陈晚荣,你点子多,这事就着落在你头上,你得找出个办法来。”

陈晚荣绝对没有想到李隆基居然把这事压在他身上,不由得一愣,继而就笑了,这事能有难处么?略一沉吟道:“皇上,真要解决这问题,其实也不难。我们现在有水泥了,可以做出水泥管,埋在地下,管里过水,就能保证水不再给污染。”

李隆基点头赞同道:“好是好,问题是,百姓如何取水呢?”

这事,陈晚荣以前还真没想过,现在想到了,大是激动,这又是一件好事,笑道:“皇上,这好办!军器监有了机床,可以制造出机器,进而可以做出钢管,可以每家每户铺设一条钢管,他们是这样用水。”

拿起一块木炭,在木板上一边画一边讲解,自来水系统就呈现在李隆基他们的面前了。

自来水的方便不需多说,以李隆基的洞察力一眼就看出其方便之处,眼睛瞪得老大,问道:“这能做么?”

一点技术难处也没有,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有了自来水系统,有了机床,唐朝还能做不出来么?

陈晚荣信心十足:“皇上放心,肯定能做。”

打量一眼陈晚荣,李隆基为他感染,也不由得信心大增,道:“真要如此的话,先在长安试用。若是能成,就推广开去,洛阳、应天、扬州、幽州、成都、广州都要用,所有地城市都这样做。”

他说得轻巧,陈晚荣却是听得直发愣,这可是一个比天还要大的系统工程!

中国古代城市用水,都是靠沟渠和水井。

沟渠主要是把那些城市附近的江河之水引入城市,进行简单的处理,就可以饮用了。

要是真在唐朝推行自来水的话,那将是一大革新。愣怔之中的陈晚荣转念一想,现在的军器监已经具备推行自来水的能力,何不放开手脚来办呢?

“皇上请放心,我们马上就着手进行。”陈晚荣声音有点高。

李隆基并没有说话,继续看下去。看完,放下记录,眼里精光四射:“原来还能如此得到肥份,了不得呀!朕虽然有些不信,不过,朕相信你没有说假话,要是没有把握,你不会如此大张旗鼓了。肥份可是关系天下地大事,你打算如何着手?”

中国是非常成功的农业大国,正是因为历朝历代对农业特别重视,才有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积累更多的财富,训练更多地军队,中国在古代才如此强盛。

不论是谁做皇帝,农业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是头等大事。李隆基具上皇之资,当然也不例外,得知居然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得到肥料,心中地激动远非笔墨所能形容,站起身来,不住踱步,很是欣喜的道:“今天,朕原本是随便走走,没成想,居然得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此行不虚!不过,陈晚荣,这些事,你要是有一件办不成,休怪朕翻脸不认人!无论有天大地困难,你也得给朕把这些事做好了!”

他居然比军器监的人还要急切,叶天衡他们不由得笑了。

不等陈晚荣说话,李隆基接着道:“要做这么多事,就需要很多人手,军器监现在地人手肯定不够。不过,这不要紧!朕就再帮你一把。年假之后,朕就下旨给国子监,再抽调五百人到军器监来。他们的爵位升三级。到了军器监,若是干得不好,直接发还乡里,削夺所有爵位。”

五百国子监生员,想想就让人头晕,陈晚荣他们是大喜过望。还没有来得及谢恩,只听李隆基道:“另外,再调两千县馆生员给你。够不够用?若是不够用,还可以再调!”

“皇上万岁!”陈晚荣、叶天衡他们是兴奋得跳起来。

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二十三章 科技大学

晚荣原本是想逐步铺开,没成想,李隆基一到来,这,变成放开手脚大干。五百国子监生员和两千县馆生员,这可是大手笔,比起军器监现有的生员还要多,陈晚荣他们能不高兴得蹦起来?

李隆基接着往下说道:“你们先别忙着谢,这些事件件重要,要是做不好,朕把丑话说在前头,你们人人逃不了惩处。”

陈晚荣想也没有想,接过话头道:“皇上,您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好了,包证不会出问题。皇上,您说,臣什么时间说过大话?”

“以前没有,以后难说!”李隆基才不会顺着陈晚荣的话说下去,逗得众人大笑。

等到众人笑过,李隆基接着道:“你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得分个轻重缓急,朕就给你们分分。这些东西都要使用硫酸,硫酸最重要,这事就不用说了。做出硫酸之后,首先得把治寒热重症的药造出来,这可是几千年的顽疾,随时都有可能成灾,不得不放在首位。”

瘟疫号称“史家笔下的漏网之鱼”,历代史家注重的是军国大事,对于瘟疫往往是用最简略的几笔带过,有些根本就不提。是以,我们现在无法探究瘟疫的规模、范围、死亡人数、应对办法。

即使如此,也有一鳞半爪透露出信息,瘟疫夺去过无数人的性命,寒热重症就是其中一种很厉害的疾病。明朝时,江南虐疾成灾,夺去近百万人的性命。

寒热重症,也就是虐疾,每到天气转热时节,或多或少就会流行,有时会成灾,这药物的确是最急需的。

对李隆基这说法,众人没有异议,齐声道:“皇上圣明!”

李隆基补充一句道:“朕也要下旨给全国,要地方官员先行收集臭:,只等着你们做出硫酸。”

虽说要栽种臭篙。只是。那也有一个过程。还是先收集起来才是。如此处置。让人无话可说。陈晚荣他们从心里佩服李隆基。又是一通颂扬之词。

“哦!”李隆基在额头上一拍。仿佛想起了什么。问道:“陈晚荣。你能造肥份。能不能医治庄稼地病虫害?”

中国是传统地农业大国。以农业立国。对农业地重视程度远远超出我们地想象。李隆基深知农业地重要性。无时无刻不在念叨着。

他问出地又是一个困扰了无数人地问题。庄稼地病虫害让古人束手无策。叶天衡他们恍然。不由自主地看着陈晚荣。

陈晚荣点头:“皇上请放心。只要硫酸造出来了。就可以做一种防治庄稼病虫害地药物。”

“晚荣。真有这种好事?”陈老实是泥腿子出身。一听这话就忍不住了。

陈晚荣非常肯定:“那是当然。要配这种药,我们现在就能配,一斤胆矾和一斤石灰,与一百斤水混在一起,喷洒在庄稼地叶子上,就可以防治病虫害。”

“胆矾?”李隆基的眼睛一下子就睁大了,不无怪责的道:“陈晚荣,胆矾有如此此妙用,你居然敢用来做玻璃,你好大的胆子?玻璃再重要,能大得过种庄稼?”

颇有点问罪之意。农业对于唐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叶天衡他们心里都有些埋怨陈晚荣不知轻重。

陈晚荣不慌不忙地道:“皇上,这您就有所不知了。臣之所以把胆用来做玻璃,而不是用来种庄稼,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收集的胆矾数量有限,要想大规模使用,是不可能的。再者,没有臣需要的工具,也就不可能有这些产品,防治病虫害从何说起?”

想想也是这理,李隆基不由得释然,拧起的眉头松开了,问道:“真有效么?”

陈晚荣说的配方是最简单,效果也不错地农药,叫波尔多液,早就在农业上使用,当然有效了。陈晚荣完全可以拍胸脯保证:“皇上请放心,包证有奇效。”

话音一落,李隆基眼睛放光,不住搓手。他还没有说话,叶天衡他们就相互议论起来了:“原来还有这种好东西,我们居然不清楚。陈将军,你又藏私了吧?要不是皇上说起,你也不会说出来,真是的。”

如此埋怨陈晚荣之事还没有过,更别说还是当着李隆基地面,实在是这事太重要了。真要有这样的农药,庄稼就少受病虫害,增收地粮食不知道有多少,有多重要就不必再说了。

陈晚荣笑道:“不是我不说,是我没有想起来。”

李隆基指着陈晚荣道:“陈晚荣,如此重要的事情你要是再忘了,休怪朕对你不客气。你知道这事对朝廷有多重要么?不管你要做什么,首先得填饱肚子。不能整个肚儿圆,一切都是枉谈。这事太重要了!对了,光靠从田地里捡,胆太少了,你有办法做出更多地胆?”

在座之人都知道农业的重要性,目光一下子集中在陈晚荣身上,静等他的回答。没有人说话,唯闻呼吸之声。

陈晚荣一笑:“皇上,这有何难呢?”

一向稳重的李隆基一下子变得心急了,忙问道:“这要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有困办难你尽管说,朕一定帮你解决!”

李隆基稳重若山的人物,要他发

,很难。陈晚荣就没见到他如此急切过,不由得大一沉吟道:“皇上,其他的难处也没有,就是需要大量的铜,不知道朝廷能不能给?”

铜在古代属于战略资源,用来铸钱的。唐朝的开元通宝(应该叫开通元宝)就是用铜铸造的,铜的需要量很大。有时,因为铜贵而钱贱,不良之人就把钱熔了去卖银子,从中牟取暴利。

铜关系到唐朝的经济稳定性问题,把铜用来制造硫酸铜,这得李隆基首肯才行。

此事关系重大,李隆基不由得发愣:“真要用铜?没有其他的办法?”

陈晚荣非常肯定的点头:“是呀,皇上!”

李隆基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拧着眉头思索起来道:“铜于朝廷非常重要,此事,朕一时难以决断,得容臣多想几日。”一拍额头,忽然笑了:“朕真是瞎操心了,铜是由军器监冶炼的,不够用,找军器监呀!陈晚荣,这事朕允了,铜地问题,你自个解决。”

他还真会撂挑子,陈晚荣直发愣,只听李隆基接着道:“肥份和胆就放在第二位,一定要尽快做出来。等你们做出来了,先在关中试用。然后推广开去,幽州、中原、巴蜀、江南、江汉和岭南都要用。至于纯碱一事,就先缓缓吧,先把粮食解决了再说。”

关中,幽州,中原,巴蜀,江南,江汉,岭南都是中国的几大粮仓。关中就是“八百里秦川”,正是凭借关中平原地沃土,秦国崛起,最终统一了中国。再加上长安就在关中,关中平原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自然是要放在首位。

长安的交通之所以那么发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从各地调粮前往长安。一旦出现漕运不畅,关中就会出大问题,朝野震动是必然之事。先在关中试用,若是关中能够支撑长安的粮食需求,漕运地压力就会减少。

李隆基的眼光放得很深远,就是八字没有一撇,黄瓜还没有起蒂,太超前了。

他说得轻巧,陈晚荣听得一愣一愣的。关中八百里秦川;幽州就是现在地华北平原,是唐朝在北方最重要的战略屏障;天府之国的巴蜀;富饶的江南水乡;江汉平原;岭南地“珠江三角洲”,还有中原腹地,哪一个都是中国著名的粮仓。

这里的良田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只能说很多很多。相应的,对肥和农业的需求量也很多,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也不为过。要满足这些粮仓的需要,就需要至少十年地努力,十年也未必能实现,纯碱还能排得上?

把陈晚荣那副发愣的模样看在眼里,李隆基问道:“怎么了?有问题?”

陈晚荣这才惊醒过来,道:“皇上,不是有问题,是有大问题!皇上,您可知道,光是这两样就需要多少硫酸么?不是几万斤,不是数十万斤,也不是百万千万斤,是要亿兆之多呀!臣,怎么做得了这么多?”

“做不了,也得做到!做到了,封你国公!做不好,进天牢去吧!”李隆基非常轻松:“陈晚荣,不论你立多大地战功,朕都不封你爵位,只有你把这些事做好了,朕才为封你爵位。朕就是要人看看,在大唐,除了军功政才,象你这样的人,也能得爵位!”

得不得爵,陈晚荣不在乎,只想着做事。

“朕所说地,都是大唐的粮仓,关系国运。”李隆基接着道:“你要是做好了,比你灭十个吐蕃更有意义,封你国公是顺理成章地事情,谁也不敢说什么!这困难是很大,这样吧,先把军器监扩大十倍,然后再视情况扩大。”

“扩大十倍?”叶天衡他们的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惊讶之极的盯着李隆基。

军器监现在的规模已经不小了,再扩大十倍,那得多少人?占多大的地方?想想就让人头晕,叶天衡他们不吃惊都不行。

李隆基眉头一皱道:“最需要的就是人手,朕目前只能给你这么多人,以后再想办法。”

陈晚荣眼珠一转,忙道:“皇上,臣倒是有一个办法。”

“哦,说来听听。”陈晚荣非常兴奋的道:“皇上,您是知道的,光是这几大粮仓,就够军器监忙上十年了,这需要的人手很多,我们得从现在就培养起来。臣是想,请皇上给臣拨一块地,修建校舍,设课堂,把大唐那些聪慧童子集中起来,从小进行教授。”

李隆基思索道:“这的确是个长远之策。光靠从国子监和县馆调人,也是长远办法。可行,朕准了!这人很多,不能放到国子监去了。得另外找个地方,修校舍。这是学习技艺,叫什么名字好呢?”

“科技大学!”陈晚荣是脱口而出。

李隆基点评道:“这是学习技艺的,叫科技也不错。大学,是不是有碍圣人之言?”儒家的经典里面就有“大学”之说。

陈晚荣另有解释道:“皇上,借用圣人之言,不正好彰显大唐重视技艺之学么?”

自从陈晚荣打理军器监后,军器监的变化非常大,李隆基看在眼里。现在,陈晚荣又描绘出一幅更加美好的蓝图,前景更加美妙,李隆基这个具有上皇之资地明君哪

实现。想了想,道:“既如此,就这样吧。等到笔御题。”

有了李隆基的题字,那么这所科技大学就可以长久开办下去了。陈晚荣掌管这所大学,就可以按照现代大学地标准进行分科,系统的传授科技知识。

在唐朝开办一所大学,让现代科技理论在唐朝扎下根,是陈晚荣做梦都想的事情,只是没有机会。现在,终于实现,陈晚荣是喜慰难言。

当然,陈晚荣的机会把握得好,要不是李隆基想解决粮食问题,什么时间才能办成,陈晚荣还真说不清楚。

李隆基的兴致不减:“做胆地法子你还没有说,来来来,说给大家伙听听。”

叶天衡他们沉浸在军器监扩大的喜悦中,就没有想到这事。一听这话,不由得齐声赞同:“快说,快说。”

陈晚荣道:“皇上,这事其实不难。就是把铜烧得发黑,再和硫酸反应就成。”

“就这么简单?”李隆基很是意外。胆矾只能从自然界获取,以他想来,靠人工制造,肯定很复杂,没成想就一句话的问题,太意外了。

不仅李隆基意外,就是叶天衡他们也是难以置信。玉真公主眼睛瞪得老大:“你不会是藏私了?”

陈晚荣非常坚决地摇头道:“绝对没有。”

用铜制造硫酸铜的方法很多,最适合唐朝的方法就这么一种。先把铜进行烧,使其发黑,就是通过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和硫酸反应,就生了硫酸铜。

陈晚荣说的绝对是真话,众人不得不信。李隆基笑道:“这记录上面要补充上去。这记录可以刊印出来,分发给大家。记住,要保密。”

这是必然之事,陈晚荣他们领旨。

李隆基今天地心情本就不错,再听了这么多好事,心情好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陈晚荣,朕到你这里来,你不会说不管一顿饭吧?快上酒菜,我们好好喝上几杯!”

这个新年虽然没有歇成,不过,好事不断,喜讯一个接一个,叶天衡他们格外高兴,也觉得该好好喝上几杯,齐声赞同。

陈晚荣吩咐下去,没多久,酒席就摆上了。大家的心情都不错,席间谈笑生风,杯来盏去,其乐融融,直到兴尽方散。

年假一过,陈晚荣就赶去军器监。一见面,大家略一互致问候,然后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陈晚荣把叶天衡、寇义兵他们叫到一起,商议开办大学和军器监扩大的事情。

开办大学这事,军器监对那些生员进行培训积累了一些经验,正好用得上。不过,这次来的人大多是童子,年龄小,得培养好几年,这课程就变了,得从基础抓起。

陈晚荣以现代教育为蓝本,进行一些调整,要让这些童子具有不错地文字功底,当然不能只教诗书。要让他们具有数学功底,这事好办,僧一行就是数学大家,有他在,不是问题。

文字功底和数学是基础,写写算算是好的科技人才必须具备地本领,众人也没有异议。

健康的身体是必备件,陈晚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