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詈蟪沟装炎约焊恿恕

    夏言把录好的口供递给了徐晋过目,徐晋看完无误后便让小野百合签字画押,然后无视此女楚楚可怜的乞怜眼神,命谢二剑亲自将其押回大牢中关押。

    小野百合见到押他的是谢二剑,登时俏脸都白了,那双勾人的媚眼倒是不敢再四处乱瞧,垂头丧气地被押离了大堂。

    徐晋抖了抖手中小野百合的供词,淡道“施浩然,对于小野百合的指证,你还有什么话可讲?”

    施浩然此刻已是万念俱灰,伏首道“犯官认罪。”

    夏言不由面色一沉,喝问道“既然认罪,那本官问你,大明寺主持慧静是不是当年在浙江双屿横行不法的巨盗徐惟学?”

    施浩然此刻已经完全没有负隅顽抗的心思,因为只是指使倭贼攻打东台县这一条已经足够他抄家杀头几次了,颓然地点了点头道“正是!”

    “巨盗徐惟学当年已经被判以凌迟处死,为何现在还活着,而且还成了大明寺的主持?”夏言厉声追问道。

    “当年犯官正是宁波府的知府,借职务之便把徐惟学从狱中救出,当年被处死的只是个替身而已。”

    “岂有此理,果真如此!”夏言愤怒地一掌拍在桌面上,忽然面色一沉道“时任浙江巡抚乔宇乔大人可知道此事?”

    施浩然摇了摇头道“乔大人并不知晓此事。”

    站在堂下的陆炳眉毛一挑,喝斥道“施浩然,你死到临头还敢隐瞒包庇,马上从实招来,乔宇当时身为浙江巡抚,浙江的最高主官,这种事他怎么可能不知?”

    “闭嘴,公堂之上几时轮到你这小小的锦衣军校插嘴!”夏言蓦地站起来厉喝斥。

    陆炳愕了一下,继续面色胀得通红,不过这小子显然也明白自己逾越了规矩,所以冷哼一声退到一边,眼底愤恨一闪而过。

    夏言显然不把陆炳当一回事,训斥完后重新问道“施浩然,本官再问你一次,乔宇乔大人可知道此事?”

    施浩然摇头道“此事确与乔宇无关。”

    夏言暗松了口气,他虽然不是杨党,但在议礼方面还是倾向于杨廷和一派的,再加上乔宇的名声风评也一向很好,所以并不希望这件事牵连到乔宇身上。

    “徐大人,咱们不能仅凭犯官的一面之辞就认定乔宇与此案无关。”陆炳对着徐晋道。

    徐晋点了点头道“陆百户所言不无道理,施浩然,说当年你是如何把巨盗徐惟学从大牢中偷换出来的,都有哪些人参与?”

    陆炳闻言一喜,只要这案查下去,即使最后查实确与乔宇无关,但他作为浙江当时的最高主官,不察之罪还是跑不掉的。

    夏言闻言皱了皱眉,对着徐晋拱手道“徐大人,此案事关重大,本官认为应该立即加急呈报于朝廷,同时通知南京刑部派人来陪审。”

    徐晋与杨阁老势成水火乃满朝皆知的事,所以夏言显然是担心徐晋会借此大肆打击异己,毕竟这事与白莲教牵扯上了,但凡与这个反动邪教扯上的事件,哪次不是杀得人头滚滚的?

    徐晋却是淡然道“如此甚好,奏本便由夏大人起草吧,写好了交给本官用印。”

    夏言微愕,显然没料到徐晋会同意得这么爽快,而且还大度地让自己来写奏本,惭愧啊,看来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

第632章 京中争斗() 
    白莲教起源于唐宋时期,刚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宗教组织,不过随着不断地传播推广,白莲教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便演变成一种反政府的民间组织。

    纵观唐宋以来历朝历代,各种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背后,都有着白莲教的影子。可以说,明太祖朱元璋便是靠着白莲教起家的,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深知白莲教对统治者的危害,所以他坐了江山后立即便宣布白莲教为邪教,并且进行严厉打击。

    然而朱元璋的血腥镇压非但没有彻底铲除白莲教,反而引起了白莲教徒的强力反弹,他们由明转暗,传教的手段也更加隐密,暗暗积蓄力量,伺机推翻明朝的统治。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朝廷长期的高压打击,白莲教事实上已经四分五裂了,演变成花样繁多的教派,各有各的教义和信奉的神明,他们组织松散,各地的教首互不统属,甚至一些教派已经忘记了初衷,传教只是为了敛财和享乐。

    巨盗徐惟学便是白莲教在直浙一带分支的教首,只是这家伙在富庶的江南地区过得十分快活,表面是豪商大贾,暗地里又是称霸一方的海上巨盗,人称鲨王,这小日子过得是跟土皇帝似的滋润,所以传教的心思也就淡了。

    不过,徐惟学在浙江宁波府一带横行多年,多少还是做出了些许“成绩”的,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发展了一批官员士绅加入了教会,其中就包括时任的宁波府知府施浩然,而且施浩然在教派中的地位还不低,乃护法长老。

    后来,徐惟学被浙江巡抚乔宇诱捕后关押在宁波府衙中,施浩然虽然害怕,但他有把柄握在徐惟学手中,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在行刑前冒险用替身把徐惟学偷换出狱。

    此后,大难不死的徐惟学便跑到扬州大明寺,隐姓埋姓作了和尚,这家伙不愧是个大枭,武艺高强,而且手段了得,那些吃斋念佛的正经和尚如何是对手,所以徐惟学在大明寺中混得风生水起,竟然逐步爬到了主持的位置。

    其时,大明寺中德高望重的和尚不是徐惟学排挤走,便是暗中下毒手害死了,于是乎,大明寺便成了徐惟学的私人寺院了。

    前些年,施浩然调任扬州两淮盐运使,这两个“老朋友”便又聚在了一起,徐惟学的地位更稳固了,开始联系上昔日的老部下陈思盼重操旧业。

    陈思盼占据东沙岛负责与倭人交易,而徐惟学则在背后操控,联合施浩然给参与走私的士绅提供庇护,但凡有人向官府举报走私,立即就被他们掩盖了,举报者也遭到了打击报复,甚至是直接灭口,久而久之便没人再敢举报了。

    此时面对徐晋和夏言的审讯,施浩然陆陆续地把所有事情都交待了,还供出了一批已经入教的士绅名单,另外,还有参与走私贸易的士绅名单。

    这下陆炳这小子兴奋得跟打了鸡血似的,锦衣缇骑蜂拥而出,按照施浩然所供述的名单,在江南各地四处抓人,即使是人在千里之遥也不放过。一时间,整个江南江北皆鸡飞狗跳,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当日下午,由夏言起草的奏本便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同时也通知了南京刑部,而早在前一晚,陆炳的密奏已经通过锦衣卫的情报系统,加急送往京城了。

    嘉靖二年四月十七日,徐晋和夏言的加急奏本抵达京城,瞬时掀起了轩然大波,迅速把群臣的目光从“大礼议”之争中转移过来。

    张璁和季萼自然不会放弃这种削弱杨党的绝佳机会,当日,两人就带头上书弹劾吏部尚书乔宇,请求皇上下旨彻查此案。与此同时,站张璁这边的官员和勋戚们也纷纷上书,请求罢免吏部尚书乔宇,并要求将其下狱审查。

    吏部尚书乔宇火急火燎地上书自辨,杨党也纷纷上书作保,为乔宇辩护,最后内阁首辅杨廷和站出来,提议把两淮盐使施浩然一干人等押解回京,交由三法司会同审理,次辅费宏对此也表示了赞同。

    两派人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角逐,小皇帝朱厚熜这才施施然地下旨,同意首辅杨廷和提出的三法司会审,不过乔宇作为当时的浙江巡抚,即使没有参与渎职,亦有失察之罪,在没有洗清嫌疑之前必须暂停职务。

    对此,杨廷和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吏部是主管百官的考核升降的机构,乃六部之首,如今吏部尚书乔宇被停职,杨阁老的权力说是削去了两成也不为过。

    嘉靖二年四月二十日,嘉靖帝朱厚熜正式通过内阁下旨,八百里加急送往扬州,令徐晋和夏言两名钦差,会同南京刑部和南京都察院,对盐运使施浩然及其党羽进行抓捕和初步审讯,然后再押解回京进行三法司会审。

    皇帝圣旨送出京城的当晚,张璁、桂萼、霍韬三人受武定侯郭勋的邀请,到侯府上宴饮了一场,庆祝对杨廷和一党的初战告捷,而成国公朱辅也到场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武定侯郭勋前年被削职降爵,不过近来这货开窍了,转而支持小皇帝,在大礼议之争中为张璁桂萼摇旗呐喊。小皇帝朱厚熜一高兴,便找了个理由给郭勋恢复了武定侯的爵位。

    尝到了甜头的武定侯郭勋自然更加坚定不移地站在小皇帝一这边了,不遗余力地替张璁和桂萼二人摇旗呐喊。

    当然,京城中两派斗得再如何激烈也不关徐晋事,此时徐钦差正忙得焦头烂额呢,因为被施浩然牵扯出来的官员士绅实在太多了,府衙大牢已经人满为患。

    要知道那些参与走私的都是地方豪强,能量不是一般的大,这些人一被抓,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失业的百姓暴增,治安随即变坏,物价也开始飞涨,随之而来的便是局势动荡不安。

    话说去年在浙江宁波发生“争贡事件”后,夏言是第一个上疏提议厉行禁海的,所以现在打击海上走私丝毫不手软,但凡参与海上走私的官员士绅,他都极力主张抓捕严惩。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而且形势还越来越严峻,甚至有失业的百姓聚集起来闹事,夏言这时才慌了神,火急火燎地跑去找徐晋商量对策。

    

第633章 不欢而散() 
由于两淮盐运使施浩然供出了一份参与海贸走私的地方士绅名单,所以短短数天之内便有几十名官绅商贾被捕,而这部份人又供出了其他人,于是乎就好像滚雪球一般,牵连的人越来越多,扬州府衙的大牢很快就人满为患了。

    这些天,陆炳手下的锦衣卫都忙疯了,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四处抓人,虽然辛苦些,但也捞得盘满钵流,所以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卯足了劲儿冲“业绩”,后来人手实在是不够了,陆炳便从扬州卫中借调军卒帮忙。

    这下可不得了,要知道那些被捕的士绅商贾均是掌握地方经济命脉的豪门大户,影响力非同小可。这些人一旦被抓,名下的产业作坊被查封,马上便出现了大批失业的工人,物价也随即暴涨,随之而来的便是治安变差,人心不稳。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明朝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特别是扬州苏州这些富庶之地,手工业非常发达,大量的百姓依靠在作坊中做工挣钱养家糊口。如今作坊和工场被查封停业,这些工人断了生计来源,再加上有心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于是纷纷聚集起闹事。

    夏言本来极力主张严惩海贸走私者的,如今却是有点慌神了,火急火燎地跑去找徐晋商量对策。

    话说前段时间,东台县令朱纨也是由于严厉查处抓捕走私者而引发了一场骚动,不过小小的一个东台县影响毕竟有限,跟扬州城这种几十万人口的通都大邑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两淮盐运使施浩然,乃堂堂从三品大员,其人脉关系可以说覆盖了正个扬州府,其所供述的名单中就包括了附近数府的豪门显要,所以牵连之广泛,远远超出东台县百十倍不止,造成的后果自然也严重百十倍。

    四月二十日早上,徐晋刚吃完美婢初夏准备的早餐,夏言便神色凝重地跑来了,刚坐落还没等上茶便急道“徐大人,如今城中物价水涨船高,百姓被心怀不轨之人煽动闹事,直至今日,各地已经上报多起聚众闹事了,大人宜早作应对之法啊。”

    徐晋这次奉旨南下直浙两地,之所以选中夏言为搭档,一来是看中此人的能力,二来便是想找机会改变他“厉行禁海”的想法,从而将其同化到自己的阵营,而此时显然是一个改变夏言想法的好机会,所以徐晋不动声色地喝了一口茶,反问道“夏大人有何应对之法?”

    夏言捋了捋颌下的美髯道“当务之急是开仓放粮,平抑市面物价,只要物价降下来,百姓的怨言自然销声匿迹。另外,派兵严惩带头闹事者,把幕后煽动的罪魁揪出来绳之以法。如此双管齐下,便可保无虞!”

    徐晋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道“夏大人可知如今扬州城中什么物品价格上涨得最厉害?”

    夏言愕了一下,略显尴尬地道“这个下官倒是没有详细调查过,反正市面上物价都上涨了,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徐晋侃侃道“如今市面上价格张得最厉害的是布匹丝绸,其次是纸张笔墨,涨价超过四成,另外锅碗瓢盘等日常用品也涨了近三成,倒是粮油食品等上涨幅度较小些,总体上涨了两成不到。所以本官以为,开仓放粮并不能真的解决问题。”

    夏言不由露出一丝尴尬,拱了拱手道“倒是下官疏忽了,那便从别处调运布匹等紧缺的货物投放到扬州城,把物价平抑下去。”

    徐晋摇了摇头苦笑道“最大的布匹丝绸产地就在扬州和苏州,如今苏州的布匹价格可不比扬州便宜多少。况且,夏大人难道不觉得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吗?”

    夏言犹疑道“那……徐大人可有更妥贴的应对之法?”

    徐晋微笑道“夏大人,治病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咱们得分析问题的根源,抓主要矛盾……噢,就是抓住根源解决问题。

    扬州城中物价上涨,那是因为有大量的布坊、染坊、纸厂、瓷窖等被查封关闭。而这些作坊的倒闭也让大量的工人断了生计来源,家中没米下锅,这些人不闹事才怪。”

    夏言皱眉反问道“那徐大人的意思是?”

    徐晋淡道“依本官之见,对于那些违反海禁的士绅商贾,最好是以罚银代罪,只要不是通贼等死罪,尽量从轻发落,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放还,令其恢复生产,如此一来,问题便可应刀刃而解了。”

    夏言顿时双眉一挑,大声斥道“徐大人此言荒谬极,王之犯法尚且与民同罪,更何况其他人?无论是谁作奸犯科都必须受到惩处,又岂能因为有压力就放弃执法,倘若人人都视律法为儿戏,那还要我大明侓法何用?”

    徐晋顿时被喷得无言以对,苦笑道“夏大人别激动,法理不外乎人情,本官并未说过有法不依,只是酌情从轻发落而已。”

    夏言霍地站起来,正气凛然地大声背诵道“我大明律法规定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夏言背诵完这条《大明律》中的规定,便怒气冲冲地对着徐晋道“徐大人可听清楚了,以上是本朝太祖皇帝时就定下的律法,若徐大人一意孤行,姑息养奸,本官定然上书参你一本。”

    徐晋差点鼻子都气歪了,冷道“那夏大人也听好了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以上也是本朝太祖时所定下的规矩。

    私造海船前往番国,盗卖军火海船给番人,又或私通海盗劫掠百姓者,可判杀头充军,但若只是参与走私海贸,贩卖番货,《大明律》中也只说从重处罚而已,并没有斩首充军的说法,所以该怎么处罚可以酌情议定。”

    夏言顿时被反驳得哑口无言,最后冷哼一声道“徐大人这是强词夺理!”

    正直的夏大人说完一拂衣袖,怨气匆匆地摔门而出。徐晋也是气得不轻,第一次有点后悔选了夏言做搭档,这家伙虽然有才能,却是太过认死理,棘手了!

    “哼,这个夏言真是芧坑石头,瞧把老爷气得,下次再来婢子非用扫帚把他撵出去,给老爷你出口气儿。”初夏愤愤不平地行过来,把夏言喝过的茶杯连着茶水给扔掉。

    徐晋不禁哑然,赏了俏婢的臀儿一巴掌,笑骂道“瞧把你这小蹄子能得!”

    初夏夸张地娇呼一声,然后转到徐晋的身后,十分体贴地捶捏肩头,一脸娇羞地道“老爷还生气不了?要不婢子给老爷吹一曲玉箫降降火?”

    徐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将这小骚子从身后扯入怀中,对着那俏臀就是不轻不重的两巴掌,后者娇呼着扭腰摆臀,小徐大人立即被摩擦得起了反应。

    察觉到变化的小骚子掩着嘴咯咯地偷笑,飞快地跑去把门给关上,然后便跑回来在老爷的腿间熟练地跪下。

    徐晋暗道一声要命,然后便舒服地靠在椅背上了……

    。

第634章 晋商举报() 
    夏言怒气匆匆地离开了徐晋的小院,回到住处便叫上长随和护卫数人,离开住宅,前往府衙审案办公。

    话说最近抓的人有点多,而徐晋向来都是甩手掌柜,所以办案的工作都丢给了夏言,除非是有点份量的人物他才会亲自上堂审讯,其他的一概只在事后浏览一遍案卷。对于夏言的人品和能力,徐晋还是相当信任的。

    由于住处距离府衙并不算远,所以夏言每天都是走路去上班的,结果他走在街上,四周的百姓都神色不善地指指点点,甚至有人指桑骂槐,戳着街边一条癞皮狗数落狗官。

    夏言沉着脸只作没听到,径直行了过去,而他的长随夏吉却是忍不了,上前对着那名骂狗的百姓喝斥了几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那名骂狗的男子立即扯着喉咙高叫:“钦差副使夏言的家奴欺负草民啦,仗势欺人啊,大家快来瞧瞧,快来看看啦。”

    一时间,四周的百姓呼啦地围了上来,纷纷指着夏吉大骂:“狗仗人势的恶奴,你算什么东西,人家骂狗也不行吗?碍着你什么了?”

    “对对对,人家骂狗用得着你这家奴管,你家老爷缉私还能管骂狗不成,管天管地还管人家放屁拉屎土啊,这手也伸得太长了吧。”

    “可不是,长得人模狗样的就是不干人事,草民这日子都没法过了。”

    这些失业工人不敢动夏言这个钦差,这时把怨气全都发泄到夏言的仆人身上了,越骂越是难听,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