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提前进京赶考的举子都会拼命参加各种文会,想方设法给自己刷名气,希望最后能收到魏国公的赏春文会邀请。

    徐晋听完黄大灿解释魏国公赏春文会的由来后,不禁有些好笑,或许这个徐鹏举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但绝对是个“品牌营销”的高手。

    江运一脸艳羡地道:“据说上一届赏春文会,魏国公给参会的十名举子各赠了一名美姬,文会魁首舒芬夺了头彩,将一双绝色孪生姐妹花收进了私房,真真羡煞旁人。不知这一届魏国公又会拿出什么作为彩头呢?可惜在下肯定没资格参加了,倒是大师兄和民受有机会收到邀请,你们这段时间参加文会都有相当出彩的表现。”

    徐晋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他很反感这种把女子当成财货赠送的做法,但在封建上层社会,赠送姬妾美人却是蔚然成风,甚至有人让自己的小妾陪睡宾客,还丝毫不以为忤。

    大师兄卫阳见徐晋似乎情绪不高,还以为他在担心传言的事,安慰道:“徐师弟,虽然外面都在传言你走了张忠的路子,但清者自清,没必要太过介怀。而且你这个乡试解元,座师刘翰林和王巡抚均认可,实至名归,何惧他人非议!”

    黄大灿点头附和道:“正是,而且这次主持会试的总裁是梁阁老,梁老为人正直宽和,断然不会因为此事拿捏你的。”

    徐晋不禁心中苦笑,当初他把佛朗机砲图纸给了张忠,只是作为释放费吉祥母亲娄素琴的交换条件而已,谁知张太监守不住口,竟在天子面前把自己“供”了出来,等于变相给自己讲了好话。所以在外人看来,自己肯定是走了张太监的后门,正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得是屎了。

    不过,徐晋作为一名穿越者,对所谓的文官集团并没有归属感,也不在乎文人如何看自己,在皇权至上的社会,抱紧天子的大腿才是王道。而且,徐晋如今已经不是家徒四壁,在社会底层挣扎求存的穷小子了,以他现在举人的身份,再加上不菲的收入,即使会试落榜也能继续生活得有滋有味。

    当然,如果考不中进士,恐怕就要委屈如意了,所以最好还是能够金榜题名,把进士功名拿到手,到时向费家提亲也能理直气壮一些。

    费懋中一脸歉然地道:“子谦,当初本不该让你出面和张忠交涉的。”

    徐晋微笑道:“费阁老乃在下授业恩师,当时费师不在,弟子自当服其劳。而且,正如大师兄所讲,清者自清,问心无愧即可,流言蜚语可足惧之。倒是要谢过少云昨天仗义执言。”

    黄大灿墩厚地一笑!

    ……

    这一顿聚会宴一直吃到下午两点多,众人才结账离开四季楼,卫阳等人返回江西会馆,而费懋中则带徐晋到礼部投状报到。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凡举人参加会试,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前到礼部投状(报名表)报到,所以进士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明朝六部的办公地点并不在皇城内,而是在皇城的承天门(如今的天安门)对面,正好是长安街的中轴线,而小时雍坊就在六部官衙的左侧。

    正因为如此,朝中的高官大多住在小时雍坊,每天上下班方便嘛,也正因为如此,小时坊和小时雍坊的房价才是全城最贵的。

    费懋中此前已经到礼部报过名了,所以熟悉道路,驾轻就熟地带着徐晋来到礼部。

    报名的过程并不复杂,只需出示地方官府颁发的证明文件,填写个人资料,确认与地方报上来的留档一致,负责登记的官吏便会发给一张参加会试的考引,倒是不再需要有人作保。毕竟到了举人这个级别,只有白痴才会找人替考,也没人敢替考,因为一旦查出后果很严重,革除功名都是轻的,弄不好还会掉脑袋,得不偿失。

    “哈嚏!哈嚏!哈嚏……”

    徐晋正填写着个人资料,排在他后面报名的那名举子竟然连续打了几个喷嚏。徐晋感觉脖子上被喷了些唾沫腥子,暗道一声我日,回头看了一眼,发现身后那名举子竟然是个四五十岁的家伙,鼻子冻得通红,一边拿手帕抹鼻涕,一边尴尬地道歉:“对不住哈,在下进京途中偶感风寒。”

    徐晋自然不好跟他计较,继续把资料填完,期间身后那名举子又打了几个喷嚏,不过这次很识趣地转过身去,倒是没把唾沫喷徐晋身上。

    报完名拿到考引,徐晋和费懋中便走出礼部,顺便参观一下大明朝这个行政中心。

    “两仁兄请留步!”

    徐晋和费懋中正走着,便见刚才打喷嚏那名老举子追了上来,于是停下脚步。这名老举子行到近前,目光落在徐晋的脸上,拱手道:“阁下就是皇上钦点的江西乡试解元徐晋徐子谦?”

    徐晋暗皱了皱,这家伙不会也是不服气找自己切磋吧,点头道:“正是!”

    老举子笑道:“原来真是徐解元,难怪如此风采照人,在下浙江温州举子张璁!”

    

第287章 请帖;红豆() 
“张璁!你就是张璁?”徐晋不禁脱口而出。

    费懋中奇怪地看了徐晋一眼,那老举子也是微愕,点头道:“在下正是张璁,表字秉用,徐解元听说过在下?”

    徐晋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失态了,笑道:“原来是张兄,久仰久仰!”

    徐晋前世读史虽然不求甚解,但像李东阳、杨廷和、张璁、严崇、徐阶、张居正之类的首辅重臣还是有印象的,而张璁正是嘉靖初年的重臣之一,官至内阁首辅,只是他现在自称举子,显然还没有考中进士。

    “在下亦是久仰徐解元之大名!”张璁神色讪讪地笑道。

    张璁现在还没发迹,而且出身布衣,二十四岁中举,但是此后七次进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今年已经四十六岁了,这是他第八次进京参加会试。所以说,张生现在只是众多寂寂无名的举子中一员,偏偏徐晋却说久仰大名,连张璁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幸好,两人彼此之前并不认识,而且徐晋说话的语气很“真诚”,要不然张璁都要以为对方在说反话讽刺自己呢。

    徐晋微笑着介绍道:“给张兄介绍一下,这位乃在下同乡,江西铅山费懋中,表字民受!”

    费阁老家的公子,张璁自然听说过,连忙拱手道:“张璁见过费兄!”

    “张兄客气了!”费懋忠拱手还礼,被一个四五十岁的老举人称“兄”,总感觉怪怪的。

    张璁笑着恭维道:“两位都是年轻俊才,在下久仰大名。徐解元诗词冠绝,一曲《临江仙》更是千古绝响,在下仰慕不已。若徐解元不介意,在下想择日上门拜访,彼此切磋一下诗文,还望徐解元多多指教!”

    文人之间互相走动拜访,彼此拿出自己的得意作品互相“吹捧”,也是一种刷名气的途径。当然,更好的方法还是参加文会,又或者拿着作品拜访达官贵人,如果能得达官贵人欣赏,在上层圈子中赞扬几句,名气自然就上来了,进而能让主考高看一眼,增加印象分。

    这种带作品拜访达官贵人的作弊方式叫行卷,著名的唐朝诗人白居易也玩过这一手。当初白居易到长安赶考时还是个寂寂无名的小角色,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上门拜访当时文坛中很有名的“大佬”顾况。顾况听了白居易的名字后揶揄道:“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啊!”

    不过,当顾况读了白居易那首“离离原上草”后,立即便改口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何难?”

    从此白居易名声大噪,也顺利中了进士。

    张璁连续七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如今已是奔五的大叔了,有点心灰意冷,但又不甘心平庸地度过余生,所以抱着再试一次之心,第八次参加会试,若这次再不中,他便打算到吏部挂名候缺。

    所谓“挂名候缺”就是举子放弃继续参加会试,在吏部挂名排队,等候吏部给自己安排职位,全国哪个地方有岗位就去那里任职,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往往一等就是好几年才能轮到,而且等到的职位大多是知县以下的小吏,可混个温饱,但难有大作为。

    像张璁这种高龄举子,论脑子的反应肯定是不及年轻人了,再加上“人老珠黄”,想参加文会出风头刷名气也不可能了。至于行卷?明朝的科举制度可不同于唐宋,行卷的作用并不大,更何况那些达官贵人,恐怕没几个有闲情逸致接待一名七次落第的寒酸举子。

    正因为如此,张璁想刷名气只能靠四处拜访同科举子了,而徐晋毫无疑问是个十分理想的拜访对象。

    徐晋诗名在外、费阁老的门生、天子钦点的解元、两年内连中四元、还参加过平定宁王之乱,浑身上下都是耀眼的光环。可以说是本届最出名的举子了,没有之一。

    刚才投状报名时,张璁偷瞟了一眼徐晋的报名表,发现这位少年郎竟是眼下声名鹊起的徐四元,所以他填完报名表后便追出来搭讪。

    而徐晋出乎意料的“热情”,让在科场饱受打击的张璁又惊又喜,所以便提出带作品上门拜访切磋。

    “指教不敢当,但互相交流探讨学问未尝不可,择日不如撞日,张兄觉得就现在如何?”徐晋微笑道。眼前这位可是未来的内阁首辅,徐晋自然不介意结交。

    张璁喜道:“那敢情好,徐兄可是住在江西会馆?在下回去准备一下便上门拜访。”

    徐晋摇头表示自己并不住在江西会馆,并将目前的住址告知,张璁记下后便兴冲冲地离开,估计是回住处拿自己的诗文作品了。

    徐晋和费懋中走出了六部大院,二牛和茗烟正在马车旁等候,两人上了马上,费懋中忍不住问道:“这个张璁很有名吗?为何子谦对此人另眼相看?”

    徐晋微笑道:“民受,咱们不妨打个赌,此人今科能高中!”

    费懋中将信将疑,那张璁看着都差不多五十岁了吧,这么大年龄都未曾考中,可见腹中才学有限,科举考试虽然也讲运气,但主要还是靠真才实学。更何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次不中基本就没戏了,年龄越大,高中的可能越是渺茫。

    不过,费懋中也知道徐晋不会无的放矢,或许这个张璁真有过人之处也说不动,只是自己瞧不出来罢了,于是笑道:“打赌就免了,子谦若是能掐会算,倒是算一算我今科能不能中吧。”

    “自然是能中的,而且还是三鼎甲!”徐晋笑着说。

    所谓的三鼎甲就是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费懋中笑道:“承子谦吉言了!”

    费懋中显然只当徐晋在说笑,毕竟全国参考的举子有三千人之多,最后只录取三百名进士左右,所以能中就不错了,他可不敢奢望三鼎甲。

    然而,徐晋却是认真的,费家一门父子兄弟四人在嘉靖初年同朝为官,成为一时佳话,所以费懋中和费懋贤中进士是肯定的,貌似费懋中还是探花及第呢。

    徐晋带着费懋中回到宅子,刚在前边客厅坐落,小婉便像着快乐的小蝴蝶般,从屏风后转了出来:“相公……噢,费二公子来了。”

    谢小婉俏脸微红,连忙福了一礼,这妮子不久前才跟徐晋有了夫妻之实,正是情热黏粘的时候,听闻相公回来了,于是便喜滋滋地跑出来。

    费懋中连忙起身还礼道:“徐夫人午安!”

    徐晋却是打趣道:“才半天不见,娘子就想相公了?”

    谢小婉顿时闹了个大红脸,白了一眼嗔道:“才不是呢!”

    这妮子自从被某人开发过后,身形明显丰腻圆润了,娇嗔起来越发的有女人味儿,要不是有外人在场,徐晋都忍不住把这丫头拉入怀中大施魔爪了。

    费懋中虽然早就习惯了徐晋的“随便”,但此时看着人家小两口秀恩爱还是有点不好意思。

    谢小婉被相中调笑后,在大厅稍停待了片刻便逃回了后院,只留月儿在大厅侍候茶水。

    徐晋和费懋中闲聊了半个时辰左右,张璁果真便找上门了,带着一名三四十岁的随从。

    徐晋招呼张璁落座,月儿奉上香茶,彼此便闲聊起来。张璁把自己平日所作的诗文拿出来让徐晋和费懋中“斧正”。

    张璁科场不利,再加上年近五十,倒是没有了读书人那种迂腐的书生意气,说话做事圆滑练达,姿态也放得很低。

    徐晋翻看了张璁的诗文,发现此人诗文倒也过得过,只是缺乏了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灵气,可见这个年纪还考不中并非偶然。不过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所以徐晋挑了几处优点恭维了几句,又指出一些无关痛痒的错处。

    人与人之间交往,切忌交浅言深,大家初次见面便不留情面地批判别人的缺点,这朋友多半是做不成的。

    费懋中翻看了张璁的诗文后也随口恭维了几句,但看表情显然是不看好此人。

    张璁也有自知之明,倒没有继续把话题往自己的诗文上扯,笑道:“在下可否欣赏一下徐兄的佳作?”

    徐晋便让大宝到书房中把自己这段时间所作的文章拿出来,张璁拿来翻看了一遍,既惭愧又佩服,难怪此子能连中三元,试探道:“徐解元这些文章的题目可是出自费阁老之手?”

    徐晋点头道:“是的!”

    张璁不由一喜道:“在下可否将这些题目录一份回去?”

    费宏是科举考霸,徐晋也是科举考霸,师徒两人都是考霸,所以张璁觉得有必要学习一下,说不定有所裨益。

    徐晋自然无所谓,点头道:“自无不可!”

    张璁连声道谢,当即取出笔墨,把费宏给徐晋准备的八股文章题目抄录下来,准备带回去练习。嘿,张生这次倒是赚到了,正因为今日这个举动,考了七次不中的他终于如愿以偿,从此扭转命运,走上人生巅峰。

    正在张璁抄录着题目时,院门被敲响了,二牛跑去开门,过了一会便带了一名家丁模样的男子进来。

    “老爷,这人说是魏国公派来给您下请帖的!”二牛嗡声禀报道。

    此言一出,正在抄录的张璁停住了笔,抬头吃惊地望去。那名家丁模样的男子扫了大厅众人一眼,目光落在徐晋身上,不卑不亢地道:“想必这位小郎君就是徐四元了!”

    正所谓宰相门前三品官,这名魏国公府的下人也自带一股傲气,在几名举人面前丝毫不怯场。

    徐晋从容地站起来道:“在下正是徐晋!”

    家丁双手把一封制作精美的请谏递过来道:“国公爷素闻徐公子之才名,特意邀请徐公子参加上元节的赏春文会。”

    徐晋随手接过请谏,点头道:“谢过魏国公邀请,月儿,给赏!”

    月儿连忙取来一块碎银,估计有近一两银子,魏国公府这名家丁接了赏银,顿时满脸笑容,连声道谢,然后退了出去。

    张璁看着徐晋手中的精美请帖,满眼羡慕之色,就连费懋中也有点不谈定了,苦笑道:“子谦刚来京城就收到魏国公的请帖了,不知那些削尖脑袋参加文会的举子知道后作何感想?”

    “民受若是想参加便拿去好了!”徐晋大方地把请谏递给费懋中,别人对所谓的赏春文会趋之若鹜,徐晋却是不怎么感冒,有时间还不如多作几遍文章。

    费懋中连忙摆手道:“这如何使得,魏国公请的是你又不是我,子谦若不想去刚才就应该明确拒绝,若是收了请帖不去可不好。”

    徐晋一想也对,这个魏国公来头不小,可不好得罪,于是把请帖随手递给月儿,让她收好。

    张璁不禁暗暗乍舌,别人争破头都想拿到魏国公的赏春文会请谏,这位倒好,根本不在乎!

    张璁抄录完题目,彼此又聊了个把时辰,到了傍晚时份,张璁才告辞离开,费懋中倒是留下来吃了一顿晚饭。

    ……

    夜幕降临,细碎的雪花像精灵一样飘落。

    书房中点着三根蜡烛,徐晋坐在案后,手里正拿着一张粉红色的信笺在细读,这是如意托费懋中捎来的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首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徐晋从信封中取出一只精美的鸳鸯小香包,从中倒出一粒红豆,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只觉芬芳扑鼻,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如意那张宜喜宜嗔的俏脸来。

    欲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徐晋轻叹了口气,去年匆匆一别便是四个多月了,真正经历过才会明白在古代落后的交通情况下,距离原来能够那么的遥远,难怪古代诗人有写不完的离愁别绪。

    徐晋平复了一下情绪,提笔给如意写了一封深情并茂的回信,然后便开始进入题海模式。今日白天,费懋中不仅给了徐晋如意寄来的信,还有费师后来拟定的数十道四书五经题。

    去年离别时,答应过如意八月回去迎取她,徐晋可不想食言自肥,他要尽最大努力把进士功名拿到手,当然,如果是状元就更好了。

    ……

    铅山县,费家庄院的中院后宅。

    春寒料峭,院中的寒梅凌寒怒放,几株急性子的桃李也开出了零星的小花。

    过几日就是举国同庆的上元节,届时闺阁小姐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外出踏青赏灯了。

    闺房中,费小玉正坐在小榻上和姐姐费如意下棋,一只脚俏皮地悬在榻边晃来晃去,显然心情十分不错,上元节很快就要来了嘛,到时便可光明正大地跑出去玩一天了。

    对面的费如意一身梨白色的对襟袄裙,更是衬得肤白胜雪,娴静地盘膝而坐,恬淡出尘,美得像出水的芙蓉。

    小榻对面的茶几旁,费吉祥一身鹅黄色的罗裙,身前支起一面写生的画架,拿着炭笔认真地描画着,宣纸上费如意和费小玉对弈的情景已经跃然纸上。费如意的娴静优美,费小玉的活泼俏皮,均刻画得活灵活现,要是徐晋此时看到肯定要大吃一惊,这位的水平已经超过自己这个老师了!

    这时,一名俊秀的书生挑起帘子行了进来,正是费懋贤。

    “就知你们都在这!”费懋贤笑着走到费吉祥的身后,看了一眼画纸后赞道:“四妹这素描的水平越发长进了,怕是子谦也有所不及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