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倒也是没错。”萧木答道。听了林檎的说法之后,萧木确实也觉得没有必要过于担忧徐光启的身体状况,至少从上午时候奏对的情况来看,这位老臣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多了不敢说,但至少工作个五六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萧木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坦然,原因也同样很明显,即便是徐光启的身体情况暂时没有问题,但徐光启毕竟还是只有一个,更没有办法长生不死,如果现在再不想些办法的话,那么大明的科技水平断崖式下跌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以前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萧木继续说道,“但我刚刚才发现,古代和后世的教育完全就是两回事。”
“嗯?古代和后世的教育当然不一样了,后世的学生上学要学好多的科目,人文科学无所不包,到了大学之后再继续在某一个科目方面进行专业的学习,而大明的教育无非就是教些四书五经,最多还会偶尔学些诗词歌赋,用后世的说法,说到底无非全都是语文课罢了。”林檎用理所当然的口吻说道,毕竟这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
“不错,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徐光启这样的人才会这么少。”萧木答道,“跟后世的大学不一样,明朝的读书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学习工作技能,而是为了直接做官,带着这种目的去读书,当然就要去学跟科举有关的东西,而像是一些科学理论之类的著作,显然跟科举做官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也就自然成了无用的‘闲书’,当然不会有人去读。”
“你说得不错。”林檎终于完全理解了萧木想要表达的意思,“但这些都是几百上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绝对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改变得了的,尤其是现在大明朝到了这样的一个时候,要是贸然对读书人的事情加以变革,恐怕后果会很严重的。”
不用明说,萧木也知道林檎口中“这样一个时候”是指怎样的时候,自认没有半点政治才能的萧木也只好叹了口气,说道:“我刚刚也不过是发些牢骚罢了,就算现在的大明朝处于没有什么内忧外患的承平时代,凭我的本事,肯定也改变不了这上千年的传统了。”
“话虽这么说,不过眼下倒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林檎听了萧木消极的回答之后开口说道。
第一七九章 填鸭()
“哦?竟然还有能够改变这个局面的办法?”萧木听了林檎的话后也是来了兴趣,“赶紧说说看!”
然而林檎的下一句话就直接又给萧木的头上泼了一盆凉水,“我可没说有办法改变局面,只是说了不是什么都不能做……”
“好吧。”萧木听了林檎的话,也知道林檎说的恐怕也不过是一些小修小补的方法,于是便也不像刚刚那样感兴趣了,口中的话也从听起来迫不及待的“赶紧说说看!”变成了那种可听可不听的“那你就说说吧”……
“这个问题就像后世的某些冷门体育项目一样。”林檎直接把她认为最关键的地方说了出来,而且还打了一个自认为十分形象的比方,直接把萧木给说懵了,看着萧木一脸的不解,林檎只好又耐心地解释道,“你想啊,就好比说是击剑这个项目,你见过后世的普通百姓有玩的吗?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人从小会想到自己将来会从事这个项目,没有任何的群众基础,但是经过了国家出面组织的专业集训,由少数专业运动员代表的国家队在世界大赛上面的成绩似乎还不错的样子,这下你该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了吧?”
“你们2333年还有击剑这个体育项目?都已经过了好几百年了,难道不应该是拿着激光刀之类的东西相互比试的吗?”萧木听林檎提到了击剑这个项目,大脑的思路又一次地严重偏离了正题,用满怀好奇的语气问道。
“马拉松都还是公元前好几百年的事情了,到了公元两千多年的时候不还是照样存在?”林檎没有好气地说道,“不要胡乱打岔,明明在讨论正事,你却非要扯一些没用的。”
很显然林檎现在没有兴趣向萧木介绍未来世界还有那些种新兴的体育项目,萧木也只好收起了这个心思,把自己的思路又重新拉回了正题,“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无非就是要搞一些类似于后世体育上面经常搞的那一套‘举国体制’的东西,由朝廷出面招募一些对科学方面感兴趣的读书人,或者是用一些较为优厚的待遇去吸引一些对科学无所谓有没有兴趣的人,把他们集中起来突击教学,像后世体育项目搞集中封闭训练那样训练他们……”
“不错,就是集中封闭训练,这才是最有效率的办法!”林檎肯定地说道,“不过跟封闭训练比起来,似乎用后世高考之前的那一套来比喻更加合适,据我说知,高中时期是几乎每个青年人头脑和智力的巅峰,当然靠的就是高考这个压力下的刻苦学习……”
萧木对林檎的这句话简直是不能再认同了,简单地回想了自己穿越之前那短短二十来年的生命,似乎真的像林檎所说,在高中的时候达到了巅峰,最后才考上了惠园大学这所帝都名校,巅峰过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大学的五六年的时间里,成功地沦落成为留级两年都没有办法毕业的存在……
“所以,要用填鸭式地教育方式,集中地把招募来的读书人进行培训授课?”萧木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林檎话中的意思,便试探性地问道。
林檎马上就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当然,因为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方式!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花费最少的代价培养出一批科学方面的可用之才。”
“填鸭式教育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方式,这道理是谁教你的……”萧木有些崩溃地重复着林檎的这句话,“你们2333年的思想观念真是奇怪得很,至少在我们2007年的时候都早就开始提倡要给学生减负,把书本变薄,多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了,我原本以为你们2333年这一方面肯定已经做得想当然完善了呢……”
“那些都是天方夜谭!”林檎把手一挥,十分不屑地说道,“想要拥有真才实学,还想不付出努力的代价,世上哪里来的那么多好事?”
萧木也不得不承认林檎说得确实很有道理,因为毕竟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己的智力头脑巅峰时代,确实正是在接受着极致的填鸭式教育的高中时期到来的。而在进入了大学,享受了“自由”的学术氛围的熏陶之后,自己非但没有取得什么学术成果,反而连毕业都十分困难,只得到了一个“经济学都是伪科学”的这样一个类似于借口的结论。
只是虽然暂且接受了林檎的那套“填鸭式”教育模式(反正这套教育模式又不会萧木本人身上),但萧木却并没有对林檎的这个主意完全认可,因为还有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摆在他们眼前:“那么,我该到哪去找那种合适的‘生源’去呢?毕竟在眼下的大明社会,只要是读书识字的,都是想着科举做官的。对于科学技术感兴趣的读书人,恐怕是打着灯笼也难寻啊,就算是用优厚的待遇暂时招来一些人,恐怕将来一旦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便又会想着回去研究四书五经,参加科举去了……”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林檎装模作样地认真思考着,为什么说她是装模作样呢?因为即便是萧木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林檎压根就没有思考——实际上林檎的思考也就仅仅持续了两秒钟,便用像是恍然大悟的语气说道:“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找那种半路出家的大明朝读书人呢?眼下不是有更加合适的人选吗?”
林檎的“大明朝读书人”、还有“眼下”、“更合适的人选”的字眼,成功地让萧木产生了一个不大不小得误会:“喂喂,你难不成是像要让我亲自去跟徐光启学习科学技术吧?我可是大明的皇上,就算我要学,徐光启敢教,但我学会了也没有什么机会施展啊……”
“你对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总是充满了莫名其妙的自信?”林檎毫不犹豫地鄙视了萧木一把,“我说的合适人选当然不可能是你。”
——“这个智障。”林檎在心里补充道。
第一八零章 培养()
当然林檎在心里想的的这后半句话萧木是不可能知道了——尽管前半句也不是那么好听,但林檎的话好歹也算是给萧木吃上了一颗定心丸,虽然填鸭式教育确实高效,但萧木却不想成为被填鸭教育的对象,毕竟是已经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当中生活了五六年的人了,突然享受起填鸭教育的待遇,萧木恐怕会挺不过去。
“那你说的眼下合适的人选是谁?”萧木狐疑地问道,实在是因为林檎用的“眼下”这两个字,大大地局限了萧木的思路,想不出林檎指的到底是谁,“总该不会是你自己吧?你不是中文系研究古代文学的吗,难道也对科学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了?”
“乱弹琴,怎么可能是我!你忍心让我这个文科生去学这些东西吗?”林檎白了萧木一眼,“我这么跟你说吧,与其找那种半路出家的读书人来,还不如自己培养,直接从娃娃抓起!”
“从娃娃抓起……”萧木重复了一句林檎的话,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好哇,原来拐了这么大的一个弯,闹了半天你是又想出宫去看李师药他们去了吧?
萧木像拨浪鼓一样地摇着头,“昨天才刚刚出去过,而且后来在街上又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一直到晚上才回来,最起码最近这一段时间是不要再想出宫的事情了,要知道,王承恩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王承恩昨天的表现在萧木看来确实不错,并没有有事没事地就出来让自己赶快回宫,而是让自己和林檎基本上过足了瘾,一直在宫外待到了傍晚才回去。萧木可以想象得到,王承恩昨天一整天都是出于神经高度紧张得状态,要是自己活着林檎近期再要出宫的话,王承恩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当然说的算的还是萧木,但怎么也是接受过平等民主教育的未来人,萧木也不忍看到王承恩太过为难。
“那么多事还不都是由于你非要赏给那小贩十两银子引起的?”林檎小声地嘟囔着,“不去就不去嘛,我又没说一定要出宫去,只不过是提出了几个合适的人选罢了。”
只是林檎的声音越来越小,完全没有平日里在萧木面前那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谁都看得出来这明显是心虚的表现。
萧木当然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既然林檎现在理亏,萧木说话的口气也没那么讲礼貌了,“合适的人选?哪个是合适的人选?昨天你也看到了,李师药读书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你觉得王静远会同意让这孩子去‘不务正业’地学什么科学技术吗?我看王静远怕是带着让李师药完成他自己没完成的梦想的心思也教他的。”
“那赵弃病不是正合适吗?那孩子看起来挺聪明的,而且动手能力还强……”林檎还是不甘心地说道。
萧木没有好气地说道:“赵弃病的动手能力确实挺强,不过都用在了欺负女生上面,你不是还为此赐给了谢连惠拿来防身的鸡毛掸子么”,林檎的这句“动手能力强”瞬间让萧木想起了后世老师们对于经常调皮捣蛋学生们的经典评语,“而且还有,赵弃病自己都多次表示相当大将军,这孩子也确实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多动症儿童,倒是十分合适练武,要他去接受填鸭式的科学教育,那不是要了他的命么……”
林檎被萧木反驳得体无完肤,还想再开口说点什么狡辩一下,但还没哟来得及想好,就又被萧木抢了先,“除了李师药和赵弃病,就只剩下剩下谢连惠这个小姑娘了,你该不会是觉得她是搞科学研究的料,想把她培养成大明朝的居里夫人吧?”
有道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萧木很显然没有领悟这句话当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他这一番奚落的言论引起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像是刺激到了林檎的神经,让原本已经节节败退的林檎突然又厉害了起来:“谢连惠怎么了,我就觉得这个小姑娘挺不错的,一看就是心细的人,将来肯定适合搞科学研究!而且还是女生,本来就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也就不需要担心什么研究科学影响读书正业的问题,这简直就是当下最合适的人选了!”
林檎的这一番反击显然让萧木有些招架不住,按照后世正常的眼光来看,像是谢连惠这种小姑娘怎么都不可能是适合搞科学的人选,要说她最适合的无疑是幼师、护士这样的职业。但谁知道在结合了大明当前的时代背景之后,原本看起来压根就不可能成立的事情,林檎的一通强词夺理之下,反而还能够自圆其说,而且听起来还确实像是那么回事,至少萧木没能立刻找到什么明显的破绽。
于是就在萧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反驳的说辞的情况下,林檎又继续展开了猛烈的反击:“过两天我就去王静远家,把谢连惠接出来,带她去徐光启家,让徐光启认她做干孙女。在徐光启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就不信,谢连惠就成不了大明朝的‘居里夫人’,说不定将来的历史上谢连惠就是著名的科学家,比你这个皇上还要著名一百倍!”
“我记得,好像有人跟我说过,我在后世的历史上也是著名的科学家来着……”萧木实在没有想到合适的话来反驳,只好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也不知道同样是伟大科学家,将来的历史上会是谢连惠有名,还是我有名……”
“你成为科学家那已经是‘将来过去时’的事情了,现在你穿越到了明朝,当了这么一个不称职的皇上,说不定哪天就殉国了,恐怕也没有什么机会回到原来的世界,去当那个伟大的科学家了。”林檎自然还是嘴下没有留情,叹了口气说道,“唉,看来今后的历史上恐怕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不知道到了2333年的时候还会不会有时空穿梭项目出现了……”
第一八一章 赶考()
萧木知道林檎此刻已经是彻底找回了以往的战斗力,今天想要压制住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于是便只能见好就收,决定不在这个问题上跟林檎再继续胡扯下去了。事实上,在林檎突发奇想地发现谢连惠这个看起来竟然十分合适的人选之后,萧木就已经有点占下风了。
“今天早上起得太早,现在吃完了饭感觉有点困了,我要先去睡上一觉。”为了避免林檎想一出是一出,真的产生了把谢连惠送到徐光启家培养的荒唐念头,萧木赶紧岔开了话题,把筷子扔到桌上,打着哈欠说道,“话说回来,你现在好歹也是怀有身孕的人了,本着对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的周皇后负责的态度,也为了你今后穿越者生涯的身体着想,我看你也先去小憩片刻吧。”
——此时的萧木觉得林檎只是拿谢连惠来跟自己斗嘴,暂时应该还不会真的付诸行动。林檎本来也没有当真,只是情急之下用来反唇相讥罢了,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件事情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行,所以此刻林檎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些活动了。
“我可不像你一样,整天除了吃就知道睡!”林檎当然不会乖乖地听从萧木的安排,但转念一想,也觉得自己还是需要稍微午睡一会,于是便不再搭理萧木,起身回到自己的寝宫去了。
一顿午膳吃了小半个时辰,中午马上就要过去了,萧木也决定抓紧中午的尾巴,赶紧好好地睡上一觉——虽然知道自己醒来的时候肯定已经是下午了,说不定直接是傍晚都有可能,但从现在开始算起的话,好歹也能勉强算是一个“午睡”不是?
……
萧木这边安安稳稳地睡午觉去了,而此时的北京城外,则是来了两个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两人大概都是中年样貌,看起来面相有些相似,很明显是一对兄弟。
虽然距离会试的时间还很早,但实际上现在就已经有不少的读书人赶到京师来备考,在大明朝,提前个一年半载的来到京师准备一点也不稀奇。毕竟是读书人嘛,到了京城之后当然免不了游览一些名胜,做上两首咏今怀古的诗词;或者是拜访一下京中的同乡前辈,一叙年谊之情;再或者是到京中的妓院青楼饮酒赋诗、一展才情……诸如此类林林总总的事情要做,当然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所以说是提前来备考,但真正用来读书的时间却也不见得会有多少,从读书的效果本身来讲,跟在家乡相比恐怕反而会打上折扣。
而且提前来到京城还能多一些机会结交一些朋友,毕竟京城当中汇集了各地的精英,大家今后搞不好就是同朝为官,提前相互结交一下,一起参加一些诗会之类的文化沙龙活动,提升了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的同时,对今后的发展也是有不少的好处。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还有一些不能明说的东西。比方说,只有早早来到京城,才能有时间找好门路,打听好考官的性格癖好,万一运气好的话,能买到两道当年的考题那也是说不一定。再不济也要打听一下哪些是圣上还有主考官等人不喜欢的,免得考试的时候犯了忌讳。
这两兄弟在距城门不远的一棵大树下停了下来,借着树荫休息。
“兄长,喝点水休息一下吧。”两人中其中一个看起来稍微年轻一些的从行囊中拿出了一个水囊,递给了那个年长的说道,“本以为要到傍晚时分才能到达京城的,结果这才下午我们就到了,一时半刻也不用急着进城。”
“不错,这样也好,今天下午我们可以好生安顿一番,免得你我二人傍晚才到,一时之间不好寻找住处。”那个年长一些的结果了水囊,喝了一口之后把水囊又递还给了年轻的。同时回答着说道。
“兄长说的有理,今日早早寻好住处,晚上也好安心歇息,明日起便能专心读书。”年轻的读书人一边接过兄长的水囊,一边擦着汗说道,“只是没有想到,京城地处北方国门,竟然也如此炎热,跟家乡那边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而且跟江西老家比起来,京城的气候着实十分干燥。”
“天不佑我大明,据说今年北方各省全都大旱,有不少的州县已经确认要绝收了,到了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恐怕又将是饿殍遍地的景象啊。”年长的眉头紧锁地说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