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晋沉吟了片刻道:“若要当今天子开金口卸免三夫人,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平叛中立功,然后再让人在天子面前求情。嗯,如意你不用担心,此事我再琢磨琢磨,看有没有周全的办法。”

    费如意欣喜地点了点头,经过刚才的肌肤之亲,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了,那层窗户纸也彻底捅破,自然不用像以前那么生分,说些感谢之类的话语。

    两人又聊了一会,徐晋便起身告辞了,毕竟是大晚上,逗留得太久对如意的名声影响可不好。尽管两人之间的事已经人尽皆知,费如意以后嫁到徐家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现在可不提倡婚前xx行为,这样子会被千夫所指。

    费如意温柔款款地替徐晋整理了一下衣服,这才把入画唤了进来,提灯笼送徐晋出府。

    入画今年十四岁,年龄比谢小婉还要小一些,提着灯笼在前面领路,笑嘻嘻地低声问:“徐公子准备几时娶我家姑娘过门?”

    徐晋不禁暗汗,这小丫环一脸暧昧兮兮的,估计刚才是躲在门外偷听到了些动静了,笑道:“如意孝期一满,我便会遣人上门提亲。”

    入画直率地道:“那徐公子准备娶我家姑娘为妻还是为妾?要是作妾我可不答应!”

    徐晋顿时被问住了,他是现代人的思想,现在虽然入乡随俗,但价值观成形了却是难以再扭转的,在他看来,都是自己心爱的女子,娶回家里自然要一碗水端平,那用分什么妻妾名分的。

    不过这时入画问起,徐晋才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自己可以不在乎,但古人可是极在意名分的,包括小婉和如意也肯定是在乎的,这倒是让人头疼了!

    徐晋“弱弱”地问道:“入画,那你觉得我应该以什么礼节迎娶你家姑娘?”

    入画翻了个白眼道:“我是个丫环,我哪知道,反正不能作妾。老爷夫人也不会同意姑娘嫁给你作妾的,除非你有本事让天子赐婚!”

    徐晋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看来这得着落到小奴儿朱厚身上了,按照历史轨迹,这小子很快就要走狗屎运坐上龙椅,成为御极四十几年的嘉靖帝。

    ……

    大明正德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宁王宣布起兵造反的第五日了,也是孙遂辞世的第三天,距离头七还有四天。

    今天一早,费家庄园外车马齐集,举家上下整装待发,准备进城避难。铅山千户所,上饶千户所的官兵也准备拔营启程,随通判徐大人前往铅山县城。

    据可靠消息,由原铅山贼首吴三八率领的大批叛兵一路攻城拔寨,已经打到了弋阳县了,估计还有几日就会兵临铅山县城下,得尽快做好迎战的准备。

    徐晋今天并没有骑马,而是按照娘子大人的指示乘马车,一众亲兵骑马护在四周。

    队伍刚准备出发,余林生便策马来到马车旁禀报道:“通判大人,铅山县令吴林广专门派衙役抬了一顶软轿给您乘坐。”

    徐晋不禁蹙了蹙剑眉,本来他对吴林广的印象不好也不坏,但昨晚偶尔听到手下的亲兵提起,贼兵前天攻打铅山县城时,吴林广竟然装腰痛,把城防全权交给了孟县丞负责,此人显然是个圆滑的骑墙派,所以徐晋对吴的印象大坏。

    这种墙头草式的人物平时用处不大,却是极大的隐患,一旦局势不利,说不定会在背后给你捅刀子。

    “本官不习惯坐轿,打发回去吧!”徐晋淡淡地道。

    “嘿,看来吴知县这回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余林生暗忖着策马走开。

    徐晋不禁暗暗警醒,宁王多年来在江西只手遮天,积威甚重,地方官员大都害怕他,如今声称起兵十万,胆小的地方官员恐怕更是吓坏了,所以地方官中的投降派和骑墙派肯定不少,诸如吴林广之流就是见风驶舵的骑墙派。看来自己进城后得打醒十二分精神,可不能被这些骑墙派给坑了,那吴三八一路势如破竹,绝对少不了这么骑墙派投降派的功劳。

    上午九点左右,徐晋一声令下,费家上下先行动身启程,紧接着是两个千户所的人马,押着数百名被俘虏的贼兵,浩浩荡荡地直奔铅山县城而去。

    

第224章 战云再起() 
今日艳阳高照,天气暖和了许多。由于受宁王起兵造反的消息影响,以往繁华的铅山县城明显冷清了许多,河道上往来的商船锐减了大半。

    不过,前两天紧闭的四城门今天却打开了,允许百姓出入,但必须接受守城官兵的盘查。

    此刻,城中的百姓几乎都聚集到城南,站在街道两旁,抻着脖子往城门口的方向张望。

    因为有消息称,前天突然来攻打铅山县城的一伙宁王贼兵被新任通判徐晋率军剿灭了。今天徐通判会率兵入城,还押了数百被俘虏的贼兵,所以城中的百姓都跑来看热闹,顺便带上臭鸡蛋、烂菜叶、狗屎、鸡粪之类来过手瘾。

    铅山县令吴林广四十许岁,身穿着青色的七品官袍,率领着县衙一众官吏出城恭候着。县丞孟轩,主薄方添禄分别立在县令吴林广的左右。

    主薄方添禄年四十出头,生得极为富态,那肚腩几乎把加大号的绿色官袍给撑破了,偏偏这家伙还满脸横肉,眼睛狭长,一副杀猪匠的模样。

    方添禄也算是个读书人,通过了县试,府试却未曾通过,主薄的位置也是靠钱银运作得来的,他哥正是铅山本地最富有的茶商方添福。

    方添禄此刻站在吴林广身边,颇有些坐蜡的感觉,因为今天要迎接的新任通判徐晋跟方家的关系不是很和谐。

    就在去年九月,徐晋和方家三少方天佑在斗馆大打出手,争夺费家三姑娘的庚帖,最后方家面子里子都丢了。方添禄作为方家的二号人物,对此又岂能没有想法?

    此时,一名眼尖的小吏大声道:“来了,通判大人来了!”

    吴林广等人抬眼望去,果然见到一顶软轿由衙役抬着快步行来,但情况却有些诡异。因为衙役抬着轿在前面快跑,后面却是尘土飞扬的马车队伍。

    很快,轿子便来到跟前,吴林广正狐疑地迎上前准备见礼,捕头李明却是摇头道:“通判大人说坐不惯轿子,人在后面的马车上。”

    吴林广脸上的笑容顿时滞了,他打听到徐晋由于骑马伤了腿,不方便再乘马,所以特意派了一顶软轿去拍马屁,没成想对方根本不领情。

    主薄方添禄皮笑肉不笑地道:“县尊大人,看来通判大人还是喜欢坐马车啊!”

    吴林广心中略有点不舒服,但毕竟是官场老油子了,倒也没有表现出来,吩咐人把轿子抬走,免得在这里碍眼。

    很快,费家内眷的车队便先到了,在官家周衡的带领下径直入城安顿。

    “通判大人,吴县令率众在前面迎接了!”王林儿打马来到马车旁禀报道。

    徐晋虽然对吴林广不喜,但他并不是喜怒都写在脸上的中二青年,有些表面功夫还得做的,何况对方率众出城迎接,这面子还是得给,于是吩咐二牛停车。

    当初在重阳茶市的茗战,吴林广见过徐晋,所以此时见到一名英俊的少年书生从车上下来,立即上前行礼道:“下官见过徐大人!”

    徐晋微笑道:“吴县令不必多礼。”

    吴林广见徐晋满脸笑容,而且客客气气的,之前心中那点不快顿时烟销云散了,只以为徐晋是真的不习惯坐轿而已,对自己并无不满。

    吴林广笑呵呵地道:“下官给徐大人介绍一二,这位乃县丞孟轩,表字庭芳。”

    “见过徐通判!”孟县丞拱手施礼,心里感觉怪怪的,眼前的徐晋如此年轻,他实在开不了口叫“徐大人”。

    徐晋打量了一眼孟轩,听说贼兵来攻城的当晚就是此人负责守城御敌,看来是个坚定的强硬派,倒是可以纳为己用。

    不过徐晋也瞧出这个孟轩有点书生意气,心里未必就服自己,从其没有自称下官便可见一斑,所以只是淡然地点点头。

    吴林广感觉到徐晋对孟轩的“冷淡”,嘴角不由浮起一丝淡笑,正如孟轩瞧不起他的圆滑世故,他也瞧不起孟轩这种不懂做人的酸儒。

    “这位乃本县的主薄方添禄!”吴林广继续介绍道。

    方添禄那对杀猪眼眯缝起来,谄笑着行礼道:“下官见过通判大人。”

    徐晋淡然地点了点头,他当初也听说过,茶商方家的二老爷花钱捐了个主薄,看来就是眼前这个肥货了。

    吴林广将县衙中排得上号的几个官吏介绍完,便笑着道:“徐大人,县衙中已经摆了接风宴为大人庆功,请!”

    徐晋摆了摆手:“巡抚孙大人才刚被反贼宁王所害,如今头七还未曾过,接风庆功就免了。”

    吴林广神色微僵,不过马上换上悲恸之色道:“徐大人所言极是,那本官便让人把酒席撤了!”

    徐晋笑道:“那倒不必,酒不能喝,但饭还是可以吃的!”

    吴林广闻言心中一松,呵呵笑道:“徐大人请!”

    众官吏都不禁暗暗称奇,这个徐通判虽然年纪轻轻,但为人处事却是玲珑周全,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不伤别人面子,如此老练的行事风格,倒像是个阅历丰富的老手。【△網】

    接下来,徐晋重新上了马车入城而去,两卫所的官兵押着数百贼兵随后跟进。

    那些在街道两边围观的百姓,见到一串串绑着的贼兵被押进城,顿时沸腾了,早就准备好的臭鸡蛋烂菜叶纷纷掷过去,一边破口大骂。

    宁王的名声本来就不好,此时起兵造反,让过往铅山县的商旅锐减,直接影响了铅山县百姓的生计,而且眼看还有两个月春茶就要上市了,如果因为兵灾而导致颗粒无收,那全家都得吃西北风了。

    所以百姓恨极了这些造反的叛兵,臭鸡蛋、狗屎、鸡粪不要钱般往他们身上招呼。

    ……

    在县衙吃完饭,吴林广便带徐晋参观临时通判衙门。

    话说昨天吴林广到费家拜访没见着徐晋,倒是费阁老接见了他,两人商量了些进城的事宜,其中就包括准备临时通判衙门的事,毕竟徐晋进城后得有办公的场所。

    吴林广得了费阁老的“指示”,回城后立即便把自己名下的一处三进大宅子腾空出来,命人打扫干净后重新布置,作为临时的通判衙门。

    “徐大人对这里可还满意?仓促之下或有疏漏的地方,若有不妥的,下官马上命人整改。”吴林广带徐晋参观完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徐晋点头道:“这里不错,吴县令费心了,另外,为巡抚大人搭建灵堂的事还要劳烦吴县令。”

    吴林广肃容道:“孙巡抚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明,爱民如子,乃百官锴模,下官自当尽心尽力操办好巡抚大人的身后事。”

    别看吴林广说得慷慨激昂,却对孙遂遇害的原因只字不提,更没有提及宁王,尽显骑墙派本色,若是换了孟县丞,恐怕会把宁王这乱臣贼子骂得狗血淋头。

    当然,徐晋也不会当众拆穿他,点了点头道:“另外,这次本官俘虏了三百多名宁王麾下的贼兵,大部分原是鄱阳湖中的水贼,还有囚犯、地痞和流民。

    方主薄,本官命你三天内将这些俘虏的身份厘清,并登记成册,犯过什么罪也必须详细罗列。”

    方添禄吓了一跳,讪讪地道:“徐大人,这……可是三百多名俘虏啊,三天时间是不是太少了?”

    徐晋淡道:“办不到?”

    方添禄被徐晋平静的目光注视着,顿觉一股压力扑面而来,额头上不由渗出了一层细汗,目光求助地望向吴县令。

    吴林广只以为徐晋是因为跟方家有过节,所以特意给方添禄穿小鞋,于是若无其事地转过脸去,只作没看到。

    方添禄暗骂了一句,硬着头皮摇头道:“徐大人,时间太短了,下官怕是办不到。”

    徐晋目光转身了孟轩,戏谑地道:“既然方主薄没能力办到,那孟县丞,可敢接了这件差事?”

    孟轩眉毛一挑,淡道:“自无不可!”

    徐晋点头道:“那好,四天后就是孙大人的头七了,本官三天内要看到名册。”

    在场的人都有点不明所以,孙大人的头七跟俘虏名册有什么关系?

    孟轩若有所思地看了徐晋一眼,淡道:“本官现在就去办,失陪了,三天后本官定把俘虏名册呈给通判大人。”

    孟轩说完不待徐晋答应便转身离开,还是那句:无欲则刚。孟轩对仕途并不热衷,所以没必要像吴林广般巴结徐晋。

    吴林广假惺惺地笑道:“呵呵,孟县丞为人比较率直,徐大人别放心上。”

    徐晋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他现在正需要一名能吏辅助,而且是强硬派的能吏,而这个孟轩显然是个合适的人选,就是脾气有点臭,勉强还在可忍受的范围。

    ……

    大明正德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吴三八率军八千,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弋阳千户所守军。弋阳千户所的千户王铎率残兵退往铅山县的方向。

    翌日,吴三八攻陷了弋阳县城,知县刘潼、县丞林安、主薄刘良均壮烈战死。其后,吴三八纵兵抢掠,弋阳县城内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正月二十四日傍晚,斜阳如血,弋阳县衙内的血腥味还没散尽,一具衣衫不整的女尸被从后衙中抬了出来,看得出年纪才二十许岁,容貌秀丽。

    吴三八粗鲁地吐了口浓痰,悻悻地骂道:“奶奶的,这贱人倒是挺节烈的,可惜了!”

    话说今天吴三八率兵攻破了弋阳县城,恼恨县令刘潼拼死抵抗,给自己的手下造成大量伤亡,于是进城后便亲自带兵赶到县衙,抄了刘县令的家,男丁无论老少全部斩杀,女眷则分配给手下的贼兵发泄。

    吴三八看上了刘县令的一名小妾,于是便霸王硬上弓,此女身材容貌都是上选,吴三八爽了一次,本还想留在身边享用,谁知这名小妾却是十分节烈,竟然上吊自杀了。这让吴三八惋惜之余又十分不爽。

    吴三八正惋惜着,一名亲兵进来禀报道:“吴将军,派去铅山县的斥侯来报,杨千户已经全军覆没,且本人也失手被擒。”

    吴三八不禁吃了一惊,杨清可是率了一个千户所的人马,而且还有一百多名骑兵,这竟然都能全军覆没?

    “到底怎么回事?是谁把杨千户给灭了,铅山千户所?熊柏那垃圾怕没这种本事吧?”吴三八厉声问道。

    吴三八当年就是纵横铅山县的贼匪,对铅山千户所的战斗力知之甚详。

    亲兵神色有点古怪地道:“咱们派进城的细作打听到,是新任的广信府通判徐晋,率兵击败杨千户的。”

    “那来的新任通判?”

    “据说是孙遂死前临时任命的!”

    吴三八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孙遂那老匹夫果然死了,老子早就料到这老东西中了一火铳,多半会熬不过去。嗯,那新任通判是什么来头?”

    亲兵如实答道:“就是之前连中小三元的上饶县生员徐晋!”

    吴三八眼中寒光一闪,咬牙切齿地道:“妈的,原来是这小子,杨清王儒这两个饭桶,竟然连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酸儒都斗不过。”

    吴三八嘴里虽这样说着,却是有点底气不足,话说当初他自己还被徐晋扣了一碗面汤呢。而且当初铅山群匪被孙遂剿灭,与徐晋也脱不了关系。

    “传令下去,让弟兄们抓紧时间休息,明天出兵踏平铅山县。”吴三八目露杀机,神色狰狞地道。

    这句话吴三八却是说得底气十足,因为他手下目前有近万兵力。

    话说当日宁王只派给吴三八一个千户所的人马,不过这一路走来,连破沿途州县,吴三八将这些州县的衙役、囚犯都收编了,又吸纳了大量的流民,再加裹挟了大批的百姓,所以队伍迅速地“壮大”,从一千多人猛增至近万。

    这数字说出来确实吓人,但战斗力却是有待商榷!

    正月二十五日,吴三八出兵一万,分水陆两路扑向上游的铅山县。

    大军压境,战云再起!

    

第225章 第二把火() 
正月二十五日早上,城中做早点生意的商铺天朦朦亮便开门营业了,街上的行人逐渐多起来,大部分是为三餐一宿奔忙的贩夫走卒。在农耕社会,不仅是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城里人也大部份如是。

    此刻,菜市上已经摆满了各种卖菜的摊档,不过许多摊档却没有人看顾,因为小贩们都聚集在菜市口的一份告示前。

    这一份由衙役刚张贴上去的告示,摊贩们都好奇地围上前看热闹。

    “上面写的是什么啊?哎,卖鱼强,快看看告示写的啥!!”

    摊贩们绝大部份都不认识字,于是纷纷询问识得字的卖鱼强。

    那卖鱼强年约三十许岁,上过几年书书塾,倒是认得几个字,一边好整以暇地挠着发痒的屁股,一边在众摊贩簇拥之下来到告示前。

    “我看看……咝!!”卖鱼强抬头看了一遍告示,顿时惊得倒吸一口冷气道:“我的个乖乖哟,通判大人要砍人头,足足二百三十五颗人头啊。”

    四周顿时响起一阵咝咝的吸冷气声。

    有人将信将疑地道:“卖鱼强,你没骗人吧,砍两百三十五颗人头?”

    卖鱼强指着告示大声道:“骗你们有钱赚啊,告示上写得一清二楚了。今天午时三刻,在北城外建法场,通判大人要亲自监斩二百三十五名贼兵,啧啧,大手笔啊,咱们铅山县还没试过一次砍这么多人。”

    “我的妈呀,两百多颗人头啊,堆起来得有多高?”

    “阿弥托佛,上天有好生之德,通判大人这做法太残忍了。”

    “嘿,豆腐花(卖豆腐的老婆子,姓花),要是这些贼兵杀了你的男人儿子就不会这样说了。”

    “可不是,我听说这些贼兵是一路追杀巡抚大人而来的,孙巡抚多好的人啊,竟被这些畜生害死了。而且这些贼兵一路上烧杀抢掠,就连费阁老家也被杀了上百人,其中还有不少婢女被这些畜牲糟蹋了。依我说,杀得好,这些畜牲就该统统砍掉脑袋。”

    “对,杀得好,我也听说了,这些贼兵原大部分是鄱阳湖中的水贼,还有就是监狱里释放出来的囚犯,都是些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