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工大唐-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李隆基要陈晚荣监军的话,陈晚荣也不会把这么多事一咕脑儿的压给司马承祯。陈晚荣不这么做也不行,毕竟这一仗何时打完没有底,要是时间过长,担误了化工的进度,那是大损失。

对这提议,陈晚荣大是赞成,不过仍有顾虑:“道长,好是好。只是,今天是新年,这样做不太好吧?”

“如此好事,关系天下的大事,贫道想叶大师他们闻讯后,会欣然前来。”司马承祯地心情太好了,开句玩笑:“小友,你不会是心疼酒钱了?”

“哈哈!”陈晚荣大笑道:“就这么办!”

“清虚,你们马上去告知叶大师他们,要他们赶过来。”司马承祯不等陈晚荣说话,吩咐他的徒儿办事去。

清虚三人听了这半天,非常激动,对这事极是热心,二话不说,马上出发。

无论如何,陈晚荣的饭还是要管的。三人一去,郑晴就要去准备酒菜,陈王氏抢着去:“媳妇儿,你帮着晚荣,这些事,我去就成。当家的,走!”

虽是过年,府里的佣人还在,陈王氏只需要去吩咐一声就成。

陈晚荣和司马承祯,郑晴,陈再荣围坐着,为他们解答一些疑问。

司马承祯是历史上有名的炼丹家,对化学有着惊人的理解力,他的问题自然是没得说,往往是问到关键之处。郑晴虽然对化工不如司马承祯一般有着特别的兴趣,问地问题也不赖。

唯有陈再荣,问的问题仿佛小学生的提问一般。不过,这能理解,毕竟他没怎么接触过化工。

“呵呵!小友,你有了好事,不告知我,太不够意思了。”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还有拐杖敲击在地面发出的笃笃声。

一听就知道是叶天衡到了。陈晚荣才站起身,就看见叶天衡一头扎了进来,身着新衣,一脸的笑容。

“叶大师,快请坐。”陈晚荣忙招呼。

“就叫叶大师,忘了我?”寇义兵的声音响起,一步跨了进来。

陈晚荣还没有来得招呼,刘怀德又进来了,指责陈晚荣:“陈将军,你有好事怎么在新年里说出来呢?这不是存心不让人过新年么?”

僧一行的声音响起:“刘大师要是认为不值的话,你可以回去,我们不拦着。”

梁令瓒一头钻进来,接过话头:“刘师傅,我们一边商量好事,一边饮酒,这份乐子,你在哪里去找?要是你想媳妇,就请回吧。”

“我不就说说,你们用得着奔我来么?”刘怀德不满的嘀咕一句。

陈晚荣招呼众人坐下来,郑晴和陈再荣忙着送上茶水。陈晚荣解释道:“各位:有些事我也没有想到。过段时间,我要离开长安,这一去,什么时间回来,谁也说不准,是以,有些事只能抓紧时间办了。若是打扰各位过新年,这里赔罪了。”

“刘师傅,你惹地事……”众人指着刘怀德,好象他是罪魁祸首似的。

“我,我随口一说,陈将军,你千万别当真。”刘怀德似笑非笑。

当然,他们都是机灵人,并没有问陈晚荣为何离开,为何事离开。不用问,他们也想象得到,既是为陈晚荣高兴,又因为陈晚荣是军器监的头而去监军倍感荣幸。

“小友,赶快给我们说说。”叶天衡有些心急。

司马承祯接过话头道:“叶大师,小友适才说了半天,你得让他歇歇。”

“道长,你不够意思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众人的指责声飞来。

司马承祯呵呵一笑道:“这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随徒儿过来,有如此际遇,这是贫道修行积善得来的功德。”

“功德?”众人轰堂大笑。

谁说出家人就一定要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之态?说说笑话,不是挺好地么?

司马承祯接着道:“这里有一份整理好的记录,你们传阅,有疑问再请小友解释就成。”

陈晚荣地确是有些口干舌燥了,这是一个不错地解决办法,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只听叶天衡反对道:“传阅?谁先看,谁后看?我看呐,不如找个人来读。我看,就道长读。小友喉头发干了,道长不会也干

听过地,一边读给我们听,一边给我们解释。”

“我同意!”众人轰然叫好,这事就着落在司马承祯肩上了。

司马承祯也不推辞,拿起郑晴的记录就念起来,一边念诵,一边给众人解释。司马承祯地记忆力好,理解力惊人,他的讲解和陈晚荣的解释相差无几,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直到读完,只有几处司马承祯不甚了了,这得由陈晚荣来解释。

等到读完,屋里一片静默,叶天衡他们在回味,在思索。过了一阵,众人回过味来,梁令瓒道:“听了道长地解释,我想这是一宏大的计划,需要做的设备很多,这需要集思广益,我们一起来商议商议。”

真给他说到要害之处了,以硫酸开始,一个系统的化学工业已经呈现在他们面前,需要做的设备太多,太多。要是在现代社会,所有的设备花钱就能买到。可是,在唐朝,这些设备只能做了,只能集思广益。

“梁大师所言极是!”陈晚荣大是赞同他这话,道:“各位,这事做好了,意义重大。可以这样说,大唐从此将会与以往大为不同,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先把硫酸做出来。”

硫酸一做出来,医药、农业、军工、日常生活都将从中受益,说唐朝大为不同不是吹牛,而是一个可期的美丽前景。

对这点,众人不敢有丝毫怀疑,闻言不住点头,开始讲述自己的想法。探讨问题,争论在所不免,有时,众人还争得面红耳赤。不过,这是学术争论,而非意气之争,更非利益之争,争归争,谁也不放在心上,过了就算了。

一时间,客厅里嗡嗡作声,争得不可开交。

时间在流逝,到了天黑时,众人争得正起劲,谁也没有去管时间。这天,谁也没有回家的想法,就在陈晚荣府上歇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众人赶到客厅,接着昨天的思路商议下去。有了一晚上地歇息,思路更加清晰,趋于一致的迹象更加明显,分岐显著减少。

又是一天过去,众人依然是在陈晚荣府上歇息。第三天,还是接着商议,一直商议到黄昏时分,大多数问题已经解决了。就连细节也取得一致,甚至连工房的图纸都画出来了。

陈晚荣对机械只能说有些了解,精通更谈不上,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忙,陈晚荣根本就不可能得到需要的化工设备,徒自满肚子的化学知识,只能烂在肚子里,不可能投入生产。

看着图纸,陈晚荣很是满意“无数的科学事实证明,一个好的科学技术要想转化为产品,就需要杰出的机械师与之相辅。要是没有机械师制造出适用的设备,那么所有地技术都是妄谈。我在唐朝能遇到如此一批杰出的人才,真是幸运!要是没有他们帮忙,我顶多就是一个具有化学知识的炼丹家罢了,不可能让化工在唐朝生根。”

感慨之余,又想道:“硫酸号称工业之母,硫酸一做出来,其巨大的用途也就会显现出来,农业、医药、军事技术、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会和硫酸扯上关系。随之而出现的化学工业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以这样说,这件事一做好,化工在唐朝已经扎下根了!我也不枉穿越一回!”

陈晚荣想得没错,硫酸号称工业之母,这称号不是白来地,实在是因为其用途太过广泛。只要硫酸在唐朝出现,那么后续产业的出现就是顺理成章地事情了。

因硫酸的出现而出现一系列地化工学业指日可待,化工就成功的在唐朝扎根了!这正是陈晚荣努力地方向,陈晚荣不由得一阵欣慰。

就在陈晚荣感慨之际,只见牛尚新快步进来,急急惶惶的道:“东家,皇上驾到!”

皇帝驾临是无上荣幸的事儿,更别说还是新年里头,那份荣耀还用说么?牛尚新的声音扯得太高,有些尖细了。

“皇上来了?”不仅陈晚荣讶异,就是叶天衡他们也是想不到,惊奇不置:“快,去迎驾!”众人不等陈晚荣说话,呼啦一下就涌出客厅。

只见李隆基正大步而来,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高力士跟在他身后。今天的李隆基没有戴皇冠,没有着皇袍,一身便装,显得很是轻松。

“参见皇上!”众人施礼。

李隆基右手轻挥道:“免了,免了!朕今天到处走走,走着走着,就走到这里来了。”

这是一句玩笑话,众人轰然大笑。李隆基看着陈晚荣道:“朕听说你这里门庭若市,迎来送往,就赶来凑热闹。你这里的人呢?就这么几个?”

陈晚荣笑道:“皇上,臣府里哪里是门庭若市呢。”

“没有?朕冤枉你了?”李隆基指着叶天衡道:“叶大师他们一到你这里,就是几天不回,你还要不要他们过年?说说,你们在商议什么?要是说得好,朕可以不追究。要是说得不好,后果你也清楚。”

虽是在说着威胁的话,却是一脸的笑意,叶天衡他们忍不住笑了起来。

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二十二章 帮你一把

知道李隆基是在说笑,就连金仙公主也是忍不住发笑主冲陈晚荣扮个鬼脸。

“陈晚荣,朕好歹也是客,你不能让朕在这里说话吧?”李隆基的心情不错。

陈晚荣忙道:“皇上请!公主请!”

玉真公主调笑一句:“公主多呢,你说的是哪位?”

“当然是金仙公主!”陈晚荣如是回答,玉真公主气得哼一声:“三哥,你瞧,这人好没正形,居然不把我这公主当一回事。”

李隆基脸上的笑容不减,道:“陈晚荣,你敢惹得玉真不高兴,你可知罪?”

陈晚荣一皱鼻子:“皇上,臣该罚。等会,就罚玉真公主给大伙端茶送水。”

李隆基脸沉下来了:“陈晚荣,你别没大没小的。明明是你有罪,怎么罚到玉真了?”

陈晚荣一本正经的道:“皇上,我们说的事可重要呢,关系极大。我嘛,自然是有事,忙不过来,只好请玉真公主代劳了。皇上,玉真公主是我们军器监的人,归臣管呢。请她帮帮忙,端茶送水,给我们省点时间,不是正该么?要是皇上不想听的话,那臣来忙也行。”

李隆基点头道:“玉真,你就委屈一下。”

“三哥。你……”玉真公主绝对没有想到李隆基会倒向陈晚荣。惊奇得眼珠都差点掉下来了。

李隆基对玉真公主调皮地一眨眼。快步进屋去了。玉真公主明白过来。原来李隆基是在捉弄她。气得直跺脚。又是无可奈何。

众人进屋。佣人忙送上茶水。各自落座。李隆基问道:“陈晚荣。现在可以说了。你说。你们议了几天。在议什么事?”

陈晚荣也不多说。把郑晴整理地记录递给李隆基道:“皇上。所有地东西都在这上面。还有地。就是一些图纸。皇上一看就明白。”

李隆基接过。开始浏览。才看了一点。抬着盯着陈晚荣。问道:“上次。你给朕提过治寒热重症地药物。就是这个吧?”

“皇上圣明。正是!”陈晚荣点头承认。

李隆基眉头一轩,眼里精光暴射道:“臭篙真能治寒热重症?你没骗人?你要是说假话,那就是欺君,休怪朕不认人!”

寒热重症难住了无数的医学家,可以说是古代的不治之症,给寒热重症夺走地性命不知道有多少。要是陈晚荣真能找到治疗寒热重症的药物,那是天大的功德。当然,这事关系极大,李隆基不得不问清楚。

要是这药物从别的植物得来,李隆基会信,偏偏是从不为人重视地臭:得来,着实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陈晚荣非常肯定的道:“皇上,臣愿以身家性命作保!若有半句虚言,任由皇上处置!要杀要剐,任皇上之意!”

“那倒不必!此事关系太大,朕不得不得个准信!”李隆基有个疑问道:“青篙有臭篙和香篙的分别,臭篙能治病,香篙就不能么?”

在田里逛过地人都知道,青篙有臭篙和香篙之别,人们讨厌臭篙,喜欢香篙,李隆基有这想法实属正常。

现代科技已经证明,臭:才含有青:素,而香:没有,是以要想治疗寒热重症非得臭篙不可。

陈晚荣回答道:“皇上有所不知,只能用臭篙,香篙没有用处。”

李隆基在大腿上一拍,站起身来,道:“若臭篙真能治寒热重症,那是莫大功德一件!一到夏天,寒热重症就会流行,有些地方成灾,死人无数。哦,安南最为严重,你要是把这药物制出来的话,你要什么赏,你尽管说。”

寒热重症就是虐疾,温度越高,流行的可能性越大。安南,就是现在越南的北部,属于热带气候,虐疾流行很正常。而且,这里的虐疾不是一般的虐疾,还是恶性虐疾,金鸡纳霜治不了,非得青篙素不可。

做这事,陈晚荣只是觉得应该做,尽点责任,根本没有一点讨赏的想法。不过,这机会得抓住,道:“皇上,臣如此做,非为讨赏。不过,皇上如此说了,臣也就讨要一样东西。”

“说吧!”李隆基非常爽快。

陈晚荣笑道:“皇上,臣别的要求没有,将来打大食,大食地工匠和学者得归臣来调配。”

大食虽是唐朝的敌国,不过,也有其长处,至少在物理学方面,大食比唐朝先进。原因在于,自从墨子之后,中国的物理学原地踏步,而大食在物理学方面的进步非常惊人。

陈晚荣是想,等到将来进攻大食时,把大食的学者和科学家弄到长安来,要他们传授物理学和一些唐朝没有或者落后的科技。如此一来,唐朝的科技将会获得长足进步。

陈晚荣虽是现代高等学府的高材生,所知道地现代科技不少,不过,哪能与一个大国的科技人才队伍相比。他们中,肯定有很多人才,有值得借鉴处。

“准!”李隆基二话不说,直接准了。

“谢皇上!”陈晚荣非常高兴。李隆基连问都不问,够意思了。

在陈晚荣的打理下,军器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惊人变化。要是再得到大食的学者,那么,唐朝科技地突飞猛进就指日可待,陈晚荣心中的高兴非笔墨所能形

李隆基接着道:“你如此有信心,看来这事是真地。既是真的,朕就再帮你一把。臭:分散在各处,要想收集很难。朕在关中拨出一块地来,派上一些人手,要他们种植臭篙。如此一来,就不用派人四处收集了,也方便。”

自从青篙素给发现以来,臭篙地需求量猛增,现代社会就在进行人工栽植。李隆基这主意不是好,是太好了,好得让陈晚荣眼睛冒星星,喜滋滋的道:“谢皇上!”

李隆基重新落座,继续看下去。没过多久,又盯着陈晚荣问道:“能如此做纯碱,香皂就更多了,你不是可以发横财了?你没安好心吧?借用军器监地力量,为你中饱私囊,你好大的胆子!”

香皂生产的瓶颈就是纯碱不够。要是有了足够的纯碱,陈晚荣就可以做出足够多的香皂,可以说整个唐朝地老百姓使用的香皂都是陈晚荣制造。到那时,陈晚荣积累的财富会大到让人无法想象的程度,富可敌国已经不能说明问题了,这地确是惹人起疑的问题。

他一句话提醒了司马承祯他们。他们只顾着高兴,却没有想到这一节,不由得直发愣。李隆基的语气很不善,真要追究起来,形势将会急转直下,一切美好地愿景都将成为泡影。

在众人的惊疑中,陈晚荣不慌不忙的道:“皇上若是起疑,臣可以把制作香皂的技术交出来。而且,臣可以把陈氏化工关闭。”

对于钱财,陈晚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陈晚荣生来就不是钱财的奴隶。如今的陈晚荣早就摆脱了赤贫的家境,赚到地钱可以用几辈子,可以说衣食无忧了。现在的陈晚荣最想做的事情是让化工在唐朝扎根,让唐朝的科技突飞猛进,这才不枉穿越一回。

钱,人不带来,死不带去,没什么值得怀念的。唯有青名,方可万古流芳!

若是真到了“穷得只剩下钱”的地步,那是人生的悲哀!

李隆基很是意外,看着陈晚荣,脸色缓和下来,道:“你能如此想,朕甚是欣慰,这事,到时再说吧。真有那么一天,朕也不亏你,就出钱把方子买下来,让军器监来造。这可是对老百姓有莫大的好处。”

陈晚荣却道:“皇上,臣有一个条件,就是朝廷不得再收盐税。



李隆基脸一板,右手重重拍在桌子上,喝道:“陈晚荣,你别得寸进尺!没有了盐税,朝廷还能是朝廷?军费、臣工地俸禄怎么办?”

盐税、铁税、人头税是中国古代王朝的三大税收支柱。若是没有了盐税,唐朝的财政收入会锐减,李隆基虽是关心百姓疾苦,也不能让朝廷陷于混乱。

要想制造大量的纯碱,要想把香皂推行到天下,让老百姓也用得起,盐税是一道梏,非取消不可。这事,陈晚荣思之熟矣,出主意道:“皇上,这事,臣倒是有一策。朝廷不收盐税的话,香皂就更容易进入寻常百姓家。到时,朝廷光从香皂征收地税收就很多了。再说了硫酸一出现,会带动很多技艺,朝廷还愁没有税源?”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税收主要是从农业得来。原因在于,古代没有工业,也是说少了税源。硫酸一出现,必然会使得工业在唐朝出现,唐朝就多了税源,盐税地地位就有所下降。

没有了盐税,既减轻了香皂制造的成本,又可以让老百姓吃上盐,这是一件无上功德之事。中国古代地所有税收中有两种税是最不应该征收的,却又不得不征收,一是盐税,二是人头税。

人头税就不必说了,谁都明白地事情。谁能不吃盐呢?征收盐税可以列为苛政。只是,不征收盐税的话,朝廷就没有钱,会陷入混乱,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为了让李隆基放心,陈晚荣接着道:“皇上是知道的,军器监现在有了机床,我们会做出很多机械。到时,可以用来晒盐,就会有更多的盐了。要是朝廷还征税,百姓也没有得到实惠,穷苦百姓也吃不起盐。”

李隆基重重一下拍在大腿上,很是振奋的道:“陈晚荣,你提醒朕了。这盐是必须之物,穷苦百姓却是吃不上,军器监有了机床,是该把这事好好抓抓了。这事,要列为头等大事来抓!听见没有?”

“臣一定办好!”陈晚荣知道李隆基已经同意了,很是振奋。

盐有井盐、岩盐和海盐,主要是海盐。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的煮海为盐,后来发展到晒盐。就是现在食用的盐也是从海盐得来,晒盐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不过机械化程度高了,效率高了。

要是在唐朝推广机械晒盐的话,效率会提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