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从来没有人敢这么和高澄说过话。从来都是别人以技邀宠,何来他去娱乐宾客这一说?

    秃突佳也不说话看着高澄。

    崔季舒笑道,“天气寒冷,外面久坐不宜,世子和王妃进去可好?”

    高澄看着月光道,“王妃倒是有雅兴。”他面上笑意淡得似有没有,好像刚才的所有兴致都随着康娜宁一舞的结束也全消失了。

    月光盯着他却一点笑意也没有,“大将军都有雅兴,妾自然也有雅兴。”

    秃突佳倒饶有兴致地看着高澄不说话。

    只有康娜宁仍然立于庭中无人理会。

    高澄没说话,示意那捧着琵琶的奴婢过来。他接了琵琶在手中。好像忽然又想起了康娜宁,难得声音温柔地吩咐道,“你累了,先下去休息吧。”

    康娜宁盯着高澄,沉默了一个在自己心里足够长的瞬间,向高澄拜辞,“妾谢郎主之恩。”

    等到了她转过身来的时候,已经听到了琵琶声,只是她再也没有回头。

    这一次高澄弹的是龟兹曲。

    月光并不懂音律。

    秃突佳也不懂。

    他们看到的只是这个抱着琵琶任意挥洒的男人。

    崔季舒很少听高澄弹龟兹曲。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衬着漫天飞雪觉得曲中之意格外苍凉。

    高澄横抱着琵琶信手续续拨弄,他自己倒完全沉浸其中了。

    康娜宁走了,庭中空旷。廊下女乐也撤了。院子里的积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几个鸟雀不知道是因为见檐下有酒食,还是因为被高澄弹奏的琵琶曲所吸引,竟然有好几只就落在院子好奇地张望。

    月光向自己的奴婢招了招手。那捧着弓的奴婢明白,立刻上来递上那张小弓。月光接过提锦袋的奴婢献上的金丸。她并没有极专注地去瞄准便将手里的几粒金丸连连射出。立刻便有三两只鸟雀应声被射落,掉在积雪里。

    高澄的琵琶戛然而止。他将琵琶递给了奴婢。

    柔然女婢将鸟雀拾回。月光看了一眼,向高澄道,“妾在大将军府中叨扰了许多日子,如今高王受伤染恙,妾也该回晋阳去了,就此向大将军辞行。身无长物,无以相赠,就以这几只亲手射落的鸟雀赠予大将军,大将军切勿见怪。”

    月光说完起身就要离去。

    那柔然奴婢竟还真的把死雀捧给了高澄。

    崔季舒心头狂跳起来,几乎连气也不敢出了。

    秃突佳也盯着高澄。

    没想到高澄居然也真的拈起一只死雀,笑道,“公主要走,澄不敢强留,澄谢公主之馈赠。”

    月光不再理他,真的走下石阶穿过庭院而去了。

    秃突佳知道月光的脾气,他并没有阻拦。原本就想着等自己和高澄谈好了再安置月光,想必月光也不会现在立刻就走。此刻只剩下他和高澄,还有崔季舒,看样子是到了摊牌的时候。

    “小郎君,我久不入大兄的书斋,想进去瞧瞧可好?”秃突佳随意找了个借口。

    “贤弟请。”高澄已经站起身来。

    崔季舒几乎快冻僵了。他也跟着高澄起身,然后跟在高澄和秃突佳后面进了书斋。

    书斋里早就准备好了,乍然从外面进来觉得简直是温暖如春,格外的舒适,让人的整个身体都放松了。外面虽然景致好,明亮,但隆冬时不宜久坐,实在太冷。屋子里就算是麻布蒙窗,但温暖不透风,多点灯烛,又有火盆,比起寒气浸体来不知道要好多少。

    “小郎君,此处再无别人。小郎君说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再无别人知道。”秃突佳实在按捺不住了,再次发问,“高王究竟如何?”他瞟一眼崔季舒。在他心里,崔季舒就是高澄。

    屋子里的奴婢已经都出去了。高澄知道,刘桃枝必定在门外,他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崔季舒敏锐地觉察到,秃突佳说的是“再无别人知道”。他惊喜的发现,秃突佳或许已经知道真相,他只是想在大将军这儿求证,想成为高澄的自己人,想和他同气连枝。当然这些都是以为柔然谋求利益为前提的。崔季舒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得太乐观。不知道高澄有没有听出秃突佳的弦外之音。

    高澄已经脱掉了狐裘,里面穿着一件白色袍子,再配着发髻上同色的逍遥巾,倒真像是江南士子的样子。他在大床上坐下,命秃突佳和崔季舒也上来坐。这种大床本来就是多人共坐的坐具,但只他们三人倒从未一处坐过。现在仿佛是行止亲密的挚友,秃突佳心里倒觉得他在这一瞬间仿佛是得到了高澄的首肯,和他成了同舟共济的人。

    “世子以子惠为兄,子惠亦以世子为弟。世子知道了什么,又想知道什么?又有何所求,不妨直言。子惠必坦诚相待。”高澄没有躲闪,直视秃突佳。

    真正紧张的时刻来了。高澄与秃突佳对坐,被两个人夹在中间的崔季舒几乎快要透不过气来。

    “大将军以为我知道了什么?大将军又想让我知道什么?我只求大魏、柔然之盟不变。”秃突佳隔着大床上的小几不自觉地微微探了探身子,下意识地想尽量接近高澄。

    “当日是子惠亲口和世子许了盟约。彼时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并无别人。世子愿以子惠为兄,子惠绝不欺瞒世子。只要子惠在一日,大魏和柔然便是兄弟邦国,永不负约。”高澄的语气没有一点犹豫不决,没有一点迟疑。秃突佳心里大热,不能不有所感慨。

    “好好好,”他笑道,“大将军果然不似宇文黑獭奸诈。”在秃突佳心里,宇文泰早已经不是什么可交之人。“既然如此,高王病重,大将军想怎么安置我妹妹?”

    这真把高澄给问住了。

    :。:

第六章:心照不宣() 
♂,

    在高澄心里,大魏和柔然的关系是邦国之间的关系。最好不过互相扶持,最重要的坦诚相待的心态。可无奈秃突佳却总是觉得没有安全感,不肯相信他。事到如今,又能如何?虽然他也感觉到又遇到了棘手的难题,但他已无可退路,只能面对。

    “世子想我如何安置?王妃是澄的嫡母,必不敢薄待。”高澄一瞬间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娄夫人。这时他说不出来若是父亲不虞,便遵郁久闾氏为王太妃以奉养这样的话。

    他回邺城以后是出城数次,都是去探望自己的母亲。把邙山的战势,晋阳的形势,父亲的状况,全都和盘托出。虽然万般不愿,但事不由人。就算大事一出,总算预先有准备。这时凡事都宜稳妥,切不可过激,对柔然也宜安抚为主。

    高澄实际上已经被迫到极处了。他心里也不是没有慌乱过。但又能如何?父亲真要有不虞之日,便再也没有人能为他遮挡一点了。

    “公主在大将军府住了这么久,想必也是诸神之意如此。”秃突佳绝口不再提王妃。“其实公主离开王庭之前,我汗父请萨满法师卜筮,说公主嫁一男子乃鲜卑神兽,天人下凡,加冠之年纪,掌一国之国祚。”秃突佳说得神乎其神。

    高澄闭口不语。秃突佳想要求什么,他大概心里也清楚了。

    看高澄不说话,秃突佳接着道,“当时我汗父觉得纳罕。公主既要嫁高王为妇,难道是卜筮有误?看来终究还是祖神有灵,所示不假。公主到底还是和大将军有缘分。大将军也是胡人,从我胡俗,公主再嫁大将军为妾是顺情顺理之事。既然公主已经进了大将军府,岂能再让她离去?”

    高澄仔细听了秃突佳的话,脸色缓和了。

    崔季舒也是心里顿时松了口气。他也早听出来秃突佳的意思,也正大为头痛,生怕高澄一怒之下又拒绝。前后两次形势不同,这一还真的不一定能承担得了拒绝的代价。再听秃突佳的意思,居然只为郁久闾氏求取妾室的地位。这样大将军也就没有非要拒绝不可的理由,崔季舒也轻松了。

    高澄把玩着面上小几上的一只小小的玻璃盏,慢声慢气地道,“既然世子觉得如此才能安心,子惠也不便拒谢世子的好意。只要世子不觉得委屈公主,子惠愿从所请。”高澄说这话的同时,忽然想起上一次废立风波的时候,他明明白白地对元仲华说过,从今以后再不纳妾室。

    “不委屈,不委屈,”秃突佳连声道,“月光和小郎君是祖神定的缘分,又何必在乎嫡庶。小郎君以至诚待我,我岂能再将小郎君迫于绝处?柔然永为大魏臣属,我以柔然世子的身份起誓,必听命于小郎君。”

    高澄不知道秃突佳是什么心态说出这样的话。但至少他以己身换回一方的安宁,也算有所值了。什么权臣,什么执掌社稷,不过是要他将自己和性命奉人,任人以取以求罢了。这么一想,高澄心里就对所谓的权臣满是不屑。

    “小郎君的心思我全都知道。”秃突佳语出惊人,连崔季舒都吓了一跳。

    高澄抬头勉强笑道,“贤弟知道什么?”

    “小郎君不知道,我汗父也染了病,我欲回王庭探望。若是不安置好了妹妹,我岂能成行?”他说的有模有样,目中含泪,不像是假的。但无形之中也是在催促高澄。

    崔季舒看一眼高澄,见他若有所思,便抢先道,“世子放心,公主如此不凡,大将军必然厚待。”

    话说得模糊,也算是个承诺了。

    秃突佳稍感安心,看看高澄,没敢再催逼。

    “月光”高澄在心里默默念此名字。这两个字好像有千钧重。这一个人就换了北境安定,事态所需,也只能如此了。

    皇帝元善见的表现给人感觉像是被压抑了很久,突然得到了解脱一样。

    皇帝可能将要有嫡子了。这嫡子还是渤海王、大丞相高欢的外孙,大将军高澄的外甥。因此这孩子还未出生,就已经引起了魏宫内外足够的关注。

    皇后高远君终于有了身孕,整个椒房殿里的气氛都变祥和了。而皇帝元善见的任性放纵自己就是借着皇后的身孕发泄出来的。

    元善见借机大修宫室,还多充实华美的珍玩,把奢侈两个字解释得淋灕尽致,也不管皇后想不想这么大动干戈的。但皇帝总是一番好意,高远君心里是这么想的,也就只能忍着宫里的躁乱了。

    椒房殿也被装饰得华丽一新。当高远君在光彩夺目的新宫室中听禀报说她的兄长、大将军高澄竟然亲自到椒房殿来向她道贺,她心里真是有说不出来的荣耀感。

    如果她将来真的生下嫡子,必定会被立为太子。将来她的儿子做了皇帝,重用外戚,哪个舅舅不是舅舅?她的母亲娄夫人给她生了兄弟数人,不只大将军高澄,太原公高洋。这个道理不只她懂,她的兄长应该更懂。她虽然要依恃于兄弟,兄弟又何尝不是依恃于她这个皇后?

    所以,当高澄被引入殿内的时候,看到皇后也是笑面相迎,极为亲切。这在从前都是少见的事。

    椒房殿处处都簇然一新,连高澄都不得不注意到了。这些他都不在意,唯有一样东西让他大感兴趣。元善见居然把窗上的厚麻布全都取掉,换成了玻璃。这真是个别出心裁的主意。

    玻璃,原本如同玛瑙、宝玉,做杯盘碗盏倒是有,谁曾经想过用这种珍器去镶嵌在窗户上?看来元善见最近真是心情大好,才能有这样的好主意想出来。这主意连高澄都不得不佩服。

    玻璃是半透明的,不会阻隔外面的光线。大殿里赫然亮得就像是在院子里一样。再也没有那种昏暗滞闷的感觉了。坐在临窗的地方,觉得外面的阳光都会隔着窗户洒在自己身上,别提有多惬意。

    高远君就是坐在这样洒满阳光的殿内看着自己的兄长走进来。外戚家的人许久都没有入宫了。自从上一次琅琊公主元玉仪在宫里突然早产,孩子夭折,就再也没有她的兄长进宫来。

    原本想借着打杀了婉儿这个太原公夫人的心腹,给二兄高洋一点提醒和警告,没想到太原公高洋不闻不问,根本就没有进宫来理会一句。似乎不但不受惊,连解释都懒得解释。

    这已经让高远君心里不快了。后来太医令诊出皇后有了身孕,高远君兴奋之余把这事抛开了。现在看到大兄才想起来,二兄连道贺都没有。她心里的那种不快就好像酝酿久了,发了酵,更让她不舒服。

    这么一相衬,倒对大兄的突然造访有了惊喜。何况她原本就有心事,害怕大兄因为琅琊公主的事迁怒于她。

    因为殿内又亮又暖和,高远君令把大床上的斗帐都撤了,请兄长在大床上共坐。

    小虎用不着皇后多吩咐已经指挥着宫婢们捧着金宝珍器把样样精致难得的食用之物呈上来。虽然她也知道,皇后和大将军的心思都不会在这儿。

    “早就该进宫来拜见皇后。”高澄也没客气,在大床上盘膝正坐,慢条斯理地把绛纱袍的下摆整理好。

    这话在高远君听来不明其所指,心里一跳,不动声色地笑道,“大兄事多,不必拘于俗礼。”

    高澄抬头看着她笑道,“幸好有皇后在宫里为我分忧。”他语气里不掺一点假,倒把高远君听得怔住了。高澄没留意她的心思,又絮絮道,“皇后有了身孕就更好了,若是生个小郎君就更好。”

    高远君这时福至心灵,立刻笑道,“就算是小郎君,也要仰仗大将军这个舅父。”

    高澄笑道,“甥舅是骨肉至亲,自然比外人不同。皇后这时候还要好好保养。”

    高澄没往下说,但高远君又觉得他别有所指。装作低头抚弄自己仍然平坦的腹部,没回答。过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像是找话题一样问道,“大兄从晋阳回来,阿爷还好吗?听说大兄回了邺城出城去了几次,也不知道母亲如何?我正思接母亲入宫来住些日子。”

    高澄一边听她说,一边拿起茶盏像是在喝茶。听她提到父亲高欢时仿佛全然不知情的样子。但又提到让母亲娄夫人入宫,高澄觉得这倒也是个主意。他不相信元善见一点不知道高王伤病的事,但又不能确定他知道到什么程度。他也觉察到皇帝最近是有点乐而忘忧的样子。不知道是因为败了西寇,还是因为皇后的身孕,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元善见没有把高王伤病不起的事告诉皇后、他的妹妹。至于是怕皇后孕中多忧,还是因为终究还是和皇后两种心思,始终不相亲,他心里大致明白,但绝不会说出来。

    高澄装作什么都不明白的样子,放下茶盏。“阿爷的伤不算太重,但一直未见好。毕竟年纪大了,染了病也难好。”这话说得模棱两可,模模糊糊。好像说明白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没想到高远君立刻惊道,“阿爷在玉壁受了伤?”她面色都变了,原本跽坐,这时身子猛然起来。

    站在远处的小虎立刻走过来,扶着高远君重新坐下。

    高澄看高远君面色煞白,都有点失神了,这才明白,原来她什么都不知道。

    “妹妹也别着急。”他轻描淡写劝了一句。“你正有身孕,不宜过忧过怒,再大的事都有兄长在,不必你多思忧虑。”

    高澄是在劝高远君,其实也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现在这种情势,高远君自然不能有闪失。这不只是高远君自己,也是高氏一族的共同利益。

    高远君是极聪明的人,心里已经迅速地理清楚了脉胳,让自己心思安定下来。高澄那一句:“再大的事都有兄长在”,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原本高澄只是表明态度的一句话而已,现在这种情况下,让高远君觉得格外感触良多。

    “大兄说的是,”高远君也知道,保住孩子,保重自己,这是目前最该做的事。“兄长待我一直便是如父如兄,邺城的事也都是大兄一直协理。宫中倒没什么,有大兄在,我也安心了。我都听大兄的。”

    高远君也很巧妙地借机表明了自己的心思。

    小虎看到皇后和大将军都不再说话,各自低头仿佛在饮茶进食,但殿内的气氛明显沉重了。只是这沉重里面终究还是安宁的。

    眼看着腊日就快到了,大将军府里虽然也准备祭礼和宫宴的事。但一切都是在安静之中井然有序地进行,还是少了点往年的热闹气氛。

    长主公元仲华住的那院子里这几日倒特别兴奋。不知道为什么,郎主大将军忽然命人送了许多珍奇的玻璃来。这种整片的大片玻璃非常罕见难得。而大将军的主意更难得。

    匠人奉郎主之命,把长公主的屋子窗户上的厚麻布全取掉,都换上了这种大片的玻璃蒙窗。当窗户换好了之后,连奴婢们都忍不住惊叹了。纷纷议论就是天上仙宫也不过如此罢了。

    这玻璃看起来像是冰晶,没想到比厚麻布还保暖,一点寒风都透不进来。但又因为是半透明的,所以不阻隔阳光,冬天坐在屋子里也可以又暖又亮。这主意实在是太高明了。

    不只是大人,就是两个小郎君菩提和阿肃也新鲜兴奋至极。

    看着迥然不同的屋子,阿娈也很少这么喜形于色的。

    “听说高王在晋阳伤病在身,前些日子王妃一直闹着要回晋阳去。郎主一直不肯来,想必也是因为这事吧。”阿娈猜测道,“现在看来郎主心情大好,想必是高王这一两日就要到邺城了。”

    元仲华也极喜欢这玻璃蒙窗的主意,顿时把这些日子心里的疑惑都解了。但听阿娈提起王妃,也诧异道,“可不是,怎么王妃好几日不来了呢?倒该去看看她。”元仲华倒是着实很惦记月光,以为她或许是偶染小恙也说不定。她是这府里的主母,论名义上说,月光还是她的长辈,更不该置之不理。心里想念月光倒也是真的。

    “夫人!夫人!”忽然听到一个奴婢格外兴奋的大呼小叫。

第七章:玻璃蒙窗() 
♂,

    奴婢大呼小叫地进来,兴奋得几乎声音都跑了腔调。还不等主母问,便大笑道,“夫人,郎主来了,已经进来了。”

    元仲华下意识地立刻从大床上起身,被阿娈扶着下来。无意间匆匆用手抚了抚鬓发便迎出去。

    阿娈看一眼主母头上梳的飞仙髻,倒还整齐,但只发上一只五色玉珠为流苏的步摇,另几支簪子,显得简素了些。衣裙自然也来不及换了。阿娈灵机一动,转身将大床上的一条绯色绫子的帔帛拾起来,追上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