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刀锋-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说,来参训的人,还不是你的队伍的正式成员,他们还处在甄选阶段?那你这支队伍,规模太小了啊,就算个个都是精英,在战争中,他们能起多大作用?”

    王参谋很好奇的问,在和柏卫国的交流过程中,他越来越觉得这支新组建起来的小部队的神秘。超高的选拔要求,装备着最新型的武器,指挥官又是这么的年轻。

    “嗯,这样说吧,在南疆,我曾经带着一支十二人的小分队,渗透过去敌人后方,用一死二伤的代价,端掉敌人一个特工团的整个团部。但,我觉得这还不够,应该还能做的更好。”

    柏卫国说出来的话,让王参谋很惊讶,也终于使他放弃了骄傲。作为空降军的一员,他一直很自豪也很骄傲。毕竟空降军是我军唯一一支成建制的空降兵部队,也是国家的战略值班部队。不管军费多么紧缺,空降军始终都是满编的全训部队。

    但和柏卫国这支正在组建的小部队相比,这点优越感真的就不值一提了。别的不说,就拿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上尉,人家就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能比吗?几乎从成立那天起,空降军就没真正的拉上过战场。

    “好吧,我知道了。我会挑最好的教练来训练你的人,整个训练计划四个月差不多吧?应该能完成全部科目。”

    王参谋用商量的口吻问道。

    “最多一个月行不?你不用担心我的兵的身体素质,三肿三消那种训练就不用了。”

    柏卫国显然不想花那么多的时间,集训计划也就一百天左右,按王参谋这样计划,全给跳伞训练也不够啊。

    “你知道三肿三消?”

    王参谋对柏卫国能知道空降兵特有的三肿三消有点意外。所谓的三肿三消就是在正式练跳伞前的地面训练中,从近三米高的台上跳到下面的沙坑里,每天要跳无数次。目的就是让每个伞兵,把落地动作练成一种自然的本能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次落地,双腿不仅要承受全身的重量,还要承受人体下落产生的冲击力。次数一多,双腿就会自然肿胀。肿起来,消下去,至少要腿肿三次以上,才能大致合格。

    “我是空军子弟呀,没见过,总也听过啊。”

    柏卫国笑了起来。

    “这个我不能答应你,练着个的根本目的,是要防止在跳伞过程中的动作走形,一般要求练到他们一跳出机舱就做出本能反应才算合格。特别是前几次跳伞时,练不过关,太容易在前几次跳的时候出事故了。你别和我说你不怕出事故哦,出了事故,可是算我们空降军的,不在你的伤亡指标里。”

    王参谋可不敢在这点上松口,并且一开口就拿出个占理的理由堵住了柏卫国的嘴。

    至此,两个人算是不打不相识,从相互厌恶变成了相互欣赏,初步就接下去的训练目标和训练科目达成了协议,唯一有分歧的,自然是训练计划了。

    下午快吃晚饭的时候,运送集训队的车队到了,出于礼貌也前往一同迎接的王参谋再次被震了一下。上一会他派去应付柏卫国的小上尉,回去后,并没有把柏卫国的副队长是正营职少校的事和他说,觉得那样有搬动是非的嫌疑。所以,当他看到卡车上跳下两个少校,跑步到柏卫国面前,率先立正敬礼时,惊讶的嘴都要合不拢了。

第124章 第一跳() 
开始伞降训练,包括柏卫国在内的原集训队的教官们也和其他集训队员一样,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学员。王参谋也调集了一个三十多人的教练队,来专门负责这一百多号人的训练。按他的话说,这也开创了空降军的一个先例,以往训练新兵,大约就是按一比十的比例配备人员,给柏卫国他们配备的人员数量,是翻倍都不止。

    但对最基础的跳沙坑,他却怎么也不让步,坚持要让他看到没人动作不标准才算通过。柏卫国在他的坚持下,也只好同意。不过转过身,他就对集训队的所有成员发了狠,召集集训队全体人员,宣布了一个决定:地面训练,谁要是有一次动作做不标准的,就加罚一百次,当天科目训练结束,达不到标准的走人!

    白无常举起了屠刀,自然让集训队的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地面训练的沙坑、铁架、吊环、叠伞等科目,仅仅用了五天就全员通过了。

    集训队伞降训练的第一个阶段——地面训练结束了,柏卫国趁着正好星期天,让集训队也修整一天。而他则邀请了王参谋和给集训队做教练的全体空降军的人员,到靶场玩玩他们带来的cq-a卡宾枪,这也算是柏卫国实现他向王参谋许下的诺言。

    从集训队一到,他们随身携带的这批枪一亮相,就吸引了空降军几乎所有见到这支枪的人的目光。那些教练们更是经常趁着训练间隙,从战士们那里把枪拿过来把玩,爱不释手。

    柏卫国自然注意到了这个情况,所以,趁着休息,安排了这次活动。当然,他的目的是想让这些教练们,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教得更卖力些。

    整个活动过程中,柏卫国和聂风海、江春山自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陪同王参谋和他带来的几位司令部军官这里。其他人,自然是让高炀他们去负责保障了。

    “你这批兵的素质真不错,这样快的训练速度,实话说我还真没见过。”

    射击间隙休息时,王参谋和柏卫国坐在一个遮阳棚下闲聊,王参谋不无羡慕的感叹道。集训队除了柏卫国和聂风海、高炀他们这些人,其他人都没佩戴军衔,王参谋还以为这些都是新兵呢。

    “呵呵,素质不高才叫怪呢,这批人,除了极少数几个是列兵,超过一半都是尉官,其余的也都是军士长。这是我们西北军区全军区选拔后,留下来的一部分,其他在之前训练不合格的,也都回原单位了。这要素质再不高,那我们西北军区这脸,可就丢大了。”

    柏卫国笑着解释道。

    “我说呢!我发现,从认识你开始,你这家伙就让我惊奇连着惊奇啊,说吧,还有什么没说出来的?呃,超过一半都是尉官?这算是职业化?”

    听到柏卫国这个解释,王参谋也哑然失笑。也是啊,这样一支装备精良,训练要求又这么高的部队,怎么可能都是新兵?自己这是看这些人没佩军衔给误导了。在他听说这些人里超过一半都是尉官时,他终于知道他为什么总是会感到惊奇了。这支部队,根本就不能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不是那种士兵服役四年就要退伍的普通部队。所有参训人员,都是要长期服役的。

    “算是吧,以后可能每年会有少数人退出,也会陆续再补充一些。但现在这些人,将构建这支队伍的骨架,所有,要求比较高。”

    柏卫国倒还没想过职业化这个词,不过他也没否认,这些人留下来长期服役,应该也算是作为职业了吧。

    接下去的训练是模拟实跳,开备伞、离机练习、跳伞塔滑降科目训练等也是波澜不惊。终于,要开始正式升空的第一跳了。

    运载他们进行第一跳的飞机,是航速较慢的老式双层机翼的运五飞机,也就是大家偶尔能见到的那种喷洒农药的那种飞机。

    由于这种飞机载荷小,每个架次只能运载十名跳伞人员,全部跳一遍,需要飞十几个架次。而第一跳的跳伞高度,定在了八百米的标准高度上,给所有人留下了足够的应急反应时间。

    而且,这次跳伞是半装跳伞,除了固定在副伞上面的伞兵刀,他们身上就背了个水壶,没有携带其他任何的武器装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先让大家熟悉跳伞的全过程,避免在发生意外时,慌乱之下,没摸到副伞的拉环,反而抓住了其他武器装具,那就真的要悲剧了。

    “离机后,数到4,伞还没打开的话,不要慌,记得马上拉开副伞,按照训练时开备伞的步骤做就不会有问题。”

    登机时,几名教练站在机舱门前,反复的再次检查每个人的伞具,并一再的叮嘱道。

    为了给集训队员们增加信心,柏卫国带着聂风海他们在第一个架次跳,而柏卫国将第一个跳下来。

    飞机起飞了,缓慢的在跳伞区域盘旋,逐渐爬升到跳伞的高度。从飞机舷窗里看着下面地面上逐渐变小的建筑物,说不紧张那是假的,毕竟是第一次。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清楚,伞具都是经过反复检查的,确保不会有打不开伞的情况出现。开伞绳更是挂在了飞机机舱里的横杆上,只要跳出飞机,就会自动把主伞拉开。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发生在空中两个人相撞或是两个人的伞搅在一起的情况。只要这种意外不发生,那么就基本上不会出任何问题。

    “准备!”

    机舱里的红灯熄灭了,亮起了绿灯,随机升空的教练员的口令,让柏卫国他们几个清楚,第一跳的时刻来了。

    柏卫国拉下卡在头盔上的防风镜,把他扣到眼睛上,站起身,伸手拽了拽扣在机舱横梁上的拉伞绳锁扣,向机舱门走去。

    机舱门被教练拉开,一股气流吹得柏卫国身体向后仰了一下。他稳了稳身形,深吸一口,向舱门外跳了出去。没等柏卫国在心里默数到4,他就感到身体一顿,一股向上的拉力,使他下落的速度放缓了。他知道这是伞开了,心里不禁舒了口气。这时,他终于有心情看看脚下的景色了。

第125章 无保障实训() 
随着柏卫国跃出机舱,后面的聂风海他们也相继跳了下来。十朵白色的伞花相继在天空中绽放开来。地面上一直默默注视着飞机盘旋上升的集训队员们,终于一起爆发出一阵的欢呼。

    “怎么样,我说没事的吧,白无常平时练的比我们少,他都没事呢。”

    人群里来自七连的鲁志用对脸色有点微微发白的于承福小声说道。

    “不会说话就闭嘴,什么叫练的少?老排长是什么人?他练一次,抵我们几次呢。”

    站在一旁的王卫红听见鲁志用的话,不满的用胳膊肘捅了捅鲁志用,低声呵斥道。

    “班长,志用只是想安慰我,我没怕,就是想到八百米,我总会想,这要是吧唧一下摔到地上会是个什么模样。”

    听到王卫红的话,鲁志用朝王卫红翻了个白眼不说话了,于承福接过话头向王卫红解释。

    “你们几个行了啊,我说于承福啊,你想什么不好?想这个?这不是自己吓自己吗?好了,都别说话了,在心里多默念几遍动作要领。”

    随着人员淘汰,现在被编到王卫红他们一起的廖东山没好气的瞪了几个人一眼。

    随着飞机一个个架次升空,还是有不好的消息传到了柏卫国耳中。在这次首跳时,有几个架次的几名集训队员在临跳时胆怯了,是被随机教练踹出机舱的。这个情况反映到柏卫国这里,他的反应不问可知。

    “不用找理由,说什么第一次,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不过关,他们可以继续跟随训练,也可以自己坐火车回去,但在我突击队里,已经没他们的位置了!

    而且他们下次也不用再报名了!因为军事素质不过关的,可以经过训练提高了再来,但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不行。跳个伞都会害怕,这样的人上了战场会做出什么,谁也无法预料,我不能把这种不确定因素留在队里。”

    柏卫国的态度让聂风海都感觉意外,这是柏卫国把这几个人彻底除名了,不象前面那些被淘汰的,明年还有再次报名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柏卫国的话有道理。

    这个决定一经宣布,集训队里立刻就炸了窝,显然他们很难理解为何柏卫国的处罚会这样重。情况再次反馈到柏卫国这里时,他决定在晚点名时,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说法。

    “有人觉得我白无常不近人情,对今天处理的几个人太重了。有人觉得胆小,在经过锻炼后能够得到改变,希望我能再给一次机会。这个说法我同意,胆子小的人,在经过锻炼后确实能变大。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机会!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日常训练中,不太会有生死的考验。一旦有这种考验时,我们应该是已经到了战场上,真正的你死我活的战场上。那时候,我们没有机会再给谁去练胆量,因为那意味着有人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不能坐视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广州的黄埔军校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副对联,对我们这支队伍来讲也同样适用。现在,我们在这里训练伞降,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一句伞兵的名言: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而我们也是同样,我们天生就是为了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执行最危险的任务。那种情况下,我们还有时间有机会去练胆量吗?

    我能容忍军事训练不合格,并给他们提供第二次的机会。但是,对怯懦者,对胆小鬼,我是零容忍的。容忍他们,就意味着其他勇敢无畏的战士,将为这些怯懦的怕死鬼付出生命。现在我要问,你们!愿意为这样的怕死鬼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柏卫国的这番话,显然颇具煽动性,也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在他话音落下后,回答他的是怒涛般的三个字:“不愿意!”。就连那几个被除名的,听了柏卫国这番话,也羞愧的低下了头。

    当然,这几个人也算是有点冤,若是他们早知道柏卫国会是这样的态度,没准当时一咬牙,一闭眼也就跳出去了,根本不至于让教练踹出机舱。

    有了这件事后,在接下来的训练里,再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让王参谋原计划四个月完成的训练科目,仅用三十五天就基本上完成了。但是,在训练临近结束时,柏卫国向王参谋提出了一项加训科目,却让王参谋感到了为难。

    柏卫国提出的加训科目,听上去挺简单,他要求他的集训队在距离空降军军部驻地约五十公里外的双峰山山区上空跳伞,然后徒步回到空降军军部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要求不设地面引导员,做无保障的实训。这个要求对一贯重视训练安全的王参谋来说,难度有点大,因为他担心出事故。

    不过,柏卫国的理由也很充分。他们这支部队为什么要练跳伞?当然是为了能执行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任务。从柏卫国自身的经历来说,他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南疆战场。他假设如果是伞降在敌人的控制区,那么,有可能在降落区设置地面引导吗?当然不可能!

    所以,柏卫国的这个加训科目,就是假设突击队全副武装伞降在敌占区,在降落后集结,徒步奔袭五十公里完成预定任务。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一个贴近实战的科目。

    问题是,这种训练,就连空降军自己都基本不搞。况且,柏卫国选择的降落点设在地形状况复杂的双峰山山区,那里森林,悬崖,河流等各种地形都有,跳下来的人,有可能挂到树上,有可能落入水中,甚至还有可能落入悬崖,安全极其难以保障。特别是,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想要安排救援,也极为不便。

    但一心想要贴近实战安排训练的柏卫国,却铁了心要搞。王参谋不同意,他就写了书面计划和书面申请,在向学院和西北军区递交之外,也给王参谋了一份,让他上报空降军首长。

    在西北军区司令部和陆军学院与空降军方面共同协调后,柏卫国的计划终于得到了批准。

第126章 伞降双峰山() 
无保障实训,并不是真的没保障,而是柏卫国不要空降军方面给予的保障,但自己却是要想方设法的进行保障。训练是为了实战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但训练的时候,更要尽可能的避免伤亡。

    柏卫国只是从贴近实战的角度,不要在有个保姆的情况下训练。他觉得,真要深入敌后作战,可能有保姆吗?当然不可能,那么,他们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用柏卫国的话说,他是要这支部队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养成进入战场后,一切靠自己的习惯。

    没有进入战场时,任何支持都不嫌多,进入战场,所有问题都自己解决。他觉得,只有做到这样,才是真正贴合实战的训练。

    集训队队员现在还剩下一百零九人,加上柏卫国他们这些教官组的人二十五人,总人数只有一百三十四人了。这些人被他分成了五个分队,每个分队二十七人,每个分队将再分为三个九人战斗小组,只有柏卫国自己带领的分队少一个人。他和聂风海、江春山、谢信然、林才英各带一个分队,刘明远辅助谢信然,蔡军辅助林才英。只有高炀没被分到任务,却被他带在身边,作为机动。

    在分发给各个分队的地图上,双峰山空降区域上,标注了五个集结点,分别是五个分队在落地后的集结位置。同时,柏卫国通过王参谋,向空降军借来了十多部两瓦的小电台,按照每个分队三部电台的配置分发了下去。

    柏卫国要求,以各个分队集结后,人员全部收拢后,向他进行报告。若发生意外,则要第一时间向他报告,以便根据出现意外的方位,就近安排人员进行救援,以确保尽可能的不出现伤亡。

    其实这样做和实战环境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果是实战的话,这样密集的电台呼号和电台信号,只怕是瞬间就会暴露目标。但改进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柏卫国现在要做的,是在训练中发现问题。

    就在柏卫国他们差不多准备就绪,准备协调配属空降军的空军运输师调派两架运八运输机来执行这次训练。这样规模的空降,再用小运五运输机肯定不成了。

    这时候,王参谋再次找上了门。空降军的领导们,想来想去都对这次无保障的训练有些不放心,表示一定要在柏卫国他们的预定空降区域,除开五个集结点安排的五辆卡车外,必须在空降区域附近,部署一支救援部队,以备发生意外时,能第一时间及时救援。

    安排在五个集结点的卡车,只是用来运载柏卫国他们降落后携带的伞具。如果是真的执行任务,那么这些伞具将就地掩埋。可这是训练,自然要回收,不可能挖坑埋掉。其实这样一来,降落后的战士,在赶到各自的集结点时,在负重上,又多了两个伞包的负重,其实是更累了。

    面对空降军首长们这样的好意,柏卫国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