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兴方略-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些混帐东西!”,得到消息的东非司令部异常愤怒,该死的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都拒绝执行坚持守备等待援军的命令,“就算他们现在通过河谷逃出来,但是所有的重装备都会全部丢失掉的!何况……”

参谋长阿雅里夫中将的话没有说完,但是他的意思在场的军官都能够理解。

中国人的第371旅正在向阿德萨拉发动进攻,要是加拿大人不能坚守下来,要是美第402团不能及时增援上去……真要是那样的话,即便他们能够到达阿德萨拉也会被顽强的中国人挡住的,在还算是泥泞的道路上又失去既设阵地的掩护,3万6千名士兵将只能是7万中国军队的美餐。可能还要不了三个小时,加拿大第3师和澳大利亚第17旅将会在东非司令部的战斗序列上除名了。

“上帝啊,这些该死的澳大利亚人和加拿大人,他们究竟是干些什么出来?命令402团加快速度增援阿德萨拉,一定要抢在中国人前面控制它,命令空军出击协助402团,天啦,千万不能再出什么问题了”,对于优里卡。莫兰上将来说,虽然不管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是丢失重装备逃回来还是被歼灭都将是一场灾难,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能够把这两支部队给救出来,至少他还可以对国内说,我们的部队还在。

美国人的地面部队还是不足,战场局面很微妙。

第7装甲师和中美洲联合师正在全力阻挡南下的华军第11师,而华军第15师则在顽强拦截强力西进的第4机步师。西南方向上,朝鲜人面对第2师的不断攻击采用机动防御的办法把美国人牢牢地拖在了阿雷拉。而墨西哥人和巴西人则在半个第2师的带领下与法俄两个师坚持纠缠,因为东非司令部已经给每一个师级部队都下达了指令,担任守备任务的部队如果丢失掉阵地将遭到“最严厉的制裁”。

北线是绝对的主战场,也是双方兵力最集中的地方,到17点发现敌人准备撤退的时候,剔除阻援部队后华军集结了第12、第37师(欠两个团),意大利师和苏丹军3个旅(2。3万,实际上可以剔除计算算战斗力量)合计97000兵力对包围圈里的加第3师和澳第17旅3。6万地面部队发动了全面的追击战。

阿科达特主城海拔300多米,地形北高南低,拜尔凯干河穿城而过,四周丘陵密布难以进攻,这也是加拿大人依靠有利地形得以阻挡华军一天的依仗所在,可惜,已经被吓破了胆的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再也无心坚守下去了,早早就抛弃了既设阵地向拜尔凯干河谷逃去。

什么叫兵败如山倒?

现在就是。

本来还有一定的实力,还可以依靠地形抵抗一段时间的加拿大人一旦撤退下来,3个步兵团就都拥挤在通道口上和澳大利亚人的两个团争夺狭小的谷口,相持不下的澳大利亚人面对步步逼迫过来的加拿大人很是嚣张,公然用自己的坦克威胁友军不准靠近。

剑拔弩张的场面并没有在内格默特少将的预料之中,焦急万分的他一边命令坦克团和一团坚决堵住中国军队推进,私下里差点就要给达尔“恳求”了。不过,一心想报复的澳大利亚人坚持不撤退并扬言在第17旅撤退完以前谁要是敢靠近谷口800米距离内将“毫不犹豫地命令坦克开炮”,呵呵——,放下电话的达尔准将异常兴奋,得意地命令部队加快速度通过谷口。他琢磨着,只要自己这么先走了,中国人肯定会首先去包围和大力解决加拿大人,那末自己的部队也就将会非常安全了。

当然,这个消息对于加拿大人来说就只能是一个“无法预料到的灾难”了,将军之间的对话没有结果不能说士兵们就没有想法。的确是这样,对于加拿大师的普通士兵来说,我们的坦克团和一个步兵团正在最后两面丘陵上艰苦地阻击中国人的进攻,而“无耻的澳大利亚人”既率先放弃阵地逃跑还想占领着谷口不放,真TMD的不是东西,已经非常愤怒的士兵在低级军官的挑动下准备用武力来夺取谷口了。

17点5分,加拿大士兵“自发”地拿起手中的武器想向澳大利亚人讨个公道,312团率先向谷口靠近,314和315团跟随在两翼,14000人用手中的自动步枪和反坦克炮缓慢地向前推进,在涉及到自己能否安全撤退的时候全然没有溃兵的低落士气,中级军官们则全部被师长招呼到指挥部“开会”去了,实际上就是内阁默特少将在放纵手下对澳大利亚人施加压力。

看见黑压压的人群正在不断逼近过来,守护谷口的澳大利亚坦克营和两个步兵营惊慌失措,虽然说得厉害,但是当澳大利亚人面对三个团几乎是自己8倍兵力的时候,哪里又敢真的开枪?

冷汗直冒的澳大利亚指挥官一边大声命令对方停下来,一边呼叫自己的旅长,已经带领5个营进入河道的达尔准将自己也不敢下达开枪的命令,只好命令剩下还没有撤退的士兵加快速度,抛弃掉全部坦克,把汽车和装甲车全部开出来。

17点8分,剩余的澳大利亚人整齐地发了一声喊,在指挥官的带领下跳下坦克纷纷向装甲车上挤去,不少掉队没有上去的士兵则抛掉手上的重武器和多余的装备徒步跟随在战车两翼奔跑起来。

加拿大人终于获得了谷口,三个装甲步兵团同样依照澳大利亚人的样子画葫芦,抛弃掉所有的重装备,如释重负的士兵们则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依次搭载上步兵战车和装甲车也开始缓慢地向河道撤去。

西南方向的华军第37师已经推进到阿科达特,10分钟就毫无费力地占领没有什么大规模抵抗的城市并按照命令以174团向谷口逼近过来。

17点17分,37师击溃当面拒守最后一个丘陵的加拿大营守备部队,前面不到5000米就是谷口了,174团指挥官望远镜里面全是一片混乱的局势,剩下100多辆装甲车开始乱腾起来,还有大约1万多士兵在相对平静地向河道里面撤退。奇 …書∧ 網不过,因为华军的快速推进,原本很有秩序的队伍已经丧失了所谓“绅士”风度,留给徒步通过三个路口全部被堵住了,散兵们开始出现混乱,有的站在那里大声叫骂,有的从装甲车上面爬过试图翻过去,有的则用手上的自动步枪向前面的人比划着,似乎在威胁对方让开路。

着急的内格默特要最后面的315团停下来就地抵抗华军推进,同时命令正在东北与华12师激战的坦克团和313团全面放弃阵地自己向谷口靠近或者自行通过河道撤退。

315团虽然不怎么满意师长要自己去抵抗,但是如果不上前阻挡敌人的话,就这么乱在一起的话,自己最终也逃不了,鼓足勇气的315团士兵还是在军官们的劝说下依靠几个小坡地列阵准备拦截174团。

谷地上一下子就少了整整的一个团,立马就恢复了一点秩序,不过174团又怎么会让加拿大人如愿以偿呢?

他们呼叫来的重炮开始向谷口进行猛烈的拦阻射击,得到射击诸元的意大利师和3个苏丹旅90多门大炮开始兴奋地向谷口不断倾斜弹药。而被内格默特召唤来的美军远程火力和空中力量在加拿大人布置在谷口两端高地上的火炮和坦克的引导下也在拼命地向意大利人和苏丹炮阵进行压制。别看意大利人和苏丹人真正冲锋陷阵不行,但跟随在大哥后面捞点便宜肯定还是能够胜任的,在战斗机帮助,敌对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炮战。

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加拿大人了,比较喜好虐待的意大利人甚至全部都换上了碎甲榴霰弹,打坦克是不行的,但是用来打轻装甲目标和散兵那到是绰绰有余啊,一顿105和155毫米榴弹下去就是一片血肉横飞的场景,5000多平方米的谷口上不断地在倒下散兵被炸飞的躯体和被摧毁的步兵战车。

174团并不急于进攻,因为现在过急地压迫过去只能让加拿大人疯狂地反击自己,后方炮击也将丧失攻击的机会,何必呢,给加拿大人一个可以顺利突破过去的希望他们才会继续“勇往直前”地向谷口撤退啊~“Shit!”,内格默特失望了,原本希望让中国人纠缠上来就可以避免遭到远程炮击的,但是现在中国人就在2000米外对峙着而不上来,敌人炮火是越来越猛,一个齐射就是100多名士兵被炸飞啊,少将无言地看着血肉横飞的场景。

“快,都加快速度,314团立即通过谷口”,312团终于跑过了“死亡路口”,可惜,一个30分钟前还是满装没有损伤的312团4700名士兵就已经伤亡了1000多人,还损失了十多辆输送车,这是揪心的疼啊,这些士兵没有牺牲在和敌人的正面交战中,而是倒在了撤退的路上,都是被从后面打来的炮弹击中的。

17点25分,两个噩号传来。

一个是,在坦克团和313团撤退以后,华军第12师已经沿着他们的道路进入了东北方向的河谷正在向这里追击。而最危险的就是另外一个消息了,特雷泽少校擅自投降,阿德萨拉的守备部队已经全部溃败,通往阿斯马拉的河谷被华军彻底截断。

这是一个最要命的消息,没有了通道,我们冲过去又有什么用,难道要在丘陵里面转圈子被敌人追上来一口一口地轻松吃掉吗?

“听我的命令,已经通过谷口的部队全部归于312团伯克上校统一管理,伯克上校将有全部临机指挥权力,可以下达任何他认为正确的命令。没有通过的部队,包括315团及师部直属队将继续由我来指挥,我们将成为加拿大陆军第3师后卫部队,来吧,让我们认真履行一个后卫部队职责挡住中国人的进攻,给伯克上校创造出一个最有利的撤退机会”,内格默特下达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命令。

“不,将军阁下,您下达这样的命令是错误的”,科马上校急切地想制止对方,倒不是自己贪生怕死,仗都打到了这个份上了,第3师实际上已经走到了绝路上了,但是这样的命令也就意味着师指挥部将承担全部失利的责任,“师长,我们还有机会突破出去的,这样的话,我们后面这两个团将全部葬送在这里……”,这可是8000多人啊——“我的参谋长先生,科马上校,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第三师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我们也就应该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你不用说了,我们已经走不掉了,其实现在就是中国人让我们走也不行了,还是让我们一起留下来当一回和士兵共同进退的勇士吧,至少这样我们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住2万多加拿大士兵的生命”,已经对两次失误判断感到羞愧的少将决心已下,这话也说得科马上校低下了头。

命令已下,剩下的加拿大士兵也就没有了选择,在军官和督战队的逼迫下又回到阵地上扛起自己的武器,准备拦截三个方向包围过来的联军。

“呵呵,这是狗急跳墙了啊”,汪红予上校在望远镜里面看见没有通过的加拿大人重新向几个小坡上集结,加上澳大利亚人留下的坦克,剩下的敌人还颇有一些实力,而自己这一个步兵团未必能够全部吃下来,“呼叫,我们需要后方的强火力支援,给我狠狠地打这些不知死活的加拿大人”,现在已经充分腾出手来的联军立刻掉转炮口,把全部的炮弹都向内格默特集团砸过来……

暂时逃脱危险的伯克上校也得到阿德萨拉失陷的消息,现在摆放在临时指挥官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继续向西南的阿德萨拉前进,汇合正在进攻的两个营一举冲过中国军队的防守,一是转向东北抛弃掉全部重装备徒步撤退,最终通过狭窄丘陵小路向美军靠拢。

在军情危急的时候,伯克上校当然不会带领这两万部队去和中国人硬拼的,他毫不迟疑地命令阿德萨拉的两个营继续进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自己却带领着3个步兵团和1个坦克团向美军靠近,走在丘陵下就抛弃掉了全部的重装备徒步穿越小路,到晚上19点10分的时候顺利地与美第7装甲师汇合,这让尾随而去的第12师气愤异常。

第三师后卫集团的结果很很惨,仅仅战斗了36分钟师长内格默特就被炸负伤,临时接替指挥的参谋长科马上校面对7个团的包围被迫命令部队集体放下武器,19点9分,8000多人的加拿大后卫部队集体投降。

而最可怜的就是达尔准将了,原本非常得意以为自己已经逃脱了被包围歼灭的命运,可当他发现阿德萨拉退路已断的时候已经逃跑不了了,30多分钟疯狂的逃蹿已经到了距离阿德萨拉不到30公里的地方,为了打通道路疯狂地命令部队向阿德萨拉的第371旅发动进攻,结果三次冲击就损失了1000多人,再想回头向东北跑却已经来不及了,依靠装甲车辆抵抗跟随而来的第12师一个小时不到就完全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面对前面严阵以待的华军第371旅,澳大利亚第17旅被迫在19点12分宣布投降,联军发动的“东非进攻战”的第一阶段正式落下帷幕。

是役,联军7个师的地面部队在空军配合下,歼灭俘虏美军4000余人,加及其他仆从军队19000余人,自身损失约6000人,缴获加第3师、澳第17旅几乎全部重装备,美东非司令部遭到了组建以来的最惨重的失利。

战役结果在加澳等国引发了强烈抗议,加拿大人在指责澳大利亚人的同时也对美军的“消极救援”表示了充分的不满,澳大利亚人则揪住加拿大人不对澳大利亚旅进行帮助表示了愤怒,互相之间的口水战在盟友内部悄然上演,这让美国人被迫选择了可怜的墨西哥第1师副师长列隆戈尔上校为替罪羊,把他以“擅自撤退导致局面崩溃”的罪名枪决来安抚两个重要盟友的不满。

不过,战役的结果很明显,在损失两万四千人后已经失去了继续进行地面战斗勇气的东非司令部没有等联军发动第二阶段战役就全面调整防线退出了厄利特里亚和吉不提。虽然期间双方还在继续进行不间断的小规模交火,但是到7月27日中印战争爆发时,美军已经全部撤退到了索马里境内。在接下来的东非战场上,联军将继续对索马里发动进攻以期获得对苏伊士运河通道的绝对控制权,美军也必然将全力依靠索马里这个坚固的堡垒和海军的支援防守住亚丁湾的最后屏障,以图持续保持封锁苏伊士运河,截断中欧海上通道,防止华军舰队支援欧洲战场。

第十三集 拾遗集 96、海潮

联军在东非的胜利让一直以来都沉寂无战事的北海也出现了异常,按照中欧俄三方达成的配合作战协议,德法舰队应该发动对英美舰队的进攻。但是欧盟统帅部并不愿意成为一个“牵制性”的力量,因为在北海地区占据相对优势的美第2舰队和第4舰队(英)一直都压迫着欧洲海军,甚至还把自己舰队的巡逻区域前推到了东经2度线附近,以此来羞辱拥有两航母战斗群的德法舰队。

不仅如此,在战事爆发以后控制北海的美国人实际上封锁了航道,这让附近地区原本繁荣的海运业务全部瘫痪,特别是法丹荷德等国,比如法国奢侈品,德国精密机械,荷兰的鲜切花等等都只好转为陆运出口亚洲等地,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巨大的运输成本。战争5个月以来,欧洲各国外贸出口减少了60%以上(谁叫美欧贸易额高达16万亿欧元呢),虽然在欧华日等地方得到了部分弥补,但是相互之间的差距还是巨大的。欧盟经济委员会统计结果显示,到6月底,在剔除军工和科技产业以后,整个欧盟31国实际负增长3。3%,930万人失业,各国经济学者在接受电视采访时都对现在的情况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微词,他们都认为,整个经济情况就算是转入战时轨道也只能再吸收200万失业人口,相对来说大约10%的失业率还是心理上不能接受的(欧洲已经连续29年失业率在7%以下)。

不少民众开始对战争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相比之下,2月17日欧洲人主动宣战后的民意支持率是将近77%,而现在已经跌到了不足63%,即便这样的情绪在整个欧洲特别是德法意西等主战国还只能算是非主流的意见,但这已经足够让欧洲领导层出现警惕了。

当看见联军在东非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时候,欧洲统帅部就有了一点酸涩的感觉,两个月前,法意军团7万人被美国人打得狼狈退出了厄利特里亚,现在中国人上去不仅把美国人击退了100公里,还歼灭了24000人,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当然,统帅部自然还大力宣传东非战场(上的胜利)的,一个法国师就俘虏了4000美军(其实是和俄罗斯人一起歼灭的后勤和部分步兵),意大利师也在华军围歼美加澳军19000人的战斗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是躲藏在后面用大炮轰击没有退路的加拿大人),一时间,比勒中将和钱尼少将大出风头,都成为了欧洲电视上的新闻人物,特别是可爱的意大利人,他在分得的战利品也就是12辆涂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标记的坦克和装甲车边上心安理得地接受远程新闻采访,还对记者们侃侃而谈,细述意大利师是如何发动英勇的进攻并最终取得歼灭加拿5个营的功绩的……自然,当看见法军临时战俘营里面的美国士兵和缴获来自美墨加三国装备的时候,多数的欧洲人还是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反过来,这个辉煌的胜利又在另外一个方面上开始催促欧洲战场上的欧盟军队了,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一些缺乏军事常识的议员们开始关心起德法和法西舰队来,他们这么久的时间都还没有把美国赶出北海去,不是说他们的力量要比美国人和英国人要强很多吗,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接受电话质询的欧洲联盟统帅部哭笑不得,可是这些议员大爷们也不能去轻易得罪啊(谁叫人家控制着财政拨款权呢),所以对于欧洲战场来说,胜利,一场绝对性质上的欧洲军人独立获得的胜利是欧洲高级领导人急切需要的东西。

德法舰队指挥官利摹尔海军上将(德)在7月15日下午接到的机密命令是,需要舰队尽快组织一起海上进攻但也不能不惜代价,要在尽量保存实力的前提下多依靠陆基空军的力量对美国舰队发动一次攻击,俄罗斯人已经同意把进驻挪威的三个战斗机团中的两个暂时借调给德法舰队,条件是只能使用半个月的时间。

自己的实际作战舰艇是两航空母舰160架舰载战斗机,9艘核动力巡洋舰,29艘主力驱逐舰,11艘常规潜艇和9艘核动力攻击潜艇,这样的力量距离美第2舰队都还略有差距,这还没有算上英国人第4舰队,至于丹荷等国的海军就算了吧,在美国人的压迫下只能当近海缉私队。

当然,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