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霍子安和柏卫国的这次交流,尽管缅甸警方费尽力气,也只是找到少量的毒品和现金,这还是他们在那些俘虏的住处和俘虏身上搜寻到的。
他们虽然怀疑李镛虢存放在老巢里的毒品和毒资都被柏卫国转移走了,却也没有过来找柏卫国他们询问。一来,他们没证据证明柏卫国他们事先转移了物资,二来,不管怎么说,都是柏卫国小队帮他们拔除李镛虢这个盘踞在北佤地区数年的贩毒武装。
傍晚的时候,高炀带着雷帅和雷刃两个回来了。当然,他们声称由于地形没毒贩们熟悉,他们没有追上那几个逃跑的毒贩。嗯,这几个逃跑的毒贩,每人都背了一个背包,想必是一些值钱物品。因为他们在明知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也没有丢下这几个背包。
这个说法,让忙了一个下午,最大的收获只是一堆连他们自己也看不上的武器弹药的缅甸警察们,感到非常的后悔,后悔他们出发得太慢。
攻陷了毒贩的老巢,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发财机会啊,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了。太可惜了!
而霍子安虽然总是以一种审视的目光关注柏卫国小队,总认为是柏卫国转移走了缴获,但想到这场围剿中,柏卫国小队做出的贡献,也就闭口不言,以免挑起不必要的纷争。
等到了晚上,缅甸警方早已经把李镛虢的老巢掘地三尺的搜寻过n遍,也终于彻底死心了。清点了缴获的武器弹药、粮食等物质后,等待后援来搬运物资和押解俘虏。
到了这个时候,柏卫国就不愿意再待在这里了,他向霍子安提出告辞。至于霍子安的报告会怎么写,他已经不关心了。
高炀趁着四周无人时,悄悄告诉他,送回去的缴获他们只是在过境回到国内控制区后,找地方藏了起来。这让柏卫国略微有些担心,万一被游荡在边境附近的少数民族人员发现取走的话,会有不小的麻烦。毕竟,这也算是一笔巨资了。
不顾霍子安的挽留,柏卫国小队连夜踏上了回国的道路。等他们越境回到国内,找到藏缴获的地方,就地宿营,在第二天天亮后,回到了县城与等待在这里的这次行动的特派专员刘志强会合。
当柏卫国让高炀把装着缴获的两个背囊里的东西,一件件的拿出来,摆放在边防派出所会议室的会议桌上时,包括特派专员刘志强在内的所有旁观者都惊呆了。
美金、港币、缅币、黄金、钻石、毒品。这些缴获的价值至少超过人民币两百万,这还是钻石和毒品由于暂时无法估价,单单外币和黄金的估价。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这次行动,柏卫国小队不仅把盘踞边境多年的李镛虢团伙连根铲除,整个小队还无一伤亡。要知道,这些年来,当地边防武警部队,与李镛虢集团斗智斗勇,人员可没少伤亡。两相对比之下,让他们对柏卫国小队的强悍再次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你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我会马上向组织上做专门的汇报。任务完成了,这几天你们先就地休整,等待新的命令。”
刘志强说话的声音都有些控制不住的颤抖,这是他过于兴奋引起的。
边防派出所也准备腾出房间让柏卫国小队入住,却被柏卫国拒绝了,他还是选择到之前他们小队在县城外扎营的地方当做他们的临时驻地。
回到营地,趁着别人忙于扎营的空档,柏卫国拉着高炀走到了一边。
“怎么回事?你是财迷了?还是鬼迷心窍?”
柏卫国的脸色有点难看的问道。
在边防派出所陈列缴获时,柏卫国敏锐的发觉,之前他见过的那袋钻石,数量少了一些。他猜想应该也是被高炀截留了一部分,只是当时的场合,他无法开口询问。现在,边上没有外人,他就毫不客气了。
“我是想给参加这次行动的每个人留份纪念,每人分一颗,没财迷。”
柏卫国一开口,高炀就知道了他问的是什么,看着柏卫国铁青的脸色,高炀低头分辨道。
“你,你还每人分一颗,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截留了缴获?那么多张嘴,万一谁无意中说漏嘴了,你怎么办?这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柏卫国有点恨铁不成钢。
这可是个不小的麻烦,如果说截留缴获的现金,这事只有他和高炀以及正在赶来的魏裕民三个人知道,他还有把握瞒住别人,这留下来的钻石就是麻烦了。
在这个年代,大家对首饰的概念还只是金戒指、金耳环、金手镯之类的黄金饰品,很少有钻石饰品。这些钻石想要加工成饰品也一时半会没地方去加工,想要把钻石变现更是困难。
可高炀已经截留了下来,如果上报,后果也是可以预见的。明明这次行动,大家都是大功一件,可出了这个事,不仅功劳没了,还会吃处分。
柏卫国现在有些后悔了,一开始,那些现金就不该截留。这下好了,高炀变本加厉,此刻,他除了帮高炀瞒下去,似乎也没别的选择了。
“好了,这事我来处理,下不为例啊!”
思索了半晌,柏卫国终于有了主意。他之前跟着霍子安在香港东游西荡时,在香港的首饰店里看到过钻石首饰,这些钻石,他打算也交给魏裕民,让他去都加工成首饰。以后,这次参加行动的人员娶媳妇时,让魏裕民以贺礼的名义,每人送一件好了。
看着柏卫国伸出的手,高炀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手绢包,放在了柏卫国手上。
此刻的柏卫国还没想到,他在无意中,已经在特勤大队里形成了一个以当年的侦察大队战友为骨干的小团体,也把魏裕民也拉下了水,成为他们这个小团体的后勤大管家。
第223章 归建()
两天后,风尘仆仆的魏裕民赶来了。他在南疆前线时,被炸伤了右眼,虽然没有失明,右眼视力却急剧下降。部队回撤后,领了一个二等功和一个伤残证明,转业回了老家。
尽管是南疆功臣,可他只是个排级的小军官,加上转业前给他提的那一级,也不过是个副连而已。回到家里,当地政府并没有因为他是个南疆功臣和他的干部身份,安排他进政府部门当干部,只是给他在当地的一家集体小工厂里安排了一个工人的工作。
对此,魏裕民并没有过多的抱怨,他知道,比起那些复员的农村兵,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能给他安排一份工作,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那些复员的农村兵,他们只能回乡再次成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除了逢年过节时,各地政府按照名单发一份象征性的慰问品之外,很难再有别的什么照顾。
这倒不是国家忘记了他们,而是改革开放不久的国家,现在还没有财力给予他们更多。
可当他发现他所在的集体小工厂里,一帮管理者和供销人员相互勾结,很快就把厂里的集体财产变成了私人财产,工厂频临破产,他的工作也即将失去。他数次举报却无人关心过问后,他终于感到了愤怒。
魏裕民一怒之下,干脆连这个工作也不要了,辞职南下,用他的转业安家费做本钱,干起了倒爷。这几年,他南来北往不辞辛苦,总算也跨入了万元户的行列,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富起来的一群人之一。
可就算是眼下薄有身家的他,在看到那一背囊钱的时候,也禁不住呆了一下。
听完柏卫国和高炀的设想,魏裕民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做为一名转业军人,他非常清楚他们这些复员转业的战友现在的处境。而做为一名曾经的军官,他也清楚柏卫国他们所冒的风险。
“我会在广州开一家公司,这几年,我对那里相对熟悉,也认识不少香港和广东的商人。如果合适的话,看看能不能开个厂,安置战友们和他们的家属子女,给他们一份保障。”
魏裕民郑重的向柏卫国做出保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键不在给他们保障,而是培养教会他们管理和一门技术。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战友离开部队,可我们这些人,除了会玩枪打仗杀人,其它又会什么?
而且,我在想,除开我们的战友,还有其它许多兄弟部队的转退军人,他们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等慢慢的培养出一批人才,把企业逐渐做大做强,然后,尽我们的能力,能帮则帮吧。”
柏卫国特别叮嘱魏裕民,八十万元听起来很多,可真要分散着发出去,就算按眼下的普通工资标准,每月发个七八十块,人不用多,有一百个人,这笔钱又能用几年?
所以,要真正的发挥帮扶作用,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要出钱扶持战友家属,又要让这些战友家属们能创造效益反哺回来,这样,才能帮到更多的人。
毕竟,象这次这样截留缴获的机会很少,而且,以后他也不打算再这么干。
对于柏卫国的这个说法,不管是魏裕民还是高炀都没有意见,能把战友们的家属子弟培养成各种人才,还有什么帮助能比这样的扶持力度更大?
情况沟通完毕,魏裕民没有多做停留,立刻带着钱和钻石离开了营地。象魏裕民这样,从营地带走一个大大的背囊,要是被有心人看到,难说以后不会是个麻烦。
出于安全起见,柏卫国让高炀换上便装,远远的跟在魏裕民身后,担任保护,直到看着魏裕民安全的上车之后才回来。
魏裕民走了,柏卫国隐隐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大半。在此之前,手上的这笔钱,真象一个烫手的山芋,始终让柏卫国有点心神不宁。而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心的休整,等待新的命令下达。
三天后,特派员刘志强来到了营地,向柏卫国小队宣读了西北军区和西南军区联合签署的嘉奖令,至于战斗总结和评功评奖,则要柏卫国小队归建后自行处理。同时,也宣布了柏卫国结束任务归建的命令。
听到可以归建了,小队成员都露出了笑容,终于可以躲开南方丛林里的蚊子毒虫的叮咬了,也终于可以告别这个水电不通,晚上只能抬头数星星的鬼地方了。
倒是这里的边防部队对他们的离去有点不舍。原本,他们还想鼓动军区去和西北军区交涉,把柏卫国小队留下来的,可等他们听说,柏卫国他们这支部队,是通过全军区选拔,才挑出一百多人组建起来的之后,才熄了这点小心思。于是,他们退而求其次,希望能把柏卫国小队多留一段时间,帮助他们也组建一支类似的部队。
可他们打听柏卫国小队底细的风声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西北军区的首长们耳中,登时就惹急了西北军区的头头脑脑们,立刻要求柏卫国小队马上归建。
再把这个小队留在外面,风险实在太大了。万一被人做通了总部首长的工作,金口一开,这个小队就可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无论如何,这样的风险不能冒,帮人帮到自己泪流满面,那就太亏了。
只是这样急吼吼的催促柏卫国小队归建,有点不好意思。关键时刻,军区参谋长蒙俊明想出一个主意,要求特勤大队新组建的陆航直升机中队出动,美其名曰进行长途机动和兵力投送演习,而演习的科目,就是要直升机中队长途机动,把柏卫国小队从南疆丛林机动回特勤大队的基地。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次为了把柏卫国小队及时接回来才搞的,所谓的机动演习,加上之前柏卫国小队在缅甸以零伤亡获得的辉煌战果,终于成了特勤大队在兄弟部队面前进行的一次特勤大队的全方位展示,使得这种特种作战模式引起了全军的关注。
第224章 我们结婚吧()
接柏卫国他们归建的直升机没有在基地降落,而是降落在陆军学院的大操场上。通过飞机的舷窗,柏卫国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站在欢迎人群最前面的陆军学院政委冯天纵,也不是大队长侯德业和政委苏博艺以及其它学院领导,而是站在人群后面的冯婉秋。
事实上,在飞机就要降落时,柏卫国看到下面欢迎的人群,潜意识里,寻找的第一目标就是冯婉秋,至于其它人,几乎可以说是视而不见了。但在他下了飞机后,却没有机会去和冯婉秋说上那怕一句话。
特勤大队这次派出人员去南疆协助缉毒,算起来,是特勤大队成立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参加实战。可以说,柏卫国率领着他的小队,交上了一份极为优秀的答卷。为此,大队长侯德业和政委苏博艺才特地组织了今天这个欢迎仪式。
于是,被领导包围的柏卫国,自然就没有任何机会去和冯婉秋走私。只能像个牵线木偶一样,被侯德业和苏博艺操纵,等到好不容易走完了侯德业他们安排的程序,抬头再找冯婉秋时,冯婉秋已经离开了现场。
“别找了,婉秋回家帮她妈做饭去了,等下跟我一起回家。”
看着往人群里四处东张西望的柏卫国,冯天纵开心的招呼道。虽然学院里为他们安排了庆功宴,不过那是安排的晚宴,中午并没有安排。
被准丈人看破心思的柏卫国听到这句话,顿时有些讪然,却惹得身边的高炀他们一阵的哄笑。
回到冯天纵的小院,冯婉秋马上被游晓琴赶出了厨房,让她陪着柏卫国说话,倒是冯天纵,自告奋勇的钻进了厨房,说是要显露一下手艺。
“我们结婚吧!”
漫步在湖边,看着冯婉秋温婉的笑脸,柏卫国鬼使神差的蹦出了这句话。
可话一出口,柏卫国的心里立刻又有些后悔。在这个问题上,柏卫国一直很矛盾。
作为特勤大队突击中队的队长,柏卫国非常清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他都随时需要和死神打交道。虽然眼下国家再次回到了和平时期,可象这次执行缉毒任务一样,和平并不意味没有武装冲突。
他所亲手组建的这支部队,无疑就承担着和平时期执行各种特定任务的使命。每次出任务,在战场上,生与死往往就在一线之间。谁也不知道,在下一刻,会不会有一颗不知道何处飞来的子弹击中自己。
所以,柏卫国虽然才刚满二十二岁的法定结婚年龄,他却急于想结婚,生下自己的孩子,让自己此生不留遗憾。
可同时,柏卫国又怕结婚。他担心自己和高远那样,牺牲后,留下妻子独自带着自己的孩子,让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他觉得,这对他爱着的,同时也爱着他的冯婉秋来说,不仅不公平,而且还有些残忍。
听到柏卫国这句话的冯婉秋,稍微楞了楞,她没想到柏卫国会这么快就向她求婚。在她的想法里,她和柏卫国结婚应该是在三年后,柏卫国达到晚婚年龄后的事。
“好!”
冯婉秋很快就做出了决断,坚定的给出了答案。
事实上,柏卫国在婚姻问题上的犹豫和矛盾,她很早就察觉了。在柏卫国到陆军学院担任教官,她开始教柏卫国英语那时候,她就察觉了柏卫国在婚姻问题上既渴望又逃避的矛盾心态。
当时,柏卫国不止一次的和她谈起过高远,谈起过高远的遗孀俞虹和高远的女儿高映凝。当时在柏卫国的话里,就流露出过这类的情绪。
此刻,当柏卫国问出这句话后,躲闪的眼神和脸上的神态,冯婉秋马上就明白了柏卫国心里的纠结。不过,她不后悔答应柏卫国的求婚。
“如果,万一。。。。。。”
听到冯婉秋答应了他的求婚,柏卫国自觉还是要把话先说清楚。只是他刚一开口,就被冯婉秋伸手捂住了他的嘴,不让他把话说下去。
“我知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万一真有那么一天,我会为我嫁了你这样一个丈夫而骄傲,如果我们有了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因为有你这样一个父亲而自豪。”
冯婉秋盯着柏卫国的眼睛,轻声的说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过几天我打报告申请休探亲假,你跟我一起去见见我爸妈。”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柏卫国禁不住的把冯婉秋拥到了自己怀里。
当柏卫国和冯婉秋在饭桌上宣布他们准备结婚的决定后,冯天纵的态度很爽快:“行,你们打结婚报告,我批。”
但意外的是,游晓琴却沉默了。
没错,柏卫国作为女婿候选人,游晓琴极为满意。但他们这么着急要结婚,在部队里待了大半辈子的游晓琴很快就想到了原因。出于对女儿的爱护,这一刻,她的心里颇不痛快。
在游晓琴看来,柏卫国在部队的前途异常光明,将来甚至有可能超越自己的老伴。当然,这有一个最大的前提,那就是要全须全尾的活着。要是人没了,再好的前途也都成了泡影,还会连累自己的女儿跟着受苦。
以柏卫国的战功,加上老伴的刻意提拔,游晓琴相信,三年后,当柏卫国年满二十五岁,达到晚婚年龄时,升任特勤大队的副大队长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
到那时,一般的特勤任务,肯定不再会让柏卫国冲在第一线,更多的是在后方进行指挥和协调。只要离开一线战斗岗位,生命就有了基本的保障。那时候,她就可以放心的把女儿交给柏卫国。
但现在的话,那就不是她设想的那样了。想明白这些,又怎么能让游晓琴高兴的起来?可眼下,这些话肯定不合适当着柏卫国的面说,说不得,她只好先保持沉默。
游晓琴的反常,敏锐的冯天纵察觉了。不过,此刻正沉醉在爱情和憧憬中的柏卫国和冯婉秋却没有察觉,正兴奋的商量着如何筹备他们的婚礼。
第225章 餐厅里的争论()
“怎么,你不想他们结婚?你不是为卫国挺满意的吗?一大早起来,忙了一上午,做了那么多菜。”
草草吃过中饭,游晓琴把柏卫国和冯婉秋赶去了客厅,独自收拾餐桌。察觉了游晓琴异样的冯天纵留了下来,主动问道。
听到冯天纵的问话,游晓琴停下了手上的动作,看着满桌都没怎么动的菜肴叹了口气,再次坐下。她知道柏卫国今天过来吃饭,特意起了个大早去买菜,又花了一个上午时间才做了一桌菜。可中午,四个人各怀心思,谁也没心思吃饭,白瞎了她的一番苦心。
“这次卫国执行的是出境任务吧?而且我猜,今后还会有许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