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刘协对于徐荣的效忠没有疑问,只是对于“老狐狸”表面的效忠却是不太相信。
不过,对于收服贾诩,刘协还是无比自信,因为贾文和,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投靠天子的第一步,而这个绝不会是最后一步。
贾文和的心思,刘协猜的无比准确,在贾诩看来,没到最后决胜之时,他谁都不会真心的对待,或者是两边都真心对待,听但是与不听,就凭双方自己而定。
从刚刚表现来看,天子的确腹有谋略,却不知可有气吞天下之势否?贾诩心中已经升起向天子投诚的打算,那今日便试一试天子的能力,于是对着天子问道:“不知陛下,何以定江山?”
终于来了,所谓良禽择木而息,贤臣择主而事。不怕你问问题,就怕你冷漠的闭着嘴!
心中欣喜的刘协,真诚对着两人:“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刘协深吸一口气:“故朕将效先祖,以诈力取之,再以仁义守之。”
天子一番话,仿佛为两人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通往世界本源之窗。
这世上,浑浑噩噩者居多,有人一会行之于仁,一会又展现其诈,一会又表之于义,一会儿又似奸恶。
其实,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那么多虚招。归根到底,就是两种力量,诈和仁。
诈之于敌,仁爱于己。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粗暴。
贾诩和徐荣接收完天子的信息后,确实是无比欣喜。
当今天子,年仅十三,就能想他人所不能想,能识他人所不能识。若再过五年、十年,天子恐怕会超过孝武帝、光武帝,直逼高祖之境。
真乃天佑大汉也!这是现在贾诩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年武帝之后,民变四起,其后有昭、宣二帝,休养生息,汉室江山得固;王莽时期,篡汉自立,遂有高祖九世孙刘秀起于河北,十二年一匡天下,恢复汉室河山,成光武之功;而今董卓乱朝,诸侯并起,又将有贤君刘协,诛董灭诸侯,再开大汉盛世。
一直以来,贾诩都是怀才不遇,从未得遇明主。由于是寒门子弟,故贾诩一直融入不了大汉世族圈,尤其是关东之地。
贾文和在光中有一定名气,遂牛辅找到他,引为谋士,然牛辅只是在军事上听其言,其后牛辅在贾诩的帮助下,在长安连败白波兵。
然后李儒听说了此人,于是向董卓进言,调贾诩入相府,给李儒打下手。在董卓处,贾诩更是不得意,有李儒在,贾诩根本入不得董卓的眼,只能负责处理一下情报而已。
如今李儒即将身死,那么他将会一跃而上,成为董卓主要谋士。但是暮气沉沉的董卓,怎么可能是眼前这位少年天子的对手。
这位天子,能忍勾践之辱以侍贼,然后杀贼;能用小恩小惠,来收取民心,获得百官之助;能用救命之恩,拴住天下第一侠王越,从而使天下侠士为其效命。更重要的是,小小年纪,就知道取天下和守天下之道。
有此天子在位,董卓和众诸侯将再无出头之日,刘氏江山将会再次巩固。而平定天下之后,就会有贤臣名将,名留青史。
若是天子真的可以诛杀董贼,那么他必将效死。而在此前,他会暗中相助,但是不会拼死而战,贾诩心里默默的估量着。
第三十二章:崖山对(四)()
这两人,应该是第一次听到此类的话吧,不然怎么呆住了,不过大餐在后面呢!
刘协双手扬起,一左一右握住贾诩和徐荣的手,示意一起坐下。
三人围成一个圈,六目相对,不由得大笑起来。
“此乃君臣奏对,文和、子茂可有助朕平定天下之法?”刘协两眼瞳孔扩大,深情的望着自己现在的文、武班底。
这两人相互一望,徐荣示意贾诩先说,贾文和便道:“圣上以为,西凉军士如何?”
这应该是俩人最大的疑虑,诛董之后,首要考虑的就是西凉军的安置问题。
在后来,就是因为王允拒绝西凉军的投降,从而导致李、郭二人在贾诩的鼓动之下反攻长安,致使天子和百官再一次落入西凉军手。
刘协也不藏着,道出心中的想法:“朕以为,西凉军虽有劣迹,不过却不是不可改!”
说完,刘协看着徐荣,暗示该他接话。
“陛下所言,却是如此。西凉军在董卓手中,军纪不振。若是能定西凉军的军纪,则此军可成为陛下平定天下的一大助力。”徐荣接下话道。
贾诩接着说道:“光定军纪,亦是很难扭转西凉军的劫掠之风。臣觉得,不仅需要用军纪拴住此军,更需要获得西凉军内心的认同。”
贾诩说完,期待的看着天子,想知道天子可有方法而得西凉军心,或者是在真心的向自己请教。
果然啊,要这些谋士真正效忠,何其难哉。未得忠心之前,哪儿哪儿都是试探。不过朕可不入套,所以礼贤下士的道:“请先生教朕,何以收服西凉军心?”
“臣不敢,若欲得西凉军心,上则需要良将之助,下则需要让西凉军安心。良将者,如徐将军,需要陛下慧眼发掘;而欲使西凉军士心安,则是有家就行。”贾诩一点一点的透露着。
文和之言,倒是和朕想的一样,不过朕不会像曹孟德一样。谋士一出计策,曹操就言道:真乃和吾想的一样啊!这样虽然装了下b,不过却也让谋士觉得不受尊重,好不容易出个计策,曹操一句话,把功劳就包了,忒不要脸!
于是刘协,受教的道:“文和一言,令朕茅塞顿开。朕诛贼之后,将会授田给军士们,不吝赏赐。如此一来,军营内有军纪之约束,军营外有家之眷恋,西凉军可转型矣。”
这才是真正的装b,好吗!一番话下来,不仅暗着告诉他人,朕早就知矣;更是明着向他人展示,朕接下来的做法。
两人听完,俱是一喜,圣上果然乃知兵之主。于是皆道:“陛下圣明。”
在汉朝的军制,是5000人为一营,设立将军职位;1000人为曲,设立校尉军职;500人是一曲,设军侯之位;余下就是100人长为屯长,50人长为队率,10人为一什,5人为一伍。
不过如今,天下纷争,汉之军制也是如同虚设,比如西凉军,一个中郎将就统帅数万兵马,一个校尉之流,也有过万人马。
不过,朕亲政后,当和诸将商量,改改军制,与时俱进。
按刘协的想法,百人将下由武力胜出,可以打乱西凉军的守旧之力,使得西凉军中,有能者可居上位;但是为了防止军侯以上职位有原西凉将领的子侄占领,所以由天子指定,可以消除原将领对西凉军中高层的控制。
如此一来,西凉全军从上至下,从伍长到校尉都会换掉,而且不会激发西凉军的反抗,因为这些职位,人人都有份,人人都可以一争。
若果再授田,给女人的话,将西凉军的家安在长安。那么,西凉军上下都会为朕效死,为天子而战。毕竟跟着董卓,只是劫掠,身心无处安放;跟着刘协,有家有希望!
如此,西凉军的问题解决,那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平定天下了。
只见刘协又是对着贾诩、徐荣一揖,真诚的请教:“收取西凉军后,如何并取天下?”
能得天子如此礼遇,他该道出心中之策了,贾诩正色的道:“太史公曾于《史记》中言: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说完,贾诩指着西方,关中之地:“周兴自关中,会盟天下诸侯以灭商,代商而为天下共主,迄四百余年。周室东迁后,秦自陇西徙居关中。秦居关中形胜之地,与东方大国争霸,穆公得以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昭襄王时,范雎入秦,游说秦王:“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陂,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秦用范雎,采其远交近攻之策,东侵六国,依次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说完,又顿了顿,看着天子和徐荣的满眼希冀,接着道:“高祖自汉中还定三秦,据有关中,遂以关中为基础,东向以争天下。历时五年,卒灭项羽。留侯言道:“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高祖遂定都长安,而立大汉万世基业。”
“如此陛下西迁关中,乃是上上策。圣上临政后,当以关中为基,以天子之诏,合纵连横,逐并诸侯,而定天下。”贾诩对着天子一躬而道。
不错,贾诩此言,倒是真心话。关中之地,号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虽然近十年,关中战乱不止,但如今董贼,驱赶百万洛阳居民入关中。
此后,先借董贼之力平定关中,再有数百万子民填充,关中当会再现西汉时期繁荣。
贾诩不愧为当世一流谋士,天子脸上肯定之色大起:“文和之言,大妙。关中,形胜之地也,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届高屋之上建领瓴水也。”
一旁的徐荣也跟着道:“今日能听天子和贾先生教诲,末将真是三生有幸。”
说完,发表了对关中的军事看法:“关中,四塞之地,有四关相护。函谷关扼崤函之险,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通道;武关控秦岭东段之险,扼守着关中东南方向的进入通道;散关扼秦岭西端之险,控制着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交通咽喉;萧关扼陇山之险,守备着关中西北通道。四塞险固,闭关可以自守,出关可以进取。”
刘协点了点头:“将军此言,也是大妙。关中,四塞之地,山河险固,乃天赐汉室之基业”
第三十三章:崖山对(五)()
刘协和贾诩、徐荣,三人观点一致,就是先诛董贼,再收服西凉军,而后安定关中,进而并取天下。那么刚刚分析完关中叼到爆的优势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取天下了。
所以,天子对着两人又道:“收取西凉大军,安定关中之后,当先取何地?”
“禀圣上,定关中后,或取巴蜀,或取南阳,或取河东。必取此三地,方可有古之大秦之气魄,以一国之力,并吞六国,而取天下。”贾诩继续道出心中隐藏已久想法。
这贾诩,眼光还是很毒辣,一点就到问题深处。
“文和之言,直指本源。”刘协拍着腿,赞叹道:“若是比关中为大鹏,则左翼为河东郡,右翼为南阳郡,尾部是巴蜀之地。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翼可取并、冀二州,右翼可搏荆楚,鹰击中原,垂头中国。若能定关中后取此三地,则汉室中兴,绝非虚言”
河东郡,就是关二哥的老家。与洛阳、长安接壤,位于其北方,构成了“黄河金三角”。有此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形势,得以划入京畿七郡,乃是长安、洛阳的防卫要地。
若得河东,往北可取并州,往南可下洛阳,往东取定冀州。
南阳郡,地属荆州。兼有山川之利,易守难攻,夹于关中、荆楚和中原之间,乃三方势力绞逐之地。
若得南阳,南下而取荆州,而后可下扬州;东可进中原,得豫州后,可下兖州、徐州等地。
巴蜀之地,可为关中粮仓。
当年秦灭六国,老祖灭项羽,都是以关中为基,益州作粮仓,再争河东郡、南阳郡、洛阳城。当年在此三地,厮杀何其惨烈。
若真能得此诸郡,那么就算诸侯行当年六国攻秦之事,刘协亦是不惧。
当年大秦是如何吊打六国,朕同样也可以如此对待众诸侯。
确立了中兴大汉之国策后,刘协心中的巨石真是可以松一松。
一直以来,他所背负职责何其重哉。
要为天下苍生,诛杀董贼;而后要消灭众诸侯,避免三国之乱;一统江山后,更要休养生息,使民安康;为避免草原民族崛起,大汉休养一番之后,更要马踏草原,逐渐消灭五胡,而使华夏文明永存。
而要使这一切实现,非得要有二、三十年才行。所以当年文帝有言:天下治乱,在朕一人。此言真是不虚。
如今和贾诩、徐荣在崖山策对,明确了如何东汉残存政府的未来发展方向,在这个时空,可谓意义重大,这将会指引着大汉这艘破船驶向何方。
一旦大汉中兴,那么此崖,将会名留青史,就像猪哥的茅草屋一样,传颂千古。
三人似乎也是有如此想法,不由相视一眼,大笑起来。
只见天子,双手向前而抱,先对着贾诩,再对着徐荣。
这二人看到天子如此动作,也是明了,跟着也是如此。
三人就这样,互相一揖。
刘协笑着拉起二人:“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要下去,否则董贼就会生疑了。”
徐荣握住大枪,对着天子一鞠而道:“陛下,不知此后,有何吩咐?”
“恩,那八千严军,训练不可懈怠。还有就是可在西凉军中散布言论,多多为朕说话。替朕,将西凉军的舆论扭转。”刘协嘱咐徐荣:“还有要挑选好卿军中的良家子,等下朕有大用。”
徐荣也不多问,低头应下。
刘协看着贾诩,似乎想知道贾文和会如何效忠。
“陛下,儒死之后,臣将会掌管西凉军情报。”贾诩言道:“臣唯有在一些地方蒙蔽董贼,但是此机构暂时不能效忠陛下。”
不错,贾诩日后虽然是西凉军情报系统的头头,就像是后世军统的头头………戴笠。就算戴笠心向***,但是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就带着军统投靠过去。
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朕还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情报系统。
“文和之虑,朕知道。以后可方便处,尽量方便。还有就是朕会要王越师傅,将一些侠士打入西凉军的情报机构,此事还要文和行个便利。”刘协言道。
将一些间谍安插在西凉军内部,而此情报机构又是由心向朕的贾诩掌管,这算不算是碟中谍呢?
不待贾诩接话,刘协接着言道:“此事将会方便朕与卿之交流,同时朕亦可早知一些消息,对于诛贼之事会有大用。”
“陛下,所思周全,臣定会办好。”贾诩俯身而拜。
“还有日后,朕与两位爱卿,不好直接联系,故差人报时当有暗语标记。”说完天子在大石旁,刻下一个符号………“π”。
等两人都记住后,刘协拭去一切,仿佛没有存在过一样。
三人就要下崖,唤来“亲兵”们。
当“天子亲军”就要走过来时,刘协换来贾诩,要他拍拍自己后背的杂草。
贾诩望了那伙“天子亲军”一眼,又想起刚才圣上要求徐荣挑选良家子之事。心里明了,不由得为这伙大头兵默哀。
遇上此等天子,尔等莽夫,还不会被玩死。
于是贾诩,尊崇圣意,走到刘协后面,伸出双手,在天子身后拍了起来。
那伙大头兵们,看到此刻场景,联想到上崖之时。
不由得脑洞大开。
天子和贾先生真的在崖上野战!!!
大部分“天子亲军”,还是能忍住;依然还是那几个不长眼的笑的特别大声。
果不其然,真是在找死,刘协其实心里也在为他们默哀。
身为帝王,有些事该做还是得做,尤其是利国利民之事。
只见天子单手一抬,指着一个笑的最大声的小伙子,勾了勾手,示意这货过来。
那伙也是不知为何,马上停止不笑,急忙跑将过来,跪在天子脚下。
刘协俯身拿起这货的佩刀,用力而拔开:“此刀,能吹毛断发,削铁如泥否?”
那小伙子忙抬起头,惊愕的结结巴巴:“回禀陛下~~~不能。”
天子不以为意的点了一下头,握住刀把,随手挥了挥。
在这秋风之中,这货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其余西凉军士也大概明白了这位少年的做法,有些和这小伙要好之辈,还把手放在刀柄之上。
看着这群所谓的“天子亲军”,如此行事,刘协火冒三丈。
为了朕的安全,尔等只好死去。
而后挥起手中大刀,不顾这小伙哀求的眼神,使劲全身力气,一刀砍下。
第三十四章:崖山对(六)()
“噗”的一声轻响,长刀已经没入了他的体内。小伙无意识地发出一声叫喊,眼睛不可思议地睁大了,望着杀意腾腾的天子。
“为什么……”小伙抬起头轻声问道,他不就是忍不住笑了几声,何以会遭来杀身之祸。
“你该死!”身为飞熊军士,奸~淫~杀~戮的事没少做吧,今日朕便代那些无辜而死的百姓讨点利息。天子紧咬住嘴唇,压下心中的惧意,用力地拔出了长刀。
他的血喷涌而出,鲜红的,温湿的血就这么溅了刘协一身······
没等小伙倒地而下,天子又一刀挥去。
“噗~~~”
无头的尸体溅起阵阵血花,一颗大好的头颅在地上翻滚着。
那殷红的鲜血,将崖山草地染红一片,血更是溅了天子一身,从脸部道脚部,将刘协染成一个血人。
更是有一股血箭,射入刘协的口中,又咸有腥。
原来杀人如此简单,原来生命如此脆弱,原来朕可以如此残忍。
天子一刀挥下,所谓的“天子亲军”中,一些人怒吼连连,更有几个拔起手中的配刀。
如此亲军,无君无父,朕岂能要尔等护卫朕的安全。
只见天子,血手抬起,指着四个已经拔刀之人,眼中杀气暴起,语气冰凉:“取此四人头颅,放于朕前。”
其余西凉军士听完天子之言,不知该何为。倒是徐荣二话不说,**大枪一起,如苍龙出海,瞬间取下一人头。
徐荣身先士卒,余下士卒也被带起,纷纷拔刀,砍向天子所指三人。
不到片刻钟,四颗大好头颅就放在天子眼前。
看到这些血淋淋的画面,天子依旧冷漠,对着另一小伙道:“去将董相找来。”
说完,也不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