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的时候,说不定自己早就已经不在,这片中原大地那时恐怕已经是“大顺”、或者“大清”的地盘了。
萧木跟林檎正说话间,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很快王承恩就回来禀告,说是徐光启已经请来,皇上随时都可以前去见他了。
于是萧木和林檎便暂且放下了关于把梁艳阳儿子交给鲁大的讨论,反正这全都要在被派往大名府核查情况的人带回来了结果之后才能确定,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之后,两人就一起去见徐光启去了——这里的简单收拾主要是指林檎要把刚刚拿来打萧木的鸡毛掸子收起来,毕竟大明的皇后带着鸡毛掸子去见大臣总归是说不过去的,当然皇后拿鸡毛掸子打皇上肯定更说不过去,但这种事情现在不说每天都发生,但至少已经是经常性的事件了。
很快萧木和林檎就见到了徐光启,本着尊老爱幼的朴素想法,萧木当然同样还是免除了这个老臣的跪拜之礼,让王承恩给徐光启看座之后,萧木便问起了正事:
“前些日子交由爱卿办理的试种甘薯的事情,不知现在进展得如何了?”
徐光启在得知皇上要见自己之后,便已经猜到了皇上要问得肯定就是试种甘薯的这件事情,毕竟从皇上之前的言行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对甘薯的种植很是重视,所以徐光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甘薯试种成功与否对大明的江山社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既然意识到了甘薯试种的重要程度,徐光启在办理这件事情的时候自然也是倾注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所以对于萧木的问题并不需要什么准备,便可以直接回答:“回皇上,臣已派人从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收集甘薯种子和薯藤,这几日陆续有样品送来,臣已安排人在小规模地试种,以确定找到适合在北方种植的品种。”
“嗯,爱卿做得不错,朕把这件事情交给爱卿确实没有选错人……”萧木听了徐光启的汇报,当然还是装模作样地夸奖了一句。但实际上,萧木这时才意识到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从自己把这件事情交给徐光启到现在实际上并没有过多长的时间,考虑到古代交通不便的因素,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光是从各地收集甘薯样品就已经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任务,徐光启能做到现在已经有不少样品送来,开始小范围地试种这样的程度,已经是相当地不易了。
所以说,这项事业现在应该还是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状态,距离能看到成效实在是还差得远,这跟萧木原本预想的,自己随口一说,很快就能见到明显的效果之间有着十分强烈的反差。事实上关于农业的研究原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业,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最后得到一个最合适的高产品种,在这过程当中,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才可能取得成果——即便是在萧木后世,科技十分发达的年代,也是同样如此。
而且萧木本人就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型代表,对于农业研究更是一窍不通,所以也不好对徐光启的工作提出什么意见,一时之间除了那句干巴巴的夸张之外,萧木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第一七六章 生芽()
事实上把徐光启找来过问甘薯试种的事情本来就是萧木一时兴起的决定,原本的目的也不是真的想要关心这项事业——尽管这个甘薯的试种的确对于目前正在遭受大旱的大明王朝确实十分有用,萧木也深知这一点,但此时此刻,萧木也确实不得不承认,自己找徐光启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真的出于甘薯种植的重视,实际上而是为了摆脱自己在林檎面前扬言要发明电话的尴尬。
但现在徐光启已经急匆匆地赶来了,结果自己笼统地问了一句情况之后就不知道再继续说些什么,这显然是对于徐光启这个著名科学家极其不尊重的表现。
甚至萧木都有了这样的一种错觉,那就是自己的行为简直就是“烽火戏诸侯”的翻版——同样为了一个女人的原因,让下面的臣子白白地跑过来,结果却只能告诉他没有事了。萧木觉得如果自己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给徐光启,恐怕这位老臣甚至都会有直接晕过去的危险。
不过今天这个事情跟“烽火戏诸侯”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那就是这个事情跟林檎本人应该没有什么关系,都是由于萧木说了“逗币”的话,后来又为了转移林檎的注意力才要找徐光启过来的——当然在“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当中,黑锅也不应该由那个著名美女褒姒来背,毕竟人家只是不爱笑而已,其他的像是把烽火台拿来点着玩的事情都是那个智障的周幽王的杰作。
而且眼下的这个情况跟“烽火戏诸侯”相比来说,还并不至于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毕竟只是来了徐光启一个人而不是大批的军队,不存在劳师糜饷的问题,而且到现在为止暂时也还没有伤害到徐光启的感情——只要萧木能够马上找到点话题来说就好。
所以事到如今萧木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只好一面控制着自己紧张得想要擦汗的念头,一面开口问道:“朕听闻甘薯此物甚是奇特,薯藤并没有什么可以吃的,相反成熟之后可以拿来供人食用的实际上却是埋在地下的部分,不知是否如此?”
萧木假装不知道地问了一句在场三人全都心知肚明的问题,试图用这种办法拖延时间,好让自己能想到真正需要跟徐光启交流的话题。问的时候萧木在心里反复地对自己念叨着“你本来就不知道”这句咒语,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自我催眠,所以这句话听起来确实是十分逼真,即便是在一旁听着的林檎,都仿佛觉得萧木对于这个问题是真的不知道一般。
“萧木这个智障,难道连红薯的本质是地下块根,要从土里面挖出来的这种小学生都学过的知识都不知道吗?”——这是此时林檎心里的真实想法,这也恰恰同侧面证明了萧木这个问题问得有多么逼真。
但徐光启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皇上和皇后娘娘实际上全都知道,还是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回皇上,正是如此,虽说薯藤、叶片本身也可食用,但藤条本身更像是一种菜蔬而非主食,真正具有大规模推广种植价值,可以当做粮食来供百姓食用的还是地下的块根部分。”
还好萧木总算还是有些急智——萧木发现自己在面临危机的急智方面确实很有天赋,在用那个明知故问的问题成功地拖延了一会时间之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对于甘薯种植十分重要、同样也认为十分有必要告诉徐光启的事情。于是萧木便不再接着去问那些低智商的问题,而是开口说道:“朕听闻甘薯此物放置久了便会生芽,不知可否能够把生了芽的甘薯直接埋到土中,然后待其生长,最后直至成熟,结出更多的甘薯?”
这种方式毫无疑问是可行的,萧木回想着自己以前中学时候接受的教育,这种繁殖方式应该是属于“无性繁殖”的范畴,最后长出的薯藤的性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这也就完全可以保证品种的稳定,所以只需要找到一种高产的品种,然后便可以通过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大量地种植了。
尤其是这种把本来可以拿来吃的甘薯直接埋到地下,是为了长出更多的番薯供人食用的方式,让萧木有了一种把钱埋到土里,然后等着秋天收获更多的钱的感觉。实际上让萧木产生这样想法的原因是他觉得可以用来繁殖的发芽的甘薯肯定是不小的一块,而不像其他的农作物一样,种子都是小小的一粒。
当然其他的农作物也都是这样的情况,作为埋到土里酝酿着丰收的种子,实际上对于农民来说都是实打实的可以拿来吃的粮食,只不过在萧木的后世,农业上的种子都是从育种公司直接买来的,已经没有农民会自己留存来年的种子了。
徐光启此时的心中充满的震惊,因为甘薯这种作物在大明还属于一个新鲜事物,尤其是在北方几乎还没有人种植过,就更不用说见过或者吃过了,但皇上在这种情况下却能够说出甘薯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皇上平日里在甘薯这种作物上面是做足了功课,想必也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进行了解的。
徐光启回答道:“回皇上,确实如此,甘薯在适宜的温度下本身便会发芽,发芽之后的甘薯虽然仍可食用但效果却大不如前。一块甘薯往往会生出多颗嫩芽,可将甘薯切成小块,然后埋于地下,便可得到多棵薯藤。臣打算先找出适合在北方种植的薯种,然后再采用此法快速扩大规模。”
徐光启耐心地替皇上解释道,心里则是欣慰地想着:“皇上肯定是早已将我之前呈送的《甘叔疏》通读,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对甘薯又如此的了解?”
萧木听了徐光启的回答,心里也是知道自己原来想多了,“地瓜放久了会发芽,然后埋到土里会长出新的地瓜,这种最基本事情,作为一个能写出《甘薯疏》的大科学家来说,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第一七七章 科普()
萧木和徐光启这一君一臣明显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萧木这边一直在带着“烽火戏诸侯”的负罪感在没话找话,努力地想着该说些什么的同事,心里也是时刻担心着会被徐光启发现自己找他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的这个真相,担心会让徐光启灰心失望,从而影响到眼前这个老臣的身体。
而徐光启则是在惊叹皇上对于甘薯试种的重视程度,因为甘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陌生的作物,但皇上却颇有了解——当然萧木说的都是自己在后世的时候对于地瓜的一些基本了解,但在徐光启看来,这是皇上通读了《甘薯疏》,而且又从其他地方搜集了大量关于甘薯的信息的表现,所以徐光启此时也更加坚定了要把这件事情抓好的信念。
当然这些都是在上帝视角才能看得到的东西,事实上此刻的萧木和徐光启二人当然完全都不清楚对方心中的想法。
好在除了萧木之外还有林檎在,作为一个后是现代社会的穿越者,虽然林檎也同样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萧木认为她好歹也应该是吃过红薯或者地瓜的,于是便向她投以求助的目光,希望林檎也能够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话,在萧木实在想不出该说些什么的时候帮他分担一些压力,争取一些时间。
当然林檎作为一介女流,在这样一个大臣与皇帝奏对的场合,很显然说太多的话并不合适,实际上按照正常的节奏,皇后就不应该在这种场合出现。所以虽然林檎在意会了萧木的求助之后,也只能是敲敲边鼓,稍微地帮萧木应个急,大部分的压力还是压在萧木的身上。
不过林檎还是聪明得很,很快就想到了解决眼下问题的最佳办法——那就是转移话题,不再去跟徐光启谈论关于甘薯的问题,而是向他了解一些大明朝现在的其他科技方面的东西,比方说水利、火器之类的。
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因为转移话题并不需要林檎说太多的话,甚至只是一个暗示就可以让萧木会意,这个办法不但帮萧木免除了眼前的难题,还可以让二人对现在大明这个时空的整体科技水平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然的话,无论是汉唐,还是宋明,对于萧木和林檎两个人来说都是古代,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分别,他们只能知道古代的科技水平要远远落后于现代,但究竟是怎么落后的,明朝时候的科技水平跟宋朝的时候有什么具体区别(区别肯定是有的,比方说萧木所在的这个年代已经有了很多种类的火器),这些东西萧木和林檎肯定是无从得知了。
于是在林檎的启发之下,这一次的君臣奏对的形式便从汇报甘薯试种情况变成了大明朝版本的科普讲座,徐光启就好比是那个受邀举办讲座的知名专家学者——当然以徐光启的历史地位而言,这个“知名专家学者”的名号当之无愧,而萧木和林檎则既是这场讲座的邀请者,同时也是唯二的两个听众。
对于萧木和林檎所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徐光启当然都是尽心尽力地耐心解答,因为在以往的时候,皇上还有朝中的大臣对于这些科技方面的东西全都不是很重视,徐光启也一直深感遗憾。既然现在不但皇上对此颇有兴趣,而且看起来皇后娘娘也是夫唱妇随,徐光启的心里也是十分高兴,有了皇后娘娘的影响,想必皇上的今后肯定会更加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吧。
所以尽管徐光启的年岁已经不小,但在给萧木和林檎讲解各方面的问题时,并没有感到有一点疲劳。尤其是偶尔还会听到皇上或者娘娘对某个问题说出十分重要的见解(当然都是萧木和林檎在后世中学课本学的内容),徐光启更是觉得大有裨益,讲解起来也是精神百倍,恨不得在一个时辰之内就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全都拿来跟皇上和娘娘讨论一番。
但是事实就是那么遗憾,由于萧木早上的时候去过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回到宫里的时候距离中午也不过剩下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了——这还是按照大明朝的作息,萧木今天起得很早的情况下,要是按照萧木在后世时候的作息时间,起床之后恐怕洗个脸刷个牙就已经是中午了。
毕竟“科技”两个字包含的面实在是太广,萧木林檎在这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当中也只是简单地了解了一个大概,甚至连一个大概都没有完全了解,时间就已经来到了正午,也就是到了午饭的时候了,王承恩那边已经早就准备好了午膳,悄悄地提醒着萧木该用膳了。
萧木其实是特别想要把徐光启留下来一同用饭,顺便还可以在继续向他了解一些明朝的科技方面的问题,但考虑到了之前留来宗道用饭时候的惊险场景,萧木最后还是艰难地放弃了这个念头——毕竟徐光启的跟来宗道一样岁数不小,尤其是徐光启现在已经是明晰那可以看出非常亢奋的状态了,要是自己再加上一把火,留他用午膳,说不定徐光启激动之下身体会吃不消。
所以萧木最后还是没有敢去冒险,只好再次对徐光启的工作表示了一番赞赏,然后便让他先行回去休息,同时表示今后会常常叫他进宫来探讨科技方面的问题,这才让王承恩送徐光启回去。
徐光启当然不可能死皮赖脸地留在这里蹭饭,虽然对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感到有些遗憾,但毕竟皇上用膳的事情关乎皇上的龙体,当然也很重要,不过好在皇上也表示了今后要常常召见自己谈论这方面的问题,看来今后还有的是机会。所以徐光启便起身叩谢了皇上,然后才在王承恩的搀扶下离开了大殿——毕竟还是上了年纪,在皇上面前为了顾及御前礼仪,虽然有座位,但也不敢坐实,时间久了,现在徐光启走路都有些不稳。
第一七八章 教育()
送走了徐光启,萧木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种没有想好目的就莫名其妙地把别人叫来的事情萧木还是第一次做,结果整个过程都紧张不已,看来“烽火戏诸侯”也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行,在这一点上,周幽王明显比萧木要强上不少。
其实林檎表现得也比萧木强很多,毕竟徐光启是萧木叫来的,林檎不过是扮演的在一旁看热闹欣赏萧木窘态的角色,最多也不过是在萧木实在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帮个小忙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心理压力。
所以在用午膳的时候,跟萧木相比起来,林檎似乎看起来更有精神,对刚刚跟徐光启讨论的科学问题仍然感觉没有过瘾,还在不停地跟萧木唠叨着——当然,用膳的只有萧木和林檎两个人,其他伺候的太监宫女还是按照老规矩,被打发走了,不然的话,林檎作为一宫皇后,在吃饭的时候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让人看到了肯定是影响恶劣。
“喂,想不到明朝的科学水平已经这么发达了啊,听徐光启说的,他好像连推算星辰运动,预测日食、月食都能做到呢!”林檎自认根据她原本学习的那点知识,是肯定做不到预测天文现象的程度的。
萧木还没来得及答话,林檎又继续说道:“以前总是以为古代科学落后,但也还是有很多能人的嘛,咱们两个虽说是穿越者,但好像懂得还没有古人多呢!”
“但是徐光启可不是普通的‘古人’,像他这么厉害的古人,在整个大明朝恐怕也找不到第二个了。”萧木忧心忡忡地说道,林檎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萧木脸上的担忧,毕竟徐光启已经上了年纪,按照正常的生老病死得规律,已经是大半截身子都埋进土里的岁数了,要是哪天徐光启真的有个三长两短,那对于整个大明朝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确实无比巨大,巨大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除了萧木和林檎这两个穿越者之外,几乎不会有人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这个道理似乎有些拗口,但实际上,在眼下的这个时空的大明,真正在意科学发展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就算徐光启哪天真的去世了,对于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同样也是帝国官僚)而言,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少了一个平日里显得有些低调的官员罢了,而徐光启空出来的职位显然比他本人更加值得关注。
这就是官场的常态,当然对于萧木而言,那些混迹于官场多年,擅长搬弄权谋的老油条们死了一两个并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毕竟大明那么大,读书人那么多,找些进士出身的人填不上他们的空缺实在是容易得很。但在大明的读书人当中,像徐光启这样醉心于科学的“异类”却实在不多,他如果去世的话,带来的空缺将是很难填补得上,或者说是根本无法填补的。
“你之前不是让太医院的太医们给这些老臣定期检查身体的吗,也没见有检查出来哪个大臣患有重病的,最起码短时间之内,徐光启的身体状况肯定还是没有问题的。”林檎看出了萧木担心的事情,便暂时收起了讨论科学话题时满脸兴奋的模样,用安慰的语气说道,“你想想,后世的那些各国高管政要,哪个不是活到八九十岁的?徐光启好歹也算是朝廷重臣,各方面保养和调理的水准应该还是不低的,就算跟后世的没法比,总归比普通人强多了不是?”
“这倒也是没错。”萧木答道。听了林檎的说法之后,萧木确实也觉得没有必要过于担忧徐光启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