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顺治十四年-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心人自是注意到。本朝皇帝自多尔死后亲理政事起。这已经是第三次大赦天下了。

第一次始自皇帝为庆祝自己亲政。第二次于顺治十三年冬。册立董鄂皇妃时颁了恩昭。但是顺治八年。|治十一年。清廷先后两次册立皇后。却没有一次示惠于民。

三次大赦天下。其中两次竟是为了母子二人。皇帝这是向天下万民。宣布他的恩宠。也是在公开宣布他的爱恋。

“三千宠爱于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一时间。民间传闻四起。闹的沸沸扬扬。

人们都在好奇。议论着这位宠冠六宫的董鄂妃。到底是如何一位天仙化人。到底是哪家贵女。到底有何出奇之处。竟能牢牢牵住一位帝王多变善变的心……

陈旭日松了口气。

至少就眼下来说。隆兴被册立为太子。等于是变相提高了他的的位。世人在热议太子热议皇贵妃时不免要同时提起他这位上天赐予四皇子的“守护神”。

事到如今。“守护神”一词是真是假。都不再重要了。众口铄金。说的多了。假的也便成了铁板订钉的真。

这时代人们总是乐于在帝王身上蒙上一层神秘的外纱。似乎是以此来证明。帝王就是帝王。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然后毫不犹豫的去相信。

陈旭日想不到自己会是以这样一个形象。青史留名。后世人治史。不知会以怎样一种探索精神。去深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呢?呵呵。就当给后人找点事来做吧。只希望后人手下留情。不要以“神棍”来待见他才好。

相比于民间的热闹。宫里的气氛却透着一股肃然。甚至是冷淡。

慈宁宫皇太后抓着由子。杖杀了几个手脚不干净的宫人。并狠狠惩治了一些素来侍候差使不够经心的宫人。

';|大的皇宫中。太监宫女的人数总和。是一个非常大的基数。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形成另一种森严的等级。资格老的寻机会摆前辈威风。享受小太监们的小意侍候。或是月例银的孝敬。各为其主。跟着不同的主子。为了打听别的主子的信儿。有时不免塞点银子意思意思。或者贵人们辙下的来自天南海北的吃食。宫人们私下里分而食之。太监和宫女的对食。等等。

这些寻常细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都是小事。倘若要认真追究呢。鸡蛋里还能挑的出骨头来。还况这宫中。有谁能像水一样干净呢?

所谓杀鸡给猴看。都知道皇太后这是不顺心呢。这对至尊至贵的皇家母子。为了册立太子一事。打去年四阿哥生下来就开始较劲。终于尘埃落定。以皇帝胜出告终。之前皇帝皇太后为了这事如何争执。倒是没有详细些的言语外泄。可是宫里生活的久了。谁的招子都不是瞎的。至少皇帝一路怒气冲天。风一样冲进慈宁宫。又风一样狂飙而去。撞见的人却是不少。明面上不能说不敢说私下里各种各样的猜测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岂是避的了的?

孝庄的雷霆手段。让宫人们言行举止间多了几分小心。轻易不敢在脸上露出笑容。宫里气氛一时间。甚压抑。

圣驾驻南苑的日子已经确定下来。选了六月初六的吉日启驾。

慈宁宫里头。孝庄称病不去。皇后淑惠妃等人便留下侍疾。

但是承乾宫这边。董鄂妃是要去的。她身体仍未痊愈。拜这场病所赐。孝庄也不好硬留她下来。孝庄称的消息传出。董鄂妃挣扎着往慈宁宫侍候。站了小半天。便气短息促的昏了过去。

南苑那边清静。气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深叶茂的。空气也好。正适合养病。

这时节可不是冬季。南苑是皇家猎场。到了冬季便一派肃杀。皇太后冬天时候都指名非要到那儿去养病。大家嘴里不说。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她那是存着心想折腾什么人。当顺治的反应多剧烈。差点把现在这位皇后给废了。眼下母子俩关系降冰点。孝庄气再不顺。也不想火上浇油。再行惹怒儿子。谁知道他还会做出什么事。母慈子孝已经是空想。至少要维持一个表面上的和谐。孝庄终究还要顾着皇家的体面和自己的脸面。

此行按旧时例。至少要在南苑住上两月。父皇母妃都不在跟前。顺治哪里敢把新册立的太子一个扔下?他点名要把四阿哥带上。

兴去了。与他形影不离的陈旭日自然也是要去的。

十日休沐一天。陈

离今次休浴日子还差两天。算算时间。正好赶上南苑|

总没有刚到南苑。便立刻回家休假的道理。于是他休沐的日期提前到六月五号。

六月四号傍晚回的家。

这些天在宫里边。陈旭日反复思量。不知家里边会不会出点啥事。

原寻思着父亲进宫请平安脉。父子俩或者可以见上一面。问问近况。不料一直没机会。

那孙可望毕竟曾是南明首屈一指的头号人物。久经战阵。自身骁勇善战外。手下不乏的力臂助。陈旭不认为于桐等人的刺杀计划可以成功。

一方面。历史上就没这种成功的记载。一个呢。他们路上已经有过数次安排。尚且不能的手。如今进了北京城。在人家的的盘上行事。要成功谈何容易?暗杀倘使真有那么大作用。还用的着大家伙在前方抛头颅洒热血干啥?派一只奇兵解决掉敌方的高层就行了。

他所虑者有二。既担心于桐等不心。硬要搞些小动作。谁知道哪天会不会因为哪个人不够小心牵连到自家呢?人多嘴杂。人心易变。他不希望这件事将来成为自己的把柄。再就是纠结于沈芸这小姑娘。

如其来的议婚一事。实实在在验证了一句老话“平的起风波”。

陈旭日不是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人活一世。老婆还是要娶的。前世已矣。他盼望能在这辈子遇到一个知心爱人。既便是不可的。退而求其次。那也要是一个贤慧知礼温柔的姑娘。而不是整天铿铿锵锵与自己争论个没完的你往东我往西的冤家。

“娘。于爷爷他们走了?”

回到家第一见事。便是寻人。前前;后找了一遍。都没有。

袁珍珠原是欢喜的迎接儿子归来。听他问及这个。却是板起脸道:“你爹跟人家提了结亲之议暂且缓缓。等你们各自长大些再说。人家又不是傻子。岂是听不明白咱们的意思?第二天就离开了。”

“噢——”陈旭日松了口气。紧接着又问:“那沈芸她——”撇开小姑娘仇恨清廷的执念。与时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教养在深闺中的女孩相比。她有主见。有见识阅历。对将来也有所规划。不做一个依附男人的丝草。陈旭日还是很欣赏她的。不希望她因为自己受到伤害。将人心比自心。换了自己是她。被清军残杀了骨肉血亲。说不定比她还要来偏激。

“这时候想到关心人家了?晚了!”袁珍珠瞪了他一眼。“我可告诉你。咱们有言在先。你将来要是给我娶回一个满人姑娘。我跟你没完!”

“娘。我才十岁。你现在就操心这个。是不是太早了点?您这么年轻。就想做婆婆啦?也不怕被人家给喊老了。”陈旭日赶紧陪笑道:“论美丽论温柔论才情。谁比的过咱们汉家女孩儿?你放心。将来我一准儿给您娶个满意的媳妇回来。”

他说的倒轻松。笑嘻嘻一点不知道事情严重性。袁珍珠叹口气。哎。到底还是个孩子啊。根本就不打这方面的谱。也不想想。现如今四阿哥做了太子。水涨船高。他虽然暂无官职。将来指不定就是炙手可热的红人。婚事上。说不的就有多少人惦记上了。

“小芸多好的姑娘。错过这次。将来想遇到像她这样的姑娘……你就等着后悔吧!”袁珍珠长长吐出口气。不行。这事她还真的抓抓紧。无论如何的想办法给儿子相个好人家。不能等着上面指婚。

陈旭日自是不知她心里转动的啥念头。心里兀自寻思着。回头跟父亲问问清楚。于桐等人是出城了呢。还是仍旧滞留京城。孙可望上疏请战的折子被驳回了。蛊惑人心的手书已经通过朝廷发往西南的行文一起送出去了。洪承畴六省经略。早已经|马厉兵。配合坐镇云贵兼两广的吴三桂尚可喜等人。遥相呼应。彼此相合。一场大战。已是迫在眉睫。

目前来说。刺杀孙可望成功与否。与前线战事关系已经不大了。

晚饭时袁珍珠亲自下厨做了几个可口的小菜。陈旭日一边吃一边问陈浩道:“爹。咱们什么时候搬家啊?这天可是越来越热了。那边的方大。应该要凉快些。后院还有个池塘。住的能舒服些。”

“就这几天的事。下次你再回来。就能住上新家了。”

陈浩下午时候用过正餐。这时吃的不多。放下筷子道:“那边的方大。打理起来不比这里简单。我跟你娘商量着。咱家还的再雇两个帮忙的人手。你弟弟身边有个人。你身也的有个侍候的。你买下的几个人里边。那个叫潘济的。我看就挺不错。要不。把他叫过来?”

第一卷 眼花缭乱的世界……第二卷 禁宫水深 第六十三章 安居

天昼长夜短,早上天色亮的极早。

鸡叫头遍新月就醒了,只是没有在第一时间爬起来。她翻了个身,望着外面渐露的曙光出神。

这边的生活,简单又舒心。每日里大伙一齐动手,整治些吃食,然后就是读书识字。

都是十岁出头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发育期,他们的伙食按着一日三餐供给,这是大少爷再三叮嘱过的,而且他还说,大伙先自己互相监督着学习,不准偷懒,过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果有需要,他会考虑请一位教书先生过来。

新月又翻了个身,仰面躺平。

现在的生活,对她来说,已经是超乎她想像之外的好了。一个女孩儿家,别说卖到主人家里做下人,就是一般家境尚可的中产之家,也没有说要让自家女儿读书习字的,最多是些许认几个字,不比睁眼瞎强上多少。

“陈旭日”,“旭日”……

隔着亵衣,新月摸索着在自己肚皮上一笔一划重复的写着这个名字,双唇忍不住向上翘起。

大少爷真是了不起,他比自己还小呢,不但供养了这边几个人的日常用度一切开销,还为老爷夫人买了宽敞的大宅院,又买下一个带了上百亩地的庄子。

村里边,有些人家的子女或是男人在城里帮工,听他们说,皇上前天封了四皇子做太子。

真好,大少爷就在四皇子身边做事,等四皇子慢慢长大,大少爷一定会得到重用,要是有一天四皇子登基做了皇帝,大少爷会做多大的官呢?

新月想了一会儿。想不出个结果。肯定是非常非常大地官。到时候他一定会很辛苦。嗯。自己要努力学习。认真做事。争取将来做个对大少爷有用地人……

外面传来刻意压低了声音地说话声。

新月回过神。立刻起床穿衣。三两下把床铺折叠好。挽起头发。推门而出。

除了年纪最小地小雨。大伙儿都起床了。

劈柴地劈柴。挑水地挑水。潘石正在淘米。准备煮粥。小石头在往灶台里填柴生火。

“家”里边。新月是唯一可以做活地女性。小雨还是孩子。帮不上什么。女少男多。而且新月手脚俐落。在她地带动和引领下。这个小家上上下下被打点地井井有条。透着一股平和温馨地味道。平时又兼着大伙地“数学”老师。所以男孩子们也很照顾她。

这从某些细节处就能看得出来,比方说,每天早上,都有人为她提前打好一盆洗脸水,旁边端端正正放着毛巾等梳洗用具。

新月简单梳洗后,把水倒掉,“我这就和面,烙几张饼吃。昨天大春嫂子送来的咸菜还有一点,咱们再炒两盘青菜吃。”一边回头对潘济道:“想吃什么菜到后面菜园自己挑,可有一样,你们洗菜时,拜托洗干净一点。昨天晚上那么大一只青虫子漏在上面,还一动一动的,可吓死我了。”她一看到软绵绵的菜青虫,胸口就跳的又急又慌。

小年子笑笑道:“新月姐,一会儿我来炒菜吧。”

经过一个月多点的相处,大伙发现这孩子颇有点做大厨的天份,不但很快就学会炒菜做饭,而且他炒的菜特别好吃,隐隐已经有了超越“老师”新月的苗头了。

“你炒也一样,不准挟带虫子进去。想吃肉,回头咱们多买点做着吃。”

大家分头做事,很快,房顶烟升起了袅袅炊烟,小小的院子里,烙饼的香味和翻炒青菜的味道开始弥漫。

小雨抽动着鼻子,醒了过来,自己动手穿好衣裤,背过身子,略有些笨拙的爬下床。

她不是个娇气的孩子,虽然哥哥姐姐们对她都好,可是小家伙从来不侍宠生娇,在哥哥姐姐的感染下,能自己打理的地方,绝对不去麻烦别人。也常兴跟在大伙后面,撅着小屁股,认认真真的在园子里帮着松松土,拔拔草,或是有板有眼的跟着别人一起诵书背文。她背不来艰涩的古文,那些容易琅琅上口的唐诗,倒是学会了十多首,还能背诵一段三字经。

不多会儿,桌子上便摆上了两盘炒青菜,一碟腌渍的咸野菜,数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和刚出锅的带着金黄色泽的烙饼。

饭桌摆在院子里,沐浴着东方初露头的朝阳,耳边时不时能听到远远近近传来的清脆的鸟鸣声,迎着有一阵没一阵的微弱晨风,喝粥挟菜吃饼。

几个少年都曾吃过不老少的苦头,是以特别能体会到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和安静。他们中有的人如小石头和小年子,从来就没有过家,有的人如潘济等,家也早就没了。现在能在饱经忧患后,突然重新有了一个家,美好的像在做梦一样。

这般美梦,连做了一个月,几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是落了地。

唯一有一点担心的就是,迄今为止,他们只见了陈旭日一面。

那次印象深刻的会面,把他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小小的少年,不比他们年长,也不比他们高壮,却是三下五除二,利利索索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妥当,而且说了一通发人深思的话,鼓起几个人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

为了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的足够优秀,优秀到将来可以追随那个神奇少年,这些天里,大家伙鼓着劲,互帮互助,互相检讨印证,自我感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眼下只想着见那个人一面,听听他的评价,以便及时对弱点缺点进行修补。

前次桐月结婚,新月回去了一趟,说他要过来,可是最后却接到他托人稍来的口信:因为有事要做无暇分身,只能等下次了。

打新月嘴里知道,陈旭日每十天休沐一天,大伙于是扳着指头数日子,算计着他什么时候能再来。

今儿早上小雨又想起这茬,带着希翼的神情仰头问:“姐姐,少爷哥哥今天会来吗?”小雨对时间的分辩有些模糊,她只听哥哥姐姐们说,就在这两天了,那个救了他们的大哥哥就会来看他们,她分不大清楚明天和后天有什么区别,所以每天都要问问。

新月把她抱到自己的膝头坐好,摸摸她丰润起来的小脸蛋,“小雨希望大哥哥来呀?”

小姑娘皱着小小的眉头,认真想了想,郑重的点点头。未几,小脸有些羞红,嗫嚅着有点不好意思道:“少爷哥哥来,有好吃的。”

这些日子的伙食也不错,只是包括新月在内,几个人都不想浪费银钱,虽是在心里笃定,日后一定要为着现在这份恩惠,竭尽全力加以回报,但是对方真的只是一个孩子,所以他们花起钱来,就有点不那么心安理得。比方说,一日三餐外,零食和水果几乎就不买。而陈旭日那天送几个人过来,膳食采买的丰富,还给他们买了许多水果点心吃。

那是小雨在很长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美美的吃了一顿饱饭,那种滋味让她久久难忘,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觉得齿颊留香,回味不已。

她年纪虽小,也知道这些日子没有再饿肚子,每顿都有好吃的托了那个大哥哥的福。新月说起陈旭日,常常会不自觉按着习惯叫他“大少爷”,小雨有样学样,自己琢磨了个新词“少爷哥哥”。在她简单的逻辑里,少爷哥哥的到来,代表着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小石头探过身体,捏捏她的鼻子道:“贪吃鬼,就知道吃。”

小丫头不服气,抗议道:“石头哥哥才是贪吃鬼,每次吃饭属你吃的最多。”一边说,一边把脸埋进新月怀里,咭咭的笑,不让鼻子再被捏住。

这次换小石头脸红了。

他也不知道为啥,饭量就是大,平平都是般大般的男孩子,他一人竟能吃潘济的三份。就说潘济食量小罢,那他比起潘石、李国盛来,也是能吃许多。

这么能吃,偏偏书读的还最差。现下连小雨都能挺着小胸脯,有模有样的背诗诵文了,其他几个,潘济已近出口成章之境,是他们的“老师”不计,潘石和李国盛有点底子,进步最快,尤其是数学,复杂的加减法都难不倒他们,现在人家都学到乘法除法了。可他呢,字写的歪歪扭扭,好像在跟谁闹别扭似的,真真是一笔鬼画符,加减乘除学的他脑袋打结,闹不清乘呀除呀都是哪国的东东。小年子背书不比他强多少,可人家字写的规规矩矩,至少加法减法方面,算起来不过费些时间,最后都能做对。

唉,头疼,他真是头疼死了!

潘济瞧见他脸上的尴尬中透着懊恼,稍一寻思,便晓得他的心思。

小石头生性好动,难为他能定下心来,逼着自己学习。有些人真的就是不擅长读书这种事,怎么努力终究是见效甚微。

宽慰的话说了许多遍,不必再行重复。就有意转开他的注意力,道:“趁着这会儿凉快,咱们去地里做些活计。呆会热起来再回来读书……”

因为村里有几个孩子在这边跟着认字,投桃报李,村人们对他们很友善,便指点着他们在村子西边的山腰处开了一块荒地。地里多是拳头大小的碎石子,慢慢舍得时间拣拾干净,上面覆上土,说不得能赶着种茬冬小麦。

他们这帮人都尝过挨饿的苦,牢饭是搜的,脏的,而且有一顿没一顿……这会儿虽说吃了几天饱饭,别人自是没道理养着他们,早些学会些东西,有个傍身的一技之长最好。至不济,也得学会种地,将来即便是实在实在没法子,开两亩荒地,先哄饱肚皮,再慢慢寻思别的也迟。所以个个都做的十分经心……

第一卷 眼花缭乱的世界……第二卷 禁宫水深 第六十四章 朋友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俱已足,又思娇柔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良田置得多广阔,出入又嫌少马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